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建门诊楼施工组织设计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建门诊楼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10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建门诊楼施工组织设计

4.2 裙房及过渡区域回填施工 4

6.4.1 平面控制网建立 7

6.4.2 主楼底板测量放线 8

GB/T 2421-2020 环境试验 概述和指南6.6 测量精度主要保证措施: 10

七、底板钢筋工程 10

7.1 钢筋工程概况 10

7.2 垂直运输机械布置 11

7.3 钢筋工程施工 11

7.4 底板钢筋支架安装 12

7.5 底板排水及上下人孔方案 13

7.6 地墙围檩部位集水井处理方案 13

八、底板模板工程 13

九、底板后浇带处理方案 13

十、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14

1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4

10.2 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验证试验、供应方案 14

10.3混凝土浇捣 14

10.3.1 混凝土浇捣前准备工作 14

10.3.2 混凝土浇捣施工 15

10.3.3 混凝土浇捣组织体系 16

10.4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控温方案 16

10.4.1 测温概述 16

10.4.2 测温目的 17

10.4.3 测温仪器 17

10.4.4 测点布置 17

10.4.5 温差计算 18

10.4.6 测温时间规定 18

10.4.7 测温注意事项 18

10.5 底板混凝土保温养护 18

10.6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质量保证措施 19

十一、减压降水井封井方案 20

十二、管道预埋施工方案 20

十三、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5

十四、技术复核计划 26

十五、隐蔽工程验收计划 27

十六、砼试块制作计划 27

十七、底板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 28

十八、监视与测量装置一览表 28

十九、底板施工进度计划表 29

(1) 主楼基坑呈直径121m的圆形地下连续墙布置,基坑面积约11500m2。整个基坑由主楼、裙房及中间过渡区域组成。

(4) 在主楼与裙房之间有一条八边形的过渡区域,宽3.5m,板厚由6m过渡至1.6m。

(6) 基坑南侧局部含人防区域,面积约2900m2,混凝土方量约13000m3。

(1) 熟悉现场施工条件和设计图纸,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 裙房区域坑底1800mm高差采用C50素混凝土代替砂进行回填,并与第六道环梁一起浇捣。

(3)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完成桩顶处理,做好桩基验收的配合工作。

(4) 依据总包提供的本工程基准控制线及基准标高进行测量放线定位,并报审监理复核。

(5) 底板施工期间承压水降水与基坑开挖同步进行,底板结构施工阶段同时开启坑内12口及坑外16口井运行,保证施工安全。在大底板混凝土第二次底板钢筋绑扎后,砼浇捣前关闭坑内8口减压降水井并进行注浆封孔。

(7) 底板直料钢筋根据配料单在场外西本仓库加工完成后并运至现场,其余部分钢筋在现场加工完成。为满足钢筋加工及堆放需要,在基坑外西北和东北两侧裙房区域场地各设置一个钢筋加工场和临时钢筋堆场。

(8) 为满足底板施工期间的垂直运输,分别在基坑东、西两个取土栈桥平台上各布置一台QTJ60II塔吊,在南、北两个取土栈桥平台上另各布置一台80t履带吊,并机动进场2辆50t汽车吊。

(9) 根据底板钢筋绑扎进度及时通知安装单位做好底板部分防雷接地、管道预埋等安装工程配合工作,并配合钢结构单位做好钢结构螺栓型钢支架和地脚螺栓预埋工作,确保底板砼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10) 底板砼施工阶段所有电梯井、集水井等模板均采用七夹板常规模板拼装而成。

(11) 大底板砼为商品砼,由浦新、双辉、浦益、浦莲、浦升、长桥、宏成。7个主供拌站供料,并配备393辆砼搅拌车运至现场。大底板混凝土浇筑采用8台汽车泵和8台固定泵间隔布置于圆形基坑边同时进行浇筑,浇筑方向为由中心向四周退捣。

