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某寺保护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城市某寺保护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53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城市某寺保护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承德市普宁寺保护修缮工程

施工的单位:湖北殷祖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湘2018J002-3 湖南省芙蓉学校标准设计图集--给排水、强电、智能化、暖通分册日期:2012年12月6日

作为本工程的投标方,我公司通过认真研究和分析施工图纸,广泛听取有关文物修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独立编制了承德普宁寺保护修缮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本施工组织方案涵盖了施工图中本工程所包括的施工维修范围内的全部工程内容,并且着重从工程承包商的角度,阐述了我公司对承德市普宁寺保护修缮工程的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服务协调,特别是关于质量、工期等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的设想,以期高质量、高效率的全面履行我公司作为承包商的职责。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本工程的施工难点,并充分考虑到本工程的社会重要性,在本施工组织方案中,重点介绍了主体结构和装修工程修缮施工方案,在管理方面,详细阐述施工组织保证体系、劳动力、机械的配备,以及工期、工程质量、安全与文明施工及总体协调管理的各种措施;同时,我公司在本施工组织方案中又对工程回访和维修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各种承诺,这些将作为合同条款列入施工承包合同中,使其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我公司承诺派有丰富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带领多次紧密合作的施工管理人员进驻现场;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我公司将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连续考核,以确保本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为确保实现“树精品,创优质”的目标,我公司将严格依照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进行管理,定期派员赴现场检查考核现场的管理工作。

承德市普宁寺保护修缮工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公司相关程序,依照工程所及的相关施工验收规范,依照国家建设工程和古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依据建设单位的图纸以及国家、地方对施工现场管理的有关规定编制本施组,作为贯彻指导施工管理全过程的指南。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

(3)《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0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2005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维修工程管理办法(试行)》

(6)《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年)

(7)《关于真实性的奈良文件》(1994年)

(8)《关于历史性纪念物修复的雅典宪章》(1931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验收规程》(试用本)

(1)《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

(3)《承德普宁寺保护性修缮设计》勘测部分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7)《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措施》

(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9)《河北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文明安全施工管理暂行规定》

1、工程质量目标:确保合格。

2、工程进度:确保在511个日历天内分三个标段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按时交付业主投入使用。

3、工程安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杜绝重大伤亡事故。

4、文明施工:创建一流的施工现场。

5、施工现场到位率:项目经理现场到位率80%,其它管理人员现场到位率90%。

第二章工程范围和工程特点

本工程施工图范围内合部工程。范围为征税处、行政管理办公处、宿舍、环境整治等。

建设单位: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指挥部

设计单位: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

木作工程、屋面工程、地面工程、墙体工程、粉刷工程、油漆工程、环境整顿工程、白蚁防治工程等。

普宁寺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建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面多处开裂,屋面漏雨严重,门窗损坏严重,木梁枋不同程度腐烂,屋面望板大面积脱落,屋脊青石板瓦脱落,檐口漏水简沟腐烂,内墙粉刷及外墙小卵石贴面大面积脱落,加上白蚁的侵蚀相当严重,直接危害古建筑安全。

(一)建筑概况及重点做法:

建筑的虚与实、繁与简、装饰与色彩、整体与局部等等,皆纳入整体的统一中。从文物价值考虑建筑的创作应保持原建筑的重点性,充分原来的地位。设计以原建筑从体量、尺度到形式均应以此为度量标准,避免损坏其他建筑。建筑的细部设计结合原建筑的做法及原时代风情,使建筑呈现古典风韵。

本工程为古建筑修缮工程,不仅涉及到文物保护、木构复建,也包括小部分现代作法在古建筑中的运用;在施工中以现状测绘研究为依据,恢复建筑原有的整体风貌;尽量利用建筑的原有材料,必须换新的部分应采用相似的材料及构造做法;复原的部分应与当时做法基本吻合;并在维修中提高木材的防火、防腐、抗虫的能力。

根据本工程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的特点,我们组织施工的指导思想是:修旧如旧,减小误差,赶抢工期,合理搭接施工工序,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调集技术熟练、作风硬朗、善于攻坚的一流施工队伍,以项目法施工管理为基础,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围绕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四大目标狠下功夫,力争优质、高速地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

1、文物保护工作的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是本次保护性修缮工作的最基本原则。

2、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在修缮设计中遵循保护历史信息的理念,尽最大可能利用原有材料、保护原有构件、使用原工艺、尽可能多的保存历史信息、保持文物建筑的真实性。

3、尊重传统,保持地方风格的原则: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建筑风格与传统手法。在修缮过程中要加以识别,尊重传统。承认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传统工艺的地域性和营造手法的独特性,特别注重保留与继承。

4、可逆性、可再处理性的原则:在修缮工程中,坚持修缮过程中修缮措施的可逆性原则,保证修缮后的可再处理性,尽量选择使用与原构件相同、相近或兼容的材料,使用传统工艺技法,为后人的研究、识别、处理、修缮留有更准确的判定,提供最准确的变化信息。

