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路站附属结构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广济路站附属结构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738.8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广济路站附属结构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2.4周边环境条件 2

3施工现场布置及施工资源配制 3

3.1施工场地布置 3

3.2.1管理组织结构 3

Q/GDW 10908-2016 直升机电力作业安全工作规程.pdf3.3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4

3.3.1主要施工设备表 4

4工艺流程及施工进度 5

5.2开挖技术参数 6

5.3.1基坑开挖竖向流程 6

5.3.2基坑开挖纵向流程 7

5.4开挖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7

5.4.1分段、分层 7

5.4.2土方开挖注意事项 8

6.1混凝土支撑施工 11

6.2钢支撑施工 13

6.2施工监测及信息化施工 15

6.2.1施工监测组织 15

6.2.2监测内容 15

6.2.3施工监测 16

7.1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8

7.1.1施工工艺及参数 18

7.1.2旋喷工艺及加固范围 18

7.1.3施工注意事项 19

8.2疏干井设计 21

8.3疏干井构造 22

8.4降水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23

8.4.1管井点布置 23

8.4.2疏干井施工流程图 23

8.4.3管井成井施工方法 23

8.5降水运行施工方法 24

8.5.1试运行 24

8.5.2降水运行 24

8.5.3降水运行的注意事项 25

8.6降水井封井施工 25

8.6.1疏干井封井施工 25

9.1基坑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26

9.2钢支撑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7

9.3地基加固质量保证措施 28

9.3.1各工序质量保证措施 28

9.3.2应急处理措施 29

9.4降水质量保证措施 29

10安全保证措施 30

10.1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30

10.2施工防火安全措施 31

10.3地下管线及其它地上设施的安全及加固措施 31

10.4施工机械安全管理措施 31

10.5施工用电安全管理措施 32

12.1工程风险分析 33

12.2应急处理组织机构 34

12.3救援小组职责 35

12.4应急处理工作流程 35

12.5应急处理措施 36

附属结构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⑴苏州轨道交通广济路站土建工程施工图纸;

⑵现行有效的国家、江苏省及有关地下工程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等;

⑶多年从事类似工程所积累的施工经验和成熟的施工工艺;

⑷我公司现有的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技术力量;

⑸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业主相关要求。

苏州市轨道交通广济路站位于广济路与干将路丁字型交叉路口地下,为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车站。其中1号线车站主体沿干将路方向布置;2号线车站主体沿广济路方向布置,并略有倾斜;两线间联络线设于西北角,广济路站设有6个出入口,5个风亭,1个非机动车库。其中3、4号风亭与主体合建。本次施工方案涉及广济路站所有出入口、物业出入口、风亭、非机动车库,详见附图《附属结构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本标段场地所处地域为广阔的冲湖积平原,站体穿越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1杂填土层;①2填土层;③1粘土层;③2粉质粘土层;④1粉土层;④2粉细砂层;⑤粉质粘土层。咬合桩桩底位于第⑤层(粉质粘土层)内,附属结构底板位于第④1层(粉土层)内。

⑴1杂填土:褐灰~灰色,松散。该层填料较复杂,由粉质粘土混大量碎砖、碎石填积,局部夹有块石,填料不均匀。层厚0.7~2.9m。

⑴2素填土:褐灰~灰色,局部褐黄色,呈软~可塑状,由粉质粘土混少量碎砖石填积,仅局部分布。层顶埋深1.3~3.2m,层厚0.7~2.9m。

⑶1粉质粘土层:灰黄色,可塑,局部硬塑,夹粘土,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高。层顶埋深1.3~3.2m,层厚0.4~2.5m。承载力特征值fak=190kPa。

⑶2粉质粘土层:灰黄色,下部渐变为灰色,可~软塑。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层顶埋深3.1~6.2m,层厚1.4~6.3m。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

贝壳碎片。光泽反应弱,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韧性低。层顶埋深6.0~7.6m,层厚1.0~4.0m。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

⑷2粉砂层:灰色,稍密~中密为主,夹细砂、粉土和薄层粉质粘土,含少量云母片和贝壳碎片。层顶埋深6.0~10.0m,层厚4.1~8.0m。承载力特征值fak=140kPa。

⑸粉质粘土:灰色,软塑~流塑,夹稍密状态粉土,局部为粉土与粉质粘土交互层,均质性差,夹有软塑~可塑状态粉质粘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稍有光泽反应,摇震反应不明显,韧性较低,干强度中等。层顶埋深13.8~16.1m,层厚5.5~9.8m。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

⑹1粉质粘土:绿灰色~灰色,可塑~硬塑,夹粘土。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高。层顶埋深22.9~25.6m,层厚1.4~4.0m。承载力特征值fak=240kPa。

第二层承压水:由⑺层粉土、粉砂和⑻层流塑~软塑粉质粘土组成含水层。该含水层埋藏较深(层面埋深33.9~44.2m),⑺层粉土、粉砂赋水性较好,透水性较好(属弱透水),但透水性不均匀;⑻层粉质粘土赋水性一般,透水性弱,给水性较差。该含水层厚度较大,含水较丰富,埋藏较深。但附属结构离该承压水层较远,影响不大。

