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规程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规程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45.7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规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规程

为了规范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统一其施工准备、施工操作、质量标准的内容和对成品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的要求,并为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交底提供依据,特编制此施工工艺规程。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一般的都属于特殊过程,按照程序文件对特殊过程控制的要求编写的该施工工艺规程,也可作为施工中编制对特殊过程控制文件的依据。

该施工工艺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不适用于环境温度高于80℃或有侵蚀性介质对混凝土构成危害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该施工工艺规程所涉及的大体积混凝土,通常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GB/T 30170.2-2016标准下载,或预计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降低混凝土温度,会因水泥水化热而导致产生裂缝的混凝土。

该施工工艺规程的内容只涉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殊要求部分,对混凝土施工中通用的和一般的要求,可参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标准》。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1)熟悉图纸,并与设计单位沟通如下的内容:

a.了解和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类型、强度、抗渗等级和工程所要求的其他方面的性能。

b.了解和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平面尺寸、各部位厚度、设计预留的结构缝和后浇带或加强带的位置、构造和技术要求。

c.了解约束混凝土变形的条件和对施工的要求。

d.了解使用条件对混凝土结构的特殊要求。

(2)依据施工合同和施工条件与业主、监理沟通如下的内容:

a.采用商品混凝土时,在交通管制方面提供连续施工的可能性。

b.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时,业主应提供足够的施工场地以满足设置混凝土搅拌站和料场的需要,同时尚应提供足够的能源。

(3)落实混凝土供应渠道

a.采用商品混凝土时,联系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并向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提供工程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需求量、供应混凝土的时间和供应方式等,并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提供低水化热的混凝土。

b.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时,委托有资质的检验部门进行配合比的设计,向检验部门提供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混凝土浇筑时的塌落度以及其他要求。同时,尚应要求检验部门提供低水化热的混凝土配合比。

(4)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方案,方案中应有如下内容;

a.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和收缩裂纹、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b.确定混凝土的场内运输和布料,混凝土泵车选型、泵车数量和站位。

c.确定混凝土运输和浇筑的方法。

(1)大体积混凝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掺合料、外加剂均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验报告,其品种、规格、性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必须能够满足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要求,具有较好的可泵性,具有较低的水化热,各项性能均能满足设计要求,有条件时可设计能够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的配合比。

a.优先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比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准使用早强水泥和含有氯化物的水泥,不准使用高强度、高细度的水泥。利用后期强度的混凝土,不得使用低热微膨胀水泥。

b.也可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施工中可掺加粉煤灰或缓凝剂。

a.应选用结构致密、强度高、不含活性二氧化硅的骨料,不宜用砂岩,石子的压碎指标应低于16%。

b.石子粒径:C30以下的混凝土可选5—40mm粒径的卵石,尽可能选用碎石;C30—C50的混凝土可选5—31.5mm的碎石或碎卵石。

c.石子应连续级配,以5—10mm含量稍低为佳,针、片状 粒含量应<15%。各项指标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技术要求。

d.尽可能选择大粒径的石子,但最大不得超过钢筋净距的3/4。当使用泵送混凝土时,石子的最大粒径应符合表2.2的规定。

表2.2混凝土泵允许粗骨料粒径

a.应优先选用中、粗砂,不宜使用细砂。其粉粒含量通过筛孔0.315mn不小于15%。对泵送混凝土尚要求通过0.16mm筛孔量不小于5%为宜。

b.使用海砂时,应测定其氯含量,氯离子总量(以干砂重量的酸比计)不应大于0.06%。

c.砂的SO3含量应<1%,含泥量应不大于3%,泥块含量不大于0.5%。

a.大体积混凝土可掺用缓凝剂、减水剂。外加剂厂家应提供使用该外加剂的混凝土1、3、7和28d的收缩率试验报告,任何龄期混凝土的收缩率均不得大于基准混凝土的收缩率。

