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设工程BT施工组织设计

道路建设工程BT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21.7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道路建设工程BT施工组织设计

洛阳市西环路(涧西区段)道路

洛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SY/T 6852-2012标准下载第三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2主要施工过程的施工顺序

3主要施工过程的施工方法

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1质量管理体系、制度及质量保证体系

2技术组织措施及创优计划

5送样检测,见证取样保证措施

6分部分项分阶段验收步骤及办法

7完成质量目标奖惩办法

第五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2安全管理组织与安全管理体系

第六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3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七章工期进度计划与措施

1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2施工总进度计划表或网络计划图

3劳动力曲线及不均匀系数

1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计划

2主要材料配备及进场计划

3劳动力配备及进场计划

第九章劳动力安排计划及劳务分包情况

第十章文明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

3文明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4文明施工责任目标奖惩办法

第十一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主要施工机械停放位置

2建筑材料、半成品的堆放

3临时供电、供水网的布置

4临时道路、排水的位置

6各种临时设施的位置与尺寸

第十二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第十三章确保报价完成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1确保报价完成工程建设的技术措施

2确保报价完成工程建设的管理措施

3确保报价完成工程建设的奖惩措施

2.1质量标准:合格,争创河南省市政工程“金杯奖”。

2.2工期目标:11个月。

2.3安全施工目标:本工程的安全施工目标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保证项目达标,争创“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轻伤率控制在2‰以内,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杜绝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2.4环境、文明施工目标:确保文明施工,并保证现场管理按照ISO14001环保标准进行施工,减少施工噪音和环境污染,争创“文明施工工地”。

本BT项目的投融资、建设管理、工程施工、工程移交和质量保修等,并承担建设期间及移交前的风险。工程包括道路、桥(涵)、污水、雨水、路灯、绿化景观和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和交通监控、电力电缆沟等市政基础设施。

4.1洛阳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德汇工程管理(北京)有限公司2012年4月下发的招标文件和洛阳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的设计图纸;

4.2现场考察、标前答疑、补充通知;

4.3我单位技术管理人员、施工机械装备情况;

4.4技术标准和要求:

按现行国家的地方规范规定执行。

本工程位于洛阳市涧西区西部规划先进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内,西侧临近西南环高速,交通条件良好。北部为洛阳红山工业园区。南部为高新技术开发区。

洛阳市西环路(涧西段)(中州西路~郑州路)建设工程,北起中州西路,南至规划郑州路,道路全长5011.029m。规划道路红线宽65米,规划为城市快速路。本次设计按城市主干道设计,远期改造为快速路。道路沿线基本为农田,有部分为工业厂房和民房。道路在跨越北陈沟、遇驾沟处分别设两座90m预应力空心板桥。在跨小嗍沟处设7m箱涵。在道路桩号K0+549.955、K2+763.874处设通道涵,在K2+005.309、K3+844.315、K4+057.881处设便道跨线桥,以便于道路两侧村民生产生活通行。

西环路作为洛阳市西部规划快速路,主要为洛阳市西部过境及进出市区的货运通道。

2.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Ⅰ级;远期改造为城市快速路

2.2道路红线宽度:65m

2.3道路设计车速:主路:60km/h,远期改造后80km/h;辅路:40km/h

主路断面形式为:0.75米土路肩+2.5米硬路肩+11.75米车行道+2米中分带+11.75米车行道+2.5米硬路肩+0.75米土路肩=32米。

辅路断面形式为:4.5米人行道+21米车行道+2米人行道=27.5米。

主辅路之间设5.5米绿化带。

2.5.1车行道结构:

2.5.2辅路车行道结构:

2.5.3人行道结构:

人行道采用10cm厚的碎石垫层+15cm厚的C20透水混凝土+3cm厚干硬性水泥砂浆(1:5)+铺装20×10×6cm混凝土透水砖=34cm。

排水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

雨水连管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道,180°砂石基础,参照第11页施工。

由于管道基础位于非自重性湿陷性黄土层,基础下均增设300mm厚的12%灰土垫层。

采用混凝土基础的管道每16m做一个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接口处基础应用变形缝分离。变形缝也参照上述图集第35页、36页施工。