(12) 为确保底板砼施工质量,通过大体积砼测温技术提供科学的数据信息来指导砼养护。另外,砼表面覆盖草包、塑料薄模等做好保温措施。

(1) 基坑开挖至基底附近,应预留20cm土体进行人工开挖。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分块浇筑钢筋混凝土垫层,垫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 主楼中部位置垫层砼采用汽车泵接硬管浇筑,周边则采用汽车泵直接浇捣。

(3) 坑中坑垫层一次性浇筑,其他底板大面积垫层随挖随浇,面积控制在400m2以内。

4.2 裙房及过渡区域回填施工

(2) 垫层上1800mm高差采用C50素混凝土代替砂回填,回填砼分两部分浇捣,第一部分为裙房水平段的矩形区域,与第六道环形围檩共同浇筑。第二部分为裙房至主楼过渡段的梯形区域,其中第二部分梯形区域砼与底板共同浇筑。

(4) 裙房及过渡区域回填做法详见图001。

5.1 工程桩截桩、桩头处理施工

(1) 本工程圆形基坑范围内的工程桩均为直径1000mm的钻孔灌注桩,总计1079根,其中主楼八遍形内工程桩955根,八边形外工程桩124根。

(3) 截桩工作分三部分进行:对于距离垫层面标高1600mm以上2000mm范围内的桩头整段进行凿除;对于距离垫层面标高300mm以上1300mm范围内的桩头用空压机凿除;对于距离垫层面标高100mm以上200mm范围内的桩头用人工凿除并修整桩头。

(4) 截桩工作紧随挖土施工进行,凿除的混凝土碎石用挖机驳运至挖土栈桥平台下方,再由挖土栈桥平台上的抓斗驳运出基坑。

(5) 桩顶处理相关节点见附图002及图003。

5.2 工程桩桩顶防水施工

(1)工程桩桩顶防水施工流程:基层处理→特殊部位处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配制→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养护→放置膨胀止水条。

(2)基层处理: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垫层施工完毕后在桩半径500mm范围内用钢丝刷、清理基层表面的浮浆、返碱、尘土、油污以及表面涂层等杂物。在使用涂料前,混凝土表面必须再次用干净水冲洗,使混凝土表面具有完全湿润的粗糙面。

(3)特殊部位处理:对蜂窝结构及疏松结构均应凿除,并清理后清洗干净,然后用素浆补平后施工表层。

(7)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施工完毕后,在桩头距离桩边内侧100mm的圆环设置一圈遇水膨胀止水条。

(8)桩顶防水处理节点见图004。

本工程主楼底板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按照高级网控制低级网的方法,由高到低设置二级控制网,目的以达到缩短测量工作与下道工序的搭接时间,提高工效,同时确保轴线系统的精确、可靠和可操作。结构平面轴线采用坐标法,高程使用光电测距仪传递。水准线路测量使用电子水准仪采用往返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目前,甲方已提供了布置在工地周围马路上的3个市政控制点(PM1、PM3、PM4),同时在场地内办公室楼顶布设有二个强制控制点(PM11、PM12),二点互相通视,形成地下结构阶段放样的测量依据。在主楼底板施工测量工作开始前,必须先对原有控制网进行复核,待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为测量依据使用。

测量依据指测量工作所执行和参照的技术性规定,除本工程相关图纸、技术核定单等之外,还将按照以下条目开展测量工作:

1.业主和设计所指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7.JSB304《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规范》(建筑工程)

仪器的选用以工程施工所要求的具体精度要求和时效要求,同时结合考虑可操作性为标准。本工程使用如下设备:

其他辅助仪器如垂直目镜、棱镜、靶标、塔尺及钢尺等。

以上仪器均按照国家规定年检鉴定合格,并在使用有效期内。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将及时校正以保证测量精度。

