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墩柱施工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桥梁墩柱施工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58.29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桥梁墩柱施工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遂宁至广安(西充)高速公路工程项目

监理单位:XX国际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编号:

根据要求我们已经做好桥梁墩柱

工程的首件工程QGDW 10632-2016 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现申请该项工程的批量生产,请予批准。

附件:1、监理实施细则

3、施工工艺总结及质量综合评价

施工单位负责人评价意见:

驻地办专业工程师评价意见:

6、遂广遂西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下发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坚持做到运输、施工兼顾,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

严格执行现行有关技术规范、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规定。

全面、充分响应合同文件,严格执行技术规范

实事求是,施工方案力求经济、适用、可行。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执行贯标质量管理标准和程序。

采用项目法组织施工,推行标准化管理工程,做到安全、优质、文明。

2.1主要施工及技术人员:

墩柱由专业施工班组进行施工,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类似桥梁工程管理经验,现场设置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检负责人、安全负责人、试验负责人及材料设备负责人等主要机构。

2.2设备材料准备情况

根据墩柱工程数量及施工进度计划安排,配备技术先进、种类齐全的施工机械设备,做到配套合理、满足工程进度和质量标准的要求。并考虑设备完好率和雨季、夜间施工等不利因素影响而需增加的设备数量,

设备进场情况详见后附表:《墩柱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表》。

主要材料质量控制施工中将严格自购材料的质量,制定自购材料质量保证措施,把好材料采购关,强化材料检验。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将进行严格的自检工作,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本分项工程墩柱主体采用C30混凝土,料各项指标以及生产厂商的生产能力均能满足施工质量及进度要求,各种原材料指标的检查频率按监理细则实施,经监理抽检合格;指标的允许偏差值详见附件中的检验报告。

墩柱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表

3、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遂广遂西高速公路所有外露面结构物工程均采用清水混凝土工程。

清水混凝土是一次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色作为饰面的混凝土工程。它不同普通混凝土,表面非常光滑,棱角分明,无任何外墙装饰,直接作为外装饰面。

清水混凝土分为普通清水混凝土、饰面清水混凝土、装饰清水混凝土三类。普通清水混凝土:表面颜色无明显色差,对饰面效果无特殊要求的清水混凝土。饰面清水混凝土:表面颜色无明显色差,由有规律排列的对拉螺栓孔眼、明缝、蝉缝、假眼等组合形成的、以自然质感为饰面效果的清水混凝土。

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采用水泥必须符合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   

粗骨料应连续级配良好,颜色均匀、洁净,各项指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细骨料应选择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天然砂或机制砂,其细度模数应大于2.6(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泥块含量不大于1%。经常受潮部位的清水混凝土,选择骨料时应考虑防止碱骨料反应的措施,宜选用非碱活性骨料,如资源受限,不能选用非碱性骨料时,可有条件使用低碱活性骨料,但必须依据国家相关规程进行试验,经试验证明拟采用的抑制措施能够有效的抑制碱骨料反应。   

常用的掺合料为硅粉、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天然沸石粉等。所选用的掺合料应满足:

①必须对混凝土及钢材无害;

②勃氏比表面积≥4500cm2/g;

应根据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选用所需的品种,并具有明显的减水效果,掺量应须通过试验确定,要求能改善混凝土的各项工作性能,质量及应用技术还应符合相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同标号混凝土使用的水泥、宜为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强度等级,颜色均匀的水泥。同一项目分部使用的骨料宜为同一生产厂家产品。所有混凝土原材料、外加剂都必须单独堆放,,水泥及外加粉剂应采取防潮措施。

按照设缝合理、均匀对称、长宽比例协调的原则,确定模板分块、面板分割尺寸。应结合工程特点划分和周转使用次数、相应规范外观质量要求、构造简单、支拆方便、经济合理等。同时应满足补充技术规范对模板的各项要求。  

结构物外露面须采用钢模板,模板面板要求强度高、韧性好、加工性能好,具有足够的刚度的5~6mm厚的大块定型钢模板。模板表面平整光滑、无污染、无破损、清洁干净。模板背肋和背楞顺直,规格一致,和面板贴紧,连接牢固,具有足够的刚度,防止变形。模板拉杆两端与模板衔接处要用规定的堵头。

3.3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考虑使混凝土具有均匀一致的外观质感,良好的工作性能、耐久性和经济性。

(1)配合比的确定和调整

除满足混凝土色差、强度、流动性和流变性能的要求外,还应根据工程设计、施工情况和工程所处环境,考虑中性化和碱骨料反应等耐久性方面的要求;