3.1.3雨水检查井:

出水口下游应进行护砌,护砌长度为出水口下游3m范围。

由于管道基础位于非自重性湿陷性黄土层,基础下均增设300mm厚的12%灰土垫层。

采用混凝土基础的管道每16m做一个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接口处基础应用变形缝分离。

井基础下增设300mm厚的12%灰土垫层。

雨水口箅子和井圈采用聚乙烯高强复合材料。

现状路与规划相交路口处,两侧检查井范围内电缆沟均采用过路结构,部分横过路采用15根Φ150玻璃钢夹砂管,其余横过路预留采用6根Φ150玻璃钢夹砂管。预埋过路管均敷设至对面道路红线外一米处,终点做检查井。电缆过桥涵采用7SC150保护通过。电缆沟根据道路坡度设排水坡度,电缆沟根据道路坡度设排水坡度,在检查井、预留井、电缆沟交叉处设置渗水井,余量井设置集水井。

道路上新建桥分别位于K2+438处跨越北陈沟、K4+203处跨越遇驾沟。新建三座上跨西环路的跨线桥分别位于K2+005.309、K3+844.315、K4+057.881。

跨北陈沟桥与遇驾沟桥采用30m跨径预制箱梁,桥跨布置为3X30m=90m,两桥均分主路桥与辅路桥。主路桥桥面全宽31.5m,分两幅,左、右幅宽均为15.25m,中央分隔带宽1m,单幅桥横向布置为:0.5m(防撞墙)+2.5m(预留车道)+11.75m(车行道)+0.5m(防撞墙),桥面横坡2.0%(单向)。辅路桥桥面全宽27.5m,单幅,横向布置为:4.5m(人行道)+21m(车行道)+2.0m(人行道),桥面横坡2.0%(双向)。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部分预应力砼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墩,肋板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三座跨线桥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梁,桥跨布置为13m+16.5+22.5+23+13=88m,桥面全宽均为5m,横向布置为:0.5m(防撞墙)+4m(车行道)+0.5m(防撞墙),桥面横坡1.0%(双向),桥面纵坡2.0%(单向)。桥梁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桩接盖梁桥台,桩柱式墩,钻孔灌注桩基础。

桥面纵坡分别为0.315%和1.955%。

主路桥桥面全宽31.5m,分两幅,左、右幅宽均为15.25m,中央分隔带宽1m,单幅桥横向布置为:0.5m(防撞墙)+2.5m(预留车道)+11.75m(车行道)+0.5m(防撞墙)。辅路桥桥面全宽27.5m,单幅,横向布置为:4.5m(人行道)+21m(车行道)+2.0m(人行道)。

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梁高1.6米,主路桥梁中距2.9875米,横向单幅桥共9片梁;辅路桥梁中距3.025米,横向共10片梁。

桥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肋板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主路桥桥墩柱垂直间距8.5米,辅路桥桥墩柱垂直间距7.0米,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梁;主路桥桥台肋板垂直间距5.5米,辅路桥桥台肋板垂直间距7.4米,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梁。

过桥电力管线不大于10KV,敷设在左侧人行道下,电信管线敷设在右侧桥人行道下,外加玻璃钢管保护。

采用铸造石望柱配不锈钢花饰栏板形式,主要优点是外形美观、轻巧,视野通透。

第三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1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掌握有关施工方法和操作规程。

1.2核对主要控制点、水准点、导线点等是否准确无误。

1.3现场确定料场位置,检查运输机具、道路条件是否满足施工需要,向业主及监理提交现场交通管制方案或半封闭交通施工方案等。

1.4选择能够满足施工需要的水源、电源,在开工前完成水电临时线路的铺设工作。

1.5工程在正式施工前,由设计单位进行交桩和技术交底。交桩应现场进行,并做好记录、复核和保护。

1.6建立工地实验室为施工现场提供直接服务。对路基的压实度参数事先进行试验和研究,摸索施工用土的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的关系,有效掌握施工中压实时间、压实次数,提高机械利用率。

