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双流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74.9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双流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4.施工队伍设置和资源配置

5.施工顺序及进度安排

8.工期、质量、安全及环保水保等保证措施

桥梁岩溶桩基、承台开挖施工方案1.1、新建铁路宜昌至万州铁路第37标段施工图纸及技术交底资料;

1.2、投标书及施工合同;

1.3、甲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及进场后甲方下发的有关文件;

1.4、国家和铁道部现行有关设计、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5我集团公司对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

双流特大桥线下主体工程、附属工程、主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以及桥面系工程。

本桥地质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泥岩与长石砂岩互层,厚层的长石砂岩大面积出露地段,形成大仰坡和高陡坡。泥岩、紫红色、灰绿色,厚层状,强~弱风化,层厚小于3m,较破碎,表层局部覆盖粉质粘土;长石砂岩,青灰色,厚层状,全风化~强风化,全风化层厚小于2m,强风化层厚小于5m,节理不发育。本段谷深山高、地形陡峭,自然坡度约10~45°,基岩裸露,基岩裂隙水不发育,沟谷汇集地表水,水质清澈,无侵蚀性,地表及地下水较发育。

本工程沿线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温暖多雨,湿润多雾,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3~17℃。一月份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2~5℃;七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气温23~28℃,全年无霜期230~300天,年降水量1000~1700mm,降水多集中在4~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量的75%。

根据甲方招标文件的要求,以及我标段的阶段性工期目标的要求,双流特大桥定于2004年2月5日开工,线下主体2005年12月31日完工。

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达到国家及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分部分项工程优良率达到90%以上,对已完工程的质量自检合格率达到100%,满足全线创优规划要求,同时满足按设计速度开通的质量要求,杜绝工程质量重大、大事故,确保部优,力争国优。

消除一切事故隐患,杜绝重伤及以上事故,轻伤负伤率控制在3‰以内;无等级火警事故,无汽车行驶责任事故和一般机械事故。

4.4、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

严格执行国家、重庆市有关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当地环保、水土保持等部门的监督、指导。

5、施工队伍设置和资源配置

5.1、施工总体平面布置

5.2.2、临时电力干线

本桥由建设单位结合永临电力工程提供就近接电条件,于双流特大桥拌合站设一台500KVA变压器,另外配备2台200kw发电机组作为备用,以满足全桥的施工需要。低压电网沿桥纵向分别向两台布设,于每一个墩台处设一配电箱。

在拌合场设一蓄水池,解决砼施工用水,另于山顶设一水池蓄山泉水,以解决生活用水。

为确保双流特大桥的混凝土供应和拌和质量,采取集中拌和、供应混凝土。全桥设一座拌合站,两台500型搅拌机同时作业,以满足大体积砼的施工。

在石万公路路口和各施工工点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护栏杆等,必要时派专人守卫,保证施工安全。

5.2.8、防洪、防汛设施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施工现场的环境情况,布置安排施工临时驻地和各施工工点时,综合考虑防洪、防汛及地质灾害等情况,科学安排,合理布置。

在各临时施工驻地和施工工点按防洪、防汛要求备齐防洪、防汛工具、用品,雨季和汛期派专人巡视水情和汛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及时处理,做到防范周全、预报及时、处理快速。

5.3、施工队伍设置和人员安排

5.4、施工生产机械设备配套

6、施工顺序及进度安排

施工准备时间:2003年11月26日至2004年2月5日。

双流特大桥开工时间为:2004年2月5日。

6.2.3、基础施工时间

基础施工时间为:2004年2月5日至2004年6月30日。

6.2.4、墩台身、顶帽施工时间

墩台身顶帽施工时间为:2004年4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

6.2.5、连续梁施工时间

连续梁施工时间为:2004年12月1日至2005年11月31日。

6.2.6、铺架及桥面系施工时间

铺架及桥面系施工时间为:2007年3月4日至2007年3月15日。

6.2.7、围栏、吊栏及附属工程施工时间

围栏、吊栏及附属工程施工时间为:2007年3月15日至2007年7月15日。

7.2.1、圆端形实心墩及桥台

双流特大桥的桥墩在30m以下时,设计为圆端形实体类型,本桥梁的圆端形实体墩为1#及16#,墩高分别为19m和20m。采用一套大块定型组合钢模,分段浇筑,每浇筑段6M。墩围设钢管脚手架,利用钢管井架吊装模板及材料机具,混凝土采用泵送入模。桥台为耳墙式,均采用搭设钢管脚手架、拼装大块定型钢模施工,分两次浇筑成型。

