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6#楼项目工程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47页)

1期6#楼项目工程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47页)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39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1期6#楼项目工程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47页)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批表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名称

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封面…………………………………………………………1

T/CCES10-2020 建筑外墙空调器室外机平台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审批表…………………………………………………………2

目录…………………………………………………………3、4

1:编制依据…………………………………………………………5

2:工程概况………………………………………………………5

3:高支模工程施工工艺……………………………………………6

3.1支架立杆的搭设要求……………………………………6

3.2支架扫地杆设置…………………………………………6

3.3剪刀撑的设置…………………………………………7

3.4模板材料…………………………………………………7

3.5柱模板安装………………………………………………7

3.6梁模板安装………………………………………………7

3.7楼板模板…………………………………………………8

3.8模板及支架验收…………………………………………8

3.9混凝土浇筑………………………………………………9

3.10高支模施工过程检查………………………………………9

3.11施工图示意……………………………………………10

4:模板工程质量及进度控制

4.1轴线偏位的预防措施………………………………………10

4.2垂直偏差的预防措施………………………………………11

4.3标高不正确的预防措施……………………………………11

4.4柱、梁模板胀模的预防措施………………………………11

4.5梁模下垂、失稳倒塌的预防措施……………………………11

4.6漏浆的预防措施…………………………………………11

4.7模板支撑系统质量保证措施与控制程序……………………12

4.8过程控制程序…………………………………………12

4.9.模板及高支模施工管理架构………………………………13

5:施工安全管理及措施

5.1高支模满堂红顶架搭拆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5

5.2高支模文明施工措施与管理…………………………………………16

5.3高支模监测……………………………………………………17

6.1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架构……………………………………………17

6.2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19

6.3发生支模坍塌应急救援……………………………………………20

6.4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21

6.5建立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物资………………………………………23

7:计算书………………………………………………………………23

扣件钢管楼板模板支架计算书……………………………………………26

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30

梁侧模板计算………………………………………………………………34

1.16#楼工程项目施工图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现行有关工程施工规范、规程和标准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200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

2.11期6#楼项目,地处xx南侧,xx市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xx国际设计顾问(xx)有限公司设计,xx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xx有限公司承建,工程共2栋。其中5#楼为2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6#楼为5层框架结构。5#6#楼在±0.000以下地下室部分均设为一层连通的整体地下室结构,地下室呈规则形状,建筑总面积约17761.21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8834.02m2,地下总建筑面积3545.9m²。±0.000以上5#楼为住宅楼,6#楼为商业。

2.3梁截面主要为500×800,400×800,300×800,300×750,300×700,300×650,300×600,250×600

3、高支模工程施工工艺

本工程二层层高6米,部分全高11.3m属高支模,拟采用钢管支撑系统,最大梁截面为500*800㎜。模板底楞木和顶撑间距为200mm,侧模板立档间距为200mm,以下为施工方法和计算书。施工按此方案执行。

3.1支撑架立杆的搭设要求

3.1.1为确保支撑架体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此方案架体搭设立杆纵横间距≤800mm,大横杆纵横步距≤1500mm,扫地杆离楼层面200mm纵横设置。架体由立杆、横杆、剪刀撑、扫地杆组成,钢管¢48×3.0(无损伤、破裂、弯曲变形及锈蚀)。

3.1.2作好木工技术交底与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和培训工作,安全设备、设施齐备后开始搭设。

3.1.3在支承面稳固后,开始搭设竖向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各立架之间进行临时拉固。

3.1.4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3.1.7支撑架立杆定位应与底层支撑架立杆处于同一位置,其偏差不应大于25mm,立杆底部应设置200*200*50mm的垫板,或铺设宽度不小于200mm、厚度不小于50mm的通长垫板,立杆底部不得使用红砖支垫。

3.1.8支撑架立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不得采用旋转扣件接长。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3.2支撑架扫地杆设置

3.2.1底层支撑架在离地面不超过200mm设置扫地杆,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

3.2.2二层及以上支撑架在离楼面不超过200mm纵横设置扫地杆。

3.3.1楼层在外侧周圈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沿主梁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

3.3.2剪刀撑应沿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

3.3.3剪刀撑当采用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用两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3.3.4为确保架体刚度、强度及其稳定性针对本工程在6米层1/2处每跨设置水平剪刀撑,间隔不大于10米;高支模在架体第3步与5步布置两道水平剪刀撑,且与主架体相连。(详附图)

3.4.1顶板、梁模板面板使用15mm覆膜模板。

3.4.2楼板背楞采用40×90mm木方(立放)