(2)清水混凝土的制备与拌合物的性能

制备成清水混凝土拌合物应颜色均匀,能保证同一视觉空间工程的混凝土无明显色差;

制备成的清水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优良,无离析泌水现象,90min内坍落度损失应小于30%;

清水混凝土拌合物运输,到达现场后的坍落度应满足:用于梁、板的混凝土宜为170±10mm,用于梁板以外的外露面混凝土宜为150±10mm;

严格控制预拌混凝土的原材料掺量精度及控制投料顺序及时间,并随天气变化抽验集料含水率,调整用水量及集料用料。

3.4混凝土拌制与运输

(1)清水混凝土要保证同一配合比,保证原材料不变。

(2)控制好混凝土搅拌时间,清水混凝土的搅拌应采取强制式搅拌机,且搅拌时间比普通混凝土延长20~30s。

(3)根据气候条件、运输时间、运输道路的距离、砂石含水率的变化、混凝土塌落度损失等,可掺用相应的外加剂做适当调整。

(4)制备成的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优良,无离析、泌水现象。

(5)合理安排稠度,避免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积压或供应不足,引起过大的塌落度损失。

(6)搅拌运输车每次清洗后应排净料筒内积水,避免影响水胶比。

(7)进场混凝土,应逐车检测塌落度,目测混凝土外观颜色、有无泌水离析,并做好记录。

(8)混凝土拌和物从搅拌结束到施工现场浇筑不易超过1.5h,在浇筑过程中,严禁添加配合比以外的水。

(2)混凝土浇筑时,在比普通混凝土施工时较轻的振捣下,应能满足模板,达到流平、密实的程度。

(3)采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时,混凝土振点应从中间开始向边缘分布,且布棒均匀,层层搭扣,并应随浇筑连续进行。

(4)振捣棒的插入深度要大于浇筑厚度,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0~100mm,使浇筑的混凝土形式均匀密实的结构。

(5)混凝土先后两次浇筑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0分钟,第二次浇筑前,要将上次混凝土顶部的150mm厚的混凝土层重新振捣,以便使两次浇筑的混凝土结合成密实的整体;重新振捣之前,要确认上次的混凝土尚未初凝,凭振捣棒的自重就能穿入混凝土层。如先后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30min,或是虽未超过30min,但凭振捣棒的自重已不能穿入混凝土层,就不能直接浇筑第二层混凝土,应按接点处理。

(6)振捣过程中应避免撬振模板、钢筋,每一振点的振动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无气泡逸出为止,一般为20~30sec,要避免过振发生离析。振捣棒抽出速度为75mm/sec,振捣过程中要使振捣棒离清水混凝土的表面,保持不小于50mm的距离。

(7)如果混凝土落差大于2m,应在布料管上接一软管,伸到模板内,保持下料高度不超过2m。

(8)振捣过程中,尽可能减少砂浆的飞溅,并及时清理掉溅于模板内侧的砂浆。

(1)应在浇筑后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并且保证相同的成熟度,避免由此形成的混凝土表面色差。

(2)清水混凝土的养护要求严于普通混凝土;混凝土立面结构拆模后须立即养护,墩柱在拆模后及时采用塑料薄膜包裹,并在墩顶放置水桶滴水养护,不宜采用养护剂养护;梁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用土工布覆盖,保湿养护。

(3)混凝土养护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4d。

(4)模板拆除后的混凝土表面不得直接用草帘或草袋覆盖,以免造成永久性黄颜色污染,应采用干净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养护;如需保温,在塑料薄膜外可以覆盖草帘或草袋。

(1)清水混凝土的后续施工工序,不得损伤或污染前面工序已完成的清水混凝土成品;必要时接触点应垫橡胶板,避免划伤。特别是预制梁板安装时,应注意对梁板棱角的保护。

(2)在工程交工前,宜用塑料薄膜进行保护,防止混凝土表面受到污染。

(3)通过宣传提高现场人员的自觉保护混凝土成品的意识。

(4)不允许擅自对混凝土成品表面进行修补与表面喷涂施工。

 色调:混凝土外表面颜色要求整体一致、均匀,外表面5m范围内看不到明显色差,整体构筑物无明显色块。

裂缝:混凝土表面无明显裂缝,不得出现宽度大于0.12mm、长50mm以上的裂缝。

气泡:混凝土表面的气泡要均匀、细小,杜绝出现蜂窝麻面,基本消除表面气泡。混凝土表面气孔直径介于0.8mm~2mm,不应出现2.5mm以上的气孔,且气孔深度不大于2mm,气孔率不大于0.09%。

