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书)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35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书)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的大型基坑(槽)、管沟以及大面积平整场地等机械挖土。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厂房钢结构施工方案 - 广州中山市明阳电器有限公司主厂房《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1.1挖土机械:挖土机、推土机、铲运机、自卸汽车等。

2.1.2一般机具: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钢卷尺、坡度尺等。

2.2.1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并处理完毕。

2.2.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和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2.2.4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应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开挖。

2.2.5施工机械进入施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和卸车设施,应事先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2.2.6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编好施工方案。

2.2.7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确定。

2.2.8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2.2.9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确定开挖的坡度和顺序→分层分段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

3.2.1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础坑(槽)、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规定时,可不放坡或不加支撑。

(1)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m。

(2)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1.25m。

(3)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5m。

(4)坚硬性粘土—2.0m。

3.2.2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

3.2.3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边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如地质条件好,土(岩)质较均匀,高度在10m以内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按下表确定。

砂土(不包括细纱、粉砂)

1:1.25~1:1.5

1:0.75~1:1.00

1:1.0~1:1.25

1:0.50~1:1.00

1:1.00~1:1.50

注:1.设计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要求。

2.如采用降水或其他加固措施,可不受本表限制,但应计算复核。

3.开挖深度,对软土不应超过4m,对硬土不应超过8m。

3.2.4挖方经过不同类别土(岩)层或深度超过10m时,其边坡可做成折线形或台阶形。

3.2.5城市挖方因邻近建筑物限制,而采用护坡桩时,可以不放坡,但要有护坡桩的施工方案。

3.3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

3.3.1采用推土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一般应从两端或顶端开始(纵向)推土,把土推向中部或顶端,暂时堆积,然后再横向将土推离基坑(槽)的两端。

3.3.2采用铲运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应纵向分行、分层按照坡度线向下铲挖,但每层的中心线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

3.3.3采用反铲、拉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其施工方法有两种:

(1)端头挖土法:挖土机从基坑(槽)或管沟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

(2)侧向挖土法:挖土机一面沿着基坑(槽)或管沟的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运土。

3.3.4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或管沟深度的1/2。如挖土深度超过5m时,应按专业施工方案来确定。

3.3.5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坡度,以利泻水。

3.3.6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

3.3.7开挖基坑(槽)和管沟,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应暂留土层,一般预留20~30cm,由人工挖出,以防基底被扰动。

3.3.8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3.4.1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3.4.2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3.4.3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倒运。

3.5.1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期施工方案进行。

3.5.2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30cm。

3.5.3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基土受冻。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4.1柱基、基坑(槽)、管沟和场地的基底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4.2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一)规定。

5.1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

5.2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建筑物或构造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

和变形,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

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

5.3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

6.1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或放坡,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当采取不放坡开挖,应设置临时支护。

6.2机械多台阶同时开挖,应验算边坡的稳定,挖土机离边坡应有一定的距离,以防塌方,造成翻机事故。

6.3深基坑上下应先挖好阶梯或支撑靠梯,或开斜坡道,并采取防滑措施,禁止踩踏支撑上下,坑四周应设安全栏杆。

6.4当基坑较深或晾槽时间很长时,为防止边坡失水松散或地面水冲刷、浸润影响边坡稳定,应采用边坡保护方法。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一)

注: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方上做地(路)面的基层。

人工回填土施工工艺标准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基坑、基槽、室内地坪、管沟等人工回填土。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1.1土:宜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土质、粒径、含水率应符合规范要求。

2.1.2主要机具:打夯机、手推车、铁锹、刮杠、小线等。

2.2.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2.2.2回填前应对基础、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且办好隐检手续。其基础砼强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进行回填土。

2.2.3房心和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上下水管道安装后再进行。并将沟槽、地坪上积水和有机物清理干净。

2.2.4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

基坑(槽)底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3.3检验回填土中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

3.4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mm。

3.5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3.6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在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层的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3.7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

3.8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3.9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3.10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3.11.1填土前,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填土应采用未冻土填铺,其厚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3.11.2回填土施工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已填土层受冻,应及时采取防冻措施。

4.2对填方土料应按设计要求验收后方可填入。

4.3填方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

4.4填方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标高、边坡坡度、压实程度等,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填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m)

5.1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填运土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

5.2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槽。

5.3基础或管沟的现浇砼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坏时,方可回填。

5.4管沟中的管线以及从建筑物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后,再按规定回填土料,不得碰坏。

