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钢筋空心板桥梁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普通钢筋空心板桥梁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48.97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普通钢筋空心板桥梁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

利民桥、XX大道桥、金宝桥位于XX区XX镇新城区改建街道上,是XX镇城区排洪沟渠上的街道桥梁。该三座桥上部构造为普通钢筋空心板设计为行车道和人行道两种空心板结构,下部构造为重力式U型桥台,扩大基础。

(2)设计洪水频率:桥梁1/50

JCT564.1-2018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 第1部分:无石棉硅酸钙板①利民桥桥梁总宽为24米(净14米+2*5米人行道);

②XX大道桥总宽为36米(净2x10米行车道+2x2.5米人行道+5.0米中央分隔带);

③金宝桥总宽为36米(净2x10米行车道+2x5.5米人行道+5.0米中央分隔带。

1、因本工程为新建工程,工程量较大,时间较短,任务重,故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2、本工程工期为4个月,跨越冬、雨季施工,故施工时,应遵从冬、雨季施工规范做好防冻、防雨工作。

1、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地组织、协调、控制管理活动和运用技术进步及科学管理来提高工程质量的、缩短工期、确保安全、降低成本等目标,对该工程实行项目管理。

1、全面贯彻执行国家、部颁发关工程建设的法令、法规和**,严格执行总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

2、认真贯彻执行质量验评标准、施工规范和技术、安全、质量的操作规程。

3、严格履行工程合同、招标文件及投标书中有关承诺。

4、负责协调业主、监理,及周边老百姓的关系。

5、负责预算、合同、资金收支、成本核算、劳动力配置及分配等工作。

6、负责生产调度、文明施工、技术管理、计划统计等工作。

7、负责工作质量、安全管理、消防保卫、环境保护等工作。

8、负责材料的询价、采购、计划供应、运输、仓储、使用、工具管理、机具和机械设备的租赁配套使用等工作。

9、组织不合格工序的处置防止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并定期的上报公司安质科及总工室。

10、负责督促检施工现场成品,半成品及周围建筑物的保护。

11、负责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和整理竣工资料,必要时参加工程交工后保修期内回访保修工作。

以节约施工用地,便于施工、现场文明,减少现场材料二次*运为原则。

由于本工程为新建工程,较分散,考虑现场情况,拟在K0+623.8处设置项目部,并于每座桥附近临时搭建一间100平方米平房作为现场办公用房及材料看护工棚。

1、因本工程为改建工程,且地形较复杂,道路沿线部分处在田区、河流之间,全标段架设临时输电线路困难较大,为保证施工方便,拟在本工程配置30KW发电机三台,以保证工程顺利施工。

2、施工用水:全标段用水采用道路沿线河、沟、塘内洁净水。

3、施工平面布置见附图。

第四章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及措施

(1)工期:运用公司现有的技术能力、装备水平、施工力量,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最大限度地缩短工期。工期安排为:从正式开工到交付使用,确保120天完成。

(2)质量:运用公司在以往施工中总结出的施工管理经验,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确保达到合格标准。

(3)安全:工亡、重伤、重大设备事故为零,创建文明施工现场。

(4)工程突破工程预算。

根据本工程工期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主要工作内容,将本工程分为四阶段进行施工:成本:运用各种科学管理手段,努力降低工程成本,力争不

(1)第一阶段:组织施工人员、材料设备进场、临时工程建设、技术准备并与业主、监理进行协调。

(2)第二阶段:标段内土石方、下部结构、板梁预制全面施工,平行交叉流水作业。

(3)第三阶段:梁板吊装、桥面铺装施工。

(4)第四阶段:工程清场收尾,竣工验收整理资料及工程质量的自我评定。

(1)交接桩工作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或勘测单位向施工单位交桩,施工单位应由测量负责人接桩。

(2)交接桩应在现场进行,并附有桩位平面布置图、坐标和高程成果表等交桩资料,交接桩后办理交接手续。

(3)接桩时应检查桩位是否完好,交接桩数量能否满足定位测量需要。

(4)接桩时应在现场进行桩位标注,并做好标记。接桩后应及时进行桩位保护。

(1)接桩后依据设计图纸和交桩资料进行内业校核,检查成果表中的各项计算是否合格。

(2)控制桩的坐标复测应采用附合导线测量方法,高程复测应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方法。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控制桩的测量精度等级。

(3)复测后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交桩单位联系解决,并向监理或建设单位提交复测报告,复测成果得到确认后方可使用。

