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长大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627.20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长大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兰新铁路兰州~武威南段增建第二线路起于兰州西站,沿黄河二级阶地西行经河口南站跨黄河后溯庄浪河而上,在既有兰武段段打柴沟与龙沟车站之间以特长隧道穿越乌鞘岭后沿龙沟河、古浪河峡谷而下,进入河西走廊与既有线并行引入武威南站。

乌鞘岭隧道位于既有兰新线兰州~武威南段打柴沟车站和龙沟车站之间,隧道总长20050m,设计为双线分离式隧道,线间距40m。本标段为乌鞘岭隧道右线进口,长度7000m,全部位于直段线上,线路纵坡为11‰的单面下坡。隧道洞口位于天祝县打柴沟镇赵家庄附近,地形开阔、施工条件和砌碴条件较好,路肩设计高程2664m,交通便利,隧道最大埋深1100m。

本标段所在区整体属于祁连山东北部中高山区,隧道进口以南为庄浪河河谷区,隧道经过乌鞘岭—毛毛山中高山区,根据山体相对高度,进一步划分为乌鞘岭南坡梁状丘陵区、乌鞘岭中高山区和乌鞘岭北坡低高山区三个次级地貌单元。

乌鞘岭南坡低高山及梁状丘陵区:位于F4断层以南,地形起伏不大,自然坡度150~250,海拔高程3000m左右,相对高差200~400m。地表多有土层覆盖,其间支沟发育,由东到西主要发育石板沟、上雨岭沟、下雨岭沟、芨芨沟及干扎子沟等次级沟谷。

本标段线路位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GA/T 1694-2020 序列多态STR等位基因命名规则.pdf,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夏季酷热,降水增多;秋季凉爽,降温较快;冬季寒冷,干旱少雪。乌鞘岭地区海拔高(2900~3600m)。气候垂直分带性明显,气候寒冷,日温差大,阴雨风雪冰雹天气多变,冰冻时间长。

根据《中国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结合中国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中心针对本线所做1:20万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区划图,隧道通过区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30s。

1.2.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述

1.2.4.1.地层岩性

本地区地层岩性复杂,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且以沉积岩为主,其分布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及三叠系沉积岩,志留系、奥陶系变质岩,并伴有加里东晚期闪长岩侵入体。

1.2.4.2.地质构造

本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于祁连褶皱系,本段线路横穿祁连褶皱系的北祁连优地槽褶皱带和走廊过度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

褶皱构造在本区较为发育,褶皱形态复杂,据其形成时代和所处的构造部位不同,由南向北可划分为两个褶皱构造带——加里东期褶皱带和海印——印支期褶皱带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区域性大断裂,走向基本为近东西向,压性~压扭性,具有切割深、延伸长、规模大的特点,破碎带一般较宽,断带物质主要为碎裂岩、断层泥砾。

由于乌鞘岭特长隧道区褶皱和断裂较发育,岩体受构造作用影响,节理较发育,主要节理方向为北西及北东向,以密闭节理为主,节理面较光滑,延长数米至数十米。

1.2.4.3.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

隧道通过地段的不良地质主要为有害气体,根据地质调绘和钻探,三叠系上统为含煤地层,砂岩、页岩地层中夹有薄煤层,煤层厚0.2~1m。

隧道通过地段的特殊岩土主要有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岩。隧道进口端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黏质黄土具Ⅰ级非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约5~8m。第三系上新统泥岩具膨胀性,其蒙脱石含量17.53~22.54%,自由膨胀率42.98%,易崩解,属膨胀岩。

1.2.4.4.水文地质特征

隧道范围内,围岩富水性分区划分可分为中等富水区、弱中等富水区和贫水区。

1.2.4.5.施工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

乌鞘岭特长隧道最大埋深近1100m,隧道以Ⅲ~Ⅳ围岩为主,地应力值较高,砂、页岩夹煤层,砂、泥岩等地层软硬不均,存在小褶皱、节理密集带,施工中极可能出现围岩失稳、突然涌水、涌泥、岩爆、高地温、瓦斯等地质灾害。

隧道通过段地应力较高,隧道埋深大,三叠系上统的软质岩—页岩及断层破碎带在施工中有产生流变或较大变形的可能。

断层破碎带松软破碎、含水,其自稳能力差,施工时容易发生坍塌等围岩失稳现象。

第三系砂砾岩夹泥岩,岩体成岩差,结构相对疏松,自稳能力差,泥岩具膨胀性,施工时有可能发生围岩失稳现象。

在通过泥岩、页岩和煤层为主的岩层,由于其自身强度低,抵抗外力破坏的性能差,当地层走向与隧道夹角较小,出现不利结构面时,也易出现围岩失稳现象。

隧道通过各断层破碎带、安山岩、板岩地段,由于构造裂隙水发育,地下水循环较快,施工中有可能发生突然涌水现象。在通过断层泥砾带、含泥质地层的影响带时有可能产生突然涌泥现象。施工中在通过破碎带时加强预测预报和监测,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三叠系含薄层煤,厚度一般0.2~1m,较厚的有三层,其余的以碳质页岩或煤线为主,煤体的气含量均很低,主要以解吸气和残余气为主,解吸气以N2、CO2、O2为主,未检测出甲烷等烃类气体。

