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黄大线箱型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新建铁路黄大线箱型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771.5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新建铁路黄大线箱型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2

3.2.施工机械配置 2

JGJ 130-2011标准下载3.4.箱型桥施工队人员安排表 3

3.5.施工工期安排及施工进度计划 4

3.6.临时设施点设置 4

5.箱型桥施工工艺 5

5.1.钢筋加工施工工艺 7

5.2.模板施工工艺 8

5.3.混凝土运输和浇筑施工工艺 10

5.4.施工缝处理施工工艺 12

5.5.混凝土的养护施工工艺 13

5.6.防水层及沉降缝施工 14

5.7.沉降观测 16

6.施工注意事项 17

6.5.接缝及夹渣 18

6.6.综合接地 18

7.质量目标、质量目标管理制度、保证措施、质量控制及检验 18

7.1.质量目标 18

7.2.质量目标管理制度 18

7.3.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8

7.4.施工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 20

8.主要材料计划和供应方案、措施 24

8.1.计划用料措施 24

8.2.先检验后使用措施 25

8.3.材料储备 25

8.4.施工材料供应计划 25

8.5.混凝土原材料控制 25

9.安全、环境、水土保护及文明施工 25

9.1.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5

9.2.环保、水保、文物保护措施 29

9.3.文明施工 34

⑴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编制新建铁路黄大线土建7标施工图箱形箱型桥设计图。

⑵投标书及黄大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合同文件。

⑶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⑹《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⑺近年来铁路、高速公路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施工工法、科技成果;国内外相关铁路的施工工艺及科研成果。

⑴确保结构安全,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的原则。

⑵确保主要承重结构满足100年的使用寿命的原则。

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满足铁路高标准的质量要求。

⑷确保施工机械配备先进性的原则,组织机械化、专业化施工。

⑸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质量百年大计的安全施工原则。

⑹贯彻执行ISO9000(2000版)质量保证体系、OH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保护自然生态及施工环境。

DK142+860.0

DK144+324.0

DK144+620.0

DK144+819.0

DK144+865.0

DK145+105.0

3.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箱型桥施工组织机构图如图

3.4.箱型桥施工队人员安排表

3.5.施工工期安排及施工进度计划

计划2014年12月01日开工,完成日期为2015年11月30日,总工期为365天。施工进度横道图见附图。

3.6.临时设施点设置

本段路基箱型桥施工段临时电力供应主要由自备柴油发电机提供。另外备用一台发电机应急。

施工用水采用线路两侧村民地用井水,经试验合格,可作为施工用水。

4.1开工前,根据设计资料进行现场的核对。

4.2在基坑开挖中,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开挖前注意做好防排水设施,开挖采用放坡开挖,根据本段路基地质条件,坑壁坡度为1﹕0.5。同时必须控制好标高、轴线和宽度。轴线和宽度的控制可在箱涵进、出水口坐标外设控制点,开挖过程中拉线并用钢尺量两边宽度,基底应避免超挖、欠挖,松动部分应清除,黏性土层基底整修时,在天然状态下铲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必要时可向基底夯入10cm以上厚度的碎石,碎石顶面不得高于基底设计高程。

标高用水准仪控制,挖掘机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可保留10~20cm厚度由人工整平,弃碴用自卸车运至弃碴场。在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

4.3在基底施工完以后,要检查核对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和基底高程、基底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在地基处理施工完成后,基底地基容许承载力要达到不小于130Kpa。

4.4箱型桥(基础和墙身)沉降缝处两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沉降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5箱型桥完成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号的70%时,方可进行回填。回填应分层对称进行。回填的混凝土及级配碎石符合设计要求。用机械填土时,除应按上述规定办理外,洞顶填土厚度必须大于100cm时,才允许大型机械通过。涵身两侧1米范围内的填土不得用大型机械施工,宜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当采用大型机械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当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设备进行碾压时,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

箱型桥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箱型桥施工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

涵身钢筋在钢筋加工车间进行,现场绑扎,立模浇注砼,模板采用钢模。视现场实际和设计情况,采用分节灌注或一次完成。先施工底板,再施工两侧边墙、顶板。

对于孔径小于4m的箱型桥,采取边墙顶板一次灌注;孔径为4m及以上者,分底板、边墙、顶板三部分施工。边墙施工采取两侧对称同时灌注。

边翼墙、中墩距设计中心线位置

顶板、底板、边墙、盖板各检查2处

5.1.钢筋加工施工工艺

5.1.1.钢筋加工施工工艺

5.1.1.1.钢筋表面应洁净,附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5.1.1.2.钢筋可用机械调直。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采用冷拉方法调直的钢筋的冷拉率:

Ⅰ级钢筋不宜大于4%。;Ⅱ级钢筋不宜大于1%。

预制构件的吊环不得冷拉,只能用Ⅰ级钢筋制作。

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设置钢筋撑腿或混凝土撑脚,以保证上下层钢筋网位置的正确和两层之间距离。

5.1.1.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接头,以节约钢筋。

5.1.1.4.钢筋保护层厚度为6cm,涵节始末端可适当调整始末排钢筋间距,使其净保护层为4~5cm。

5.1.2.钢筋绑扎与安装施工工艺

5.1.2.1.底板钢筋

5.1.2.1.1.钢筋网(筛底)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双向主筋的钢筋,必须将全部钢筋相互交点扎牢,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扎成八字形绑扎(左右绑扎)。

