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厦经典2 号楼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广厦经典2 号楼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21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广厦经典2 号楼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1节项目工程概况 237

第2节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依据 241

第3节项目组织机构与职责 246

第4节施工平面布置图 250

2_水监督[2019]139号.pdf第5节施工部署 250

第6节基础施工 251

第7节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269

第8节保证质量措施 308

某园位于重庆某区杨渡路,紧靠西郊小学,是一座集住宿、商业、娱乐、停车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建筑。其规模宏大、造型壮观、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雅,是理想的新型高级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140547m2,共有楼房10栋,分为A型、B型、C型、D型四种形式,其中A型房26层,B型房32层,C型房12层,D型房12层。工程建设单位为广厦重庆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机械工业部第三设计研究院。

1.1.1交通系统介绍

本工程共设有16台电梯,辅以楼梯作短程的交通路径。两端设有环形通道,供车辆进出地下车库。

1.1.2装饰装修介绍

(1)楼地面:所有房间均只做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面层由二次装修确定。

(2)内墙:商场、楼梯间及公共走道的内墙面均为水泥砂浆抹面,面刷803涂料二遍,住宅内墙除厨房、卫生间的所有用房,为水泥砂浆抹面,厨房、卫生问以内墙砖饰面。

(3)外墙:外墙大面积为面砖饰面,局部用花岗石、复合铝板饰面。

(4)顶棚:所有楼梯间顶棚为水泥混合砂浆面喷803白色涂料二度,所有房间顶棚均采用水泥混合砂浆抹面。

(5)屋面:采用SBS卷材防水屋面。

(6)门窗:玻璃均用淡绿色5mm平板玻璃,低于窗台高(900mm)的玻璃采用6mm厚钢化玻璃,窗扇为固定扇,木制门漆奶黄色油漆,除说明的金属构件以防锈漆黑打底、漆银灰色油漆外,所有金属构件在使用前均须除锈。

(7)地下层除玻璃采用淡绿色5mm夹丝玻璃,地下车库及坡道采用水泥豆石楼地面,人防地下室不做顶棚抹灰外,其余装饰工程同上部。

1.2.1 桩基设计采用d=900~1200mm的端承桩基,桩长L≥3m,或L≥4m,嵌岩深度为2d+c,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或泥岩,桩端单轴天然杭压强度标准值为33.4MPa。在芯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按桩号采用C20、C25、C30。桩顶采用C20或C30混凝土基础梁,在挖孔桩的土层段增设C15混凝土护壁。

1.2.2筏板基础设计

(1)本工程墙体有剪力墙和填充墙,剪力墙厚有200mm,250mm及300mm三种,混凝土强度等级有:A1、A2型,C型,D型为C40;B型为C45;广场为C30。填充墙采用M5级混合砂浆砌筑MU10级页岩砖。

(2)地下挡土墙采用C30防水混凝土,抗渗强度等级S10,混凝土内掺入UEA一H高效微膨胀剂,掺量为10%。

(3)污水池采用C30防水混凝土,抗渗强度等级为S8。

900×1100900×900

混凝土强度等级:A1型、A2型,C型,D型为C40;B型为C45;广场为C30。

1.3 其他专业概况详见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1.4 地质条件概况本工程多以中风化砂岩为持力层,各区基础持力层及承载力详见施工图。

1.5 工程特点及施工条件

本工程属九龙小区的地下部分,地处重庆市九龙坡区西郊路下石桥片区;由于场地属于新开发地带,比较狭窄施工条件较为困难。该工程结构的基本特点是柱网复杂,工程量大,结构尺寸变化大。施工临设、“四通一平”、机械设备、材料、现场管理人员和工人已到位。

平基、桩基、筏基、框剪钢筋混凝土结构,填充墙,粗装修,水电安装。电梯安装由建设方自理。

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依据

图纸名称:广厦经典设备用房及地下车库建筑施工图及结构施工图;广厦经典1号楼建筑施工图及结构施工图;广厦经典2号楼建筑施工图及结构施工图;广厦经典3号楼建筑施工图及结构施工图;广厦经典4号楼建筑施工图及结构施工图。

2.2本工程主要执行规范及采用标准

3.1集团公司工程管理网络图

3.2项目工程部施工网络图

4.1基础施工平面布置图(见附页)

4.2地下层结构施工平面布置图(见附页)

针对本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由(集)司派项目经理一名,下设技术负责人一名,施工负责人一名,生产负责人一名。管理采取分区施工负责制下设施工员十二名,钢筋加工施工员一名。技术组设两名档案资料管理员,负责收集整理档案资料;计划预算组设预算员二名、计划统计员一名,组设现场材料员三名及库工二名;后勤组设专职食堂管理员一名和保卫管理员一名、管理食堂和现场治安保卫、协调周边关系;劳资组专职劳工员二名,负责组织劳动力及管理;质量组设质量员三名;安全组设安全员三名、专职予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设备组设机械设备员二名及水电设备员一名。

