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层框剪结构施工方案

小高层框剪结构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55.01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小高层框剪结构施工方案

东润华庭17#、18#、23#、24#楼工程

编制单位:XXXX有限公司

第一章施工组织总体概述

(一)承建本工程的指导思想

1、充分认识并理解本工程施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DB15/T 1956-2020 公路半刚性基层全厚度现场拌合设计施工技术规范(蒙).pdf,竭尽全力、严格、周密、科学、精心、快捷地组织施工,以确保本工程优质安全地如期建成。

2、认真阅读和深入领会理解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的内涵,并坚决贯彻执行到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施工全过程。

3、坚决服从业主及监理的统一指挥。在上级主管单位、业主、监理、设计的共同监督和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一切从实际出发,与业主、监理、设计及协作单位等同心协力,共同努力、踏踏实实地把本工程建设成业主满意的优质工程。

4、我们将组建一个业务过硬、高效务实的项目施工管理机构,统一调度,集中管理,配备性能适宜的施工机械和设备,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依据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确保本工程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我公司承建本工程的优势。

我公司在本标段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切技术难题,都可通过我们自己及时地解决。

拟投入本标段工程项目施工的队伍,具有深基坑支护工程、高层建筑结构工程施工、局部结构验算、变更、计算机制图CAD,全站仪自动定位、高级测量技工、项目部自动化办公等技术,并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中标后拟投入本标段工程的施工队伍,具有多年高层建筑施工实践,是一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方面很优秀的队伍,该队伍曾施工过施工难度大、技术难度高、技术含量高的高层建筑,具有丰富的高层建筑施工经验和现场施工组织能力。

该队伍具有多年高层建筑施工经历,施工现场管理、组织、协调经验相当丰富。

本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在公司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公司承建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质监单位、监理单位的一致好评;工程质量管理更加标准化、制度化和系统化,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和动态受控状态,能真正做到“建一流工程、创一流信誉、树一流形象”。

1、钢筋工程:采用现场制作、绑扎施工。结构水平主筋的接长尽量采用闪光对焊接长钢筋,但应按结构抗震等级要求合理布置接头布置方式。结构竖向大于14mm主筋钢筋接头采用电渣压力焊。适当的配合少量的搭接接头。

2、模板全部采用胶合板模板。

3、砼工程:砼采用商品砼泵送,对于零星构造柱或过梁砼,现场配备350搅拌机,负责零星砼的供应。

4、水电安装预埋由本公司下属专业安装公司进行施工,在结构施工时应做好施工预埋工作,施工技术科对水电安装工程进行管线布置及孔洞预置的交底工作,必要时采取钢筋加强措施,以满足砼的抗震设计与规范要求。

(1)施工段的划分:施工段的划分原则:“结构施工平行流水,分项穿插,装饰阶段立体交叉作业”。以达到合理的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做到工序搭接的科学性,用科学的工序穿插,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

结构施工段的划分:本工程施工以主体结构为主,采用平行作业法施工;即要保证工作面不闲置,又要保证施工人员不产生窝工。主体结构施工时梁、板、柱采取一次性浇筑成型。

装饰阶段施工段的划分:装饰施工阶段,在垂直方向分为两个施工区,即相对独立,但又可相互调济。

(2)施工部署:本工程单体施工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施工阶段,含桩基、承台、基础、基础梁、基础柱墙、基础墙砌筑;

第二阶段,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含±0.00以上结构的柱墙、梁板施工及水、电等机电预留、预埋。

第三阶段,围护结构(含围护结构、屋面工程、门窗工程、安装工程等),重点在科学管理、多点穿插。

第四阶段,装饰装潢与扫尾阶段。含内外墙面装饰、楼地面工程、门扇安装,室外配套工程。水、暖通空调工程等的预留、预埋、调试等,原则上不占用工期,与土建配合,分段穿插施工。

为了保证基础、主体、装修尽可能有充裕的时间施工,保证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充分酝酿任务、资源、时间、空间的总体布局。

(一)总体施工顺序的部署原则:

以土建工程为主,水电设备安装及装饰工程穿插配合施工。按基础、主体、装饰三个施工阶段进行部署。先主体后装修;先土建后专业的总体施工顺序原则进行部署。

(二)在时间上的部署原则

根据总控进度计划安排,进入现场主体交叉作业施工,基础施工赶在冬期,冬期措施投入和施工难度较大,应制定出详细的技术措施。

(四)在空间上的部署原则~立体交叉施工的考虑

为了贯彻空间占满,时间连续,均衡协调有节奏,保证工程按照总控计划完成,需要采用主体和二次结构、主体和安装、主体和装修、安装和装修的立体交叉施工。

本标段工程为亭湖区兴洋大道纬二路地块经济适用房17#、18#、23#、24#楼工程,位于亭湖区兴洋大道、纬二路。框剪结构,17#楼建筑面积5934.42㎡,18#楼建筑面积7544.28㎡,23#楼建筑面积分别为3215.62㎡,24#楼建筑面积5072.36㎡。本标段工程为小高层底层带架空层的住宅楼。地下一层自行车库,地上十一至十四层加底层架空层。本标段工程由江苏华坤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上海同建强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基础为桩基础,桩选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防火门、铝合金窗。

本标段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本标段工程场地类别为三类,特征周期取0.55s,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外墙:本建筑为框架结构,填充墙采用淤泥烧结保温砖。

