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单项施工组织设计

改建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单项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10.43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改建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单项施工组织设计

1.1.1铁道第二勘测设计院xx线站前施工xx段施工设计图。

1.1.2改建铁路xx线扩能改造站前施工xx段工程招投标文件、工程承包合同书和现行铁路定额。

H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用)(34P).doc1.1.3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及本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

1.1.4成都铁路局xx线建设指挥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1.1.5国家、铁道部、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规定、规则、条例。

1.1.6现场实际情况。

1.1.7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进行施工方案的比选,因地制宜地制定施工方案。搞好施工安排,组织均衡生产,尽量做到不间断施工。

1.1.8努力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积极而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以求得先进技术、工程质量和合理造价的高度统一。

1.2.1线路编制范围

改建铁路xx线扩能改造工程(贵州段)站前工程施工xx银洞坡隧道DK476+616~DK485+132,全长8516km,范围内砍伐挖根及青苗补偿、隧道、整体道床、大型临时设施等承包合同文件规定的所有工程。

本区地处贵州高原,地形起伏较大,地势相对较陡。DK476+600~DK485+100段为构造侵蚀低中山峰丛山地,地形起伏大,峡谷深切,多悬崖峭壁,相对高差250~450m;DK485+100~DK486+500段属于中低山河谷斜坡地貌,河流两岸多为斜坡、陡崖,低山溶蚀峰丛、峰林谷地及洼地地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1.2.3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DK476+600~DK485+100段,隧道洞身通寒武系白云岩和奥陶系白云岩偶夹页岩薄层,进出口段基岩出露好,强风化层厚度不大。隧道通过黄丝宽缓箱状背斜轴部及其次级褶皱—邦水穹窿,断层F4为张扭性正断层,断层破碎带宽度40~100m。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为主,地表水和地下水对砼无侵蚀性,但顶部页岩局部含有毒矿床(雄黄及汞)。F4断层破碎带,岩体破碎,岩溶发育,其余段岩溶弱发育,DK483+685~+835段埋深28m,地表有一条冲沟,常年有水。隧道出口线路邻河,需加强排水措施。

1.2.4施工单位的分布

1.2.4.1队伍部署

根据本工程施工需要,银洞坡隧道工程部署桥隧公司管段经理部,下辖进口工区和出口工区。经理部驻地设于银洞坡隧道进口端的郎里村附近,进口工区与经理部驻地同设一处,出口工区设在银洞坡隧道出口端的摆梭村附近。

1.2.4.2任务划分

进口工区:负责银洞坡隧道进口段长4595m洞身、平行导坑4002m;

出口工区:负责银洞坡隧道出口段长3921m洞身、平行导坑1827m。

1.2.5施工管理机构的组成

为确保本施工管段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按期完成,组建“改建铁路xx线扩能改造工程(贵州段)站前工程第xx中铁某局集团公司xx线扩能改造工程指挥部”,全面履行合同,全权负责资源调配、生产指挥和控制、内外协调等工作,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组织施工。

xx集团公司xx扩能改造工程指挥部:

指挥长:xx负责全面工作。

副指挥长:xx分别负责银洞坡隧道进出口施工。

总工程师:xx负责全面技术工作。

1.2.6主要技术标准

线路等级为Ⅰ级;正线数目:单线,预留双线;限制坡度6‰,双机坡13‰;最小半径1600m;牵引定数:3800t;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闭塞类型:计轴站间自动闭塞。

1.2.7主要工程数量

1.2.7.1银洞坡隧道

进口平导:4002延米

出口平导:1827延米

1.2.7.2轨道工程

银洞坡隧道整体道床1.2万m3。

1.2.8主要工程及重、难点工程分布情况

1.2.8.1工程特点

长隧道施工(隧道全长8516延米),工期紧,任务重。施工不可预见因素多,施工防护及安全要求高。

1.2.8.2重、难点工程

银洞坡隧道,是全线的重点控制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穿越F4断层及含毒矿床,岩溶局部发育,具有岩爆、涌水、突泥、坍塌的潜在隐患。

本区地处贵州高原,地形起伏较大,地势相对较陡,相对高差250~450m,河流两崖多为斜坡、陡崖,低山溶蚀峰丛、峰林谷地及洼地地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特征周期为0.35s。

从贵州省922县线75km处经绿茵湖库坝的既有水泥公路向上游10km、新修便道2km可达银洞坡隧道进口起点。从贵州省922县线24km处附近经既有西南成品石油管道施工便道8km、新修便道2km可达银洞坡隧道出口终点。

2.4当地建筑材料分布情况

2.4.1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供应

用于本工程的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由业主统一组织招标采购,其它材料由我单位自行采购,并按铁道部及成都铁路局制定的有关管理办法办理。

