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oc表7.0.1可不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外径
(海拔不超过1000m)
7.0.2验算导线允许载流量时,导线的允许温度: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可采用+70℃(大跨越可采用+90℃);钢芯铝包钢绞线(包括铝包钢绞线)可采用+80℃(大跨越可采用+100℃),或经试验决定;镀锌钢绞线可采用+125℃。环境气温应采用最高气温月的最高平均气温;风速应采用0.5m/s(大跨越采用0.6m/s);太阳辐射功率密度应采用0.1W/cm2。
7.0.3导线和地线(以下简称导、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DB37/T 3699-2019标准下载,宜大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应按式7.0.3计算
式中:Tmax——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N;
Tp——导、地线的拉断力,N;
KC——导、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
架设在滑轮上的导、地线,还应计算悬挂点局部弯曲引起的附加张力。
在稀有风速或稀有覆冰气象条件时,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拉断力的60%。悬挂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拉断力的66%。
7.0.4地线应满足电气和机械使用条件要求,可选用镀锌钢绞线或复合型绞线。验算短路热稳定时,地线的允许温度: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可采用+200℃;钢芯铝包钢绞线(包括铝包钢绞线)可采用+300℃;镀锌钢绞线可采用+400℃。计算时间和相应的短路电流值应根据系统情况决定。地线选用镀锌钢绞线时与导线的配合不宜小于表7.0.4的规定。
表7.0.4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与导线配合表
镀锌钢绞线最小标称截面(mm2)
500kV线路的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标称截面不应小于70mm2。
7.0.5导、地线防振措施:
1铝钢截面比不小于4.29的钢芯铝绞线或镀锌钢绞线,其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相应的防振措施,应符合表7.0.5的要求。如有多年运行经验可不受表7.0.5的限制。
表7.0.5导、地线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防振措施
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拉断力的百分数)(%)
档距不超过500m的开阔地区
档距不超过500m的非开阔地区
防振锤(阻尼线)或另加护线条
4分裂导线采用阻尼间隔棒时,档距在500m及以下可不再采用其他防振措施。
2对第7.0.1以外的导、地线,其允许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及相应的防振措施,应根据当地的运行经验确定,也可采用制造厂提供的技术资料。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
8.0.1盘型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8.0.1所列数值。双联及以上的多联绝缘子串应验算断一联后的机械强度,其荷载及安全系数按断联情况考虑。
表8.0.1盘型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
对于瓷质盘型绝缘子尚应满足正常运行情况常年荷载状态下安全系数不小于4.5。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KI应按式(8.0.1)计算
式中:TR——盘形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kN;
T——分别取绝缘子承受的最大使用荷载、断线、断联荷载或常年荷载,kN。
常年荷载是指年平均气温条件下绝缘子所承受的荷载。断线、断联的气象条件是无风、无冰、最低气温月的最低平均气温。设计悬垂串时导、地线张力可按第12.1.3条取值。
8.0.2金具表面应热镀锌或采取其他等效的防腐措施。
8.0.3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2.5
8.0.4330kV及以上线路的绝缘子串及金具应考虑均压和防电晕措施。
8.0.5地线绝缘时不宜使用单联单片盘型悬式绝缘子串。
9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9.0.1110~500kV送电线路的绝缘配合,应使线路能在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雷电过电压等各种条件下安全可靠地运行。
9.0.2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绝缘子片数,不应少于表9.0.2的数值。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表9.0.2的基础上增加,对110~330kV送电线路增加1片,对500kV送电线路增加2片。
表9.0.2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悬垂
为保持高杆塔的耐雷性能,全高超过40m有地线的杆塔,高度每增加10m,应比表9.0.2所列值增加1片同型绝缘子,全高超过100m的杆塔,绝缘子片数应根据运行经验结合计算确定。由于高杆塔而增加绝缘子片数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
9.0.3送电线路绝缘的防污设计,应依照经审定的污秽分区图所划定的污秽等级,选择合适的绝缘子型式和片数。标准分级见附录B。
9.0.4通过污秽地区的送电线路,耐张绝缘子串的片数按9.0.3条选择并已达到9.0.2条规定的片数时,可不再比悬垂绝缘子串增加。耐张绝缘子串的自洁性能较好,在同一污区,其泄漏比距可根据运行经验较悬垂绝缘子串适当减少。
9.0.5在海拔高度为1000~3500m的地区,绝缘子串的片数,如无运行经验时,可按式9.0.5确定
式中:nh——高海拔地区绝缘子数量,片;
n——海拔1000m以下地区绝缘子数量,片;
H——海拔高度,km。
9.0.6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间隙,在相应风偏条件下,不应小于表9.0.6所列数值。
表9.0.6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间隙m
注:1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象条件,参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2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采用最大风速及相应气温;
3500kV空气间隙栏,左侧数据适用于海拔高度不超过500m地区;右侧适用于超过500m但不超过1000m的地区
9.0.7在海拔高度超过1000m地区,海拔高度每增高100m,操作过电压和运行电压的间隙,应较表7.0.6所列数值增大1%。
如因高海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则表7.0.6所列的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
9.0.8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为便利带电作业,带电部分对杆塔接地部分的校验间隙不应小于表9.0.8所列数值。
表9.0.8为便利带电作业,带电部分对杆塔与
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30~50cm。
校验带电作业的间隙时,应采用下列计算条件:气温+15℃,风速10m/s。
9.0.9送电线路的防雷设计,应根据线路的电压、负荷的性质和系统运行方式,并结合当地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壤电阻率高低等情况,在计算耐雷水平后,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合理的防雷方式。
各级电压的送电线路,采用下列保护方式:
1)110kV送电线路宜沿全线架设地线,在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或运行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轻微的地区,可不架设地线。无地线的送电线路,宜在变电所或发电厂的进线段架设1~2km地线。
