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某地块地下室基坑支护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_secret

杭州市某地块地下室基坑支护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_secret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16.27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杭州市某地块地下室基坑支护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_secret

工程典型地质剖面见后附。

1、xx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围护方案。

临沂商城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2、xx工程设计院及杭州地下工程设计院设计的工程图纸。

3、xx城建勘察研究院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

4、国家现行相关施工规范。

5、现行的国家法规以及杭州市地方性法规。

6、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7、我公司现有机械设备状况和施工技术力量。

8、国家和杭州市现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规范。

9、本公司现场标化管理及文明现象策划文件。

10、建设部建质[2004]213号文件。

基坑支护方案由xx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

电梯井深坑部位采用排桩形式,部分采用重力式挡墙,坑内汽车坡道高差较大采用采用重力式挡墙结构。

在两地下室的压顶梁之间设置钢砼拉梁。

内支撑的立柱桩为新打800直径钻孔灌注桩,上部采用格构式井字形钢构架,构架顶部伸入支撑400,下部锚入灌注桩1600。

具体围护方案参见设计图纸(后附)。

4.1项目班子组织和管理

针对本工程地下室面积大,挖深较大的情况,公司派出管理能力强、技术水平高、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全权负责本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及经济核算工作。

1.建立工程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全面负责工期、质量、安全、创优、成本。统一指挥,安排生产、调配劳动力及供应物资。

2.制订实施各种责任制,管理制度,建立质安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与生产安全。

3.项目经理部下设生产、安全、技术、质量、材料、设备、成本核算和生活后勤等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项目经理负责,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紧密配合,形成高效实干的管理层。

1.组织技术管理人员会同有关人员搞好施工图会审工作,组织施工人员学习规范及设计技术文件,熟悉施工任务,施工工艺流程,施工现场布置和各种技术要求及安全规章制度。

2.接管好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并将控制点重新布设在不受施工作业影响处并加以保护,在施工中,经常复测。

3.做好原材料的实验工作,根据现场供应的水泥、砂石品种委托试验室做配合比试验工作,做好钢材的原材料,焊接接头试验工作。

4.根据施工进度,编制场布图,合理优化选择施工流程。

1.组织施工人员进场做准备工作,对场地障碍物及地下障碍物进行全面清理,了解附近地下管道埋设情况,同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监控措施。

2.根据场布及施工要求,确定作业工段,作业流程、材料堆场、搅拌站、制作场,布设好场区内的宣传牌,管理制度牌以及安全警示标志、消防设施等。

3.组织施工机械进场:按施工要求进行组装调试,并按施工顺序就位,采购各类工程需用材料,按有关规定进行堆放。

4.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内支撑结构放样,并经过有关单位的检验复核,并及时办理复核签证手续。

4.3施工机械配备和劳动力组织

4.3.1施工机械配备

其余钢筋、木工等机械这里没有列出。

4.3.2劳动力组织:

施工调度指挥人员:6人

1、由于本工程3#,7#楼先施工,临1号地库距离较小,最小处仅为60cm,地库西临xx西路距离较近,道路管网较多,土方开挖深度较深,因而对基坑围护的可靠性要求较高,土方开挖时必须加强围护结构的监测,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3#、7#楼主体结构和xx西路的安全。

2、由于本工程采用预应力管桩,而开挖土层处于淤泥层且厚度较大,对于机械开挖的分层放坡及车辆道路和走向必须有合理可靠的计划安排,避免工程管桩由于土体挤压扰动而产生偏移、上浮等现象的产生。

3、由于本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周边均为低洼、河道,整个场地水位较高,开挖期间又正值杭州地区雨季而淤泥层土的透水性又差,故对降排水要有切实有效的方案。

4、由于本工程总体工期较短,对于土方工期也不例外,而土方开挖总量较大,故应制定详细的机械、人员、车辆、道路等可行性方案。

5、土方开挖期间,对3#、7#楼主体结构施工带来极大的不利,故在总体施工布置上应有合理的安排。

8#、9#楼浅基坑已完成水泥搅拌桩施工,等搅拌桩强度达70%后,施工土钉墙,步骤如下:挖土至第一排土钉墙标高300以下、施工土钉墙;待已施工的土钉墙养护至48小时后,挖土至第二道土钉墙标高以下300、沿基坑边长,每开挖15延米的土方立即进行相应范围的土钉墙施工,按上述要求进行土方开挖及土钉墙护坡的施工。

2#基坑第一施工段压顶梁、钢筋混凝土拉梁、支撑;

2#基坑第二施工段压顶梁、钢筋混凝土拉梁、支撑;

1#基坑第一、二施工段压顶梁、钢筋混凝土拉梁、支撑;

1#基坑第三施工段(8#、9#楼浅基)压顶梁、钢筋混凝土拉梁、支撑;

