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煤矿矿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河南]煤矿矿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2.82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河南]煤矿矿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6.8爆破材料储运加工及管理………………………………………………83

6.8.1爆破材料的储存……………………………………………………83

6.8.2爆破材料的保管、运输和加工………………………………………84

7矿井建安全施工技术………………………………………………………85

六合同贯里中桥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7.1建井期自然灾害防治…………………………………………………85

7.1.1建井期瓦斯预测预报………………………………………………85

7.1.2建井期间水患的预测…………………………………………………86

7.2建井期地质测量工作………………………………………………86

7.3井巷施工措施………………………………………………………………89

7.3.1主副井筒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89

7.3.2防爆破事故措施…………………………………………………91

7.3.3防运输及斜井防跑车事故措施………………………………………92

7.3.4防片帮、冒顶措施……………………………………………………93

7.3.5防透水事故措施………………………………………………………94

7.3.6防瓦斯煤尘事故措施…………………………………………………94

7.3.7安全组织及安全技术培训……………………………………………95

7.4土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96

7.5安装工程主要安全技术措施………………………………………………96

7.5.1安装准备工作………………………………………………………96

7.5.2井架及井筒装备………………………………………………………97

7.5.3其它安全技术措施……………………………………………………97

7.6确保工程质量措施………………………………………………98

7.6.1质量管理措施……………………………………………………98

7.6.2施工质量技术措施……………………………………………………99

7.7建井期环境保护工作………………………………………………100

7.7.1建井期环境保护工作………………………………………………100

7.7.2建井矸石处理………………………………………………101

7.7.3建井期的废气处理………………………………………………101

7.7.4建井期的噪声防治………………………………………………101

7.8建井期的科研与推先………………………………………………101

7.8.1建井期的科研规划……………………………………………101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03

8.1矿井工程量………………………………………………………103

8.1.1矿建工程………………………………………………………103

8.1.2土建工程………………………………………………………103

8.2矿井建设工期………………………………………………………103

8.2.1关键线路………………………………………………………103

 8.2.2进度指标………………………………………………………103

 8.2.3劳动力安排………………………………………………………104

 8.2.4“三材”需求量………………………………………………………104

9矿井建设目标及投产标准……………………………………………………105

9.1矿井建设目标……………………………………………………105

9.2矿井投产标准……………………………………………………105

10竣工移交………………………………………………………………106

10.1移交准备工作…………………………………………………………106

10.2做好矿井移交生产的技术准备………………………………………106

10.3机电设备试动转及试生产………………………………………106

10.4矿井试生产……………………………………………………………106

10.5竣工验收……………………………………………………………107

1.1.1矿井地理位置及交通

**井田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西南,北邻城郊井田,南与安徽省接壤。行政区划属双桥、**、马桥三乡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3′34″~116°18′07″,北纬33°47′21″~33°53′58″。

井田中部的**乡距永城市区16km,东北距陇海、津浦线交汇站徐州市118km,北距陇海铁路商丘站114km,西距京九铁路亳州站80km。东距徐(州)阜(阳)铁路的百善站48km。矿区铁路专用线已投入运营;永(城)涡(阳)公路纵贯井田,乡村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

1.1.2地形、地势及河流

本井田处于华北平原与黄淮冲击平原的交接部位,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地面标高一般在31~33m,相对高差2m左右。

地表水系主要有浍河、运河,均属淮河水系。浍河起源于商丘市北史庄,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本井田。据黄口水文站资料,年平均水位标高27.25m,最高洪峰洪水位标高31.52m,年平均流量44m3/s,最大洪峰流量398m3/s。

本井田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量充沛,秋季晴和,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50.62m,年平均蒸发量1742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2.1倍左右。降水多集中在7~9月。降雪及冰冻期为每年11月初至翌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0.21m。

永城境内自有史料记载以来,没有4.7级以上地震的震中分布,但本区地处华北地区东南边缘,靠近郯卢断裂地层活动带,受邻区地震影响比较频繁,最大地震度为六度。

1.2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本井田为新生界地层所掩盖,依据钻孔揭露,地层自老至新有:中、下奥陶统(O1+2),中、上石炭统(C2+3)及二叠系(P)。

①、中、下奥陶统((O1+2)

主要由中厚~厚层状石炭岩组成,井田内只有少数钻孔揭露本地层顶部,揭露最大厚度101.09m,总厚度不详。

②、中、上石炭统(C2+3)

a、中石炭统本溪组(C2)

下部主要为铝土质泥岩及铁质泥岩,厚2.13~13.81m,平均5.45m,层位稳定,为K1标志层。上部主要为铝土质泥岩、砂质泥岩及一层不稳定的灰岩。本组厚10.75~18.13m,平均14.3m。

b、上石灰统太原组(C3)

主要由9~13层石灰岩及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组成。含薄煤层6~10层,均无开采价值。

底部一层石灰岩厚度较大,厚7.26~18.4m时,平均12.24m为K2标志层,其下常发育一薄煤层,不可采,但层位稳定。顶部第一层石灰岩厚0.15~5.12m,平均1.91m,为K3标志层。其上有一层约10m的泥岩,为太原组顶界。

本组层厚119.95~156.67m,平均138.87m。

a、二叠统山西组(P1′)

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中、细砂岩组成。含煤5~7层,其中二2煤层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本组厚66.66~110.11m,平均92.41m。

b、下二选统下石盒子组(P)

为本井田又一主要含煤地层,以砂岩为主,泥岩次之,间夹煤层。三煤组位于其中段,共含煤3~8层,其中三煤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三2、三3煤为局部可采煤层。本组底部的鲕状铝质泥岩,平均厚3.77m,层位较稳定,为K4标志层。该地层总厚度74.55~123.89m,平均93.6m。

c、上二选统上石盒子组(P2)

