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深圳湾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98.50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深圳湾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施工指导思想及组织原则

06.办公楼中心工程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200页,含计算书.doc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地基承载力检验及块石墩长度、形状及着底检查

五、设备人员动员周期、进场计划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

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设备人员动员周期、进场计划表

六、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七、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措施

八、雨季施工的工作安排

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措施

十、组织机构及管理措施

十一、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一、施工进度总体计划表说明

二、施工进度总体计划表

一、施工便道填石流向图

一、抛填片石施工工艺流程图

二、强夯块石墩施工工艺流程图

三、面层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

四、道路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五、排水管道敷设施工工艺流程图

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的深圳湾填海区软基处理工程的招标文件。

2、业主提供的深圳湾填海区软基处理工程施工招标补充通知第601、602号。

3、业主9月13日组织的工地现场考察所得资料。

4、9月14日标前会议精神。

5、深圳湾填海工程分段划分图。

(二)填海软基处理方案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深圳研究院对上述路段软基处理方案确定为强夯块石墩。强夯块石墩设计参数为:

1、点夯单击夯能:3000kN~3300kN。

2、夯锤直径1.0m,高2.3m,重量15t。

3、块石墩布点间距:主要为2.5m×2.5m.,正方形布置。

4、点夯每墩击数及收锤标准:每墩点夯击数为15击,点夯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小于15cm。

5、满夯单击能:1000kN~1500kN。

6、满夯用夯锤:直径2.5m,锤重15t。

7、满夯布点间距:2.15m×2.15m梅花点布置,每点夯2击。

8、强夯块石墩处理后块石墩底应穿过淤泥或淤泥质土层,进入下伏持力层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fk≥140kPa。

(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岩土层结构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层(Qm1):褐灰,黄褐等色。由粘性土夹碎、块石组成,经碾压,密实程度不均,主要为填筑的道路,场地内沙河东路一带分布,层厚0.6~5.2m。

(2)第四纪海冲积层(Qm+al)

淤泥质砂:灰黑色、深灰色。主要为大沙河携砂出海,在出海口沉积而成。砂含量不均匀,多为40~60%,粒级从细砂~砾砂,主要为粗砂,含大量的贝壳碎片,具腥臭味,饱和,松散。该层主要分布I区,层厚在0.4~4.8m之间。

(3)第四纪海积层(Qm)

淤泥:灰黑色。局部含少量中~粗砂,见大量的贝壳碎片,具腥臭味。颗粒极细具滑腻感。饱和,欠固结,流塑状。该层基本覆盖整个场区。层厚0.4~6.3m。其中西部I区层厚较小,变化于0.4~1.1之间;其它地段层厚多在3.5~4.8m之间,II2区南部最厚达6.2m~6.3m。呈由北向南缓慢增厚的趋势,底板标高亦逐渐降低(详见淤泥层等厚线图,淤泥层底标等高线图,地质剖面图,图号:南山IVS9704~6、7、8)。

(4)第四纪冲洪积层(Qal+pl)

a、粘土:灰白、褐黄等色。颗粒很细,手感滑腻,很湿,软塑。该层分布在I区和II2亚区的局部地段,呈不连续分布,层厚0.6~4.5m。

b、含烁粘土:褐黄、褐红夹白色。砾砂含量一般为30%,颗粒小于5u,含量平均值14.4%,湿,可塑。该层主要分布在I和II2亚区内,在西部砾砂含量较高,可达70%,从西向东砾砂含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层厚0.6~7.4m。

c、粉质粘土:褐黄、灰白等色。局部含少量细砂,湿,可塑。该层分布在西部I和II2亚区,层厚0.9~3.4m。

d、砾砂(L/S):灰白、褐黄色。主要为石英质,局部含少量粘性土,部分地段在该层下部混卵石。饱和,中、上部多为稍密,下部为中密。该层主要分布在I和II2亚区,层厚0.9~12.5m.。

(5)第四纪残积层(Qel)

砾质粘土:褐黄、褐红夹灰白等色。由粗粒花岗岩石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向下渐清晰,很湿~湿,顶部常为软塑,以下为可塑。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大部分钻孔未钻穿,层厚不详。

本填海区西边为沙河东路,东南两边为滨海大道和侨城东路,三条道路形成的围堰将填海区与外海隔开,区内海水虽能得到外海的补充,但受潮间落差影响明显减弱。在勘探期间据白天对海水落差的观测,最大落差为0.3m,最小的0.1m。海水与地下水浅处的第四纪土层中的地下水连通性良好,据从钻孔中取的地下水试样与海水试样的分析结果看,二者水质无明显差别。海水深0.7m.,平均海水深度为1.5m。