3.4.3梁底模板背楞采用40×900mm木方(立放)

3.4.4支撑架用钢管Φ48×3.0。

3.4.5架管规格应统一,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3.5.1安装前应弹出轴线和四周边线,对于偏中的柱子,应特别注意中线和轴线的区别,经复核确认后方可安装模板。

3.5.2模板与砼的接触面涂隔离剂,柱模板安装时,先搭设好支模架并加固校正,钢管架横管与柱模外边留150mm左右空隙。同在一条直线上的柱,应先校正两端的柱模,在柱模上口中心线拉通线校正中间的柱模,用锤球校正垂直,检查无误后,用木楔塞紧,将柱箍箍紧,再用支撑钉牢固定。

3.5.4采用40mmx90mm方木或Φ48×3.0钢管作竖楞。

3.5.5用Φ48×3.0钢管作柱箍,间距为600。

3.5.6柱模下方留一清扫孔,以便清除里面的杂物。

3.6.1复核并校准梁底模中心线和标高。

3.6.2框架梁按梁跨中起拱20mm(按梁跨总长度的2‰起拱)安装模板。可采用可调U型顶托调整标高,可调顶托丝杠伸出长度不应大于150mm。

3.6.3梁高700mm及以上者,自梁底始于梁高300mm处沿梁跨度按间距750mm设M12对拉螺栓,螺栓套管采用Ф20PVC管。

3.6.4梁模板支设安装详见附图。

3.7.1楼板的底模用15mm厚胶合板,铺设在楞木上,楞木搁置在梁侧模板外的钢管架上,楞木采用断面为40x90木方立放,间距为20cm。楼板底模可采用可调U型顶托调整标高,可调顶托丝杠伸出长度不应大于150mm。

3.7.2模板安装应平整,拼缝严密,相邻两块板的接缝用胶带粘贴缝隙,确保不漏浆。

3.7.3模板面完成后,按下列标准检查验收,模板接缝宽度≤1.5mm。

3.7.4高支模梁板及支模架见附图:

3.8.1模板支撑系统下列阶段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1支撑系统基础完工后;

2支撑系统搭设达到设计高度后;

3.8.2本工程项目经理、方案编制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项目总监应对模板支撑系统分阶段进行联合验收,经检查合格并履行签字手续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作业。

3.8.3支撑系统允许偏差

立杆钢管弯曲3m

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L≤6.5m

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0N·m

3.9.1.模板安装完成后,浇筑砼时先浇框架柱混凝土,然后进行梁板浇筑。

3.9.2梁板混凝土浇捣,拟采用布料机在楼层对角相交之中点开始浇捣,逐步向外均匀浇捣,砼不得堆放过高及过分集中,而且要及时拨开,振动时不得用振动棒撬住摸板或钢筋振动。在浇捣高支模楼面砼过程中要安排专职安全员进行跟班,并在浇捣之前对所有参加浇捣的施工人员作浇捣计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在浇筑过程中,跟班木工及施工员随时观察模板体系变形情况,并用水准仪每30分钟观测一次,包括首层钢支撑的沉降观测,大梁沉降值按千分之二L控制,并且小于20㎜,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特别是检查钢管有无局部弯曲而造成失稳以及木枋挠度过大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施工员立即指挥楼面工作人员撤离,经确认在安全威胁解除后方可进行正常施工。

3.9.3浇捣混凝土时,安排6人在高支模区域内作业,以免增加不必要施工荷载。

3.10高支模施工过程检查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具体如下:

(1)、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是否结合实际情况;

(2)、立柱、支架间距是否满足规范及方案要求;

(3)、水平柱、剪刀撑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作业环境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5)、支架使用的各种周转材材质是否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4.模板工程质量及进度控制

4.1轴线偏位的预防措施

精确弹线:每层都必须从同一基准点出发测出各条轴线,并按测量的要求进行复测,校核其精度是否达到要求,严禁用丈杆逐段引测轴线,且不进行校核的办法。建筑物较长、轴线较多时,可在中间选择一二点进行复核。

成排的柱子宜弹出通线,并将柱子边线兜方。梁的轴线,边线宜先用墨斗在楼面上弹线,再引测到柱上,以作复核之用,防止发生梁模板位移。

下层伸出的竖向钢筋应无严重位移,如有极少数钢筋偏移至边线外时,应先采取校正措施。

柱脚处可用短钢筋或扁铁撑头焊在柱钢筋上,作为模板的限位。柱限位每边不少于两根,注意电焊时不得烧伤柱钢筋。

4.2垂直偏差的预防措施

立柱模板时应用托线板或线锤严格校正其垂直度。成排柱宜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复核无误后,顶部拉通麻线,再根据麻线立中间柱模。

