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无砟轨道哈尔滨成高子站试验段施工方案10.10

严寒地区无砟轨道哈尔滨成高子站试验段施工方案10.10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02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严寒地区无砟轨道哈尔滨成高子站试验段施工方案10.10

严寒地区无砟轨道哈尔滨成高子站试验段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1.1地理位置及既有概况

成高子站是滨绥线的中间站,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成高子镇金坛碧桂园测量专项施工方案--内容(20P).doc,距市中心约15公里,交通便利。

车站位于直线段,站坪坡度1‰~3‰,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站内共有6股道,其中Ⅰ、Ⅱ道为正线,拟铺试验段的Ⅱ道为上行重车线;3、4、5道为到发线,6道为货物调车线。

车站共通行77对列车,其中货车58对,客车19对。

场地地貌为松花江阶地岗阜状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开阔。

1.2.3工程地质条件

区域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松嫩平原沉降带东南缘。自中生代中期开始大面积沉降,伴随沉降运动的加剧,沉积了巨厚的白垩系陆相碎屑岩。新生代早期该区缓慢上升,故缺失第三纪沉积物。进入第四纪以来随着地壳间歇性的升降运动,本区普遍沉积了20~100米厚的松散堆积物。本区基底的北东-北北东和北西-北北西向的构造断裂将本区割裂成几大断块,这些断块进入第四纪以来尚存在继承性的垂直升降活动。

地层以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粉质黏土、砂土及白垩系泥岩为主。详述如下:

①人工填土:厚1~2.5m,杂色,成份以粉质黏土、炉灰、煤渣、砖块等为主。

②粉质黏土:厚18~22m,上部为黄褐色,下部为灰绿色,含少量铁锰结核,土质较均,硬塑-软塑,级普通土,σ0=120~160kPa。

③中砂:厚3~5m,灰绿色,砂质不均,局部为粗、砾砂层,饱和,中密,级松土,σ0=250kPa。

④泥岩:灰绿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强风化,级硬土,σ0=300kPa。

工程范围内地质条件良好。

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埋深22~23m,含水层主要为砂类土,富水性好,强透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稳定水位变幅1~2m。根据水质分析,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本工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采用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场地类别为Ⅲ类,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采用0.45s。

试验段位于哈尔滨至绥芬河线成高子车站上行正线K19+550至K20+113.20,改建正线长度563.2m。

依据2008年3月28日部工程鉴定中心对“成高子站试验段设计方案”审查会议精神,试验段设计情况如下:

(1)将轨道板下0.4m深度内原土挖除换填级配碎石。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符合《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且其不均匀系数U=D60/D10不得小于15,0.074mm以下颗粒质量百分率不得大于5%。该层压实标准须满足《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以下简称《设计指南》)中表4.3.2的规定。级配碎石下铺设一层600g/m2复合土工膜,土工膜上下各设0.1m厚中粗砂垫层,砂垫层中细颗粒含量小于3%。

(2)K19+550~K19+580、K20+083.20~K20+113.20两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过渡以及K19+580~K19+630段,级配碎石以下换填水泥改良土(P·O32.5水泥的掺量为干土质量的5%),改良土底、侧部均铺设一层600g/m2复合土工膜,土工膜上下左右各设0.1m厚中粗砂垫层。改良土要求搅拌均匀,压实标准满足《设计指南》中表4.3.3的规定。过渡段采用倒梯形一次过渡形式。

(3)K19+630~K20+083.20段,级配碎石以下1.0m厚度内换填A组填料,要求填料中粒径小于0.074的细颗粒含量小于15%且级配良好,平均冻胀率η≤1。该层压实标准满足《设计指南》中表4.3.3的规定。

(1)为防止地表渗水进入基床及疏干基床,于K19+550~K20+113.20段右侧及K19+730.96~K20+083.20段左侧分别设置截水渗沟。渗沟宽1.0m,深度2~3m,保证排水管埋入最大冻结深度以下。左侧渗沟水流在K20+083.20处通过无孔PE波纹管引至右侧渗沟,右侧渗沟中的PE管在K20+113.20处通过无孔PE波纹管引至最右侧路肩外。后通过PE波纹管前进至K20+320处引处路基本体外,继续通过无孔PE波纹管将水流引至K20+690右侧40m处,设置防冻出水口排出。沿排水线路每隔30m设置检查井一个。

(2)为进行集水井排水试验,于K19+640,+670,+700左侧3.7m处各设置一个集水井。集水井底部通过无孔PE波纹管与右侧渗沟检查井连接。集水井内PE管管口设置土工渗水片材反滤层,保证进入右侧检查进内水流清洁。在试验完成后将此三个集水进封填。

(3)为检验沥青混凝土的隔水性能,K19+580~K19+730.96段轨道板两侧级配碎石表面铺设一层新型隔水材料;K19+730.96~K20+083.20段轨道板两侧级配碎石表面铺设一层普通沥青混凝土。

为保证既有轨道形式和无砟轨道形式之间平顺过渡,在K19+550~K19+580、K20+083.20~K20+113.20两段各设置30m长过渡段,过渡段采用倒梯形一次过渡形式。有砟轨道过渡段采用ⅢA型混凝土枕,在道床下设置长15米的C20混凝土基础。无砟轨道过渡段,5块轨道板采用减振型轨道板,轨道板下粘贴弹性橡胶垫层。