5、针对普宁寺损坏,维修时遵守能小、中修的不大修原则。通过维修,使已经严重损坏的部分得到修缮,对未构成本质损伤的部分的损坏得到遏止,不再继续发展。

1、本工程用水从建设方指定的地点接出,铺设一路输水管道到工地。

2、施工组织:本工程由我公司总承包,组织承德普宁寺保护修缮工程直属项目部履行工程合同的全部内容,公司对该工程的工期、质量总负责。

3、公司的生产经营中心对工程所动用的机械设备、劳动力和材料进行综合调配,对技术质量、安全、进度进行监控管理。

4、现场实测留取资料的施工组织

做好施工记录,注意隐蔽部分的结构,加深对古建筑的了解。平时只能看到它的表面,内部结构如何、墙内结构、基础情况、木构件的搭交榫卯,只有在拆卸和修理中才有机会见到,这是极为难得的机会,因此,要求在施工中把了解隐蔽部分的结构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随时用文字、照像、线图进行记录,作为对一座古建筑深入研究的重要资料。对平时不易发现的题记、绘画等,除了文字记录、照像外,还应临摹。

组织落实、专人负责、添置设备。在施工办公室中,要委派专人负责现场实测工作,在各施工班组中专门配备一人负责现场测绘,专门从事测绘记录工作,并隶属办公室直接管理。

专门从事现场测绘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跟班工作,施工班组加班,测绘人员也得加班。

古建筑构件拆卸期间,每日都要对测绘人员的测绘记录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请有关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

施工期间拍摄的现场照片,要及时进行冲洗,并在照片背面注明时间、地址、分类工程项目,照像人员由现场办公室人员专派。

每一栋古建筑残损构件拆卸完毕后,要及时汇总该建筑单元的现场实测记录(包括绘制草图、文字记录和照片、幻灯片),全部收齐存档,待整理。

在古建筑维修期间,组织现场测绘人员整理现场测绘资料,绘制草图,并描成标准图,复制多份待用。

项目部技术人员对本工程的施工图纸的各种材料进行分类汇总,材料采购部分根据汇总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进行分门别类采购;采购回的材料交给技术部监定。

木构架所用的木材材种、材质须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标准要求和耐久性要求,原则上新制安梁、柱、枋、檩、等大木构件及修补结构构件,均选用一级东北落叶松。椽、望及装修用材选用一、二级红松。所有承力构件,不许用拼合料。选用木料均为干燥材,一般要求大木用料含水率<20%,装修用料含水率<15%。在木构架构件制作和安装的全过程中必须节约用材、要做到综合用材、材尽其用,严防资源浪费。

施工前须有合理的配料单,配料单须以设计图纸为准一次性编制完成,制出配料表。木构架各构件按实际使用尺寸应放加工余量,各构件毛料须在安装后隐蔽处注该构件专用名称,不得错位。直径或面宽350㎜以内构件下料口歪斜不大于20㎜,直径或面宽350㎜以上构件料口歪斜不大于30㎜。

瓦件要求质量好,色泽合芳,无脱釉,胎质耐压力不低于150号。

脊饰要求造型准确,各部位结构紧密,色泽合度,胎质耐压力不低于100号。

墙体添配的砖为青灰砖,要求无蜂窝,沙眼、裂缝,耐压力不低于100号。

(1)工程开工前,应与建设单位及文物部门密切配合,及时了解该工程的周边环境,组建工程项目部。同时,按建设单位指定或提出的要求将施工用水、电、通道接入施工现场。

(2)临时设施准备。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将施工用临时办公室、仓库、工人住房、料场、配电房、伙房、厕所安排于周围空地上,满足施工要求。

(3)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在甲方组织下,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仔细阅读施工图,对施工图中各工序要求和图中出现错误认真做好记录,及时向设计人员或设计单位提出处理办法,并办理签证手续。

施工场地布置具体须按场地现场情况及甲方要求同时考虑游客游览的需要灵活布置。

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工地办公室、值班室、文物保护仓库、成品、半成品仓库及机械停放和材料堆场。

本工程临时用电由建设单位指定的供电地点接出,到工地的配电间,装表计量。

1、不考虑生活用电的影响,施工机械设备用电高峰期用电容量约为80KVA。架空线电缆采用70mm2的铜铰线。

总配电屏中分配电路为动力照明混合系统。

总配电屏的分路支线各到达固定安装的分配电箱中,由各分配电箱分路到达各单机开关。

各级配电箱中的闸刀、漏电保护开关必须标明送电目标或所控制的范围。

各级配用电源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开关。

变压器引线时开始视为埋地临时用电线路。

施工现场的全部线路均必须架空设置、采用木质电杆,直径必须符合要求,并且埋设稳。

转角杆采用双横担,双绝缘子的十字横担,并置双向线杆接线,杆上的接线高于地面2.5米处,装设紧绝缘子,拉线与电杆的夹角在30°~45°之间。拉线截面不小于3×4,拉线锚固物埋设深度不少于1m。

固定安装的电设备线路必须用绝缘套设过路保护。

架空导线与各种金属物(如招牌、铁闸等)的距离不得小于0.2米,与各种不良导体的距离不得小于0.1米,通过门窗上方时最小距离约0.15米,通过门窗下方最小垂直距离约0.5米,导线平行通过门窗的最小水平距离为0.7米。

根据施工现场实地踏勘,由建设单位于本工程提供一根直径160mm施工临时用水水管,在水源处设加压泵房,供水到指定地点,供水点和消火栓合一布设,供灭火时使用。

本工程临时用水包括施工现场一般生产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

生产用水包括砂浆现场搅拌用水、维修用水、给排水用水等及现场环境保护用水等。

生活用水包括人员饮用,食堂、卫生间、洗浴用水等。

消防用水主要由消防管网用水和消防水池用水等

C、施工用水平面设计说明

由建设单位提供水源入点处引出上水总管,并设置水表,埋管深度为防冻线以下(不小于600mm),水表以下干管管径,总体管线呈环状敷设,管径DN150mm。部分采用枝状布设。