1.7备齐工程技术资料用表,各种测量、试验和计量设备,设备要求手续齐全,检验合格。

1.8各施工段严格按照工程进度网络计划制定的时间和施工工序安排施工,各工序间及各施工队之间紧密配合,互相衔接,确保工程计划顺利实施。

1.9协调好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关系。

2主要施工过程的施工顺序

2.2路基施工:施工准备→地基处理→运土、卸土→粗平→碾压→检测压实度→下道工序

2.3二灰土施工:下承层检查→测量放线→厂拌二灰土→运输→摊铺→找平→碾压→养生

2.4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施工:下承层检查→测量放线→厂拌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运输→摊铺→找平→碾压→养生

2.5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下承层检查→测量放线→沥青混凝土拌合→运输→摊铺→轻压→复压→终压→开放交通

2.6人行道施工:人行道基底处理→粗平→测量放线→精平→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水泥砂浆垫层→铺装青石板

2.7侧缘石施工:下承层检查→测量放线→侧缘石基础→侧缘石安装→高程、直顺度检查→侧缘石灌缝→验收合格

2.8箱涵施工:清理场地→测量放线→沟槽开挖→基底处理→混凝土垫层→底板钢筋→底板砼浇筑→侧墙、顶板钢筋→侧墙、顶板砼浇筑→养护→栏杆安装→土方回填

2.9盖板涵施工:清理场地→测量放线→沟槽开挖→基底处理→砂砾石垫层→底板钢筋→底板砼及基础砼→涵台、台帽钢筋→涵台、台帽砼浇筑→养护→盖板安装→接缝处理→土方回填

2.10钢筋混凝土管道施工:清理场地→测量放线→管道沟槽开挖→复测定位→槽底整平→砼基础施工→管道安装→管箍及管座施工→检查井砌筑→管道闭水→沟槽回填

2.11电缆沟工程施工:清理场地→测量放线→管道沟槽开挖→复测定位→槽底整平→砼基础施工→墙体砌筑→支架安装→检查井砌筑→盖板安装→沟槽回填

2.12桥梁施工:审核设计图纸及设计有关资料→场地平整→复测定线→施工放线定位→开工报验→柱式墩施工→盖梁施工→支座安放→箱梁运输吊装→灌企口缝→桥面铺装→现浇搭板砼→搭板铺装→现浇砼人行道地梁→固定栏杆→安装泄水管和防撞墙→人行道板铺装

3主要施工过程的施工方法

3.1.1测量控制: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现场建立平面及高程控制系统,以便在整个施工期间针对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进行测量控制。

拟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建立平面控制系统,测量仪器采用全站仪,对设计单位提供的点桩进行复核,设置控制桩进行控制,控制桩位置应稳定可靠,便于施工期间保存及使用方便,重要交桩点采用三角点进行控制。

测量仪器采用DS3型水准仪,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将标高引至各临时水准点上,临时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距离不得大于200m且前后通视,临时水准点与设计水准点复测闭合,允许闭合差为±mm(L为水准线长度公里数Km)。

3.1.2放线控制:本工程的放线控制主要包括线路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具体操作为,根据中心线放出控制桩恢复中线桩,然后以中线桩为原点,按照设计图放出各个分项工程的平面控制点,以临时水准点控制施工中的高程。

3.1.3保证测量准确度及精度的措施。

(2)水平角测量,采用方向观测法,仪器为全站仪或J2经纬仪,以两个半测回测右为水平角测量值,两个半测回之间应变动度盘位置,其观测角值误差不大于20秒。

(3)距离测量,采用钢尺测距,直尺丈量测距两次误差允许偏差为1/5000。

(4)高程测量采用DS3水准仪,测量时往返各一次,取闭合差为±mm(L为水准线长度公里数Km)。

3.2.1临时施工围挡以脚手架钢管和彩钢板作为材料,通过螺栓和专用扣件连接制成。临时围挡高度为2m。

(1)围挡施工过程中,彩钢板不能出现锈迹,要涂有保护材料。

(2)围挡施工完毕,彩钢板与钢管之间、钢管与钢管之间必须连接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