b.外加剂带入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碱量不得超过1kg。

d.若使用泵送剂或缓凝型减水剂,它们应具有良好的减水、增塑和保水性,引气量宜介于3%—5%之间。使用缓凝剂必须经试验证明可延缓初凝而无其他不良影响。

e.外加剂氨的释放量不得大于0.1%。

g.外加剂必须与水泥性质相适应,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外加剂标准的有关规定。

a.粉煤灰不应低于Ⅱ级,以球状颗粒为佳。

现场搅拌站:成套的混凝土搅拌站,皮带机,装载机,水泵,水箱等。

混凝土现场输送:泵车,混凝土泵及混凝土输送管。

混凝土浇筑:流动电箱,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抹平机等。

施工专用设备、仪表:空压机,制冷机,水循环设备,电子测温仪和测温元件,温度计和测温埋管。

(2)工具:手推车、串筒、溜槽、吊斗、胶管、铁锹、钢钎、刮杠、抹子、塌落度筒、混凝土试摸等。

(1)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案已编制,按照施工方案所确定的施工工艺流程,流水作业段的划分,浇筑程序与方法,混凝土运输与布料方式、方法以及质量标准,安全施工等,均已进行交底。

(2)混凝土供应已落实,若现场搅拌,则现场搅拌站已建立并已试车正常,相应的配套设备、计量仪器仪表、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供应渠道已落实,并已进入现场。

(3)施工道路,施工场地,水、电、照明已布设,施工脚手架、安全防护搭设已完毕。

(4)混凝土输送泵及泵管已布设并试车。

(5)钢筋、模板、预埋件已安装完毕,并完成了各项检验和质量验收,标高线等已检验合格,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或加强带支挡和所需要的准备已完成。

(6)施工所应采取的各项降温、防裂措施已准备到位,测温元件或测温埋管,巳备好,并检验合格。

(7)施工所需要的机械设备、仪表、机具、工具等均已备齐。

(8)联络,指挥系统已准备就绪。

(9)专业人员到位。需持证上岗的人员业经培训,证件完备。

(10)与社区、城管、交通、环境监管部门已协调并已办理必要的手续。

(1)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应采用有资质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生产的商品混凝土。

(2)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应做到:

a.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所有计量器具必须按检定周期进行检定,要保证原材料计量准确、质量符合设计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b.必须注重外加剂的计量,对外加剂掺量的准确性,每班至少检查二次。

c.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应适当增加搅拌时间,一般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应少于90s,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可延长30s,搅拌时间也不宜过长,以搅拌均匀为度。

d.掺加粉煤灰等外掺料的混凝土,宜采用二次投料工艺,加料顺序为:先将水和水泥、外加剂、粉煤灰搅拌约1min成水泥浆,然后投入粗、细骨料拌匀。

e.出罐混凝土应随时测定塌落度,当塌落度与要求不符时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调整。

3.2.2混凝土的运输

(1)商品混凝土在远距离运输时,应使用滚筒式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2)现场必须有完善的调度系统和装备,能根据施工情况有效的指挥混凝土搅拌与运送,减少停滞时间,满足均匀、连续供应现场混凝土的需要。

(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第一次装料时,应多加二袋水泥,运送过程中筒体应保持慢速转动,卸料前,筒体应加快运转20—30s后方可卸料。

(4)对每个罐车运送到现场的混凝土,都应对其进行塌落度检验,进行质量验收,若塌落度或混凝土质量不符合要求,不得浇注,应及时进行调整,调整工作应由搅拌站派驻现场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

(5)罐车在盛夏和冬季均应有隔热覆盖。

3.2.3混凝土的场内运输与布料

(1)固定泵(地泵)场内运输与布料

a.地泵受料斗必须配备孔径为50×50mm的振动筛,以防止个别大颗粒骨料流入泵管,料斗内混凝土上表面距离上口宜为200mm左右,以防止泵入空气。

b.泵送混凝土前,先将受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以湿润和清洁管道,然后压入纯水泥浆或1:1—1:2的水泥砂浆滑润管道后再泵入混凝土。

c.开始压送混凝土时速度宜慢,待混凝土送出管子端部时,速度可逐渐加快,并转入用正常速度进行连续泵送。遇到运转不正常时,可放慢泵送速度,并进行抽吸往复推动数次,以防堵管。

d.加强对混凝土泵及管道巡回检查,发现声音异常或泵管跳动应及时停泵排除故障o

e.泵送混凝土浇筑入模时,泵管端部混凝土出口处距模板应大于500mm,浇筑时端部软管应均匀移动,使每层布料均匀,不至于成堆浇筑。在预留凹坛模板或预埋件处,应沿其四周均匀布料。