室外消火栓和给水点共用,间距不大于50m。

B、室外给水管线、给水点布置

给水支管管径为DN75,从给水干管分出。间距不大于30m布设,每个给水点配有DN75的接口和阀门控制,上面设有明显标志。每个给水点砌筑直径800mm水井一座。

另在场区门口设置冲洗设备,下面设沉淀池,收集后进集水坑,坑内设手自两控加压循环泵和开启泵,便于循环利用和实时控制。

③建筑物内给水管线、给水点布置

总体干管在进入建筑物以前,设加压和储水泵房,兼作消防泵房。管线出泵房后,进入建筑物内,提供修缮单体建筑区域的给水及消防供水。

给水点间距按不大于50m考虑,配置专控阀门进行控制。

C、管道埋设及保温要求

临时水管的埋设采用暗管,为保证冬季正常供水,埋设深度600mm以下,给水管道做20mm厚岩棉保温,外缠玻璃丝布防腐。管线上方过车部位进行硬化处理。管井内添加锯沫保温。室内给水管道采用30mm厚岩棉保温。

本工程为文物修缮工程,木质架件较多,施工如有不慎将会引发火灾,因此,施工中的防火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拟在施工区域及文物仓库设置消防设施,设置的方法如下:

A、消火栓随给水点设置,配备相应栓口和30m水龙带1条。

B、文物仓库内每栋配灭火器3~5支,拆缷及修复施工区域、临时文物存放区、机房按要求配2~4个灭火器。

C、现场配灭火斧、灭火铲、灭火桶。

D、每个办公室配灭火器1支;木工加工棚、库房配灭火器2支,其余部位按区域配备灭火器。

E、施工现场必须在易燃易爆重点危险源点设置明显的禁火标识。

施工现场排水主要有雨水、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等三部分。

厕所采用水冲式,设专人清扫。严禁旱厕和随地大小便。

所有废水的排放必须经当地排水主管部门同意,按要求经沉淀等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严禁污水直接排放市政管道。

本工程施工场地排水沟采用暗管埋设,设置在现场道路靠近建筑物一侧,主要进行雨水及施工中污水收集。

排水沟采用暗管方式,每隔20m左右设明排水井一个,管沟坡度取0.1%,埋管深度为防冻线以下。

生活污水主要为厕所和食堂污水,主要采用污水池及化粪池并定期由专人进行清运出场。

本工程在现场内的排水管网采用直径300mm水泥管布设,管道坡度2%左右,埋地深度不低于700mm。

建筑物内排水管采用焊接钢管,总干管管径DN200mm,主管管径DN150mm,支管管径为DN100mm。

本工程办公区设污水池和化粪池,收集区域内生活污水及各用水点废水。建筑物外侧设置污水井,收集区域内施工污水及各用水点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包括车辆冲洗废水、地下施工降排水等,施工中排至沉淀池经过滤后排入市政管网。

要依据施工现场实地踏勘,由建设单位于本工程现场提供200KVA变压器一台,总供电量为200KVA。

施工部署是统筹项目生产要素,组织施工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包括施工段的划分、施工总体安排等因素。根据本工程规模、结构特点、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全盘规划本工程的工期及衔接、流水的关系,达到业主对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指标要求,为业主提供最佳最满意的服务。本工程施工总体安排如下:

1、施工文物维修工程内容:

本次修缮设计为保护性修缮设计,该工程为保护性修缮工程,是针对普宁寺内残损严重,危险状态的文物建筑进行的修缮工程。

本次修缮以保持普宁寺古建筑群完整和健康的状态及文物建筑的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为目的,修缮加固作为主要工作性质。

(2)维修加固范围及施工要求

施工前对文物保护范围内进行普探,以免施工中对地下文物的破坏。若发现地下遗址,须对遗址的位置、形制做明确记录。对文物本体重点修缮时,必须严格传统技术、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属加固性工程内容,可采取成熟的新技术新材料等科学手段进行辅助性的保护,本方案以采用成熟的传统技术措施和工艺流程为主。若施工中需采用新型材料和手段时,必须根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第二十二条进行必要的科学试验。

本次维修范围是普宁寺保护范围区域及现存文物建筑本体保护修缮。范围包括:(1)中路:山门、碑亭、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东西配殿、南瞻部洲、大乘之阁、中路1号白台、中路2号白台、红塔、绿塔、日殿、月殿、北俱卢洲殿、黑塔、白塔及中3号白台、中4号白台;(2)东路:妙严室院、东路1号白台、东胜神州殿及东路2号白台;(3)西路:讲经堂院、西路1号白台、西牛贺州殿及西路2号白台;(4)整体院落地面维修保护及院墙修整(位置详见总平面图)。修缮建筑面积:约6325平方米;院落铺装面积:约5000平方米;院墙规整面积:约776延长米;宇墙及挡土墙:约1235延长米。

根据建筑群体的布局、工程量和运输条件,此次施工在时间上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对文物残损构件进行编号拆解,记录建档,残损构件维修补配的施工;第二阶段对单体文物建筑修缮及复建;第三阶段修缮院墙及随墙门、院落铺装、旗杆、石制排水口等附属设施。按照先上后下、内外同时施工的原则,各工序之间穿插进行,以达到合理的流水作业,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以科学的工序来加快施工进度,从而缩短工程工期。