本组地层共分四段,总厚635m左右。第一段,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平均厚104.75m,底部以平均厚为3.76m的K5砂岩标志层为界。第二段由泥岩及砂岩组成,平均厚183.58m,中下部有1~3层煤(五煤组),偶见可采点。底部为细、中粒砂岩,平均厚4.7m,为K6标志层。第三段,以泥岩为主,厚175.11m,底部为K7砂岩、厚4.45m。第四段以中粗粒砂岩为主,间有砂质泥岩,厚172.68m。底部一层中粗粒砂岩厚6.73m,为K8标志层。

d、上二叠统石千峰组(P)

主要由中砂岩、粉、细砂岩及泥岩组成。间夹砾石层,总厚度大于798.92m。

永城复式背斜为永城煤田主体构造,**井田处于永城复式背斜西翼南端。其地层分布,岩浆岩活动及次一级构造展布和形成特征均受到该背斜的控制。

**井田为一南北两界均被高角度正断层切割,次一级褶皱发育,地层大体呈北北东西展布,并伴有一定数量的与地区走向近似平行的正断层,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构造线与永城复式背斜轴向大体一致。地层沿走向和倾向均有起伏变化,地层倾角一般在15°左右,中部缓,南北两端稍陡。

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属华北型沉积。煤系地层总厚613m,共含煤31层,平均总厚11.84m,含煤系数1.93%。

主要含煤地层为下二选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共含煤8~15层,平均总厚8.88m,含煤系数4.77%,其中可采煤层5层(二2、二、三、三、三3)现将主要可采煤层分述如下:

位于山西组中部,上距K4标志层53m左右,下距K8标志层44m左右,煤厚0~6.35m,平均2.87m,层位稳定,全井田发育,煤层结构简单,厚度变化不大,局部地段有岩浆侵入。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占总储量的72.2%。

系二2煤层之上分层,下距二2煤层0.64~4.93m,煤厚0.1~3.64m平均2.23m,结构简单主要集中在20~24线中深部及浅部。

位于下石盒子组中下部,上距K5标志层约60m左右,下距K4标志层25~30m,煤层厚度0~4.24m,平均厚度1.81m,层位稳定,全井田发育,但受岩浆岩破坏严重,结构较复杂。

位于下石盒子组中下部,下距三煤层平均5.46m左右,24线以北为其可采范围,煤厚0~3.0m,平均0.79m,层位不稳定,结构较复杂,普遍受岩浆侵入,为局部可采煤层。

位于下石盒子组中部,下距三煤层10m左右。可采范围分布于21线以北,煤层厚0~2.08m,平均0.64m,层位不稳定,结构较简单,为局部可采煤层。

本井田以贫煤和无烟煤为主,天然焦次之,各主要煤层均为低~中灰、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高熔灰分、抗碎强度较高,热稳定性好的优质无烟煤和贫煤。

(3)瓦斯、煤尘、自燃

据地质报告,本矿井属低瓦斯矿井,局部有富集现象。

三3、二2煤层煤尘有爆炸危险,三煤层无爆炸危险。

井田内各煤层均属不自燃煤层。

①.上第三系上新统松散孔隙承压水含水组(IV—1)

主要由细、中砂及粉砂组成。总厚74m左右,砂层平均厚41.63m,占56%,砂层单层厚度大,分布稳定。Q=0.3781/s.m,k=1.10m/d,属中等含水层。

②.新生界底部隔水层段(IV—2)

主要由钙质粘土、粘土、砂质粘土组成,夹有少量砂层透镜体。一般厚度130m左右,其中粘土厚度104.95m,占80%,层位稳定,单层厚度大,可塑性好,使上部水垂直下渗受到限制,为一良好的隔水层段。

③.下石盒子组三煤顶板砂岩裂隙承压含水组(V)

由泥岩、砂质泥岩及中细砂岩组成,总厚61m。含水层为中、细砂岩,累计厚度平均16.86m,占28%,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Q=0.004611/s.m,K=00357m/d,地下水径流条件差,以静储量为主,属弱含水组。

④.山西组二2煤顶板砂岩裂隙承压水含水组(IV)

由泥岩、砂岩泥岩及中、细砂岩组成,总厚54m,砂岩厚度变化大,平均24.02m,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微弱。Q=0.000313/s.m,k=0.00149m/d,地下水处于近似封闭环境,径流滞缓,以净储量为主,属弱含水组。

⑤.二2煤底至K3顶隔水层段

由粉、细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下部以厚层海相泥岩为主办公楼项目独立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框架结构),岩石致密完整。平均厚度44.21m,分布稳定,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质。正常情况下可起至良好的隔水作用。

⑥.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组

本组厚度一般在57m左右,含水层由L12~L7其6层灰岩组成,累计均厚27.51m,其中L9层位稳定,岩溶裂隙较为发育,厚度较大,一般在12m左右。Q=0.000432~5.5611/s.m,k=0.001~11.48m/d,属中等含水组。

⑦.太原组下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组

本组厚度一般在65m左右,含水层由L6~L2共5层灰岩组成,累计平均厚度22.97m,其中以L2为最厚,一般13m左右,层位稳定。溶蚀裂隙较为发育,并见有小溶洞,水蚀现象明显。Q=0.440~2.1161/s.m,k=2.53~7.72m/d,属中等~强含水组。

⑧.K2底至奥陶系顶隔水层段

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和本溪组铝土质泥岩组成,厚度在18~28m之间,平均厚22.55m,层位稳定,隔水性能良好,正常情况下,上、下含水层之间无水力联系,是唯一良好的隔水层段。

【法律法规17】《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住 建部令[2013]第 13 号).pdf⑨.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