7.2.2、圆端形空心墩

双流特大桥的桥墩高度超过30m时设计均为空心墩,本桥的2#~4#、9#~15#均为圆端形空心墩,墩身高度32m~64m,采用一套大块定型钢模,液压自升平台施工,旁设附着式塔架供施工人员上下作业,塔架上设摇头把杆配合卷扬机垂直吊运机具材料。桥墩钢筋在翻模的吊架上绑扎,混凝土泵送入模浇筑,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养护。

7.2.3、圆形空心墩

双流特大桥5#~8#墩为主跨连续梁桥墩,墩高为68m~84m;圆形空心墩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液压自升平台施工,旁设塔式吊机垂直吊运机具材料,设施工电梯供施工人员上下作业使用。桥墩钢筋在翻模的吊架上绑扎,混凝土泵送入模浇筑,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养护。

双流特大桥的主跨为1联60+108+60m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形连续梁,采用菱形挂篮悬臂灌注法对称施工。共投入2套(4个)挂篮,6#和7#主墩的两“T”构同时对称施工。辅助施工设备采用塔式吊机和施工电梯,混凝土均采用输送泵泵送入模浇筑。

0#、1#梁段在墩顶托架上一起现浇,分两次浇筑成型,第一次浇筑底板和3.0m高腹板,第二次浇筑剩余腹板和顶板。采用挂篮悬灌的2#~14#梁段均一次浇筑成型。边跨现浇直线段采用在桥墩一侧设牛腿托架施工,合拢段采用单个挂篮及其模板施工,合拢段施工顺序为先边跨后中跨。

桥面系的吊篮、栏杆、避车台、检查梯等钢构件提前集中加工,人行道步板、电缆槽在桥位处现场预制,人工安装就位,钢构件按设计涂刷防锈漆,护轮轨在补碴整道达标后安装。附属工程的浆(干)砌片石、锥体填土按常规方法施工,台后填土严格按设计要求的填料标准、压实标准及填后沉降标准施工,并做好排水措施。

基坑开挖:开挖时,基坑开挖边坡坡度视地质情况而定,土质基坑根据土质松散程度及坑顶有无动静载情况分别采用1:0.5~1:1.25;入岩部分根据岩石风化程度分别采用1:0~1:0.25,开挖尺寸应较设计尺寸宽出50~100cm。适宜垂直开挖且不立模板的基坑,基底尺寸应满足基础轮廓;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对有水基坑底面,应满足四周设排水沟与汇水井的位置,每边放宽不宜小于80cm。开挖中抽水应不间断,抽水能力为渗水量的1.5~2.0倍,抽出的水应防止回流到基坑。

基底挖至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停止机械开挖或爆破方法开挖,保留不少于0.2m厚的一层,浇筑混凝土前用人工辅以风镐开挖至设计标高,严禁超挖。

若有不良地质现象时,应根据地质情况,可采用带挡土板或喷射混凝土护壁的方法,尽量减缓基坑开挖坡度。

基坑检验: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对基坑进行基底检查,其内容为:基底平面位置、标高,基底土质是否与设计相符,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基底有无积水、杂物、松散土质,是否清洁、平整。当基底为干土时,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湿润;为过湿土应在基底设计标高下夯填一层10~15cm碎石层,并用砂浆抹面。基底面为岩石时,加以湿润,铺一层2~3cm水泥砂浆,于砂浆初凝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

基础混凝土浇筑:基坑检验合格后应尽快浇筑混凝土,基底不得长时间暴露。土质地基采用组合钢模板,并用钢管和方木加固。垂直开挖的岩石地基不需立模,采用混凝土满灌。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输送车运送,再泵送入模。混凝土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分层厚度不应大于30cm,振动器振捣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不得漏振和重振。若基坑有水时,混凝土浇筑时应加强基坑排水,必须使混凝土在无水状态下浇筑,当基坑渗漏严重时,可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封底,待封底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强度后排水,清除混凝土浮浆,冲洗干净后再浇筑基础圬工。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无水基础采用草袋覆盖洒水养护;有水基坑应继续抽水,直到混凝土终凝。拆模验收后,及时回填基坑。