2.4.2工程用砂、石料等地材供应

工程所处区域河砂砂源较少,碎石加工点多处分布,但产量不能满足施工需要。隧道或路堑石方弃碴以石灰岩及白云岩为主,石料自行加工为主外购为辅,施工用砂采用机制砂和河砂相结合的方式满足施工需要。

本区段水资源极为丰富,地下水位较高,各工点附近沟谷地段采用筑坝或挖井蓄水,主要工点濒临河流,水质较佳,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临时用电由业主统一安排的供电点接引,各工区自备发电机,确保施工生产及生活用电。

各工点通讯条件较差,需架设有线通讯线路辅以无线通讯满足施工通讯需要。

3.总工期及分年、季度的形象进度安排

3.1.1总工期及依据

依据成都铁路局xx铁路扩能改造建设指挥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2005年4月1日开工,2007年5月31日竣工,总工期26个月。

3.1.2保工期任务划分

银洞坡隧道进口由正洞进入施工3340m,由平导进入正洞施工1255m。

银洞坡隧道出口由正洞进入施工3227m,由平导进入正洞施工694m。

隧道进出两口相对掘进,计划2007年3月1日贯通,衬砌施工2007年3月31日完成,整体道床2007年5月20日完成,2007年5月31日银洞坡隧道整理达标。

进口工区施工区段:进口段正洞4595m,平行导坑4002m和整体道床6546m3。

出口工区施工区段:出口段正洞3921m,平行导坑1827m和整体道床5574m3。

3.3控制工期的工程条件困难与特别复杂工程所采取的措施

3.3.1控制工期的工程条件

银洞坡隧道长8516m,双口相对掘进,进口里程DK476+616,位于都匀市甘塘镇境内;出口里程DK485+132,位于贵定县昌明镇境内。该隧道线路长,中间地质复杂,有F4断层,有毒矿床等不良地质,直接影响施工工期。

3.3.2控制工期措施

贯彻“平导先行”原则,加强平导超前施工作用,由平导进入到正洞进行开挖作业,开创第二、第三工作面,加快开挖进度,并对正洞不良地质进行超前探测及预处理,为正洞正常施工创造条件。

3.4分年、季度完成的工程量及投资和主要劳力、材料、机具、数量。

分年、季度完成的工程量及投资和主要劳力、材料、机具、数量详见附表“10.5分年、季度投资安排表”、“10.6主要工程数量及分年、季度完成安排表”、“10.7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数量、型号及进退场时间表”、“10.8分年、季度劳力使用数量表”、“10.9分年、季度主要材料、设备数量表”和“10.10砂、石材料调查表”。

4.1.1技术准备及补充地质勘察

积极与建指、设计及监理单位联系,办理好中线桩、控制桩位和水准基点的交接工作。用全站仪进行线路中桩复测核对,建立施工控制网,测设隧道控制桩点,并埋置施工控制桩。

采用GPS定位系统及全站仪对银洞坡隧道进行控制测量。隧道布设双导线,采用平差软件平差,确保隧道贯通误差在测量规范允许范围内,并编写控制测量成果书,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

对设计文件、设计图纸和技术交底组织技术人员认真阅读审核,了解设计意图、技术标准,熟悉设计图纸,并进行现场核实。对存在的疑问及时会同建指、监理和设计院进行处理,确保工程顺利开工。

技术人员根据设计资料、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地质勘察工作,与设计资料核对,将勘察结果及时反馈监理及设计单位。

4.1.2施工队伍准备

建立工程组织管理机构,并本着均衡生产、动态管理、组织专业化施工队伍的原则,安排本施工管段的施工队伍。所有施工队伍均由长期从事铁路工程施工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长大隧道施工经验、身体健康、业绩良好的施工人员组成,确保施工队伍的人力资源,满足施工需要。

4.1.3材料及设备准备

由建指组织施工单位招标采购的构成工程主体的主要物资,及时签订供货合同,办理催运、验收和保管;自行采购的材料,及时联系生产厂家,对分供方进行采购评审,与合格的分供方签订供货合同,保证物资按计划供应,满足开工及正常施工的需要。对受季节影响的水泥、钢筋等材料,提前做好储备,及时提取原材料样品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将试验报告单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4.1.4施工场地及临时设施准备

4.1.4.1施工场地准备

积极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及当地政府联系,办理临时用地手续,根据施工需要及地形特征修建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内设生产及环保设施,满足工程施工及环保需要。

4.1.4.2临时设施准备

指挥部设工程试验室,进出口工区设工地试验室,按照铁道部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有关试验检测标准进行试验和检测,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根据设计资料要求及时选定砂、石料及砼配合比,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5.总体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各项措施