1.3.线路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 Ⅰ级

正线数目: 双线

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 140km/h

限制坡度: 6‰,双机12‰

最小曲线半径: 12600m

到发线有效长: 850m

牵引种类: 电力

牵引质量: 4000吨

闭塞类型: 自动闭塞

路基土石方 55.96万m3

路基挡护圬工 15586m3

框架桥 75.51横延米/2座

涵洞 98.02横延米/4座

隧道 7000米/1座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乌鞘岭隧道Ⅰ标段工程量大,工程涵盖范围广,包括洞外路基、框架桥、涵洞、便桥、临电等;2003年2月1日开工,2007年7月31日完工,总工期4年零6个月,工程延续时间长;根据工程特点,总体施工部署在遵照长远原则的前提下设置职能机构、规划施工场地、修建临时设施和配置机械设备及建立相关管理体系,保证工程顺利、有序的进行,按期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其中2003年2月1日~2003年3月20日必须完成洞外影响隧道施工的相关工程,在此期间要突出‘快’、‘准’的特点,保证满足业主及左线隧道施工单位的要求,为后期施工创造条件。

项目经理是我单位企业法人在本项目的全权代表,全面负责项目经理部的各项工作,负责施工队伍管理和协调业主、监理、地方

关系。对本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等工作负全责。 2.1.2.项目副经理

2.1.3.项目总工程师

2.1.4.工程技术部

负责本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测量、工程调度、技术交底、临时工程设计,负责分项施工方案的制定,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负责施工技术指导和工程变更的申报、工程技术资料的填报、归档及竣工资料的编制和移交。

2.1.5.质量管理部

贯彻执行国家、业主和本企业有关施工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定和制度。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评定,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编制工程项目质量计划,制定创优目标及措施,并监督执行。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负责对施工中出现的不合格品和不合格项进行处置,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2.1.6.环境保护部

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政府关于环境保护法规和负责项目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并协调与地方的关系。

2.1.7.物资设备部

负责本项目施工所须机械设备、运输车辆、机具模板、支架等调遣、购买、调度、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对机械状况的完好性、附件的齐全性以及工作装置调整的正确性负责,并备足各类机械的零配件,保持施工设备良好运转,确保工程连续施工。

负责工程施工所需物资的供应工作。根据工程进度安排,编制上报业主供应材料计划,合理编制自购物资的采购、供应计划,负责工程所需物资、材料的采购、保管、标识、分发、日常管理等工作,并负责爆破物品的管理。对购进的材料质量负责,所有材料应有出厂质量保证书、合格证及应有的化验报告,并配合试验室进行抽检。

2.1.8.计统财务部

主要负责项目经理部合同的管理、施工统计报表、施工计划的制定与检查、工程计量与支付;负责项目资金的计划管理工程决算等。

2.1.9.安全生产部

负责本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和检查工作。制订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分项工程安全操作规程,负责施工安全检查,交通运输管理、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2.1.10.后勤保障部

负责施工人员的生活供应和劳动保护,负责和外地医院的联系及工地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

2.1.11.中心试验室

负责工程所需物资和材料的检验测试,选定砼的配合比,施工中各类原材料、半成品、混凝土试件的检测试验,水质分析等。并配合监理工程师进行抽样检验。

2.1.12.综合办公室

综合办公室为综合性管理单位,负责征地拆迁、内外关系协调,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医疗卫生、后勤保障服务、工地文化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工作。

2.2.施工队伍任务划分

掘进工程队:主要负责右线7km隧道的开挖和初期支护工作,按四班制编制,总计130人。

机械运输队:负责出碴和洞内外主要运输工作,编制90人。

衬砌工程队:主要负责砼拌合、洞内钢筋加工和隧道衬砌工作,编制270人。

路基桥涵工程队:主要负责路基及桥涵施工,编制150人。

轨道工程队:主要负责运输轨道、预制场、整体道床铺设及道路维修工作,编制150人。

水电专业队:主要负责水电供应和水电维修工作,编制70人。

综合施工队:主要负责大型临时设施修建和路基附属工程施工,编制150人。

机械修配厂:主要负责机械维修工作,编制90人。

2.3.1. 生产及生活房屋

2.3.2.1.运输主干道

从旧312国道加强村引出,顺火石沟而下,跨庄浪河,经台子村后,溯石板沟而上1.5km左右后折向西,沿山坡至乌鞘岭隧道进口处。便道全长4.2km,为材料、机械设备进出场运输主干道。

主干道标准:路面宽度4.5m,厚度25cm,横坡3%,单侧设排水沟,

每500m设会车道,宽度9m,采用泥结碎石路面。

泥结碎石路面施工方法:修建主干道路基,并整平碾压,压实度达到90%以上;摊铺10cm厚碎石整平,制作并浇注泥浆,泥浆板

结后再摊铺碎石3~5cm碾压。以此方法施工直至达到设计厚度。

2.3.2.2.弃碴运输便道

从乌鞘岭隧道进口引出,沿山坡至上雨岭沟、岌岌沟弃碴场,便道全长6.4km。

弃碴运输便道标准:路面宽度9m,厚度25cm,横坡3%,单侧设排水沟,采用泥结碎石路面。施工方法见上。

本标段在运输主干道跨庄浪河处设50米长单车道便桥一座。桥梁采用片石砼扩大基础,桥梁跨度16m,梁体采用16m钢筋砼空心板梁。

2.3.4.拌合站及构件预制

拌合站设在隧道口附近,在拌合站设HZS60A60m3拌合楼一座,并设2台PL800自动上料机和2台JZC500强制式砼搅拌机组成砼拌合站。

预制场设于洞外路基YDK162+000处,设2台JZC500强制式砼搅拌机和2台PL800自动上料机组成小型拌合站。

2.3.5.施工及生活用电

进口电源由既有深沟变电所引出35KV电压等级线路,长度为14km,并在进口设变电站一处,并设3000KVA变压器一台,备用800kw发电站。洞内10KV高压电缆进洞,设移动式变电站一座,变压器容量800KVA,电缆采用监视性屏蔽橡胶电缆。