保温:淤泥烧结保温砖(BM1)保温材料,梁柱部位采用25厚挤塑聚苯乙烯板。

其它:墙体容重要求以及构造,砌筑方法均按有关施工规范及标准图集,砌筑墙的构造柱,洞口加强和设置的过梁均按结构总说明施工,隔墙均砌至梁板底或板底,说结构施工图。

1、本标段工程的室内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盐城市第二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勘察报告黄海高程2.70。本工程标准层中一般楼面结构标高比建筑楼面标高降低40,厨房、卫生间等的结构面标高比楼面结构标高降低40,阳台结构面标高比楼面结构标高低30,屋面结构标高另行注明。

2、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七度,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4、砼强度等级:基础垫层均为C15,构造柱、女儿墙压顶等非受力构件用C20。三层(标高7.75)以下砼墙和柱(不包括地下室外墙不及墙中柱)用C35,四~七层(标高7.75~18.95)间砼墙和柱用C30,±0.000以下梁、板、地下室外墙及墙中柱、承台等均用C30,其抗渗等级为P6,其它构件均用C25。

本标段工程中分包单位多,有人防、设备、给排水、弱电工程、强电工程、消防系统、电梯工程等分包单位。因此针对如此多的分包单位,要求有序、合理的安排各工种之间施工流程。

我公司在以往施工的许多大型工程中均以总承包身份出现,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对于本工程,我公司将在以往的工程施工总承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充分做好本工程的施工管理与协调。

施工现场位于亭湖区南洋镇境内。水、电源距施工现场较近,具备通水、通电、场地平整等条件。

各种设计、技术文件、资料齐全,具备组织施工的条件。

本工程已列为我公司重点创优工程,由我公司优秀项目经理担任本标段工程项目经理,组建高素质的项目管理班子,选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项目管理班子进行该项目工程的施工管理。其他主要管理人员从公司抽调各专业精兵强将。项目部的组建本着“精干、高效、全面负责”的原则进行,项目经理部组建后,每个项目部成员必须分清各自的职责,明确责、权、利,确保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三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一、由于施工现场场地较大,平面布置较方便,基础土方开挖深度约3.5米左右,基础占地面积大,总平面布置由项目经理统一负责,由质安负责人主管,各专业加工、堆放等施工生产用地均分片布置,具体详见(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二、本工程主体结构施工主要在现场布置模板及支撑,架料等周转材料,钢筋堆料场及制作场地。另设350L混凝土搅拌机拌制零星混凝土。筏板基础及人防层等大量混凝土由混凝土泵车直接入模浇筑辅以混凝土输送泵配合浇筑。砌筑工程在主体完成六层后插入进行,待主体完成,屋面保温等材料由塔吊垂直运输到位后,拆除塔吊和混凝土输送泵。

三、施工道路及现场排水布设,拟在工程内布置二条连接的临时道路,便于砂石材料运输,施工场地设排水沟,排水进入城市排水管,砂石材料的堆放场地为砼水泥地面。

四、临时设施布置按文明工地标准要求搭设。

该工程施工工期为240日历天,主体部分施工处于春夏季,为确保工期,精心编排了施工进度控制表(见施工进度计划表)。

一、科学性安排生产,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周密合理安排形象进度,做到生产安排计划性、管理科学性,使各工种密切配合、流水作业,达到确保工期的目的。

二、设备料具组织:本工程所需施工机械、料具由公司统一调度,以满足工程需要,确保工期。

三、管理措施:根据该工程的规模和特点,我们严格执行网络计划和项目经理负责制,实施本企业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达到优质高速的目的。

四、根据预算分析、编制进度网络图,各部位各专业根据网络图具体制定进度计划表,按工程量发放劳动定额,对照网络控制点的要求,由项目经理及时对各专业进行奖罚兑现。

五、提高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力度,强化组织管理,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充分调动广大干工积极性,使整个工程在计划时间内完成。

六、根据本工程特点,加大机具投入,我们布置2台40T/M塔吊,2台350搅拌机(备用),满足生产需要,集中人力、物力,加快施工进程。

七、做好水电卫等安装工程的预埋、预留工作,避免出现差错,以至乱打乱凿,影响质量和工期。

八、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原理,合理调节工人的竞技状态,使速度质量与经济挂钩,坚持“多劳多得”的原则,确保工程能提前完成。

九、全过程施工中,科学安排最小劳动组合和最小工作面使劳动力和机具得到合理运用。

十、采用网络计划控制进度,不断检查施工顺序,节约时间,控制资源消耗及劳动力状况,达到提前工期的目的。

第五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一、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

(一)施工测量控制概述

本群体工程主体为框架结构,施工精度要求较高。为确保工程的平面位置及垂直度控制,在规范精度要求范围内,将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和富有经验的施工人员以及合理的测试手段,建立合理的检测网络进行基坑的监测、结构施工总平面控制及装修测量工作。

施工测量是建筑结构各施工阶段的先行工序,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主要包括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测定,标高控制测定和标高传递,各层结构位置主轴线测设与控制以及沉降观测。

1、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测定

本工程要根据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工作程序,准确地测定和保护好场地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桩位是极为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为保证本工程平面图定位测量精度,在便于施测、使用(平面定位及高层竖直控制)和长期保留的原则下,选用主轴线网形,测定“艹”字平行于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网。

2、高程控制网与标高传递

场地内永久性水准点和建筑物±0.00m水平线经工程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场地内永久性水准点和建筑物±0.00m水平线必须妥善保护,并且每季度复测一次,以确保工程高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满足标高传递的精度要求,在基础施工中就应特别注意精确地投测标高,为±0.00m以上标高传递打好基础。本工程±0.00m以下标高的测控以城建部门提供的已知水准点为依据进行,误差在±3mm以内时为合格。

