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向塘至莆田铁路某标段(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新建向塘至莆田铁路某标段(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02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新建向塘至莆田铁路某标段(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向莆铁路XXXX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省、直辖市)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2.国家和铁道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指南、验收标准。

3.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GB/T 14563-2020 高岭土及其试验方法4.承发包合同、招投标文件。

5.设计文件及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

新建向塘至莆田(福州)铁路XXXX标(DK339+930.82~DK348+191.25)

三、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新建向塘至莆田(福州)铁路自南昌(向塘)枢纽新南昌站引出,经江西抚州、南城、南丰,福建建宁、泰宁、将乐、沙县、尤溪至永泰分岔,分别引入外福铁路福州站和福厦铁路莆田站,正线全长约603.6公里,其中:江西省境内219.3公里,福建省境内384.3公里。包括南昌(向塘)、福州枢纽和莆田地区配套工程,以及新三明站向莆铁路与鹰厦铁路南平方向的联络线工程。

本标段为xxxx标,标段里程范围为DKxxx~DKxxx,主要工程为xxx隧道。xxx隧道位于沙县境内,起于福建省沙县富口镇南墘村,经过马头山北东坡,止于沙县xxx风景区南东侧约200m。设计为单洞双线隧道,隧道进口里程DK340+007,左线内轨顶面标高185.026m;隧道出口里程DK348+100,左线内轨顶面标高145.79m。隧道全长8093m,隧道洞身最大埋深252.77m。

隧道进口段位于直线上;隧道出口段位于右偏曲线上,左线曲线半径R=6000m,右线曲线半径R=5999.40m,曲线长1620.73m;洞身DK341+271.03~DK345+464.12段位于左偏曲线上,左线曲线半径R=5500m,右线曲线半径R=5504.60m,曲线长4193.09m;隧道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隧道内设单面坡,从隧道进口至出口依次为5.1‰下坡,坡长1293m;4.8‰下坡,坡长6800m。

客车:动车组,货车:HXD3

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

隧道通过地段为低山丘陵地貌,属构造剥蚀山地。测区内沟谷呈“U”字形,为武夷山脉的中部南侧,山脉主要走向为北东~南西。总体地形:地形标高为180~350m,中间最高山峰(马头山)标高为500m,地形坡度较缓,一般为15°~30°,植被发育。

本地区地处亚热带,夏长冬短,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8.9℃,一月平均气温8.9℃,7月平均气温27.9℃,极端最高气温40.5℃,极端最低气温-7.6℃,多年平均降水量1602mm,雨量丰富,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

本隧道属低山丘陵区,隧址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05g,为设计地震第一组。

1.1.1工程地质特征

隧道区分布的地层较复杂,由老至新有元古代黄潭组、侏罗系下统梨山组、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群黄坑组上下段、寨下组、均口组、次石英斑岩。此外零星分布有第四系坡残积层和冲洪积层。隧道穿越的围岩主要有:云母片岩、凝灰岩、潜石英正长斑岩等。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隧址区系武夷山脉的中部南侧,区域构造上处于闽西南坳陷带的东北部,近邻闽西北隆起带。区域性政和~大埔北东向断裂在测区的南东部通过。本测区构造以北东向为主体,主要表现为走向NE~SW挤压断裂带和裂隙带。

DK341+000~DK343+500段为一背斜,背斜轴部走向北东70°,隧道中线斜穿背斜轴。

隧道区发现9条断层,走向以北东向为主,个别走向北西,断层规模一般8~20m,以压性、压扭性为主,个别张扭性。其中与隧道中线相交的有7条,分述如下:

F1断层分布于隧道进口附近,与隧道中线呈70°相交,对隧道围岩级别影响较大,可能产生渗水。

F2断层分布于DK340+233~DK340+250,与隧道中线呈60°相交,对隧道围岩级别影响较大,含水量较丰富,易产生渗水。

F3、F4断层分别分布于DK341+127~DK341+170、DK341+428~DK341+453,为浅埋地段,断层与隧道中线近直交,断层走向沿冲沟分布,易产生渗水,对隧道围岩级别影响较大。