1、本工程地基属于海湾潮间带及海积平原,施工场地浸没于海水下,软基处理环境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且工期短,工程量大,因此,必须针对本工程特点制订好施工方案及施工安排,并投入足够的良好机械设备。

2、施工干扰大。由于各标段同时开工,工期基本相同,而施工通道有限,故石方、土方填筑时车辆密集,交通拥挤,除本身的施工协调外,各标段间统一协调的工作量相当大,一旦组织协调不力,可能影响全面的进度。

3、由于施工通道的限制,场内施工应有科学的组织和合理的安排,工序间的搭接和流水是本次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4、深圳市是国家卫生模范城市,对施工场地的环境和交通运输有很严格的要求,施工中必须采取很多措施来达到这一目标。

三、施工指导思想及组织原则

本工程以系统工程理论进行总体规划,工期以网络计划技术进行动态管理,质量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ISO9000族标准进行控制,安全以事故树和生物钟进行预测分析和控制。

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文明施工,安全高速,一次成优,确保工期。

根据工程规模,工期要求,工程特点,施工工艺及工程地质条件,按“统一指挥、网络管理、分工负责、全面推进”的组织原则,先施工通道和强夯块石墩试验区,后大面积抛填块石、强夯和路基填土,在试验区成功并确定强夯块石墩的各项技术参数及控制指标后,从白石洲1+200和1+800两端同时后退施工强夯,最后施工五号路强夯,在所有强夯工作完成后,再施工五号路、白石洲路的路基土填筑和排水管施工,最后在路基整形后交工。

四、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首先对施工场地进行地形测量,根据甲方提供的控制桩座标,分别测量放出五号路及白石洲路段的中心线。用木界桩或水泥界桩作好标记。以五号路和白石洲路中线为施工便道中线修建便道,施工便道修成后,再精确施放五号路和白石洲路段中心线,并按照测量操作规程及测量复核制度对所放的桩线进行复核,保证路基位置正确。

a.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桩座标,利用测距仪在滨海大道上测放五号路的中心线控制点,并在距该点700m左右处测设后视点,以保证日后前视点的测量精度。

b.根据滨海大道上的控制点,利用经纬仪测放五号路中心线。

c.在五号路施工便道修至白石洲外侧后,利用经纬仪和测距仪测放白石洲路与五号路的交点,并据此放出白石洲路的中心线。

d.填石完成后、强夯完成后、路基填土完成后,应分别复核五号路与白石洲路的中心线及边线。

e.填石后、强夯过程中、填土过程中均应利用水准仪测放地形标高。强夯时每台水准仪负责二台夯机的抄平工作。

f.路基整形后交工前,应利用测距仪、经纬仪测量出完成后道路的平面位置及各种外形尺寸。

g.考虑滨海大道为填海道路,在每次精确测量前,均应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复核自设控制点的准确性。

1、为保证白石洲路按照工程总体施工顺序设计施工及场内围堰的修筑。拟采用滨海大道路基作为进入施工段的通道,并从滨海大道向五号路起点沿五号路中心线修筑宽10m的施工便道,通往白石洲路。

2、考虑白石州路段的道路北侧要先修一条3m宽的挡水土围堰,白石洲路段的施工便道自五号路与白石洲路交汇处,沿白石洲路中心线外侧分别向白石洲路东、西方向修筑,直到填至该标段终点1+200及1+800为止。宽度40m。

3、从滨海大道至五号路设计分界线一段便道可用山坡土填筑,进入五号路设计分界线以后的施工便道采用符合强夯块石墩所需石料规定的石料填筑。

4、便道抛填块石取自甲方指定的取石场地,用日本进口的日野15t自卸汽车运输,沿五号路中心线抛填,便道标高以高出潮涨时海水50cm~80cm为宜。

5、施工场地内便道抛填石块施工遵循强夯块石墩石料铺填要求,先沿线路中心填筑形成“石舌”,再在“石舌”两侧跟进形成便道,便道填筑处配备推土机一台负责推平压实,另配反铲挖掘机一台负责挖掉填石挤起的淤泥,防止形成泥包,以保证填石厚度符合3±0.2m的设计要求。