合理设置模板和支撑系统。单根柱高度不超过3m时,宜采用木材、钢管或工具式斜撑,斜撑必须固定在牢靠的支点上,其底部水平角不宜大于45°。边柱要求3面设置支撑,角柱模板除两边设支撑外,还应在其分角线位置上增设支撑,以防柱模倾斜或扭曲。

采用柱、梁同时立模的方案。此时,梁模板可兼起柱模顶部水平连杆的作用,同时柱箍、梁底支架、柱支撑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增加了模板的整体稳定性。

梁侧模上口的通长围檩必须用斜撑固定在立柱、顶撑上的横杆上,其底部水平倾角不得大于60°,模板上口用搭头将两侧模板固定,梁的倾斜侧模应采用斜撑或楔形垫木加固,使其稳固。

4.3标高不正确的预防措施

正确进行水准测量,严格控制柱、梁、楼板的标高。

4.4柱、梁模板胀模的预防措施

柱模外应设围檩和柱箍,柱箍间距应加密(间距不得大于40cm),同时柱箍与模板之间应采用对拔榫塞紧,以防凸肚或漏浆。柱边中部加拉螺栓。柱箍相对两边应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上,不得翘裂,以免削弱其自身的刚度。柱上留设混凝土浇灌孔时,门子板应支撑牢固,必要时另加柱箍或斜撑。

木模板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木钉紧在支柱的横杆上。当梁侧模板上的通长围檩兼作楼板模板的桁架支座时,围檩下应加设短柱或短撑木。

扣件的拧紧程序,对于钢筋支架的承载能力、稳定和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拧紧程度适当,可使扣件具有足够的抗滑、抗扭、抗拔能力。但不要用力过大,以防滑丝。

浇捣混凝土时,不得用震动器强震模板,不得任意拆除柱箍、支撑或梁上口的拉杆。竖向构件应分层浇捣,并控制施工速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侧压力。

4.5梁模下垂、失稳倒塌的预防措施

立柱必须置于地下室顶板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或铺设垫板。

钢筋混凝土梁的跨度不小于4m时,安装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木模板拼缝处应平直刨光,拼板紧密;浇混凝土前要隔液浇水,使模板润湿膨胀,将拼缝处挤紧。

边柱及外侧模板下口应比内模板落低50mm,以便使其夹紧下段混凝土,从而防止可能出现的漏浆现象。

梁与柱相交,梁模与柱连接处应考虑木模板吸湿后长向膨胀的影响,下料尺寸可稍缩短些,使混凝土浇灌后梁模板顶端外口刚好与柱面贴平,从面避免梁模板嵌入柱、墙混凝土内,但梁模板也不能缩短太多,否则膨胀后未能贴平柱、墙模板,又会发生漏浆现象。

板底模板与梁接合处,也应用方木镶接或用阴角模板;板底模板也应考虑浇水润湿后膨胀因素,适当缩小模板尺寸,这样既可防止漏浆,又可避免板底模板嵌入墙、梁内,且便于拆模。

4.7模板支撑系统质量保证措施与控制程序

1、原材料采购之前要做好市场调查,从中选择生产管理好、质量可靠的厂家作为采购对象,建立供货关系,并做好记录。

2、工程施工中的每道工序,每个部位、分项、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的标识用质量检查证和质量记录来阐明。

3、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标准,并根据本工程的施工合同要求,补充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4、在施工管理中严格执行各项标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用全员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

5、细化验收程序,分多层段验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整改,并落实整改责任人,严格执行整改复检制度,真正做到一次验收合格率在90%以上。

6、建立质量评比和奖罚制度,施工时勤交底、多检验、创优质。

4.9模板及高支模施工管理架构施工管理体系

1、搭设支架的工人均选用持证上岗的架子工进行,不得采用木工进行模板支架的搭设。搭设前对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

结构施工劳动力计划(见附表)

注:梁结构拆除前先将留取的试块试压,强度达到规定要求时才能进行。

5.1高支模满堂红顶架搭拆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摸板安装按施工设计进行,严禁随意变动,支顶必须设垫块;

2.上层和下层支柱在同一垂直线上,模板及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

3.支柱全部安装完毕后,应及时沿横向和纵向加设水平平撑和垂直剪刀撑;

4.支柱高度小于3米时,水平撑应设上下两道,两道水平支撑之间,在纵、横架设剪刀撑;支柱高度大于五米时按方案图施工;