①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地形、地貌和桥梁形状布设。

②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定导线点作为桥梁工程的首级控制。

③点位应设置稳定,控制点间通视良好,便于施测和长期保留。

④桥区平面控制网测设后应与道路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并绘制点位布置图,标注必要的点位数据。

①首级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环形或附合水准路线,并与道路高程控制网联测。

②高程控制点应布设在土质坚实、便于施测的地方,并定期复测。

①桥梁墩、台平面定位控制应依据桥区平面控制网,在墩、台的轴线上布设控制点或引桩。

②桥梁墩、台高程控制点一般直接采用桥区高程控制网上的控制点。

③桥梁墩、台定位一般采用极坐标等方法,定位后应对墩台实际位置与设计的相关数据进行校核。

④墩、台定位控制点测设后应绘制平面控制桩定位图,标注点及与墩台各部位的数据关系。

①基础的施工放样应根据墩、台平面控制点,按设计图纸先测放出墩、台位置控制线,再进行细部放样。

②基础的高程控制采用水准测量,将高程引测至基槽内,并在距槽底1m处稳定的坑壁两侧布设临时水准点。

①墩、台施工放样采用借线法投测轴线控制线进行施工放样。

②墩、台高程控制测量采用附和水准测量方法观测。

③墩、台垂直度可采用经纬仪进行控制。

(7)上部结构施工测量

①垫石的施工放样一般先根据轴线控制点测设中线检查同一梁台的墩台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后再根据墩台中心点进行垫石放样。

②上部结构施工前应根据墩(台)的支座中心检查跨度和全长,并复测支座顶面的高程和平整度。

③桥梁护栏安装前应根据桥梁中线进行放样,分别弹上护栏边线或控制线。根据测设的高程点控制护栏顶面的安装标高。

④桥面铺装前应复测桥梁中线的高程,并在护栏内侧的立面上测设桥面标高控制线。

①竣工测量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测绘单位进行。

②竣工测量完成后,由承接竣工测量的单位编制《竣工测量成果报告书》,由建设单位留存并报送规划部门。

桥墩台的定位控制线(桩),水准基点(桩)和开槽的上口灰线尺寸,必须经检验合格,并办理预检手续。

(1)基坑尺寸和坡度的确定

②基坑坑壁坡度应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等情况确定。

(2)开挖放坡的基坑时,应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坡度,随挖随修坡,一次成活。

(3)开挖基坑时,应合理选择开挖机械,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尽可能将墩台基坑土方一次挖除。挖至标高的土质基坑不得长期暴露、扰动或浸泡,并应及时检查基坑尺寸、高程、基底承载力符合要求后,立即进行基础施工。

(4)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边坡的稳定状态。深度大于1.5m时,应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做好基坑的支撑准备,以防塌方。

(5)开挖基坑时,不得超挖,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可在设计在底标高以上暂留0.3m不进行土方机械开挖,应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如超挖,应将松动部分清除,其处理方案应报监理、设计单位批准。

(6)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如桩基间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清除。

(7)开挖基坑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运。

(8)在基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槽边的堆土应距基槽上口边缘1.0m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5m。

3、当土体不稳定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相应措施对坑壁加以支护。

5、钎探验收:开挖完成后,对于墩台采用扩大基础应按设计地基承载力要求对基底进行钎探。

(2)雨期开挖基坑,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以适当放缓边坡或设置支撑。

(1)冬期开挖基坑土方时,应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0.3m。

(2)开挖基坑时,必须防止基底土受冻。当混凝土垫层不能及时施工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

(1)水泥计量精度应控制在±2%以内,砂、水的计量精度应控制在±5%以内,其配合比一律采用重量比,并应经试验确定。

(2)搅拌砂浆时,必须保证其成分、颜色和塑性的均匀一致。大量搅拌砂浆应使用搅拌机;在工程数量较小时,可以人工拌制。

(3)砂浆拌制后用沉锤测沉人度和分层度,在搅拌机出料口随机取样制作砂浆试块。砂浆拌成后和使用时,均应盛入储灰器内。如砂浆出现泌水现象时,应在砌筑前再拌和,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使用完毕;如果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应在2h内使用完毕。

(1)片石应选用爆破法或楔劈法开采的石块,用作镶面的片石,应表面平整,稍加修凿。

(2)块石应选用形状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的,敲除锋棱、锐角;用作镶面的块石,应由外露面四周向内修凿,深度不少于70mm。

(3)料石加工包括修边打荒、粗打、一遍錾凿、二遍錾凿、一遍剁斧、二遍剁斧和磨光。粗料石应选用外观方正的六面体石料,侧面应与外露面垂直,顺石应比相邻丁石大150mm以上,一般应经裁边和平凿两道工序处理。