±0.00m以上的标高传递,主要沿结构的边柱和电梯井等竖直向上进行,标高传递不少于3处,以便于各层使用时相互校核。测法是先用水准仪根据永久性水准点或统一的±0.00m水平线在各向上传递处准确地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然后用检定合格的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画出整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高度超过一个整钢尺长度时,应在该层精确地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做为向上传递的依据,最后将水准仪安放在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层水平线,误差在±3mm以内为合格。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做校核。为保证高程传递的精度。

电梯井垂直度的精确,直接影响电梯安装的顺利进行,首层电梯井四周模板拆除后,在电梯井四周给出中心控制线,并在施工上一层将控制线逐层引上,每层与控制线闭合一次,每次上引线必须以首层控制线为准进行上引。

(三)施工测量控制措施

每天作业面平面放样好后,测定标高,必须经施工队施工员复核,然后由项目部技术部门复核,最后报公司质安科有关科员(会同监理部门)复核无误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各作业面测量工作前,必须做好书面技术交底工作。

作业面测量作业完成,并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做好资料签证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归档。

(四)施工测量主要使用仪器

经纬仪JD2一台,进行轴线引测;

激光铅垂仪D11736一台,主楼内控法竖向测量。

自动安平水准仪一台,沉降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应在浇筑基础垫层时在设计沉降观测点(详见结施图)的相应平面位置予埋临时观测点,基础底板浇筑完成后进行首次沉降观测,在以后的施工时,每浇筑一层(结构层)混凝土将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0.00m时,再按设计要求埋设永久性沉降观测点,然后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

在观测过程中,如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当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接观测。

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仓库进货吨位、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

每周期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和沉降速度。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稳固后及时进行。首次观测应自地下室基础施工阶段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1层,临时观测点移上1层并进行观测直到±0.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500mm)。然后每施工1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土方开挖时,要对称均匀挖土,特别是高出基坑较多的试桩或未打到设计标高的桩周土必须对称开挖,机械开挖时,必须熟透桩基础施工情况,对未压到设计标高的桩要注意不能破坏,当挖到基槽标高附近时,必须留300厚左右土人工开挖,以避免碰坏桩头及对基础下土超挖。

开挖出的土方全部由自卸载重汽车运土,计算好回填土方量运至场外堆放,现场可堆放部分好土,其余杂填土全部作为弃土处理。

二、土方开挖的地下水处理

由于本工程基础埋深较深,基础地下水位高,在土方开挖前,应进行人工降水,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施工,施工组织设计确定降水方案为二级轻型井点降水。具体降水措施,在接到地勘报告后详细制定降水措施并报监理单位审查批准后实施。

机械开挖至基底时留300mm厚人工清底,随机械开挖边挖边清,将清底余土利用挖掘机运出基坑,确保基底不受机械扰动。

为保证地下室外墙的结构安全,地下室外土方回填在外墙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以前不可施工。

回填土每层铺填厚度250mm,用蛙式打夯机械分层夯实,打夯时采用连续夯击的办法,做到一夯压一夯,不得有漏夯现象。

回填土应从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分层均匀铺填土料和压实。

回填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破坏防水层。

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

1、电动搅拌器、高压吹风机

2、铁辊、手持压滚、压子、小平铲、铁桶、汽油喷灯、剪刀、钢卷尺、笤帚、小线、彩色粉、粉笔。

1、施工前审核图纸,编制防水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防水工程必须由专业施工队持证上岗。

2、铺贴防水层的基层必须施工完毕并经养护、干燥。防水层施工前将基层表面清除干净,同时进行基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防水层施工。

3、基层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空鼓、开裂、起砂、脱皮等缺陷;基层含水率应不大于9%。

4、防水层施工按设计要求,准备好卷材及配套材料。存放和操作应远离火源,防止发生事故。

基层处理→涂刷基层处理剂→附加层施工→卷材与基层表面涂胶→卷材铺贴→卷材收头粘接→卷材接头密封→做保护层

清理基层:施工防水层前将已验收合格的基层表面清扫干净。不得有浮尘、杂物等影响防水层质量的缺陷。

涂刷基层处理剂:涂布聚氨酯底胶。

附加层施工:阴阳角、管根、水落口等部位必须先做附加层,可采用自粘性密封胶或聚氨酯涂膜、也可铺贴一层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处理。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1)卷材表面涂胶:将卷材铺展在干净的基层上,用长把滚刷蘸胶并滚涂均匀。应留出搭接部位不涂胶,边头部位空出100mm。

(2)涂刷胶粘剂厚度要均匀,不得有漏底或凝聚块类物质存在;卷材涂胶后10~20min静置干燥,当指触不粘乎时,用原卷材筒将刷胶面向外卷起来,卷时要端头平整,卷劲一致,直径不得一头大,一头小,并要防止卷入砂粒和杂物,保持洁净。

基层表面涂胶:已涂底胶干燥后,在其表面涂刷胶,用长把滚刷蘸胶,不得在一处反复涂刷,防止粘起底胶或形成凝聚块,细部位置可用毛刷均匀涂刷,静置晾干即可铺贴卷材。

卷材铺贴:卷材及基层已涂的胶基本干燥后(手触不粘,一般20min左右),即可进行铺贴卷材施工。卷材的层数、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卷材应向下长边及端头的搭接宽度,加空铺、点粘、条粘时,均为100mm;满粘法均为80mm,且端头接茬要错开250mm。