5.1总体施工方案和程序

银洞坡隧道全长8516m,进口里程为DK476+616,出口里程为DK485+132,为本标段重点工程。按喷锚构筑法动态设计组织施工,施工中采用综合超前地质探测预报系统进行地质探测和预报,采用先进的监控量测技术取得围岩状态参数,实行动态管理和信息化施工。

正洞隧道Ⅱ、Ⅲ级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法施工,Ⅳ、Ⅴ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或双侧壁导坑施工,横洞及平导采用全断面法施工,断层及软弱围岩段的施工,坚持“预报超前,治水先行、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速反馈、控变形”的施工原则。

为解决施工通风、排水问题,加快施工进度,隧道设置“进、出口平导”辅助坑道。进口平行导坑位于进口端预留Ⅱ线位置(线路右侧),平行导坑长4002m,出口平行导坑位于出口端预留Ⅱ线位置(线路右侧),平行导坑长1827m。

隧道正洞及平导均采用进出口双向掘进,正洞洞口2500m范围内采用无轨运输,2500m后采用有轨运输,平导采用单线有轨运输方式,钢轨均采用P24轨,平导内设会车道,平导通过横通道与正洞连接。

隧道正洞、平导工作面和通过平导施工正洞的工作面均采用自制凿岩台架风钻钻孔,正洞采用挖掘装载机装碴,平导采用小型挖掘装载机或立爪装岩机装碴。初期正洞施工时,采用自卸汽车运碴;采用有轨运输时,由12t电瓶车牵引2台16m3梭式矿车组出碴至洞口临时弃碴场,出口端弃碴于洞外临时弃碴场,然后由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倒运至设计指定弃碴场或用于路基及站场填方。

隧道内锚喷支护采用TK961型湿喷机喷砼施工。为便于无轨运输时车辆行走、有轨运输养道和缩短后期隧底及道床的施工周期,隧道内一般地段采用仰拱铺底先行的方法施工,进出口正洞洞身均设2台衬砌台车进行拱墙衬砌施工。平行导坑以及正洞特殊变断面处采用自制拱墙架衬砌。正洞施工初期采用轮式砼搅拌运输车运送砼,有轨运输段采用轨行式砼运输车运送砼,泵送砼灌注。

隧道在未与平行导坑横通道贯通之前,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横通道与正洞贯通后采用巷道式通风方式。详见5.2.2.1“银洞坡隧道通风方式示意图”。

施工初期生产用电通过洞口变压器供电,距洞口1500m后采用1台500KVA变压器高压电进洞。

施工初期风钻用风由洞口空压机房供风,距洞口2000m后采用2台20m3螺杆式空压机进洞供风。

隧道进、出口工区顺坡地段洞内排水采用自然排水,隧道反坡地段在工作面设集水坑,抽水机抽至变坡点后自然排出。

针对本隧道中段穿越强富水地段的F4断层,利用管棚钻机或地质钻机进行超前帷幕预注浆或径向注浆,并采用加强复合式衬砌断面,提高结构承载能力。

通过断层、破碎带时,采用超前支护、辅以格栅钢架、系统锚杆、钢筋网等支护措施。

通过平导的超前地质探测预报发现前方有不良地质时,随即利用平导横通道对正洞不良地质段进行提前处理;当平导施工遇到不良地质严重影响进度时,采用绕行导坑,向前继续施工,以确保施工进度。

5.2隧道工程施工方法

5.2.1开挖支护施工

5.2.1.1洞口开挖支护

隧道洞口施工前,先在边仰坡刷坡线外5~10m施作截水沟,拦截地表水,避免地表水冲刷边仰坡及洞门,造成危害。截水沟用M5浆砌片石砌筑。

考虑国防要求,银洞坡隧道洞门端墙均采用C20钢筋砼。开工后及早完成。有利于洞口稳定。

5.2.1.2隧道正洞台阶法开挖支护

隧道IV、Ⅴ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其中DK481+050~DK481+300Ⅴ级围岩地段因穿越招摆断层,采取帷幕注浆堵水,施工中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隧道Ⅴ级围岩地段采用拱墙格栅钢架及拱部φ42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钢架间距0.8~1.0m/榀,超前小导管每1.6~2.0m一环,环向间距0.4m,每环20根,每根长3.5m。拱部采用φ25中空锚杆,边墙采用φ22砂浆锚杆,超前锚杆采用φ25中空锚杆。

