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港主体东疏港高速公路XX标施工组织设计

连云港港主体东疏港高速公路XX标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38.95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连云港港主体东疏港高速公路XX标施工组织设计

据2006年3月,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连云港港东疏港道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本工程区50年超越概率10%地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根据本次钻探、工程地质调绘以及初勘成果表明,隧址区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物,土性为可塑~硬塑状亚粘土层,含少量砾石,局部夹碎石或滚石,薄层状分布,层厚度0.5~4.2m;下伏基岩大多裸露或浅埋,基岩为中~晚元古代海州群云台组区域变质岩。主要岩性较为单一,以二长变(浅)粒岩、钠长浅粒岩为主,其次为各类变粒岩、片岩、石英岩等,多呈夹层状产出,本报告统称变粒岩,该岩为硬质岩,软化系数为0.84~0.90。此外在部分地段见绿片岩,绿泥片岩抗压强度较变粒岩低,且遇水后易软化,试验测得软化系数0.4~0.6,为易软化岩石。在地下水活动较频繁地段,该类岩石强度变化较大,且抗风化能力很差,隧道开挖过程中,在洞壁绿片岩岩脉出露位置风化局部加剧现象会较突出。现分层描述如下:

第四系土层,岩性为硬塑状亚粘土层,含少量砾石,层厚度0.5~4.2m,以及在后云台山南侧山坡上部分布有滚、块石。

隧址区第四系土层主要为残坡积土湖州市新建住宅电梯土建设计及选型配置的规定(湖州市住建局等2018年10月),灰褐色,灰黄色,为可塑状亚粘土层,含少量砾石,夹滚石,块石等,层厚度0.5~7.5m,主要见于隧址区南侧山坡。

隧道穿过处前第四系基岩岩性主要为中~晚元古代海洲群云台组变粒岩,岩性较为单一,局部夹有薄层绿泥片。变粒岩岩质坚硬、属硬质岩,绿泥片岩属较软质岩石。

隧址区位于连云港连云区后云台山。在区域地质图上(1:5万),该处山体呈单面山构造。隧道工程区内未见断裂构造破碎带,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属相对稳定区。

据地面地质调绘,后云台山隧址区岩层产状均向南东方向倾斜,倾角21.6~32°。隧道工程区附近节理较发育,统计结果表明,节理主要发育如下:

走向(NW)294~315°,倾向SW、NE、以SW为主,倾角69~71°。

走向(NE)55~73°,倾向SE、NW、以SE为主,倾角79~82°,其次走向NE17~45°也有显示。除上述主要两组节理裂隙外,其他走向如近南北向、近东西向节理亦有一定程度发育。在隧址区局部地段还可能存在节理密集带。

据现场观察,上述构造节理多为剪节理。节理面平直,多呈闭合状态,见铁锰质浸染。

在后云台山中部,有近东西向弯曲状分布的韧性剪切带。出露总长大于8Km。上述构造是云台群同期变质—变形产物,是与围岩完全愈合的古老变形带。从工程地质角度看,该韧性剪切带对工程影响不大。

据地面地质调绘,炮台顶隧址区基岩节理裂隙主要有以下几组:

1)缓倾角结构面,即岩层片理面,均向南东方向倾斜,倾向110~155°,倾角18~32°,区内山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之势即受该组节理控制。

2)隧址区发育有两组共轭节理:(采石坑露头处观察到的节理构造)

3)节理密集带,在沟谷处发育有一组密集的走向N50W节理,倾向SW,密集带宽度约35m,最密集处有泥化现象,沿裂隙面有裂隙水渗出,该组节理密集带为基岩裂隙水的良好通道,对隧道稳定不利,但其分布范围局限。

其他走向如近南北向、近东西向节理亦有一定程度发育,但规模小,影响不大。

2.3.5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在残坡积成因的亚粘土、含粘性土碎石中,富水性及透水性差,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基岩地下水补给,总体水量贫乏。主要分布于后云台山隧道。

隧址区地势高亢,岩石多处裸露,地表水主要为沟谷中流水,流量较小,受季节影响明显,隧道经过段山体约桩号K1+900处东侧有一黄窝水库,大气降水是主要补给源。隧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岩体节理裂隙分布不均且多被充填,只在局部范围内连通,构成联系很差的脉状含水系统,赋存脉状裂隙水。在初步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对ZK301钻孔进行了压水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岩体渗透系数K=0.0121~0.0261m/d。在炮台顶山中部钻孔ZK305全孔做压水试验,查明该处基岩透水性为基本不透水。另据连云港核电厂工程地质勘察抽水试验资料,岩体渗透系数K=0.047~0.053m/d,均显示隧址区岩石透水性差。