卷材应从下向上开始,按卷材规格弹出基准线铺贴,注意卷材配制应减少阴阳角处的接头。

铺贴平面与立面相连接的卷材,应由下向上进行,使卷材紧贴阴阳角,铺展时对卷材不可拉得过紧,且不得有皱折、空鼓等现象。

排气:每当铺完一卷卷材后,应立即用干净松软的长把滚刷从卷材的一端开始,朝卷材的横向顺序用力滚压一遍,一排除卷材粘结层间的空气。

压实:排除空气后,平面部位可用外包橡胶的铁辊滚压,使卷材与基层粘结牢固,垂直部位用手持压辊滚压。

卷材末端收头及封边嵌固:为了防止卷材末端剥落,造成渗水,卷材末端收头必须用聚氨酯嵌缝膏或其他密封材料封闭。当密封材料固化后,表面再涂刷一层聚氨酯防水涂料,然后压抹107胶水泥砂浆压缝封闭。

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搭接宽度:满粘法80mm,空铺、点粘、条粘法100mm。

保护层施工:在卷材铺设完毕,经隐检确认无渗漏的情况下,根据设计要求做墙体保护层。

(一)钢筋进场检验及验收

对进场钢筋必须认真检验,进场钢筋要有出厂质量证明和试验报告单,每捆(盘)钢筋必须有标牌,在保证设计规格及力学性能的情况下,钢筋表面必须清洁无损伤,不得有颗粒状或片状铁锈、裂纹、结疤、折叠、油渍及漆污等,钢筋端头保证平直,无弯曲。进场钢筋由项目部牵头组织验收。进场钢筋按规范的标准抽样做机械性能试验,经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如不合格应从同一批次中取双倍数量试件重做各项试验,当仍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不得直接使用到工程上。

钢筋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不正常时,必须进行化学成份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进场后钢筋和加工好的钢筋要根据钢筋的牌号,分类堆放在枕木或砖砌成的高30cm间距2m的垄上,以避免污垢或泥土的污染。钢筋集中码放,场地必须平整,有良好的排水措施。码放的钢筋应及时做好标识,标识上应注明规格、产地、日期、使用部位等。

本工程中Φ14以上的竖向钢筋均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Φ25以下的水平钢筋可采用搭接绑扎连接或闪光对焊,电弧帮条、搭接电焊。

电渣压力焊钢筋接头应洁净平整,焊剂应经烘箱270℃烘焙。钢筋电渣压力焊的接头外观检查应逐个进行。每300个同一类型接头作为一验收批。

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接头焊包应饱满和比较均匀,钢筋表面无明显烧伤等缺陷;

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超过钢筋直径的0.1倍,同时不得大于2mm;

接头弯折不得大于4°;

正式焊接前应先试焊,调整好各种参数,试焊焊件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

焊接的端头垂直,端面要平,上下钢筋要对压紧密,焊接过程中不允许搬动钢筋。雨天不得施焊。

电弧焊是利用弧焊机使焊条与焊件之间产生电弧,熔化焊条与焊件的金属,凝固后形成焊接接头。本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技术易于掌握、可用于各种形状钢筋和工作场所焊接、质量可靠、施工费用较低等优点。

(1)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品种和性能符合有关标准及规范的规定。

(2)焊条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按焊条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烘焙后使用,

(1)钢筋无老锈和油污,焊接前要检查钢筋的级别、直径符合设计要

(2)焊接前应查看焊条牌号是否符合要求;焊条药皮应无裂缝、气孔、凹凸不平等缺陷。焊接过程中,电弧应燃烧稳定,药皮熔化均匀,无成块脱落现象。

(3)焊头的焊缝长度h应不小于0.3d,焊缝宽度b不小于0.7d。

(4)搭接焊时,钢筋的装配和焊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搭接焊时,钢筋必须预弯,以保证两钢筋的轴线在一轴线上;

搭接焊时,用两点固定,定位焊缝离搭接端部20mm以上。

(1)根据钢筋级别、直径和焊接位置,选择适宜的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保证焊缝与钢筋熔合良好。

(2)焊接过程中若发现接头有弧坑、未填满、气孔及咬边、焊瘤等质量缺陷时,立即修整补焊。

(3)焊工必须持证上岗。

(4)作业场地要有安全防护设施、防火和必要的通风措施,防止发生烧伤、触电、中毒及火灾等事故。

(5)焊接地线必须与钢筋接触良好,防止因起弧而烧伤钢筋。

(6)每批钢筋正式焊接前,焊接3个模拟试件做拉力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焊接参数成批生产。

认真熟悉图纸,准确放样并填写料单,应按设计要求考虑构件尺寸搭接焊接位置,并与材料供应部联系,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接头数量,长短搭配,避免浪费。

下料单由专职放样人员填写,并经施工员核对无误后方可下料加工。

核对成品钢筋的牌号、直径、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下料单相符,成品钢筋应堆放整齐,标明品名位置,以防就位混乱。

绑扎顺序应先绑扎主要钢筋,然后绑扎次要钢筋及构造筋。

绑扎前在模板或垫层上标出钢筋位置,在底板、梁及墙筋上画出箍筋、

分布筋、构造筋、拉筋位置线,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在混凝土浇筑前,将暗柱、墙主筋在板面处与箍筋及水平筋用电焊点牢,以防柱、墙筋移位。

纵横梁相交时,次梁钢筋放于主梁上,下料时注意主次梁骨架高度。板底层钢筋网短方向放于下层,长方向放于上层;

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处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梁和墙的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并位于梁上部,弯钩平直段长度≥10d,弯钩≥135°。悬臂梁箍筋弯钩叠合处应在梁的底部错开设置。

