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某车站主体结构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某车站主体结构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34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某车站主体结构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3

三、主体结构施工总体筹划 4

3.2、施工缝划分 5

四、结构模板及支撑系统施工 7

北京野溪度假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4.3、侧墙组合模板施工 9

4.4、侧墙木模板施工 10

4.5、中板(梁)、顶板(梁)模板施工 11

4.6、洞口部位模板施工 13

4.7、支撑系统施工 14

4.8、模板配板 15

4.9、模板拆除施工 15

五、结构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验算 17

5.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取值 17

5.2、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验算说明 18

5.2.1、设计验算原则 18

5.2.2、模板及支架系统的力学参数 18

5.2.3、模板变形值的规定 19

5.3、负一、负二层侧墙组合模板设计验算 19

5.3.1、荷载计算 19

5.3.2、面板验算 20

5.3.3、次楞验算 20

5.3.4、主楞验算 21

5.3.5、斜撑支撑系统验算 22

5.4、负二层侧墙上部段木模板设计验算 23

5.4.1、荷载计算 23

5.4.2、面板验算 23

5.4.3、次楞验算 24

5.4.4、主楞验算 25

5.5、中、顶板木模板设计验算 25

5.5.1、荷载计算 25

5.5.2、面板验算 26

5.5.3、次楞验算 26

5.5.4、主楞验算 27

5.6、支撑系统设计验算 27

5.6.1、立杆承载力验算 28

5.6.2、水平杆承载力验算 29

5.7、中(顶)板纵梁木模板及支撑设计验算 29

5.7.1、中(顶)板纵梁底模设计验算 29

5.7.2、纵梁下支撑体系设计验算 31

5.8、结构立柱模板设计验算 32

5.8.1、荷载计算 32

5.8.2、面板验算 32

5.8.3、背肋验算 33

5.8.4、柱箍验算 33

5.9、盾构进出洞处预留孔模板及支撑设计验算 34

5.9.1、荷载计算 35

5.9.2、面板验算 35

5.9.3、横带验算 35

5.9.4、槽钢环向带验算 36

5.9.5、支撑体系验算 36

六、结构模板及支撑系统施工技术质量要求 38

6.1、模板施工质量要求 38

6.2、模板施工质量的一般要求 39

七、结构模板及支撑系统施工安全要求 40

7.1、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措施 40

7.2、脚手架支撑施工安全措施 42

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土建第X标段

(1)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土建第X标段工业四路站主体结构施工设计图纸;

(7)《简明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三版)(汪正荣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

(10)我单位其他地下结构项目的施工经验。

模板的设计、施工质量标准,按优质混凝土质量标准实施。混凝土外观要求应力争达到:表面平整光滑,线条顺直,几何尺寸准确(在允许偏差以内),色泽一致,无蜂窝、麻面、露筋、夹渣和明显的汽泡,模板拼缝痕迹有规律性,结构阴阳角方正且无损伤,上下楼层的连接面平整搭接,表面无需粉刷或仅需涂料罩面即可达到相当于中级抹灰的质量标准。

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土建第X标段工业四路站地处城市市区,位于武青四干道与工业四路的交汇处,车站沿武青四干道展布,与工业四路垂直相交。车站周边为农田,地势平坦。

工业四路站主体结构采用双层的单柱双跨(局部双柱三跨)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车站外包尺寸为190×19.7×16.26(长×宽×高),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选用800mm地下连续墙,基坑竖向共设四道内支撑,第一道支撑采用800×1000的C30混凝土支撑,间距约6m;其余三道支撑采用Φ609,t=16钢管支撑,间距为3m,局部地质较差地段采用Φ800,t=12钢管支撑。

主体结构顶板(顶板梁)、底板(底板梁)、侧墙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8,强度等级C35;中楼板(楼板梁)、内墙采用强度等级C35的混凝土。纵向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底板下素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采用C20。结构钢筋采用HPB235、HRB335,钢筋保护层顶板及顶梁、底板及底梁、侧墙迎土侧为50mm,背土侧为40mm;中楼板为30mm;中楼板梁为35mm;柱:45mm;中隔墙:30mm。

车站结构使用年限为100年,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1。车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防分类为乙类建筑。

表2.1车站结构尺寸表

图2.1主体结构剖面图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拟建场地地貌为堆积平原区,工业四路站里程右DK27+710以东属长江Ⅱ级阶地前缘,该里程以西地段属长江冲积Ⅰ级阶地后缘。

