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19号楼施工升降机拆除专项方案.docx1、当拆卸场地较理想时,选用 1#塔吊足以满足拆卸需要,1#塔吊参数如下。
2、拆卸前应检查塔吊司机驾驶证,并对所用的吊具进行安全检查,不符合安全使用要求的吊
具、锁具严禁使用,并对吊装司机进行拆卸方案的交底及安全技术交底。
本次拆除吊车共一次站位,具体位置如下图:
国道214线云南祥(云)临(沧)公路Ⅰ合同段澜沧江大桥上部工程悬索桥的施工组织设计1 、拆卸传动小车(0.6t)
0.6t<3t,额定起重量均满足作业要求。
2 、拆卸标准节 12 节(0. 145t×12= 1.74t)
1.74t<3t,额定起重量均满足作业要求。
3 、拆卸吊笼(1.4t)
额定起重量均满足作业要求。
4、本次拆卸使用钢丝绳为 4 根φ17.5 钢丝绳,此钢丝绳单股最大承重为 2.45 吨 。比对施工
电梯零部件尺寸重量表后得出结论,此钢丝绳满足此吊装需求。
本次拆卸使用钢丝绳为 4 根φ17.5 钢丝绳,此钢丝绳单股最大承重为 2.45 吨 。比对施工电
梯零部件尺寸重量表后得出结论,此钢丝绳满足此吊装需求。
第 7 章 施工电梯拆卸施工工艺技术
7.1 拆卸作业工艺流程
标准节、导轨架、附墙装置的拆除采用升降机自身吊臂进行拆除, 吊笼、围栏、底座采用塔
1 、清理升降机和场地。
2、考虑到安全,施工升降机拆卸必须遵循自上而下进行逐级拆卸(标准节→ 附墙装置)。
3、绝对不允许高空抛物。所有拆卸的零部件必须放到吊笼顶上或吊笼里运送至地面。
4、安装起重吊杆,并将倒顺开关置于停止档位置,完成对外控操作盒与起重吊杆的接线,同 时电箱内内外转换开关置于外控位置。将外控操作盒移到吊笼顶上,起重吊杆倒顺开关也要置于
吊笼顶上。操作人员必须在吊笼顶上操作的运行吊笼。
5、向上运行吊笼至合适位置,拆除上限位和上极限开关碰铁,置于吊笼里。
6、拆除标准节、电缆导向装置、附墙装置(绝对不允许先拆除附墙装置,再拆除标准节,遵 循自上而下进行逐级拆卸)运行吊笼至地面用起重吊杆吊至地面或输车上。现场塔吊未拆除,使
①拆卸中间挑线架及静电缆。
②接上述方式拆卸其余导轨架、附墙架,直至仅剩 3~4 节标准节。
③拆卸外笼门限位,外笼门锁碰铁,吊笼门锁碰铁,下限位碰铁及笼顶安全围栏。
④拆卸导轨架及附墙架时必须注意:
a 、拆卸时,每次用吊车吊起的标准节不超过 6 节;
b、从拆卸处到最顶部未拆的附墙的距离不得大于 7.5m ,从吊笼上平面到最顶部未拆下的
附墙的距离不得大于 7.5m。
c、拆卸时的载重量不得大于该升降机额定拆卸载重量
d、拆卸时须随时注意电缆,防止电缆挂在别的零部件上而拉断电缆。
8、切断下电箱的总电源,拆卸接至吊笼里的电缆。
9、上传动机构, 吊笼的拆卸
①将吊笼开到最底部,拆卸传动小车与吊笼的连接销。
②切断总电源,并拆卸随行电缆。
③用塔吊,将传动小车及吊笼吊起拆卸。
10、拆除标准节与底架中框的连接螺栓,拧开地脚螺母。拆卸其余标准节。
11、拆卸完后,应当清理现场,将各零部件分类,整齐放置。消除安全隐患。注:拆卸标准 节时,若中途停止拆卸时(中午休息、隔天作业或别的原因),必需安装最上一节无齿条标准节
和上限位、极限开关碰块,作业人员方可离开。
12、 电梯的运输:电梯拆卸完毕后,及时用汽车将电梯标准节、梯笼和附件等运出施工现场。
第 8 章 施工电梯拆卸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质量目标。拆卸的施工电梯检验合格率 100%,杜绝质量责任事故,杜绝重伤人员伤亡
8.1 安全组织机构及重大危险源
2 、施工电梯在拆卸过程中重大危险源
针对施工电梯在拆卸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严格遵守《施工升降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了解起重吊装
作业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起重吊装作业的基本技能,配备必需的联络工具,如对讲机等。
拆卸作业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该方案(含作业工艺流程)的安全技术交底;拆卸作业时,应
根据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实施。拆卸作业人员应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1 、检查施工电梯现场有关情况,如电源、运输道路、作业场地等是否已具备拆卸作业条件。
2 、对作业人员所使用的工具、安全带、安全帽等进行全面检查,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3 、安全监督岗的设置及安全措施的贯彻落实已符合要求。
4 、检查施工电梯钢结构件及连接件的变形、焊缝及锈蚀等情况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要求,发现
5 、检测外部供电线路电压,其波动范围应为 380v±5%。
6 、拆卸使用的辅助机械,如塔吊必须性能良好,其技术参数要求能保证拆卸作业需要。
主要内容有:拆卸过程中的安全监督检查的技术检验。
1、拆卸作业步骤技术措施。严格按照施工电梯使用说明书的拆卸步骤及拆卸作业工艺流程实
2 、高边坡、临空面的安全技术措施。拆卸辅助设备(塔吊、起重爬杆等)在吊装作业过程中, 其基础处于高边坡或临空面时,应适时观察和监测其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发现异常情况,应立 即停止一切吊装活动,并将辅助设备移出原作业地点,在采取有效措施加固后,方可重新进行吊
3 、道路、通道的安全技术措施。拆卸辅助设备及运输车辆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应先考虑并计 算作业道路、通道的承载力、长宽高尺寸及与周围建筑物距离等是否满足以上设备(车辆)的在 吊装(运输)过程中最大荷载、作业半径与高度、运输宽度与高度等。如不符合要求时,应改变
吊装方案及装车方式、改变行驶道路等。
4 、特殊地质的安全技术措施。拆卸辅助设备在作业过程中如遇到特殊、复杂地质情况时,应 先将辅助设备移至安全停放地点,根据该地质承载力、辅助设备空载及最大吊重荷载、地面支承
面积等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制定特殊地质处理方案,满足作业条件后,方可实施。
第 9 章 应急救援预案
9.1 应急预案方针与原则
针对现场施工升降机拆卸作业程序,为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施工现场的 作业员工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确保在抢救过程中各类应急资源处于良好 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 以便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
现应急行动快速、有序、高效的进行,特制定如下应急预设方案。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原则;
坚持“ 以人为本、保护人员优先、保护环境优先 ”的原则;
坚持“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 ”的原则。
安拆技术负责人(张金祥)为现场应急救援主要负责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部门应急救援
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事故的性质和后果分析,配
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手段、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
a 、氧气瓶、乙炔瓶、气割设备一套;b 、急救药箱 1 件;c 、手电 8 件
d 、 对讲机 6 部; e 、应急车辆 1 部。
逐级上报,并联络报警,组织抢救。
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应逐级上报,一般为现场事故知情人员、作业队、班组安全员、施工 单位专职安全员。发生重大事故(包括人员伤亡、重伤及财产损失等严重事故)时,应立即向上
现场事故应急处理: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有机具伤人、高温中暑、高空坠落、落
1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2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
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 20 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
3 、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 沁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 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已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
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4 、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 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
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5 、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 端不再移位或剌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 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
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健侧下肢缚在一起。
6 、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7 、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S 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
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做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 在上臂上 1/2 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 1/3 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
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 切
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1 、当发生物体打击,抢救的重点放在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2 、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 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 20 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
3 、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
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 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
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4 、观察伤者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者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 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
动,并将下肢抬高约 20 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1 、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贯彻“迅速、就 地、正确、坚持 ”的触电急救八字方针。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
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
2 、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
a 、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闸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 以切断电源。
b 、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将触电者拨离电源。
c 、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
d 、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
e、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
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然后再采取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
f、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 入断落地点 8~ 10 米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或临时 双脚并拢跳跃地接近触电者。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 8~ 10 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
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
3 、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
(1)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2)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它绝缘 性能差的
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
(3)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
(4)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
(5)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咨询工作收费指导意见(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2015年3月),以利救护。
4 、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
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
5 、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级的抢救措施
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 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医院诊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呼吸及胸外
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PPT汇报6 、对“假死 ”者的急救措施
当判定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