1#基坑第四施工段压顶梁、钢筋混凝土拉梁、支撑。

2#基坑第一施工段第一层土、

2#基坑第二施工段第一层土、

1#基坑第一、二施工段第一层土、

1#基坑第三施工段(8#、9#楼浅基)第一层土。按此顺序分四层开挖到基坑底;

1#、2#基坑间有钢筋砼拉梁连接,因此必须考虑两个基坑的开挖顺序,现作如下安排,两个基坑安排两个作业班组同时施工,压顶梁、拉梁待其强度达到80%后,开挖2#基坑第一层土,待围护结构压顶梁、支撑梁强度达到100%后,开挖1#基坑第一层土。1#基坑第一层土完成后,开挖2#基坑第二层土,按此顺序开挖到基坑底,二个基坑内土方高差控制在2米内。

总体施工顺序为由西向东,首先进行3#、4#、7#楼基础和底板的施工,待其到达设计强度后,再进行地下车库基坑的施工。

拌桩、围护桩同时施工。同一部位先施工搅拌桩再施工钻孔灌注桩。

2#号地库出土道路为3#楼东侧围墙外,4#楼南侧及东侧围墙外,经过办公生活区由花蒋路外运。1号地库出土道路为8#、9#楼北侧围墙外,由xx西路外运。

据现状,在土方工程施工前必须做好3#楼东侧4#楼南,东侧围墙外道路,同时办公区门口路段须加宽,在办公区门口设立洗车台。同时做好8#、9#楼北侧围墙外道路,在9#楼北侧与xx西路交接处设立洗车台。

于受场地限制,所有土方均外运。土方开挖分段进行(1#基坑分为4个施工段,2#基坑分为2个施工段)。挖土的平面分段示意图见后附。

土分层:主要分两层。第一层为放坡开挖至支撑顶面,第二、三层挖土厚度1米,为挖至承台以上1米,第三层为挖至基坑底,8#、9#楼浅基础基坑挖土结合土钉墙施工分层开挖到底,任何部位基底的30cm土方均为人工开挖。

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桩采用混凝土运输车直接入导管浇注,局部开不进的地方翻斗车运输浇注;压顶梁、支撑采用汽车泵浇注,局部翻斗车运输浇注;垫层采用塔吊(或翻斗车)运输浇注,地下室底板采用拖式混凝土固定泵浇注。

1、3#、4#、7#楼基础和底板的施工。

2、水泥搅拌桩、围护桩和新增支撑桩施工。

3、基坑监测点埋设、读初始数据。

4、第一层土方开挖及护坡,在此同时进行坑顶排水明沟砌筑、8#、9#楼浅基坑土钉墙施工。

5、压顶梁及支撑系统(包括拉梁)施工。

6、下部土方分层分段开挖施工。

7、底板和传力带施工。

9、施工地下室、后期土方回填。

详细施工进度计划表见后附。现场施工时,实际进度可能有所调整。

4.6施工总平面布置:

4.6.1基坑开挖、地下室施工阶段的现场平面布置图(包括排水总平布置)见后附。在土方开挖之前,应将基坑开挖、地下室施工阶段的场布图提交围护设计单位。对于基坑周边临时施工荷载较大的部位,如钢筋加工堆放场地,塔吊布置位置,混凝土泵车停放位置,出土口位置等,征求设计人员的意见。如有必要,可以采取加强围护的措施。

4.6.2施工道路及坡道设置:

4.6.3、临时边坡的控制:

根据地质资料,基坑内土层为淤泥质粘土,其稳定性较差,含水量饱和,临时边坡高差要求控制在1米内,并在二级坡段之间设置不小于2米的平台,坡脚设置排水明沟.(详见附图)

4.6.4、空车与重车交会,2#基坑按排在基坑外,1#基坑由于运距较长,施工道路按双车道设置,空车与重车交会在直道上,严禁坡道上交会。

4.6.5、重车外出冲洗的地点,分别设置在三个出口处。见平面布置图。

4.6.6、工人上下基坑的通道,用架子钢管、脚手板搭设斜道,坡度1:3,并在中间设置1.5米宽平台,位置见平面布置图。

5、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5.1水泥(喷浆)搅拌桩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1、止水帷幕由互相搭接200mm的单排Φ600mm水泥搅拌桩组成。搅拌桩中心线距围护钻孔灌注桩中心线600mm,相邻两桩中心间距为400mm。

2、坑内被动区土体加固、坑中坑重力式围护采用互相搭接150mm的单排Φ600mm水泥搅拌桩,相邻两桩中心间距为450mm。

3、搅拌桩中心线由经纬仪测量,其误差≤5mm。

4、桩位中心在桩开打之前24小时定好,其误差≤10mm。开打之前8小时进行复测。

5、钻孔就位机台木放置稳妥,确保在钻进过程中不发生倾斜;就位后仔细调整,使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20mm,钻杆与地面垂直度=900±0.50。