勘察场地内的地下水有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弱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三种类型。

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Qml)层,无统一自由水面,大气降水、地表水和生产、生活用水渗入是其主要的补给来源。勘察期间测得其初见水位埋深为0.3~3.8m。

⑶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沿线基岩裂隙中,总体看水量较小且不均匀,场地内所分布的基岩仅少量裂隙中裂隙水与第四系砂层、砂卵石层承压水相连通。

三、主体结构施工总体筹划

根据围护结构内支撑及主体结构的设计图纸,针对工业四路车站,具体施工流程如下表:

表2.2主体结构施工流程表

基坑开挖一个流水段,浇注一段,并用振动器捣固,人工抹平,并铺设自粘式防水卷材。

混凝土从短边开始浇注,模板采用木模,侧墙腋角采用钢模,腋角往上浇注300mm。

立柱模板采用木模板,一次浇注完成。等底板混凝土等强后,拆除第三道钢支撑。

安装脚手架支撑系统,侧墙模板用木模板。两侧对称浇注,分层浇注厚度30~50cm,浇筑速度不大于0.9m/h。

待侧墙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安装换撑并拆除第二道钢支撑。采用木模板,架立站台层钢支撑以上部分侧墙及中板、中板梁、站厅层立柱模板,并架立站厅层侧墙转角处模板,浇注取300mm高。

等中板混凝土等强后,拆除第一道钢支撑,安装负一层脚手架支撑系统。侧墙模板用组合模板,中板采用模板

施工顶板防水层、站台板、电梯井、楼梯。并等顶板等强后,拆除第一道砼支撑及换撑。拆除负一层脚手架及负二层脚手架。并进行顶板覆土回填。

1、横向施工缝分段设置原则:

(1)依据武汉其他车站施工经验及设计要求,分段长度按18m左右考虑;

(3)分段避免将横梁、暗梁、暗柱等构件断开;

(4)分段避开降水井;

(5)分段避开较大的预留孔洞,保证车站内部设施(如水池、电梯井、出入口门洞等)的完整性;

(6)考虑到施工的方便性及材料的周转。

2、侧墙水平向施工缝设置原则:

(3)考虑到防水需要,水平向施工缝尽量统一取齐;

(4)施工缝留置后考虑侧墙钢筋宜满足以下规定:①侧墙内侧主筋连接处宜设在距支座1/4处,侧墙外侧主筋连接处宜设在跨中1/3范围内;②同一连接区段内主筋接头率应小于50%,主筋接头间距应不小于35d且不小于500mm。

(5)考虑钢支撑、换撑的位置及施工流程。

图2.3侧墙施工缝留置示意图

施工工期计划10个月,从2010年4月起至2011年2月封顶.

车站共分10仓,站台层配备3仓模板及支撑体系,自西往东进行流水施工;站厅层配备2仓模板及支撑体系,自西往东进行流水施工。

四、结构模板及支撑系统施工

根据本车站的施工情况,考虑到工业四路站将作为工工区间的始发站,为加快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模板采用木模板,木模板具有质轻、易于搬运、方便加工、施工速度较快的优点。支撑体系采用满堂红碗扣式脚手架。对于侧墙腋角处,采用钢制腋角模板施工。

1、底板模板:底板模板体系主要包括墙腋模、梁腋模、梁模、集水坑模板。板面采用(900+160)×(300+100)的腋角钢模板,对于局部钢模板尺寸不满足的用木模板做面板。面板后采用Φ48钢管及可调顶托为加固支撑。

2、集水坑模板不设置底模,在集水坑正下方用铁纱绑扎成方盒子以防止混凝土上浮。墙腋模及梁腋模、梁模采用同一加固体系。其中水平杆两道纵向间距1500,两端用可挑顶在坑壁或墙(梁)模;立杆横向在每一跨内设置4道,纵向间距同不平杆设置斜撑加强架体整体性,纵向间距1500。设置立管架托支撑立杆,架托采用Φ25的“土”型钢筋。

图4.1底板及底纵梁支模图

1、立柱模板施工工艺流程

弹出立柱位置线→抹找平层作定位墩→剔除接缝混凝土软弱层→安装柱模板→安装柱箍、方木楞加固→加设斜撑→调平、调直→模板预检

(2)柱箍采用双14号槽钢,其中主加固柱箍间距600mm一道,两端加固到满堂架体;底部设置6道加密柱箍,间距600mm,与主加固柱箍间隔布置。第一道柱箍距柱底100mm。除柱箍外,必须在柱模两侧设置两道加强约束杆,同时在柱箍中间加设一道加强约束,间距同柱箍,约束杆采用Φ18对拉螺栓。