周边建筑:附属结构基坑四周存在大量房屋,均为多层居民楼,北侧5号风亭和物业2号出入口距基坑边缘约2米有一栋6层居民楼和干休所2层别墅,南侧1号出入口、2号出入口、物业1号出入口(距基坑边缘约3米)有三栋6层居民楼。

周边管线:平行干将路有一根DN700的给水管,一根DN300的给水管,一根1500x1200的电力管,一根DN300的燃气管,两根d450的雨水管,两根d500的污水管。平行于广济路方向有一根d600雨水管,一根DN200的给水管,两根d200的燃气管,在车站范围内除五号风亭有一根国防光缆需进行保护,其他所有管线均已完成拆迁。

道路交通情况:车站位于广济路与干将西路交叉路口地下,干将路为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广济路为南北向的城市次干道(双向四车道),人口密集,车流量大,交通极为繁忙。目前交通疏解将干将路北侧进行封闭,仅留20m做临时行车通道。待北侧5号风亭和物业2号出入口施工完成后,将南侧封闭,施工物业1号出入口、1号出入口及2号出入口,北侧留20m做行车通道。

3施工现场布置及施工资源配制

施工现场布置按照文明施工的总体安排,并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布置,现场设置钢支撑堆料场、拼装场、钢筋加工场、钢筋堆料场、氧气库、乙炔库、杂物间、排水沟、沉淀池、洗车台等。

3.2.1管理组织结构

3.2.2班组人员组织

3.3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3.3.1主要施工设备表

广济路站车站基坑开挖工程机械设备配备见《主要施工机具配备表》。

物业2号出入口主体结构

物业2号出入口主体结构

1号出入口(含1号风亭)围护结构

二建在2011年3月31日之前占用此场地

1号出入口(含1号风亭)主体结构

2011.3.1~2011.4.20干将路南侧回填、管线迁改、路面施工、干将路向南改移(二期)

物业1号出入口围护结构

物业1号出入口主体结构

物业3号出入口围护结构

物业3号出入口主体结构

基坑开挖在降水施工效果明显后开始,车站基坑开挖总体原则按照“纵向分段、竖向分层、平衡对称、先支后挖、限时”进行施工。基坑开挖时根据支撑竖向布置进行分层开挖,根据支撑平面布置间距进行分步开挖,在基坑采用挖掘机对称开挖,保证围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受力平衡,土方开挖时备足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保证在规范要求时间内完成每一层土方开挖,达到“快撑快挖”的效果,减少基坑暴露变形时间。

基坑土方开挖必须在井点降水进行20天后,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3m后方可进行。

1、开挖表层土,由于基坑面积较小,一次性到位。

2、基坑开挖应分层分段进行,每个纵向分段内分小段分层均匀开挖,每层不得超过3.0m,严禁挖成锅底状。第一层土每段开挖长度视环境条件而定,但不超过12m,第二道及以下各道支撑的土层开挖中,每小段长度不超过6m。小段土方的挖掘,钢支撑的安装和预应力的施加必须要在16h内完成。在开挖到坑底设计标高以上300mm处,应进行基坑验收,并改用人工开挖至基底;基坑底面的垫层同样应分段快速浇筑,及时封底,以尽量减少对基底地基土体的扰动,确保基坑安全。

3、本工程基坑开挖放坡根据现场条件,纵坡尽量满足局部1:3以上,整体坡度1:4以上,坡顶面设置截水沟,下雨期间坡面上采用彩条布覆盖,以减少雨水冲刷。

5.3.1基坑开挖竖向流程

附属结构开挖平均深度约8.7m、最深处为11.8m,因此车站竖向开挖按照支撑设置情况从上至下分层开挖,分层原则为:以临时支撑面为分界点,每次开挖现施工至支撑底面下50cm处,进行支撑的架设,支撑达到规定强度并形成支撑体系后方能进行下一层土体的开挖。

车站基坑标准段竖向开挖分为3层开挖,表层、负一层、负二层。基坑分层按支撑竖向布置划分,表层为地面至第一道支撑设计底;负一层土方为第一道支撑底至第二道支撑底;负二层为第二道支撑底至基底。局部设有第三道支撑,且第二道支撑至第三道支撑底不足3m(挖机最小操作高度),负二层土方直接挖至第二道支撑底3m处;负三层土方至基底。

5.3.2基坑开挖纵向流程

基坑纵向开挖分段按照支撑平面布置及内部结构段划分,基坑开挖由浅至深依次推进,纵向开挖采用临时放坡开挖,纵向边坡在合适高度设置台阶,每一开挖层边坡坡脚设置一横向截水沟及集水坑,基坑开挖时排水采用明沟截流排水。开挖时遵循阶梯状开挖施工顺序,“从上到下,分层、分块,留土护坡,阶梯流水开挖,垫层及时浇筑”的总原则。确保按时完成基坑土方开挖,为附属主体结构施工创造条件。