洞内动力电压采用380V,照明采用220V和36V两种。

隧道成洞和开挖成型地段采用220V、250W的高压钠灯照明,布设间距50米,开挖工作面和需要移动照明的地方采用36V的矿用镍钨灯。

2.3.6.施工及生活用水

在庄浪河设集水井一座,铺设临时φ150给水管路1.65km供水。因为隧道掘进方向为下坡,在洞口上方高程约2705米处设200m3高山水池一座供给高压水和生活用水。

在所有需要供水的地方铺设水管,形成自来水供给网。在用水区域内铺设一道污水排放管路,经污水处理厂净化后统一排放。

洞外设5台20m3空压机组成空压机站供给洞内高压风。

2.4.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进度安排及保证工期措施

3.1.施工总体进度安排

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结合我单位施工能力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经认真计算和研究,本标段施工总体进度安排如下:

2003年2月1日开工,2003年3月15日前完成施工场地布置范围内的正式工程(含左线平导场地),乌鞘岭隧道右线进口4月1日进洞,2007年4月30日所有工程完工。总工期比招标文件要求提前3个月竣工,如建设单位对总工期有新的要求,我单位将调整资源配置,保证按期完工。

3.2.主要分项工程进度安排

路基工程2003年2月15日开工,2004年7月31日完工;

桥涵工程2003年4月1日开工,2003年11月31日完工;

隧道开挖与初期支护2003年4月1日开工,2006年8月31日完工;

隧道二次衬砌2003年7月15日开工,2006年10月15日完工;

隧道整体道床2006年4月1日开始预制,2006年10月15日开始铺设,2007年3月15日完工;

隧道洞门2003年9月1日开工,2003年11月31日完工。

2007年3月15日至2007年4月30日进行场地清理,准备交工。

3.3.保证工期的措施

3.3.1.调遣精兵强将,以最快的速度上场施工

一旦中标,我单位立即按投标书确定的人员组成精干、高效的项目指挥机构,在接到中标通知后3天内,乌鞘岭隧道项目部主要人员赶到施工现场,开始工作;项目部其余人员和施工队先遣人员根据安排在5天内进场;工程前期所需的物资、设备也将于7日内运抵施工现场。做到进场快、设营快、开工快,创造条件,尽早展开主体工程施工。

人员、设备、材料进场后,迅速开始图纸会审、复测、征地拆迁、临时设施施工等工作。尽量缩短施工准备期,在建设单位、监理的配合下,争取早日开工。

3.3.2.优化施工方案,科学组织施工

乌鞘岭隧道作为国内第一长隧,不但是本标段的控制工程,也是兰新铁路兰武段增建第二线的咽喉控制工程,如何保证隧道快速施工,成为施工组织设计的一个首要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从科学的态度,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施工,紧紧抓住关键工序不放,正确处理各工序之间的矛盾,做到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坚决杜绝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使整个施工过程时时处于受控状态。并定期召开施工生产会议和工程调度会,总结分析施工生产情况,下达施工生产计划。根据统计的结果,对当前的施工进度做定量分析,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确保下达的计划按时完成。

队伍一进场,首先集中力量突击施工乌鞘岭隧道进口场地,同时开始各项临时设施施工。洞外其余路基、桥涵及附属工程待隧道进洞正常循环后再开始施工。

隧道施工按开挖、出碴、锚喷、衬砌四条作业线配套机械设备,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进口端前1500米采用无轨运输方式,1500米以后采用有轨运输。隧道掘进采用四臂凿岩台车钻孔,加快钻孔速度;采用挖掘装载机装碴;有轨运输出碴直接弃于洞口卸碴场,装碴机配合大型自卸汽车二次倒运至弃碴场;隧道初期支护采用锚杆台车钻孔,湿喷混凝土三联机喷射混凝土;二次衬砌采用14米长穿行式大型液压衬砌台车整体浇注,配两套模板,缩短拆模时间;特长隧道的通风排烟、出碴运输将是影响掘进速度的重要因素。隧道通风在竖井贯通前采用大功率通风机压入式通风,施工至竖井贯通面后利用竖井排烟;充分发挥机械化施工的优势加快施工进度。

3.3.3.合理配置资源,满足工期要求

根据本标段的工程需要和施组安排上足人员、设备和材料。人员的配置满足施工现场的需要,组织专业化施工。结合本工程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机械设备本着先进、高效、配套合理和进口与国产相结合的原则,并考虑特长隧道的特点进行配置。在施工现场建立机械修配厂,对本标段内所有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配置所需的修理设备和易损易耗配件,定期检查与日常保养相结合,及时发现和处理机械故障,保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建立设备台帐,对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进行动态管理,提高机械管理水平。加强机械指挥和调度,充分发挥机械设备作用,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物资部门要及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做好物资的采购和供应工作,并根据当地民情风俗、气象等情况进行适量储备,不因农忙、冬季和雨季停工待料。确保工程材料按时到位,满足施工生产需要,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同时根据工程进展需要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保证工程建设正常进行。

3.3.4.建立岗位责任制,使工期目标落到实处

实行“项目法”管理,项目经理对施工工期负全责。工期目标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签订包保责任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完善考核及奖罚制度,实行分工负责。

各职能部门围绕工期制定工作计划,每月检查落实情况,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及时掌握施工动态,了解各项目进度情况,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预测,积极研究对策,采取防范措施,对施工中暴露的矛盾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对未完成进度计划的查明原因,制订改进措施,使工程进度,做到日保旬,旬保月,月保总工期。

3.3.5.应用“四新”技术,加快施工进度

施工中积极应用“四新”技术,同时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建议、小改进”五小活动,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作用,加快施工进度。