根据地勘资料显示,后云台山隧道左线预测涌水量总计为609.234m3/d,右线预测涌水量总计为593.675m3/d。炮台顶隧道左线预测涌水量总计为87.724m3/d,右线预测涌水量总计为84.942m3/d。

2.3.6相邻工程实例对照

线路西侧约500m处有连云港云台山人防隧道(代号“841”工程),它穿越后云台山,北洞口紧临中山东路,南洞口在宿城乡夏庄村东。1984年4月开工建设,1989年11月贯通,1993年底简易通车(属于未竣工工程)。该隧道长3667m,宽8.2m,高8.5m。北侧洞口底标高16.8m,南侧洞口底标高8.2m。据现场地质调查,该隧道洞室围岩主要为弱~微风化浅粒岩,全线洞壁喷砼支护,未做衬砌(局部地段有部分衬砌),说明洞室围岩基本稳固。隧道洞室基本上处于干燥状态,仅在局部地段呈现潮湿或点滴状出水,在雨季会出现淋雨状出水。该隧道实例在一定条件下反映出,后云台山地区公路隧道建设条件较好。

2.3.7隧道围岩分级

根据隧道各段围岩工程地质条件,岩体结构特征,岩体完整性差异,岩石质量指标等,可以划分洞室围岩级别。后云台山公路隧道围岩主体部分为Ⅱ级,部分为Ⅲ级和Ⅳ级;进出口段隧道围岩一般为Ⅴ级。炮台顶隧道围岩主体部分为Ⅲ级,部分为Ⅱ级和Ⅳ级;进出口段隧道围岩一般为Ⅴ级。在节理密集带通过地段的隧道围岩分级均相应调低。

2.3.8隧道工程地质评价

本段隧道穿过残坡积亚粘土、强~弱风化变粒岩,埋置浅,地下水不发育,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水量较贫乏,局部节理密集带富水性较好。围岩稳定性差,综合评定为Ⅴ级围岩。施工时易产生较大规模坍塌和掉块,建议加强支护,及时衬砌,施工时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避免雨季施工。

本段隧道穿过残坡积亚粘土、强~弱风化变粒岩,埋置浅,地下水不发育,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水量较贫乏。围岩稳定性差,综合评定为Ⅴ级围岩。施工时易产生坍塌和掉块,建议加强支护,及时衬砌,施工时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避免雨季施工。

在出洞口段山坡上分布有较多滚、块石,隧道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隧道的西侧边坡及仰坡岩体为顺层结构,在雨季及台风季节易出现边坡不稳,建议两侧边坡及仰坡采取合理的护坡措施。

炮台顶隧道进洞口段植被较发育,斜坡地形,无新近滑坡迹象,山坡第四系松散覆盖层较薄,仅0.5~1.5m,本侧山体不具备浅部土层滑动的条件,下伏基岩为中~晚元古代海州群云台组区域变质岩。隧道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大角度相交。隧址区围岩主要的两组节理为陡倾角节理,虽不具备产生基岩滑坡的条件,但因基岩裂隙较发育,在长期风化剥蚀或外荷载(放炮,地震等)作用下,可能会产生崩塌、掉块、危岩等不良地质现象。

隧道穿过残坡积亚粘土、强~弱风化变粒岩,埋置浅,地下水不发育,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水量较贫乏,局部节理密集带富水性较好,预计在雨季洞室内会出现淋雨状出水。建议加强支护,及时衬砌,避免雨季施工,并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炮台顶隧道经过段南侧坡体顶部见有陡坎,其下常堆积崩塌物,坡体植被较发育,无马刀树、醉汉林等异常现象,无新近滑坡迹象,根据物探资料,结合钻孔资料,山坡局部地段第四系松散覆盖层较厚,夹碎石、块石等松散堆积物,钻探揭示达3~5m,局部达7.5m,但分布不连续,成点状分布,根据地质调查及钻探核实,该处松散堆积物为崩塌体及残坡积物;根据走访调查,炮台顶隧道南口位于黄崖村一组,据该村民证实,本村及线路两侧200米内近30年以来未有过滑坡现象,也未有过造成房屋多处开裂、护坡围墙倒塌的现象,隧道所在坡体稳定性较好。隧址区围岩主要的两组节理为陡倾角节理,虽不具备产生基岩滑坡的条件,但因基岩裂隙较发育,在长期风化剥蚀或外荷载(放炮,地震等)作用下,可能会产生崩塌、掉块、危岩等不良地质现象;且隧址区基岩片理面倾向南东,倾角缓,当隧道洞口开挖后,西侧山体可能会沿片理面滑塌的现象,对该侧山体开挖后宜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现场调查还发现,南侧山坡发育有较多危岩及滚石,在外荷及瀑雨下易沿坡体而下,须采取必要措施处理。