平整度:表面平整度不大于2mm,层间垂直度不大于3mm,允许偏差不大于2mm。

光洁度:脱模后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无油漆、锈斑、粉化物,无流淌和冲刷痕迹,侧视有明显的反光面。

观感缺失:无漏浆、跑模和胀模造成的缺陷;错台和接缝可作为整体一部分,接缝目测应不小于5mm;无夹杂物,无蜂窝麻面、孔洞及露筋,无剔凿或涂刷修补处理痕迹。 

4.1墩柱施工工艺流程图

墩柱具体施工工艺如下:

凿毛已施工的横系梁→清理钻孔→植入钢筋→抗拔检测→焊接墩柱钢筋→已施工墩柱凿毛清理→支模板→测量放样复核→混凝土浇筑→拆模→混凝土养护。

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复核计算(包括墩柱中心桩位、高程和坐标)。经审核无误后才进行现场施工。

墩柱施工场地的四周应平整压实,合理堆放材料和机具,确保大型起重、砼泵车及运输机械的停放。墩柱施工前清理墩柱范围内承台混凝土表面并进行凿毛处理,调直承台预留钢筋。

利用全站仪准确定出墩柱的中心标高、中轴线、四周边线及支立模板边线,并加防护桩以备墩柱中心复位用。根据测出的墩周线,复测墩柱底标高,采用高标号砂浆在墩柱外边线抹带并利用水平尺找平,使带高一致,以利支模。

4.3.1支架及工作平台

②墩柱施工架子采用双排脚手管搭设,扣件连接,脚手管规格Φ48×3.5mm,立杆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作用。

③架子距离模板120~150mm,架体立杆横距90m、纵距90m、步距1.2m,墩柱两侧架子按两步三跨设置通长横向水平杆,立杆应高出墩柱1.5m。

④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道横向水平杆,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等间距布置,最大间距不大于1m。

⑤作业层脚手板应满铺、铺稳,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道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mm,脚手板厚度不宜小于50mm。

⑥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横向扫地杆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

⑦墩柱架子应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60℃之间,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

⑧高度大于6m的脚手架,宜采用之字型斜道,人行斜道宽度不宜小于1m,坡度宜采用1:3,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栏杆、挡脚板及安全网,栏杆高度应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人行斜道有脚手板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宜为20~30mm。

⑨剪刀撑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作业,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⑩高空作业必须戴安全帽、穿防滑鞋、系安全带,风力大于6级时,停止高空作业。架子搭设作业必须持证上岗。

4.3.2钢筋绑扎及焊接

墩柱施工前清理墩柱范围内承台混凝土表面并进行凿毛处理,调直承台预留钢筋,在承台顶面,准确测量墩柱外轮廓线的位置,并标于承台上。复测墩柱底标高,架立墩柱施工支架。

钢筋的加工制作均在钢筋加工棚内进行,半成品钢筋运至现场按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绑扎。钢筋制作绑扎根据墩柱分节施工次数进行,预留足够的搭接长度,受力钢筋接头位置相互错开不小于35d。钢筋笼完成后在主筋上绑扎预制混凝土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钢筋焊接采用双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5d。

钢筋安装遵循先下后上,先主后次原则,即先绑扎外露部分主筋、箍筋及拉结筋,再连接主筋绑扎箍筋。间距按照设计尺寸严格控制。当墩柱较高时,采用分节安装。外露钢筋较长则需搭设支承架。

钢筋的绑扎顺序:一般情况下先长轴后短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钢筋、穿箍筋、绑扎、成型。钢筋安装应特别注意墩身钢筋预埋,为了保证钢筋预埋的准确性,采用支架进行定位,在承台钢筋顶面仍应设置一定位框以确保墩柱钢筋的位置准确性。

墩柱钢筋共分为三种类型,墩柱主筋、箍筋及拉结筋,根据类型及施工工艺分别采用如下接头方式。主筋采用焊接、滚轧丝螺纹的连接方式,箍筋不设置任何接头,拉结筋为振捣砼方便部分设置绑扎接头,绑扎接头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主筋接头设置在箍筋加密区以上,每截面接头不超过钢筋总数的30%。