新工艺:采用凿岩台车安装超前大管棚工艺,减少设备投入和施工干扰;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保证注浆质量。

新设备:采用门架式凿岩台车,减少与无轨运输轨道的干扰;加快施工速度。采用锚杆机钻孔和安装锚杆,采用湿喷混凝土三联机进行喷射混凝土施工,发挥机械化施工的优势保证初期支护的速度和质量。采用大吨位梭式矿车运碴,利用矿车自配的刮板链条,进行相临矿车的洞碴传输和卸碴。采用穿行式液压衬砌台车,配两套模板,缩短拆模时间。

新材料:在进行软弱围岩段初期支护施工时,可通过添加微硅粉和微纤维改善喷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粘接力,减少回弹,提高强度。富水地段施工时,超前帷幕注浆可选用超细水泥、化学注浆进行地层加固、止水。

3.3.6.强化安全质量工作,确保各项工程施工进度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施工中根据各工序的特点采取相应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杜绝施工现场各种安全隐患的存在,以安全保进度。本标段把隧道开挖、施工用电和洞内交通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隧道开挖时做好防塌方掉块、防涌水、防岩爆、防瓦斯措施,各类高压、低压线路布设满足规范要求,用电设专人管理,各类警示标志明显,衬砌台车设计采用专用支架供用电线路通过。

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一次成优,避免因质量问题延误工期。

3.3.7.开展劳动竞赛,不断掀起施工高潮

工程展开施工后,本着稳扎稳打、稳中求快,均衡生产的原则,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适时开展劳动竞赛。开展比进度、比质量、比安全的活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劳动热情,不断掀起施工高潮,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总工期的实现。对在劳动竞赛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3.3.8.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持旺盛的施工斗志

细致了解掌握当地水文、天气等方面的信息,制定可行的特殊季节施工措施,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落实到位。节假日连续不间断施工,保证进度;做好施工便道的维修和养护,确保施工道路晴雨、四季畅通无阻。

根据本标段工期长的特点,高标准修建临时设施,搞好文化、生活、卫生线的建设,注重员工的“三餐一宿”,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做好生活区的环境美化工作,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定期或不定期对员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保证全体员工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施工生产中去。

3.3.9.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配备专职人员积极做好征(租)地拆迁工作。一上场主动与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取得联系,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取得支持。施工中,主动同当地政府、群众以及友邻单位搞好关系,对友临单位互相支持、互相提供方便、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对少数民族同胞,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增进民族友谊,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加快施工进程。

在施工中我们本着修路造福当地人民的原则,在施工期间尽可能的为当地人民群众多做贡献;同时加强施工管理,在施工期间尽可能的减少对当地人民群众的干扰和破坏他们的生活环境,取得当地人民群众的信任,减少群众对施工的干扰。加强与相邻标段各兄弟单位的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和方法

4.1.洞外工程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和方法

4.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和方法

本标段共有路基土石方559641m3,其中挖土方425740m3,利用土填方121394m3;填渗水土12507m3。

新312国道将本标段路基切分成两部分,为保证本标段控制工程乌鞘岭隧道的施工进度,工程一开工就首先集中机械设备进行新312国道至乌鞘岭隧道洞口段的路基施工,为早日进洞施工创造条件。待该段路基开挖和洞口场地平整完成后,再进行剩余路基土石方施工任务。

施工前准确放线、撒石灰开挖线,开挖过程中经常放线检查宽度、坡度,及时纠正偏差,避免超欠挖,保持坡面平顺。

湿陷性黄土路堑从上至下逐层顺坡(按设计坡率)采用挖掘机开挖,直接装入自卸汽车运输,人工刷坡修整,并及时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开挖时严格控制每层开挖深度在1.5m左右,每层开挖的边坡一次成型,及时施工土钉墙、安装墙面板,每层防护施工完后,才进行下一层的开挖施工。开挖出的料弃运到弃土场堆放。种植土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储存于指定地点用于复耕或栽植植被。

卵石土路堑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挖掘机开挖不动时,采用爆破。爆破时距离开挖线予留30—50cm,人工用风镐修整边坡。开挖高度控制在2.0m左右,随挖随护,每层防护施工完后,才进行下一层的开挖施工。开挖的料经试验确定后,可用以填筑路基的,运到路基填筑,多余或不合格的料运到弃土场或监理指定的地点。

浅路堑短距离的土方,从路堑的一端或按横断面全宽逐渐向前开挖。土质及破碎软弱岩深路堑高边坡地段,按设计要求采取分层开挖、防护。严格按设计要求随挖随护,不因大拉槽使边坡长期暴露而不及时挡护和封闭。

对于距离很长的集中性土方,采用纵挖法施工,即沿着路堑纵向将高度分成不同的层次依次开挖。

采用机械开挖前,首先调查地下管道、缆线、文物古迹,必要时先人工开挖,探明情况再用机械开挖,对居民的房屋或其它结构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以免损坏。

对坡面中出现的坑穴、凹槽进行清理杂物,嵌补平整。路堑较高时按设计做出平台位置,路堑平台做成一定坡度,确保不积水。

路堑开挖出的土石方除留够路堤填方外,多余者运至设计弃土场或监理指定的地点做弃方处理。表土或腐植土先弃于指定地点,最后用于造田、复耕、恢复植被。弃土场在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地表种植土的覆盖和栽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挖方挖至设计标高后,再超挖30cm,而后按填方路基进行施工,以确保路基的平整度及压实度。