(1)按照拟定修缮方案,在项目修缮工程步骤安排上:

详细的文物测绘―→修缮方案编制与审批―→残损构件落架拆卸―→落架材料的整理修补与添配材料的组织―→复原修缮―→修缮院墙及随墙门、院落铺装、旗杆、石制排水口等附属设施―→文物环境的简要清整―→工程验收与资料归档。

(2)从建筑拆卸顺序上来说:

屋脊博古灰塑类―→壁画彩绘类―→屋面瓦当类―→小木作类―→檩椽梁架―→柱―→墙体―→台明类。

(3)从建筑复原修缮来说:

台明石作―→承重墙体―→柱础与立柱―→大木结构梁架安装―→屋面工程―→小木作―→陶塑、砖雕安装类―→装饰粉刷油饰―→木雕刻精装修类―→修缮院内附属设施项目―→文物环境清整―→工程验收。

第四章、施工主要技术措施

承德普宁寺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中的各单体文物建筑及整体院落地面及院墙修缮加固为重点修缮项目,其3主要施工技术措施及要点如下:

(一)屋面清除杂草、拆卸瓦顶的技术措施

山门殿东西掖门及围墙、碑亭、钟鼓楼、天王殿、天王殿东西掖门及围墙、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等单体建筑屋面生长有杂草,须先予以清除。

瓦顶上所生草木,种类很多,各地区也不尽相同,有低等的隐花植物如藻类,苔藓,也有显花植物的草类,它们的胞子或种子,藉助于风力或带在鸟粪类传播、扩散开来。承德地区最长见的有苔藓、瓦松、皿子草、子等。后两种都是多年生植物,耐干旱、草籽多易于繁殖,据统计,每株皿子草的草籽多达1~4万粒,繁殖能力是非常惊人的。所以屋顶生草后若不及早拔除,很快就会蔓延成大片生长。瓦顶上生长的小杂树,有的树根穿破屋顶顺墙伸入地内扎根,不仅危及瓦顶,甚至连墙壁也遭到破坏。

本项目修缮中我们拟采用化学除草:用化学药剂除草,首先应注意选择有效的、对人畜无害,更不能对古建筑物的质地有所损害、腐蚀或留下永久性的污渍。

瓦顶除草的要求是除去各种杂草杂树。因而用的药剂均属于全面性(灭生性)除草剂,但从除草的效果看以酸氯盐类较好,如氯酸钠(NaClO3)氯酸钾(KClO3)。但此类药剂对人畜同样都是毒性较大,需要混合其他药剂,制作比较麻烦。故施工中常选用另外两种药剂。

屋面揭开之前,对现状进行更详细的记录。原先用的瓦片、脊兽等屋面做法材料,在工程负责人的监督下进行筛选,确定数量,认真检查各隐蔽处墙体,柱子、梁等承重构件的残损请况和完整程度。严格筛选能用构件、添加固构件和不能用的构件,进行登记后列为详细清单提交工程管理部门,要通过工程管理部门和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1)现状记录:决定揭瓦时,首先进行现状记录,除文字记录以外并须附以图或照片,记录内容大约分为三种。

第一种时现存瓦顶的工程做法记录,例如瓦顶的样式为歇山,悬山……做法为筒板瓦、蝴蝶瓦……瓦件的地质为琉璃瓦(包括颜色),布瓦……。

瓦顶的尺寸:以歇山顶为例,应记明四面坡檐头的长度,大脊、垂脊等长度,高宽尺寸。每面坡瓦垄的长度,翼角翘起的尺寸(檐生起),翼角向外平出的尺寸(檐生出),筒板瓦、沟头、滴水瓦、大小吻兽的尺寸等都应记录清楚。

瓦件的数量:每条脊用的脊筒子的数目,每陇瓦的筒瓦,板瓦数目,如为琉璃剪边,或贴有琉璃花心的瓦顶,则应记明其部位、数量、颜色。翼角戗脊上小兽的个数,排列次序。

第二种为残毁情况的记录:筒板瓦件数目较多,一般以百分比估计,如某建筑的筒瓦残毁15%,板瓦残毁16%,沟头、滴水、吻兽,脊筒子等都以件数记。大吻应记明残毁部位和块数、缺欠的小兽、钉帽也应查明记清。

第三种为行制(法式)的记录:古代建筑的瓦顶是最容易被后代修理的部分。历史上的修理,不可能完全是按照我们今天“保存现状”或“恢复原状”的原则进行的。因而往往出现瓦件混杂的现象,如筒板瓦的尺寸不统一,有时竟达七八种之多。又如琉璃瓦的色彩,也常有黄绿杂配的现象。更多的情况是颜色一致花纹杂乱。这些都应仔细查清。此种记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析瓦顶原来的状况和为修理工作中的参考资料。

(2)瓦件编号:拆除瓦顶前,对一些艺术构件,如雕花脊筒、大吻、小兽等为了瓦瓦时位置不会装错,拆卸前应进行编号,绘出编号位置图。编号应依一定顺序进行,我们的习惯是从西北角开始(或有中间向两边分揭),逆时针旋转。在图上写明构件名称和编号数。在实物上可以用油漆书写,颜色需与瓦件颜色有明显的区别。安装后再用溶剂擦掉。对于数量多的,位置关系不大的勾头、滴水、扣脊瓦、筒瓦、板瓦或无雕饰的脊筒等,一般不进行编号。但遇有圆顶建筑,它的瓦件每陇自下向上逐块缩小,则需自下至上,分陇逐件编号,才能保证瓦瓦时顺利进行。