6.4.1 平面控制网建立

按测网级别的高低及具体在工程不同部位应用,本工程主楼底板测量平面控制网设置二级控制网,且这二个控制网相互联系,并且遵循高级控制低级的原则。

一级控制网由甲方提供的布置在工地周围马路上的3个控制点(PM1、PM3、PM4)和位于场地内办公室楼顶的2个强制控制点(PM11、PM12)组成。见下示意图:

该控制网担当全局性的作用。它是二级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由于设置在现场楼顶,通视情况良好,可以直接把控制点传递到基坑环形支撑上。所以在整个主楼底板施工阶段,每月由测绘单位进行复核校正,以避免前后期测量系统的不一致。

二级控制网的布网依据为一级控制网,布置在施工现场以内相对可靠处。结合本工程主楼底板实际情况,在第五道环形支撑的支承面上设置20个轴线控制基准点(K1~K20),构成一个二级控制网。精度必须满足相对距离误差小于±2毫米;相对测角误差小于±5秒。为保证可靠性和长久性,点的设置使用200×200mm钢板和膨胀螺栓固定于支撑面上,并以小圆孔定位。二级控制网平面布置见附图005所示。

由于该控制网主要用于主楼底板施工阶段的测量,所以具有短期使用性质。该控制网的使用需随时根据施工阶段的沉降、变形情况调整。且工程的工况变化很大,控制网布置于现场内部,容易遭到施工破坏,必要时也可根据施工情况调整布网位置。而且支撑在施工中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时间、环境、施工进度的不同支撑可能会产生变形移动,所以每次投放轴线前必须依据一级控制网重新测量其数值,复核无误后方可投放轴线。

6.4.2 主楼底板测量放线

主楼底板控制轴线使用二级控制网,放样方法采用直角坐标法,流程如下:

根据施工进度,分别在垫层施工完后、基础底板上层钢筋绑扎完后和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完后,使用第四道环粱支撑上的20个控制点放样出底板上纵横两个方向各五条施工控制轴线。之后移动全站仪至轴线上控制点利用角度距离法检查其正确性,如无误则开出各条结构轴线,并交付下道工序使用。

高程控制以总包按业主提供的外围控制点为基准引测至施工现场内和底板上的基准控制点进行楼层标高引测。考虑到季节的变化和环境的影响,应定期对基准水准点进行复测。

以总包提供的基准水准控制点为依据,用精密水准仪采用往返水准测量的方法,将高程引测至基坑边的临时水准点处,并作好标记。然后在基坑边寻找一个可垂直传递高程处,搭设一固定支架,将钢尺一端固定在支架挂钩上用重锤锤吊而下。采用两台水准仪一上一下同时测量。上面的一台水准仪将临时水准点的高程传递至钢尺上。下面的一台水准仪将钢尺上的高程传递至施工层上。见下示意图。

6.6 测量精度主要保证措施:

(1) 经纬仪工作状态应满足竖盘竖直,水平度盘水平;望远镜上下转动时,视准轴形成的视准面必须是一个竖直平面。

(2) 水准仪工作状态应满足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3) 测角:采用三测回,测角中误差±10秒。

(4) 测距:采用往返测法,取平均值。

(5) 所有测量计算值均应立表,并应有计算人、复核人签字。

(6) 使用全站仪、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温差修改值的修正。

(7) 测站与后视方向应用控制网点,避免转站而造成积累误差。

(8) 在定点测量时,避免垂直角大于45度。

(9) 对易产生位移的控制点,使用前应进行校核。

(10) 定期对控制点进行校核,避免因季节变化而引起的误差。

(1) 本工程底板钢筋总用量约16000吨。

(2) 底板主筋全部采用直径32mm的三级钢,主楼6m厚底板中部按构造要求附加直径18mm的二级钢;巨型柱范围内底板增加直径32mm的抗冲切竖筋。

(3) 底板配筋情况详见下表所示:

底板上部钢筋约5500t;底板底部钢筋约8100t;中部分布钢筋700t

其中坑中坑钢筋700t

主楼区域裙房1.6m厚底板

14、16、18、20、22、25、28、32、40等

18约100t;32约500t

(4) 底板钢筋保护层厚度:主楼区域板底为200mm,裙房区域板底为100mm,过渡区域斜坡面为50mm,底板板面均为40mm。

7.2 垂直运输机械布置

(1) 大底板垫层浇筑后,2台80t履带吊先行进场,布置在南、北挖土平台,随后在东、西挖土平台上安装2台QTJ60II塔吊,并机动进场2辆50t汽车吊,以满足主楼底板钢筋垂直运输以及底板钢筋绑扎的要求,待钢筋绑扎完成后4台塔吊退出场地。塔吊平面布置见图006。

(2) 待上皮钢筋绑扎完毕后预埋M1280D塔吊的地脚螺栓。当底板混凝体浇捣完毕后且强度达到C30强度标准后进行M1280D塔吊的安装。

(1) 钢筋加工场和临时堆场均布置在圆形基坑西北和东北两侧的裙房区域上。

(2) 严格按设计施工图和国家规范的标准,由钢筋翻样按图进行分批列单进行加工。底板直料钢筋全部由工厂加工成型,运至现场;其余部分钢筋采用现场加工。

(3) 钢筋加工成型进入现场后根据清单进行整理、分类,按照施工用料计划堆放整齐。

(4) 由于本次基坑内底板与后做的裙房底板将来是连接为一体的,故底板钢筋(将与裙房钢筋相接的)端部要设机械连接接头(直螺纹),接头与地墙内侧要求顶紧,机械接头处采用塑料保护盖保护。待裙房基础底板施工时凿去地墙,并剥去保护盖。

(5) 根据设计要求,主楼巨柱、角柱和扶壁柱的纵向钢筋插入基础底板下边缘弯折5d;主楼核心筒内墙柱插筋除暗柱四角纵向钢筋插入基础底板下边缘弯折5d以外,其余纵向钢筋锚入底板结构长度为LaE;其余墙柱的插筋按结构设计总说明进行设置。

(6) 底板钢筋层数较多,为确保钢筋绑扎质量、减少返工,对底板钢筋实行分区分层验收,底板底部钢筋验收通过,方可绑扎上部钢筋。

(7) 为确保墙柱竖向主筋位置正确,首先在垫层面就要弹出墙身线,板面钢筋绑扎固定后,将轴线和墙身线投测到板面钢筋上,然后以此为依据绑扎墙身主筋。

(8) 由于钢筋层数太多,为方便砼振捣,同向布置的钢筋应上下对齐。

(9) 钢筋遇钢格构柱时,应尽量穿过去;如无法穿过,需同设计协商加以解决。

(10) 在钢筋绑扎或焊接过程中如发现钢筋与埋件或其他设施相碰时,应会同有关人员研究处理,不得任意弯、割、拆、移。

7.4 底板钢筋支架安装

(1) 钢筋支架安装流程:底板下部钢筋绑扎→设置支架立柱→底板下部钢筋与支架立柱电焊固定→中间水平连杆与立柱焊接连接→逐层绑扎中间四道分布筋并与支架立柱焊接,剪刀撑施工→上部水平横杆和立柱焊接,安装钢结构预埋螺栓→底板上部钢筋绑扎。

(3) 主楼及过度区域角钢立柱底端设置120×120×10的钢垫板。裙房区域角钢立柱底端设置90×90×10的钢垫板。

(4) 所有立柱中部设置一道止水钢板,主楼及过度区域角钢立柱止水钢板尺寸为230×230×6,裙房区域角钢立柱止水钢板尺寸为230×230×6采用电焊固定。止水片电焊时需严格要求做到角钢四周满焊封闭。

