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道桥墩身翻模施工方案

匝道桥墩身翻模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24.4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匝道桥墩身翻模施工方案

国道205线XX市区过境段X合同段

XX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SL 612-2013标准下载国道205线XX市区过境段X合同段项目部

E匝道桥墩身翻模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1、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施工合同文件。

4、交通部颁布的现行技术规范、试验规程及验收技术标准等。

1、在充分尊重和理解招标文件、施工合同精神,在详细阅读施工图的前提下,编写本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严格按照质量承诺、安全生产承诺及合同工期、业主下达的进度计划进行施工方案的编制和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控制措施、安全保证体系、安全控制措施的编制;

3、按照本合同段的地理位置、实际地形条件及当地的外部环境进行施工组织计划地制定;

4、结合我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技术特点制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

5、主要分项分部工程和关键工序之间的协调与衔接事宜,在编制过程中要进行技术措施的充分论证,选择合理可行的技术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工期与施工安全目标的实现;

6、制定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水土保持。

本方案编制范围为国道205线XX市区过境段XX互通E匝道桥花瓶墩、方墩施工。

XX互通E匝道桥有花瓶墩身17个,其中单柱8个、双柱9个。

拌合、运输、提升混凝土

1、由项目工程部长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熟悉工程合同、设计文件,编制实施性施工技术方案,由总工程师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向下逐级进行技术交底。

(1)砂石料、钢材、水泥、石灰等原材料试验。

(2)各种标号水泥砼配合比、砂浆配合比试验。

1、积极准备、组织施工。在开工前,模板按正常程序完成模板进场报检。钢筋和砂、石料备料充足。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全部到位。保障及时、顺利开工。

2、临时设施设置。按施工组织设计抓紧临时房屋修建、施工便道拓宽、蓄水池、驻地用电、临时排水设施等的完善。保障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和进场机械的及时进场。

3、完善试验室。试验室及各工区试验人员及仪器设备及时就位,尽快形成试验能力,组织试验人员做好各种原材料的取样、试验工作和砼、砂浆配合比的选配工作,把住进料质量关。

2014年6月1日开始浇筑1#墩花瓶墩施工,2014年12月底全部施工结束。

翻模是以凝固的混凝土墩体为支承主体,通过附着于已完成的混凝土墩身上的下层模板支撑上层施工模板及平台,从而完成钢筋成型、模板就位和校正、混凝土浇筑等工作。

根据墩身高度采用调整节模板安装在最底层,第一节段浇筑高度为5米,其余部分每四米为一浇筑节段翻模施工。浇筑完成一个节段混凝土后,拆除底节模板,将其接于顶节模板之上,继续进行下一节段混凝土施工,如此循环,直到墩身完成。用吊车提升物料和模板。使用混凝土泵泵送混凝土。

(二)各主要工序的施工:

①模板加工。模板采用定型模板,标准节高度为2m,调整节分别为1m、0.5m、0.4m、0.3m。

②定位放样。在承台顶面放出墩身位置进行坐标校正,第一节墩身位置非常关键,采取全站仪精测,确保墩身位置的准确性,同时定出模板边线、找平,便于支立模板;

③支架及爬梯搭设。在模板的四周焊接支架平台,平台上满铺脚手板并用铁丝绑扎牢固。墩顶应搭设钢管护栏,高度不低于1.2m,立杆间距不大于2米,并挂密目网。安全爬梯与墩身预埋钢板连接,要求搭设牢固,四周挂设安全网;

④绑扎钢筋。将加工完毕的钢筋运至墩身旁进行墩身钢筋的绑扎焊接工作。钢筋的绑扎及连接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机械连接要求如下; 1、钢筋下料时,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 2、镦粗头的直径应大于丝头螺纹外径,长度为1/2套筒长度。 3、不合格的镦粗头,应切除后重新进行镦粗,不得进行二次镦粗。 4、加工丝头时,应采用水溶性切削润滑液,不得在不加润滑液的情况下套丝。 5、接头拼装时用管钳扳手拧紧,使两个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 6、钢筋丝头检验合格后应套上保护帽,以防止丝头被损坏。 7、接头拼接时,应检查丝头和套筒,确认无裂纹和其它缺陷时方可使用。拼接完成后套筒每端不得有一扣以上的完整丝扣外露。