(3)每柱四片模板,四角相邻两块柱模宜采用企口连接,模板安装时,沿柱模板边线外2mm粘贴海绵条进行密封。

(4)面板与方木背楞通过3.4×70钢钉连接,间距30cm。局部面板接宽部位用50×100方木压缝,在模板下口竖向背楞之间加钉横向短方木,以防止扉边。

(5)每片模板上设两个吊环,对称布置。墙体、框架柱混凝土浇筑时比板底、框架梁底高出30mm,拆模后及时剔除浮浆厚25mm,故支模时应考虑浮浆层厚度40mm,支梁底、顶板模时,将模板的边和柱、墙相交,以保证阴角顺直。

(6)安装柱子模板时,对于通排柱,应先安装两端柱子模板,经校正、跑龙套定后,拉通线、校正中间各柱。模板就位后,先用8#铅丝与立筋绑扎临时固定。

(7)第一片模板安装就位后,设临时支撑或用8#铅丝与柱主筋绑扎临时固定,然后依次将其余三片模板就位,并做好支撑。

(8)自下而上按详图要求设置柱箍,校正柱模轴线位移、垂直偏差、截面、对角线,并做好支撑。

(9)为防止模板就位和浇捣砼时向外倾斜,在距柱边1200mm楼板内埋设地锚(用25钢筋),模板就位后,柱模每边设2根拉杆,固定在楼反预埋钢筋环上,用铅坠吊线控制,用花篮螺栓校正柱模垂直度。沿竖向每边设两道斜撑,保证模板的整体刚度、稳定性。

(10)现场支模时如出现背楞与柱箍之间有缝隙,可将扁钢或木楔子塞入缝中。

(11)柱模拆除:拆除时应等到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除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一般为1.2Mpa;先拆掉柱模外斜撑,卸掉柱箍,人站在安全一侧用撬棍轻轻撬动柱模板,使模板脱离柱面,吊车吊走。拆模时应轻撬,防止损坏模板。柱模拆除后,四周用高度1.8m、宽度100mm竹胶板保护柱角。

图4.2立柱立面支模图

图4.3立柱横截面支模图

1、侧墙木模板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在已浇筑段侧墙上打螺栓→搭设脚手架、绑扎侧墙钢筋→钢筋检验→安装预埋孔洞模板→安装侧木模板→安装支撑钢管固定→预检

侧墙采用木模板加满堂红脚手架支撑形式。面板采用18mm厚木胶板,100×100方木为次龙骨间距300mm,100×100方木为主龙骨间距为600mm,支撑体系采用满堂红脚手架,脚手架间距采用纵向水平杆间距*横向水平杆间距*水平杆层间距:900*600*600,底部4m范围增加加强杆,间距600mm。配置1220*2440的标准平模板,平板之间采用子母口拼接,了母口宽度20mm,子口与母口拼接方木采用M10六角螺栓间距600连接。

模板施工时,采用吊车分块吊入模板,依次安装,不足标准块模板长度或宽度的位置预先制作异形模板拼装,面板接缝处用胶带封闭。采用间距1.5m的ø8钢丝绳,通过花篮螺栓拉紧模板防止模板“上浮”。为防止漏浆,模板下口、模板之间用5cm宽1cm厚海绵条密封,海绵条与面板平齐,贴在角钢上。在模板上口放置同墙体保护层厚度的水平木条,控制保护层厚度。木条标高同墙体混凝土浇注高度以上50mm。在模板安装牢固前用8#铁丝把模板与墙体钢筋临时固定。在支撑体系完成以前严禁任何人拆除临时固定装置。

图4.6侧墙及中板木模板安装图

4.4、中板(梁)、顶板(梁)模板施工

1、板(梁)模板施工工艺流程

搭设脚手架→测放梁轴线和梁、板底高程→铺设梁底模板→安装、绑扎梁下部钢筋→安装梁侧模板和板底模板→校正模板高程→模板预检→绑扎板、次梁及主梁上部钢筋

板下梁侧模:梁高小于700mm的,模板采用木胶合板,背方木横肋,采用钢管扣紧,钢管斜撑支顶,以校正模板垂直度。斜撑钢管与侧边碗扣架立杆、横杆采用扣件连接固定,斜撑间距1200mm。梁高大于700,除按上述支顶外,加设一道ø14穿墙螺栓对拉。