(3)围挡施工完毕,板与板之间衔接平顺,直线段要在一条直线上;板与板之间不能留有缝隙,即在场外不能看见场内施工。

3.4.1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图

3.4.2路基施工前,应对每个借土场的土质做重型击实试验,并将拟进场的施工机械进行合理组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而后做实验段,进行上场设备及各种填料的试验,以确定为达到质量要求的进场填料的类型和机械设备的最佳配合,各类压实设备的各自碾压遍数下的压实厚度、松铺系数等,并以此作为控制各个材料场在施工过程中的依据。

3.4.3清除腐植土及拆除障碍物:路基土原地面以下的房基、墓穴、井洞、树根、管沟等障碍物必须清除,并用压路机将清理出的路基压实,用环刀法检测。除工程师现场指示外,原有障碍物拆除下来的材料有适用和不适用两种情况。拆除障碍物后所留下的坑、穴用合适的材料回填至周围标高,并压实到相领地面同等的密实度。

3.4.4填筑路基:路基填筑按挖运、填筑、碾压、检测顺序。采用自卸汽车运土,人工整平,压路机碾压、环刀法检测一条龙作业。填土时,填筑材料分层摊铺。每层松铺厚度根据压实设备、压实方法及工程师认可的现场试验确定,并留有足够的余宽(30cm)以保证最终路堤边缘的压实。不同土质的填料分层填筑,每种填料层总厚度不得小于0.5m,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度厚度不小于10cm;填料在碾压前和碾压过程中,要不停地进行整平,以保证填土的平整度和均匀性;结构物附近以及无法用压路机压实的地方,填筑渗水性土(砂砾土),用机夯、夯锤等方法夯实;路基土压实的重要因素是含水量,施工中经常检查土的含水量和压实度,做好排水洒水工作。

3.5砂砾石底基层施工

3.5.1砂砾石施工工艺流程:

(1)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

(2)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经检验合格。

(3)对于下承层,凡不符合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碾压、换填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之达到标准。

(4)逐一断面检查下承层的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下承层标高误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5)新完成的土基,必须按规范规定进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达到标准后,方能在上铺筑下基层。

3.5.3材料用量:根据试验段技术数据备足料。

运输车辆、洒水车洒水或利用就近水源洒水、YZ16J压路机、其它夯实机械(用于小范围处理压实)。

(1)集料过于干应事先洒水闷料,使集料中的含水量接进最佳值(最佳含水量1%左右)

(2)在拌和过程中,含水量必须满足所需水份,拌和结束,集料含水量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1)集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集料的数量基本相当。

2)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由远到近将集料按试验数据要求的间距卸置于下承层上。卸料间距应严格掌握,避免集料过多或不够,并且要求集料堆每隔一定距离留一缺口,以便施工。

3)集料在下承层上的堆置时间不宜过长。运送集料较摊铺集料工序只宜提前1至2天。

1)根据试验段松铺厚度进行挂线摊铺。

2)集料摊铺要求表面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

3)检查松铺材料的厚度,看其是否符合预计的要求。必要时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4)级配砂砾石底基层根据压实机械性能采用一次铺筑碾压成形。

砂砾石在碾压时还应注意以下各点:

(2)碾压的全过程应随碾压随洒水,使其保持最佳含水量。

(3)开始时,先稳压两遍,及时检测、找补,同时发现砂窝或梅花现象应将多余的砂或砾石挖出,分别掺入适量的砾石或砂,彻底翻拌均匀,并补充碾压,不能采用砂或砾石覆盖处理。

(4)碾压中局部有“软弹”、“翻浆”现象,应立即停止碾压,待翻松晾干,或换填含水量合适的材料后再进行碾压。

(5)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2)纵向接缝:应当尽量避免纵向接缝,而在前一幅靠边缘的30左右难以压实,形成一个斜坡。在摊铺后一幅时应先将未完全压实部分和不符合路拱要求部分挖松并补水拌和,待后一幅混合料摊铺后一起进行整平碾压。