(5) 为提高上部钢筋支架的整体稳定,在X和Y方向各设置五道剪刀撑,采用L50×5,通长布置。平面位置及安装方法见附图007,008。

(6)堆架最大堆载量为1.2KN/m2,现场施工时需严格控制钢筋堆放量,并分散堆放,严禁超载堆放。

(7) 上述所有钢材均为Q235。

7.5 底板排水及上下人孔方案

(1) 主楼区域大底板施工时,在主楼底板八个角部附近设置8处,在主楼电梯深坑处设置1处,共9处排水及上下人孔以满足底板混凝土浇筑前的排水要求。同时作为底板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捣前清理工作的人员上下通道。

(2) 9排水及上下人孔留设尺寸为1000×1000mm,同时在相同位置垫层处设置500×500×500mm集水井。底板中积水自由流淌入集水井,再由排水泵从集水井中排入环形排水沟。

(3) 排水及上下人孔周围的底板钢筋伸出部分的长度满足双面焊接长度要求.在底板钢筋绑扎、底板清理工作及基坑排水完成后封闭排水及上下人孔。封闭时板钢筋采用双面焊接。

(4) 底板排水及上下人孔平、剖面图见附图009,010。

7.6 地墙围檩部位集水井处理方案

基坑裙房区域有三处集水井与第六道围檩支撑冲突,无法一次施工完成,故考虑采用二次施工,围檩施工先预留集水井插筋,待底板施工时绑扎钢筋和留设施工缝,并与底板混凝土一同浇捣。

(1) 主楼基础底板全部与裙房基础底板相连,在底板施工时不设侧模,将裙房基础底板直接与基坑环形地下连续墙顶牢。

(3) 井坑吊模平、剖面布置详见附图023。

九、底板后浇带处理方案

(1) 本基坑底板后浇带设置在环形支撑外侧,宽2000mm。

(2) 因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位于后浇带中,本次底板施工至地下连续墙边,底板内预留钢筋接驳器,底板钢筋顶至围护地墙,待后施工的裙房区域施工至底板时再将地墙凿除,进行后浇带施工。后浇带处理节点见附图011。

十、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1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 底板混凝土具有一下特点:混凝土结构厚实,底板厚度超过6m;混凝土体量特大,一次连续浇捣超过60000m3;混凝土要求高,强度等级为C50R90,抗渗等级为P10,施工坍落度为180±30mm。因此,通过对原材料优选,配合比的优化,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温度监控,较好地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对温度的影响,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

(2)C50R90混凝土配合比

强度等级:C50R90坍落度180±30mm单位kg/m3

10.2 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验证试验、供应方案

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验证试验、供应方案详见《上海中心大厦基础底板C50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及供应计划方案》

10.3.1 混凝土浇捣前准备工作

(1) 钢筋绑扎完毕后,技术部门应该及时报审总包和监理,做好各项隐蔽工程验收工作。

(2) 清理施工现场。把底板钢筋表面不必要的杂物和材料调运至坑面,为砼泵车和泵管的布置创造条件。清理施工道路上的障碍物,确保现场施工道路的畅通。

(3) 检查临时供电、供水设施以及砼振动棒等设备。

(4) 技术部门、安全质量部门向施工部门作一级安全、技术交底,施工部门向各施工作业班组进行二级交底,以保证底板砼的浇捣施工质量。

10.3.2 混凝土浇捣施工

(2) 第二次浇捣大底板混凝土总方量约60000m3,采用8台汽车泵(2台56m和6台48m)和8台固定泵间隔布置在基坑边的环形施工便道上,其中东西两个取土栈桥平台上布置2台56m汽车泵,南北两个取土栈桥平台上布置2台48m汽车泵,计划浇筑时间为75小时。

主楼大底板砼浇捣泵的平面布置位置及浇捣流向见附图018。

(4) 每台泵车供应的混凝土浇筑范围内配置6~10只振动棒进行振捣,振动棒的插入间距不大于60cm,避免出现夹心层及冷施工缝,并应特别重视每个浇筑带坡顶和坡脚两道振动器振动,确保上、下部钢筋密集部位混凝土振实。砼浇捣时要注意对内部测温点的保护。