(3)拆除瓦件:一般顺序是先从檐头开始,卸除勾头、滴水、帽钉,然后进行坡面揭瓦。自瓦顶的一端开始(或由中间向两边分揭),一陇筒瓦,一陇板瓦的进行以免踩坏瓦件。坡面瓦揭完后,一次拆除翼角小兽、戗脊、垂脊、正脊,通常最后拆卸大吻。因为大吻体型大、重量大,要借助于起重设备,故排在最后施工,便于操作。大吻是由块雕花构件组成,拆卸时先将各块之间的连接铁活拔除或锯断。然后由上而下逐块拆卸,必要时应将有雕饰部分包扎后再进行拆卸。

拆卸瓦件所用工具是瓦刀、小铲、小撬棍等,不要用大镐大锹以名对瓦件造成新的损伤。

瓦件拆卸后应随时从施工架上运走,放在安全场地,分类码放整齐,自屋顶向下运送瓦件,可装在篮子、箱子内用卷扬机等吊装设备运到地平。或用人力自脚手架上抬至地面。有些地方运送瓦件,在高度不超过4—5米时,采用“溜筒”。它是由三块长板装成,类似儿童的滑梯。瓦件顺筒溜到地平。更简单的仅用两根杉槁并在一起代替木板的“溜筒”。

瓦顶的拆除,最后一道工序是铲除望板砖上的苫背层,这时应补充记录苫背层的做法,厚度。铲除时须注意不要将望板戳穿,以防发生工伤事故。遇有用望砖的建筑物,最后应将望砖揭下。揭除时一般是自脊顶到屋檐,即自上向下逐块揭除,如果发现椽子有朽折的部分,需予先在底部支搭安全架木。

拆除瓦顶过程中,应配合照像记录工作,以备研究原来做法和瓦瓦时的参考。

(4)清理瓦件:拆卸瓦件后,重新安装前,在适当的时间内要对瓦件进行清理,首先是清除瓦件上的灰迹,这道工序古代叫做“剔灰擦抺”,用小铲慢慢除去瓦件的灰迹,还要用麻布擦试干净。

清理过程中应结合挑选瓦件的工作,挑选的标准,一是形制,二是残破程度如何。

瓦兽件的形制,首先要研究它原来的形制,选出比较标准的瓦件。如原制为五样黄琉璃瓦,就应接规定尺寸式样挑出整齐的筒瓦、板瓦、勾头、滴水等瓦件,以此为标准进行挑选,不合格的另行码放,以特研究处理。考虑到古代的手工操作的生产方式,构件的尺寸偏差较大,挑选时应考虑到允许偏差,如筒瓦的宽度和长度为±0.3厘米,板瓦宽约为±1.0厘米,板瓦长度的尺寸可以放宽一些。

经常遇到的情况是,瓦顶经历次重修,所用瓦件大小不一,挑选时首先应按不同规格进行码放,以便研究处理。在保存现状的修理时,我们主张对于这一部分不合规格的瓦件,只要坚固,就应继续使用。在瓦瓦时,仔细安排一下,将这些瓦件用在后坡或两山,安排适当并不十分影响外观。瓦件的颜色不对,是否继续使用,应按建筑物的重要性仔细考虑。

残毁的瓦件,按其程度分为可用的,可修整的,更换的三种。依不同构件,不同建筑的要求,检验的标准也不能完全一致。

筒瓦:四角完整或残缺部分在瓦高1/3以下的,瓦釉保存1/2以上的列为可用构件,碎成二段槎口能对齐的,列为可修构件,其余残碎的列为更换构件。

板瓦:缺角不超过瓦宽1/6的(以瓦瓦后不露缺角为准),后屋残长在瓦长2/3以上的,列为可用瓦件。断裂为二段槎口能对齐的,列为可修构件,其余残碎的列为更换构件。

勾头瓦,滴水瓦:检验方法与筒板瓦一致,但应特别注意瓦件前部的雕饰,如花纹残而轮廊完整的列为可用瓦件,轮廓残缺或色釉全脱的,一般列为更换瓦件。

脊筒子:无雕饰的残长1/2以上都应保留继续使用,有雕饰的脊筒,如仅雕饰部分残缺的也应列为可用构件。

小兽:残缺的应尽量粘补使用,缺欠的,根据需要与可能进行研究是否补配。

大吻:缺少的大吻零件如箭靶、背兽、兽角等一般需重新烧配,对残存的旧件,应尽可能的粘补完整,因为这种大型艺术木构件,重新烧制时,釉色,花纹很难做到与旧作完全一致。

以上所述挑选瓦件的工作,都是以保存现状为原则的,如为恢复原状工程,则需按照复原要求的规定处理。

(二)木结构拆卸的技术措施

1、拆卸木构架的方法与步骤

木构古建筑由于残毁严重,主体构架中的大梁和柱子需要更换时,应拆卸局部或全部构件,经过修整后重新归安。拆卸时,属于小木作的如天花、藻井、门窗和其他附于木构件上的雕刻品(包括额枋上的泥塑雕花,柱子雕龙等),应在拆卸大木构件之前拆卸。此项工作虽然繁重费力,但应百倍细致从事,如因一时疏忽把榫卯拆坏,不仅增加修补的工作量,有时还可能把本来不需更换的构件,变为更换构件,既有损于古建筑物的史证价值,又造成工料上的浪费。