主要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顶板、底板、外墙外侧的钢筋保护层为50mm,内侧的钢筋保护层为35mm,其它墙体及梁柱保护层厚度均为30mm。

(六)钢筋工程施工顺序

墙筋均应在施工层的上一层按要求留置不小于规定的接头长度,并应在两个水平面上接头。柱筋焊接时设专人负责,由专业操作人员持上岗证挂牌焊接,焊接前不同规格钢筋分别取样试验,合格后方能进行正式操作。

在进入上一层施工时做好柱根的清理后,先套入箍筋,纵向筋连接好后,立即将箍筋上移就位,并按设计要求绑好箍筋,以防纵筋移位,柱筋应设临时固定,以防扭曲倾斜。

在完成柱筋绑扎及梁底模及1/2侧模通过验收后,便可施工梁钢筋,按

图纸要求先放置纵筋、箍筋,严禁斜扎梁箍筋,保证其相互间距。梁筋绑扎同时,木工可跟进封梁侧模,梁筋绑扎完成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全面封板底模。

1、绑筋前应先把垫层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然后弹好底板钢筋的分档标点线和钢筋位置线,同时弹好柱墙位置线,并摆放下层钢筋。

2、钢筋分段连接,分段绑扎,绑扎钢筋时,纵横两个方向所有相交点必须全部绑扎,不得跳扣绑扎。

3、底板钢筋上、下层焊接接头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错开。

4、根据划好的墙柱位置,将墙、柱主筋插筋绑扎牢固,以确保受力钢筋位置准确。

5、钢筋绑扎后应随即垫好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专人看管钢筋并负责调整。

1、为保证墙截面尺寸、竖向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准确,在每一层楼板结构标高以上50mm设置定位钢筋,定位钢筋架严格按照墙截面尺寸及钢筋设计要求自制专用。

2、立竖向钢筋及定位钢筋:先在墙根处两侧墙钢筋与板钢筋相交部位通长绑扎Ф16钢筋用以固定竖向钢筋的间距,然后再用通长钢筋将墙钢筋顶部按其间距固定,最后点焊。

3、墙筋应逐点绑扎,于四面对称进行,避免墙钢筋向一个方向歪斜,水平筋接头应错开。一般先立几根竖向定位筋,与下层伸入的钢筋连接,然后绑上部定位横筋,接着绑扎其余竖筋,最后绑扎其余横筋。定位筋应在加工场地派专人负责加工,严格控制尺寸,尽量利用边角料加工,定位筋是固定纵、横墙筋位置并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有效工具。

4、钢筋有180°弯钩时,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绑扎丝头朝向混凝土内。

5、墙内的水电线盒必须固定牢靠,采用增加定位措施筋的方法将水电线盒焊接定位。

6、钢筋保护层垫块制作应严格规范,以保证尺寸完全统一且控制在保护层允许的偏差范围之内,间距1000mm×1000mm。

工艺流程:支梁底模及侧模→在底模划箍筋间距线→主筋穿好箍筋,按已划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及主筋→穿次梁弯起筋及主筋并绑好箍筋→放主筋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住→绑架立筋→再绑主筋→放置保护层垫块,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1、梁的纵向主筋≥Φ22,根据绑扎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单面或双面焊接接头,其余采用绑扎接头,梁的受拉钢筋接头位置应在支座处,受压钢筋接头应在跨中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35d区段内(且不小于500mm),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2、在梁底模板及侧模通过质检员验收后,即施工梁钢筋,按图纸要求先放置纵筋再套外箍,梁中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交错绑扎。

3、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φ25长度同梁宽钢筋(端头应做防锈处理)。如纵向钢筋直径φ≥25时,短钢筋直径规格宜与纵向钢筋规格相同,以保证设计要求。

4、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在同一高度遇有梁垫、边梁(圈梁)时,必须支撑在梁垫或边梁受力钢筋之上,主筋两端的搁置长度应保持均匀一致;

次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支承在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上。

5、框架梁接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梁顶面主筋的净间距要留有30㎜,以利灌筑混凝土之用。

工艺流程:清理模板杂物→在模板上划主筋、分布筋间距线→先放主筋→后分布筋→下层筋绑扎→上层筋绑扎→放置马凳筋及垫块

2、按划好的钢筋间距,先排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同时配合安装并固定。待底排钢筋、预埋管件及预埋件就位后交质检员复查,在清理干净后,方可绑扎上排钢筋。

3、钢筋采用绑扎搭接,下层筋不得在跨中搭接,上层筋不得在支座处搭接,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绑牢,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180°弯钩。

4、板钢筋网的绑扎施工时,四周两行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双向主筋的钢筋必须将全部钢筋相互交叉处扎牢,绑扎点的钢丝扣要成八字形绑扎(右左扣绑扎)。下层180°弯钩的钢筋弯钩向上;上层钢筋90°弯钩朝下布置。为保证上下层钢筋位置的正确和两层间距离,上下层筋之间用马凳筋架立,马凳筋根据板厚及保护层厚度厂家预制用。

5、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梁垫时,主梁钢筋在上。

板筋绑好后,应禁止人在钢筋上行走或在负弯矩钢筋上铺跳板作运输马道;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整修,合格后再浇筑混凝土,以免将板的负筋踩(压)到下面,而影响板的承载力。

由于卫生间室内楼板结构比四周楼板标高低30mm,因此,卫生间部位的上层板筋在标高变化处应截断,截断后的卫生间上层板筋与其四周相临部位钢筋按38d搭接。

钢筋经自检、互检、专业检后及时填写隐蔽记录及质量评定,及时邀请建设(监理)单位最后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墙、板、柱先做好样板,经有关方面认可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一)模板总体设计方案