(1)浆砌石料的一般顺序均为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腹石。角石砌好后即可将线挂到角石(应双面拉线),再砌面石。砌面石时应留送填腹石缺口,砌完腹石后再行封砌。腹石砌筑宜采取沿运送石料方向**自远而近砌筑的方法。石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踏步槎。腹石应与面石一样,按规定层次和灰缝砌筑整齐,砂浆饱满。砌筑过程中应随时用水平尺和线坠校核砌体。两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差不宜超过1.2m。

②砌块石时应充分利用石材的自然形状,相互交错地咬合在一起,但最下一皮石块应大面朝下,最上一皮应大面朝上。砌筑镶面石时,镶面砌法应一顺一丁或二顺一丁砌筑,丁石的面积不小于表面积的1/5,丁石尾部嵌入腹部约200mm,且不小于顺石宽度一半。应先在石下不垫砂浆试砌,再用大锤砸去棱角,后用手锤敲去小棱角,最后用凿子剔除突出部分,再铺浆砌石,用小撬棍将石块拨正,最后用手锤轻击或用手揉动,使灰缝密实。

③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砌体应留设沉降缝或变形缝,缝的端面需垂直,最好是在缝的两端跳段砌筑,在缝内填塞防水材料(如麻筋沥青板),墙身设置泄水孔,墙后设防水层和反滤层。

④石块搭接咬合长度应不小于80mm,应避免通缝(竖直缝和连续规则的曲线缝)、干缝、瞎缝、三角缝和十字缝(石料四碰头)。

⑤填腹中间应设拉结石,侧面每0.7m2至少设一块拉结石,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拉结石的长度,如基础宽度或墙厚等于或小于400mm,应与砌体宽度或厚度相等;如基础宽度或墙厚大于400mm,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0mm,且其中一块长度不应小于基础宽度或墙厚的2/3。

⑥墩台斜坡面可砌成逐层收台的阶梯形。

(3)勾缝:砌体的勾缝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

①勾缝砂浆(宜用过筛的砂)应嵌入砌体20mm,缝槽深度不足时,应凿够深度后再勾缝。

②勾缝前须先对墙面进行修整,再将墙面洒水湿润,勾缝的顺序是从上到下,先勾水平缝后勾竖直缝。勾水平缝用长溜子(勾缝条),将托灰板顶在要勾缝的灰口下缘,用溜子将灰浆嵌入缝内。勾完一段后,溜子在缝内溜压密实、平整,使其深浅一致。勾竖直缝时用短溜子,在托灰板上将灰刮起,然后勾入竖缝中,塞密压实。勾缝后应用扫帚用力清除余灰,并应避免砌体碰撞、振动、承重。

③成活的灰缝水平缝与竖直缝应深浅一致、交圈对口、密实光滑,搭接处平整,阳角方正,阴角处不能上下直通,不能有丢缝、瞎缝现象。灰缝应整齐、拐弯圆滑、宽度一致、不出毛刺,不得空鼓、脱落。

(5)养护:砌体灰缝养生时间不得少于7d。

1、核对每捆或每盘钢筋上的标志是否与出厂质量证明书的型号、批号(炉号)相同,规格及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的外观检验合格后,应按钢筋品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类堆放,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

3、钢筋在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宜在库内或棚内存放,露天堆置时,应架空存放,离地面不宜小于300mm,应加以遮盖。

4、检验合格的判定标准:如有一个试样一项指标法试验不合格,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验,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判为不合格。

5、钢筋调直: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对弯曲的钢筋应调直后使用。调直可采用冷拉法或调直机调直,冷拉法多用于较细钢筋的调直,调直多用于较粗钢筋的调直,采用冷拉法调直时应匀速慢拉,I级钢筋冷拉率应≤2%,HRB335、HRB400牌号钢筋冷拉率应≤1%。

(1)下料前认真核对钢筋规格、级别及加工数量,无误后按配料单下料。

(2)钢筋的切割宜采用钢筋切断机进行;在钢筋切断前,先在钢筋上用粉笔按配料单标注下料下度将切断位置做明显标记,切断时,切断标记对准刀刃将钢筋放入切割槽将其切断;钢筋较细时,可用铁钳人工切割;个别情况下也可用砂轮锯进行钢筋切割。

(1)钢筋的弯制应采用钢筋弯曲机或弯箍机在工作平台上进行。

(2)用I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1)钢筋接头连接型式有焊接接头、绑扎接头及机械连接接头,具体接头型号、焊接方法、适用范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