F5断层分布于DK343+000线路左侧100m外,与隧道中线不相交,对隧道无影响。

F6断层分布于DK343+082~DK343+087,与隧道中线呈40°相交,为隧道浅埋部位,对隧道工程影响大。

F7断层分布于DK343+100~DK343+156,与隧道中线呈15°相交,影响范围大,断层走向沿小溪分布,可能产生渗水。与F6断层共同对隧道影响,为隧道浅埋部位,对隧道工程影响大。

F8断层分布于DK343+345~DK343+375,与隧道中线相交,对隧道围岩级别有影响。

F9断层分布于DK344+300~DK344+312,与隧道中线呈45°相交,断层走向沿冲沟分布,易产生渗水,对隧道围岩级别影响大。

岩石裂隙主要发育于断层带内及其影响的范围内,裂隙走向与断层走向基本一致,少量与断层走向斜交。

1.1.3水文地质特征

隧道区地形总体为西高东低,地表冲沟由西向南东排泄汇入沙溪河。隧道区发育的均为小冲沟水系,小冲沟旱季流量一般在3~6L/s左右,金陵口小溪流量约15~20L/s。隧道区地形坡度稍陡,水流较急,总体排水畅通。

①基岩孔隙水、裂隙水: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岩石的强风化岩中,裂隙水分布于弱风化岩裂隙中。隧址区岩石强风化厚度小,孔隙水不发育;沉积岩、变质岩层间裂隙较发育,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量一般;次火山岩裂隙不发育,整体性好,地下水贫乏。

②构造裂隙水:隧址区的断层、构造裂隙带在地貌上形成冲沟。由于断层、构造裂隙带多为压性、压扭性,断面紧密,断层带的导水性不良,地下水量一般。

隧道各断层富水程度计算判定表:

静止水位至隧道排水沟的高度

⑶地温、地应力及岩爆预测

本隧址区的埋深为50~234m,地温均≤28°C,不存在地温危害。

地应力与岩爆等的预测与评价:隧址区断层构造发育,构造线主要为北东向,分析本隧址区的构造主应力方向应为北西-南东向。隧址区出露的岩性以变质岩为主,岩质软硬相间,易塑性变形,有利于地应力的释放;仅DK345+100~DK348+100段为次火山岩,裂隙不发育,岩石坚硬完整,不利于地应力的释放。

本隧址区的埋深大部分<200m,且多为软硬相间,易塑性变形的云母石英片岩,且构造断层较发育,有利于围岩应力的释放。

本隧址区DK347+100~DK347+460段埋深≥200m,岩性为弱风化潜石英正长斑岩,岩石坚硬完整、性脆,不利于围岩应力的释放,预测本段可能发生弱岩爆。其余部位的埋深均<200m,且多为易塑性变形的云母石英片岩,有利于围岩应力的释放,不易发生岩爆。

1.1.4环境、交通与材料供应:

沿线地区公路交通较为发达,道路状况良好,已基本形成以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为骨架的交通运输网络。在线路范围主要分布有国道、福银高速以及纵横交错的省、县、乡级公路,道路状况良好,均将为本段线路的建设提供有利的施工条件。

沿线水系发育,地表水资源丰富,施工用水可就近利用地表水。

xxx隧道进口500m处有一个变电所,隧道出口也有高压线通过,供电方式可就近“T”接或从变电所接引专线。

xxx隧道进口附近有七一电站砂场、陈帮沙场供应,由汽车运送至隧道进口工地,xxx隧道出口附近有金泉砂场供应,由汽车运输至工地。

工程石料主要采用隧道弃碴作为碎石,其余采用京泉、溪公坑采石场石料,由汽车运输至工地。

本工程沿线通讯网络较发达,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网络基本覆盖所经地区,施工通讯较为便利。

1.2工程重点、难点及主要对策

工程重点、难点及主要对策分析表

①成立地质预报小组,配备齐全先进的预报仪器,专业地质工程师进行预报和结果判释;②采用长短结合、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综合预报技术进行地质预报;③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隧道施工工序,贯穿施工全过程。

①先施做洞顶截水沟,对边仰坡进行喷锚支护,然后施工超前大管棚或小导管,注水泥浆液。②隧道在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地层或管棚超前支护下,依据围岩情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施工,初期支护采用型钢钢架、锚杆、钢筋网、喷射砼联合支护。③浅埋段施工采用地表深孔注浆加固地层;④采用全断面法衬砌,利用整体液压衬砌台车施工,衬砌必须紧跟掌子面,及时施做仰拱,形成封闭环。⑤进行地表下沉监测和量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早妥善处理。