(2)楼板混凝土施工时,在墙根部支设模板处分别用4m和2m刮杆刮平,并控制好墙体两侧的标高,标高偏差控制在2mm以内,再用铁抹子找平,支模时加设海绵条,保证模板底部的平整、密实。

(3)胶合板使用前要挑选,铺竹胶板前根据图纸量好尺寸,锯过的竹胶板侧面锯口要刷封口油漆。顶板与墙体相交部分,在周圈先放50mm×100mm木方与墙体顶紧,然后再将竹胶板边贴好密封条后与墙体顶紧、挤死,防止漏浆。

(4)顶板拼缝采用硬拼法,量好尺寸。板的拼缝宽度不得大于1mm,多层板要用50mm的钉子按间距300mm钉牢在次龙骨上。板面翘曲的要在翘曲部位加钉子。

(5)通过调整可调顶托来校正顶板标高,用靠尺找平,将小白线拴在钢筋上的标高点上,拉成十字线检验3板的平整,跨度4000mm以上的板,按要求起拱,起拱的位置在板中,四周不起拱。

(6)当顶板板面支撑完毕后,应按照每层顶板预留孔洞图加工木盒子,并在顶板准确安装预留孔洞盒子。

(7)顶板模板拆除:保证施工作业层下垂直方向有四层支撑。顶板拆模时间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确定,砼达到一定强度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后方可拆除底模。顶板模板拆除顺序:先松顶丝,让方龙骨自由下坠,并卸下龙骨,再拆除支撑水平杆、立杆。立杆由里至外一道道拆除,再及时用钢筋制成的长钩钩下模板。

图4.7梁板木模板安装图

4.5、洞口部位模板施工

洞口:洞口模板采用死口模板,采用18mm厚木胶板面板,100×100mm方木龙骨;考虑到砼下落的冲击力和砼本身流动性带来的侧压力,洞口模板阴角部位采用方木加强,框内加设可调式钢管支撑,米字型。在合模前洞口模板两侧粘贴海绵条,防止混凝土漏浆。

图4.8盾构进出洞处预留孔模板安装图

模板支撑体系采用碗口式脚手架钢管。负二层支撑体系取纵向水平杆间距*横向水平杆间距*水平杆层间距:900*900*600,负一层支撑体系采用900*900*1200.中板梁及顶板梁下将纵向水平杆间距取密为间距300.

(1)当底板或中板砼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开始搭设脚手架。

(2)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大于1m。

(3)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按表4.1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表4.1脚手架允许偏差与检查方法

(4)脚手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到顶连续设置。

(5)脚手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3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6)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宜按表4.2确定。

表4.2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α

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n

(7)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小于4跨,且不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

45~60°之间。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对接、搭接符合下列要求:

1、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设置在不同步或不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在1000mm以上;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2、搭接长度按1.2~1.5m控制,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小于100mm;(10)剪刀撑斜杆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8)底层纵、横向水平杆作为扫地杆,距地面高度应小于等于350mm,立杆底部可设置可调底座或固定底座;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得大于0.7m。

(9)模板支撑架斜杆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立杆间距大于1.5M时,应在拐角处设置通高专用斜杆,中间每排毎列应设置通高八字形斜杆或剪刀撑;

2、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5M;

3、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10)当模板支撑架高度大于4.8m,顶端和底端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设置间距小于等于4.8m。

(11)模板支撑架高宽比应小于等于2,当大于2时应采取扩大下部架体尺寸或采取其他构造措施。

(1)根据不同位置处的断面尺寸,预先对模板进行整体设计,对柱、梁、腋角、预留孔洞等处的专用模板进行编号,以提高模板利用率。

(2)配模时,优先选用标准块的大模板,做到模板块数少,镶拼量小,接缝少,遇到不够标准宽度时,方使用非标准块拼齐。

(3)尽量减少在模板上钻孔,当需要在模板上钻孔时,综合考虑钻孔位置,使钻孔的模板能多次周转使用。

(1)拆模遵循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非承重、后拆承重部分的原则。

(2)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4.3的规定:

表4.3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

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比(%)

(3)由于侧墙与板砼同时浇筑,侧墙模板拆除时不得碰撞梁、板支撑体系,并注意保护梁板底模板。

(4)拆除模板时应注意保护已浇筑砼结构棱角。

(5)拆除的模板归类堆放,以免混乱使用。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清理时要用铲子铲,不得敲击,以保证模板的平整度。拆除下的扣件、螺栓、钉子等均要集中堆放,以重复使用。

