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大道、西河坪田景观桥路面专项施工方案

富士大道、西河坪田景观桥路面专项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555.75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富士大道、西河坪田景观桥路面专项施工方案

运动粘度(1350C)

旋转薄膜加热试验1630C,5h质量损失

旋转薄膜加热试验1630C,5h针入度比

旋转薄膜加热试验1630C西藏山南桑日县増期乡达古村通村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h延度250C

针入度(100g,25℃,5s)

软化点(TR&B)不小于

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

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

残留延度(10℃)不小于

残留延度(15℃)不小于

、每批运到现场的沥青都附有制造厂的证明和出厂实验报告,说明装运数量、装运日期、定货数量、规定的试验结果。不同来源,不同标号的沥青分开存放,不得混杂。

、应按规定送质检单位检测,如不符合要求,应予退货。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对这些产品的抽检力度,以保证施工质量。

3、透层和粘层油技术性能要求

4、沥青油质量的检验和控制

⑴、使用的沥青材料应为石油沥青,要求质地均匀、无水份,当加热到170℃时不起泡沫。

⑶、应按规定送质检单位检测,如不符合要求,应予退货。

⑷、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对这些产品的抽检力度,以保证施工质量。

对骨料处理及质量的检验和控制

2、骨料的质量要求及检验

(SBS)改性沥青用粗集料对颗粒的形状及强度的要求较高,所用的粗集料必须是完全破碎的非吸水性石料,且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要求很低,以便集料在混合料中的石料与石料的接触不会磨损而退化。

路面上面层骨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性能好的碎石,不得使用筛选砾石和矿渣等软质集料,其石料磨光值不小于42。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粗集料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大于

石料磨光值PSV不小于

沥青面层的细集料可采用机制砂、优质的天然砂或石屑,但石屑用量不宜超过机制砂及优质天然砂的用量。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上面层细集料不能用酸性石屑,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亚甲蓝值不大于(g/kg)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

矿粉是沥青混合料中一种重要的组成材料,它既可在混合料中起填充空隙作用,而且还能与沥青发生化学反应,增加胶结强度。按规定要求:矿质填充料应由岩石或石灰石粉或其他合适材料组成,使用时需充分干燥,以便自由流动而不起团,同时不应含有有机不纯物质,塑性指数不大于4,用于(SBS)改性沥青矿质填料中,小于0.02mm颗粒的重量限制在20%以内。其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表观密度不小于(t/m3)

粒度范围<0.6mm(%)

<0.075mm(%)

⑴、材料供应量和质量的保证

Ⅰ、按技术规范要求,采用业主要求的沥青。

Ⅱ、与石场签定供货合同,确保集料能保持试验时的品质和供料的连续性用于生产。

Ⅲ、技术交底中已对材料员进行了相关的教育,使材料员在收料中把好外观上的质量关和数量关。

Ⅰ、以拌厂的料场面积可将粗、细集料分类堆放和供料。同时将取自不同料源的集料分开堆放,对每个料源的材料试验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为了保证质量,在保证工程需要量的情况下将不考虑同一规格的材料由两个料场供应)。

Ⅱ、矿粉用专用的矿粉罐存放。

试验室派专人与收料员一起对原材料进场进行严格控制,不合格的材料严禁入场。已进场的细集料覆盖蓬布免遭雨淋。特别对矿粉,不仅需进行进场指标检验,而且加强施工中对这些产品的抽检力度,以保证施工质量。通过严格的进场材料控制和施工抽检措施,有效保障了混合料质量。

必须进行完善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热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由马歇尔试验设计、抗水损害检验及车辙试验三个部分组成。

热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遵照下列步骤进行:

确定各矿料的组成比例。从施工现场分别取各类矿料进行筛分,用计算机或图解计算各矿料的用量,使合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符合表一的范围。本计算应反复进行,使矿质混合料级配曲线应接近一条顺滑的曲线,其中特别注意使0.075mm、2.36mm、4.75mm的筛孔通过量控制接近标准级配的设计值。

b、确定沥青的最佳油石比。按一定的间隔(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通常为0.5%),取5个或5个以上不同的油石比,用试验室小型拌和机拌制沥青混合料,制备马歇尔试件。测定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的VMA、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和流值,以沥青用量(或油石比)为横坐标,以上述各项指标为纵坐标绘制曲线。确定均符合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必须涵盖设计空隙率的全部范围,并尽可能涵盖沥青饱和度的要求范围,并使密度和稳定度曲线出现峰值。如果没有涵盖设计空隙率的全部范围,试验必须扩大沥青用量范围重新进行。

根据试验曲线的走势,取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的沥青沥青用量a1、稳定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2和目标空隙率的沥青用量a3,沥青饱和度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a4,按下式取四者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沥青用量初始值OAC1。

OAC1=(a1+a2+a3+a4)/4

如果在所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未能涵盖沥青饱和度的要求范围,按下式取三者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沥青用量初始值OAC1。

OAC1=(a1+a2+a3)/3

对所选择试验的沥青用量范围,密度或稳定度没有出现峰值(最大值经常在曲线的两端)时,可直接以目标空隙率所对应的沥青用量a3做为OAC1,但OAC1必须介于OACmin~OACmax的范围内,否则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以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不含VMA)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的中值作为OAC2。按下式取中值OAC2。

OAC2=(OACmax+OACmin)/2

如果最佳沥青用量的初始值OAC1在OACmax和OACmin之间,则认为设计结果是可行的,可取OAC1和OAC2的中值作为目标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OAC。

在绘制的各曲线上,检查相应于此OAC的其它各项指标是否符合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如果以上各项指标均能符合要求,再根据实践经验和实体工程的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情况,调整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就以此OAC作为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

c、水稳定性检验。按以上配合比制备沥青混凝土试件,做水稳定性试验,检验试验结果必须满足表六的规定。

d、抗车辙能力检验。对于AC−13C上面层改性沥青混合料,应按规定进行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检验,指标应符合相关规定。

确定各热料仓矿料和矿粉的用量。必须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矿料取样进行筛分,根据筛分结果,通过计算,使矿质混合料的级配接近目标配合比并符合表一的规定,以确定各热料仓矿料和矿粉的用料比例,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

b、确定最佳油石比。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OAC和OAC±0.3%三个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及从拌和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由此确定的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相差宜在+0.2%范围内。如相差超过0.2个百分点,应找出原因,进一步试验分析后确定试拌试铺用油石比。

c、残留稳定度检验。按以上生产配合比,用室内小型拌和机拌制沥青混合料,做浸水48小时马歇尔试验,检验残留稳定度,必须满足表六的规定。

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合格后铺筑试铺段。取试铺用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和沥青含量、筛分试验,检验标准配合比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目标配合比级配值,并避免在0.3mm~0.6mm处出现驼峰。由此确定正常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2.2.5沥青拌制质量和摊铺、辗压、温度、速度的控制

①、材料供应量和质量的保证

Ⅰ、按技术规范要求,采用业主要求的沥青。

Ⅱ、与石场签定供货合同,确保集料能保持试验时的品质和供料的连续性用于生产。

Ⅲ、技术交底中已对材料员进行了相关的教育,使材料员在收料中把好外观上的质量关和数量关。

Ⅰ、拌合厂的料场面积可将粗、细集料分类堆放和供料。同时将取自不同料源的集料分开堆放,对每个料源的材料试验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为了保证质量,在保证工程需要量的情况下将不考虑同一规格的材料由两个料场供应)。

Ⅱ、矿粉用专用的矿粉罐存放。

Ⅲ、在工程进行中,不作出对沥青功能性有影响的变更。

Ⅳ、使用大型沥青罐保证用于施工中的各种沥青可单独存放,绝不与其它品种和来源的沥青混合。

Ⅴ、由于采用了专用沥青运输车和专用沥青罐,保证沥青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不受雨水侵入,先进的沥青加温设备更可以做到不会在沥青加热中让蒸气进入沥青罐或贮油池中,另外保持沥青温度在130~170℃。

