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二期8号楼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

新城二期8号楼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380.0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新城二期8号楼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

根据本工程招标文件、施工图、合同约定和工程特点,确定如下工程总体施工安排。

1.工程总体施工安排原则

根据施工合同约定的工期和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所确定的工作目标结合工程特点,对工程总体施工进行分解,确定各施工阶段的划分NB/T 10115-2018标准下载,针对各施工阶段的主要工序和重要环节制订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和工程质量保障措施,确定项目经理是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第一责任人,落实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跟踪管理。

在施工中加强动态管理、信息反馈、技术调整、合理安排劳动力和施工设备,在确保每道工序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和采取科学的流水作业、交叉施工、立体施工,以保证施工进度。

工程总体施工安排原则还应包括对桩基和围护等分包单位的行政管理、质量控制管埋和安全生产管埋,确保实现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所确定的目标。

2.施工顺序及施工阶段的划分

针对本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条件、劳动力、材料设备、机械的现状和工程量、工期等综合情况,先组织5号楼、6号楼、7号楼、8号楼的施工,待该4个单位工程施工到地面一层结构回填土结束,再组织1号楼、2号楼、3号楼、4号楼的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地下车库围护应在主楼打压桩施工后进行,地下车库的结构应在周边主楼结构封顶时才开始施工。为确保工期各单位施工工序之间有计划的进行交叉施工。

(2)各单位施工阶段的划分;

根据本工程特点,将每个单位工程划分为多个施工阶段。

各单体桩基工程施工及部分基坑围护施工;

各单体土方开挖、基础底板施工、地下室施工、地下防水施工、回填土施工;

3)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地面1~11层包括斜屋面结构工程的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

4)内外装修施工阶段;

包括门窗工程、楼地面工程、内外粉刷T程、屋面工程;

5)室外1程施工阶段;

包括室外下水道、道路散水明沟、附属设施,小品、绿化等配套设施;

6)建筑电气分部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分部工程、智能建筑分部工程、电梯分部工程将穿插到建筑与结构的各施工阶段中去完成。

(3)各单体施工阶段的划分;

1)桩基施工阶段施工段的划分;

第一施工阶段;6号楼、8号楼(静力压桩);

第二施工阶段;5号楼、7号楼(静力压桩);

第三施工阶段:3号楼、4号楼(静力压桩);

第四施工阶段:1号楼、2号楼(静力压桩);

第五施工阶段:地下车库(静力压桩);

2)地下车库钻孔灌注桩围护施工为一个施工段;

3)地下基础底板为一个施工段,混凝土灌注连续进行不分流水段;

4)各单体地下一层结构工程和地面结构工程施工段的划分根据设计图纸:1号楼、3号楼各只有2个单元,建筑物沿长度方向未设变形缝,因此每一层为一个施工段;而2号楼、4号楼、5号楼、6号楼、7号楼、8号楼各有4个单元,沿建筑物长度方向中间有一条变形缝,以变形缝为界每一层划分为两个施工段;

5)自结构工程施工开始起穿插电气、给排水工程施工;

7)室外工程:室外环境工程由分包单位独立完成,其他室外工程按单体工程施工段施工人员一并完成;

8)室外管道围墙等其他项目

室外道路、围墙由项目部统一部署人员完成。

8号楼共4个单元,建筑物长55m,中间有一变形缝,从二期结构工程模板的配置数量,保证混凝土的养护周期及工作量、劳动力和起重运输工具的具体情况,按以下原则划分流水段。

1.钢筋混凝土基础、底板一次性完成不分流水段。

2.地下一层:水平万向按变形缝分为两个流水段,竖直万向:墙板、柱、楼梯为一个流水段,顶板为一个流水段。

3.主体结构:水平万向按变形缝分为两个流水段,竖直万向钢筋安装分为两个流水段,第一个流水段为墙板、柱、楼梯钢筋安装,第二个流水段为梁、顶板钢筋安装。

测量放线、放样工作十分重要,测量放线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定位、轴线、层高、标高的精度的控制,是建筑产品质量控制的一道关键工序。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为使施工放样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控制施工过程,确保工程质量,测量工作采取先控制从测绘局提供给出的坐标系统,逐级引进、逐级控制。

(1)本工程平面控制采用网状控制法,施工方格控制网一般经初定、精测和复核三步进行。

(2)本工程根据总平面图设计坐标;由道路上的城市坐标系统结合建筑物规划红线引入定位,城市的MC7和GD2坐标同中山路平行,根据MC7坐标与各幢号的设计坐标进行平面定位。