①严格按照“早预报、预加固、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勤量测、早封闭、快衬砌”原则组织施工;②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利用红外探水;③采用超前管棚超前支护,必要时全断面帷幕注浆,超前治水;④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或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⑤仰拱及时施工,二次衬砌紧跟;⑥加强监控量测,指导施工。

强富水地段施工及突涌水防治

①综合预报,先探水后掘进;②采用综合注浆技术(全断面帷幕注浆、局部注浆、径向注浆、补充注浆)进行岩体加固和堵水;③做好孔口防突装置,防止钻孔涌水;④分部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⑤仰拱及时施工,二次衬砌紧跟;⑥加强监控量测,进行信息化施工;⑦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配备足够的排水能力;⑧制定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和防灾救护方案。

①按照设计要求布置通风管;②选用管径较大的风管;③加强施工管理,保证通风质量。

1.3主要临时工程规划及总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规划与布置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合理布局、方便施工、便于管理、减少用地、节省投资。

充分利用当地道路、电力、通讯、水源等自然条件,减少临时工程数量,重视对当地耕地、农田灌溉系统的保护及水土的保持。

具体布置详见《新建向塘至莆田(福州)铁路工程项目先行工程XPXXXX标段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

进口:1.8Km;出口0.2Km

进口:0.2Km;出口2.2Km

进口:2台630KVA;出口:2台800KVA

1.4工程施工管理目标

按铁道部现行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执行。达到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质量验收标准和设计要求,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本标段计划2007年11月23日开工,2011年1月22日竣工,总工期38个月。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消灭设备、火灾、爆炸等责任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责任人身负伤人数控制在每年10‰以下,责任人身重伤及以上人数控制在每年0.8‰以下。消灭行车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工地。

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委批复的环保、水保方案实施,落实“三同时”,采取各种工程防护措施,减少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将向莆线建成绿色环保工程。

1.5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我们按照“高效精干”的原则,根据标段的特点,组建成立“中铁一局向莆铁路XXXX标项目部”,按照项目法要求组织施工,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和责任。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及特点,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名,常务副经理一名,副经理两名,总工程师一名,副总工程师一名。经理部内设六部一队一室。即工程技术部、计划合同部、物资设备部、财务部、质量安全部、综合管理部、精测队、中心试验室。

1.6施工任务划分及队伍安排

根据本标段的工程分布情况、工程量的大小及工期要求,将本标段划分为二个施工工区,每个工区组织三个施工队负责完成各自工区内的所有施工任务。具体施工任务划分及队伍配置见下表。

施工区段划分及队伍配置表

负责DK339+930.32~DK340+007段路基、改移道路等工程施工

负责xxx隧道进口DK340+007~DK343+195段隧道工程施工及砼拌和站

负责xxx隧道进口处三电改迁工程施工

负责DK348+100~DK348+191.25段路基、改移道路等工程施工

负责xxx隧道出口DK348+100~DK343+195段隧道工程施工及砼拌和站

负责xxx隧道出口处三电改迁工程

根据本标段工程量分布情况,将本标段施工划分为二个施工工区,即xxx隧道进口工区、xxx隧道出口工区,二个工区实行平行作业。进口工区承担xxx隧道DK340+007~DK343+195(3188m)及DK339+931~DK340+007段路基施工任务;出口工区承担xxx隧道DK343+195~DK348+100(4905m)及DK348+100~DK348+191段路基施工任务。

隧道洞口道路改移、三电迁改,以及主线路基工程,依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场地条件及总工期要求,在确保既有道路畅通和三电线路安全运营条件下,根据施工需要和保证隧道施工顺利进行,尽早组织施工,确保路基填筑后有足够预留沉降期。

路基工程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风钻开挖,装载机装料,自卸汽车纵向调配运输,推土机摊铺、整平,重型压路机碾压。路基填筑前先选一段路基作为试验段,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填筑工艺及参数。

隧道工程遵循“新奥法”原理,按照“爱护围岩、内实外美、重视环境、动态施工”的原则,隧道进口和出口同时组织施工。

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顶截水沟施工,完善洞口区域的截、排水设施。洞口土石方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自上而下分层施工,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