根据设计,双流特大桥1#~3#墩、9#墩及15#16#墩均为挖孔桩。挖掘时采用人工三班制连续作业,卷扬机配三角架提升出渣,松软土层采用人工挖掘;风化岩层采用风镐挖掘;弱风化岩层和较硬岩层采用浅孔松动爆破,C20级钢筋混凝土护壁。钢筋笼现场集中制作,吊放入孔,采用串桶或导管浇筑混凝土。

施工准备:施工前根据地质、水文条件和设计文件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操作细则和安全防护措施;平整场地,铲除松软土层并夯实,做出工作平台。测量放样定出桩孔位置,根据测量控制点,利用全站仪定出墩台中心位置及纵横向中心线,注意在曲线部分桥墩的桥梁工作线,桥墩中心线及桩中心线的关系,即曲线桥梁的横向预偏心问题及不等跨桥梁的纵向预偏心问题,确保不发生测量事故。根据墩台中心桩,纵横向中心线确定桩位中心,并用水准仪测出桩位高程,设置护桩并经常检查、校核。

在孔口四周挖排水沟,做好地表排水,搭好孔口防雨棚,安装提升出渣设备,布置好出渣道路;做好孔口安全防护。

挖掘:挖掘过程中,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护壁,混凝土护壁每1m一节,桩孔挖掘及混凝土护壁两道工序必须顺序作业,不得盲目开挖,以防坍孔;挖孔如遇到涌水量较大的潜水层承压水时,采用水泥砂浆压灌卵石环圈处理;挖孔过程中,经常检查桩孔尺寸、平面位置和垂直度。

孔内排水和通风:孔内渗流量不大时,采用铁皮桶盛水,人工提升排出孔外;孔内渗流量较大时,孔底开挖集水井,采用潜水泵排水,确保挖掘作业面无水。孔内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特别注意孔内爆破完毕后,及时通风排出有害气体,确保施工安全。

终孔检查:挖孔至设计标高后,进行孔底检查、处理,必须做到孔底平整,无松渣、污泥等软层。嵌入岩层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对基地承载力进行检测,以判断是否于设计相符合,是否满足桩基承载需要。

钢筋笼制作、安装:钢筋笼现场制作,焊接、绑扎成型,钢筋笼按一节制作,且制作完成后必须保证钢筋顺直,不得扭曲变形,焊接、绑扎必须牢固,且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为增加钢筋笼的刚度,每隔2m增设一道加强箍筋,并与主筋点焊。钢筋笼外侧每隔2m于同一截面对称设置四个钢筋“耳环”,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

孔底检查完毕后,将钢筋笼吊入孔中,并在钢筋骨架上端焊拉钩和横撑,固定于孔口,保证钢筋笼位置在混凝土浇筑时不会上浮或下落。

混凝土浇筑:钢筋笼安装完毕后,立即进行混凝土浇筑,不得将桩底面暴露时间过长。对于孔内只有少量渗水的采用串筒下料,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混凝土分层浇注,每层不得大于30cm。混凝土浇筑前应将孔内水排干,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成,不得中断。

孔内渗水量大且无法排干时,采用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的方法进行浇筑,且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毕,中间不得停顿、间断。导管接头采用法兰连接,导管连接好后应做水密性试验,保证接头牢固、严密、不漏水。导管安放时应垂直、居中,防止导管提升时挂钢筋笼。首次混凝土灌注量必须保证导管埋深不小于1m。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导管埋深,最小不少于1.5m,且不大于5m。混凝土灌注应连续,其顶标高应高出设计标高0.5~1.0m,以便清除浮浆,以确保桩身混凝土质量。

施工准备: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制定施工方案、平整场地、测量定位放样;对有地表流水的墩位处设草袋围堰或采取改沟等措施;钻孔位置处于陡坡时,挖成平台;场地为旱地者,应平整场地,清除杂物,夯填密实;钢护筒陆地上埋设、钻机就位、泥浆制备等。现场备足钻孔用水、粘土、碎石、片石等材料,确保意外情况发生时材料齐备,满足处理需要。同时,还应该提前制作好护筒及泥浆。护筒采用8mm钢板加工,长为2.5~3.5m,护筒四周填粘土分层夯实,确保牢固、紧密、不渗漏、经久耐用,护筒内径应比冲击钻头直径约大40cm。