本工程地下室梁、板模板采用2,440mm×12200mm×12mm覆膜竹胶合板,混凝土墙采用定型钢模板。梁、板、楼梯部位使用50mm×100mm、100mm×100mm木方作为龙骨,以满堂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体系施工。

使用竹胶合板模板,可使墙体及顶棚达到不抹灰的清水混凝土效果,并大大缩短施工工期。

模板安装前要做好模板的定位基准工作,其工作步骤如下:

1、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的放线,首先由控制线引测建筑物的柱或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测建筑物的边线以及模板控制线;、

2、做好标高测量工作,用水准仪把建筑水平标高根据实际标高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3、进行找平工作:模板支承垫底部应预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即沿模板边线用1∶3水泥砂浆抹找平层,宽度为50mm;

4、所用模板要涂刷脱模剂。

支设梁模板前,应按尺寸先将梁底、梁侧模板加工好,并将底模钉上木方;支模板时先按梁的轴线位置搭设两排脚手架(带可调头),钢管头高度应比梁底低40~60cm,先架主龙骨6cm×9cm木方,再安放带次龙骨的梁底模,梁底模进行循环使用时,必须将梁底模两侧清理干净,以便梁底模、侧模紧密接触,侧模和底模下衬的木方要钉牢,尽量减少漏浆,使浇筑出的梁边角整齐,减小修补的工作量。高度为1,000mm的大梁底模满备木方,施工时与梁顶标高相同的板与梁同时浇筑,侧板钢筋甩出,模板一次性支设。梁侧小立杆间距为600mm,立杆间距600mm。

在安装完梁侧模后,应在侧模和底模处加一定的预应力,防止角部发生漏浆。

梁、板模板同时支设,先支设梁底与梁一侧模板,等梁钢筋绑扎完毕再支设梁另一侧模与板模。

(三)胶合板施工注意事项

为了控制拼接处缝隙,锯裁线要直,严禁随意切割,锯裁以及板子钻孔后一定要用防护封边,即用油漆刷两边,可使胶合板避免受水、温、气等侵蚀,防止模板开裂,膨胀变形,不会使板子因含水率增加而降低强度,也会延长模板的使用寿命,保证施工质量。为了防止漏浆,所有连接处,即拼缝处镶嵌泡沫条等,同时用不干胶带粘结封缝。

支设板模时,应该尽量少切割竹胶板,切割板后应先刷油漆封边再投入使用,严禁在四周板侧边上即沿板面方向钉钉子,从而延长板的周转使用时间。

(四)梁、板模板接头支设

梁、板模板接头细部处理是模板工程的关键所在,处理不当易产生颈缩、漏浆等质量通病。拼缝处用海绵条、嵌缝腻子刮缝或者粘胶带,并用次龙骨顶紧,防止接缝处振捣混凝土时漏浆,底模与侧模拼接缝要错开,避免同一横向水平面有两道接槎。竖向背楞拼接处加设800mm竖向背楞。梁底背楞间距100mm。

梁模的支设采用φ48×3.5规格的钢管,利用扣件连接组成支承架。立柱在高度方向应设置纵横水平拉杆和斜拉杆。水平拉杆一般距离地面300mm处设一道,以上每小于1,200—1,800mm设一道。梁外侧立杆距离梁边缘120mm,立杆间距根据层高、荷载情况确定,一般不大于1,000mm。当梁高小于700mm时梁侧可用支承架立杆做挡撑,同时用一部分短钢管做斜撑;当梁高大于750mm时增加对拉螺栓固定;当梁宽大于或等于400mm时,梁中间加设立杆一道,接头处柱箍最底端采用φ48×3.5双钢管背楞,对拉螺栓固定,中部、上部用带有可调式伸缩头的钢管顶撑,当梁高大于等于700mm时可考虑使用对拉螺栓固定,双钢管背楞。

利用φ48×3.5钢管搭设满堂脚手架。满堂脚手架搭设好后,根据板底标高,铺设水平龙骨搁栅,采用100mm×100mm木方,间距300mm,然后铺放板模,且竹胶合板模板接缝处应垫木方,以防止胀模和漏浆。为了便于拆模,在板墙以及板、梁交接处必须设置100mm×100mm木方一道,支墙和梁模板时,墙、梁侧模板应比楼板底标高适当高出10~15mm,以此隐藏混凝土墙的施工缝,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

楼梯模板底模采用竹胶合板,踏步侧面采用木模板,楼梯与随后的楼层一起施工,不与本层一起施工。但应加强楼梯模板的支撑,尤其是楼梯踏步侧面,确保尺寸准确,杜绝出现偏位现象,以免给后期装修造成剔凿和修补的困难。

异形构件在结构施工时,普通模板往往都不适用,采用木条、板材拼凑支设出的模板,成型后的混凝土质量差,后期采用砂浆修补也不能达到设计效果,费工费事,为此在本工程中凡是异形构件等不适用普通模板部位,如阳台板、滴水线等均制作特殊定型模板,使结构施工一次成活,避免修、凿、剔、补。

(六)混凝土墙预留洞口模板

由于预留洞口模板与混凝土结构之间有很大吸附力,因此拆除时竹胶合板模板必定损坏,所以在制作本工程剪力墙等混凝土构件上预留洞口模板盒时应将竹胶合板厚度考虑到洞口尺寸内,以便模板一次性在规范允许且不影响其他专业施工的情况下,做到只须一次性拆除洞口支撑而不必拆除竹胶合板模板。

