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鑫龙大厦施工组织设计

海南省海口市鑫龙大厦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60.99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海南省海口市鑫龙大厦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我们对鑫龙大厦建安工程的施工文件之一,它体现了我们对本工程施工的总体构思和部署,是一部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等方面进行程序化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本工程主体结构、装修、安装等各个阶段全过程施工方案的技术文件。

本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依据以下资料编制:

⑴鑫龙大厦建安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评定标办法及图纸答疑纪要;

⑵鑫龙大厦建安工程土建、安装设计图纸及有关标准图集;

湖北火电项目钢筋工程施工方案.doc⑶国家现行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⑷有关文明施工的规定;

⑸建设单位对本工程的要求及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

⑺类似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及我司技术装备、施工力量部署状况;

⑻本工程遵循的国家现行的规范、技术质量评定标准。

本工程由海南巨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建设,海南华磊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贵州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公司负责施工。

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本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级,结构合理使用年限50年,设计抗震设防烈度8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构造措施为二级。本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抗渗等级为0.6Pa。

本工程地基采用人工挖孔桩,桩径分为800mm和1000mm两种。基础采用筏板基础,筏板厚度分为为1200mm(轴~轴)、600mm(轴~轴),筏板梁最大为1200mm。

楼房主体为剪力墙结构,最大剪力墙厚度为300mm,墙体采用陶粒砼砌块、加气砼块和素砼块砌筑。

装饰工程主要有下面几种做法:

1、楼地面工程:主要楼地面为水泥砂浆地面,

2、墙面抹灰为水泥混合砂浆抹灰,内墙为涂料,外墙为乳胶漆喷涂面层,

3、门窗工程:入户门为防火防盗门,主楼均为高级铝合金门窗。

2.2工程特点、难点与施工条件

⑴场地条件:本工程施工场地狭小,现场平面布置有一定难度,应根据工程施工进展情况分阶段布置。

⑵施工工期要求:本工程计划工期500天,短时间内资源投入大,对项目的管理、协调、组织能力要求高。

⑶施工质量要求高:本工程主体结构实现混凝土清水无粉刷,对钢筋、模板、混凝土要求高;

⑷施工难点:①人工挖孔灌注桩;②地下及屋面防水;③基础底板砼施工;④全现浇剪力墙结构清水砼施工。

⑸季节性施工的影响:根据海南省的气候特点,不存在冬期施工的问题,但雨期和暑期施工时间较长,因此合理的安排和组织是项目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⑹施工配合:本工程的土建工程、室内外装潢工程、安装工程等分项工程将分阶段进行,分项工程项目多、专业性强,因此作为总包单位如何加强总包施工的管理,组织与协调各工种之间的配合,是本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①本工程建设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现已基本到位,可满足施工需要。

②全部图纸出齐,其它技术资料齐全,均可满足施工需要。

③施工场地狭小,工期较紧,质量要求高。

④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已完成,水电源已接入现场。

⑴本工程施工现场除了严格按照文明工地的有关规定进行布置外,还应根据公司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手册》及公司的《创建文明工地手册》有关要求进行布置。

⑵充分考虑所有参建单位施工需要的最大供水管径、供电容量及水电线路的走向,做到水、电供应线路一次到位。

⑶结合本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宜分三阶段布置:即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装修施工阶段。

⑷为了便于现场管理并从文明施工的角度考虑,按使用功能的不同,结合文明工地有关规定,本工程施工现场可划分为三大区域,即行政办公区、生产操作区、库房及材料场区(生活区于场外布置)。现场布置应重点按这三大区域进行。

办公区设在现场的东边场地。主要建有业主、监理办公室、施工单位现场办公室,会议室等临建。

办公楼前面的空地经细石砼硬化处理后,做为临时车辆停泊场和洗车点。

生活服务区位于现场西边的场地。生活服务区内应严格按文明工地相关规定进行规划布置。

生活区主要布置有食堂、职工宿舍、活动室、诊所、厕所、浴室等临建。厕所为水冲式厕所,厕所旁设密封式砖结构集粪池,池盖为钢筋砼预制盖板(预留淘粪孔)。集粪池应定期安排人员清理。