③、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和生产

Ⅰ、拌和机都具备以下功能:按重量分批配料,并装有温度计及保温的成品贮料仓和二次除尘设施。

Ⅱ、将分别按监理工程师认可的配合比数据进行配料。

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集料温度应比沥青温度高10~15℃,热混合料成品在贮料仓储存后,其温度下降不应超过10℃,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范围见下表: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175~185超过195℃者废弃

不低于155,低于145作为废料

Ⅳ、拌厂设专职监督员一名,对以下情况进行监督:过度加热的混合料,或已经炭化、起泡和含水的混合料都应放弃。拌和以后的混合料必须均匀,集料所有的颗粒都应涂上结合料,不得带有花白斑点、离析和结块现象,否则不得用于本工程。

Ⅴ、尽量保持材料规格和配合比不发生变化,在材料规格和配合比发生变化时,都应根据试验室内试验资料进行试拌,试拌时必须抽样检查混合料的沥青含量、级配组成和有关力学性能,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严格组织、精确计算。

Ⅵ、整个拌和作业期间对混合料抽样进行分析,以证实矿料级配、沥青含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Ⅷ、每次分析的结果,在取样后6小时提交监理工程师,如果表明需要进行任何调整时,都在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在完成调整之前,保证不从拌和厂运出有疑问的混合材料。

Ⅸ、若监理工程师认为有必要进行马歇尔试验,予以配合。

Ⅹ、由于在材料供应、运输、和存放上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所以应不会发生因材料不均匀致使拌好的混合料与原先的不一致。但若不幸有此情况发生,我们将对拌和的每一个工序检查、调整或停止拌和作业。并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暂停和调整,待其通过后再继续生产。

2、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⑴、SMA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SMA路面质量管理应贯彻于施工的全过程的每一道工序。应遵循的原则为:

SMA对材料的要求较高,材料的选择、采购、进场的试化验必须认真,并满足规定的质量技术要求。

②必备的施工及检验设备

SMA路面铺筑设备等基本与普通沥青砼相同,最好配备纤维稳定剂机械添加设备。检测设备可采用与普通沥青相同的仪器即可。

严格地说,SMA的施工工艺要求很严,对每道工艺均应指导在前。大面积施工前,必须先铺筑试验路段,解决合理出料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温度、碾压组合和碾压控制。

④严格的检测及质量控制

检测应严格从级配开始,因为种种拌和机型不一,生产配比必须合格,质量控制可按交通行业指南进行。

①、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料温度。

②、 拌和料控制室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的计量和测量进行校核,每天应用拌和总量检验矿料的配比和沥青混合料油石比的误差。

③、 拌和时间由试验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一般不少于55s,必须使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复沥青混合料,并以沥青拌和料拌和均匀为度。

④、要注意目测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分析异常现象,如混合料有无花白、冒烟、离析等现象,如确认是质量问题,应作废料处理并及时予以纠正。在生产开始以前,有关人员要熟悉本项目所用各种混合料的外观特征DB11/ 554.4-2008 公共生活取水定额 第4部分:医院,这要通过细致地观察室内试样的混合料而取得。

⑤、 要严格控制油石比和矿料级配,避免油石比控制不当而产生泛油或松散现象。每台拌和机每天上午、下午各取一组混合料试样做马歇尔试验和抽提筛分试验,检查油石比、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油石比允许误差不超过规范值,采用抽提法检测沥青用量,应采用下述两种方法予以校核:一是由工地试验室检查每天的沥青用量及混合料产量进行总校核;二是测定试验室拌制沥青混合料中实用油石比与抽提法得出的油石比的差值,建立该试验抽提法测得油石比的修正值。

⑥、每周分析一次检测结果,计算油石比、各级矿料通过量和沥青混凝土物理力学指标检测结果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检验生产是否正常。

3、混合料的运输质量控制

①、加强对运输商的联系。要求其提供的车辆一定要做到:车况好、车槽干净、有完整可靠的覆盖设备、车槽的四角要密封坚固。从而确保混合料不被尘埃污染和热量过份损失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高压旋喷灌浆防渗墙工程施工方案,更可防止废气飘扬及混合料洒漏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