(5) 每台汽车泵浇捣速度平均每小时不少于60m3,每台固定泵浇捣速度平均每小时不少于40m3,控制混凝土供应速度大于初凝速度,确保混凝土在斜面处不出现冷缝。

(7) 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开始浇捣混凝土之前施工部门必须在底板面钢筋上设置标志筋,以控制混凝土的面标高。混凝土表面处理做到“三压三平”。首先按面标高用煤撬拍板压实,长刮尺刮平;其次初凝前用铁滚筒数遍碾压、滚平;最后,终凝前,用木蟹打磨压实、整平,以闭合混凝土收水裂缝。

(8) 混凝土浇捣前及浇捣时,应将基坑表面积水通过设置在垫层内的临时集水井用潜水泵向基坑外抽出。

(9) 固定泵输送混凝土的垂直输送距离为从第一道环撑至大底板顶面约35m。因为垂直输送距离较大,为了防止混凝土离析,在第三道环撑至第四道环撑中设置2个135°缓冲弯头。每道环撑之间的格构柱设置2道水平φ48钢管环箍支架将固定泵泵管固定牢靠,并用钢管竖向支撑连接2道环箍至下层的砼环撑。固定泵泵管支架平面及作法详图见图019,020。

10.3.3 混凝土浇捣组织体系

混凝土浇捣组织体系见附图021。

10.4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控温方案

10.4.1 测温概述

本工程基础底板混凝土属大体积混凝土,主楼区域底板混凝土厚度达6米,电梯井局部混凝土厚达8米,属大体积整体浇捣。基础大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抗渗等级为P10,属连续浇捣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泵送混凝土。

10.4.2 测温目的

根据国标GB50204—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4.5.3条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

为了确保基础混凝土的质量,防止内外温差超限而产生温度及收缩裂缝,在浇筑和养护期间,对混凝土的内表温度实施每天24小时的连续监测,密切监视温差波动,指导底板养护工作,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防止混凝土贯穿裂缝及表面干缩裂缝的产生。

在施工中采取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系统对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的全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实施跟踪测量,为工程的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实行信息化施工。这样可根据混凝土内表温差的变化调整或采取有效的技术和养护措施来控制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升温、降温时各类温差使其在规定值内,确保基础的混凝土质量。

10.4.3 测温仪器

测温系统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全数字式方式对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状况进行监测,掌握混凝土的温差波动情况,以指导基础底板的温控措施。该系统在大体积混凝土温差超限时,能够及时提供图形、声音等多媒体报警方式,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

测温原件采用美国达拉斯公司生产的DS18B20数字式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55℃~+125℃的测量范围,0.1℃的测温分辨率,-10℃~85℃范围内基本测量精度±0.5℃,具有标定修正功能。

为保证传感器在安装及测试过程中避免进水、损坏,由专业人员进行封装,封装好的传感器具有抗干扰性强,精度高,离散性小及可靠性高等诸多特性。

10.4.4 测点布置

塔楼混凝土测温测点布置见图,混凝土基础底板内部各设测点77个,另在1C测轴处设薄膜温度测点1个,及大气温度测点和室内温度测点各1个,共计80个温度测点。

10.4.5 温差计算

10.4.6 测温时间规定

自混凝土浇捣开始,多点温度微机测量系统将进行实时测试。本系统具有可靠准确和及时的特点,它能在第一时间内提供任一测点的即时温度值。以利于施工单位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为控温防裂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测温数据每小时储存一次,工作人员每天在8:30与14:30分别提交当天的2:00和14:00的实时温度数据。