⑤安装模板采用吊车或塔吊吊装。模板在拼装前必须进行清洁,以及涂抹脱模剂确保混凝土面的光滑。模板拼装的时候,由于施工人员站立在下层的支架脚手板上,必须待下层模板固定后再吊装上层模板,以保证模板施工人员的安全。在立模板时外侧脚手架人员的安全带必须固定于脚手架之上。内外模板安装完毕后,进行校模,用吊锤对准圆端的圆心确保模板不会偏位,调整风缆绳,将位置固定,进行混凝土施工;

⑥混凝土采用搅拌站拌和混凝土,混凝土运输车运输,用输送泵垂直输送入模,在浇筑时因模板架立高度比较高,采用配串筒溜混凝土的施工方案,保证混凝土不因落差产生离析,下落混凝土采用水平分层的方法施工,每层厚度控制在40cm左右,防止混凝土堆积一处,振捣时,容易出现崩模;

⑦拆模。采用吊车或塔吊配合进行模板的拆除,首先吊住要拆的模板,然后人工松开横向拉杆使模板脱离,用装载机转运到另一个待施工的墩,以便滚动作业的顺利进行。拆除模板时人员要注意安全,吊车与拆模的人员配合要一致,统一指挥,防止出现意外。

在承台混凝土施工时,预埋墩身钢筋。主筋的接长采用等强度直螺纹接头工艺施工,横向箍筋现场绑扎成型。

直螺纹接头工艺是先利用套丝机在钢筋端部加工直螺纹,然后用连接套筒将两根钢筋对接。该工艺有连接速度快、操作简便、可集中批量生产、质量保证率高等特点,同时无污染、无噪音、无辐射,对操作人员身体不会造成伤害。

主筋下料长度根据现场实际确定为4.5或6m,可节约钢筋,加工施工的钢筋端部必须调直,要求切口的断面与钢筋轴线垂直。 钢筋保护层的控制:从源头开始抓,在钢筋配料加工时,有现场技术员逐根进行检查、符合,不符合图纸设计尺寸的,必须重新加工;在钢筋绑扎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绑扎和焊接,采取这样的措施以保证钢筋保护层。

直螺纹套筒外委试验报告和连结抗拉试验自检、抽检报告,在施工前准备齐全,作为开工前必备条件之一。

现场施工时按照《机械连结通用技术规范》要求,保证钢筋连结拧紧后,对头中间不留空隙。

2、模板的制作、安装和拆除

模板的制作:①钢模板采用标准化的组合模板。组合钢模板的拼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214)。各种螺栓连接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②钢模板及其配件应按批准的加工图加工,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模板安装前必须进行试拼,模板接缝、错台、连接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解决。试拼完成后将模板集中进行打磨、除锈、涂刷脱模剂。

模板安装前须用全站仪准确测设出墩身的内外立模边线,模板安装利用汽车吊(或塔吊)辅助完成。整套模板四角采用φ20精轧螺纹钢作为拉杆。模板安装加固后,整体应有足够刚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做到稳固、不变形。保证墩柱线性、竖直度和外观质量。