f.泵管向下倾斜输送混凝土时,应在下斜管的下端设置相当于5倍落差长度的水平配管,若与上水平线倾斜度大于7o时应在斜管上端设置排气活塞。如因施工长度有限,下斜管无法按上述要求长度设置水平配管时,可用弯管或软管代替,但换算长度仍应满足5倍落差的要求。只允许使用软管布料,不允许使用振动器推赶混凝土。

g.沿地面铺管,每节管两端应垫50×100mm方木以便拆装。向下倾斜输送时,应搭设宽度不小于1m的斜道,上铺脚手板,管两端垫方木支承。泵管不应直接铺设在模板、钢筋上,而应搁置在马凳或临时搭设的架子上。

h.混凝土泵送完毕,混凝土泵及管道可采用压缩空气推动清洗球清洗,方法是:先安好专用清洗管,再启动空压机,渐渐加压,压力最大不宜超过0.7MPa。清洗过程中随时敲击输送管,判断混凝土是否接近排空。管道拆卸后按不同规格分类堆放备用。

i.泵送中途停歇时间不应多于60min,如超过60min则应清管。

j.盛夏施工,泵管应覆盖隔热

a.混凝土泵车行走及作业应有足够的场地,泵车应靠近浇筑区,并应具备两台混凝土运输车同时就位卸出混凝土的条件。

b.混凝土泵车就位后,应按要求撑开支腿,加垫枕木,车体稳固后方准开始工作。

c.泵车就位与混凝土浇注场地之间的距离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取得现场技术主管的同意。

d.保证混凝土的自由落距不得大于2m。

3.2.4降温管线测温元件测温孔设置

(1)在混凝土浇注前,应将检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测温元件和测温孔管埋设好,具体的测温元件和测温孔管选择和埋设要求,应在施工技术方案中明确。

(2)采取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通入循环水降温的措施时,应在混凝土浇注前,按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埋设相应的管线。

(1)混凝土浇筑可根据面积大小和混凝土供应能力采取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或斜面分层的连续浇筑方法,分层厚度以300—500mm且不大于震动棒长1.25倍为宜。一般的,分段分层多采取踏步式分层推进,踏步宽为1.5—2.5m。斜面分层浇灌时,每层厚300—350mm,坡度一般取1:6—1:7。

(2)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推进,逐层上升。亦可采取从中间向两边推进,保持混凝土沿基础全高均匀上升。浇筑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避免产生冷缝。并应将表面泌水及时排走。当局部混凝土厚度较大时,应先浇较深部分的混凝土,2—4h后再浇上部混凝土。

(3)振捣混凝土宜使用高频振动器,振动器的插点间距以1.5倍振动器的作用半径为宜,防止漏振。斜面推进时振动棒应在坡脚与坡顶处插振。

(4)混凝土浇筑后3—4h,在混凝土接近初凝之前应进行二次振捣,然后按标高线用刮尺刮平并轻轻抹压。

(5)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按施工方案控制,以低于25℃为宜,最高不得超过28℃。

(6)间断施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应待先浇混凝土具有1.2N/mm2以上的强度时才允许浇筑后续混凝土。同时,在后续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前期浇注的混凝土表面先行晒水湿润。

3.2.6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a.按处理程序进行混凝土表面的处理,经抹压处理后,覆盖塑料膜和浇水养护。

b.混凝土表面有泌水时应及时引导集中排除。表面浮浆较厚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用粒径为20—40mm的石子浆均匀撤布在混凝土表面,并用抹子轻轻拍平。混凝土硬化后的表面若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可灌注水泥素浆刮平。

c.当施工面积较大时,可分段进行表面处理。

d.四级以上风天或烈日下施工,应有遮阳、挡风措施。

3.2.7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侧面钢木模板在任何季节施工均应设保温层。在基坑中采用砖侧模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前宜回填完毕。

a.混凝土表面在初凝后覆盖塑料薄膜,终凝后注水,蓄水深度不少于80mm。

b.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养护水的温差超过20℃时,即应注入热水,使温差降到10℃左右。

c.在非高温雨季施工时,应事先采取防暴雨、降低养护水温的挡雨措施。

a.盛夏采用降温搅拌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覆盖塑料膜和采取保温措施。

b.常温施工时,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膜和浇水养护,当混凝土实测的内部温差或内外部温差超过20℃时,再采取保温措施。

c.当气温低于混凝土成型温度时,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膜和采取保温措施,在有可能降雨雪。

d.为保持保温层的干燥状态,保温层上表面应覆有不透水的遮盖。

(3)混凝土养护期间需进行其他作业时,应掀开保温层,尽快完成作业,随即恢复保温层。

(4)混凝土的养护期限:在满足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基础上,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开始计算,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少于14d,使用其他水泥不少于21d,炎热天气应适当延长。