施工区主要设置各中小型机械,并按搅拌机、钢筋和木工机械位置搭设作业棚。

⑴塔式起重机(自升式塔吊):地下室及主体结构阶段使用,本工程选择了一台塔吊,布置于高层住宅楼北侧偏西部,基本可覆盖所有施工面及现场钢筋、砼施工场地。

⑵物料提升机: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主体阶段垂直运输选用2台外用施工电梯,装饰阶段再增加2台快速提升机。在布置物料提升机时应注意避开楼梯间和卫生间,并尽量靠近物料运输比较集中的部位。

⑶砼搅拌站:本工程采用商品砼,现场设一个砼、砂浆搅拌站。基础、地下室施工阶段,搅拌站布置于在建建筑物西侧。搅拌站内设砼搅拌机二台,砂浆机二台。搅拌站应采用阻燃隔音帘进行密闭围护,以减少噪声污染和粉尘污染。

砼、砂浆搅拌站侧设一沉淀池,以便收集排放出的污水。沉淀池采用砖砌而成,池壁内侧用水泥砂浆粉刷,池顶用型钢梁上铺钢板方法遮盖。沉淀池内的沉淀物应及时清理。

⑷钢筋加工棚:本工程钢筋加工量大,占用场地较多,同时,现场布置时还应考虑车辆进出和运输、装卸方便等因素,也要考虑到它的半成品的垂直运输问题。因此,将钢筋加工棚设在西侧最大的场地内。加工棚内设机加工场、手工制作台。为防止钢筋受潮或受泥土污染,钢筋棚的地面均应做成细石砼随打随抹地面,且室内地面比室外自然地坪高出10cm,防止雨水浸入棚内。

⑸木加工棚:木加工棚布置在钢筋场地南侧,为防止减少噪声污染,木工棚采用阻燃隔音帘进行密闭围护。

⑹全钢大模板:由于其重量较大,必须利用塔吊吊运,且使用频率较高,宜布置于塔吊覆盖半径25米以内。本工程大模板场地安排于中部场地。

库房和材料堆场尽量靠近施工操作区安排布置,以利于施工。

材料库房应按规定分类设置,对材料库、工具库、危险品库分别进行布置。其中材料库存放五金交电材料,工具库存放小型手动工具,危险品库主要存放油料、化工品、有毒物品等材料。

砂料场设在搅拌站旁,以减少材料二次倒运的运距,提高工效。

周转材料必须分类整齐的码放在钢管搭成的货架上。

钢材堆放靠近钢筋加工棚范围内;钢材的原材料与加工好的半成品分别堆放于用钢管搭成的货架上。

设施料、材料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各阶段工程施工需要分期分批进场。严格控制材料、构件、设施料的堆放场地,并做好现场的清理和维护工作。

3.5施工临设占地面积

详文见后附图——施工平面布置图文字说明部分。

为了便于管理,施工现场设全封闭围墙,围墙采用天兰色彩钢板。现场的大门设于北侧,按照公司《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手册》进行布置。

场外交通通道主要为海口市金贸区金龙路。

现场施工道路按施工平面布置图位置设置,主干施工道路路面宽度4.5米,砼硬化处理。生活区道路以红机砖铺设。

施工场地及各作业棚地面应平整夯实,表面以白灰、焦渣半硬化,并留排水坡度,使地面雨水有组织地排入下水系统,保证各种材料在雨季能顺利进场,正常施工。

沿施工道路一边修排水沟,沟上口封盖钢筋篦子,根据现场出水口的位置做好排水坡向,一般不小于2/1000,排水沟末端设沉淀池,雨水、废水经沉淀池后分别排入市政雨水、污水排水管网。

生活污水排放:先排入现场化粪池,再经暗埋排水管(PVC管Ф200)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9临时供水、临时供电

施工现场的电力供应问题是保证安全生产、正常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合理供电,安全用电。

⑴本工程施工总用电容量

①动力机械:P1=206.0KW

②对焊机、电焊机:P2=142kVA

③照明用电按动力用电的10%计算:P3=(206.0+142)(10%=38.3kW

④总用电量:P=1.1((k1(P1cos(/+k2P2+k3P3)

