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干渠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灌区干渠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02.0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灌区干渠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灌区干渠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1.2 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 11

1.3对外交通条件 12

第2章施工围堰、基坑降排水和渡汛措施 13

湖州师范学院公共教学楼土建及安装施工组织设计2.1围堰结构设计 13

2.3导流明渠设计 14

第3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17

3.1施工总平面布置设计原则 17

3.2场内外交通 17

3.3风、水、电系统 17

3.4砼拌和站及其附属设施 18

3.5辅助生产企业设施 18

3.6仓储系统用其他 18

3.7办公、生活设施 19

3.9临时设施汇总表及施工总体布置图 19

第4章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 21

4.1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21

4.2土方回填施工方案 25

4.3 钢板桩支护 29

4.4单管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 33

4.5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36

4.7深层搅拌桩施工方法 44

4.8碎石垫层施工方法 48

4.9砌石施工方法 49

xx流域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流域面积5629km2,是我省大河流之一,xx以xx为界,以上分xx和xx支流,以下为xx干流全长30km。xx市行政区域包括xx市区,以及xx、xx、xx、xx、等七市区。

xx下游防洪堤工程始建于五十年代,南北两岸堤长共28.24km。因岸线未经总体规划,堤线甚不规则。多年来由于天然及人为影响,使xx下游河道防洪能力降低,严重影响xx城乡人民的安全。自1991年起分两期对xx下游堤防工程进行加固扩建,但主要是对原堤防进行加高加固。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1997〕文330号文件同意分期实施的意见,对xx下游两岸进行整治,在岸线整治河段范围内,浮桥以下(北岸自xx)防洪岸线及河道整治列为近期工程;浮桥以上防洪岸线及河道整治列为远期工程。近期工程即一期工程于1999年动工,2002年已基本完工,南岸接至荀江桥也于2006年动工兴建,也已接近完成,北岸接至xx,未能形成封闭的防洪体系,为了尽快发挥已建工程的防洪效益,xx市各级政府要求尽快建设北岸xx段起点至xx水闸的防洪堤。

根据xx市城乡规划局编制的《xx下游两岸xx桥闸至荀江新桥控制性详细规划》,金塔堤段采用“堤路结合”堤顶路方案。

xx市xx下游防洪岸线整治及xx路续建工程(xx段)采用“堤路结合”的堤顶路方案,起点位于xx市xx北路,xx坐标X=2759011.53,Y=506511.303,之后路线基本沿堤线布设,采用路堤结合的形式,将拟建xx防洪堤放置在道路的外侧,向内加宽至41m,向西经过xx、xx、xx、xx村,终点在307省道,xx坐标X=2760575.541,Y=502591.498。路线在xx区境内长3.33km,在xx境内长1.329km,路线途中有规划的xx大桥,站前大桥(道)以及宽50m规划路1条,宽40m规划路1条,宽30m规划路2条、宽24m规划路1条与之相交。

1.2设计主要技术标准

堤防级别为Ⅰ级堤防工程。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1100m3/s,由xx段起点—xx水闸的设计水位为11.27m—12.10m;抗震设防标准按Ⅶ度地震烈度,遭遇5年一遇洪水重现期设防。

xx段防洪堤线与xx路结合的起点为xx路桩号K1+018.00处,终点桩号为K4+300.00,结合段长度3282m;从xx路桩号K4+300以后,防洪堤线与xx水闸连接线结合,结合段堤线长578.422m。

路线全长:4.659公里

道路等级:城市Ⅰ级主干道

设计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

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1000米

凸形竖曲线:6000米

凹形竖曲线:4000米

道路宽度:除观光休闲区路段,交叉口路段、公交车港路段外,其余路段宽度为41米

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30年

路面横坡:车行道2.0%人行道2.0%

道路设计洪水频率:1/100

xx水闸桥54.65米

桥梁及道路构筑物设计荷载:城—A级

地震烈度:基本烈度Ⅶ度

路面设计交通量:标准轴载(100KN)1000次/日

道路可能通行能力:2752辆/小时(单向)小客车

5504辆/小时(双向)