1、在修筑五号路施工便道的同时,可进行五号路强夯块石墩试夯区的填石即在五号路0+160~0+274区间按设计标准进行石料铺填。

2、白石洲路的石料铺填,分别在该标段终点即1+200及1+800向与五号路交汇处铺填。

3、铺填用的石料按设计要求采用中风化以上的混合开山石料,不含大量泥土和泥块,石料粒径不大于80cm。含泥量不大于5%(重量比),料石级配为大小石料各半,均在甲方指定的采石场取料。

4、填石表面用推土机推平压实,高差不得大于10cm,填石层标高用20m×20m网格测量。

5、填石厚度控制在3.0±0.2m范围内,填石顶面标高不作严格控制,填石厚度采用地质雷达检查,检查频率为每20m测一断面,每2m一个测点。

6、各道路填石过程中,为了使淤泥尽量挤出,保证填石质量,道路填石应从路中心线开始,分别向边线及向前填筑,并随时用反铲挖掘机清除填筑堤侧和堤头的淤泥。确保道路全断面填石的均匀性。严禁形成淤泥包,对已形成的淤泥包应及时挖除,并回填质量合格的块石。

(四)强夯块石墩试夯施工

1、试夯前应准备好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工具、材料。并组织设备进场安装、调试。

2、本强夯块石墩工程试夯施工,拟采用日本进口住友LS418型100t履带式吊机2台,点夯用锤直径为1.0m,高度2.3m,锤重15t,铸钢异型夯锤2个;满夯用直径2.5m,锤重15t,厚底板钢球砼混合夯锤2个。

3、本工程试夯区选在五号路0+176.46~0+259.16路段。试夯前应测量复核区间座标,场地标高。按设计要求分区布点,并在夯击施工影响范围外放置控制点,以便强夯时每次填料后重新测放墩位,夯点定位允许偏差不大于5cm,每个夯点设竹签标明夯点位置和编号。

(1)墩柱距离分别选择2.2m、2.5m、3.0m。

(2)确定夯点阵数、每个墩的夯点击数及收锤标准。

(3)测定强夯后周边隆起值。

(4)对强夯块石墩,测定点夯交工面的平均沉降量。

(5)测定总夯沉量与设计桩长的关系。

(6)采用地质雷达测定抛石体在淤泥层的沉没量,测定桩长及桩体形状。

(7)采用静载试验检测不同墩间距的强夯块石墩复合地基承载力。每一试验区布置三处静载试验。

(8)采用瑞利波检测处理后的地基波速,并与静载试验结果对照,得出符合本场实际情况的瑞利波波速与承载力的对应关系。

(9)埋设全断面沉降观测仪器和沉降板测定不同间隔墩距时的工后沉降量。每一试验区埋设三套全断面观测仪,六块沉降板。

(10)每一试验区选择三个断面,测试桩土应力比。

通过履带式起重机把锤吊起,使夯锤中心与夯点中心对齐,然后将夯锤垂直起吊到预定设计高度20~22m,单位夯击能300t.m~330t.m,夯锤通过自动脱钩装置脱钩自由下落,夯击块石。块石受到锤冲击下沉,完成一击施工。再重复上述步骤,若干击后,当夯坑深度达到锤高时,作为一阵结束,暂停夯击。由挖掘机将石料填满夯坑,再用起重机吊起夯锤对准该点进行夯击,使块石受冲击下沉。然后再喂料,再夯击,继续重复上述过程4~5遍,使块石穿透淤泥或淤泥质土层至下伏持力层为止,并且最后2击平均沉降量<15cm时,即为完成一个夯点。注意在填料时应从采石场运石料来填筑,不要就地取材,以防止因止而切断施工便而影响其后的石料铺填等施工。填粒径应尽量符合级配要求,遇较大块石时应填在夯坑中间,周围填筑较小的块石,填料尽量避免架空。

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下一个夯点夯击施工。夯击时应从道路中心线向外夯打,各阵同一排的夯点必须采用间隔跳打形式夯击。

6、强夯块石墩区如遇稀软的淤泥区,夯击第一至第四阵时,每一阵的夯沉量应当控制在1.5m左右,达到1.5m时应填料手再进行下阵夯击,以避免夯坑过深淤泥流入墩内或掉锤。

7、夯点复位与夯击对中:放线布置墩位时,必须在可靠的墩位标志,每次填料后或用不受夯击施工影响的控制点重新测放墩位,并做标志。每次夯击中心与准确墩位的偏差不得大于±5cm。