6.1向沟槽内回填土时,应先检查槽壁是否安全可靠。下槽人员要戴好安全帽。用小车向槽内卸土时,不得撒把,槽边应加横木板,并招呼槽内的操作人员躲避。

6.2使用蛙式打夯机时,要有专人负责移动胶皮线,操作人员要戴胶皮手套。电闸箱应可随时移动并放在适宜地点,防止漏电击人。

石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本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石砌体工程的施工。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

2.1.1石材砌体工程的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完成。

2.1.2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完成。

2.1.3图纸会审工作已完成,并已形成记录。

2.1.4施工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已完成,且应完成交底工作,并已签字。

2.1.5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已完成,已经审核批准并签字。

2.2.1石材:石材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石才表面的泥垢、水锈等杂质,砌筑前应清除干净。砌体所用的毛石应呈块状,其中部厚度不宜小于15cm。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石材,尚应色泽均匀。

2.2.2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宜采用32.5级以上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同一厂家生产的产品。

水泥进场需对产品名称、代号、净含量、强度等级、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地址、出厂编号、执行标准、日期等进行外观检查,同时验收合格证。

2.2.3砂:宜采用平均粒径0.35~0.5mm的中砂,应用5mm孔径的筛子过筛,筛好后保持洁净,M5以下砂浆所用砂子的含泥量不超过10%,M5以上砂浆所用砂子含泥量不超过5%,人工砂、山砂及特细砂,应经试配并满足砌筑砂浆技术条件要求。

2.2.4水:拌制砂浆用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2.2.5掺合料:可采用粉煤灰等。

2.2.6其他材料:木砖(应刷防腐剂)、墙体拉结筋及预埋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砂浆搅拌机、窄手推车、铁锹、筛子、水桶、大小灰槽、靠尺(2m)、线坠、钢卷尺(标、验*)、水平仪(标、验*)、水平尺、(标、验*)、大铲、扫帚、托线板、小白线、铁锤、钉子等。

*标:指检验合格后进行的标识。验:指量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检验合格。

2.4.1地基工程必须经过相关单位(设计单位、地质勘察、质量监理、建设单位、质量监督、施工单位)检验合格。

2.4.2应先清除基底表面的杂物,弹好墙身边线、轴线,并做好轴线标高复测记录,立好皮数杆(一般间距15~20m为宜,转角处均应设立)和拉准线。

2.4.3大面积砌筑前应熟悉图纸、设计说明、其他设计文件及施工方案。

2.4.4砂浆由实验室做配合比试配,确定施工配合比,准备好砂浆试模。

选石→清理基槽→抄平放线→拌制沙浆→盘角挂线→砌石。

3.2.1选石与做面:选石是从石料中选取在应砌位置上大小适宜的石块,并选择一个平整的面作为墙面。如没有平整的面,应人工做面,即用铁锤将不平整的面修成大致平整的面再砌入墙中。

3.2.2基槽清理:先清除基底的杂物。

3.2.3抄平放线:用水平仪根据±0.000确定片石基础底标高,并检查地基表面平整度,使其平整度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按龙门板上给定的轴线及图纸上标注的墙体尺寸,在地基上将墙体的轴线和边线用木桩或钢筋桩定位。放线的允许偏差不应超过规范规定。

(1)砂浆现场搅拌时,各种材料必须采用重量计算,并经试验确定。水泥称量精确度控制在±2%以内(应设专职计量员旁站检查);

砂浆掺合料掺入量应参照有关规定。

(2)砌筑砂浆必须采用机械搅拌,自投料完算起,搅拌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a.水泥砂浆不得少于2min;b.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3min;c.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应为3~5min。

(3)先向已转动的搅拌机内加入适量的水,再依次投入砂→水泥→再加入水至配合比规定。

(4)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应在3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在拌成后2h内使用完毕。

(5)每一检验批且不超过250m3砌体的各种类型及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抽检一次。