暗管折减系数:m=2.0

雨水管道按满流计,粗糙系数取n=0.013

地面集水时间一般按5min计

排水管道中最小流速v=0.75m/s

设计雨水管道起始覆土取1.0米

3.3.1路基横断面设计

桩号K0+000—K7+749段路基按照双向四车道四幅路,路基宽度33米进行设计。其路基横断面构成为3.0m人行道+4.5m非机动车道+8.5m机动车行车道+1.0m中央分隔带+8.5m机动车行车带+4.5m非机动车道+5.0m人行道=33m。

桩号K0+749—K7+165段路基按照双向四车道四幅路,路基宽度41米进行设计。其路基横断面构成为3.0m人行道+4.5m非机动车道+2.0m边分带+8.5m机动车行车道+3.0m中央分隔带+8.5m机动车行车带+2.0边分带+4.5m非机动车道+5.0m人行道=41m。

路基大部分为园地、菜地,需将表层土清除,清除表土厚度平均0.3m。基础部分段为粉质粘土,路基填筑前先压实处理,路基大部分为高填方,经计算预留沉降量为0.3m。

3.3.2特殊路基处理

水沟、池塘路段:路基经过水沟、池塘地段,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采用围堰挡土、抽水、清淤,抛石回填等处理措施,水沟路段抛石回填至原地面高程,水塘路段抛石回填至常水位以上0.5并在常水位上0.5m,抛石体回填至设计标高后用压路机压实,并铺筑碎石垫层后再填筑路堤。

淤泥地段:先进行排水,待疏干和晾晒后,将淤泥清除,进行换基处理。

3.2.3路基边坡设计

路基填方边坡:浆砌条石采用1:2.5坡率;挡墙段采用1:0.25的坡率,草皮护坡采用1:4的坡率,浆砌片石方格型骨架防护采用1:1.5的坡率,xx段开挖边坡第一段采用1:0.33,高8m处设一马道,宽2m。第二边坡采用1:1的坡率。

3.2.4路基防护设计

路基左侧填方路段:K0+000~K0+480采用浆砌条石护坡;K0+480~K1+020段位于xx地质灾害区,在土石分界面分布有软弱夹层,存在潜在的滑坡问题,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墙防护,基础须坐落在基岩上;K1+020~K2+380采用浆砌条石护坡;K2+380~K4+300采用草皮护坡;K4+490~K4+469.722采用浆砌片石方格型骨架防护;临江侧路段坡脚采用浆砌石护脚。

路基右侧路段:桩号K0+340~0+500段通达过居民区,采用挡墙防护和xx段开挖边坡采用浆砌护坡,其余路段采用浆砌片石方格型骨架防护。坡脚根据防洪堤反滤要求设置排水棱体、排水沟。

根据道路等级、交通预测值、车辆组成等,并依据项目实际情况,按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和路面结构设置情况进行路面厚度计算。路面结构如下:

面层为水泥混凝土,厚度24cm

基层为5%水泥稳定砂砾,厚度20cm

垫层为级配碎石,厚度20cm

面层为水泥混凝土,厚度20cm

基层为5%水泥稳定砂砾,厚度18cm

垫层为级配碎石,厚度18cm

面层采用4cm机制人行道彩色砖+2cm砂浆铺砌

垫层采用10cmC10水泥混凝土

①、设计标准为城—A级

排水涵洞:桩号4+470处,为2*2方型钢筋砼板涵;

旱闸桥:共四座,分别设在xx、xx、xx、xx等旱闸右侧,为单孔箱涵结构,基础采用旋喷桩。

水闸桥:共两座,分别设在xx水闸和xx水闸右侧,基础采用旋喷桩。

下部构造:钻孔灌注桩基础

本工程在路基上布置路面雨水、电力、电信、有线电视、路灯等管线工程,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管网根据要求预留通道。