(3)调头处的处理:机械在已压成的底基层调头,可在准备用于调头的8—10米面层上覆盖塑料布,然后在上面覆盖厚度约10cm的土,进行保护。

施工中采用密实度进行质量控制,采用灌砂法进行检测。

3.6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施工

3.6.1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碎石施工工艺流程图

3.6.2施工方法:采用厂拌的施工方法

3.6.3材料要求:水泥、粉煤灰、碎石除满足技术规范中的要求外,控制的要点是:

(1)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2)碎石:级配满足要求,最大粒径31.5mm(方孔筛),不准有超粒径的石料,不准含有山皮土等杂质。

(3)粉煤灰:使用时应将凝固的粉煤灰块打碎或过筛。粉煤灰中不准含有树根、杂草等杂质。

(4)水:使用不含油质、杂质的干净水。

3.6.4准备下承层:下承层必须满足相应的质量指标,对下承层进行彻底清扫,并适量洒水,保持下承层湿润,同时用石灰标出两条边线。外侧要培好路肩,中央分隔带可不另培土,否则绿化时需挖除重新换土。

3.6.5拌和:拌和设备必须由二台200t/h以上拌合能力的拌和设备同时为一个摊铺作业点供料才准许开工生产。

(1)粉煤灰、石灰应保持合适的含水量,要特别注意不准含水量过大造成结块、拌和时计量失准。雨季施工粉煤灰、石灰要采取覆盖措施。

(2)拌和设备配料,计量功能齐全、有效,料仓或拌缸前应有剔除超粒径石料的筛子。

(3)配料准确、拌和均匀。若为0~31.5的混合料,上料时必须码成大堆掺和均匀后上料,不准有明显的离析现象,随时对集料进行筛分,及时调整材料的配比。

(4)拌和现场必须有一名试验员控制拌和时的含水量和各种材料的配比,随时抽查配比情况并记录。

(5)各料斗应配备1~2名工作人员,时刻监视下料状况,并人为帮助料斗下料,不准出现卡堵现象,否则应及时停拌。

(6)拌和时的含水量应较最佳含水量大1~2%。

3.6.6运输及摊铺:必须全幅一次性摊铺机摊铺(即两台摊铺机同时梯队形作业)。

(1)用自卸汽车运料至摊铺现场。

(2)摊铺前应使下承层保持湿润(用水车洒水)。

(3)使用自动找平且具有震捣夯击功能的大功率摊铺机摊铺。

(4)两侧均设基准线,控制标高。

(5)摊铺速度要均匀,摊铺应连续,尽量避免停机现象,否则将大大影响平整度。

(6)设一名测量员随时检测摊铺后的标高,出来异常马上采取补救措施。

(7)派专人用拌和好的二灰石屑,对摊铺后表面粗料集中的部位人工找补,使表面均匀。局部水分不合适的要挖除换填合适材料。

3.6.7碾压:宜配备震动式压路机1~2台、18~21静态压路机2~3台、轮胎式压路机一台。

(1)首先用震动式压路机静态碾压一遍,然后振动碾压至压实度(通过试验段确定合理的碾压遍数),18~21静态压路机碾压2~3遍,达到表面密度无轮迹。

(2)碾压应连续完成,碾压完规定的遍数后,试验员及时取样检测压实度,压实不足及时补压。

(4)拌和至碾压成型的时间控制在24小时内(要求压实度检验一定要及时)。

3.6.8检验:各项检验应在成型后的48小时内完成,标高、平整度等几何尺寸满足要求,标高合格率应达到85%以上,达不到要求的部位,其高出的部分要刮除或洗刨。

检验时,首先进行外观检验,外观应无轮迹、无翻浆、表面均匀密实、无明显离析现象、边沿整齐、接头处理平顺。压实度、强度不合格的段落要返工处理。

3.6.9养生:洒水养生7天,在此期间要经常保持其表面湿润,除洒水车外不准任何车辆通行(必须有断交措施,并插牌警示)。养生前三天应选择洒水车,不因喷头角度问题而对二灰碎石产生冲刷,造成局部坑槽。