拆卸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清理现场:拆卸后的各种砖、瓦、木、石等大量构件需在现场码放清点。拆除前首先应清除附近的杂草树木,平整场地,划出码放构件的范围,并为运输车辆留出通道。

支搭临时工棚:拆下木构件中,如斗栱,带有彩画的梁枋及其有雕刻的构件,应存放于库房内免受风吹雨淋,如无现成的库房,应支搭临时工棚,坚固程度视施工期而定,时间短的可用竹杆席棚,时间长的顶部应加铺油毡。

准备拆除器材:施工前应所需杉槁、脚手板、铅丝、及起重设备等准备安全。遇有琉璃雕花构件和其他艺术构件,应准备包扎用的草绳、旧棉花和纸张等。此外如防火器材,防雨设备等都需要事先准备齐全。

钉编号木牌:为防止拆除过程中,构件错乱丢失和安装不被安错,在拆除前应根据每座建筑物的结构情况,绘制拆除记录草图,并按结构顺序分类编号注明图上,同时并制作编号小木牌,写明编号及构件名称,拆除前钉于该构件上。大构件应不少于两枚,便于码放后查找。木牌尺寸一般为6×4×1厘米。拆下构件应填写登记单以便查核。

(2)绘制拆除记录草图及编号

拆除记录草图依结构分为椽飞、檩枋、梁架、额枋、柱子等不同的图样,线条粗略以简明为准,编号的方法分为两种。第一种习惯称为“水平编号”,凡建筑物周围都有的构件如柱子、额枋等,可按照水平面,自建筑物的某一固定点起始,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逐渐依次编号。我们的习惯自西北角开始,逆时针旋转编号。此种方法适用每号只有一个构件的情况。第二种习惯称为“综合编号”、凡自成一组或一个单位的构件如斗栱、各缝梁架,每一组的总号依水平面进行,各组内构件另编分号,依结构情况不同,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皆可。

椽子、飞檐椽:根据椽、飞分布情况,画单线平面俯视草图,各步架分别注明根数、做法(斜搭掌或乱搭头)、翼角超翘部位式距角梁的尺寸,各角各面翘起椽、飞数目,并自起翘点向翘起方向逐根编号,如东南角椽1、2……

檩、枋及角梁:依据结构位置画单线草图,依不同构件分别进行编号,四周交圈的正心檩,挑檐檩自西北角起逆时针旋转编号,不交圈的檩枋,习惯上自左向右排列,如脊檩1,2……角梁、子角梁编号顺序同正心檩。

梁架:先画总编号图,梁架的范围一般是指脊檩至梁。总号自左向右,编为“一缝”、“二缝”,每缝梁架可利用各缝梁架的橫断面图,自上向下逐层进行编号。同一层的相同构件,如三架梁前后两个叉手,分别编为“一缝叉手1”及“一缝叉手2”。单一的构件即可写为“一缝三架梁”“一缝五梁架”等。

斗栱:首先画总编号图,标明位置、号数,每攒斗栱依不同种类画出草图,一般包括角科,柱头科、平身匀或殿内金柱柱头科。此种草图,结构简单的斗栱,可利用设计文件中的斗栱平面图。结构复杂的需改画为分层平面图。然后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依照安装顺序编写出各攒斗栱构件的分号。

额枋及柱:按结构层次,分别画出平板枋、额枋、柱子的平面草图,先外檐后内檐,内外檐的号码可连续排列,也可分别编号。

门窗:一般应画平面图或立面草图,总号一般可指明部位如前檐明间,分号自左向右如“前檐明间隔扇1”“前檐明间隔扇2”,间数多时总号可改为自左向右,编为“装修一”“装修二”。

(3)主要构件拆除方法

①拆卸椽子:支搭架木后,首先撬起望板,然后拆除各步架的椽子,由上而下,自脑椽、花架椽、飞椽、檐椽,最后拆卸翼角椽。拆除时需注意起椽钉时不要将椽头弄劈。运送时避免摔伤,运达指定地点,分类码放齐整。

②拆卸大木构件:依结构情况,支搭承重架木需避开梁缝,不能影响大构件落地。拆卸之前要清除构件榫卯中的积土,如有加固铁活,应予先取除。

大木构件拆落顺序,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自建筑物一端开始,先拆除山面的悬鱼博缝,然后由西向东,或由东向西逐间由檩枋,顺结构次序拆至大梁上皮为止,第二阶段,自一端开始逐缝拆卸大梁。

小构件如瓜柱、叉手、柁墩及梁架上的各种斗栱,可用简单工具如撬棍等撬离原位后,运至架木下。大构件如檩、三架梁、五架梁、角梁等的拆卸需藉助起重设备如倒链,天秤、绞磨等。首先在构件两端绑好吊拉绳,用倒链或天秤将构件吊起至预定高度,一般为1米左右,暂是固定在承重架上,然后用绞磨或吊车放至地平,运到存放场地。但大构件落地时须有一定范围的场地,施工中往往架木纵横出入不便,故时常采取将大构件暂时绑牢于承重架上,俟拆完斗栱、额枋、柱子以后再放至地平运走。

拆卸中,撬离构件榫卯离位,应两端反复进行,避免仅从一端直撬、另一端榫头折断或劈裂。必要时可用千斤顶在构件底皮辅助进行。

构件上绘有彩画或墨书题记,拆卸前应用纸,棉花或麻片等包扎,以免施工中被磨损。

③拆卸斗栱:大木拆卸接近完成时,开始斗栱拆卸。与大构件相联的真昂,挑杆等应随同大构件的拆卸提前进行。第一步拆落各攒斗栱之间的构件如正心枋、挑檐枋。第二步拆落各攒斗栱。依结构顺序自上而下进行。拆卸后的构件,最好各攒不要混杂,分别运到指定地点存放,并应随时进行安装保存,用绳临时绑牢以免松散丢失。