五、结构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验算

5.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取值

由于本车站涉及到得模板及支撑系统选型较多,现将模板及支撑系统采用的设计值列于下表:

表3.1模板及支撑系统采用的设计值

纵向水平杆间距*横向水平杆间距*水平杆层间距900*600*600

(侧墙边的3排纵向水平杆加密取600)

300*600*600)

柱箍中间加一道Φ18对拉螺栓

5.2、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验算说明

5.2.1、设计验算原则

(1)应满足模板在运输、安装、使用过程中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要求;

(2)从本工程实际出发,优先选用定型化、标准化的模板支撑和模板构件;

(3)采取符合实际的力学模型进行计算。

5.2.2、模板及支架系统的力学参数

钢管、碗扣钢材Q235A(3号)强度设计值

206000N/mm2

主要受压构件(立柱)的容许长细比

2440*1220*18木胶合板

注:采用TC13A等级的松木。

2.06×105N/mm2

2.06×105N/mm2

5.2.3、模板变形值的规定

为了保证结构表面的平整度,模板及模板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验算时其变形值不超过下列规定:

(1)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250;

(2)支架体系的压缩变形值或弹性挠度,为相应的结构计算跨度的1/1000;

(3)柱箍最大容许变形值为3mm或B/500;

5.3、侧墙模板设计验算

侧墙采用木模板加满堂红脚手架支撑体系。侧墙大部分高度为3.46m,最高段为4.35m,荷载设计按4.35m计算。

新浇筑的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二公式计算,并取二式中的较小值:

=0.22*24*6*1.0*1.15*1.31/2=41.6KN/㎡

=24*4.35=104.4KN/㎡

式中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计算中取24kN/m3;

t0——新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采用t0=200/(T+15)计算,取T=20,得t0=6;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侧墙施工混凝土浇筑速度控制在0.7m/h内,模板设计时取1.3m/h;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加外加剂时取1.0;掺加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β2——混凝土塌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塌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50~90mm时取1.0;110~150mm时,取1.15。结构砼采用泵送,计算时,取1.15;

H——取侧墙第一次浇筑的最高值。

根据计算结果,取较小值,恒载标准值F=41.6KN/㎡。(2)活载计算

考虑倾倒混凝土时,采用混凝土泵车导管,倾倒混凝土对侧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

振捣混凝土产生的侧压力标准值取4KN/㎡。

面板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取1m宽为计算单元,后背次楞间距300。木面板惯性矩I=1/12*b*h3=1/12*1000*183=486000mm4.

最大弯矩根据计算公式计算:

最大拉应力=0.36*106*9/486000=6.7n/mm2

<[]=11n/mm2强度验算满足

=0.677*41.6*3004/(100*4000*486000)=1.17mm

<[]=L/250=1.2mm.刚度验算满足

最大拉应力=0.43*106*50/8333300=2.7n/mm2

<[]=13n/mm2强度验算满足

=0.677*12.5*6004/(100*10000*8333300)=0.132mm

<[]=L/250=2.4mm.刚度验算满足

最大拉应力=1.95*106*50/8333300=11.7n/mm2

<[]=13n/mm2强度验算满足

=0.677*34.56*6004/(100*10000*8333300)=1.33mm

<[]=L/250=3.6mm.刚度验算满足

5.4、中、顶板模板设计验算

中板厚400mm,顶板厚800mm。中板下支撑体系需等顶板施工完毕、顶板支撑体系拆除后方可拆除,但考虑到中板强度等强后才开始施工顶板,中板和负二层支撑体系共同承担顶板及负一层支撑自重,按照以往的中板设计经验,本车站板模板设计按照顶板800mm厚进行设计验算。

楼板自重:顶板厚800mm苏G08-2003 人工挖孔灌注桩(建筑工程分册),钢筋混凝土重度取25KN/m3,q1=0.8*25=20KN/㎡;

楼板模板自重:取q2=0.5KN/㎡;

验算顶板模板取用的恒载标准值q=20+0.5=20.5KN/㎡。

采用混凝土泵车导管,倾倒混凝土对水平模板产生的荷载不考虑;

振捣混凝土产生的侧压力标准值取2KN/㎡;

津18MS-G 天津市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结构篇)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取1KN/㎡。

验算中板模板取用的活载标准值q=2+1=3KN/㎡。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