第三章施工阶段划分与施工部署

3.1总体施工指导思想

本项目施工指导思想:以网络计划为指导,确保重点、突破难点,以“以人为本、信守承诺、顾客满意、预防为主、安全环保、持续改进”的管理方针,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保护体系和GB/T28001安全和职业健康标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以“精心施工、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严格管理,安全、优质、按期完工”的指导思想,以“干一项工程,树一方信誉”为战略目标,兑现合同承诺,为业主交出满意答卷。

1、分项分部工程一次检查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单位工程竣工交验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

2、砂浆、砼试件合格率100%;

3、分公司优秀QC小组2个以上,集团公司优秀QC小组1个以上;

4、消灭重大事故、大质量事故,减少一般质量事故和返工损失。

5、确保“扬子杯”工程,力争“鲁班奖”。

3.2.2安全文明目标

1、杜绝员工因工死亡事故和安全等级事故,重伤率控制在0.3‰以内;

2、杜绝因施工引起的地面隆起和下沉而导致的地面建(构)筑物、地下构造物和市政管线等设施的破坏及危及交通运输的险性事故;

3、力争杜绝职工非因工死亡和一次性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以上的等级事故;年内轻伤频率不超过2‰;

4、确保市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争创省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

1、施工现场无扬尘,保持清洁;

2、污水排放达到当地有关标准要求,泥浆排放量符合环保要求;

4、固体废弃物指定地点消纳率达到100%。

1、现场勘查,资料收集

组织技术人员详细调查施工现场,收集有关资料,重点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收集有关资料,包括气象、水文、地质情况,沿线地形、地貌、地表情况,运输条件、通讯条件、弃渣场容量情况,地下管线分布情况等。

(2)对提供的沿线房屋资料进行复核,进一步补充调查,进行监控量测布置,对建筑物进行详细记录。

(3)与设计单位完成交接桩工作,组织人员进行复测,并与相连标段合作进行联测。进行施工测量布置,完善和加密控制桩点。

2、图纸会审和设计技术交底

(1)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领会设计理念、设计意图和设计功能,对图纸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逐一做好记录,并与设计单位联系。同时对设计进行优化,将优化建议书面提交业主、设计、监理。

②参加设计技术交底,认真听取设计单位的说明,对特殊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要求,对提出的疑问和设计优化建议的答复,对施工方法、措施的要求,并形成会议纪要,作为施工的依据之一。

③进行科研项目的组织、立项,并尽快展开,为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3、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的依据之一,是施工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全面、合理、有计划的组织施工,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根据设计文件和招标文件的要求,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方法、施工工艺及技术组织措施,合理安排工期及施工进度,满足招标文件要求。

(2)对施工中的重难点工程进行专门研究,单独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科研课题,编制详细的科研文件。

(3)根据施工方案、方法,选择合适的施工机具设备,制定并优化施工机械化配套方案。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制定劳、材、机供应计划及供应保证措施。

(4)确定质量、安全、环保体系和组织机构、保证措施等,进行风险分析,制定安全预案、应急抢险预案及措施等。

(5)合理进行施工场地布置,并绘制场地平面布置图。内容包括施工便道、机械停放位置、材料和成品存放位置、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等。

在工程开工之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包括工程的设计内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计划和施工技术要求DB11/T 808-2020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pdf,以保证工程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验收规范等要求进行施工。交底工作按照管理系统自上而下逐级进行。

①完善项目部管理和组织机构,确保人员及时到位,明确工作分工和职责范围,建立分工合作协调机制。

②根据专业化原则,对施工班组进行优化组合,对施工任务进行划分。

③有针对性的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培训的重点包括:施工的重难点工程的技术、措施及工艺,沉降控制技术,爆破方案及控制技术,注浆加固和注浆止水技术,多种超前支护技术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安全操作规程、环保、医疗、消防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培训教育,特别是进行环保教育,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及施工要领等。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现场的需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技术责任制度、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施工图纸学习与会审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各部门及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程材料和构件的检查验收制度、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材料出入库制度、安全操作制度、机具使用保养制度、环保、医疗保障制度等。

为较好落实各项施工准备工作,根据各项准备工作的内容、时间和人员,绘制出施工准备工作计划,责任落实到人,并加强对计划的检查和监督,以使准备工作如期完成。

3.3.3物资、设备准备

YD/T 1080-2018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名词术语.pdf①主要施工材料的料源选择、试验、订货并确定运输方案。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