拆除下层模板时先在上层模板上用导链钢丝绳拉紧下层,随后拆除下层模板联结螺栓,最后利用塔吊拆除、提升下层模板。

钢筋、模板加工安装完毕,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即可进行墩身混凝土的浇筑。采用管道泵送砼分层浇筑至模板顶面。混凝土输送管道设置在塔吊骨架内,由混凝土管道泵送至模板内,为防止混凝土离析,混凝土在入模的过程中,配合串筒入模。每次浇筑4米,浇筑连续进行。砼拌和应均匀,浇筑层厚30cm,不宜大于40cm,在下层混凝土未凝固前浇筑上层,振捣应符合规范要求,不能过振、欠振而造成砼内在和外观质量缺陷。墩身采用挂在模板上的环形喷水管洒水养生。墩柱最后一次浇筑时需在适当位置预留孔位,以作为盖梁模板支承点,浇筑完成后,还需预留一节模板不拆,作为盖梁施工平台。

系梁设在墩身中部,起到横向联系的作用,在施工系梁下部墩身时要注意标高的控制。系梁模板采用配套专用模板,且运用下部墩身模板作为支撑。

(一)施工放样及测量控制

模板制作严格按照在业主指定入围的模板厂家内根据厂家的自身特点有选择性的订做各种模板,切实控制好砼外观质量第一道关。墩身模板采用6mm厚钢板。连接螺栓采用直径20mm的高强螺栓,要求所有螺栓满上。

选用专用混凝土脱模漆,脱模后光洁度高,外观效果好。

钢筋在加工过程中,事先将砼施工后外露钢筋用优质塑料农膜缠裹,既防止钢筋在施工过程中被砼粘裹,又能有效避免钢筋长时间放置生锈,减少今后钢筋处理工序和时间。

钢筋保护层的控制,从钢筋的原材料加工就开始控制,对钢筋的下料长度和钢筋的成型严格控制,以保证各部分钢筋连接之后弯起角度准确,这样才能从源头控制钢筋的保护层。在钢筋连接后靠模板侧绑扎高强砂浆垫块,要求每平米不少于四个,以满足设计的保护层厚度。

适当降低水灰比,提高砂率,调节砼坍落度,尽可能减少因用水量大造成砼表面气泡过多。适当增加水泥用量,加入适量粉煤灰,改善砼和易性。在监理批复完成后,才可采用优化后的施工配合比。

严格按照相关试验规范进行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规范要求,保证砼质量及其稳定性;

(1)生产拌制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按经审批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配料,不得随意更改,供应混凝土前对拌和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供料期间机组正常运作。

(2)混凝土搅拌站应根据气温条件、运输时间、运输距离、砂石含水率的变化、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等实际情况适当地对原配合比进行微调。

(3)搅拌站质检员必须严把混凝土质量关,监控好混凝土出场坍落度和温度,检查每车混凝土拌和物达到要求后,方准混凝土出场。

(4)搅拌站与工地应加强协调,确保混凝土在运抵工地后能及时入模浇筑。

(5)严格执行混凝土进场交货验收制度,试验员对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现场取样试验,如遇坍落度超过规定的混凝土,严禁使用。

(1)砼浇筑应尽量避开高温天气,夏天最好利用夜间浇筑,以减少坍落度损失。

(2)下料时避免混凝土冲击钢筋和模板,保证下料点分散布置,严禁一次性下料过多或集中某一点下料,砼倾落高度超过2m设置串通,防止混凝土离析。

(3)浇筑混凝土要连续进行,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时间。

(4)采用50型振捣棒,振捣要求快插慢拔,每棒均深入下层混凝土5~10cm,振捣时间为30s左右,每棒的移动距离宜为40cm,不得过振和漏振,振捣棒不得触碰到模板。

本项目部吸取已往项目混凝土养生经验,并根据混凝土的特性,薄壁空心墩养生采用外侧包裹透水土工布加水管带喷头、喷淋的办法养生,即:拆除模板后及时在墩身混凝土外侧包裹土工布,并在混凝土顶部、侧壁上安装用六分钢管制成的带有喷头和水管的养生设施。用高压水泵将地面水池中水通过塑料管将水输送到墩注顶部水箱内,水箱与喷淋管用塑料管连接。养生时将水箱阀门打开,水自动从水箱内流入喷头内喷射到混凝土表面。养生期限大于7天。