无砟轨道铺设300m后张板、200m先张板,铺设情况如下表所示:

试验段正线轨道铺设类型及里程表

PMC砂浆,长度150.96m

成高子车站示意图及现场照片

1.4试验段主要技术标准

(1)钢轨:60kg/m钢轨,无缝线路;

(2)支承间距:板式轨道629mm,过渡段600mm;

(4)轨道板:Ⅰ型预应力混凝土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板;

(5)最高行车速度:客车最高速度120km/h,货车最高速度80km/h;

(6)列车轴重:客车最大轴重230kN,货车最大轴重250kN。

1、通过预应力单元板式轨道铺设试验,重点对实验室研究的板下调整层材料进行严寒条件下的运营考验,并形成现场搅拌、灌注工艺;

2、通过实车动测试验和长期观测,考察扣件系统在严寒地区的动力性能参数和弹性材料的耐久性;

3、对先张板轨道电路进行测试,确认轨道板内部钢筋绝缘情况对轨道电路传输长度的影响;

4、通过在严寒地区试验段铺设不同型式的轨道板、板下砂浆调整层,可作为我国严寒地区无砟轨道试验基地进行长期试验和运营考验,为我国严寒地区无砟轨道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1)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关于严寒地区无砟轨道试验段相关事宜的函》。

(2)哈尔滨铁路局2008年1月21日“关于严寒地区无砟轨道关键技术研究专题会议的会议纪要”。

(3)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开展严寒地区无砟轨道试验段工作的通知》(工管技[2008]24号文)。

(4)2008年3月27日“严寒地区无砟轨道结构选型、试验段建设方案审查会”会议精神。

(5)现场踏勘的施工区域自然因素、沿线交通情况及现场施工条件。

(6)本单位执行的GB/T—19001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

(7)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颁发的现行《验收标准》、《施工规范》、《试验规程》。

(8)铁一院试验段设计图

建标[1997]74号

铁建函[1998]15号

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

铁建函[1998]15号

铁路工程设计CAD技术规范

铁建函[1997]345号

铁建设[2001]90号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

铁建设[2004]121号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3]13号

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册)

铁建设[2004]157号

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5]140号

铁建设[2005]66号

铁建设[2005]66号

铁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建标[1994]570号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5]157号

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铁建设函[1999]157号

铁建函[2002]24号

铁建设[1999]139号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铁建函[1993]677号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

铁建设[2005]66号

铁路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铁建函[1998]253号

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铁建函[1998]253号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铁建函[1994]76号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经规标准[2005]110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经规标准[2005]110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经规标准[2005]110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

铁建设函[2004]121号

铁建设[2003]38号

铁建设函[2004]121号

铁建函[1998]15号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铁建设函[2003]99号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

铁建设[2001]90号

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

铁建设[2001]90号

铁建设函[2004]121号

铁路工程岩土化学分析方法

铁基[1987]1342号

铁建设函[2003]99号

铁建函[1998]15号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

铁建设[2006]118号

铁建设[2006]116号

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

铁建设[2006]117号

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

铁建设函[2000]445号

变形模量EV2检测规程(试行)

铁路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铁建设[2002]24号

因无砟轨道施工占用上行正线,因此必须对Ⅱ道正线进行封闭。上行所有列车改由6道站线限速通过车站。

1)施工期间完全封闭上行正线(Ⅱ道),进行无砟轨道试验工程,试验段施工期间,上行通过列车改由6道通过;

2)半封闭4道,4道仅作为Ⅱ道试验段施工进出料;

3)6道作为临时正线停办货运作业GB/T 39532-2020 能源绩效测量和验证指南.pdf,客运作业全部通过5道和基本站台办理。

保持原车站平面线形不变,直行列车限速45km/h通过第6号、12号两组1/12道岔进入6道后由第11号、7号两组1/12号道岔出站。

过渡工程仅需将原第12号、11号43kg/m道岔改铺为60kg/m道岔,相应更换道岔转辙设备,并按新铺道岔类型配备相应转辙机,原6道为43kg/m钢轨需改铺为60kg/m钢轨,原1440根/kmⅡ型轨枕需更换为1680根/kmⅢ型混凝土轨枕。原6道货物站台按满足通过超限货物列车限界要求进行部分拆除,试验段完成后予以恢复。

在成高子站Ⅱ道封锁后施工场地位于Ⅰ道与6道之间(线路中心线间距离为17.6米)。其中包含4道(站线可用作轨料运输)和站台(可隔离Ⅰ道)所占用宽度。

除部分材料可通过4道运抵外其余材料均需横穿6道运营线进行运输。为了工程施工物流需要,在试验段两端设置临时平过道,平过道宽度要满足机械通过要求,平过道跨4线和6线。

道口铺面采用扣轨,在适当的轨枕间穿入木枕,铺面两木枕间扣钢轨T/ZZB 1739-2020 便携式电子设备用数据传输线.pdf,埋设栅栏及道口标志,设置栏杆,专人看守。

汽车通道的使用必须按既有线封锁线路要点施工要求,严格履行计划、报批、登记、消记程序。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