当路堑路床顶部以下位于含水量较大的土层时,若土层为湿陷性黄土,则先设置纵向渗沟,必要时设置纵横渗沟,将地下水引出,而后换填透水性良好的材料,换填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平整顶面,分层回填平整压实。若土层为砂卵石,则先设置渗沟,将地下水引出后,再超挖30cm,平整压实。

挖方边坡坡度严格按设计施工,刷坡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确保边坡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4.1.2.路基填方施工

路基填方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路基填筑施工前先对填料进行试验,以确定其工程性质及最大干密度,报监理工程师批准。而后选择一定长度的试验区段进行试验,以选定与路基填筑、压实、检测有关的工艺参数,确定松铺系数、最佳含水量、碾压次序、最佳机械组合和碾压遍数,并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开始大规模施工。

4.1.2.1.施工准备

施工前根据设计文件沿线路中心对土源进行补充调查试验,进一步判断土壤的性质、分类及土的力学性能、土石方量变化等。做好排水设施;确定试验段取得填方施工工艺参数;测量放样路基边桩,制定最佳施工方案,科学合理地实施土石方调配。

4.1.2.2.基底处理

划分作业区段,清除地表植被、挖除树根。在原地面坡度陡于 1:10的地段先开挖搭接平台,进行台阶处理,搭接平台的宽度不小于2米。然后进行基底平整和碾压。当基底为松散土层时,根据松土层厚度进行处理:厚度小于0.3米时将原地面碾压密实;当松土层厚度大于0.3米时松土翻挖,分层换填碾压密实。当填土高度小于基床厚度2.5米时,对基床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密实度进行检测,如不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否则采取翻挖、换填或重型机械碾压等处理措施。

4.1.2.3.分层填筑

4.1.2.4.摊铺整平

填筑区段摊铺一层填料后,用推土机初平,再用平地机终平,做到摊铺面在纵横向平顺均匀,以保证压路机压轮表面能基本均匀地接触地面进行碾压,达到碾压效果。在摊铺的同时推土机对路肩进行预压,保证压路机压到路肩时不发生滑坡。为有效控制每层松铺厚度,初平时用水平仪控制每层的松铺厚度。

4.1.2.5.洒水或晾晒

填筑路基时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不超过土工试验中要求的最佳含水量的2%或低于最佳含水量的3%。当含水量过低时及时洒水搅拌;当填料含水量较大时采用取土场挖沟拉槽降低水位和用推土机松土晾晒相结合的办法或将填料运至路基摊铺晾晒。

4.1.2.6.碾压压实

路基碾压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前向压路机司机和领工员进行技术交底,其内容包括碾压起讫范围、碾压遍数、碾压的速度等。碾压时第一遍静压,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到强振、先两侧后中间的操作程序进行施工。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2米,沿线路纵向行间重叠压实0.4米。压实层面要平整,局部无显著的凸凹。雨季施工时在路基填筑区保持排水畅通,每天施工结束后将填筑的路基表面进行平整并做成向外4%的横向排水坡。

4.1.2.7.检验签证

在填料质量、填筑厚度、填层面纵横方向平整均匀符合设计规定的基础上,进行密实度检测。填筑质量的控制主要采用核子密度仪及K30检测,灌砂法、环刀法配合校核。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并签证后,方转入下道工序。

4.1.2.8.路拱成型和边坡修整

路堤按设计标高填筑完毕后,进行平整和测量。恢复中线,测出路基中线、边线的高程。边坡用人工按设计坡率纵横挂线,进行边坡整修工作,刷去超填部分。整修后的边坡达到转折处棱线明显,直线处平整,曲线处圆顺,没有凹凸,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4.1.2.9.沉降观测

填筑路堤预留沉降根据路堤高度、填料种类、压实条件、地基情况、施工季节以及延续时间等因素,估计填筑后路堤和地基的总沉降,预先加筑0.5%~2%预留沉降量,并考虑与桥台及两端线路纵坡顺接适当调整预留量;待路基竣工时再根据路面沉降观测推算的剩余沉降量修正预留量。

4.1.3路基工程施工注意事项

路基施工地段施工时不破坏原来的地貌,保持原来植被,保证土质结构不被扰动。

路基施工首先做好防排水,地下水位较高时,做盲沟或其它有效措施进行引排。

当天拉上路基的土,确保当天摊铺,当天碾压。

施工完成一段,成型一段。路堑、路堤边坡不能暴露时间太长,及时防护。

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的联系,注意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雨季施工工作安排和准备。

4.2.1.钢筋混凝土箱形桥

箱形桥施工前,首先完成道路改移,保证桥梁施工不能影响新312国道的正常通车。两桥结构相同,采用顺序流水作业组织施工,每桥分基础、底板、墙身和顶板三道工序。混凝土由隧道洞口拌和站集中拌制,机械运输和振捣;墙身内外模和顶板底模均采用大块钢模拼装,箱形四角模板采用定型模板,顶板底模上铺设地板革,保证混凝土质量内实外美。

4.2.1.1.测量放样

施工前先改移道路,保证施工期间交通畅通,排除施工干扰;平整场地,搅拌机和模板等设备进场;测量放样,准确放出箱形桥位置。

4.2.1.2.基础施工

根据放样桩位开挖基坑至设计标高。有水开挖时,设排水沟和集水井,抽出基坑积水。当挖至设计标高,对基底进行碾压夯实,检测地基承载力。若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则继续碾压夯实或换填,直至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而后回填碎石垫层。

4.2.1.3.钢筋绑扎

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底板钢筋绑扎,钢筋绑扎时注意保证保护层的厚度,绑扎时铺设搭板作为工作平台,避免人员直接踩踏钢筋骨架;同时绑扎墙身钢筋,钢筋接头数量、位置和连结按规范要求施工。

