清林路通道桥支架搭设施工方案

清林路通道桥支架搭设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05.4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清林路通道桥支架搭设施工方案

4.4搭设顺序及搭设方法

在支架地基上弹线,按设计的构件尺寸定出脚手架立杆位置,并在需设立杆的垫层面铺设枕木及5厘米厚通长木垫板,宜顺架体纵向铺设。本工程架体搭设,从桥台一端开始搭设,以桥台台帽外缘10厘米为第一立杆。扫地杆距垫层方木25厘米,支架未交圈前应搭设随设置抛撑作临时固定。主线桥隐形隔梁处沿承托应按支架排距增设钢管立杆。架体与主体结构拉结牢靠后,随着架体升高,剪刀撑应同步设置。安全网在剪刀撑等设置完毕后设置。为了便于拆除桥台与墩顶处的模板,可在支座完成后,在支座四周铺设一层泡沫塑料,顶面标高比支座上平面高出2~3㎜。在拆除底模时将墩顶处的泡沫塑料剔除,施工时严禁用气焊方法剔除泡沫以免伤及支座。

中建四局一公司西南分公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应急预案.pdf4.5门架搭设技术要求

严格控制第一步门架顶面的标高,其水平误差不得大于5mm。搭设程序:铺放垫木→拉线、放底座→自一端起从下到上立门架并随即装交叉支撑→装加强拉杆。脚手架垂直度和水平度的调整,脚手架垂直度和水平度对于确保脚手架的承载性能至关重要其注意事项为:严格控制首层门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在装上以后要逐片地、仔细地调整好,使门架竖杆在两个方向的垂直偏差在2mm以内,门架顶部的水平偏差控制在5mm以内,随后在门架的顶部和底部用Φ48脚手钢管,用异径扣件与门架连接做为大横杆和扫地杆加以固定。接门架时上下门架竖杆之间要对齐,对中的偏差不宜大于3mm。同时注意调整门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4.6.1严禁上架人员在架面上奔跑、退行。

4.6.2严禁在架上嬉闹或坐在栏杆上等不安全处休息

4.6.3严禁攀援脚手架上下,发现异常情况时,架上人员立即撤离。

4.6.5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4.6.5.1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4.6.5.2立杆的沉降与垂直的偏差是否符合要求;

4.6.5.3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4.6.5.4是否超载;

4.6.6.1脚手架拆除前,应对脚手架作全面检查,清除全部剩余材料、器具及杂物,否则不许拆除。

4.6.6.2拆除脚手架时,必须划出安全区,设警戒标志,并有专人看管。

4.6.6.3脚手架拆除应从顶层开始,先拆柱杆,后拆门架,逐层往下拆除,禁止上下层(阶梯形),同时拆除。

4.6.6.4拆除的构件均应成捆用吊具送下或人工搬下,禁止抛掷。

4.6.6.5局部脚手架如需保留时,必须具有专项技术措施确保架子稳定与安全。经有关人批准,安全及使用单位验收签字后方能使用。

5、预留拱度设置及支架预压

桥跨结构的支架必须预留施工拱度,以便与支架可能发生的垂直变形互相抵消。在确定施工拱度时,应考虑下列各因素。

5.1.1支架承受全部荷载时的弹性变形。

5.1.2载重时由于杆件接头的挤压作用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永久变形)。

5.1.3支架基底的非弹性变形,应根据地基土壤种类而定,其数值可参考有关资料:

5.1.4由静荷载引起梁的弹性挠度。

5.1.5由于混凝土收缩的影响所发生的挠度。

5.2.1支架搭设完成,在砼板梁施工前,对支架进行相当于1.2倍板梁自重的荷载预压,以检查支架的承载能力,减少和消除支架体系的非弹性变形及地基的沉降。

底模铺完之后,进行分段等荷载预压。预压重量尽量与实际受力一致,在预压中心点设水准观测,检查地基、支架及模板的承载力、稳定性,以及观测结构变形量。

预压材料:用成捆钢筋对支架进行预压,布料方法尽量接近于结构的断面形式。

先计算每延米长梁重,然后根据混凝土重量计算出所需钢筋数量。模板安装完成后,按方案加载。

预压观测:在每一段的中心、横向左右侧布3个点采用高精度水平仪进行观测,在预压前对底模的标高观测一次,在预压的过程中平均每2小时观测一次,观测至沉降稳定为止,将预压荷载卸载后再对底模标高观测一次,从以上的观测资料中计算出支架的弹性变形及地基的下沉量,用于指导下一步施工。

用水平仪观测支架变形并记录,直至7天或地基稳定。处理数据,消除非弹性变形,复核弹性变形量指导下一步施工,加载程序见预压程序图3.6.1。

预压过程中进行精确的测量,可测出梁段荷载作用下支架将产生的弹性变形值及地基下沉值,将此弹性变形值及地基下沉值等需要设置的预拱度叠加,算出施工时应当采用的预拱度,按算出的预拱度调整底模标高。同时要注意在支架外侧设置临时排水防护设施,防止流水和雨水流入支架区,引起支架下沉。

预压完成调出钢筋,根据重新放样,调整立杆高度,校正模板。

观测底模初始高程并记录

计算非弹性变形、调整数据

5.2.2据本工程三道沉降变形缝、支架情况及工期要求,拟计划搭设全跨满堂式支架和填板,每道桥一次性浇注完成。根据该施工方案,进行支架施工预拱度设置,具体考虑如下:

5.2.2.1本桥支架基座设置在压实土层,且支架下地基铺筑水泥稳定砂砾20cm,支架底脚铺设枕木,其承载力较好,沉降量小。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和参考地基承载力,取支架基座沉降值为5㎜。