隧道进口DK340+007~DK340+091段采用超前管棚注浆预支护、双侧壁导坑法开挖。隧道Ⅴ级围岩浅埋偏压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Ⅳ级围岩浅埋偏压段和Ⅴ级围岩深埋段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Ⅳ级围岩一般深埋段和Ⅲ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施工,Ⅱ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施工。

隧道Ⅴ级围岩地段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为主,弱爆破为辅进行开挖,Ⅲ、Ⅳ级围岩地段,上台阶、下台阶均采用风钻钻眼,光面爆破。Ⅱ级围岩地段采用风钻钻眼,全断面光面爆破。隧道洞身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段,采用E450型挖掘机配合小型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出碴;二台阶法施工地段,上台阶采用长臂挖掘机翻碴,下台阶和全断面地段采用侧卸装载机配合电动铲装机装碴,三台阶法施工地段,上、中台阶采用长臂挖掘机翻碴,下台阶采用侧卸装载机配合电动铲装机装碴,15t以上的大型自卸汽车运输。初期支护采用风钻打孔,人工配合多功能台架安装锚杆和挂网,湿喷机喷射砼施工。

隧道二次衬砌采用仰拱先行,拱墙衬砌采用整体式液压模板台车整体浇筑。隧道双块式无碴轨道道床施工,安排在隧道主体工程完成,且隧道贯通测量闭合后,由隧道中部向两端洞口方向进行,采用轨道排架法施工。

混凝土均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砼运输车运送、泵送入模工艺。

施工进度按照“突出重点,统筹规化,均衡快速,确保安全、质量和工期”的原则进行安排。

xxx隧道施工开挖进度指标计算表

在综合考虑施工准备及各种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根据以上开挖循环时间计算确定本隧道施工进度指标。

隧道开挖施工进度指标表

仰拱及二衬进度指标:140m/月。

⑶水沟、电缆槽进度指标

水沟、电缆槽进度指标:400~600m/月。

整体道床进度指标:2000m/月。

主要分项工程工期安排表

xxx隧道开挖及支护施工

xxx隧道仰拱及二次衬砌施工

xxx隧道水沟及电缆槽施工

xxx隧道无碴轨道垫层施工

xxx隧道无碴轨道垫层及整体道床施工

2.3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2.3.1电力及迁改工程

2.3.1.1改移道路

本标段共需改移等级公路0.14Km,土石方720m3,碎石路面450m2。

道路改移工程按照“确保道路交通畅通、确保道路等级不降低、方便当地”的原则组织施工,在改后道路没有达到通行条件时,不封闭原有道路交通,同时改后道路等级不低于原有道路等级。征地协调工作完成后立即组织设备、人员对等级公路等主要的改移道路工程进行施工,避免对后续主线施工产生干扰,其它与主线干扰较小的改移工程可适时安排。

改路路基施工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拆除原有路基及表面腐植土,压路机进行基底压实处理,按设计填料标准分层填筑压实,与原道路衔接处减少分层厚度,挖台阶填筑,确保路基填筑质量。对于挖方地段,先做好堑顶的排水系统,然后开挖路堑。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自上而下分层挖装,自卸汽车运输,边坡采取人工挂线随挖随刷坡。路基土方填料用推土机摊铺,先进行初压,再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复压,确保路基压实度。防护及排水工程随路基工程的总体安排适时展开,以不影响其它工程的施工为宜,尽量同路基施工平行作业,并做到防护及时、有效。

路面垫层及碎石路面面层采用推土机整平,压路机碾压,施工时材料控制需注意碎石粒径及强度要求。

采用挖掘机、压路机,自卸汽车机械化施工。设安全挡护拦及安全标志。挖掘机分层开挖,弃碴用自卸汽车运至填方地段或弃碴场,人工整修。填方段分层填筑,机械压实。

路面施工前对路基作全面检查验收,验收内容包括高程、宽度、平整度、密实度等内容,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路基表面无积水、松散、翻浆、橡皮土等现象。及时处理路基表面缺陷。

采用推土机、压路机等机械化组合方式进行。

材料要求:碎石压碎值、强度、级配符合施工技术规范。

确定适宜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加强对有关指标的检测并填写试验报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施工工艺见“施工工艺流程图”。