待底板混凝土浇注完成并养护一定时间后,进行墙身模板安装,防止过早施工扰动,影响底板混凝土强度。

4.2.1.4.模板安装

箱形桥底板侧模模板采用普通钢模,墙身和顶板采用大块钢模板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洁度。墙身两层模板用φ16拉筋拉紧,再用碗扣式脚手架支撑,内外模之间采用预制空心混凝土条支撑以保证墙身尺寸;顶部模板采用立柱上安横梁,横梁上安设肋条,肋条上铺大块钢模板。横梁严格进行高程控制,以保证桥面板厚度及桥面高程。

4.2.1.5.混凝土浇注

采用自动计量拌和站拌制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运送混凝土,插入式振动器振捣。首先施工底板混凝土,待底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一次性连续施工墙身及顶板混凝土。

在进行混凝土浇注时,两边墙身同时对称浇注,每边由一端向另一端分层连续浇注,每层厚度控制在30—40cm。墙身与底板混凝土连接处,在施工墙身混凝土前,先将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浮浆凿掉,用清水冲刷干净,并在接缝表面先铺一薄层同标号水泥砂浆,然后再灌注墙身混凝土。

4.2.1.6.混凝土养护

底板和顶板施工时,混凝土顶面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收浆压抹,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以防表面水份蒸发开裂。混凝土终凝后,用土工布洒水覆盖,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边墙拆模后,同样用土工布洒水覆盖,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4.2.1.7.防水层施工

按照设计防水层种类及要求施工,做到涂刷均匀、搭缝严密、粘贴良好,使箱身不发生渗漏。

墙背和涵顶沉降缝处两侧各宽25cm范围内,铺设一层沥青浸制麻布两层石棉。

浸制麻布先除去水分,然后在熬制的沥青中浸制。浸制后麻布经检查无孔眼、无破裂及折皱,不能有未浸透的部分。铺设的卷材干燥、清洁,并在铺设前试铺。铺设时从低处开始,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0厘米。铺设后不出现空鼓、折、皱等现象。

4.2.1.8.沉降缝施工

沉降缝的施工随同砌筑同步进行。基础沉降缝塞沥青木板;墙身填塞沥青浸制麻筋;沉降缝的距离及缝宽符合规范要求。

涵洞基坑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整。砌筑砂浆现场机械拌和,挤浆法施工。台帽砼由拌和站集中拌制,砼输送车运输。盖板采用集中预制,汽车运输,吊车吊装。

4.2.2.1.施工工艺

4.2.2.2.施工准备

涵洞开工前准备好砂石料、水泥、钢材等材料以及砂浆搅拌机、砼搅拌机、抽水机等设备。各种材料的试验结果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在测量放线的同时,挖好涵基周围的截排水沟,防止雨水浸入基坑。

4.2.2.3.基础开挖

基坑开挖以挖掘机开挖,机械确实到不了位的地方,采用人工开挖。机械开挖后,人工清底,修整边坡。遇到岩石采用松动控制爆破。有水的基坑随时用抽水机排水,确保基坑内不积水。挖出的土石能做填料的用汽车拉至路堤填筑,否则拉至弃土场弃掉。

4.2.2.4.基底处理

根据地质情况,基坑开挖完成后,清理基底,基底用触探仪或其它测试手段做承载力试验,符合设计基底允许应力,才进行基础砌筑。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尽快进行基础施工以免使基底暴露过久降低地基承载力。

遇软弱基底,设计中有砂夹卵石垫层的进行夯填,砂卵石换填前一定将基底软弱层全部清理干净,然后分层填筑砂夹卵石且分层厚度不能超过0.3米,并用压路机碾压密实,不能用压路机的地方用小型夯实机具夯实,待试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若遇基底有涌水,则用盲沟将水引到涵洞基础以外或引入涵洞内排出。

4.2.2.5.箱涵基础圬工

箱涵基础设计为浆砌片石,砌筑前先对所用片石进行试验,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砌筑时基底先铺一层砂浆,先砌四周后砌中间,片石大面朝下,片石的大小和厚度符合规范要求。采用挤浆法施工,砂浆采用搅拌机拌合。分节分层砌筑。砌至基底顶面时,涵墙位置预埋接茬石,基础顶面砌平整。

4.2.2.6.涵身边墙施工

涵身边墙砌筑,墙体外露面采用粗料石镶面砌筑。砌筑时,每层挂两道线控制,以确保垂直度和平整度,并严格按照一顺一丁砌筑,及时剔缝、勾缝,勾缝用凹缝。砌缝横平竖直,缝宽一致,砂浆饱满,灰缝表面用黑油漆涂刷。墙背用较大片石砌平,以方便防水层的施工。