开孔:开孔前在孔内多放粘土,并加适量粒径不大于15cm的

片石和碎石,顶部抛平,用大比重泥浆、低冲程密击,钻进0.5~1.0m后,再回填粘土,继续用低冲程密击,如此反复二、三次,使孔壁坚实、竖直、圆顺,待冲砸至钻头顶在护筒下3~4m后,方可加大冲程正常钻进。

钻孔:钻孔过程中根据桩位处详细地质情况采用不同方式钻进。粘土、砂粘土覆盖层采用中冲程,输入较低稠度泥浆冲击成孔,钻进中,防止卡钻、埋钻;易塌孔的粉砂、砂土层采用小冲程,多投粘土提高泥浆的粘度与相对密度,并适量填加片石、碎石,使之挤入孔壁。卵石土、圆砾石、碎石土层采用中冲程,加大泥浆稠度,添加片石、碎石反复冲击,将孔壁挤实。基岩采用大冲程冲击成孔,钻进过程中,特别注意当基岩面倾斜大或高低不平时,回填片石、碎石,低锤快打,造成一个平台后,方可采用较大冲程正常钻进。

钻孔过程中要经常注意土层变化,每进尺2m或在土层变化处捞取渣样,判断土层,填写钻孔记录表并与地质柱状图核对。随时保持孔内有一定的水头高度,并严格控制泥浆比重。钻孔一次连续成孔,不得中途停顿。当钻头尺寸磨损至小于设计桩径或刃脚磨钝时,及时补焊或更换。

抽渣:每钻进0.5~1.0m后,开动反循环砂石泵,将孔底钻渣抽出来,并及时向孔内补入新鲜泥浆,如此循环操作,随着钻进深度不断增加,排渣管在副卷扬机操作下也随之及时下落,始终与孔底保持10~20cm距离。

清孔:钻孔达到设计标高,经终孔检查合格后,采用换浆法清孔。同时检测孔内泥浆比重,测量沉渣厚度,直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为止。

检查项目:用笼式检孔器检查孔径、孔形、垂直度;用测绳配测锤检查孔深和孔底沉渣厚度。若终孔检查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即可开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钢筋笼制作、安装:钢筋笼采用箍筋成形法集中分节制作,接头相互错开,外观必须顺直,不得扭曲变形,焊接、绑扎必须牢固。用吊车吊放钢筋笼,在孔口焊接接长。钢筋骨架上端焊拉钩和横撑固定于孔口,当桩身混凝土初凝后,解除固结设施。

混凝土灌注:混凝土采用导管法灌注,当拌和输送车直接靠近桩孔不便时,采用泵送。导管接头采用法兰连接,导管连接好吊入孔内前进行水密性试验,保证接头牢固、严密、不漏水。吊放导管要顺直、居中,防止提升导管时卡挂钢筋笼。

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再次检查沉渣厚度,如不合格,进行二次清孔,合格后立即开始灌注混凝土。首批混凝土灌注量必须保证导管埋深不小于1m。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严格控制导管埋深为2~6m,防止断桩和夹层。水下混凝土灌注要快速、连续不间断地进行,灌注标高比设计桩顶超灌0.8~1.0m,以便凿除桩头浮浆,确保桩身混凝土质量。

质量检查: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随时用测锤检查混凝土面标高,并做好记录;用全站仪测放桩位中心检查桩位;按规定制作混凝土试件,检查桩身混凝土强度。同时,还需按规定对桩体进行无损检测,必要时可进行钻芯取样检查。

双流特大桥承台位于陆地上或浅水区,采用人工配合反铲挖掘机开挖基坑,人工风镐凿除桩头,按规定进行基底处理,绑扎钢筋网、支立组合钢模,分层浇筑承台混凝土。

8.4.2.1、基坑开挖

承台开挖前,测设基坑平面位置及标高,确定开挖范围。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当开挖至承台底以上20cm停止机械开挖,改为人工挖基,保证地基土不被扰动和桩基不被破坏,基坑有水时用集水井法将水排出。用风镐和人工凿除多灌桩头,但要保证不扰动设计桩顶以下的桩身混凝土。进行桩基无损检测,必要时钻芯取样,将桩身钢筋整修成设计形状。