2.2.7.1雨水管道

路面排水管道设置在道路边分带内,采用双侧布管。主要承担本路段的路面雨水收集排放和冲洗、绿化废水排放。出水管按就近排放原则排放,靠近水闸处往水闸处排放,其他出水口均往内侧排放,大部分出水口设置在排水涵管附近通过排水沟相接,部分出水口设置在排水沟上,通过排水沟与排涝涵管相接。

雨水管管材选用高密度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HDPE(环刚度采用≥4KN/m2),接口采用承插密封连接—橡胶圈柔性接口。过涵洞倒虹吸采用焊接直缝钢管。

机动车道路缘设置的雨水口为联合式单箅雨水口,非机动车道下为偏沟式雨水口,低洼处为平箅式雨水口。公交车站范围内雨水口设在机动车道与公交停车道交界线上。所有井室其井盖一律采用复合式水泥井盖,其中雨水蓖子采用复合材料雨水箅子。

3.2.7.2电气与照明

本工程由供电局提供两回单相(50HZ)10KV城市路灯专用电源。

设计标准:城市Ⅰ级道路,平均照度22lx,均匀度0.43。

采用光效高、使用寿命长、显色性与透雾性较好的高压钠灯为光源。

路灯沿道路双侧绿化带对称布置,路灯间距30米,灯杆高10米,双挑,光源配功率1*250w+1*150w高压钠灯,仰角15度,以低压电缆方式供电。采用微电脑路灯自动控制器定时控制。

3.2.8.1过街设施

在旱闸处,群众可通过旱闸进入堤外滩地,在每一社区参照规划要求设置必要的越堤路。

3.2.8.2公交停车站

公交停车站根据规划道路口、附近村庄分布情况布置,停车站采用港湾式。

3.2.8.3无障碍设施

人行道在交叉口、各出入口、人行横道等路口均设置缘石坡道、盲道等无障碍设施。

3.2.9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

全线设置完善的标线,根据需要设置指路标志、禁令标志、警告标志等标志牌,所设标志采用反光材料,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在起、终点平面交叉出设置灯控设施。

路基高度基本控制在6.0m左右,在内外侧采用砌石护栏防护,外侧结合防浪墙采用封闭式护栏,内侧采用镂空护栏。

1.2.1水文气象条件

xx发源于xx山脉南端的xx县xx乡xx村xx岭东南坡,流域面积5629km2,全长182km,主河道平均坡降2.2‰,为我省第四大河流。xx以下xx干流全长30多km,xx至xx区间面积为611km2。

xx干流自xx闸以下河段为感潮区,xx站多年逐月平均高潮位2.365m,历史最高潮位4.499m。10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11100m3/s。

本项目所处区域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0.7℃,最热月(七月)平均为36.5℃,最冷月(一月)平均为12.0℃,极端最高气温38.7℃(1966年8月),极端最低气温0.1℃(1963年1月),年平均降水量1215.8毫米,日最大降水量239.8毫米,全年无霜期达360天。年平均风速3.8米/秒,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频率为21%,最大风速为24米/秒,沿海大于6级风日为32天,台风发生在七月至九月,年平均2—3次,年平均雾日10.6天,多发生在一月至四月间。雨量自10月份以后偏少,气候异常干燥,常出现旱情。

工程区位于xx下游河段右岸,拟建线路位于河流冲积阶地和河漫滩上,属河流冲积地貌。全线以冲洪积、海积平原为主,地势较低洼且平缓,仅在xx附近为残积堆积残丘地貌。现有地面高程在1.0—11.0m之间,残丘最高高程为34.68m。工程位于现有防洪堤的外侧流通滩地上,滩地上主要为菜园、田地及果树等。

工程区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和裂隙潜水。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冲洪积及残积土层中,由大气降水及河水直接补给,水位埋藏浅,水量较丰富。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闽建设[2002]37号福建省区划一览表,xx是全国重点抗震、防灾城市,城市建设按7度抗震烈度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特征周期为0.55s。

xx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xx公路、xx~xx公路从项目区穿过,高干渠经过的各乡镇之间均有公路相连,并已有多长条公路与施工工区相通,工程建设所需物资可通过现有公路运往各施工工区,对交通十分便利。