(6)养护期内(含撤除保温层后)混凝土表面应始终保持温热潮湿状态(塑料膜内应有凝结水),对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尤应富水养护,但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

a.测温延续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始至撤保温后为止,同时应不少于20d。

b.测温时间间隔:混凝土浇筑后1—3d为2h,4—7d为4h,以后为8h。

c.测温点:测温点应在平面图上编号,并在现场挂编号标识。

d.对测温结果要做出详细记录,并整理绘制温度曲线图。测温者负责对温度变化情况及时反馈,当各种温差达到18℃时应预警,达22℃时应报警。

a.使用普通玻璃温度计测温时,测温管端应用软术塞封堵,只允许在放置或取出温度计时打开。温度计应系线绳垂吊到管底,停留不少于3min后取出迅速查看温度。

b.使用建筑电子测温仪测温时,附着于钢筋上的半导体传感器应与钢筋隔离,保护测温探头的插头不应受污染、受水浸,插入测温仪前应擦拭干净,保持干燥以防短路。也可事先埋管,管内插入可周转使用的传感器测温。

c.当采用其他测温仪时应按产品说明书操作。

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混凝土硬化期的实测温度应符合如下规定:

a.混凝土内部温差(中心与表面以下100或50mm处)不大于20℃。

b.混凝土表面温度(表面以下100或50mm)与混凝土表面外50mm处的温度差不大于25℃。对补偿收缩混凝土,允许介于30—35℃之间。

c.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大于15℃/d。

d.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e.当实测温度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则应及时调整保温层或采取其他措施使其满足温度及温差的规定。

(1)有基坑的混凝土结构,拆除侧模后宜尽快回慎,否则,若在养护期内,应与面层同样予以养护。

(2)其他要求可详见模板工程。

3.2.10施工缝、后浇带与加强带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除预留后浇带尽可能不再设施工缝,遇有特殊情况必须设施工缝时,应按后浇缝处理。

(2)施工缝、后浇带与加强带均应用钢板网或钢丝网支挡。如支模时,在后浇混凝土之前应凿毛清洗。

(3)后浇缝使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必须具有缓涨性能,7d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

(4)膨胀止水条应安放牢固,自粘型止水条也应使用间隔为500mm的水泥钉固定。

(5)后浇带和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杂物、润湿,水平缝刷净浆后再铺10—20mm厚的1:1水泥砂浆或涂刷界面剂,并随即浇筑混凝土。

(6)后浇缝与加强带混凝土的膨胀率应高于本体混凝土的膨胀率0.02%以上或按设计或产品说明书确定。

(1)在冬期施工的期限内,不适宜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必须施工时应编制严密的冬期施工方案,对原材料的加热,以及冬期施工时对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车和混凝土泵输送管线的保温,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和入模温度、以及混凝土成品的养护措施、测温温控和降温速率控制等,均应做出详细的规定。

(2)冬施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宜为42.5。

(3)在冬期施工,搅拌机应设置于保温棚内,棚内温度不得低于5℃,混凝土泵应设置在于挡风棚内,泵的输送管线应进行保温。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不应低于10℃左右,分层浇筑时已浇混凝土被上层混凝土覆盖时的温度不应低于2℃。

(5)混凝土浇筑后应尽早复盖塑料膜和保温层,且应始终保持保温层的干燥。侧模及平面边角应加厚保温层。

(6)混凝土冬施所用外加剂应具有适应低温施工的性能,不准使用缓凝剂和缓凝型减水剂,不准使用含氯盐的早强剂或早强减水剂。

(8)混凝土拆模和保温层撤除,除应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外,尚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以后实施,如拆模时混凝土与环境温差大于20℃,则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仍应覆盖保温层,使其缓慢冷却。