5.2施工流水区(段)划分

本工程划分为三个主要施工区域和一个独立施工区:1~29/U~H轴、消防水池部分为第一施工区;24~43轴、B型房为第二施工区;43~70人防区和A2,D型房为第三施工区域;C2房为独立施工区。各施工区实行平行流水施工,各施工区内分别划分施工流水段,自行组织区域流水作业。具体施工流水区段划分详见示意图。

6.1.1主要施工方案确定

(1)基础采用人工开挖,土渣就地集中堆放,采用汽车运至建设单位指定地点倾倒。

(2)钢筋采用现场加工,就位绑扎。

(3)混凝土采用现场机械搅拌,水平运输采用机动小斗车结合人力推车施工。

(4)筏板基钢筋网竖向定位采用φ20钢筋支撑架间距1500梅花形布置。

(5)柱孔土石方采用钢管支架固定人工绞车,吊篮垂直运输。、

(6)筏板基础混凝土内掺缓凝剂延长初凝时间,防止产生施工冷缝。

6.1.2主要项目施工顺序

桩基:桩孔定位→人工开挖桩孔→混凝土护壁→桩底处理→桩芯绑扎钢筋→桩芯混凝土→基础梁→养护。

(2)筏基:放开挖线→人工挖基坑→封底→钢筋绑扎→浇混凝土→养护。

(3)墙基:放线→人工开挖槽→封底→支模扎筋→浇混凝土→养护。

6.1.3基础施工进度计划

6.1.4主要施工方法

6.1.4.1轴线及标高控制

(1)确定主要“+”字控制线

以九龙广场B线混凝土挡墙中心线和己知坐标点(X=62314.098,Y=58236.228为放线依据,从B线档墙中心线平移46.3m为L轴(纵轴),由己知坐标点与L轴的垂直交点为横轴控制点、由横轴控制点沿L轴取52.973m确定为32轴,整个工程主要中心“+”字控制线确定后,仪器架设在中心点上,分别实测“+”字四个交角;看是否满足90°±5″的要求。

(2)建立施工轴线控制网

由“+”字控制线分别测设出施工控制网,纵轴以A、G、L、Q、T为控制线,横轴以1、16、24、32、43、50、65、69为控制线,详见下页轴线控制图,控制线两端分别设远控制桩,同时设红三角标志作校核用。在施工中各控制点之间距离误差要求达到±2mm,测角误差±5″,其余按施工测量规程进行。

标高控制采取从建设单位指定绝对高程控制点分别引测到主轴线控制桩上,作上标记,其往返闭合差不得大于5mm。

6.1.4.2挖孔桩施工

(1)孔内垂直运输采用φ48×3.5钢管搭设支架,安装滑轮及铰轮,人工绞磨提运。钢管架上可铺彩条布,作为防雨的措施,以加快施工进度。

(2)混凝土护壁按1m从上到下施工,护壁顶段在孔口周边必须设500mm宽,150mm厚孔沿板,护壁钢筋弯入板内锚固,每段护壁纵向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模板采用自制定型组合钢模,圆模按4块进行拼装,椭圆形桩孔护壁平直段模板采用小块钢模组合,背面背双层双根钢管,间距900×900,并用蝴蝶扣固定,增强模板刚度和平整度。护壁混凝土浇完拆模时,平直段大于1.3m时必须设护壁支撑,支撑采用60×160木枋横向间距1200设,纵向间距1000设。防止平直段护壁刚度不够造成土体侧压失稳。

(3)挖孔时孔径采用园车控制,成孔施工至设计标高后,进行岩石取样,达到设计地耐力后方可封底。封底前进行基底及孔壁的修理,并清除杂物及积水。

(4)在挖深桩时,桩挖至6m深时,为保证井下工人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和排除井内的有害气体,在地面采用鼓凤机连接胶管间断向下送风,确保井内人员安全:

(5)地下水采用潜水泵进行抽取。对不能及时封底的部分桩,宜留10~20cm厚的石层不凿打,防止基底受水破坏;该石层待封底前再凿打。对不能及时封底的部分桩,沿桩四周100×50的集水沟,汇入桩壁下200mm×200mm×200mm的集水坑内,以利地下水的抽取。

(6)桩开挖中,人员上下采用钢筋挂梯,桩孔内照明采用36V的低压线路,每个桩孔内配备100W带罩防水灯具一套,加强桩内照明,以增加开挖时的准确性,

(7)每个挖孔桩内操作人员不得多于三人,坑内要设置活动防护蓬,当垂直提运土石方时,操作人员要躲在防护蓬内,以防落石伤人。

(8)本工程的桩基地耐力测定按下面方法进行:

待桩基进行到设计标高后,施工技术负责人、工长、建设单位代表、设计单位代表、监理单位代表,地质单位代表、质检单位代表共同检查桩底石质,目测满足要求后,选定桩孔,剔打一组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毛坯,有见证送回市质监站试验室钻成φ50的圆柱体进行单体立方体试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联系有关检测单位进行单轴抗压试验。、

桩基的地耐力试验作为工程的一个重要依据,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试件的制作送检都必须按规定有见证地进行。其强度值在验槽(坑)时报质;监部门、设计院、建设方、地质勘察院、监理方等单位验收,合格后及时完善有关手续才能进行封底。

(9)圆桩芯钢筋采取孔外预制成型,人工放入孔内定位。钢筋笼钢筋连接采用电弧单面搭接焊,钢筋分段焊接,椭圆形桩芯钢筋采取现场就位绑扎,为防止钢筋笼变形孔内设φ12间距1500钢筋支撑(梅花型设置),为保证钢筋笼位置正确和保护层厚度,在主筋四周每隔3m加焊一钢筋耳朵,作定位控制用。

(10)桩芯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坍落度3~5cm,采用机拌机捣,下料采用人工直接下料入孔,桩深大于2m时可采用φ250串筒下料,混凝土振捣采用振动棒在孔内分层振捣。

1)基础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检查所浇部位的轴线、标高是否准确,钢筋是否绑扎牢固,模板是否支撑稳固。桩内的淤泥、积水、杂物应清除干净。

2)浇筑挖孔桩混凝土时要特别注意,必须先抽干孔内积水。如个别桩内有地下水不断渗入。在第一次抽干后马上浇入混凝土,用振动棒振捣密实,地下水丰富的桩,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控制小一点,但严禁使用干性骨料。

3)挖孔桩混凝土要分层振捣密实,每层浇筑高度不得大于0.6m。为防止混凝土离析,采用铁皮串筒下料。在有施工缝的地方,应把表面凿毛,打扫干净刷水泥浆后才能浇筑。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密实,浇筑过程中注意不得随意撞击或扭曲钢筋,防止移位。

6.1.4.3地梁施工

挖土石方→浇混凝土垫层→放线→绑扎钢筋→关模板→浇混凝土→拆模、养护。

1)基槽开挖:基槽开挖须在桩基混凝土浇筑完后进行。按轴线位置放出基槽边线,放出开挖线,向下开挖。基槽深度超过1.5m,回填土区施工,应放出工作面并放坡,放坡系数为1∶0.5,经常检查基槽坑稳定性。在开挖土石方时,应把土渣抛出槽边1m远,坑壁边缘严禁堆放材料和施工机械。

为便于集中排水,雨期施工基坑(槽)挖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工序时;可在基底标高上留50~100一层不挖、待下一工序前再挖除,基槽挖好后;须经甲、乙双方等技术人员检查验收作好隐蔽记录。

基础梁用小块钢模板拼装,钢模应平整,无翘曲变形,表面要清理干净,并刷好脱模剂。

地梁模板安装按设计断面尺寸和标高拼装,用U形扣连接,并用钢管和木枋作夹具及支撑,要求模板安装位置正确,夹具、支撑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漏浆,模板不变形。模板拆除须在混凝土浇筑至少12h后进行,先拆除钢管支撑,再松U形扣。每块钢模逐步拆开。不允许用铁棍随意剥离,在除掉模板上混凝土杂质、污垢后堆码整齐。

3)钢筋绑扎:地梁钢筋绑扎前,基槽必须打好垫层,清除石渣、泥浆。梁箍穿入主筋后,在主箭上用粉笔划出绑扎间距,要求绑扎牢固,必要时用点焊焊牢。上部柱插筋,接图纸设计锚入桩内不小于45d,基础梁钢筋伸入支座不小于35d。

钢筋绑扎完后,必须依据设计施工图纸检查钢筋数量、规格、形状、尺寸、作好隐蔽检查记录。

4)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检查所浇部位的轴线、标高,钢筋绑扎,模板支撑。坑、槽内的淤泥、积水、杂物应清除干净。基槽上面浮土也要清除,避免浇筑时落入混凝土中.基础梁浇筑时,混凝土不可一下子全部倾倒入模板内,宜用铁铲铲入,及时振捣。

6.1.4.4筏板基础施工

(1)基础开挖 筏基采用石工昼夜开槽凿打,石渣采用人工运出坑外集中堆放。

筏基主筋由加工房统一对焊成通长钢筋,现场不接接头,同一号钢筋对焊接头位置在加工中必须配备成2~3种不同接头位置,在绑扎过程中必须按不同接头位置钢筋相邻的原则定位,同时保证相邻两接头距离不小于500mm。钢筋网竖向定位采用φ20钢筋支撑架间距1500梅花形布置。