10.4.7 测温注意事项

(1) 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防止表面散热速度太快造成内外温差过大。

(2) 测温时如遇异常天气、下雨、大风、气温骤变时,应做好记录。当混凝土内外温差(中心温度与离表面5厘米处的温度差值)达到23℃时,测温人员应及时向相应负责人员反映,并建议再增加一层薄膜的应急措施。

10.5 底板混凝土保温养护

由于本次底板混凝土一次浇捣完成,体积大、底板厚,为防止底板砼因较大的温度差而产生温度裂缝,确保底板砼的施工质量,底板基础混凝土采取蓄热保湿养护法。在保湿的条件下加快混凝土强度的发展,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从而确保混凝土内表温差不会突破控制值。

(1) 砼浇捣完毕用刮尺刮平后清除砼表面的泌水,待砼表面二次打磨压光收水后用手按无指印时即可进行砼表面保温养护工作。

(2) 保温措施采用二层塑料薄膜和二层麻袋覆盖,即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一层,以封闭混凝土内水分蒸发的途径,使混凝土能在潮湿条件下进行养护以控制干缩裂缝产生,在这之上再盖一层麻袋,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热量的散发;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达防止雨水渗透的目的。最后再覆盖一层麻袋。覆盖工作必须严格认真贴实,薄膜幅边之间搭接宽度不少于10cm,麻袋之间边口拼紧。

10.6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质量保证措施

(1) 组成大体积混凝土浇捣现场指挥部,负责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确保混凝土浇捣顺利进行。

(2) 对于基础底板来说,在征得设计同意后可考虑充分利用混凝土的中后期强度,有效地降低水泥用量,从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升。

(3) 在普通硅酸盐水泥中加入适量矿粉,以降低水泥水化所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大体积砼的中心温度。

(4) 按相应规范掺入适量的磨细粉煤灰,不仅可发挥其“滚珠效应”,以改善砼的和易性,提高砼的可泵性,而且还可取代部分水泥,从而降低水泥的水化热,而使得砼中心温度降低。

(5) 按相应规范掺入具有缓凝、减水作用的外加剂DG/TJ08-2312-2019 城市工程测量标准.pdf,以改善砼的性能。加入此外加剂后,可有效减少水份延长砼的凝结时间,采取分层浇筑砼,利用浇筑面散热,并可大大减少施工中出现冷缝的可能性。

(6) 粗骨料选用粒径为5~25mm,细骨料选用细度模数2.30以上的中砂,且各种骨料采用连续级配。另外要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石子控制在1%以下,黄砂控制在3%以下。因为如果含泥量太大的话,不仅会增加砼的收缩量,而且会引起砼抗拉强度的降低,对抗裂不利。

(7) 坍落度:控制在180±30mm,严禁有任意加水现象产生。及时向各个搅拌站反馈现场混凝土实际坍落度、可泵性、和易性等质量信息,以有利于控制搅拌站出料质量。

(8) 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小于8小时,终凝时间为12~13小时。

(9) 混凝土搅拌车进场,要严格把好混凝土品质关,检查搅拌车运输时间、砼坍落度、可泵性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对不合格者坚决予以退车,严禁不合格混凝土进入泵车输送。每台泵车进料量要及时反映到调度室,按浇捣总量及时平衡搅拌车进入各泵位,基本做到浇捣速度相同,齐头并进。

(10) 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得大于2.0m。本工程主楼底板厚度6m,裙楼底板厚度为1.6m,由于砼浇筑时采用退捣方式,依靠砼自身的流动性可自动形成放坡状,泵管出料端口始终位于砼坡顶,并在6m底板处设置φ150的放料串斗。放料串斗由白铁皮加工而成,这样便可保证砼的自由落度不超过2m。

(11) 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温保湿养护,保温养护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温度,防止表面产生温度裂缝;保温养护还能控制砼内外温差过高,防止产生贯穿裂缝。保湿养护能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表面干缩裂缝,再者能使水泥水化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12) 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数据指导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30℃以内。

DBJ16-2010标准下载十一、减压降水井封井方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