5.2.1.3正洞全断面法开挖支护

全断面开挖支护作业流程为:超前地质预报→台架、机具就位→全断面测量画线布眼→钻炮眼→装药爆破→清危排险→出碴→打锚杆挂网→喷砼→稳定安全检查→下一循环。

Ⅱ、Ⅲ级围岩拱部采用系统锚杆,锚喷支护,局部围岩破碎地段采用以锚杆为主,格栅钢架为辅的加强支护。详见“Ⅱ、Ⅲ级围岩全断面开挖光面爆破设计图”。

5.2.1.4接触网锚段及运营通风段开挖支护

银洞坡隧道设四处非绝缘下锚段及一处运营通风段,采用加高加宽断面。

非绝缘下锚段及运营通风段按正洞断面尺寸开挖后扩挖形成,与正洞同时进行施工。变断面处及时进行支护加强,径向锚杆采用中空注浆锚杆,其它支护与一般锚段支护施工相同。

5.2.1.5附属洞室开挖支护

附属洞室与正洞一次开挖,也可以滞后掌子面一定距离。施工前根据围岩级别及洞室类型进行钻爆设计,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附属洞室采用与正洞相同的支护,在附属洞室与正洞连接处加强支护,以确保安全。

5.2.1.6平导及横通道开挖支护

银洞坡隧道进出口均设平导,平导内设置横通道与正洞相连,横通道间隔500m设置一处。平导内相距500m设置错车道一处,每

正洞全断面开挖光面爆破设计图

处错车道长度为60m。

Ⅲ级围岩拱部局部Ф22砂浆锚杆加固,拱墙喷射砼;IV级围岩拱部设Φ22砂浆锚杆、网喷砼施工。锚杆施工采用YT-28凿岩机钻孔,湿喷砼施工,各施工工艺与对应围岩正洞施工工艺相同。

5.2.2施工通风、防尘

5.2.2.1施工通风

银洞坡隧道为长大隧道,进出口均有平导辅助施工,隧道和平导之间横通道连通前,采用压入式通风,连通后采用巷道式通风。银洞坡隧道施工通风分三个阶段布置,详见“银洞坡隧道通风示意图”。

5.2.2.2施工防尘

施工通风的质量好坏是影响洞内排放污气的主要因素,故成立通风技术班组,加强通风管理,负责风管的接长、检查、补漏、顺直、开机及其它管理工作,确保管道漏风率及内摩阻力,保证洞内掌子面风速在2m/s以上,同时采取综合防尘技术,炮后立即喷雾洒水,出碴过程中派专人洒水,湿式钻孔,湿喷混凝土作业。

加强设备维修管理,减少排放尾气、废气,达到综合防尘效果,并随时进行洞内环境监测,配置风速仪掌握通风情况及环境情况,确保洞内空气清新,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

隧道上坡施工地段采用在洞内两侧设排水沟的方法自然排水;下坡施工地段采用在开挖面附近挖积水坑积水,污水泵抽排、排水管输水的方法将洞内水排至洞外沉淀池内,处理后外排。

隧道上坡段施工采取顺坡排水方式,排水以平导为主,正洞水通过横向水沟及横通道排入平导。隧道正洞及平导设置两侧及单侧排水沟自然排水至洞外污水处理池,经污水处理后排至河沟内。下坡施工地段采用在开挖面附近挖积水坑积水,污水泵抽排、排水管输水的方法将洞内水排至顺坡段,自然排水至洞外污水处理池,处理后外排。

隧道穿过断层破碎带及富水地层,有突水的可能,施工中做好地质超前预报探明前方水文地质情况,提前疏排及做好其它措施准备,并预备抽水设施,迅速排水,确保施工安全。

隧道进出口正洞2500米范围内采用无轨运输,2500米后采用有轨运输。平导均采用有轨运输,每500米设错车道一处。采用挖掘装载机装碴,电瓶车牵引,梭式矿车组运至洞口临时弃碴场,然后由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二次倒运至站场填方处或指定弃碴场。

有轨运输施工见“洞口轨道布置图”及“洞内有轨运输示意图”。

5.2.5隧道衬砌施工

隧道衬砌均采用复合式衬砌。

洞身衬砌分两步施工,先进行仰拱和铺底衬砌,后进行边墙及拱部衬砌;银洞坡隧道进出口正洞边墙及拱部采用模板衬砌台车衬砌。下锚段、平导及横洞衬砌则根据断面形式自制衬砌台架,配组合钢模板施工。

砼在洞外搅拌站集中拌制,轮胎式砼搅拌运输车或轨行式砼搅拌运输车运输。HBT60C泵送入模,插入式(或附着式)振捣器振捣。

在二次衬砌施工时,按设计准确施作各种预埋件或预留孔。

5.2.5.1一般地段施工

5.2.5.1.1防排水施工

本隧道一般岩溶不发育段,地下水排放不影响生态环境时,采用“防、排、堵、截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于隧道穿过岩溶断裂破碎带,地下水较大时,采用以排为主。影响生态环境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达到堵水有效、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