1、所有上岗人员须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并要定期进行体检,凡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恐高症、严重贫血病和严重关节炎等其他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禁止上岗;患有感冒、发烧等易引起头晕的疾病,在康复前,禁止带病上岗。

2、各上岗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安全知识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所有人员进入施工作业区,必须将安全帽、保险绳、防滑鞋等防护用品佩戴齐全。严禁酒后上岗和疲劳作业。

3、高处作业的脚踏板应用坚实的钢拉板或木板铺满,不得留有空隙或探头板,脚踏板上的油污、泥沙等应及时清除,防止滑倒。平台严禁超载,平台架体应保持平稳。

4、高处作业操作平台的临边应设置防护栏杆,防护栏杆的高度不低于1.2m,水平横挡的间距不大于0.35m,强度满足安全要求。

5、在高空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工具袋,防止各种工具、零件等物料坠落伤人。

6、高处作业临时配电线路按规范架(敷)设整齐;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高空作业现场按要求使用标准化配电箱,箱内应安装漏电保护器,下班切断电源,锁好电闸箱并有可靠的防雨措施。

7、桥梁主塔(墩)塔身高于30m时,应在其顶端装设防撞信号灯,主塔还应采取防雷措施,设置可靠的防雷电装置。

8、作业人员在上下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面上,无法满足要求时,上下之间应设置隔离防护层。在高处进行电焊作业时,严禁电焊人员将焊条头随手乱扔。

9、高处进行模板安装和拆除作业时,作业面及操作平台下方需设置隔离墙,不得有人员逗留、走动和歇息,若下方经常有行人通过还需用钢管支架搭设安全通道。

10、作业场地布置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标语;每日在岗前对各操作人员进行集中安全教育。

11、制定严格的安全工作奖惩条例,并在作业区树立条例标牌,以达到警钟长鸣的目的,使安全工作深入人心。

12、作业场地的电路布置要规范化,所有的机械电缆应定期检查,防止漏电伤人。专职电工每日对用电线路进行检查。

13、工地专职安全员每日对墩身模板的内外工作平台、支架和塔吊的爬梯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各焊接点的牢固情况,和安全防护网的完整性。

14、每一混凝土施工循环后,在进行下一次安装前须派专人对模板和工作平台支架进行检修和加固。防护网须定期进行更新。

15、工地安装风速测定仪器,安排专人负责记录每日的风速、风向,为安全施工体科学的依据。在风速超过10m/s时,停止使用塔吊和工业电梯,同时作业人员须从高墩作业平台撤离。

16、高处作业上下应设置联系信号或通信装置,并指定专人负责。

17、塔吊吊装时应遵守作业方案,做到“十不吊”:

①指挥信号不明不准吊;

③吊物重量不明或超负荷不准吊;

⑤吊物上方站人不准吊;

⑥散物捆扎不牢或物料堆放过满不准吊;

⑦安全装置失灵或带病不准吊;

⑧灯光昏暗看不清吊物的起落点不准吊;

⑨棱刃物与钢丝绳直接接触无保护措施不准吊;

⑩恶劣天气及六级风以上不准吊。

七、质量检测评定标准及方法

1、钢筋加工及安装检查

尺量:每构件检查2各断面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mm)

尺量: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尺量:按骨架总数30%抽查

尺量:每骨架抽查30%

JB/T 8432.2-2018标准下载尺量: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8处

2、混凝土墩、台身质量检查评定标准和检查方法

用全站仪测量,纵横各2点

Q/GDW 11469.3-2016标准下载用全站仪或线坠测量;测量2点

3、钢筋对接接头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相邻连接错开1米。直螺纹套筒连接钢筋要求:

(1)进行钢筋连接时,钢筋丝头规格应与套筒规格一致,且丝扣完好无损、无污物。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