8.4.2.2、钢筋及模板的安装

绑扎钢筋网,要注意承台钢筋与桩顶钢筋发生干扰时,适当调整承台钢筋位置。支立组合钢模,并利用钢管及木支撑加固,与四周基坑壁挤紧撑实。若基底坚硬,可在满足设计标高的前提下,在承台底部,浇筑一层10cm厚C10素混凝土,或者铺10cm碎石,用水泥砂浆抹面,作为承台施工的底模。

8.4.2.3、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制,拌和车运输,泵送入模,每30cm一层分层浇筑,插入式振动器振捣至密实。一次浇筑至设计标高后,需安插与墩台身的接茬钢筋,然后及时覆盖混凝土面,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

8.5.1、普通墩台施工

双流特大桥为耳墙式桥台。施工方法均采用普通施工方法:采用搭设钢管脚手架与大块组合钢模法施工,人工配合汽车吊安装模板,顶帽、支座垫石钢筋提前绑扎成整体,待墩台混凝土浇筑至托盘或顶帽时,采用汽车吊吊装入模,然后浇筑剩余混凝土。混凝土集中拌制,拌和车运输,泵送入模浇筑,插入式振动器振捣。

双流特大桥1#及16#桥墩均为圆端形实体桥墩,墩高分别为19m和20m,可采用一套定型钢模,一模到顶;模板一次拼装到位,砼一次浇注成型,不留施工缝,不设对拉杆。模板及托盘钢筋用吊车吊装,搭设脚手架供施工人员上下作业行走。

8.5.1.1、施工工艺

墩台身、帽施工工艺流程见图7.5.1.1。

8.5.1.2、施工方法

桥台模板采用4~6mm厚钢板面板加工成大块拼装式钢模,桥墩施工采用定型钢模,托盘和顶帽也采用定型钢模。模板框架采用槽钢加固,加劲肋采用角钢,要求表面平整,尺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拆装方便,接缝严密不漏浆。

图7.5.1.1墩台身、帽施工工艺流程图

模板安装好后,检查轴线、高程符合要求后进行加固,保证模板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受力后不变形、无移位。模板内干净无杂物,拼接平整严密、支架结构的立面、平面均要安装牢固,支架立柱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加以固定,支架支承部分必须安置在可靠的地基上。模板拼装前,涂刷优质长效脱模剂,模板接逢采用泡沫止浆带。

所用钢筋要附有出厂合格证,并经现场试验,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钢筋在现场集中加工,人工绑扎成形。钢筋骨架外侧绑扎适量UPVC塑料垫块,满足保护层的要求,接头所在截面按规范要求错开布置。模板脱模剂不得污染钢筋。设计有护面钢筋的桥墩,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绑扎。

浇筑前,对支架、模板、钢筋及预埋件进行检查,将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模板接缝填塞严密,脱模剂涂刷均匀。混凝土集中拌制,拌和车运至现场,泵送入模。混凝土水平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宜超过30cm,落差较大时采用串筒下料,串筒出口距混凝土表面1m左右,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振动器移动间距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模板保持5~10cm的间距,插入下层5cm左右,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捣至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

混凝土浇筑要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要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否则按施工缝处理。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观察模板、支架等工作情况,如有变形、移位或沉陷,应立即校正、加固,处理后方可继续浇筑。同时随时观察所设置的预埋螺栓、预留支座锚栓孔及其他预埋件的位置是否移位,若发现移位及时校正。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抽拔或转动预留孔的模芯,墩台周围、顶部分别采用麻袋遮盖、覆盖,并洒水养护,当气温低于5℃时,不得洒水。

桥墩砼施工中要随时测量模板的变形量,若超出允许范围要降低砼的浇注速度,以减少模内未凝固砼对模板的侧压力。

8.5.2、空心高墩施工

双流特大桥2#~4#墩9#~15#均为圆端型薄壁空心高墩,墩高从32m~64m不等,5#~8#墩为圆型薄壁空心高墩,墩高68m~84m不等,墩身渐变坡度也不尽相同。拟采用液压自升平台式翻模施工。5#~8#墩施工时,考虑后续主跨连续梁的施工方便,特设附着式塔吊垂直运输小型机具和钢筋等材料;其他空心墩施工时不设塔吊,在液压翻模上设摇头把杆作垂直吊装使用;另外,在主墩旁施工电梯供施工人员上下作业使用。