该基础为C30混凝土,由于是大体积混凝土,我们采用低热的矿渣42.5级水泥;0.5~4cm碎石;渠河砂,细度模数在1.0左右;外加剂采用减水型的缓凝剂。使初凝时间延长到6~8h。

1)混凝土出机及浇筑温度控制:减小原材料入机温度,下料前石子必须用冷降温处理。各混凝土搅拌合必须搭棚以防阳光曝晒,同时对筏基浇筑区域搭架用编织袋遮阳,控制浇筑混凝土的升温。

2)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浇筑采取在坑周边安置2~3台混凝土搅拌机,一部分用溜槽将混凝土滑入坑内,另一部分混凝土运输,采取在坑内用钢管搭设操作及运输平台,平合上铺设木杨,采用手推车和人工输送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顺序的原则是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出现冷缝,施工时采用分段分层推进浇筑,从一边向另一边推进,薄层浇筑。分段宽度控制在5m内,分层摊铺厚度控制在300mm内,加强振捣,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浇筑时配备2~4根振动棒分层分段振捣、保证各层混凝土振捣密实,以提高强度,减少混凝土收缩。

3)泌水处理: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预留的积水坑中,然后通过积水坑内的潜水泵向坑外排出。

4)表面处理;在浇筑后2~5h,初步按标高用长尺枋赶平,6~8h后用木搓板反复搓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在初凝前再用铁板压光。

5)混凝土蓄水养护;为了有利于底板混凝土表面均匀散热,降低内外温差、并使混凝土能获得理想的强度发展环境,在混凝土浇筑完初凝后,进行上表面蓄水养护,蓄水深度10~15cm,同时,利用运输平台的竖向钢管进行灌水降温,在混凝土浇完后5d内钢管内必须随时灌水换水,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升,在14d的养护过程中,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始终在25℃以内。

6)混凝土的温度监测:采用φ48钢管埋入混凝土内作测温孔,用温度计定时监测。以块体平面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温区,测温孔布置在测温区内,平面上温控点位不少于4处;沿块体厚度方向,每一点位的测点不少于5点。测温记录要求第1~3d每2h测温一次,第4~15d每4h测温一次,第16~28d每8h测温一次,第29~60d每24h测温一次。

6.1.4.5钢筋混凝土水池施工

(1)施工顺序:水池底板—水池墙—水池顶板。

1)水池模板用钢模板拼装成大模板安装,模板每900间距留对拉螺栓孔洞,模板背面背双层双根钢管,间距900mm×900mm,并用蝴蝶扣固定,增加模板刚度和平整度,内外模板对拉螺栓孔洞要对齐,以便安装时上对拉螺栓。

2)对拉螺栓中间要焊6mm厚钢板止水环,止水环d=200mm。以防止水池渗漏。对拉螺栓两端要焊钢筋内衬。控制池壁厚度。3)顶板施工搭设钢管架,立柱间距900mm×900mm,横杆按1600mm设置,上铺60mm×160mm木枋,间距400~500mm,模板铺10厚竹夹板作顶板底模,竹压板连接处铺油毡条,防止混凝土漏浆。

(4)水池钢筋1)进场钢筋必须有产品合格证,经现场抽样复检合格后才雕使用,不准不合格钢材用在工程上。

2)施工工长对班组下发钢筋配料单,并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要及时检查钢筋的加工制作情况,检查钢筋加工的规格、数量、几何尺寸、长度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严格把好加工质量关。

3)钢筋相互同应绑扎牢固,以防振捣混凝土时,钢筋移位,造成露筋,影响工程质量。

4)绑扎钢筋时,应按照设计要求留够钢筋保护层,水池墙体用有钢丝的水泥砂浆垫块绑在钢筋上,间距为600mm×600mm,现浇梁和板用碎石块垫在钢筋上,使钢筋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严禁用钢筋作保护层,钢筋与钢丝均不得接触模板。

5)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工长要认真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找钢筋工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由工长自查,质检员复核,再请建设单位代表、监理单位代表到场验收,并办理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确保无误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5)水池混凝土工程。地下室水池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S10)防水混凝土。1)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先检查钢筋、模板、预留件是否牢固准确,并及时

办理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只有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标准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2)浇筑混凝土时,要认真作好混凝土坍落度检测工作。

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要冲洗干净,施工缝接头处要淋同强度等级砂浆;混凝土振捣密实,严禁漏振出现蜂窝麻面及孔洞。浇筑水池混凝土,不准随意留置施工缝,施工现场在水池混凝土浇筑前要备足各种材料,检查州设备、确保水池混凝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6.1.5主要技术措施