4.2.2.7.涵洞板座施工

墙身顶部砼采用标准模板立模现浇施工,模板采用拉筋拉紧,里面用方木顶紧,以保证混凝土尺寸。混凝土浇注完成后进行养护,冬季施工时加盖草垫以防冻。

4.2.2.8.盖板施工

本标段4座涵洞盖板设计均为C20钢筋砼,为保证施工质量,采用统一集中预制,墙身完成后吊车安装就位。

首先对场地进行平整、碾压密实,然后上铺一层0.1~0.2m厚的混凝土对场地进行硬化。制做预制盖板的底座,底座表面进行打磨,涂刷脱模剂,确保盖板底面光滑平整。

模板采用定型钢模以保证盖板施工质量,模板内侧用定位卡顶紧,外侧支撑牢固,确保盖板尺寸。

钢筋采用集中制作,现场绑扎。钢筋制作和绑扎应按规范进行,尤其弯起筋的位置。

混凝土采用搅拌机搅拌,运输车运输,人工入模,插入式振动棒振动,混凝土应连续浇注。

盖板用运输车运至涵洞位置,由人工配合吊车将盖板吊装到位。

4.2.2.9.防水层施工

箱涵顶面,根据填土高度,分别采用甲种防水层或涂两层热沥青。施工前先用水将涵顶冲洗干净,待晾干后再施做防水层。

熬制沥青采用专用消烟沥青锅炉,并根椐产品说明操作。用敞口大锅熬制沥青,锅中盛装沥青不超过其容量的3/4。熬制沥青时用高温温度计测量沥青温度,当沥青表面停止起泡时停止升温,以温火保持温度待用。每次熬制沥青用温火温热的时间不超过8小时,若未用完需再用时,与新熬的沥青混合使用,必要时要做性能检查。每次熬制沥青以后,将剩余沥青铲除干净。

涂抹沥清前将基层清理干净,配合比为:石油沥青40%,煤油或柴油60%,配制时沥清温度不超过140度,涂抹均匀。

4.2.2.10.沉降缝施工

沉降缝的施工随同砌筑同步进行。基础沉降缝塞沥青木板;边墙沉降缝涵内侧(墙胸侧),用10号水泥砂浆填塞;涵背填塞沥青浸制麻筋;中间填粘土。待盖板安装后,墙背和涵顶沉降缝处两侧各宽25cm范围内,铺设一层沥青浸制麻布两层石棉。铺设沥青麻布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浸制麻布要先除去水分,然后在熬制的沥青中浸制。浸制后麻布应为暗黑色,无孔眼、无破裂及折皱,没有未浸透的部分。铺设的卷材要干燥、清洁,并在铺设前试铺。铺设时从低处开始,搭接按水流方向布置,搭接宽度不小于10厘米。铺设后没有空鼓、折、皱等现象。

4.2.2.11.箱涵帽石施工

箱涵的出入口帽石,用标准钢板立模现浇,立模要牢固,确保拆模后内实外美、棱角分明。出入口的铺砌保证水流顺畅、美观,达到创全优的目标。

4.2.2.12.涵洞回填施工

涵洞完成后,涵洞处路堤缺口填筑在涵身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填筑从涵身两侧同时对称、水平、分层进行,并碾压密实。当涵顶填筑厚度超过1米后,方通过大型机械。涵身两侧紧靠边墙部分不用大型机械施工,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夯实。填石路基施工时,涵身顶面以上1米高度内分三层填筑:底层0.2米填粘性土,中层0.5米填筑碎石,顶面0.3米填筑小片石。在涵身两侧两倍孔径宽度范围内堆码片石至涵身顶面以上1米高度。

4.3.1.干砌片石护坡施工

干砌片石护坡下设0.15m厚砂夹卵石反虑层,卵石及砂的规格、比例要符合规范要求。

干砌片石漏斗基础所用片石强度须符合规范要求,尺寸均匀,砌缝透水性强。基础内埋设两根10cm的承压透水管,将流水及路基基底的水排向沟渠。

干砌片石护坡的片石加工成六边形,以增加美观且镶嵌牢固。护坡夯实,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4.3.2浆砌拱型护破施工

浆砌拱型护坡,采用“挤浆法”施工,施工所用砂浆用砂浆搅拌机就地拌和。施工要连续,一个拱型要一次性完成。浆砌片石施工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砌缝均匀一致,砂浆饱满密实,无瞎缝、通缝。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拱与拱之间及内外骨架之间要结合严密。

砌体在砌筑过程中和砌完之后,根据气温情况要进行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七天。

4.3.2.2.砌体保护

砌筑时搬动石料不准砸已砌好砌体;砌上层时不准扰动下层;砌体达到设计强度方可回填;不准向砌体倾填土石方;摊平机械不准接触砌体;碾压设备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砌体在砌筑过程中和砌完之后,不准在附近爆破。

DK162+100~DK163+125线路左侧及yDK162+140—yDK163+135右侧边坡较高,且两线之间为隧道临时施工场地。为防止边坡坍塌及人为因素造成边坡破坏,设计采用种植盆面板式土钉墙进行防护,在盆式面板内回填种植土,并种植草和小冠花进行绿化和美化。

4.3.3.1.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钻孔→土钉入孔→注浆→逐层安装一级以上种植盆面板并加垫板固定→浇筑混凝土脚墙→安装一级种植盆面板并加垫板固定→回填种植土→种植草、小冠花。

4.3.3.2.施工方法

施工前先在工点附近相同岩层上作3个试验孔,按设计要求施作土钉,待锚固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拉拔试验。合格后再正式进行土钉施工。

首先按照设计坡率进行放样,报请监理工程师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开挖施工。土钉钻孔、安装、锚固随开挖工作面从上至下分层施工,作业面分段分层开挖,综合土钉墙的施工进度合理安排,开挖断面经检查合格后立即进行土钉施工,及时安装种植盆式面板,坡面土暴露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开挖前,在路堑顶设置临时排水沟,开挖过程中,顶面做成2%~4%纵横坡,以利排水。

4.3.3.2.施工步骤

土钉成孔允许偏差:土钉孔深±50mm;土钉孔距离±100mm,土钉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

安放土钉前,用压缩空气将孔残留及扰动的废方清理干净,并且将土钉钢筋每隔2米焊上定位架,将土钉置于孔中心,以保证土钉杆体的保护层厚度。

土钉注浆采用注浆泵,浆液用M30水泥砂浆。为防止水泥净浆在硬化凝固过程中,产生干缩或收缩缝,保证浆体与周围土体的紧密结合,掺入一定量的膨胀剂。具体掺入量由试验进行确定,以满足补偿收缩为准。