搅拌桩成桩工艺采用“二次喷浆、四次搅拌”工艺。

深层搅拌桩机开行到达指定桩位、对中。当地面起伏不平时应注意调整机架的垂直度。

深层搅拌机运转正常后,启动搅拌机电机,放松起重机钢丝绳,使搅拌机沿导向架切土下沉,下沉速度控制在0.6~0.8m/min左右,可由电机的电流监测表控制。工作电流不应大于10A。如遇硬粘土下沉速度太慢,可以输浆系统适当补给清水以利钻进。

深层搅拌机预拌下沉到一定深度后,开始拌制水泥浆,待压浆时倾入集料斗中。注浆浓度:0.5—0.55:1,水泥掺合比15%(有效桩长以上部分掺量为7%),掺早强剂(0.2%的木质素黄酸钙和2%的生石膏粉)。水泥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深层搅拌机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开启灰浆泵将水泥浆压入地基中,此后边喷浆、边旋转、边提升深层搅拌机,直至设计桩顶标高。此时应注意喷浆速率与提升速度相协调,以确保水泥浆沿桩长均匀分布。搅拌提升速度一般应控制在0.6m/min左右。

采用“二次喷浆、四次搅拌”工艺,再次沉钻进行复搅,复搅下沉速度可控制在0.6~0.8m/min,此时仍应注意喷浆的均匀性。第二次喷浆量不宜过少,可控制在单桩总喷浆量的30%~40%,因为过少的水泥浆很难做到沿全桩均匀分布。

边旋转、边提升,重复搅拌至桩顶标高,并将钻头提出地面,以便移机施工新的桩体,至此,完成一根桩的施工。

开行深层搅拌桩机至新的桩位,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当一施工段成桩完成后,应即时进行清洗。清洗时向集料斗中注入适量清水,开启灰浆泵,将全部管道中的残存水泥浆冲洗干净并将附于搅拌头上的土清洗干净。

三、深层搅拌桩施工要点

(1)、当搅拌机的入土切削和提升搅拌负荷太大、电动机工作电流超过额定时,应降低提升或下降速度或适当补给清水。万一发生卡钻、停转现象,应立即切断钻机电源,将搅拌机强制提出地面重新启动,不得在土中启动。

(2)、电网电压低于350v时,应暂停施工以保护电机。

(3)、塔架式或桅杆式机架行走时必须路基平整、行走稳定。

(1)、布置灰浆制备系统应使灰浆的水平泵送距离不大于50m,确保注浆压力。

(2)、泵送灰浆前,管路应保持潮湿,以利输浆。

(3)、水泥浆内不得有硬结块,以免吸入泵内损坏缸体,应在集料斗上部加细筛过滤。

(4)、泵口压力应保持在0.4~0.6MPa,防止压力过高或过小。

(5)、每根桩灰浆将压完时,应向集料斗内注入适量清水,以压送管内残留灰浆。每日完工后必须彻底清洗灰浆管路,严防水泥浆结块。

(6)、灰浆泵及灰浆管路应定期拆开清洗。

施工前应平整场地,并测量施工范围内的自然地面标高,放出水泥土墙位置的灰线,确定桩位。

本场地有旧的地基基础,为了保证止水帷幕的完整性,在水泥搅拌桩开打前重庆市轨道交通车站衔接导则(试行)(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9年6月),用挖机把地下的旧基础和障碍物清理干净。

在铺设好道轨或滚管后,应测出桩机底盘标高,以此确定搅拌桩机悬吊提升及下降的起讫位置,控制桩顶、桩底标高。

由于水泥土墙是由水泥土桩密排(隔栅型)布置的,桩的密度很大,施工中会出现较大涌土现象,即在施工桩位处土体涌出高于原地面,一般会高出1/8~1/15桩长。这为桩顶标高控制带来麻烦。因此在水泥土墙施工前应先在成桩施工范围开挖一定深度的样槽,样槽宽度可比水泥土墙宽增加300~500mm,深度0.8m左右。

机架垂直度是决定成桩垂直度的关键。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0.5%以内(被动区加固的水泥搅拌桩控制在1%以内)。

水泥应采用新鲜、不受潮、无结块的合格水泥,拌制时应注意控制搅拌时间、水灰比及外掺剂的掺量,严格称量下料。

在施工前应做工艺试桩,通过试桩,熟悉施工区的土质状况,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如:钻进深度、灰浆配合比、喷浆下沉及提升速度、喷浆速率、喷浆压力及钻进状况等。

(1)、控制下沉及提升速度

一般预搅下沉的速度应控制在0.8m/min37359_胶粉聚苯颗粒外墙保温施工方案(粉),喷浆提升速度不宜大于0.6m/min,重复搅拌升降可控制在0.6~0.8m/min。

(2)、严格控制喷浆速率与预喷浆提升(或下沉)速度之间的关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