6.1.5.1保证质量技术措施

(1)基础轴线,标高控制

1)基础工程的轴线控制采用轴线桩分测法,即分别根据永久的坐标点,利用经纬仪及拉线等测设出中心桩及控制桩,然后根据控制桩放出建筑物轴线,并标记在建筑物西周龙门板上(或挡土墙),在桩基施工时,随时拉线复核。桩孔定位根据轴线分测在混凝土护壁孔周顶板上,用红“△”角作好控制记号,确保桩孔位及基坑槽的位置。

2)水平标高,根据永久坐标点,用水准仪抄测在桩壁上,并用铁钉作好标记,控制土石方的开挖,在桩混凝土等浇筑时,须重新复核水平标高点,以控制基础的标高。地梁的标高采取在模板上弹水平墨线控制的方法控制标高。

(2)挖孔桩的验收试验

本工程的基础工程人工挖孔桩占了很大的比例:桩基的质量情况决定了基础的质量,在桩基的土石方施工中,可通过卷尺和岩芯取样等检查桩土石方的开挖质量,桩基浇筑后,桩基的隐蔽性加强,必须有可靠的检测手段,在地梁施工前必须对桩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采用非破损性的动测法,以保证桩基质量的要求。

(3)钢筋加工严格按图示尺寸下料,按规范要求进行绑扎,特别是插筋定位,要严格按方案实施,以保证定位牢固,能承受混凝土浇筑时的冲击。

(4)混凝土浇筑时确定浇筑部位,严格按试配计量,控制各材料技术参数,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必须严格按混凝土施工规范进行。浇筑时,要按确定的浇筑顺序依次浇筑,更改浇筑顺序一定要征得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派专人养护,若夏天水压不够,则要考虑加压措施。

(5)所有工程材料进场必须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6.1.5.2保证安全技术措施

(3)施工用电要求按国家标准予以布设和采用“三相五线”制,维护电工对整个现场的通电线路进行巡视检查,出现隐患立即处理。

(4)基础施工中,在平基临边和筏基坑边要搭设分色栏杆,作周边防护,局部通道口布设红色警示灯;挖孔桩施工在孔口周围搭设钢管架,解决孔内土石方垂直运输和孔口防护问题、施工间歇用木板封闭孔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尽量避免上下交叉作业,若不可避免,施工工长必须在隔离措施完善后方能安排人员进行操作,若因此造成安全事故,工长要负全部责任,整改措施由工长提出,报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

(5)机械设备使用一定要保证安全,设备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各种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特殊工种人员上岗必须要有操作证,严禁无证人员进行操作。

(6)电器设备和线绝缘必须良好,必须严格按“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原则进行管理。维修电工要经常检查,防止漏电伤人。

(7)电工检修电气设备和线路先断电源,保证安全,非电工严禁操作。使用电钻必须戴上绝缘手套。。

(8)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发现问题作好记录及时处理。

(9)每天上班现场管理人员对所在的班组要进行安全讲话,并作讲话重点记录。

6.1.5.3降低成本技术措施

(1)认真学习、贯彻集团公司劳动纪律安全条例和市劳动管理条例,作好现场周边防护,严格按安全措施施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施工前详细、认真地作好技术交底,确定谁施工谁负责制度,避免野蛮盲目施工,减少返工量。

(3)根据施工图,精确分墨放线,随时检查土方开挖量和开挖尺度,控制地基深、挖孔桩的允许误差。

(4)严格按工艺流程,分段施工,严格计量,作到工完料清,减少材料浪费。

(5)作好进场材料的堆码和半成品材料的就位,减少二次转运。

(6)在确保进度;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土石方的堆码,避免土石方的多次重复转运。

(7)作好材料库房工作,进场材料必须“物、帐、卡、程序文件”四相符,作到进场材料和工程用料、预算量一致,控制物料输出。

结构分部是最重要的分部,也是决定工期的主要分部,合理采用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和严格管理是结构施工成败的关键。根据公司的成功经验和工种的具体情况,将编制以下施工方案和计划:

(2)水平及垂直运输;

(3)地下层结构施工进度网络计划;

(4)结构模板选择及设计;

(7)混凝土工程部分。

(1)本工程选用六台庆江(40t/m)、一台庆江(63t·m)自升式塔吊基本能够覆盖全部范围,进场材料的运输均可用塔吊,卸料点直接吊运至施工指定地点,施工用的模板、架料等材料也全部由塔吊吊运到施工点。混凝土采用泵车运输到现场,再用输送泵运送到浇筑地点。

(2)本工程塔吊在主体施工阶段只作模板、架料等材料的吊装,随着主体结构上升需安装四台施工电梯(双笼),其中A2型房一台、A2型房一台、B型房两台,作为砌体抹灰、装饰等材料的运输及人员上、下。在主体施工完工后,在建筑的外侧搭设定型的钢挑平合,用塔吊吊运或转运材料。C型和D型房的人员上、下利用建筑物楼梯解决。