3.6.10接头处理:接头一律为垂直衔接,或用方木进行端头处理,或碾压后挂线直接挖除至标准断面,用三米直尺进行检验,以确认接头处理是否到位。

(1)2台以上拌和站同时拌和(拌和能力不小于400t/h)。

(2)2台或二台以上摊铺机整幅一次性摊铺。

(3)洒水养生期7天,该期间内除洒水车外禁止一切车辆通行,要有可靠的断交措施。

(4)拌和料配比要准确。

(5)多余废料不得抛弃路肩、边坡和中央分隔带上,应随时清出现场。

(6)处于养生期间的路段,必须设置明显的标志牌。

3.7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3.7.1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3.7.2施工准备:用作沥青砼的各种原材料经工地试验和驻地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拌合、运输、摊铺、碾压等机械设备准备充分,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中线和水准测量工作在施工前进行。

3.7.3透油层施工:沥青在基层上洒布一层透油层,透油层采用乳化沥青,用量控制在0.6~1.5L/㎡。

施工前应注意:①加强对基层表面的清扫;

②选择适宜的透层油品种;

③注意洒布时间(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

④保护好喷扫的透油层(洒石子国网(基建2)112-2019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并封闭各种交通)。

洒布应均匀,同一地点接受两个或三个喷油嘴喷洒的沥青,有花白遗漏应人工补洒,喷洒过量的应立即撒布石屑或砂吸油,必要时作适当碾压。洒布后沥青不得出现流淌现象,纵横衔接处要采取措施,避免乳化沥青洒布不足或超量洒布的现象。石屑采用人工撒布,必须在乳化沥青破乳前完成,按要求严格控制,不宜多撒,以不沾压路机为原则。撒料后应及时扫匀,达到全部覆盖,厚度一致,以石屑不重叠,不露沥青为宜,当局部缺陷时,应人工适当找补,扫除局部过多积料,表面呈花状,以利于乳化沥青的裂解反应,集料撒布一段后,应立即用6~8t钢筒双轮压路机碾压,每次轮迹重叠30cm。从路边逐渐压至路中,碾压3~4遍,碾压速度开始时不宜超过2.0km/h。

3.7.4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沥青混合料的拌合采用沥青拌合炉厂拌法,配合比采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拌合时间控制在40~50秒范围内,随时对搅拌均匀性、搅拌温度、出厂温度及各个料仓的用量进行检查,并按规定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直至矿料为结合料均匀裹覆为止。严禁沥青过度加热,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50℃~170℃(改性沥青为170℃~180℃)范围内,拌合后的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料,无结团成块,粗细骨料分离现象,所有已经过度加热的混合料,或已经炭化、起泡和含水的混合料都应废弃。

3.7.5混合料的运输:沥青混合料运输采用自卸汽车运至铺筑现场YD/T 3411-2018标准下载,运送至铺筑现场的混合料温度不低于120℃(改性沥青不低于160℃)。所有运输车辆用篷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车厢底部打扫干净,车厢板底涂一层薄油水(柴油:水=1:3)。运至现场后进行检查,凡是已经离析、结块或淋湿的混合料均按报废处理。

3.7.6沥青面层的摊铺:沥青砼面层的摊铺采用摊铺机,根据车行道宽度选择全幅宽或半幅宽一次性摊铺,摊铺厚度按设计厚度乘以摊铺系数确定,摊铺系数通过100m的试验段试铺确定。摊铺机自动找平时,中下层采用两侧钢丝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层采用在摊铺机两侧加装15米平均梁的方法来控制高程及平整度。沥青混凝土的摊铺应选择晴好天气,雨天不得摊铺。

沥青运输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止,并挂空挡,靠摊铺机推动前进。机械摊铺应与道牙保持10cm间隙,由人工找补,防止机械挤坏道牙。摊铺时粒料要均匀,直线行走要精确,弯道行走要圆顺,保证弯道平整度、坡度。摊铺过程应连续,不间断,摊铺的过程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若由于摊铺工作中途中断,致使混合料冷却或第二天继续工作时,需留有横缝,横缝在相连的层间均至少错开一米。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