第2章施工围堰、基坑降排水和渡汛措施

为了确保干渠工程干地上正常施工,必须引导和控制河水,有效拦截来水。修筑围堰形成封闭基坑,保证在干地施工。

施工导流采用一次拦断干地施工的方案,xx取水口与田洋取水口之间利用导流明渠排水,本C4标上游围堰布置于桩号14+195.0m处,下游围堰布置于田洋取水口处,新建节制闸围堰布置于桩号14+940.0m处,采用填筑横向粘土草袋围堰。

2.1.1堰顶高程的确定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围堰高为4米,围堰堰顶高程均拟按4.5m。

围堰均为袋装土围堰,袋装土量要适中、墩实,一般装1/3~2/3土,施工时将袋装土堆放平整,且应错缝,纵横向压茬1/3,并用人工踩实。围堰堆砌应整齐、密实,不得出现渗流通道。

为减少围堰的渗水量,筑堰前应将堰底杂物清除,并将堰底范围内土层挖除30~50cm深,使围堰底部嵌入基底。防渗采用土工膜,筑堰时,先将土工膜平铺于围堰中部,利用袋装土袋将土工膜压住进行固定,土工膜两侧填筑粘土草袋围堰均衡上升,并紧贴土工膜叠筑。围堰施工由一侧向另一侧单边进占的方式填筑。

1:0.751:0.754m

2.3.1导流明渠布置

进水口布置距围堰中心30m处的xx取水口对岸,出水口布置距围堰中心10m处的田洋取水口附近,导流结束后方进行穿堤段堤身施工。

根据投标文件施工导流布置图,导流明渠底宽拟定2.0m,边坡1:1.5,开挖深度3.4m,长约616m,土方开挖工程量17200m3。

2.3.3导流明渠施工

本导流明渠开挖拟从两头向中间开挖方法,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人工修整,开挖后的土方堆于明渠两旁的空地上。

根据本工程情况,基坑采用挖坑抽水的方法降水。

渗入基坑的涌水量计算如下:

根据上述计算所得基坑涌水量、潜水泵及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和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本工程配备抽水设备如下

2.4施工安全度汛措施

(1)进场后在业主协助下,与当地防汛指挥部和气象局取得联系。汛期加强联系和协调,及时了解天气预报,进行水情分析,尽早采取果断措施。

(2)准备部分编织袋,以备标洪水来临前适当加高围堰挡水,及时撤离人员、机械到安全高度,保证生产安全。

(3)民技工生活区、水泥仓库布置在地势较高处或将其基础填高。

(4)合理安排加快施工进度,低洼地段尽量避开洪水期施工。

(5)配备足够抽水设备,以备尽快抽排基坑积水。

第3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3.1施工总平面布置设计原则

xx市xx干渠位于xx市市郊,渠道两侧多为居民民房,也有一些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施工条件较好,本工程施工工厂、砼搅拌及预制场、施工仓库及临时生活设施等布置在南干渠与导流明渠之间的空地上。施工布置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使用场地,布置紧凑,合理搭建,降低费用,但又不宜过分拥挤。

(2)就近布置,有利生产,便于管理,不妨碍对内、对外交通运输。

(3)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防火,符合卫生要求。

(4)合理定置、美化环境、并符合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xx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xx公路、xx~xx公路从项目区穿过,高干渠经过的各乡镇之间均有公路相连,并已有多长条公路与施工工区相通,工程建设所需物资可通过现有公路运往各施工工区,对交通十分便利。

本工程场内施工道路一部分利用沿渠两侧原有村级道路,没有道路路段拟用机械在沿渠一侧顺地势平整一条施工道路,土方不足的地段由适用开挖料填筑,路宽5m,泥结碎石路面。

施工用风、施工用水、施工用电详见第6章说明。

3.4砼拌和站及其附属设施

工程所用砂、碎石料均为外购,拟在拌和站设一个砂、碎石料场,面积600m2,其中砂场占200m2,碎石料场占400m2,按平均堆高2m计,可以储备砂400m3,碎石800m3,可以满足工程砼生产要求。