(3)设备在施工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工期的长短往往取决于这些设备的运输能力及完好利用率,所以在施工中对这些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尤为重要,要坚持按公司ISO9002质量程序文件规定进行。

7.3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7.4各楼栋标准层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图

7.5结构模板选择及设计

在根据市场各类模板的销售、租赁价格,结合工种南具体情况,在满足设计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工期的前提下,确定如下模板类型:

本工程的施工阶段由于工期太紧,柱、梁、墙模板均采用新购小块钢模板组合。板底模全部采用10mm厚的覆膜竹夹板,下铺间距≤500mm的50mm×150mm木枋配合施工。

7.6标准层模板施工方法

7.6.1模板施工准备

(1)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必须认真熟悉图纸及相关的规范规程,熟悉各构件轴线位置及标高,给出构件的配模图,根据配模图提出详细的配模计划。

(2)模板入场后,必须分规格堆码,进行质量检查,若发现误差过大,则必须退换和组织维修。

(3)施工前,工长要向工人班组作技术交底。内容包括:工程结构概况介绍,模板选用情况,组拼校正方法,检查标准,楼层施工流程及时间要求,模板拆除条件等。

(4)根据轴线控制方法,在模板上弹出各轴线及各构件的平面控制线。

7.6.2墙、柱、梁模板施工

(1)矩形柱模施工 1)柱模组合: 本工程柱模均采用钢模组合,要求组合时必须作到:钢模必须相错组合;组合时,必须在钢模缝加海绵或草纸;U型卡必须满扣;西部事先刷脱模剂(脱模剂采用皂化脱模剂);柱模脚必须找平或柱模板校好后,必须事先于柱模外补填与其地面的缝隙。

方柱模夹具采用钢管夹具,钢管夹具和满堂架连接成整体,钢管夹具沿柱竖向布置:钢管夹具最下一道距地250mm。钢管夹具为双背杆,钢管夹具竖向间距600mm。柱设计尺寸大于800mm的柱模板加φ12对拉丝杆(双向)或对拉钢片,间距600m一道,柱四面模板、对拉丝杆均应与钢管夹具双背杠连接。

柱模采用塔吊整体吊装就位,用U型卡联接成整体后,上、下用钢管夹具定位,下部定位以模板外边线为准,上部采用双面吊线的办法。即对准放大100mm四周墨线用尺量准确后夹具定位,确保柱不产生错角和确保上下垂直;上下定位准确后,先夹柱中部,用线坠吊四角和中线,校正垂直度,最后按竖向间距夹紧柱模,检查校正。

柱模下部浇筑混凝土前用水泥砂浆将其与地面间隙封闭,以免混凝土浇筑时漏浆,柱底模部位产生烂根。

(2)异形薄壁柱模板安装

本工程住宅异形薄壁柱模板采用小块钢模拼装而成,施工时,柱筋扎完后,依照图示尺寸选用不同规格模板就位拼装而成,要求相邻模板的模板缝及连接角模不能同缝,U形扣只上40%,校正时首先从下向上用吊线坠校正,首先将模板对准楼板上的柱框墨线,异形薄壁柱均设置1.5m对拉钢片。距搂地面0.3m,纵横间距300mm设置,在离楼地面300mm处之好第一道钢管柱箍,然后间距600mm一道,逐步上好钢管柱箍,拧紧扣件螺钉,最后加满U形扣以增加模板

剪力墙模板采用小块钢模拼装而成,放线后,采用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将墙转角点及直段中间部分做上“靠墩”,其作用为墙模拼装后直接靠在“靠墩”上,“靠墩”的边线即为墙边线,这样做保证了墙模下部正确定位,施工时,墙筋扎完后,依照图示尺寸选用不同规格模板就位拼装而成,要求相邻模板的模板缝及连接角模不能同缝,校正时首先从下向上用吊线坠校正,墙模板设置1.5mm对拉钢片,距楼地面0.3m,纵横间距300mm设置,在离楼地面300mm处上好第一道钢管支撑,然后在间距600mm处一道,逐步上好钢管支撑,拧紧扣件螺钉以增加模板刚度和整体性。

电梯井道内设操作灯笼架,先在井壁楼层板下口预留四个孔洞,再用两根钢管水平平行穿入预留孔中,然后再在上面搭操做用的灯笼架,灯笼架每两层搭一次,下面的灯笼架施工后即可拆除,随后可插入楼梯间的梯段施工。楼梯间梯段底模采用竹夹板,侧模根据梯踏步的宽、高尺寸加工成木制定型模具。支架采用钢管支撑架搭设,严格控制梯段的上下口标高,保证各梯踏步的高、宽尺寸准确。

楼梯间、电梯井内壁采取如下支模方案:

根据搭设好的满堂脚手架上1.0m线,拉通线调平梁底横杆后(梁长L≥4m时起拱按1‰~3‰),铺设梁底模、板缝要求小于1.5mm。根据梁高确定出梁底板横杆间距为600~800mm,且横杆在扣件之间长度不能大于1m;底板拼装好后。主梁底模就位后拉通线与柱顶线吻合,先固定底板两端,然后固定中部,最后校核(固定底模用十字扣件解决)。同时校核梁底板标高,待梁的钢筋扎完后即可拼装侧模型并加固、校正。次梁底模必须与已浇部分的次梁体系拉通线进行校核,保证整个楼盖次梁顺直。梁侧模横向木枋背杠的竖向间距200~250mm,竖向背杆的横向间距取600~800mm。梁高在600~900mm时设φ12对拉丝杆一根,梁高在900mm以上时设φ12对拉丝杆两根,纵向间距按600~800mm设置。梁侧模校正:梁侧模首先校正梁两端侧模板,校正时用吊线坠吊正后,用短本枋将其与背杆连接支撑,最后拉通线校核梁侧模,并用短木枋固定。

梁模板分两次拆除,混凝土浇筑24h后方可拆除梁侧模,待混凝土强度发展到标准强度的75%即可拆除底模。

7.6.3 现浇板的模板安装本工程现浇板均采用覆膜竹夹板作为现浇板底模板。

(1)现浇板底模必须达到铺设条件方能施工,首先在搭设好的整体支架上搭设纵横梁底模支架,并铺设梁底模,然后将其纵横梁钢筋扎好,校正固定好梁模板及梁柱节点模板,确保梁标高、轴线、模板垂直度无误后方能搭设竹夹板下支承钢管及木枋。

(2)找平钢管标高以梁侧模顶面为准,施工时,先在支撑架顶部上好板模支承横杆,向下量取尺寸确定找平钢管标高,其标高比设计标高低60mm,并用水

准仪检查找平钢管是否在同一水平标高上,无误后,然后在与横杆垂直方向铺设50mm×150mm中枋,中枋间距400mm。

(3)竹夹板铺设:木枋铺好后,根据每块尺寸大小铺设竹夹板,要求竹夹板铺至梁边10mm处,以便于拆除梁侧模。铺设竹夹板时板与板交接处留1mm缝隙,两块板交接处必须铺有木枋,交界处竹压板间缝隙用粘胶带粘贴好,梁板节点和柱节点处为便于拆模和不漏浆,也须用粘胶带粘贴好。铺完后同样要求编号排列,上好隔离剂后绑扎板筋。

7.6.4 模板的拆除本工程结构施工阶段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

(1)柱模板的拆除可在柱混凝土终凝后,混凝土不缺楞掉角后进行。

(3)现浇板的模板拆除强度值要求达到标准强度的75%后即可拆模,申请同意先松掉板模支承横杆,卸下支承木枋,然后用φ16鸭嘴头钢筋逐块剥拆,分类整理后吊至楼上同一地点使用。

(4)模板的拆除严禁生拉硬撬,破坏混凝土的外观尺寸。

(5)模板拆除注意拆模顺序,注意防止模板飞出伤人,拆除板注意分类堆放,注意回收U型扣和修复坏损模板。

7.6.5 结构脚手架的搭设楼层的结构支撑脚手架,是支承梁、板模板,抵抗混凝土对柱、梁、板压力。的支承系统,支承架的刚度、强度是关系系统安全的关键,本工程根据有关资料及设计数据,对脚手架作如下要求:

(2)满堂脚手架搭设顺序:放置纵向扫地杆→立柱→横向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横向水平杆→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

(3)针对本工程结构施工中,各层梁板构件的截面尺寸及各施工荷载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特对本脚手架进行如下设计及计算:1)根据扣件式脚手架的受力特点,确定本计算方法为极限状态设计法,从而对立柱稳定计算进行简化。

2)取结构荷载量不利为计算单元,确定荷载的组合。

3)先对搭设:步距、柱距、排距等尺寸进行设计确认后;对立柱、横杆、

扣件作验算,满足要求后确认,不满足要求,再对试选尺寸进行调整。

7.7结构转换层模板施工

7.7.1 转换层自重,施工荷载传递方式转换层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模板传向支撑体系,支撑体系传向下层楼面结构,设钢筋混凝土自重为q0、模板支撑重量为q1,接二层楼盖承接荷载,则每层楼盖承接荷载为(q0+q1)/n=(q0+q1)/2,因此,1/2部分荷载通过+4.2m层楼面结构传递于框架柱、墙上,另1/2部分荷载则通过下层支撑架传向+4.2m层楼的楼面结构,再传递于柱、墙上,然后通过地下层柱墙传给基础,基础传递给地基持力层。而支撑承接荷载为逐层递减,本层为q0+q1,下层为(1-1/n)(q0+q1)=(q0+q1)/2,n为参加承接荷载的楼层数。