钢筋加工及安装检查项目

规定值,许偏差(mm)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

墩柱模板采用大块组合定型钢模板,尺寸按照设计断面加工,在加工前,根据混凝土的入模速度、荷载等情况进行验算,确保模板自身的强度及刚度。模板加工选择具多年公路桥梁钢结构加工经验的加工厂进行加工,出场前进行试拼装检验,合格后运至施工现场。

对于本工程墩柱,当墩柱高小于10m时,采用一次浇筑成型,模板一次拼装;

当墩柱高度大于10m时,分两次浇筑完成,模板相应顺接至墩顶设计标高。

模板用吊机吊装到位,拼缝内夹海绵条密封,用经纬仪控制模板垂直度,调整后用紧线器固定。模板加固完成后,对模板进行检查,做到平面位置准确,表面无污物、砂浆及其他杂物,表面平顺、接缝严密,垂直度及结构尺寸满足图纸及规范要求。

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墩柱混凝土达到2.5MPa方可拆模,为保证墩柱外观质量,拆模时不得强行撬模,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光洁度及钢模板。拆下的模板按照部位摆放,并由专人保养,确保模板正常周转使用。

混凝土浇注采用吊车起吊料斗或采用泵车投料,墩柱内用串筒保证砼从高处倾落不离析、散落,串筒底距离浇注砼顶面不超过2m。

浇筑过程中设专人随时检查钢筋和模板的稳固性及垂直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混凝土浇筑应一次完成,不得中途停断。

⑴ 避免高温天气下施工砼,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施工,以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

⑵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下。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

⑶ 搅拌站与工地应加强协调,确保混凝土在运抵工地后能及时入模浇筑。

⑷ 严格执行混凝土进场交货验收制度,试验员对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取样试验,如遇坍落度超出允许范围的混凝土,严禁使用。

⑸ 下料时避免混凝土冲击钢筋和模板,严禁一次性下料过多。

⑹ 浇筑混凝土要连续进行,砼入仓后立即振捣,不允许出现堆积现象,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因选用较低坍落度的混凝土,其流动性损失较快,如浇筑时间过长会影响混凝土的分散能力,容易形成蜂窝等缺陷。

⑺ 砼浇注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振捣由专人负责,保证振捣密实不漏振,入模后的混凝土及时振捣,防止过振。振动棒与侧模保持5~10cm距离,插入下层砼5~10cm。振捣时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大量气泡,砼表面均匀、平整,并已泛浆表明已经密实,不可再振。振捣过程中,防止振捣棒冲击模板、预埋件,造成模板损坏和预埋件移位。

⑻ 混凝土浇注采用吊车起吊料斗投料,墩柱内用串筒保证砼从高处倾落不离析、散落,串筒底距离浇注砼顶面不超过2m。

⑼浇筑过程中设专人随时检查钢筋和模板的稳固性及垂直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混凝土浇筑应一次完成,不得中途停断。

⑽ 鉴于本工程钢筋设计较为密集,施工人员内部振捣无法实现,现场采取边施工砼边安装构造拉结筋的方式。即将拉结筋临时摆放在设计位置附近,尽量加大内部活动空间,待砼浇注至此位置时再恢复钢筋至设计位置。

⑾ 考虑钢筋密集,施工人员在内部转移振捣棒不方便,考虑采用长振捣棒进行,拔起由外面辅助人员配合。

砼浇筑完毕初凝后,覆盖顶面并派专人经常洒水(包括模板)养护,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d,拆除模板后的墩柱用塑料薄膜严密包裹养护。

墩台、身质量检验标准

0.3%H且不大于20

0.3%H且不大于20

6、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各工序工作完成后,由分管工序的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人员组织工班长,按技术规范进行检验,凡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坚决返工处理,直到再次验收合格。

工序中间交接时,必须有明确的质量交接意见,每个班组的交接工序都应当严格执行“三工序制度”,即检查上道工序,做好本工序,服务下道工序。

6.3分项、分部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按设计要求,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及相关规范的检测手段、方式、内容及质量标准进行检查,不合格项目必须返工重做。

6.4混凝土浇注质量控制措施

①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模板、钢筋、预埋件进行检查,清除杂物和积水,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②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在30℃以下,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

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垫块进行控制。竖向外露钢筋端头缠塑料布,以防腐蚀。

④到达现场的混凝土,必须核对混凝土拌和站出具的收货单,并检测混凝土坍落度,符合要求方能卸料浇注。

⑤从混凝土搅拌车卸出的混凝土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否则需重新搅拌合格后才能卸料,使用串筒配合吊罐至浇筑混凝土面下料,防止混凝土离析。