本隧道洞内设双侧沟双侧槽,水沟过水断面宽40cm。

银洞坡隧道防水等级为二级。当其穿越招摆断层破碎富水带(DK481+040~+310)采取超前帷幕注浆、超前局部注浆、开挖后经注浆及补注浆等注浆堵水措施,根据超前预测预报成果对堵水注浆段落、堵水方式等作适当调整。

隧道衬砌喷混凝土与模筑混凝土之间拱、墙均设置复合防水板,板后设置环向φ50透水盲管,环向盲管按间距10m一道设置,环向盲管的设置在施工中可根据围岩出水情况作相应调整。本隧道于两侧墙脚设φ50纵向透水盲管加强排水。

本隧道环向施工缝均设止水带,施工缝按10m一道设置。

本隧道衬砌背后均进行充填压浆。

透水管盲沟采用5cm长的锚固钉及PE板窄条(8×20cm)锚固在喷砼面上,锚固钉距按50cm布置。纵环向盲沟用三通连接,设于防水板与初期支护之间,将衬砌背后水流汇入侧沟内。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拱墙设复合防水板,先用专用锚钉或木楔将无纺布固定在喷射砼层上,再将防水板用热焊方法焊接在塑料垫上,防水板搭接用热焊机焊接,中间留检查孔。

5.2.5.1.2仰拱施工

仰拱施工期间,为保证洞内出碴车辆的通行,在仰拱施工地段设轨道桥或便桥。采用工字钢制作,一端支撑在枕木垛上,另一端支撑在已浇筑完的砼上,下面设橡胶垫对砼面进行保护。轨道桥或便桥移动利用机械牵引,桥下预留满足施工需要的空间。

砼浇筑前,对仰拱底部进行清理,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砼浇筑采用泵送,从前到后一次浇注成型,人工摊铺,振捣器捣固。

5.2.5.1.3二次衬砌砼施工

复合式衬砌施作时间以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条件为准,当支护变形量大,支护能力又难以加强,变形无明显收敛趋势时,在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提前施作二次衬砌。

银洞坡隧道进出口各设2台衬砌台车,长度12m,单件最大重量不超过5T,以便于运输和洞内现场拼装。

砼在洞外搅拌站集中控制,无轨运输时段,由轮式砼搅拌运输车运送砼;有轨运输段,由电瓶车牵引轨行式砼搅拌运输车运送砼;砼输送泵泵送砼入模,附着式或插入式振捣。

砼灌注采用两侧对称灌注,保证两侧灌注高差不超过1m,防止侧压造成台车台架移位。混凝土灌注过程防止过捣和漏捣,保证混凝土密实,表面光滑,无蜂窝麻面。砼灌注至拱顶时采用挤压式灌注,确保拱顶砼密实。

泵送砼时保持连续运转,输送管保持顺直,转弯圆缓,接头严密,泵送前润滑管道。砼灌注完成后,及时按规范进行养生。

5.2.5.2变断面施工

下锚段、平导及横通道采用自制衬砌台架配组合钢模板施工。台架采用I18工字钢,对口支撑采用φ150mm钢管,模板采用加强型组合钢模板。

钢架安装时垂直线路。钢模板与钢架的连接采用U型扣件,模板之间的连接采用穿销和扣件,模板缝之间设止浆胶条。

为固定钢架,防止浇注砼时跑模,下部砼未凝固前上浮力使模板变形、移位,加设木支撑,木支撑一端支顶在钢架上,一端支顶在初期支护上。为防止木支撑顶坏防水板,支撑端部加设橡胶垫。

5.2.5.3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用门式钢管架做绑扎工作平台。为保证洞身钢筋位置准确,上下垂直,间隔均匀,在平台上按洞身截面尺寸设纵向钢管做托架,架起洞身主筋,并固定钢筋位置,下部与仰拱钢筋搭接焊,然后从下至上对称绑扎钢筋。

绑扎前钢筋上用卷尺量出控制点并划线,搭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在搭接焊周围用石棉水泥板进行遮挡,以保护防水层。

5.2.5.4衬砌压浆施工

衬砌施工时,在拱顶预埋注浆管,预埋注浆管采用能与注浆机出浆口匹配的塑料PVC管,塑料管伸入混凝土端紧靠防水板,用密度纸包住端口,防止砼堵塞注浆管。

隧道衬砌完成后,在洞内沿线路正坡方向进行衬砌压浆施工,压浆所用的水泥砂浆浆液在现场拌制,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配比。人工搭设门架式移动作业台架,注浆采用注浆机,由低向高压浆施工,逐孔实施,待邻孔有浆液渗出时,结束注浆,用纸袋或草袋封闭注浆口,而后移动作业台架进行下一循环施工。