8.5.2.1、施工方法

墩身模板采用液压自升平台翻动钢模板(及更换钢模板),小型机具和材料垂直运输采用塔式吊机,施工人员上下作业采用施工电梯,墩身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养生采用墩身围绕软塑管长流水养护。

翻模施工的工作原理:将工作平台支撑于已达一定强度的墩身混凝土上,以液压千斤顶为动力提升工作平台,达到一定高度后平台上悬挂吊架,施工人员在吊架上进行模板的拆卸、提升、安装以及钢筋绑扎等项作业,混凝土的灌注、振捣、吊架上移和中线控制等作业都在工作平台上进行。内模板共设三节,循环交替翻升,并根据设计坡度调整周长;外模板采用定型模板,一模到顶,换模施工。当第三节混凝灌注完成后,提升工作平台,拆卸并提升第一节内模板至第三节上方,拆卸第一节外模,吊装第四节外模,安装、校正后,浇筑混凝土,依此周而复始,直至完成整个墩身的施工。

工作平台:由内上、下钢环、连杆、中钢环、辐射梁等组成,各杆件连接为栓接,它是安装各零部件(初模板外)、安放机具、堆放材料、浇筑混凝土、施工人员作业的主要场地。

收坡架:由上下联杆、立杆、丝杠及螺母、丝杠座、滚轮与轴组成,是控制收坡的装置。

内外吊架:由吊杆、步板、围栏等组成,安装在收坡架的联杆下端,是施工人员拆立模板的操作场地。

顶杆与套管:顶杆为Φ48钢管,供千斤顶爬升和支撑工作台用。套管为Φ60钢管,长2.4m,安装在提升收坡架的下联杆上,用以增强顶杆的稳定,防止顶杆与混凝土粘连,便于顶杆抽取倒用。

模板:根据桥墩内外收坡率和翻升一板的周长变化情况,将内外模板分别编排。外模分固定模板、大小抽动模板及直线段模板4种,相互间用螺栓连接,外用围带箍紧。内模采用组合钢模配一定数量收坡模板,采用可变形桁架箍带加固。

液压提升设备:由液压千斤顶、操纵台、高压输油管及分油阀等组成,是操作平台提升、调平、纠偏的动力设备。

辅助设备:包括激光铅直仪、配电盘、混凝土养生用水管、安全网等。

水平高差:<4/1000

截面尺寸:D外<D+5㎜,D内<d-5㎜

工作平台必须对中调平,平台上设备、材料对称均匀布置;

固定模板与抽动板的搭接边必须密贴;

安装第一节顶杆,必须用不同长度的顶杆交替排列;

液压设备安装必须严格按产品技术要求进行;

内外模板之间必须设拉筋和支撑;

内外吊架安装后必须挂设好安全网。电气设备必须作好接地保护,电线接头必须绝缘。

翻(换)模施工的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翻模组装→绑扎钢筋→灌注混凝土→提升工作平台→模板翻升(更换模板)→施工至墩顶,拆除模板→拆除工作平台。作业时,模板翻升、绑扎钢筋、灌注混凝土和提升平台等项工作是循环进行的,直至墩顶。其间穿插平台对中调平,接长顶杆、混凝土养生及埋设预埋件等项工作。

翻模施工的桥墩质量与翻模的设计、加工和施工控制密切相关。因此在施工前要作好人员、机具设备、场地等的准备工作,编制施工工艺细则,进行技术培训。翻模在工厂制作完成后应检查测试其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编号,翻模运到工地后,要进行试拼,液压提升设备各部件应提前进行调试。

平台就位方法选择是否得当,对翻模施工开始能否一次进入正常状态至关重要。就位时采取按平台辐射角度和套管平面位置,在墩内埋入金属管预留管道,搭架组装平台。

钢筋的绑扎在吊架上进行,应满足钢筋连接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0mm。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钢筋及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制,灌车配合混凝土输送泵浇筑。入模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均匀、对称进行,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灌注时做到不欠捣、不漏捣,插入式振动器不要插得过深,深入下层5cm左右,也不得撞击模板及其他预埋件。

第一次提升工作平台应在混凝土灌注到一定高度后进行,一般不小于0.6m,时间应在初凝后终凝前。提升高度以千斤顶一个行程(3~6cm)为限。第二次及以后提升工作平台,每1.5m提升一次,提升高度与第一次相同。