(3)根据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条件,选择相对稳固地方埋设多种用途、长期使用的首级控制点,组成一个能满足施工放样及沉降观测需要的永久性施工控制网。控制点基础座按要求进行技术处理,控制点所处位置要保证今后不被占用、障碍较少、视线贯通,以便对控制点进行使用和保护。控制点既作平面控制之用,又作标高控制之用。

(4)施工过程,根据工程特点,利用首级控制点,先择相对稳定、视行通畅的点放出二级控制点作为施工的二级控制。该二级控制点既可用于细部点的放样,同时又可用作对工程上各结点的复合检测。

(5)利用全站仪对所有控制点进行精确测定,并将它们与附近的国家城市等级点进行联测,使其坐标与高程统一为一个系统,便于今后使用。

(6)利用配套计算对所有观测值进行严密平差,保证整个控制精度完全能够符合国家工程测量技术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平差成果存入计算机,需要时可以随时调用。

(7)随着施工的进展,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定期对所有控制点作必要的监测。

2.垂直测量和平面放样

(1)楼层垂直控制网的施工测量

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资料及开始施工时建立的二级平面控制网,建立建筑物内部平面控制点,运用极坐标在建筑物内布设多个轴线控制点。所布设的控制点与整幢大楼的测量基准点进行联测,测量结果进行严密平差,计算点位坐标,并与设计坐标比较,比较之后再次进行检测,要求控制网的测距对中误差小于L/20000,测角中误差小于5"。若不满足要求,再次比较,直至满足要求。一般情况下,这种比较需进行两次。因垂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为此,基准点处预埋lOcm×lOcm钢板,用钢针刻划十字线定点,线宽0.2mm,并在交点上打洋冲眼,以便长期保存。所布设的平面控制网应定期进行

(2)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

首层乎面放线直接依据首层平面控制网,其他楼层平面放线,根据规范要求,从地面控制网引投到高空,不得使用下一楼层的定位轴线。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采用内控天顶法,投点仪器先用天顶垂准仪。在控制点上万架设好仪器,严密对中,整平。在控制点正上万,在需要传递控制点的楼面预留孔处水平设置一块有机玻璃做成的光靶或原仪器附带的光靶,光靶严格固定。仪器从0°、90°、180°、270°4个方向向光靶投点,用0.2mm笔定出这4个点。若4点重合则传递无误差;若4点不重合,则找出4点对角线的交点作为传递上来的控制点。所有控制点传递完成后,则形成该楼面平面控制网。对该平面控制网进行角度观测(2"全站仪二测回)及边长量距(精度1/20000)。由观测成果作经典自由网平差,根据平差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较,若边长较差,角度较差则说明4点精度达标,只记录不作归化;若是边长较差,角度较差,则说明4点精度不够,必须归化;若边长较差,,则说明投点精度不够,必须重新投点,直至满足精度要求。

(3)在首层根据轴线设立坐标点作为平面控制点后,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必须在相应的位置预留15Omm×l5Omm与首层平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能保证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

(1)首先计算出各轴线交点在控制点所在坐标系统中的坐标,供放样使用。

(2)根据具体情况,直接将全站仪架设在控制点上,'按极坐标法放出各轴线交点,或利用控制点,在与所需放样轴线交点相互通视的地方测设若干转点作为临时控制点,然后将全站仪架设在转点上,以控制点为后视,按极坐标法放出各轴线交点。这些交点可满足进一步细部放样的需要。

(3)为保证放样的准确性,校核可改用其他放样万法(如角度交合法等),重新放样主要轴线交点,或测量相应轴线交点间距离。

4.水准点的引测和层高控制

(1)本工程水准点的引测必须用二等水准测量,确定水准测点的标高并与国家或城市水准点联测。水准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执行。

(2)随着主体上升,高程控制公司作可与平面放样同步进行。在工程开始时,先精确测定各个二级控制点的标高,将它们归化到各轴线交点设计标高所使用的高程系统,放样时可将全站仪设在二级控制点上,利用全站仪可以直接测出两点间的直线距离的功能,测出轴线交叉点与站点之间的相对高差,将标高传递至任一高处。

5.工程测量仪器的选用型号

为确保本工程的施工测量精度,经过综合比较,主要选用以下测量仪器:

(1)沉降观测水准点的测设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根据本工程引测的水准点为基准点51测,建筑物和构筑物沉降观测的每一区域,必须有足够数量的水准点,并不得少于2个。水准点应考虑永久使用,埋设坚固,水准点埋设示意图

(2)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2)沉降观测点应有良好的通视条件。

3)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①观测点的布置,应按能全面查明建筑物和构筑物基础沉降的要求,由设计单位根据地基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建筑结构的特点确定。

②墙承重的各观测点,一般可沿墙的长度每隔8~12m设置一个,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转角处、纵墙和横墙的交接处及纵墙和横墙的中央,建筑物沉降缝的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当建筑物在宽度大于l5m时,内墙也应在适当位置设观测点。

③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每一个柱基或部分柱基上安设观测点。具有浮筏基础或箱形基础的高层建筑,观测点应沿纵、横轴和基础(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周边设置。新建与原有建筑物的连接处两边,都应设置观测点。

④沉降观测点具体布置位置,应由设计单位负责确定。对设计末作规定而按有关规定需作沉降观测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其沉降观测点布置位置则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负责确定。

⑤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的比例一般为1:100~1:500,所有观测点应有编号,以便观测记录。

1)沉降观测时,应特别注意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精度,每个沉降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确定。

2)沉降观测的次数、时间,应按设计要求,一般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住宅每加高一层应观测1次,工业建筑应在不同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整个施工时间的观察不得少于4次。工程竣工后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建筑物变形观测直至稳定。

(4)沉降观测注意事项

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2)沉降观测采用环形或往返闭合的方法进行,其使用的仪器应符合相应规定的要求。

3)沉降观测时,前后视距离宜相等,视线长度不宜超过50m,前后视应使用同一根水准尺,并应尽可能做到观测人员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和水准尺固定,观测方法固定,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4)每次沉降观测的数据,应先填入《水准测量记录手簿》中,经过严格校对无误后,方能填入沉降观测记录表中,己填入的数字,不得任意涂改。

5)当建筑物或构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除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1次的连续观测和对裂缝进行观测外,尚应立即向施工技术负责部门和设计部门汇报异常情况。

根据初步设计图纸及场地平整标高,本工程1号楼、2号楼基础埋深4.20m,3号楼、4号楼埋深

5.0m,5号楼、6号楼埋深4.5m,7号楼、8号楼埋深4.30m,地下车库埋深4.75m,各单体开挖深度

高低差较大,开挖时各高差之间需设计围护方案(详见基坑围护方案)。

(1)测量放线及测量控制点的保护

1)在基坑开挖之前核准红线桩和建筑物定位桩。场内所有的红线桩及建筑物的定位桩,全部经市规划部门测量核准。查清红线桩及定位桩是否产生移位,若有移位应会合规划部门、设计单位、建设单位重新定位。

2)对场边道路及场内的临时设施做好定位标记,用作施工阶段定位的相对参照物标记。

3)在基坑开挖前,根据施工图纸、建筑轴线位置放出土方开挖基线。

4)土方的机械施工易碰压测量桩,因此,在基坑开挖前,基坑开挖范围内的所有轴线桩和水准点都引出施工活动区域以外,并设置涂红白漆的钢筋支架予以保护。

5)所有的测量桩、红线定位标记一经核实后,项目部就落实专人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复核,以确保红线定位标记的准确性。

(2)建筑材料及下道工序施工准各

因土方开挖后必须立即进行基础施工钢筋工程施工方案(长城杯),不能等工待料造成暴槽,因气候变化与地质不利因素发生塌方和管漏、积水等事故,因此必须在开挖前做好下道工序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劳动力组织、技术措施、施工装备等工作。

1)施工用水、用电己按基础施工临时用水、水电方案,落实到位。

2)在基坑开挖之前应做好基础施工所需的原材料诸如钢筋、水泥、砂石的进场和复试工作,及确定混凝土垫层的级配比。

3)检查基础施工所用的计量器具是否配备齐全并己作了计量标定,小型机械设备如搅拌机、钢筋切断机、木工机械是否己就位并作了试运转。

沙仔大桥施工组织设计4)钢筋加工成型、穿墙螺杆、止水片、预埋件、模板制作加工完成。

5)垂直、水平运输的设备如塔吊安装完毕并经检测合格,施工道路己贯通。

注:基坑施工期间,总计施工人数为60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