2)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15的地区220~330kV送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地线,山区宜架设双地线。
3)500kV送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双地线。
9.0.10杆塔上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500kV送电线路宜采用10°~15°。330kV送电线路及双地线的220kV送电线路宜采用20°左右。山区110kV单地线送电线路宜采用25°左右。
杆塔上两根地线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地线与导线间垂直距离的5倍。
在一般档距的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应按下式校验(计算条件为:气温+15℃,无风)
S≥0.012L+1(9.0.10)
式中:S——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m;
9.0.11有地线的杆塔应接地。在雷季干燥时,每基杆塔不连地线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表9.0.11所列数值。
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区,如杆塔的自然接地电阻不大于表9.0.11所列数值,可不装人工接地体。
表9.0.11有地线的线路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Ω
注:1)如土壤电阻率超过2000Ω·m,接地电阻很难降到30Ω时,可采用6~8根总长不超过500m的放射形接地体或连续伸长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受限制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在居民区的无地线钢筋混凝土杆和铁塔应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Ω。
9.0.12钢筋混凝土杆的铁横担、地线支架、爬梯等铁附件与接地引下线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利用钢筋兼作接地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其钢筋与接地螺母、铁横担或地线支架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外敷的接地引下线可采用镀锌钢绞线,其截面应按热稳定要求选取,且不应小于25mm2。
接地体引出线的截面不应小于50mm2并应进行热稳定验算。引出线表面应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如热镀锌。
9.0.13通过耕地的送电线路,其接地体应埋设在耕作深度以下。位于居民区和水田的接地体应敷设成环形。
9.0.14采用绝缘地线时,应限制地线上的电磁感应电压和电流,并选用可靠的地线间隙,以保证绝缘地线的安全运行。
对绝缘地线长期通电的接地引线和接地装置,必须校验其热稳定和人身安全的防护措施。
10.0.1导线的线间距离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运行经验确定:
式中:D——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
LK——悬垂绝缘子串长度,m;
U——送电线路标称电压,kV;
fC——导线最大弧垂,m。
一般情况下,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其水平线间距离与档距的关系,可采用附录C(标准的附录)所列数值。
表10.0.1使用悬垂绝缘子串杆塔的最小垂直线间距离
式中:DX——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m;
DP——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m;
DZ——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m。
10.0.2覆冰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如无运行经验,不宜小于表10.0.2所列数值。
表10.0.2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m
设计冰厚5mm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可根据运行经验适当减少。
在重冰区,导线应采用水平排列。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数值,宜较表10.0.2中“设计冰厚15mm”栏内的数值至少增加0.5m。
10.0.3双回路及多回路杆塔,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或垂直距离,应比第8.0.1条的要求增加0.5m。
10.0.4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网中,长度超过100km的送电线路均应换位。换位循环长度不宜大于200km。
如一个变电所某级电压的每回出线虽小于100km,但其总长度超过200km,可采用换位或变换各回送电线路的相序排列的措施来平衡不对称电流。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力网,为降低中性点长期运行中的电位,可用换位或变换送电线路相序排列的方法来平衡不对称电容电流。
11.0.1杆塔选型应从安全可靠、维护方便并结合施工、制造、地形、地质和基础型式等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11.0.2在平地和丘陵等便于运输和施工的地区,宜因地制宜地采用拉线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
11.0.3在走廊清理费用比较高及走廊较狭窄的地带,宜采用导线三角形排列的杆塔,对非重冰区还宜结合远景规划采用双回路或多回路杆塔;在重冰区地带宜采用单回路导线水平排列的杆塔;在城市或城效可采用钢管杆塔。
11.0.4一般直线杆塔如需要带转角,在不增加塔头尺寸时不宜大于5°。悬垂转角杆塔的转角角度,对500kV和330kV及以下杆塔分别不宜大于20°和10°。
11.0.5带转动横担或变形横担的杆塔不应用于居民区、检修困难的山区、重冰区、交叉跨越点以及两侧档距或标高相差较大容易发生误动作的杆塔位。
12.1.1各类杆塔均应计算线路正常运行情况、断线(含分裂导线时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和安装情况下的荷载组合,必要时尚应验算地震等稀有情况。
12.1.2各类杆塔的正常运行情况,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
1最大风速、无冰、未断线;
2最大覆冰、相应风速及气温、未断线;
3最低气温、无冰、无风、未断线(适用于终端和转角杆塔,不含大跨越直线塔)。
12.1.3直线型杆塔(含悬垂转角杆塔,不含大跨越直线塔)的断线(含分裂导线时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GB/T 38813-2020 热轧酸洗钢板及钢带的一般要求.pdf,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
1断导线(含分裂导线时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
1)单回路和双回路杆塔。单导线时,断任意一根导线,分裂导线时,任意一相有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无风、无冰。
两分裂导线的纵向不平衡张力,对平地及山地线路,应分别取一根导线最大使用张力的40%及50%。
两分裂以上导线的纵向不平衡张力,对平地、丘陵及山地线路,应分别取不小于一相导线最大使用张力的15%、20%及25%,且均不应小于20kN。
2)多回路杆塔。单导线时,断任意两根导线;分裂导线时,任意两相有纵向不平衡张力。断线张力或纵向不平衡张力仍按单回路和双回路杆塔的规定选用。地线未断、无冰、无风。
2地线不平衡张力情况。不论带多少回路的杆塔,任意一根地线有不平衡张力,导线未断、无冰、无风。
3转动横担或变形横担的启动力DBJ50T- 413-2022 外包钢组合梁一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技术标准.pdf,应满足运行和施工的安全要求。
12.1.4耐张型杆塔的断线情况,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