压浆施工完成一段后,重复进行检查压浆,检查压浆的浆液采用水泥净浆,若邻孔仍有渗浆,则继续进行水泥砂浆浆液压注。

5.2.6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测量及监控量测

5.2.6.1隧道超前地质探测预报

银洞坡隧道岩溶发育,特别是招摆断层破碎带及其附近,隧道施工期间存在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由于岩溶存在不可预知和不确定性,所以施工中该隧开展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以确定其具体位置和规模,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采用TSP203等仪器进行地质超前预测预报,并利用超前钻探进行超前探测,以掌握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条件。

隧道开挖后,采用物探手段对隧道底部进行探测,以探明隧底是否存在溶洞、溶穴、暗河等及其规模、与隧道的空间关系,必要时采用钻探验证,以便及时处理。

组建地质超前预报专业小组,采用先进科技手段进行超前地质探测预报,提前准备各种可能的不良地质条件的施工预案,超前处理不良地质,是实现长大隧道的安全施工和快速掘进的必要条件。

其工作程序见“综合超前地质探测预报系统程序图”。

5.2.6.2隧道施工测量

在施工测量中,严格遵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保证施测精度。隧道洞外控制测量采用GPS测量,施测时将加强和相邻标段控制桩点贯通。

布设好洞口控制点,做好埋石、检校好仪器,仪器选用GPS12×LC型,施测时严格按照GPS测量规程操作,收集数据后及时进行处理,并提供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查。

隧道内中线测量采用莱佧TCRA1102全站仪进行精密导线测量,及时进行洞内控制网平差和中线调整,连续布设导线基线。

隧道内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由洞外高程控制点传递,洞内每隔100m设立一对高程控制点,利用导线基线控制点兼作高程控制点,进行往返观测,观测限差和精度符合规定等级的精度。

5.2.6.3隧道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的项目有:地质超前预报、洞内外观察、隧道围岩变形量测、应力~应变量测、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效果分析。

地质超前预报:工程地质法、TSP203、红外线探水、地质雷达、钻孔超前等方法,具体施工程序见隧道地质超前探测预报。

隧道围岩变形量测:通过洞内外观察与洞内变形收敛量测来监控洞室稳定状态和评价隧道变形特征,包括净空收敛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和围岩内部位移量测。

应力~应变量测:采用应变计、应力盒、测力计等监测钢拱架、格栅支撑、锚杆和衬砌受力变形情况,进而检验和评价支护效果。

综合超前地质探测预报系统程序图

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效果分析:通过对量测数据的整理与回归分析,找出其内在的规律,对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效果进行评价,然后采用位移反分析法,反求围岩初始应力场及围岩综合物理力学参数,并与实际结果对比、验证。

5.3银洞坡隧道施工顺序和工期安排

进口工区:自进口分别进行隧道进口段正洞及平导的施工,并由平导经横通道进行正洞施工(增加正洞施工的工作面),隧道贯通后,由内向外进行整体道床施工。

出口工区:自出口分别进行隧道出口段正洞及平导的施工,并由平导经横通道进行正洞施工(增加正洞施工的工作面),隧道贯通后,由内向外进行整体道床施工。

5.3.2.1计划开、竣工日期及总工期

计划开工日期为2005年4月1日,竣工日期为2007年5月31日,总工期为26个月。

5.3.2.2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准备:2005年1月25日~2005年4月1日

隧道进口施工正洞3340m:2005年4月1日~2007年3月1日;

进口由平导施工正洞1255m:2005年10月20日~2007年3月1日;

进口平导施工4002m:2005年4月1日~2006年5月20日;

隧道出口施工正洞3227m:2005年4月1日~2007年3月1日;

出口由平导施工正洞694m:2005年11月20日~2006年7月

出口平导施工1827m:2005年4月1日~2005年11月20日

正洞仰拱施工:2005年6月1日~2007年3月15日;

正洞衬砌施工:2005年7月1日~2007年3月31日;

水沟及电缆槽施工:2005年8月1日~2007年4月5日;

整体道床铺设施工:2007年3月1日~2007年5月20日

整理达标:2007年5月21日~2007年5月31日

5.3.2.3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见“xx铁路扩能改造工程xx银洞坡隧道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5.3.2.4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见“xx铁路扩能改造工程xx银洞坡隧道施工进度网络图”。

5.4银洞坡隧道施工技术措施

针对本隧道工程的施工特点,成立以指挥部总工程师负责、由工程人员组成的隧道施工方法、机械使用等施工技术攻关小组,小组攻关课题:隧道施工方法、机械使用、隧道超前地质探测预报、隧道不良地质处理、隧道防水、隧道光面爆破、隧道衬砌、整体道床、隧道通风、隧道运输、隧道快速施工等课题。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按照各课题要求,在本工程施工中,不断总结和创新,以确保标段工程优质、高效、快速的完成。