(9)混凝土冬期施工的测温项目与次数见表3.2.11

表3.2.11混凝土冬期施工的测温项目与次数

每昼夜不少于4次,此外还需测量最高、最低气温

水、水泥、砂、石、外加剂溶液温度

混凝土出罐、浇注、入模温度

注:室外最高最低气温测量起、止日期为本地区冬期施工起始与结束日期。

(10)冬期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后的测温与温度控制,同常温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1)负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单位,应具备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有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能够对施工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

(2)对大体积混凝土应编制适用的和经过优化的施工技术方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验收标准以及防止产生有害裂纹的技术措施等做出明确规定,并对施工操作人员实施详细的技术交底。

(3)参与施工管理和施工操作的人员,其资质和能力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a.施工管理人员,包括:专业技术工程师、QC工程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

b.混凝土工和钢筋工,应在本岗位工作三年以上,并参加过重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有较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c.参加闪光焊、电渣焊或电弧焊的焊工,必须具备相应的合格焊工资质证书;

d.混凝土试验员,应在本岗位工作三年以上,具备混凝土成型、养护的专业知识,并持有混凝土试验员(或取样员)合格证。

(4)对进入现场的施工机械设备、计量检测设备和检验试验设备,必须满足如下的要求:

a.进入现场的施工机械设备、计量检测设备和检验试验设备,必须具备所要求的设备能力和完好程度。

b.施工机械设备必须具有“完好设备”标识、有适用的操作规程、有设备运行记录和维护保养记录,设备操作人员有合格的机械设备操作资格证。

c.实行多班作业的机械设备,应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接班人员经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工作。

d.所使用的计量检测设备都应按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有检定证书和检定合格的有效标识。

(5)施工所使用的原材料

a.所使用的原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验报告,有检验试验要求的,应按规定进行复验,且复验合格。QC工程师要在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上签章确认。

b.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低水化热和低收缩水泥,所使用的砂石骨料、外加剂和外掺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关规定,并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殊要求。

c.在使用过程中材料发生变动时,必须有相应的材料代用手续或有经过签审的设计变更。

(6)加强工艺纪律,进行严格、有效的质量控制

a.必须严格执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方案和相应的规范标准,严格按照规定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组织施工,并对施工过程和产品实施严格、有效的监视、测量和检验试验。

b.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宜使用正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提供的商品混凝土,使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每罐商品混凝土进入现场,都要做塌落度检验,并对混凝土质量进行验收。

c.负责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检验试验的化验室必须具备省一级资质。

d.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应做到: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大于1.5℃/d。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差不大于20℃。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土表面外50mm处的温差不大于25℃,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7)保证混凝土施工有适宜的作业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和环境的文明程度,其所规定的施工作业环境必须符合标准规范要求,能确保混凝土的施工作业正常进行。

(8)对施工过程出现的不合格,必须按规定进行评审和处理,进行原因分析,编制纠正措施计划或整改方案,并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验证。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应形成的文件资料

(1)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出具的相应混凝土合格证

(2)现场混凝土坍落度测定记录

(5)混凝土施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6)现浇结构外观及尺寸偏差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7)混凝土设备基础外观及尺寸偏差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8)混凝土施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9)现浇结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0)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记录

(11)混凝土标准试块和(有结构实体检验要求时)同条件养护试块制作记录

(12)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和混凝土强度评定报告

(13)有隐蔽要求混凝土结构应形成混凝土隐蔽工程记录

(14)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记录(有要求时)

(15)混凝土特殊性能(比如:抗渗、抗冻性能)试验报告

(16)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记录

(1)大体积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外加剂、混凝土配合比及塌落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设计的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资料、计量措施和现场复验报告。

(2)大体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设计要求的其他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和设计要求的其他性能指标的检验试验报告。

(3)大体积混凝土的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设计的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各种原材试验报告、配合比及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计算书。

(4)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注,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注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5)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质量缺陷的确定标准详见《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中表5.5)。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6)现浇混凝土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方法: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1)施工所使用的砂石骨料、所掺加的矿物掺合料和拌合用水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设计的要求。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现场复验报告。

(2)混凝土搅拌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检查一次。

检查方法:检查含水率测试结果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3)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加强带、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地下室防水堵漏施工方案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混凝土浇注完毕,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5)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埋设件位置应正确,不得有露筋、蜂窝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经纬仪或吊线JT/T 1353.3-2020 道路车辆清障救援技术要求 第3部分:企业.pdf,钢尺检查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