(2)普通混凝土中钢筋直径等于或小于25mm时,在没有焊接条件时,可以采用绑扎接头,但对轴心受拉或小偏心受拉构件中的主钢筋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接头。

9、手工电弧焊施焊操作

(1)引弧:带有垫板或帮条的接头,引弧应在垫板、帮条或形成焊缝部位进行,不得烧伤主筋。

(2)定位:焊接时应先焊定位点再施焊。

(3)运条:运条时在直线前进、横向摆动和送进焊条三个动作应协调平稳。

(4)收弧:收弧及拉灭电弧时,应将熔池填满,注意不要在表面造成电弧擦伤。

(5)多层焊:如钢筋直径较大,需要进行多层施焊时,应分层间断施焊,每焊一层后,应清渣再焊接下一层;应保证焊缝的长度和高度。

(6)熔合:焊接过程中应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应结合良好,避免气孔、夹渣和烧伤缺陷,并防止产生裂纹。

(7)平焊:平焊时应注意熔渣和铁水混合不清的现象,防止熔渣流到铁水前面,熔池也应控制成椭圆形,一般采用右焊法,焊条与工作表面成70°夹角。

(11)焊接过程中应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应光滑,焊缝余高应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

10、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拉区域内,I级钢筋绑扎拉头的末端应做成弯钩,HRB335、HRB400牌号钢筋可不做弯钩。

(2)直径不大于12mm的受压I级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

(3)应在搭接头中心和两端至少三处用铁丝绑扎牢,钢筋不得滑移。

12、焊接钢筋网片宜采用电阻点焊。所有焊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可按下列规定进行点焊:

(1)焊接骨架的所有钢筋交叉点必须焊接。

(2)当焊接网片只有一个方向受力时,受力主筋与两端边缘的两根锚固横向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必须焊接;当焊接网为两个方向受力时,则四周边缘的两根钢筋的全部交点均应焊接,其余的相交点可间隔焊接。

1、开始搅拌前,应进行如下准备工作:

(1)对搅拌机及上料设备进行检查并试运转。

(2)对所有计量器具进行检查并定磅。

(3)校对施工配合比。

(4)对所用原材料的质量、规格、品种、产地及牌号等进行检查,并与施工配合比进行核对。

(5)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如有变化,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

2、上料:现场拌制混凝土,一般是计量好的原材料先汇集在上料斗中,经上料斗进入搅拌筒。水及液态外加剂经计量后,在往搅拌筒中进料的同时,直接注入搅拌筒。原材料汇集到上料斗的顺序如下:

(1)无外加剂、掺合料时,依次进入上料斗的顺序为石子、水泥、砂。

(2)有掺合料时,其顺序为石子、水泥、掺合料、砂。

(3)有干粉状外加剂时,其顺序为石子、外加剂、水泥、砂或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外加剂。

3、首盘混凝土拌制时,先加水使搅拌筒空转数分钟,搅拌筒被充分湿润后,将剩余水倒净。搅拌第一盘时,由于砂浆粘筒壁而损失。因此,石子的用量应按配合比减10%。从第二盘开始,按给定的混凝土配合比投料。

4、混凝土在拌合过程中,除对搅拌时间进行控制外,还应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进行检查,保证混凝土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1)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必须满足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并确保在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

(2)当混凝土拌合物运距较近时,可采用无搅拌器的运输工具运输、但容器必须不吸水漏浆。

(1)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分别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方能浇筑混凝土。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

(2)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m。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槽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3)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分层浇筑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

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规范规定。

(4)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振动器捣实,边角处可采用人工辅助振捣。用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②表面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0mm左右为宜。

③附着式振动器的有效作用半径和振动时间应视结构形状、模板坚固程度及振动器的性能情况,通过试验确定。

④每一振动部位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泛浆和不再沉落为度。

(5)施工缝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①应凿除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和软弱层,凿除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下列要求:水冲洗或钢丝刷处理砼表面时,应达到0.5Mpa;用人工凿毛时,应达到2.5Mpa。

②经过凿毛处理的砼表面,应用压力水冲洗干净,使表面保持湿润但不积水。在浇注砼前,对水平缝应铺一层厚为10~20mm的同配比减渣砼。

③施工缝处理后,须待下层砼达到一定强度后才允许继续浇注上层砼。需要达到的强度不得低于1.2Mpa,当结构物为钢筋砼时不得低于2.5Mpa。

①混凝土应在终凝后及时进行覆盖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表面。

②混凝土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7d,可根据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水泥品种及掺用的外加剂等情况,酌情延长;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预应力混凝土养护至预应力张拉。