④拆卸额枋、柱子及檐墙:依结构顺序自任何一间开始皆可,先拆平板枋、依次为额枋、垫板、小额枋、柱子。需藉助于简单的起重工具。

拆卸柱子时,因许多柱埋入墙内,故需先拆去部分墙身,或先将墙身拆除后再拆卸柱子,应按具体情况决定。拆墙时自上向下逐层逐块把砖块或土坯轻轻拆下,不要用大镐刨,更不许可用推倒的方法,应尽量多保留原有砖块。最后拆到柱顶时,将底盘清理干净,校核平面尺寸。

(三)砖石构件拆卸的技术措施

现状记录:现状记录包括文字和线图或照片。记录内容是位置图或排列图,残损现状和残损的部位以及残损程度,可利用的应标明位置号回收。各封火墙、墀头等部位拆卸前要重新测量,绘制准确形状、尺寸图样,并拍照存档,以利复原。

编号:与木构件拆卸一样,在绘制的平面图上编号,并使用油漆书写。

拆卸:对不提前拆卸的砖石构件,应采取包裹遮护。石构件拆卸比木构件更要小心,接触处的榫头更易折断。断后修复非常困难。拆卸墙身时,由上而下逐层逐块地把砖头轻轻拆下,不许用推倒的办法,这样才能了解到墙的结构,砖的摆设形式,并尽量多的保留原有砖块。

砖石构件拆卸后,采取软性材料包装,运至临时工棚内存放。对于阶条石、踏跺石等条石构件,应防止损坏外露棱角,以利修复后保持建筑物的原貌。踏步、阶石、地面条石、门前登道、侧墙石料修复中可利用者,都要全部回收利用。

(四)石活工程保护修复技术措施

针对石质存在的病害和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

(1)石质保存现状记录;

(2)采用物理与化学方法相结合清洗表面污染的石质;

(3)评估原来修补及填缝材料的材质、强度和老化程度,以确定是否替换或重新填充。

(4)对盐析现象严重的石质,进行保护前的脱盐处理,以减少今后的盐析破坏;

(5)对无纹饰及刻字的石质,出现断裂、破损、裂纹、缺失的面积未达到50%的,进行填充加固、修复、粘接、一体化处理;出现断裂、破损、裂纹、缺失的面积达到50%以上的,根据其所处位置,进行替换或部分替换。

(6)对出现倾斜、走闪的石质文物,进行归安;

(7)采用高效防霉剂清除石质表面的微生物;

(8)对石质进行表面防护处理,减少雨水的侵蚀。

2、保护处理施工方法:

针对普宁寺院内建筑的腰线石、槛墙及院墙条石、埋头石、压面石、榻板、阶条石、角柱石等石构件。普宁寺碑亭、大雄宝殿、大乘之阁的须弥座、栏板及望柱等石构件的病害情况。目前,对于其进行清洗和表面加固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对石质文物断裂、裂隙、缺失的修复工作,为使其完好的保存下来,供后人进行科学研究,需进行必要地抢救工作。

清洗主要针对石质文物表面的霉菌和微生物,以及人为题字、墨迹、金属锈、油漆、水泥、鸟粪及果屑、植物汁液等污染物。

②清洗方法和清洗剂选择

在不产生新的腐蚀和破坏的前提下,对一般污垢采用去离子水清洗,而较为顽固的少量附着物,可采用必要的低浓度化学试剂清洗,清洗后用清水并尽量减少清洗液残留在石构件内。

用聚乙烯塑料薄膜遮盖、隔离保护要清洗部位以外的部位。

用清水淋洗,让石质表面浸润一部分水,减少清洗液的渗入。

用去离子水将表面污垢淋洗干净。若使用压力水清洗,需做试验以确定压力大小,防止压力过大损伤石质表面。

针对少量不同的污染,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清洁剂,配合适宜的工具,小心细致的慢慢清除污垢,对于顽固的污垢可能需要反复多次耐心清除。

用去离子水多次冲洗采用清洗剂的部位,保证清洗剂不留残余。

用吸尘吸水机收集清洗残液,并指定单位处理残液。

由工程指挥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对清洗后的石质检查、验收。

寺内有部分石质出现了可溶性盐的迁移结晶、表面富集,面积不大,但已造成文物表面粉化剥脱,形成危害。在保护中,可溶性盐的清除可采用纸浆吸附;将吸附性较强的木浆、脱脂棉等,用去离子水湿润后敷在文物构件上,外面再覆盖塑料薄膜。过一段时间揭开薄膜,使吸附材料干燥,这时,可溶盐便被吸附出来。测定吸附材料的电导率,可以检验除盐情况。平均脱盐三遍。

(3)断裂石质文物的粘接:

石质文物粘接加固的目的是加强文物微结构之间的接合,以及在损坏面和完好面之间的粘合,增加物体的机械强度。目前主要使用的材料是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粘接力大、抗老化性能可以达20年以上,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使用寿命可达50年。裂隙充填材料常用环氧树脂(Akepox5010,凝胶状),对于大块岩石,若断面受力较大,可使用夹具、锚杆或锚索。