5.4开挖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因附属结构基坑开挖深度不深,且土方绝大多数均处于粉土粉砂层,固开挖采用小型履带挖掘机加长臂挖掘机的模式进行开挖。由于附属结构临近建筑物,操作空间狭窄,为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小型挖掘机在一个平台上完成挖掘后,由一个履带挖掘机起运至长臂挖掘机位置,再利用长臂挖掘机直接取土至土方运输车上。在整个开挖过程中派专人监控和指挥挖掘机司机的操作,以免在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机械臂碰撞已架设好的钢支撑,危及围护结构的安全。

附属结构施工土方竖向共分三层开挖:第一层竖向高度为1.87m,开挖至第一道砼(钢)支撑底面,施工第一道砼(钢)支撑、冠梁;第二层竖向高度约4.16m,开挖至第二道砼(钢)支撑底面,施工第二道砼(钢)支撑、围檩;第三层竖向高度约3m,开挖第至坑底。在开挖施工中储备足够的钢支撑以备开挖时应急使用。

附属结构基坑开挖分层图

5.4.2土方开挖注意事项

1)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好支撑材料和浇筑砼支撑的机械设备、施加支撑轴力的液压装置。基坑支撑采用钢支撑时,施加支撑轴力采用两台(一台备用)250t的液压千斤顶。

布置测量网点。在基坑开挖前,先布置好每个基坑的测量网点,放出各轴线位置及地面标高。以保证支撑的及时浇筑和控制挖土标高。

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在基坑施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本车站所执行的各项技术措施和技术标准。

检查井点降水效果和地基加固龄期。基坑开挖前应检查井点降水效果和地基加固龄期,当井点降水持续20天以上,地下水位已降至坑底3m以下;基底加固土体已达设计强度时,方可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2)基坑开挖的截排水措施

根据基坑内水源情况,在基坑四周或中部分别设置排水明沟,在转角或每隔20~30m设一集水井,使地下水汇集于集水井内,再用水泵将地下水排出基坑外。

排水沟深度应始终保持比挖土面低0.4~0.5m。

集水井应比排水沟低0.5~1.0m,或深于抽水泵的进水阀的高度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保持水流畅通,地下水位低于开挖基坑底0.5m。

小面积基坑排水沟深0.3~0.6m,底宽应不小于0.2~0.3m,水沟的边坡为1.1~1.5,沟底设有0.2%~0.5%的纵坡,使水流不至阻塞。

抽水应连续进行,直至基坑施工完毕,回填土后才停止。

3)纵向边坡稳定的技术措施及控制

在车站基坑开挖中保证纵向土坡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为围护纵向土坡的稳定,确保安全生产,在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特采取以下措施:

基坑纵向放坡不得陡于安全坡度。安全坡度应根据地质情况、地下水情况和施工中的监测反馈信息确定和调整。在开挖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人工修坡,并应对暴露时间较长或可能受暴雨冲刷的纵坡采用篷布覆盖等坡面保护措施。

每一小段的土方开挖中,严禁挖成3~4m高的垂直土壁或陡坡,以免坍方伤人,并严防坍方而导致的横向支撑失稳。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纵向土坡应加强监测,并将结果及时反馈指导施工,确保纵向边坡的稳定。

雨季施工时,纵坡面采用彩条防水布覆盖,每一个开挖台阶设置一个排水截水沟,每两个台阶设置一个汇水井以抽排积水。见《纵坡防护措施示意图》。

在基坑土方开挖前20天进行降水。基坑开挖时,采取架设支撑和安装拉杆

等措施保证降水井管的正常工作。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围护结构表面渗漏水要及时封堵。基坑周边应开挖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同时应充分准备好排除基坑积水的排水设备。

每一小段开挖前备好出土、运输和弃土条件。保证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连续高效率地出土,并及时用泥土车运走JCT2377-2016 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用聚合物水泥粘结料,严禁在基坑周围堆放大量土方。同时加快支撑速度,减少基坑暴露时间,确保各施工参数能满足基坑允许变形的要求。

基坑开挖接近坑底时,为保证坑底平整并控制超欠挖,对基坑设计标高以上30cm的土方,采用人工开挖修整,对局部的洼坑采用砂压实、填平。

为有效控制基坑超挖量,当人工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测量最后一道支撑中间底部至坑底的高度,仔细测出此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做好记录。从中判断出为保证浇注底板垫层混凝土达到设计标高而需要的基坑开挖量。

开挖基坑最后一层土方时,应在每小段开挖完成后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在8~16小时以内浇筑混凝土垫层。要预先将混凝土垫层及浇筑混凝土底板的材料、设备人力等施工准备工作全部做好,以便在基坑挖好后立即进行各道工序施工,确保在五天以内完成结构施工分段钢筋混凝土底板。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紧跟每层开挖支撑的进展,对围护结构变形和地层移动进行监测。主要包括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周围建筑、构筑物及周围地下管线的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基坑外地表沉降,土体倾斜,支撑轴力,基坑内地下水位,基坑回弹观测等。并将监测结果与警戒值进行对比,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进行处理,控制变形,确保施工正常。

基坑分三个台阶放坡开挖,每个台阶放坡坡率为1:2,总坡率为1:3。每个台阶平台宽度为6~8m。标准段基坑开挖分为三个开挖层组织开挖。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