⑥在正式浇筑混凝土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落实操作人员岗位职责、作业班次、交接时间和交接制度,做好气象情况收集工作。

⑦混凝土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1.25倍的振捣有效半径(一般30cm)。插入式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范围的1.5倍。一般每点振捣30~35秒。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不易插入振动棒的部位,不得出现漏振、欠振或过振。每一振点的时间以表面出现浮浆和不再有显著沉落,不再有大量气泡上冒为止。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上层混凝土振捣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并要求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

⑧ 整个浇筑过程派专人随时观测模板、钢筋、预埋件有无位移,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设专职试验员,负责监控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坍落度,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得进行浇筑,做好混凝土浇筑记录并按规定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

⑨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派专人负责,使混凝土裸露的表面随时处于湿润状态。拆模之前就对混凝土充分洒水进行养护,使水分通过混凝土和模板的间隙渗入混凝土中。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喷水养护,并保证塑料薄模内有凝结水。边角接茬部位要严密并压实,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天。

6.5钢筋加工及安装的质量控制措施

钢筋进场前,要向监理报钢筋的产地和生产厂家,监理审批同意后才能进场,钢筋进场按规定对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实验报告单、每捆的标牌进行分批验收。钢筋进场后要及时复检,并将结果报给监理。钢筋加工严格按照施工图尺寸进行,加工前编制材料加工表,并经主管工程师认可后执行。钢筋加工时要在常温下进行,钢筋焊接时,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所使用的焊机、焊条必须符合质量要求。

(1)钢筋使用过程中的检查

A、钢筋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必须将表面油污、泥土、漆皮、浮锈等清理干净。

B、钢筋调直使用机械调直机。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必须调直。

C、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D、钢筋的垫块间距在纵横向均不得大于1.2m。

E、钢筋在安装过程中必须焊接绑扎牢固,钢筋间的相对位置尺寸必须准确,

F、当浇注砼时,用支承筋将钢筋牢固的固定,钢筋应可靠的连接在一起,不允许在浇注砼时安设钢筋。

G、钢筋绑扎接头应间隔错开,两接头间距不小于1.3倍的搭接长度,受拉区主筋绑扎接头不大于总数

A、焊缝表面平整饱满,不得有凹陷、焊瘤、气泡;

B、接头处不得有裂纹、缺焊;

C、咬边深度、气孔、夹渣等数量与大小,以及接头尺寸偏差、焊缝尺寸偏差,不得超过规定

E、焊接接头处的弯折不宜太大。不大于4°。

F、钢筋焊接接头应间隔错开,在受拉区钢筋骨架的同一截面内接头数量不大于总量的50%

G、钢筋焊接接头的区段范围长度不小于35倍的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同一钢筋或相邻钢筋的同一区段内不得有两个接头。

H、焊接和绑扎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小于10倍的钢筋直径,不宜设在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I、钢筋焊接完成后,必须将焊渣清除。

景观大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6.6防止质量通病的关键技术措施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有蜂窝、麻面、气泡和水析现象,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好工序和工艺质量,预防混凝土质量通病,是施工过程控制的主要课题。

预防措施:模板表面粗糙,粘有水泥砂浆等杂物,先进行清理,保证模板表面光洁平整,钢模接缝严密不漏浆,脱模剂均匀涂刷,混凝土振捣密实,控制好拆模时间。

预防措施:控制好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配料,计量准确,防止石子过多。保证搅拌时间,搅拌均匀,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好,采用合适的下料数量、下料高度和方法,以防止混凝土离析。

严格控制分层、分段的浇筑时间,及时振捣,协调下料,防止漏振和过捣。模板孔隙堵严,支模牢固,防止跑模和严重漏浆或烂根,形成蜂窝。

预防措施:混凝土使用级配连续、颗粒合理的骨料,拌料及下料均匀。振捣时防止漏振并均匀振捣密实,通过充分、均匀振捣,振捣棒快插慢拔,将混凝土中气泡排出,防止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控制分层浇筑厚度和混凝土的坍落度也是减少气泡的有效办法。

预防措施:防止过振出现离析,配合比确定含砂率准确合理,模板接缝加设密封条,防止漏浆,防止混凝土在入模前离析。保证混凝土坍落度符合配比要求,骨料级配连续土木工程施工-第30讲_施工组织设计实例,混凝土搅拌均匀,下料均匀,与振捣协调一致。

桥梁墩柱首件工程施工工艺总结及综合质量评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