1、地下室外墙模板必须在确保模板拆除不致扰动对拉螺栓的情况下方可拆除,以防对拉螺栓处将成为可能的渗漏点,其时间不少于一周。

2、柱、其余墙模,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害时,方可拆除。

3、梁跨≤8m,强度达到75%方可拆除,大于8m强度达到100%方可拆除,大于2m的悬臂构件强度达到100%方可拆除,小于等于2m的构件强度达到75%方可拆除。

4、楼梯间模板与支撑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方可拆除;

5、以上所指混凝土强度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确定;

6、拆除模板时必须经专业技术负责人签字认可后方可。

(八)模板施工注意事项

1、混凝土浇筑前认真复核模板位置,柱、墙模板垂直度和梁板标高,准确检查预留孔洞位置及尺寸是否准确无误,模板支撑是否牢靠,接缝是否严密。

2、混凝土施工时应安排木工看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外墙接槎处理:为保证外墙上下楼层结构间施工缝隙衔接的平直和混凝土表面的清水效果,外墙模板其上口贴焊一条6×50通长钢板带。在浇筑本层混凝土时形成凹槽,上层立模时于凹槽内粘贴橡皮条或10mm厚海绵条,这样既可以防止漏浆,又便于接槎处理,同时能使墙体垂直度得到有效控制。

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进场试验报告,水泥的技术性能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相应材质标准的规定。进场时还应对其品种、标号、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水泥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及时进行复查试验,并按其复试结果使用:

当对水泥质量或出具的质保资料有怀疑时;

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或出具的合格证技术指标不全时;

当水泥受潮有结硬颗粒或散装标号不明时;

取样单位:以同一生产厂的同品种和同标号,数量不超过200t为一批。

2、粗骨料的选用和质量要求粗骨料采用5~20连续级配碎石;材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材质标准的规定,框剪结构混凝土中碎石含泥量必须小于1.0%;以产地、规格相同的400m3为一批,不足400m3者亦为一批。

3、砂的选用和质量要求本工程结构用砂均采用天然河砂——中砂;材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材质质量标准,框剪结构混凝土中砂子含泥量应小于3.0%,泥块含量小于1.0%。

4、混合掺料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节约水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防止混凝土开裂等要求,外加剂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5、水采用自来水,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要求标准。

防水混凝土、膨胀混凝土均掺用高效复合膨胀剂。泵送混凝土采用高效减水剂。

7、进场材料的贮存和保管

水泥:入库的水泥应按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放,并树立标识,做到先到先用,并防止混杂使用,散装水泥不得混装。为防止水泥受潮,现场仓库(水泥仓)应尽量密闭,包装水泥存放时,应垫起离地约30cm以上,堆放高度一般不超过10包。水泥贮存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结块,降低强度。

(二)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

1、制定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每次浇筑混凝土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整个浇筑过程有组织、有分工、连续有序的进行。现场浇筑实行分段分区挂牌负责。

2、机具准备及检查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振捣器等机具设备按方案需要准备充足。所用的机具场地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检查混凝土浇筑设备的完好性,铺设混凝土泵管,用钢管搭设混凝土泵架至建筑物后,用钢筋焊接支架架立泵管,泵管弯头处要将其固定牢固。

3、保证水电及原材料的供应,浇筑混凝土期间,要保证水电不中断。

4、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加强与气象预测预报的联系,在混凝土施工阶段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

5、检查模板、钢筋、预埋管和预埋件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预埋件、预埋管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在“三检”合格后,请监理人员进行隐蔽验收。检查安全设施、劳动力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6、在地基或地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应清除淤泥和杂物,设置排水、防水措施。

7、填写混凝土搅拌通知单,通知搅拌站所要浇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配合比、搅拌量、浇筑时间。严格执行混凝土浇灌令制度。

8、准备好坍落度桶,按规定检查混凝土坍落度,并做好记录。

(三)泵送混凝土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型号的的混凝土输送泵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若混凝土输送泵能满足地下室底板浇筑混凝土的需求,则能满足整个工程浇筑混凝土的需要。

混凝土输送泵设置处应场地平整、坚实,具有重车行驶的条件。在使用布料杆工作时,尽量使得浇筑部位在布料杆的工作范围内,以减少泵车的移动次数。另外,为了便于泵车的清洗,其停放位置应有供水设施。

在排除堵物,重新清洗泵管或清洗泵车时,布料设备的出口应朝安全的方向,防止堵塞物或废浆冲出伤人。

泵送结束或者由于停电等原因中途停止泵送,应卸料清管,并用清水冲洗,防止残留混凝土凝固后损坏泵车和泵管。

泵管应定期检查磨损情况,防止爆管。

(四)地下室防裂、抗渗施工措施设计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为筏板基础。底板厚度主要为650mm,在施工中,以防裂、抗渗为主导施工原则,设计采用C40S8抗渗混凝土,掺加高效复合膨胀剂,以防止混凝土裂缝。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墙的浇筑时间一般滞后于底板10~15d。在混凝土墙开始浇筑时,地下室混凝土底板已经完成了自身80%由于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造成的弹性应变。因而,此时的混凝土底板与刚浇筑的混凝土墙之间的收缩变形值相差已经非常悬殊。所以,此时底板必然对地下室混凝土墙的变形产生非常巨大的约束力。地下室混凝土外墙比底板更容易出现裂缝。