=1.1((0.6(206.0/0.75+0.6(142+1(38.3)=288.5kVA

故:施工现场需供电容量315kVA,可满足施工需要。

本工程主干导线拟采用铜蕊电缆,埋地敷设。经计算知:95㎜2铜蕊电缆可满足施工要求。

由建设单位提供的电源接入现场配电室,现场用电主要分为四路,一路业主、监理办公区用电;二路施工机械用电;三路楼层施工用电;四路其他分包用电。具体用电线路走向参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现场用电全部采用五芯电缆埋地供电,系统保护采用TN—S系统。

①埋地电缆:埋地电缆的敷设深度应不少于0.6m,并应在电缆上、下均匀铺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

埋地电缆穿越道路及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以及引出地面从2.0m高至地下0.2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

②架空电缆:进入楼内的电缆,其垂直敷设的位置应设在楼梯间的空档,固定点以每层楼高度不少于一处为限。电缆水平敷设时,宜沿墙或门口固定,其最大弧度垂点距地不得小于1.8m,电缆应用绝缘子固定,捆绑电缆需用绝缘线。

电缆接头应牢固,可靠,并应用绝缘物包扎,不得承受张力。

③室内配线:室内照明配线应用瓷瓶、瓷夹敷设,配线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

进户线过墙应穿管保护,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其室外端应采用绝缘子固定,并应采取防雨措施。

3)配电箱的设置及结构形式

在主要施工机械附近、作业棚均设配电箱,楼内每两层设一个配电箱。施工现场的开关设备主要体现于由各种开关、电器组合而成的配电箱、开关箱等,并成为整个临时用电系统的枢钮,为了确保临时用电安全,配电箱和开关箱必须在技术上采取合理的组成结构形式。均要求采用铁质箱盒。

本工程工程量较大,加之采用商品砼,施工现场用水量不大,按规定只要满足消防用水量(25ha以内,一次火灾用水量10~15L/S),其它施工用水、机械用水和生活用水亦可满足。故可按消防用水量Q=10L/S计算供水管径。

D===0.92m≈100mm

(管网中水流速度V取1.5m/s)

取D=100mm,按消防要求,消房供水干管径为Φ100mm,生产用水干管Φ50mm给水钢管、支管管径Φ25mm可满足施工用水要求。供水管路按平面布置图布置。除楼层供水管外,其它供水管均埋入地面下50cm,地面上固定的水笼头应做排水暗沟。

3.10总平面管理措施

要使现场施工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施工现场总平面必须严格执行统一管理。

⑴由项目经理负责施工现场的使用,严格按照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进行现场布置,并根据进度计划与施工内容灵活调整总平面布置,实行总平面动态管理。

⑵现场重要入口处悬挂出入制度,安全警示牌、场容管理条例、工程简介等,教育职工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和纪律。

⑶出入现场必须佩戴统一的施工证。

⑷凡进入现场的设备、材料必须按平面图布置所指定的位置堆放整齐,不得任意堆放。

⑸施工现场的水准点、轴线控制点、埋地电缆等设置醒目的标志,并加以保护。

⑹现场设专人打扫、清理,并定期检查,使现场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4.1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主要测量放线方案选择:本工程基础阶段平面及垂直测量采用“外控法”,使用仪器为普通经纬仪;地上主体结构采用“内控法”,使用仪器为激光垂准仪。

依据设计图纸和甲方给定的坐标点,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控制网点必须留在便于施工复测而又不易破坏的地方,应用混凝土包裹以防施工中扰动网点,造成测量误差。

⑴据业主方及规划部门提供的有关高程点、坐标点及建筑物红线图。

4.1.2测量工具仪器设备

以上仪器均需经省测绘仪器计量测定中心检测,检测合格并贴有计量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项目部组织测量小组,设2名专业测量人员负责整个工程的控制测量、主轴线测量、标高传递、沉降变形观测等测量任务。

4.1.4测量内容与测量方法

4.1.4.1定位控制点及水准点的校核方法

控制点依据测量控制网,以整体控制局部,以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从城市测量控制点,采用闭合导线进行施测及平差处理。绘制成“施工测量坐标及高程控制网图”。

4.1.4.2现场初步测量

根据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及施工坐标图,由建设单位申请市测绘局测量员来测定现场位置,即时保护桩位及引桩,然后测定楼位位置,划定临建布置区域,原有地下建筑物及管线需标明范围。