3.5辅助生产企业设施

木工场拟布置在南干渠与导流明渠之间的空地上,配备1套木工机械,并在周边设有消防器材,建筑面积90m2,占地面积110m2。

钢筋场布置在南干渠与导流明渠之间的空地上,配备1套钢筋机械,建筑面积100m2,占地面积120m2。

本工程施工用具、机械零配件用其他物质均存放在综合仓库内,建筑面积80m2。

水泥仓库设置在拌和站边,建筑面积40m2,占地50m2,储备40t水泥。

试验室紧靠水泥仓库边布置,主要设备有砂石物理力学性能测试仪器、坍落度测验仪器等,建筑面积20m2,占地25m2。

汽车维修间布置于南干渠与导流明渠之间的空地上,建筑面积50m2,占地60m2。

(1)项目部及管理人员办公及生生活设施

项目部及管理人员宿舍拟租用附近民房。

现场的民技工宿舍拟设在施工现场内,建筑面积600m2,占地700m2。

3.9临时设施汇总表及施工总体布置图

第4章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

本工程C4标为xx取水口至加沙段,桩号为14+208~14+924.00,全长716.00m,主要有渠道清淤、土方开挖、回填土方、碎石垫层、块石灌沙、土工布铺设、预制砼板衬护、草皮护坡、隔离网架设、浆砌条块石、水泥砂浆勾缝、浆砌砖墙、条石栏杆、普通砼、预制砼和钢筋砼等项目。

4.1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根据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安排及现场施工条件,土方开挖弃土应根据不同部位和回填量的要求,对合格土体和不合格土体运至监理工程师指定位置堆放处理。

4.1.2土方开挖施工程序

本标段在高压旋喷桩和C25砼钻孔灌注桩永久支护地段,需等到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方进行土方开挖。

4.1.3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按照土方开挖断面图,每延长米渠道开挖工程较少,但开挖长段较长(本C4标桩号为14+208~14+924.00,全长716.00m,),拟采用分二段开挖,第一段从桩号14+208.00往下游开挖,开挖长度为352.00m;第二段从桩号14+560.00从下游开挖,开挖长度为364.00m。采用PC200反铲挖掘机挖装,6t自卸汽车运输;导流明渠开挖拟从两头向中间开挖方法,采用PC200反铲挖掘机开挖、人工修整,开挖后的土方堆于明渠两旁的空地上。

4.1.4土方开挖施工方法

根据施工图提供的坐标轴线和断面尺寸,用全站仪放出轴线控制点,并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复核,其精度需符合要求。合格后,根据现场情况增设控制桩,并给予固定保护,中心桩确定后,根据建基面高程与原地面高程确定两侧开挖边坡线,并撒白灰标示清楚。接着进行开挖前的实测地形及开挖放样剖面图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经监理工程批准后,方可进行开挖。

①土方开挖应按设计坡度放坡,自上而下进行开挖。并且视地质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木桩、木板桩、叠碎石袋等方法作临时支护,坡脚排水要及时,避免产生浸泡坡脚。

②根据土质、气候和施工机具等情况,开挖基坑底部应留有一定厚度的保护层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施工工艺流程_secret,避免扰动地基,并且在底部工程施工前,分块依次挖除。

③土方开挖应按设计要求放样的边线、底线及高程进行控制施工,施工中机械移动前应提前予以校核,避免产生漏挖、超挖、欠挖等现象,并且控制开挖平整度。

④在施工过程应校对其地质条件是否和原设计的地质条件相吻合,如出现相差较大,应及时通报监理工程师及现场设计地质代表,商讨解决方案,严禁盲目作主。

⑤土方开挖应综合考虑回填土料的合理利用,在视合格土料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在施工现场附近临时堆放,并不得影响施工、交通、排水等。

JTT1035.1-2016 道路逆反射材料用玻璃珠 第1部分:通则4.1.5土方开挖机械配置

土方开挖强度不大,其作业时间50天,本工程土方开挖工程量为:59643m3(其中42443m3土方开需要运输),需配置机械如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