5.4.1平行导坑快速施工技术

隧道平行导坑具有探明前方地质情况、增加工作面、通风、排水等功能。做好平导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对平导快速施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快其施工进度,以保证平行导坑掌子面有尽可能多的超前量,为此在施工组织及技术管理、钻孔爆破、出碴和通风等方面采取如下快速施工技术措施。

平行导坑施工过程中,拟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形成一套适应长大隧道平行导坑快速掘进的管理模式。制订如下进度指标,保证有计划地进行,根据地质条件和工期要求,制订平行导坑的进度指标为:Ⅴ、Ⅳ级围岩:>300m/月,Ⅲ级围岩:>360m/月。

优化机械设备配置和加强管、养、修是快速施工的关键。认真分析和总结各种机械设备的配套模式、工作效率、维修保养方法,针对平行导坑的不同开挖阶段和地质条件,制订不同的机械设备配套方案,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保障措施。

合理确定炮眼深度:在大型机械装碴运输的条件下,为了提高掘进速度,加大炮眼深度,提高循环进尺,减少循环次数。采用小直径中空直眼掏槽技术,将掏槽眼放在断面中部以提高掏槽质量。

5.4.2高效的装碴运输系统

采用无轨运输时,加强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及调度,并派专人对运输道路进行维护,确保施工运输快速有序的进行。

有轨运输在出碴、运输过程中,挖装机、梭式矿车掉道是影响运输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拟采用以下措施:

加强道床和轨道养护,对于发生沉陷的道床尽快利用行车间隙进行整修,对于损坏的轨枕、钢枕、道岔和扣件要及时更换,发生变形的钢轨及时调整或更换。为保持线路稳定,道床厚度≮15cm。

采用电瓶车一次牵引二节梭式矿车进洞,另用18T电瓶车洞外牵引掉头,有效提高出碴运输、卸碴及掉头进洞速度。

电瓶车限速行使,减少刹车次数。组织好车辆运行,减少会车次数,提高司机和调车员的操作水平。

5.4.3良好的通风系统

根据隧道不同施工阶段进行施工通风设计,拟采用轴流风机压入式通风和巷道式通风。

风机的选择主要由所需风量和按所选风管参数计算的风压确定。轴流风机采用多段变速风机和低噪节能隧道专用风机,风管采用新型拉链式软风管,直径为φ1200~1500mm,平均百米漏风率不大于0.02,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管理,有利于通风的标准化作业。风管安装要平、直、顺,以减小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优化配置钻爆、装运、喷锚、衬砌等机械化作业线,并针对不同地质情况,制订不同的机械设备配置方案。强化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施工中认真分析和研究各种机械设备的配套模式、工作效率、维修保养方法;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保障措施。

优化工序组合,实行平行作业。施工中最大程度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实行多工序平行作业,各道工序均衡施工,缩短工序循环时间,总体进度平稳推进。

建立洞内外有效的通信系统。洞内外通讯联络采用有线通信,实施内外监控,使每个生产环节在通讯网中自动衔接,使生产指挥中心能及时与各作业生活点、部门沟通,生产指挥中心随时了解到各层面情况,及时反馈信息,指挥施工。

做好洞内疏排水,尤其是软岩地段,防止积水浸泡拱、墙脚,造成支护失稳。

切实解决好有轨运输的仰拱施工干扰问题。采用轨道桥施工仰拱,解决与有轨运输之间相互干扰的矛盾,使仰拱超前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加强施工应变,做到地质变,施工方法、措施变,该加强的支护要加强,避免丧失稳定围岩的最佳时机。

5.4.5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措施

本隧道不良地质主要有:岩溶、断层破碎带、有毒矿床、岩爆等。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关键是做好超前地质探测预报,及时将有关结果反馈于监理工程师及设计单位,积极配合做好动态设计,保证不良地质地段安全有序进行施工。

5.4.5.1岩溶地段施工措施

隧道在溶洞地段施工时,根据设计文件有关资料及现场实际情况,查明溶洞分布范围、类型情况、岩层的稳定程度和地下水情况等,根据设计、监理意见分别以引、堵、越、绕等措施进行处理。详见“溶洞及暗河处理措施图”。

施工过程中进行综合详细的超前地质探测预报工作,调查清楚岩溶的大小和其它发育情况,根据其类型确定正确的处理方案。

喷锚支护及开挖在无水压或低水压的状态下施工。在进入设计高水压地段施工前,加强工作面前方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根据富水情况及水压大小,采用超前帷幕注浆、径向注浆或限量管道排放等手段降低作业面水压。并在开挖时严格遵循“短进尺、弱(不)爆破、早封闭、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