为提高水泥浆的早期强度,加速硬化,可掺入速凝剂或早强剂,掺入量由试验确定。

注浆前再检查确认是否发生塌孔,如塌孔应拔出锚杆重新清孔,合格后再插入锚孔,同时应检查注浆设备和管路是否完好,孔口部位是否设置好止浆塞和排气孔,注浆时从孔底向外顶浆,以保证注浆饱满。如浆液初凝后收缩及时补浆,并查明原因,调整施工工艺和膨胀剂的掺入量。

注浆时,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25~50mm,为保证注浆饱满在孔口部位设置止水塞及排气管。

4.3.3.2.施工注意事项

土钉钢筋材质、规格、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前应调直、除锈、除油,钢筋焊接采用闪光对接焊。

注浆用的水泥浆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水泥浆应在初凝前用完,严防杂物混入,影响压浆质量。

土钉墙支护按设计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层施工,及时安装盆式面板,并按设计要求施作伸缩缝。严格控制每层开挖深度(不能超深开挖)、开挖纵向长度,尽可能缩短开挖后岩体的暴露时间。土钉墙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后设置监测桩监测边坡位移及变形。

土钉(包括钢筋及周围的注浆体)在整个复合结构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增强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因此施工中对钢筋的长度、孔径(直径)、孔距的数量及形式、成孔倾角、水泥注浆量及水灰比等严格控制。

面层砼虽不是主要受力部位,但对于增强土钉的整体性、限制坡面膨胀及防止降雨冲刷、增大受力面积等具有重要作用。盆式面板采用定型模板,确保混凝土表面光洁、美观。

4.3.4.排水工程施工

本标段排水工程设置有天沟、排水沟、引水沟、侧沟,侧沟下设置渗沟,排、截、降、引相结合,排除地面水及地下水。

施工前对所用片石进行试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按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定出水沟走向和开挖深度,以保证排水畅通、线形优美。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水沟两侧及沟底20cm范围内采用人工开挖,以免砌石下的土层受到扰动。开挖完成后用打夯机夯实,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进行浆切片石砌筑。

所用片石加工成六边形,砌缝砂浆饱满,砂浆用砂浆搅拌机拌合。侧沟下的渗沟严格按设计布设,底面高程根据设计及实际地下水位确定,确保地下水对路基无影响。所用碎石符合要求,尺寸均匀。

4.3.5.液压喷播植草

喷播植草施工时将选好的草种、化肥、有机纤维素、粘合剂和促绿土壤安定剂(按配合比)一起放入喷草机中,加水搅拌,再开动特制的液压泵将其均匀地喷洒在坡面上。

选用多年生、生根性、适应能力强、生长快的草种。喷播植草安排在适宜草种生长的季节施工,植草后定期进行洒水,养生期不少于60天。当挖方地段是风化岩石边坡、土壤硬度大、坡面陡时采用挖沟换土喷播施工。

4.4.6.桥涵缺口填方施工

桥涵缺口填方必须待桥涵圬工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填筑。填料采用设计要求材料或渗水土。路堤与横向结构物两侧回填对称均匀分层同步填筑施工,两侧采取防排水措施。横向结构物顶部填筑厚度大于1米后方可通行重型机械;路桥过渡段与桥台锥坡同步填筑,采用小型夯实机具夯压密实。填料虚铺厚度不超过20cm,夯实遍数根据试验确定。过渡段两侧及桥台锥体防护砌体待路基稳定后施工。

4.2.乌鞘岭特长隧道正洞段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和方法

4.2.1.总体施工方案

乌鞘岭隧道1标段施工里程为DK160+800~DK163+125和YDK163+130~YDK170+140,其中隧道施工长7000米。隧道洞身围岩分类长度分别为:Ⅲ级围岩长1175m,约占本标段长度的16.8%,Ⅳ级围岩长5115m,约占73.0%,Ⅴ级围岩长250m,约占3.6%,Ⅵ围岩长460m,约占6.6%。Ⅰ线隧道与Ⅱ线隧道线间距40m。

4.2.2.1测量误差分配

根据现行《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规定,该隧道横向贯通误差限差为500mm,高程贯通误差限差为50mm。

由于贯通误差由洞外控制测量、进口段洞内控制测量、出口段洞内控制测量共同引起,按误差等影响分配原则,洞外、洞内控制测量误差的限差分别为:

横向:,取为280mm;高程:,取为28mm。

取限差为两倍中误差,则洞外和洞内控制测量精度为:

4.2.2.2.洞外控制测量

清污分流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4.2.2.2.1.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拟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布置如图一所示的边连

布网时,将定测控制点JD171和JD172纳入GPS控制网中,使GPS控制网与隧道的设计位置联系起来。同时考虑在芨芨沟竖井处增设GPS控制点,以方便竖井施工。在JD171右侧5-6米范围,增设控制点D1,在隧道进口端适当位置增设D2、D3、D4、D5四个与JD171和D1通视的控制点。JD171、D1、 D2、D3、D4、D5均设置强制归心装置,利用JD171、D1和D2、D3、D4、D5的GPS测量结果作为洞内控制网的起算数据。

施测时采用三台套双频GPS接收机按B等自由网施测。高程投影面选取隧道平均高程面,平面投影选取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为控制投影变形,GPS网平差计算时,首先在WGS84坐标系下做三维无约束平差,然后将控制点的WGS84三维坐标转换为高斯平面坐标。

4.2.2.2.2.洞外高程控制测量

GB/T 2828.10-2010标准下载拟采用高精度数字水准仪实施二等精密几何水准控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