测量放线:测量控制桩间距控制在10m。控制桩测设完成后,在施工段的一端打入Ф28钢筋桩,把拉力器一端固定在钢筋桩上,使拉力器拉力达到10N以上,钢丝绳长度每施工段100m。钢丝绳固定完成后,把钢丝绳放入控制桩顶部的凹槽内,用白线系好,如果钢丝绳下垂过大,可在每个测桩中间增加一个支撑,以防钢丝绳因桩距过长而下沉。以此控制垫层厚度。

作业段划分:每个流水段可按40~50m为一段,卸料堆土40~50m后即行推平、刮平、碾压,炎热天气施工时,施工段可适当缩短。可根据施工进度要求以8~10h为一班连续摊铺。

摊铺与整平:采用推土机摊铺,以40m为一个施工段,专人负责指挥卸料、布料,卸料后用推土机推平,虚铺厚度大于设计厚度5~7cm,可根据现场压实情况调整。根据放线标高及虚铺厚度,用白灰标出明显标志,为推土机指示推平标高,以便推土机推平。经压路机初压、平地机刮平后,检测表面高程及路拱横坡,检测合格后,立即用压路机在路基全宽范围内压实,由两侧向中心碾压。碾压时,配合人员随机指挥作业,碾压轮横向错半轮,压路机行走速度为1.5~2km/h,密实度增大后,可适当增加碾压速度。先静压两遍,振动4~6遍。达到规定遍数后,由实验人员检查密实度,直到合格为止。

2.3.1.2三电迁改工程

2.3.1.2.1通信线路迁改

⑴通信线路迁改施工方案

通信线路迁改施工时,首先与产权单位、铁路土建施工单位联系,详细了解既有通信线路状况和铁路土建施工范围、步骤、方法及配套设施等,制订详细的通信迁改施工方案,确定迁改种类和线路长度,并和相关单位达成共识,签订相关协议。在保证施工进度和安全的同时特别注意塌方、滑坡对通信线路造成的危害,确保通信线路的正常运行。

通信迁改主要工序流程图见下页:

在山区进行通信迁改施工时,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区域及林木禁伐区,加强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植被保护意识,严禁落土、落石以及在沟壑、河流中弃土、弃渣,施工完后尽可能恢复原貌;在公路两旁施工时,提前与交通管理部门联系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影响交通,确保施工安全。

①通信线路与铁路平行迁改方案

通信迁改主要工序流程图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调查,对与铁路平行受影响的通信线路进行迁改计划采取以下方案:

既有通信线路影响新建铁路施工时,根据现场的地形条件,同方向地形条件满足要求时,采取同方向平移。

(2)通信线路与铁路交叉迁改方案

根据现场调查和以往经验,针对架空通信线路和直埋通信线路与新建铁路交叉,设计以下迁改方案。其中预埋钢管或其它防护管时,可预埋两根保护管(一根穿缆、一根备用),并在保护管两端各设光电缆工作井一处。电缆井设在铁路征界以外。

⑴架空线路与铁路交叉迁改方案

架空通信线路与新建电气化铁路平面交叉、挖方及高架桥交越时,需根据现场条件,将架空线路换成满足电气化要求的线缆,直埋并做过轨防护处理。

⑵直埋线路与铁路交叉迁改方案

直埋线路与铁路交叉存在以下几种关系,即:挖填量较小地段;大挖方地段;高填方地段;隧道口;跨越公路(线路在公路边),针对以上情况,制订针对性的迁改方案,确保本标段的施工要求。

DZ/T 0212.4-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盐类 第4部分:深藏卤水盐类.pdf①挖填量较小地段迁改方案

挖填量较小地段直埋线路与铁路交叉,一般采用上下移动线缆加钢管防护的方案。

方案一:小挖方地段线缆深度平行下移

方案二:小填方地段线缆钢管防护或砌槽涵防护

在大挖方地段进行通信线路迁改时,在考虑经济合理性和线路安全的同时,选择最小迁改工作量。

前期采用架空方式过渡,路基成型后,按照标准改电缆穿预埋钢管防护一次完成。这种方案必须有个过渡期,但线路比较安全。

在隧道口通信线路,可以迁移至隧道顶直接跨越铁路,一次完成迁改到位,保持原有线路形式不变。

DB12/T 543-2018 南水北调工程监理管理规范(4)通信线路迁改施工工艺和方法

①架空光、电缆迁改施工工艺和方法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