施工中加强检查溶洞顶板,及时处理危石。当溶洞较高时,设置施工防护排架或钢筋防护网。在溶蚀地段的爆破作业,做到多打眼,打浅眼,并控制装药量。在溶洞填充体中掘进时,加强超前支护措施,必要时采取预注浆加固地层。采用抗水压钢筋混凝土衬砌的地段,填充性溶洞地段不设盲沟和泄水孔,防水板全环铺设,并在衬砌两端设钢片止水带,溶洞衬砌段不设避车洞和少设施工缝,使高压水安全封堵在衬砌之外。

为防止隧道施工可能造成的地下水严重流失、地表塌陷、水源枯竭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做好地表水、出水点以及地表塌陷区的观测工作,必要时对地表进行处理。同时在岩溶发育地段,尽量

见“溶洞及暗河处理措施图”

维系岩溶暗河的既有通道,使地下水恢复到原有水位。

5.4.5.2断层段岩溶高压涌水、突泥地段施工措施

银洞坡隧道于DK481+375段通过F4断层,其破碎带宽度20~60m,以断层角砾为主,局部后期可能重新胶结。断层带内饱水,隧道开挖可能坍顶、遇突水、突泥,影响施工安全。

突水地段施工时采取相应的防水、排水措施。根据涌水量大小,提前封堵和疏排,同时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涌水,迅速排出,以防大量地下水涌入洞内造成危害。

涌水预测方法:根据在类似地质条件隧道施工中的成功经验,以超前钻孔为主,相似预测法为辅。

施工方案:施工中认真研究设计文件,加强地质调查,进行超前钻孔探测,采用综合物探手段预测预报,判明水源补给、涌水量和突水压等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帷幕注浆、超前注浆或管道引排等方案。

采用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台阶法等开挖方法,并辅之以超前小导管注浆止水穿越突水段。按顺序分部开挖隧道断面,施作支护。支护系统锚杆由厚壁小导管代替,施作支护时,根据渗漏水的情况,在各渗漏水处钻眼引水,设置弹簧排水管。在大面积淋水或水流量仍很大的情况下,设置多层弹簧排水管,通过弹簧排水管将水引入墙脚纵向排水管,流入排水沟将水排出洞外。

富水地段备足抽水设备,加强施工用水、排水管理,防止拱脚和基底浸泡。

突泥地段施工时依靠地质超前预报作出判断,根据涌泥量的大小,提前采用帷幕注浆或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封堵,以加固地层止水。

一旦发生有危害的突泥时,尽快将口堵住。堵塞的材料以钢筋、钢管和型钢为骨架,填塞草袋、劈柴和木板。堵口后,用喷混凝土将其封闭,并将周围洞身加固;然后沿开挖面周边设超前钢管支护,采用φ40mm、φ50mm或φ80mm长6~8m的无缝钢管。必要时两层、三层重叠,形成“套管”以增大其抵抗松散地层压力的能力。同时在此断面附近设置监控量测点,监控量测围岩的收敛变形情况。

5.4.5.3有毒矿床地段施工措施

O1t地层分布于银洞坡隧道洞身及上部,该层顶部夹有一层约10m的页岩,局部富含有毒矿物—雄黄及汞。隧道施工及时采集水样及空气样本,及时检测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有毒矿体地段施工时,切实加强监测及个人劳动保护措施。

5.4.5.4岩爆地段施工措施

隧道洞身分水岭处最大埋深为680m,埋深较大地段硬岩可能发生岩爆。

施工前,通过综合超前地质探测预报,分析有可能发生岩爆的地段,以便正洞施工达到相应地段时加强防卫,采取以下必要措施。

使用光面爆破,并严格控制用药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可选用超前钻孔预爆法,喷射高压水冲洗岩面预先释放部分能量,以减少岩爆的发生。

岩爆严重地段,增加钢筋网、喷砼等支护措施。

5.5银洞坡隧道施工工艺

5.5.1全断面光面爆破施工工艺

Ⅱ、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光面爆破。

多功能创业中心大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掏槽方式:采取直眼掏槽。

炮眼深度:正洞炮眼深度为3.5m,掏槽眼深度为3.7m。平导炮眼深度为3.5m,掏槽眼深度为3.7m。

爆破效果:隧道开挖爆破炮眼残留率要求硬岩达到80%以上,中硬岩达到60%以上。

GB50071-2014+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见“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框图”。

掏槽眼:注意孔眼平行度,避免炮孔交叉以保证掏槽眼的掏槽效果。掘进眼:眼口排距、行距误差不大于6cm。内圈眼:与周边眼的排距误差不大于5cm。周边眼:炮眼间距误差不大于5cm,外斜率不大于5cm/m,与内圈眼间最小抵抗线误差不大于5cm,钻孔位置在轮廓线上。掘进眼、周边眼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钻眼完毕,按炮眼布置图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有不符合要求的炮眼重钻。

5.5.1.2装药作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