7.7.2模板及支撑方案

(1)梁模须用小块钢模拼装,梁高大+700mm时必须设对拉钢片。

(2)板底模均采用10mm厚覆膜竹夹板,下设支承木枋平铺(间距500mm一道)

(3)支撑架采用φ48钢管搭设,搭设方法见支撑系统工程。在转换层结构未达到要求强度前,下层结构支撑架必须保留。保证结构自重及施工荷载由二层楼面体系分担。

7.7.3支撑系统图

7.7.4 模板设计模板的选定及设计:本工程结构转换层的柱、墙、梁均采用小块钢模进行拼装。矩形柱截面尺寸单边>800mm应设置φ12对拉螺栓,距楼面300mm起,纵向间距600一道。墙及高梁(梁高>700mm)采用1.5mm厚对拉钢片,纵向

间距300mm,横向间距400mm一道。板底模采用10mm厚的覆膜竹夹板,下铺50mm×150mm木枋,间距5000mm一道,

7.7.5主要施工方法

7.7.5.1支撑系统工程

本工程的结构转换层施工支撑系统采用φ48×3.5钢管扣件满堂架系统。钢管扣件必须满足力学要求,转换层脚手架选用下层使用过的钢管、扣件时,对锈蚀严重的禁止使用,弯曲变形的要进行修复后方可使用。

(1)板底整体支撑系统

板底整体支撑系统,立柱间距为1000mm×1000mm,扫地杆距楼面300mm,纵横系杆第一道步距1700mm,以上为1500mm一道。整体支架纵横间距3000~5000mm设置一道剪刀撑。

(2)梁底支撑系统1)高梁支撑体系梁高>1200mm时,支承立杆采用双排立杆,排距800mm,间距450mm,支承横杆间距150mm一道,其余部分参照整体支撑体系搭设。梁高≤1200mm时,支承立杆采用双排立杆,排距900mm,间距600mm,支承横杆间距离300mm一道,其余部分参照整体支撑体系搭设。

支承立杆采用排立杆,排距700mm,间距450mm,支承横杆间距离150mm一道、其余部分参照整体支撑体系搭设。

7.7.5.2模板工程本工程结构转换层的柱、墙、梁均采用小块钢模进行拼装。

(1)柱模、墙模板参照标准层模板施工。

(2)框架梁的模板安装

梁侧模校正:梁侧模首先校正梁两端侧模板,校正时用吊线坠吊正后,用短木枋将其与背杆连接支撑,最后拉通线校核梁侧模,并用短木枋固定。

(3)板的模板安装参照标准层模板施工。

7.8 液压整体爬架施工

(1)A型房、B型房结构及装修外架均采用液压整体爬架施工,提升方式均采用液压升降的提升方式。

(2)爬架的附着支承构造分:A型支座固定在剪力墙上,B型支座固定在框架梁上。

(3)在塔吊附着及施工电梯对爬架升降造成影响时,采取局部临时拆搭的办法,使架体越过障碍,正常升降。结构施工时所使用施工电梯应追随在爬架下面,装修施工时拆除悬挑部分,爬架可逐层下降。

(4)建筑结构标准1层开始预留孔,第2层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C20时,即可安装主框架,搭设架体。1层、2层施工时需搭设临时脚手架,标准层3层混凝土强度达到C20以上时,即可把上支座提升到第3层。同时可对架体进行提升。

(5)爬架体以主框架为骨架采用扣件钢管搭设,主框架高12.6m,架体高度14m,宽度0.9m,每步架高度1.8m,钢管必须按规范搭设剪刀撑和底部支承框架等机构,扣件必须按规定拧紧。

(6)在建筑物四周距搭设的爬架之间距离应小于200mm,架体最下端一层应与结构的最大距离不大于100mm。

7.8.2脚手架体的搭设

(3)扣件与钢管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4345-J12J129 LHB发泡水泥保温构造(DBJT02-78-2012)-[5mok.com].pdf,保证良好接触面。

(4)扣件不得有裂纹、气孔、砂眼、锈蚀及其他影响使用的缺陷。

(5)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两旋转面间隙不小于1mm。

(6)立杆纵距≤1600mm,立杆轴向最大偏差应小于200mm,相邻立杆接头不应在同一步架内。

(7)内外侧大横杆步距1800mm,外侧每步距之间搭设900mm高护身栏,上下横杆接头应布置在不同立杆纵距内。

(8)小横杆贴近立杆布置,搭于大横杆之上。外侧伸出立杆100mm,内侧伸出立杆100~300mm。内侧悬臂端可铺脚手板。

(9)架体外侧必须搭设两道剪刀撑,倾角45~600mmTBT3219-2010标准下载,剪刀撑应与所有立杆进行连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