5.2.2.2门式支架为使用较成熟的支架形式,其压缩及挠度值取10㎜。

5.2.2.3非弹性变形主要表现在底模抄垫上,但其高度设计较低,木楔及木间接触面少,其变形值较小,且可通过经验公式推算和一次压重情况确定。以标准跨计算,其非弹性变形为10㎜。

5.2.2.4支架结构形式比较简单,且在其他工程已有板梁预压施工的经验。

在预压施工结束后,应调整支架上部顶托,使模板安装位置符合设计。

6、板梁模板的制作与安装

6.1.1具有必须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保证结构各部形状、尺寸准确。

6.1.2采用胶合板,以节约木材,提高模板的适应性和周转率。

6.1.3模板板面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

6.1.4拆装容易,施工时操作方便,保证安全。

木模可在施工现场制作。

6.2.1木模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应平整、光滑,多次重复使用的木模应在内侧加钉薄铁皮或采用进口菲林板。

6.2.2木模的接缝可做平缝、搭接或企口缝,当采用平缝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漏浆。措施包括刮腻子,贴透明胶纸等。

6.2.3木模的转角处应加嵌或做成斜角。

6.2.4在安装模板时,应考虑浇注混凝土的工作特点,在必要的地方可以设置活板或“天窗”以便于混凝土的浇注、振捣及模板内杂物的清扫。

6.3摸板制作安装注意事项

6.3.1多次周转用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整体拆卸芯子或塞子与混凝土接触面,在使用前即一般浇筑混凝土之前,要涂刷隔离剂或用其他措施处理。外露面混凝土模板的脱模剂应采用同一品种,不得使用易粘在混凝土上或使混凝土变色的油料。

6.3.2模板与钢筋安装应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安设侧模。模板不应与脚手架发生联系,以免在脚手架上运放材料和人工操作时引起模板变形。

6.3.3安装侧模板时,应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可在侧模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梁的侧模也可设拉杆固定。浇筑在混凝土中的拉杆,应按拉杆拔出或拔不出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6.3.4模板安装完后,应保持位置正确。浇筑时,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

6.3.5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须安装牢固、位置准确。

6.3.6模板安装完毕,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会签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6.4模板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一般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力及其他可能的迭加荷载时,方可拆除。如设计上对拆除承重模板等另有规定,应按照设计规定执行。板梁模板构造图见附图

6.5质量要求与整体式模板允许偏差,见下表

用尺量、长、宽高各计1点

用经纬仪测量,纵、横向各计一点

支座板、锚垫板、联结板等

门架型号采用MF1219,钢材采用Q235。

搭设尺寸为:门架的宽度b=1.20米,门架的高度h0=1.90米,步距1.95米,跨距l=0.60米。

门架h1=1.54米,h2=0.08米,b1=0.75米。门架立杆采用42.0×2.5mm钢管,立杆加强杆采用26.8×2.5mm钢管。

模板自重(kN/m2):0.35;混凝土自重(kN/m3):25.0;

钢筋自重(kN/m3):1.10;施工均布荷载(kN/m2):1.0;

木材品种:杉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9000.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1.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4;

面板类型:胶合面板;钢材弹性模量E(N/mm2):21000.0;

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205.0;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

钢筋级别:二级钢HRB335(20MnSi);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每层标准施工天数:10;每平米模板截面的钢筋面积(mm2):654.500;

模板的计算宽度(m):4.00;模板的计算厚度(mm):950.00;

模板的计算长度(m):4.50;施工平均温度(℃):25.000;

板底横向支撑截面类型:木方:100×100mm;

板底纵向支撑截面类型:木方:100×100mm;

板底横向支撑间隔距离(mm):300.0;面板厚度(mm):18.0;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施工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

q1:1.2×(25+1.1)×0.95×0.6×0.9=16.067kN/m;

q2:1.2×0.35×0.6×0.9=0.227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q3:1.4×1×0.6×0.9=0.756kN/m;

q=q1+q2+q3=16.067+0.227+0.756=17.05kN/m;

面板的最大弯距:M=0.1×17.05×3002=153449.64N·mm;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b:面板截面宽度,h:面板截面厚度;

W=0.600×103×18.0002/6=32400.000mm3;

面板截面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4.736N/mm2小于面板截面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满足要求!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q=(25.00+1.100)×0.950×0.600=14.88N/mm;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300/250=1.2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677×14.877×3004/(100×9500×2.92×105)=0.29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29mm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1.2mm,满足要求!

7.3、板底纵、横向支撑计算

(一)、板底横向支撑计算

本工程板底横向支撑采用木方:100×100mm。

强度及抗剪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施工及设备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25+1.1)×0.95×0.3=7.439kN/m;

(2)模板的自重荷载(kN/m):

q2:=0.35×0.3=0.105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1×0.3=0.3kN/m;

均布荷载设计值:q=1.2×(7.439+0.105)+1.4×0.3=9.472kN/m;

计算挠度时,均布荷载标准值:q=7.439+0.105=7.544kN/m;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最大弯距:M=0.125×9.472×0.6002=0.426kN·m;

最大支座力:N=1.25×9.472×0.600=7.104kN;

京津高速公路天津西段工程第二十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按以下公式进行板底横向支撑抗弯强度验算:

b:板底横向支撑截面宽度,h:板底横向支撑截面厚度;

板底横向支撑的最大应力计算值2.557N/mm2小于板底横向支撑抗弯强度设计值11N/mm2,满足要求!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其中最大剪力:V=0.625×9.472×0.600=3.552kN;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pdf板底横向支撑受剪应力计算值T=3×3.552×103/(2×100.000×100.000)=0.533N/mm2;

板底横向支撑抗剪强度设计值[fv]=1.400N/mm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