5.1.2.1.2.有180°弯钩的钢筋弯钩应向上,不应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5.1.2.2.涵墙钢筋

5.1.2.2.1.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5.1.2.2.2.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

5.1.2.2.3.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底板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钢筋)要防止被踩下。

5.1.2.2.4.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5.1.4.钢筋施工注意事项

5.1.4.1.从事钢筋加工和焊接的操作人员均应持证上岗,上岗前先由工区组织培训,正式焊接前,在现场条件下进行焊接性检查,经监理检验合格后正式上岗作业。

5.1.4.2.钢筋接头采用对焊或搭接焊时,宜采用双面焊缝,双面焊缝困难时,可采用单面焊缝。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相邻两根钢筋的接头应错开。

5.2.1.模板施工工艺

箱型桥模板采用钢模板。在箱型桥内侧采用排架支撑系统,外侧采用三角支撑直接支撑在开挖后的边坡上。加固用钢管三角支撑。

内模采用整体大平面模板制作,顶模和倒角模采用斜支撑固定,表面要求光洁无错台,模板接缝加贴密封双面胶条。箱型桥分三次浇筑。

外模采用普通钢模板组拼,外模的固定采用φ16拉杆内外对拉,并以圆木或钢管辅助支撑。

5.3.混凝土运输和浇筑施工工艺

5.3.1.1.混凝土自拌合机中卸出后,应及时运到浇筑现场。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混凝土运到浇筑现场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5.3.2.混凝土的浇筑

5.3.2.1.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工作度(流动性)和运输混凝土的时间,防止产生离析现象。

5.3.2.2.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应符合设计要求的几何尺寸,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面应满涂脱模剂。并应检查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

5.3.2.3.浇筑混凝土时应控制混凝土的倾落高度,一般不应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槽设施下落,防止产生离析现象,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的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5.3.2.4.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为保证混凝土的结构的整体性,混凝土应尽量连续浇筑,控制浇筑时不留施工缝,如必须间歇,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混凝土浇筑完毕。

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注:表列规定可根据机构物和振动器的型号等情况适当调整。

2、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以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cm左右为宜。

3、附着式振动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结构形状及振动器性能等情况并通过试验确定,作用深度约250mm。(使用于钢筋较密厚度较小以及不宜用插入式振动器的结构构件)

混凝土必须振动到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振捣过程应严防漏振或过振发生,以免混凝土结构表面产生蜂窝、麻面。

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休整、抹平,等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护前覆盖物不得接触混凝土面。

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5.3.2.5.为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混凝土在装配有自动电子计量系统的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输送罐车水平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泵送。

混凝土浇筑前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进行检查,应符合以下指标方可进行灌注:

坍落度:140mm~180mm

入模温度:5℃~30℃

在浇筑地点,每50m3混凝土检验一次,每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至少两次。

浇筑时在涵身整个平截面内对称水平分层进行,浇筑层厚控制在30cm以内,保证混凝土密实和表面光滑整齐,无垫块痕迹。

混凝土浇筑期间设专人看护,观察支架、模板和钢筋等的稳固情况,发现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

5.4.施工缝处理施工工艺

5.4.1.应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软层,用人工凿除时处理混凝土须达到2.5Mpa。

5.4.3.重要部位及有防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安放连接钢筋;有抗渗要求的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置止水带。

5.4.4.施工缝为斜面时应浇筑或凿成台阶状。

5.4.5.施工缝处理后,必须待处理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一般最低为1.2Mpa,当结构物为钢筋混凝土时,不得低于2.5Mpa。

5.5.混凝土的养护施工工艺

一般塑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表面。养护用水应用净水。

混凝土终凝后就开始洒水养护,砼表面覆盖麻袋以保持湿润。拆模后采用塑料薄膜包裹,养护期内向薄膜内喷水,保持其湿度。当气温偏低时采用草帘包裹,内外加塑料薄膜。

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梁体混凝土不宜大于15℃),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5.6.防水层及沉降缝施工

5.6.1.防水层施工方法

5.6.1.1.砼基层面的验收

5.6.1.2.防水卷材的铺贴

备好防水卷材及各种工具,基层表面不得有水,防水层铺设施工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防水卷材纵横向搭接长度均不应小于100mm,在已找平、清洗并干燥的基层表面,留出搭接缝尺寸。卷材铺贴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粘贴防水卷材。

5.6.1.3.防水涂料层的涂刷

TB 10015-2012铁路无缝线路设计规范.pdf5.6.1.4.保护层

在防水层完全固化后方可进行保护层施工。浇筑砼保护层时应轻吊轻放,严禁碰伤已铺设好的防水层。实际保护层厚度,流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保护层表面应平整,流水畅通。

5.6.1.5.沉降缝

1.设置沉降缝的目的,是使缝两边的构造能自由沉降,又能防止水分渗漏。故沉降缝必须贯穿包括基础在内的整个断面。箱型桥基础施工前,应测量确定沉降缝在基底面上的位置,在沉降缝两端地面上立垂直木杆挂线或用沥青木板直接定位施工。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

2.沉降缝填塞前,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杂物和积水。

3.选择连续晴天施工。

箱型桥施工完成后,应系统观测箱型桥的沉降。沉降量应满足以下要求,各阶段观测频次要满足下表要求。

工后均匀沉降量:Δ≤15mm,

武汉市基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规定(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4月).pdf工后静定结构相邻沉降之差:Δ≤5m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