5.拆除时严格遵守安全规定,高处、复杂结构的模板拆除时派专人指挥,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

6.拆除的模板,柱杆、支撑要及时运走,妥善堆放;

7.拆除板,梁、柱墙模板,在4米以上的作业时应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并设防护栏杆,严禁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

8.安装和拆除柱、墙、梁、板的操作层。从首层以上各层应安装安全平网。进行拆除作业时,设置警示标牌;

9.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作业,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作下一道工序作业;

10、认真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有关章程及规定,是确保本工程安全生产的关键。本项目实行三级检查验收制度,拟由项目施工部与监理单位专员实施工程质量安全整体监控,力争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因此必须认真加强工人安全思想教育力度,使每个工人思想上树立施工讲文明,生产讲安全的好风气,对每个班组工人上班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并由受交底人签名。

11、满堂红顶架搭设必须积极配合施工进度,每搭设完成一层或一段都要做好“三检”工作,即:班组自检,质安专检,项目联检,并做好检查记录及验收签证工作。合格才能交付使用,在施工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损坏、变更、拆除脚手架,如确需修改必须征得棚队同意才能修改。

12、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撑、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13、坚决杜绝盲目指挥操作,根据架子工有关技术及规范进行施工搭设,经常检查所搭设顶架是否符合安全规范,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所有材料应放在不易坠落的位置,发现有易坠落的物料应及时转移到楼面或地面。

14、进入施工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应遵守工地现场有关规章制度,坚决杜绝盲目指挥操作,必须戴安全帽,不得穿硬底鞋,不得穿拖鞋及赤脚,不得酒后高空作业,不得向下抛掷杂物,不得乱掉烟头火种,悬空搭设必须系安全带。

15、在满堂红顶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连墙拉杆、顶墙杆、吊杆。

16、不得在满堂红顶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17、在满堂红顶架上进行电、气焊接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准备灭火器和派专人看守。

18、搭、拆满堂红顶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5.2高支模文明施工措施与管理

1.施工管理人员和特种工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4.办公室内悬挂项目部管理制度及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6.施工现场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规划和设置,如采用临时施工道路,基层要夯实,路面铺垫细石,并随时洒水,减少道路扬尘。

7.施工现场制定洒水降尘制度,配备专用洒水设备及指定专人负责,在易产生扬尘的季节,施工场地采取洒水降尘。

8.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9.施工现场要天天打扫,保持整洁卫生,场地平整,道路畅通,作到无积水,有排水措施。

10.施工现场严禁大小便,发现有随地大小便现象要对责任区负责人进行处罚。施工区、生活区有明确划分,设置标志牌,标牌上注明姓名和管理范围。

项目部准备在现场进行施工过程监测。

1、监测项目:支架沉降和位移。

2、测点布设:,500*800,400*800,300*800均设一个监测剖面(梁中位置),每个监测剖面布设一个支架水平位移监测点、两个支架沉降观测点。

3、监测频率: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实施监测,监测频率不超过30分钟一次。

500*800,400*800,300*800梁、板底(钢管立杆)沉降为20mm,梁水平位移为8mm。

500*800,400*800,300*800梁、板底(钢管立杆)沉降为10mm,梁水平位移为5mm。

6.1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架构

组员:肖向均、赵波、陈利、蒲子洪、沈忠、肖传星

急救中心:120公司应急办公室:13882185877

急救机构行走路线附图:

6.2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剌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5)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①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②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③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6)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6.3发生支模坍塌应急救援

(1)施工项目在班组作业前必须要结合工作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保持出入口畅通。

(2)在施工危险区域悬挂对口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按规定设防护措施。保持出入口畅通,有计划清理拆除下来的材料GB28375-2012 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pdf,严禁阻塞通道。

(3)当支模在拆除过程中发生大面积倒塌、坍塌,不要慌张,保持镇静,注意事态的发展情况、方向及受影响的位置,有序指挥员工疏散。

(4)在坍塌过程中不要盲目抢险,有危及用电安全的,应立刻切断电源,确认未有继续坍塌危险的情况下,组织抢救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工作,首先抢救受伤人员,再抢救集体财产。

①尽快解除重物压迫,减少挤压综合症的发生。

②伤肢制动,可用夹板等简单托持伤肢。

③伤肢降温(避免冻伤),尽量避免局部热缺血。

⑤如果挤压部位有开放创伤及活动出血者,应止血,但避免加压,除有大血管断裂外不用止血带。

(6)立刻设危险区域,并设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保护事故现场。

路堑挡土墙施工组织设计c-cc.cn.zip(7)按规定上报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救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