4.1.4.3测量控制网的测量方法及要求

依据市测绘局提供的坐标及水准点“导线资料”。从市一级导线点上引测,从整体控制局部,由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进行。重新施测闭合导线控制网,经过平差计算处理后,绘制成《施工测量坐标及高程控制网》。申报复测认可后,作为基础定位放线的控制桩点。

4.1.4.4建筑物的平面控制

1)±0.000以下的基础放线

⑴依据基坑开挖图制定基础开挖定位放线方案,计算及绘制“基坑平面图”各转折点坐标,作为定位放线图。

⑵在现场实地定位,打上控制标桩。经检查验收后,将控制桩连线以及高程起始桩资料,交付使用。

⑶基础垫层混凝土打完后,测量控制组投测“+”字轴线,并复核90°夹角在限差以内,项目部测量组复核后,放出结构尺寸线,洞口位置线,标记清楚,自检合格。

⑷该工程项目部通知测量控制组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申请建设单位、监理验线,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否则必须整改重新施测。

⑸基础钢筋混凝土打完后,测量控制组按照“结施”图的纵横轴线在适当位置与之平行移1m,投测下多个闭合的“十”字控制轴线。项目部的测量放线组经复核后,接着放出上部结构尺寸线及抄上施工标高(+500mm)同时放出模板检查线(300~500mm),经自检和测量控制组复核合格后,申请建设单位、监理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0.000以上或标准层的施工平面控制

(1)如下图所示,施工到一层时,按照建筑物边轴线向内平移1m控制线所形成的“+”字交叉点,预埋150mm×150mm×10mm的锚脚铁板,投测上平移后的控制轴线点位,作为激光铅垂仪竖向传递的基准点。

(2)垂直对应于底层基准点上的施工层,楼板上预留200mm×200mm的激光传递孔多个。打完楼板混凝土后预留孔的四边用水泥砂浆筑50mm高的挡水坎,以防止楼面集水向底层滴漏。

(3)在底层基准点上架设激光垂准仪,通过激光传递孔向上投测“+”字轴控交叉点到施工层的激光接收靶上,并在混凝土楼面上作好恢复点位的标记。在施工层的激光接收靶上架设经纬仪,后视该施工层相关联的向上投测的“基准点”,将纵横轴控线投测到该施工层的混凝土楼面上并标明轴线。(同时验证“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及夹角是否在限差以内,否则重新投测)。项目部测量放线组复核后,依此放出该施工层的结构尺寸线及抄上施工用标高,标记清楚。自检合格后,由验线员检查验收,同时放出模板检查线(300~500mm)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作业,否则应予整改。±0.000以上各施工层,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划分流水作业段。每个作业段必须有2~3个内控“基准点”,确保施工层定位放线的质量。

4.1.4.5施工各层的标高的传递及高程控制

⑴本工程埋设有3个水准标高钢筋桩(φ25的螺纹钢,埋深1.000~1.200m)钢筋桩的圆弧顶测有高程数据。轴线控制网坐标兼有高程数据绘制成成果图,报请建设单位、监理、设计部门备案,下发各项目部测量放线组,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测量坐标轴线及高程控制网的“成果图”须以最近的成果图为准进行施工测量。

⑵±0.000以下的高程传递: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可以用检校的水准仪及5m铝合金塔尺,向下传递标高点。基础垫层的后视标高桩必须往返测量和校核,其误差控制在允许的限差范围内,不得使用超限差的高程数据抄水平。允许误差=±6n㎜(n为测站数)

⑶±0.000以上各施工层,选择适当位置悬挂钢尺(校检过),结合水准仪及5m塔尺向上传递施工层后视标高,在限差以内作为抄水平。

4.1.4.6沉降观测

观测点的布置及做法:根据图纸上观测点的位置,由专业测量单位负责观测,观测点采用先浇筑后钻孔设置。

沉降观测的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筑物内选择坚固稳定的地方,埋设三个水准基点,与图纸上给出的沉降观测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以确保观测结果的精确度。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固定的水准点,以及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和路线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根据《地基基础施工规范》规定,基础做好之后每施工1层结构观测一次,主体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并做好每次的观测记录。

必要时委托具有国家资格证书的测绘院,按照上述方案来完成此工作。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致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次/30d)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3层为一观测周期,沉降观测必须定期准时进行。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另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饰装修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致使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

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确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未有特殊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建筑物、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规定,按照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要求如下:

(1)建筑物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且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m。

(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m)。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稳固后及时进行。首次观测应自基础施工阶段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1层,临时观测点移上1层并进行观测直到±0.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500mm)。然后每施工1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①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②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③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定期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

④利用沉降曲线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

4.1.4.7误差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轴线位移3mm,混凝土柱垂直度允许偏差3mm;层高测量允许偏差3mm。

4.1.4.8测量验收

工程定位后,应会同有关单位验收,并形成书面记录。

4.2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土方工程主要为室内外回填土。

4.2.1室内外回填土

a.处理地表土层:填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或振压密实。

b.验收地下设施:对地下设施工程(如地下结构物、沟渠、管道、电缆线路等)两侧、四周及上部的回填时,应先对地下工程进行各项检查,作好隐蔽记录和办理验收手续,并采取措施保护基底不受雨水浸泡和防止边坡坍方。

b.填土应严格控制含水量,施工前应检验,当土的含水量大于最优含水量范围时,应采用翻松、晾晒、风干法降低,或采取换土回填,均匀掺入干土或其它吸水材料等措施来降低。若由于含水量过大夯实时产生橡皮土,应翻松晾干至最佳含水量时再回填夯实。如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

本工程室内外土方回填采用机械筛土、运土、铺土,室内外回填采用蛙夯机夯实的方法进行施工。

a.回填用土必须是优质土,不得含有有机物杂质。施工时先由人工进行筛土,筛网的网眼选1.5cm×1.5cm,筛好的土由人工运至回填点,并按每皮土虚铺250mm厚控制。最后用蛙夯机夯击密实,夯击时应采用一夯压半夯的方式进行施工。在铺土和夯击时应注意内隔基础墙两侧应对称铺土与夯击,防止由于高差太大侧压力不均衡挤跨砖基础。每皮土夯击完后,现场试验工应按规范规定取样标准砸环取样,并及时测出其压实系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本工程有部分灰土回填。灰土回填应采用袋装球磨粉状石灰。灰土拌合采用人工拌合,拌合灰土前应先拌合少量的标准土样,施工时严格按标准土样的比例和色泽进行工程用灰土的拌制施工,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灰土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5。拌合好的土应该及时夯实完毕,不宜隔夜放置。

a.土料运至施工现场应有专职人员检验土质和含水量是否符合要求,用插钎检验铺土厚度。

b.可通过现场试验求出土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达到设计密实度要求时的合理夯实遍数,用夯实遍数来控制压实情况,指导施工,并同时进行现场检验作为质量的依据。

本工程土方大开挖时,放坡系数暂按1:0.75设置,开挖后根据土质的实际情况调整放坡系数。

基坑开挖结束后,应对基坑边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边壁土方坍塌事故的发生。基坑边外放1.0M范围内平整后,用3cm厚细石砼随铺随找坡抹平,坡向坑外,防止雨水灌入基坑。基坑下施工末结束时,坑上3m范围内不得堆放杂物。为防止雨水冲刷基坑边壁,在基坑开挖完后,应沿基坑上沿砌一圈高240mm,厚120mm,(M10水泥砂浆砌筑)的挡水坎,挡水坎两侧及顶部用20mm厚1:3水泥砂浆进行粉刷。基坑挖成后,应立即安排下道工序的施工,以免基坑长期暴露形成种种后患。

4.3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4.3.1钢筋工程控制工作程序:钢筋采购→钢筋材质检验→钢筋加工→钢筋的绑扎→成品保护→隐蔽验收

钢筋采购严格按公司《物资采购工作程序》对分供方考核的评价,选择质量稳定、信誉好的分供方。特别是在用于纵向受力钢筋的部位,其钢筋在满足有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还满足关于抗震的力学性能要求。

4.3.3钢筋材质检验

钢筋进场时材质证明及检验报告单等必须齐全,并按试验规定取样进行力学性能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加工使用。

4.3.4钢筋加工及施工

⑴钢筋工程采用现场加工、吊装就位绑扎,本工程为全现浇钢筋砼结构,钢筋用量大,节点部位钢筋较密集,钢筋工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序必须抓好。技术负责人应很好熟悉图纸,交底要细致,清楚。关键部位应亲自下现场指导施工,确保钢筋绑扎质量。