清理碎块断面:将断裂面上老化的酥粉清除,以保证接缝的准确。用棕刷和去离子水将断裂表面及缝隙中的尘土污迹清洗干净。

胶结面处理:在原构件上的两个胶结面,将溶剂型环氧树脂(强化剂E)涂于各断裂面表面。涂溶剂型环氧是用来加固断裂面存在的结构脆弱部分,使接头的内聚力增大,保证粘接强度。

金属加固:因所加修补的石构件,质量较重,为保证修补质量,在原构件断裂面中心,用水钻并排各钻2个小孔(方向根据断裂方向而定),并用不锈钢金属销键(不锈钢销键尺寸:直径1.5cm,长度为20cm。)连接,为了加强粘接力,在不锈钢金属销键表面加几道斜纹,以增加粘接面积。

拼对粘接:使用环氧树脂粘接胶(Akepox5010,凝胶状)与固化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调匀后成稠状。将混合粘接剂放入钻孔内并插入不锈钢金属销键,粘接剂均匀涂刷断裂面(注意:在粘接时,两个粘接面一定要干净,涂粘接剂时,边缘部分需留出一点空余处,以免压挤出的粘接剂,将构件表面染上污迹。),然后将断裂构件沿断裂面进行合拢,约72小时后完成固化。

勾缝补全、做色:使用石质文物修补灰浆调至膏状。

对于整块石材碎裂的,则用同材质石材进行替换。

(4)石质文物缺失的修补:

石质文物由于受自然风化、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等的作用,造成表面腐蚀或剥落,以致残缺。使其表面的文化特征,如雕刻纹饰或文字等逐渐消失。解决这类问题,一般采用一定的修补技术,即按照文物保护的原则进行合理修复。通常采取的措施是:粘接、压力灌浆和补缺。石质文物的补缺,须有根有据,若根据不足,则不应进行。补缺选用的石料,应尽可能与待修复文物一致,补缺完成后可稍加着色,使外观的色泽一致。

目的:通过对缺失部位的修补,重建石质文物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外观形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恢复文物原状和可读性,保留和延续文物的历史、艺术、科技等信息。

尊重历史原状与保持现状:修补修复要在充分调查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在形式上不能有超出原状的立意和创新。修补操作不应改变文物现存原始部分的状态。

可辨识与最小干预:恢复缺失信息的修补操作,要在有限的程度和依据确凿的前提下进行。修补的材料及形式要接近文物,外观上协调,但有所差别,避免造成“历史的鹰品”。

另外,修补的手段不能对文物带来损害,对文物现存部分的影响要控制到最小。

耐久与可逆:修补修复使用的材料要求具有相当的惰性,在使用环境中能保持较久的时间。修补修复不能对以后的操作制造障碍,应便于去除和重新处理。

缺失部分及剔除水泥部分小于10立方厘米的地方,用石质文物修补灰浆(丙烯酸粘合剂配合同材质的石粉二1:4.5)进行修补。对于新修补和原来修补过的地方,可使用矿物颜料,适当补色。

缺失部分及剔除水泥部分大于10立方厘米的地方,用火山灰修补灰浆(火山灰粘合剂配合同材质石粉)进行修补。

缺失部分及剔除水泥部分大于原石材5.0%的,则用同材质石材进行替换。

对石质表面发育的裂隙填补修复。对于上部不受力的地方,可以选用有一定粘接性能的材料,以填补为主;对于底部受力部位,可采用粘接强度高一点的材料,以保证粘接后的稳固。

填补材料选用无机材料水硬石灰为粘合剂,添加和文物质地相同的灰岩石粉制作修复砂浆。水硬石灰为含粘土矿物的石灰石烧结后的产物,和水混合后发生复杂的反应而逐渐固化。固化后主要产物为碳酸钙,和灰岩的基本成分相似,同时强度低于石材本体,因此使用此类材料对石材不会造成破坏,也不会影响以后的保护处理。通过调整黏合剂和灰岩石粉的配比,选择适合的颜色和强度。

粘接修补材料选用硅丙改性乳合剂配合同材质石粉,固化后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还有耐老化性,石粉的加入可以达到调节颜色和强度的作用。

(6)倾斜、走闪的石质文物411 钢筋手工电弧焊施工工艺,重新归安、稳固即可。

对于外露的铁扒锔,定做不锈钢扒锔,替换原铁扒锔,表面用石质文物修补灰浆(丙烯酸粘合剂:同材质的石粉=1:4.5)进行修补、做色。

由于石质文物是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经过清洗和修复粘接等处理后,外界各种损坏因素不可避免的继续存在,因此,为了增强石材的坚固性,提高其抗风化能力,需要采用具有渗透性的加固剂,以提高强度和硬度。同时还要对表面进行防护处理,降低吸水率,以防止雨水等各种病害侵蚀。

①根据石构件的不同风化情况,配制出相应浓度的改性有机硅防风化材料。

②在石构件表面和缝隙处的污垢全部清理干净,用软毛刷蘸取配制好的改性有机硅保护材料对石构件整体进行防风化保护处理。操作时将保护材料按顺序涂刷石构件表面,通常涂刷四至五遍或刷至表面不再渗透为止,一定注意不要漏刷。涂刷量以液体完全润湿石材表面并有10—15cm流挂为准DB3502Z 019-2011 地名信息 元数据.pdf,施工过程中对不需要涂刷保护液的部分进行遮蔽,以免污染。

(五)木构件的归位复原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