③洒水的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

④当气温低于5℃时,应覆盖保温,不得向混凝土表面洒水。

⑤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和用水要求相同。

(7)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温控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

(8)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搅拌

①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级,最小水泥用量不宜低于300kg/m3,水灰比不宜大于0.6。

②宜使用无氯盐类防冻剂,对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宜使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其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含气量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中不得掺有氯盐类防冻剂。

③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

④混凝土的搅拌宜在保温棚内进行;应优先选用水加热的方法,水和骨料的加热温度应通过计算确定。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宜在使用前运人保温棚存放。

当骨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到100℃,但投料时水泥不得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投料顺序为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然后再投入水泥。

⑤混凝土拌制前,应用热水冲洗搅拌机,拌制时间应取常温的1.5倍;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七、预制梁、板吊车安装工程

1、吊装方案论证、审批

(1)吊装方案编制完成后,应会同有关人员对方案进行论证,对有关数据进行计算复核、优化,确定施工方案。

(2)根据现场情况,复核吊车在吊装最不利梁、板时,吊车的工作幅度、起重力矩和提升高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如果采用两台吊车同时吊装一块梁、板时,对每台吊车的参数和型号选择应单独进行计算复核,起重力矩核算时应考虑吊车配合时的降效,降效系数为80%。25m以上的预应力简支梁还应验算裸梁的稳定性。

(3)根据梁、板的重量、长度和角度,参考运距和道路情况,复核运输车辆的载重能力和技术性能是否满足运输梁板的要求。

(4)根据吊装方案中各种机械车辆运行的线路、工作的位置和车辆的工作重量,对照现场的地质情况,复核现场的场地处理方案,判断其能否满足施工要求。对吊车的支点位置应重点考虑。

(5)将编制的梁、板吊装方案报业主、监理及有关部门审批,批准后方可实施。

2、测量放线:吊装前,测量人员放出高程线、结构的中心线、支座的中心十字线、每块梁、板的端线和边线。用墨线弹出并标识清楚。

(1)梁、板运输前对车辆型号、车辆状况进行检查,有隐患的车辆不得进行运输。

(2)车辆进入吊装现场要有专人指挥,安排车辆的进出线路、临时停车地点和卸车顺序。

(1)按照吊装方案进行吊装,吊装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指挥。

(3)每片梁、板就位后,应立即检查支座情况,如果出现个别支座悬空的现象,应将梁、板吊起,采用直径大于橡胶支座的不锈钢板,选用适当的厚度垫在支座顶部,再重新将梁、板就位。

5、验收:梁板安装完成后,根据质量标准验收。

第五章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

1、现场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1)项目经理:主管项目经理部的全面质量工作,对业主、监理、工程师及项目工程质量全面负责;

(2)技术负责:协助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管理与监督,负责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的定期检查、评议可靠性及工程质量的验评、指导、监督施工现场各级人员,做好质量记录;

(3)质量检验:工序质量跟踪检查控制,隐蔽工程检查记录,QC小组活动总结,质量通病的防范,配合监理工程师的工作。

(4)施工技术:协助项目技术主管对工程项目的设计复查、制定方案、技术交底、工艺标准、测量复核、工序检查、现场施工技术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质量计划检验记录,专项施工技术措施关键工序的跟班指导;

(5)材料供应:按技术标准和施工计划组织进料,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证、质量保证书齐全,按规范管理,按定额供料;

(6)宣传教育:加强施工现场的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收集、整理检查资料,开展QC小组活动及报道。

1、确定工程质量目标,达到合格标准。

(1)成立专家顾问小组,对工程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提前做出预测,制定预控措施,及时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2)工程开工初期GBT 19286-2015 电信网络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方法.pdf,即制定创优计划,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施工中针对各项工程制定保证优良的具体措施,并落实到人,责任到人,承包到人,实施工程监督控制,达到创优目的。

(3)施工前认真审查图纸,研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好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做好分部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4)认真控制好道路标高及轴线,绘制详细的测量资料,办理验收有详细的记录以便归档。

(5)施工前进行岗位培训,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对主要工序及分项工程的操作程序的质量标准向班组进行书面交底。

(6)设立专职质量监督员,负责全过程施工质量的监督,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同时加强全体职工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7)工地办公室定期召开质量会议,及时总结布置工作,协调相关进度、质量、安全及现场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8)做好防水、防雨技术控制,施工中水电等工种与其密切配合,有专人检查。

(9)做好各项工作的施工记录的原始检查资料,并整理归档39675_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严格坚持“三检制”挂牌施工,责任落实到人。

(10)开展月、旬质量检查,及时讲评,交流经验,制定措施,不断提高。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