提升工作平台的总高度以能满足一节模板组装高度即可,禁止空提过高。工作平台提升到达安装第一节模板高度后应及时转动丝杠螺母,使提升收坡架向心收坡,同时提升过程中应随时进行纠偏、调平。

模板解体:在灌注最上层混凝土前,将第一层模板翻升。翻升前可将模板对称分解成几大部分进行整体解体,然后提升和安装。解体前先用倒链滑车吊住模板,然后抽出拉筋,拆下围带。

模板翻升:将拆下的模板吊升到相邻的上节模板位置,及时将模板清理干净,待工作平台提升到位,已浇筑的混凝土面凿毛后,用倒链吊升到安装位置进行组装,再将平台经爬杆支撑在模板上。吊升过程中应有专人检查监视,以防模板与固定物挂碰。

外模板采用一模到顶的定型模板,更换使用,先拆卸最下一节模板,再吊装上一节模板,模板上下吊装时要注意不能碰撞墩壁。

装配:根据预先安排好的收坡排班表,及时更换抽动模板,使模板上口周长与墩身设计截面吻合。先安装定位模板,后组装与之相临的模板,按对称合拢的顺序进行。

检查调整:检查模板的组装质量,不合适的加以调整,使之达到墩身设计要求尺寸。经检查调整合格后,上紧竖带、围带、拉筋、支撑,紧固好各部位螺栓。

高度超过40m的桥墩,可把支撑顶杆抽换倒用。当顶杆分节接高至20m时,宜开始逐批抽换倒用。抽换的顶杆每批不得超过顶杆总数的15%,且至少间隔3组。

施工中因大风、大雨或其他原因必须停工时,必须作好停工处理。具体做法如下:

停工前将混凝土面摊平,要求振捣完毕;

控制好工作平台的提升高度防止平台提升过高而影响其稳定性;

复工时要加强中线水平观测,作好新旧混凝土的接缝处理。

翻模拆除与组装顺序相反。拆除工作应在停工处理后进行,平台上堆放的材料和机具先清走,拆除前须在纵、横梁下均匀垫放木块,并用木楔楔紧,拆除工作必须严格对称进行,边拆边运。拆除顺序为:

拆模板→卸吊架→拆底层内钢环→拆收坡支架→去平台铺板→卸液压控制台→卸千斤顶→除套管连接螺栓→平台解体→抽顶杆→灌孔。

8.5.2.2、空心墩线型控制方法及技术措施

某花地花园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空心墩的线型控制主要通过施工测量来进行的。空心墩施工测量控制内容包括:空心墩中心定位测量、空心墩高程测量、空心墩垂直度测量。

空心墩中心定位测量:采用三维坐标控制法。每个墩台施工前,先由项目测量班用全站仪进行中心定位,设置好横、纵向护桩,给施工队交底。复核时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

空心墩高程测量:采用三角高程法。用竖直角最小读数为2〞以下的全站仪配合单棱镜测量高差,至少观测6个测回。以此来计算空心墩的高程。

空心墩的垂直度测量(包括中线垂直度测量和边线垂直度测量):

中线垂直度测量采用自动安平激光铅直仪,每个墩安设2台,每组墩安设8台。激光铅直仪安装在桥墩承台上,并设牢固的保护罩。工作平台上设激光接收靶,能显示光斑并捕捉斑心,激光斑心即是桥墩中心,进行墩身的竖向轴线传递。这样可通过激光铅直仪将桥墩中心准确地引至工作平台上,不仅简化繁琐的测量工作,而且中心控制准确、可靠。模板每翻升一次,对模板的位置检查一次,以控制桥墩的纵横向偏移和扭转。

边线垂直度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用全站仪对圆形空心墩的纵横向进行定位,再定出圆形空心墩的纵横向4块定位模板的位置,与激光铅直仪校核,以此来支立空心墩的其他模板。空心墩模板的组装应符合模板组装精度要求。

组建精干的精测小组专门负责墩身的测量工作,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GB/T 36259-2018 触摸屏盖板用高铝硅玻璃,确保墩身的线型控制;

为了防止仪器误差导致墩身偏斜,每隔6m应用全站仪测设中心点与铅直仪校核一次,并对墩身尺寸进行一次复测以确保墩身线型控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