(五)底板混凝土工程施工

按施工段所划分顺序进行。

2、混凝土浇筑方法:地下室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水平采用泵车输送。底板混凝土浇筑采用一次性连续浇筑。重点控制部位为650mm厚地下室底板,浇筑采用斜面分层布料方法施工,即“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坡度为1︰6~1︰10之间。振捣时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确保不漏振。

图底板混凝土”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示意图

3、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为使混凝土振捣密实,每个混凝土泵配备5台插入式振捣棒(3台工作,2台备用),分三道布置:第一道布置在出料点,使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第二道布置在坡脚处,确保混凝土下部密实。第三道布置在斜面中部,在斜面上要严格控制各点振捣时间、移动距离和插入深度。每个浇筑带的振捣手固定专人负责,严防漏振、欠振且不得超振。

4、混凝土泌水的处理:底板混凝土在前期浇筑过程中,泌水会被混凝土赶向井、坑等低洼处,然后用软轴抽水机抽出泌水。底板混凝土浇筑的后期,处理泌水的方法是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即最后浇筑混凝土时从最后端往回浇筑,与原浇筑斜坡相交成一条集水沟,另外有意加强两侧混凝土的浇筑速度,这样集水沟逐步在中间缩小成小水坑,然后软轴抽水机抽出泌水。

5、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水泥浆较厚,在需要的情况下,表面均匀的撒上一层薄薄的小石子。在混凝土浇筑后4~8小时内,初步用长刮尺刮平,初凝前用铁滚碾压两遍,再用木抹子搓平压实,以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

6、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在其上部刚可行人时,就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并覆盖麻袋一层养护。如局部有干白现象,应喷淋湿润后再覆盖塑料薄膜。根据测温情况,随时调整厚覆盖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养护重点为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此处同底板容易形成较大的温差而引起外墙裂缝,因此要覆盖严密。

(六)墙、梁板混凝土施工

1、先浇墙混凝土,后浇梁板。

2、墙柱浇筑宜在梁板模安装完毕,梁板钢筋未绑扎前进行,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便于上部操作,同时不至于破坏梁板钢筋。

3、墙的施工缝留置在底板以上500mm处及楼板底下20~30mm处;梁的施工缝留在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4、梁、板应同时浇筑,先将梁的混凝土分层浇筑或阶梯形向前推进,当达到板底标高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捣。

5、在浇筑柱、梁与主次梁交接处,由于钢筋较密集,要加强振捣以保证密实,必要时该处可采用同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浇筑,采用片式振捣棒振捣或辅以人工捣实。

6、墙混凝土浇筑为先外墙、后内墙,浇筑顺序同底板。

内外墙混凝土采用浇水养护,顶板采用浇水养护。

顶板、梁混凝土中掺加早强剂,加速模板周转,同时掺加微膨胀剂,防止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

(七)试块留置原则及混凝土施工记录

用于检验结构构件混凝土质量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检验混凝土评定强度所用混凝土试件组数,应按规范规定留置。

每日浇筑混凝土,混凝土专业工程师都必须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1、覆盖浇水养护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进行;

2、混凝土的养护时间,普通混凝土不少于7d,膨胀混凝土、防水混凝土不少于14d。

3、浇水应保持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4、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水相同。

本工程为高层建筑,本工程脚手架工程采用在常用敞开式单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基础上,采用分段卸荷的措施,即从20米开始增设悬挑卸荷结构措施,以达到既满足脚手架搭设的安全技术要求,又满足施工需要的目的。

按照《规范》表6.1.1.1、6.1.1.2的要求,本工程单排外脚手架的立杆横距取1.2米,立杆纵距取1.5米,连墙杆采用二步三跨设置。

(二)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脚手板

1、纵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纵向水平杆必须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

2、对接、搭接应符合: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立杆纵距的1/3。

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4、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做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的立杆上。

(三)横向水平杆的构造

1、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2、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距离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3、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时,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亦应不小于180mm。

图30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布置

接头不在同步内(立面);(b)接头不在同跨内(平面)

1—立杆;2—纵向水平杆;3—横向水平杆

4、脚手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作业层脚手板应满铺,铺稳,离开墙面120~150mm。

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等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此三种脚手板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采用搭接铺设。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mm;两脚手板外伸长度和不应小于300mm;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0mm,其板长两端均应与支承杆可靠地固定。

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皮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

立杆必须与连墙件可靠连接,连墙件布置间距应按《安全技术规范》表6.4.1采用。本工程按二步三跨设置。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谏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

连墙杆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连墙件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布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连墙杆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连墙杆的构造符合下列规定:

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本工程采用钢管、扣件形成柱箍与脚手架刚性连接、现浇板上予埋拉环与钢管连接再与外脚手架刚性连接、混凝土墙上予留洞用钢管和扣件在墙体上固定再与脚手架刚性连接等形式,确保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

当脚手架下部暂时不能设连墙杆时可搭设抛撑,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倾角应在45º~60º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应不大于300mm,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架高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

1、脚手架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必须根据脚手架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土质情况与现行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的有关规定进行。

2、脚手架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0mm。

3、脚手架基础经验收合格后,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放线定位。

4、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

5、每搭设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按《安全技术规范》表第8.4.2的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6、脚手架底座安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置在定位线上。

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小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也可采用槽钢。

立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当搭设至有连墙件的构造点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施工工艺,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顶层立杆搭接长度与立杆顶端伸出建筑物的高度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第6.3.5和6.3.6条的规定。

7、纵向水平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纵向水平杆的搭设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第6.2.2条的构造规定。

在封闭型脚手架的同一步中,纵向水平杆应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部立杆固定。

TCECS 595-2019 建筑用加湿技术应用规程8、横向水平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