⑵工艺流程:钢筋进场标识→检查试验→切断弯曲成型→挂牌堆放。

⑶钢筋必须按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做到分批进场,进场后要做好钢筋的维护工作,避免钢筋锈蚀或油污,保持钢筋洁净。

⑷钢筋下料前,应由经验丰富的工长或施工员认真做好翻样工作,翻样时应根据构件内的钢筋的长度和同一截面上接头数量限制等合理地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做出配料单,并按图纸仔细核对配料单,配料时,应统筹考虑,先下长料后下短料,减少短头,降低损耗。对形状复杂的钢筋,应先试弯,经复查各部分尺寸无误后,再成批量下料加工。钢筋下料单经专职质检员审核签字后,方可下料。

⑸钢筋断料时,尺寸应准确,钢筋的断口不得有梯形或弯起等现象。

⑹钢筋加工时,应严格控制钢筋的弯折角度和几何尺寸,特别是箍筋的弯钩应弯至135°,平直段长度不得小于10倍箍筋直径。

⑺钢筋制作好后,应按构件编号,将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的钢筋分别捆绑堆放,并挂牌标志,以免混乱。

⑴直径22以上钢筋接头采用直螺纹连接,其他钢筋均为对焊或绑扎连接。

⑵钢筋直螺纹连接接头施工要点

①工艺流程:钢筋原材检验(含钢筋形式检验)→钢筋直螺纹加工→直螺纹丝扣质量检验→安装丝扣保护套→存放待用。

②工艺要点:钢筋应先调直下料,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用气割下料。

③提供的直螺纹连接套应有产品合格证,连接套两端应有塑料防护盖,并标明规格。进场时,应进行复验。

④钢筋端头直螺纹在现场加工,加工钢筋端头螺纹的牙形、螺距规格等必须与连接套相应配合。

⑤钢筋直螺纹加工必须在专用的机床上进行镦头和套丝。套丝机的刀具冷却应采用溶性切削冷却液,不得使用油类冷却液或无冷却液套丝。

⑥经自检合格后的钢筋丝头,应立即施工防护帽或与应相连接的连接套,在连接套的另一端按上塑料防护盖保护。

⑦安装时首先把连接套的一端安装的基本钢筋的端头上用专用扳手将其拧紧到位,然后把导向对中夹钳夹紧接套,将待接钢筋通过导向夹钳中孔对中,拧入接套内拧紧到位,完成连接。卸下工具随时检验,不合格的立即纠正,合格的接套上涂上已检的涂料表示。

⑧每批同规程直螺纹接头在安装前至少要进行一组(三个试件)基本性能试验,并提出试验报告。

4.3.6.1基础钢筋

⑴工艺流程:清理垫层→弹钢筋位置线→绑扎底板下层筋→放置马凳→绑扎上层横向筋→绑扎上层纵向筋→焊接支撑筋

⑵绑筋前应先把垫层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然后弹好底板钢筋的分档标点线和钢筋位置线,同时弹好柱墙位置线,并摆放下层钢筋。

⑶钢筋分段连接,分段绑扎,绑扎钢筋时,纵横两个方向所有相交点必须全部绑扎,不得跳扣绑扎。

⑷绑好底层钢筋后,放置底板马凳筋,马凳筋用Ф25钢筋焊制,凳筋高度=底板厚-70-2倍钢筋直径,马凳筋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⑸马凳筋摆放固定好后,在马凳筋上用粉笔划出上层横向筋位置线并绑扎好,然后开始绑扎上层纵向筋,待纵横向筋绑扎好后,立即点焊上下层钢筋支撑筋,支撑筋用直接Ф25钢筋棍。与下层钢筋相同,上层钢筋不得跳扣,分段连接,分段绑扎。

⑹底板钢筋上、下层接头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错开,钢筋配料时尽量避开在框架柱放大脚处存在接头。

⑺根据划好的墙、暗柱位置,将墙、暗柱主筋插筋绑扎牢固,以确保位置准确,有放大脚的要绑上放大脚筋。

⑻钢筋绑扎后应随即垫好垫块,在浇注混凝土时,由专人看管钢筋并负责调整。

4.3.6.2地下挡土墙钢筋:

2)钢筋绑扎前应在底板上按施工图放出所有墙、暗柱的边线和控制线。

3)根据所弹墙、暗柱的边线校正连接筋。在墙两边立钢梯,在下部1m处绑扎2根定位横筋,并在横筋上画好分档标志,然后焊其余竖筋、绑扎墙筋。绑扎时双排钢筋墙体水平筋应在外侧,竖向筋在内侧,并按要求设置拉结固定筋,呈梅花形布设,施工时一次成型。

4)修整合模以后,对伸出的墙体钢筋进行修整,并绑一道临时定位筋,墙体浇灌混凝土时安排专人看管钢筋,发现钢筋位移和变形及时调整。

4.3.6.3剪力墙钢筋绑扎

⑴先立2~4根竖筋,与下层插筋搭接绑扎,画好水平筋的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扎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扎其余横筋。

⑵竖筋搭接部位及搭接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⑷墙体与暗柱连接处墙体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暗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有填充墙的暗柱,暗柱内要预埋连接件。

⑸剪力墙竖向钢筋直径12mm、直径14mm的采用绑扎搭接。水平钢筋采用绑扎接头。

⑹墙体水平钢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⑺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调整,加设墙筋定位器,在搭接处绑两道横筋定位,浇筑砼时专人看管,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

4.3.6.4框架柱钢筋绑扎

⑴工艺流程:放柱边线→沿线切割并剔凿砼软弱层→钢筋调直→绑扎柱竖向钢筋→套箍筋→画箍筋分档控制线→绑扎箍筋→安装保护层塑料垫块→验收

⑵绑扎柱筋前,测量工按蛛截面尺寸放出柱边线,用无齿锯沿柱边线切割成槽,然后用錾子剔除柱内砼软弱层,用气泵吹干净砼残渣,将柱筋调整顺直,然后开始绑扎柱钢筋。

⑶再立好的竖向钢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位置,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采用缠扣绑扎。

⑷柱主筋与箍筋交点逐点绑扎,箍筋弯沟处应沿柱主筋方向交错布置绑扎。

⑸柱箍筋绑扎完后,在柱主筋上每隔1m交错安装塑料垫块,以保证保护层厚度准确。

4.3.6.5梁钢筋绑扎

⑴工艺流程:梁模板验收完→在模板侧帮上画箍筋分档标记→放箍筋→穿梁下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穿梁上钢筋并与箍筋绑扎→安装保护层垫块→验收

⑵箍筋入模前,用气泵将模内的木屑吹出,然后按照箍筋间距在模板侧帮上画分档标记,将箍筋放入模内后,按照先下铁、后上铁的顺序将梁主筋与箍筋绑扎牢固。

⑶穿梁的上、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先绑上部纵横筋,再绑下部纵筋。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的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⑷梁主筋与箍筋交点处采用套扣绑扎方法逐点绑扎。

⑸绑扎完毕后,用撬棍将梁位置挑直,并每隔1m交错安装塑料垫块。

⑹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⑺梁端不小于梁高1.5倍范围内箍筋要求加密或按图纸要求施工。

4.3.6.6楼板钢筋绑扎

(1)板受力钢筋采用搭接,搭接长度按结构图集S101要求进行施工,在搭接区段内接头允许百分率受拉区<25%,受压区<50%,接头位置上部钢筋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下部钢筋在支座。

(2)板中负弯矩钢筋在施工中不得下踩,应采取铁马凳和搭设马道的措施,以保证负弯矩钢筋的位置准确和保护层厚度。

(3)建筑图中的墙直接砌在楼板上并与楼板短跨方向平行时在墙下300mm宽板带范围内配置2φ14加强筋。大于1500mm小于2500mm时3φ14Q/CR 549.8-2017 铁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 第8部分:保温材料.pdf,大于2500mm时3φ16。

(4)顶板钢筋绑扎前,先弹底层筋位置线、预留孔位置线,待下铁完成申报自检通过和配管安装完后绑扎上层筋。

(5)顶板钢筋绑扎全部完成后安装固定好保护层垫块,上下层钢筋之间的铁马凳和施工缝封挡完毕,经自检合格后,方可报监理隐检。

4.3.6.7楼梯钢筋绑扎

(1)在楼梯底模上画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2)根据设计图纸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再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

(3)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4)加工配制好的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位置,按规格、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

(5)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现象GB 25033-2010-T 再生沥青溷凝土,如有锈蚀,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