3.2.5盘角挂线:盘角的工人在盘好角后,拉上准线(应双面挂线)。准线分立线和卧线,分别控制每层台阶的宽度与高度。然后在适当位置立好皮数杆。

(1)毛石基础施工工艺:

a.第一层应选择较大且平整的石块,基底要坐浆,大面要朝下。砌筑时应先砌转角处的角石,角石应选比较方正的石块,角石两边应与准线对齐,四角的角石要大致相同。角石砌好后再砌里外的面石,面石应使方正面外露。最后砌中间部分的腹石,腹石要按石块的形状尽量达到相互吻合,使石块的缝隙最小,然后在空隙中填入砂浆,再选择大小合适的小石块挤入空隙之中,并用小锤轻击。严禁用先放小石块后灌浆的方法。

b.用于基础砌筑的毛石块体大小一般以宽和高为20~30cm,长为30~40cm较为合适,块体太大操作不便,块体太小,费工费料。

c.毛石基础的组砌形式有阶梯形和梯形等。

d.毛石基础的每阶伸出宽度不宜大于20cm,最上面一阶伸出墙体的宽度应不大于10cm,每阶高度一般为30~40cm,并至少要砌两皮毛石。上级阶梯的石块至少要压砌下级阶梯的1/2,并应相互错缝搭砌。

e.第二层以上的石块砌筑,应采用铺浆法,即先铺砂浆。可铺得稍厚一些,当石块往上砌时,刚好坐满全部灰缝。灰缝厚度宜为20~30mm,砂浆必须饱满。

f.相邻阶梯的毛石应相互错缝搭砌,不许出现通缝。

g.基础的第一层、转角处、交接处及洞口处,应选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基础的最上一层,宜选用较大的毛石砌筑。

h.有高低台的基础,应从低处砌起,并由高台向低台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台阶总高。

i.转角处应同时砌筑,不允许留槎。交接处如留槎应按规范规定留成斜槎。

j.毛石基础每天砌筑高度应不超过1.2m。

(2)料石基础砌筑施工工艺

a.第一皮应用丁石砌层坐浆砌筑。

b.灰缝厚度:细料石不大于5mm,半细料石不大于10mm,粗料石和毛料石不大于20mm。但铺设砂浆时应略高于规定灰缝厚度。

c.料石基础的转角处应同时砌起,不允许留槎。交接处如不能同时砌筑,应按规范规定留成斜槎。

d.料石基础每天砌筑高度应不超过1.2m。

e.丁顺叠砌:丁顺叠砌为一皮丁砌,一皮顺砌交替进行,先丁后顺,上下两皮竖缝错开1/4石长。

f.丁顺组砌:丁顺组砌每一皮中都以丁砌石和顺砌石交替组砌,上下皮竖缝至少错开1/4石长。

(3)毛石墙砌筑施工工艺

a.第一层石块与最上一层石块应选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第一层应大面朝下,最后一层应大面朝上。其余各层应利用自然形状相互搭接紧密,上下层之间要相互错缝,并选择较平整的一面朝外,墙中不应放斜面石和连续数层对合石,整个墙体应分层砌筑,每层高度应控制在30~40cm,灰缝应控制在2~3cm。灰缝大致呈T形或圆弧形,每砌筑1.2米高必须找平一次。在接近找平高度时应注意选石,以保证到达高度时不必用砂浆和小石块铺平。

b.毛石墙每天的可砌高度不宜超过1.2m。

c.转角处砌法:转角处外阳角应用直角边石料砌筑,并将直角砌在墙外露一面,还应使上下两层石料相咬槎。

d.丁字接头处砌法:丁字接头处应选择较为平整的长条石块砌筑塔吊基础施工方案.,在纵横方向均能与上下皮咬槎。

e.毛石墙必须设置拉结石。拉结石应均匀分布,相互错开,一般每0.7m2墙面至少应设置一块,且同层内的中距不应大于2m。

f.如果墙等于或小于40cm,拉结石的长度应等于墙厚;墙厚大于40cm,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cm,且其中一块长度不应小于墙厚的2/3。

a.料石一般采用铺浆法砌筑。

b.灰缝厚度,按石料表面平整程度来确定,一般细石料砌体不宜大于5mm,半细石料砌体不宜大于10mm,粗石料和毛料石砌体不宜大于20mm。铺浆应适当加厚,细石料、半细石料铺浆厚度应比规定的灰缝厚度加厚3~5mm,粗石料和毛石料加厚6~8mm,边缘不必铺浆,靠料石压下挤出的灰浆充满边缘,同时灰缝中加厚的灰浆变薄至规定的灰缝厚度。

c.料石墙、料石挡土墙体砌筑方法同料石基础砌筑方法。

(5)毛石挡土墙施工工艺

a.毛石的中部厚度不宜小于20cm;

广东省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第一册管理行为).pdfb.每砌3~4层应找平一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