8、试夯夯坑沉降量的测量:点夯夯击前,通过水准仪、塔尺测量夯点地面标高,当夯锤夯击下落后,再次通过水准仪测量锤顶标高,以记录每一击夯沉量,测量时应测锤中标高。每次夯击均应作好测量记录,同时对夯坑周围隆重起量的测量也要做好记录。

9、当强夯块石墩点夯夯击完成后,需用推土机对夯坑进行推平,进行标高测量,并与原标高对比,确定试夯区总夯沉量。然后用反铲挖掘机挖至点夯交工面标高(应在箱涵底部标高面),若发现块石墩间有淤泥挤出,必须挖掉淤泥包,用不大于50cm级配均匀的石料回填50cm。

10、点夯交工面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后,即可进行回填50cm左右厚的片石,再进行一次满夯,满夯点距按设计2.15m×2.15m梅花点布置,锤印相互搭接35cm.

11、满夯完成后即可设计要求埋设沉降板和全断面观测仪,然后即可按设计要求进行试夯效果最终检验和试验以及试验段路基填筑施工。

12、最终检验及试验完成后2天内将试夯最终效果检测试验报告送甲方及设计院,由甲方、设计院汇同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并修改制订大面积强夯块石墩施工技术参数。

(五)强夯块石墩大面积施工

1、白石洲路强夯块石墩夯击线路安排

强夯块石墩大面积施工在白石州路施工便道南侧石料铺填完成长度超过白石州路30m,首先开始,分两路线进行。

第一线路:自白石洲路东端1+800处,用2台日本进口住友LS418型100t履带式吊机向西方向进行夯击。

第二线路:自白石洲路西端1+200处,用2台日本进口住友LS418型100t履带吊机向东方向进行夯击。

2、五号路强夯块石墩夯击线路安排。

当白石洲路石料铺填完成后,五号路石料铺填从五号路终点向起点铺填长度超过30m以后,用2台日本进口住友LS418型100t履带机自五号路终点向起点方向进行夯击。

3、点夯块石墩施工方法

(1)地形测量:按20m×20m方格网测量,高低差不大于10cm,并做好测量记录;

(2)强夯区夯点放线,用竹签标明夯点位置及编号。夯点定位允许偏差不大于±5cm,同时应在夯击施工影响范围外,设置可靠的墩位控制点,以便每次填料后重新测放桩位;

(3)为预防强夯块石墩过程中,淤泥不能挤排,而形成淤泥包,各线路强夯块石墩点夯,均应分别从道路中心线向两侧点夯,同时为减少在块石墩施工过程中,地面出现过大的隆起值,各阵同一排的夯点按间隔跳打形式进行。

(4)通过履带式起重机把直径为1.0m高度2.3m锤重15t的铸钢异型夯锤吊起,使夯锤中心与夯点中心对齐,然后将夯锤垂直起吊到预定设计高度20~22m,单位夯击能300t.m~330t.m,夯锤通过自动脱钩装置脱钩自由下落,夯击块石。块石受到锤冲击下沉,完成一击施工。再重复上述步骤,若干击后,当夯坑深度相当于夯锤高度时,作为一阵结束,暂停夯击。由挖掘机将石料填满夯坑,再用起重机吊起夯锤对准该点进行夯击,使块石受冲击下沉。然后再喂料,再夯击,继续重复上述过程4~5遍,使块石穿透游泥或淤泥质土层至下伏持力层为止,当夯击次数达到试验点夯击数且大于15击后,同时最后2击平均沉降量≤15cm时,即为完成一个夯点。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下一个夯点的夯击施工。

(5)夯坑填料应从已夯且距正在施工的夯点10m以外的部位取料,决不能从未夯部位或距正在施工的夯点10m以内的部位取料,粒径应尽量符合级配要求,遇较大块石时应填在夯坑中间,周围填筑较小的块石,填料尽量避免架空。

(6)夯坑沉降量的测量:点夯夯击前,通过水准仪、塔尺测量夯点地面标高,当夯锤夯击下落后,再次通过水准仪测量测量锤顶标高,以记录每一击坑夯沉量,测量时应测锤中标高。每次夯击均应作好测量记录,同时对夯坑周围隆重起量的测量也要做好记录

(7)当强夯块石墩点夯夯击完成后,应用推土机对夯坑进行推平,进行标高测量,并与原标高对比,确定试夯区总夯沉量。

(8)点夯必须满足下列收锤标准方可收锤:

a、每个夯点总夯击数应大于15击(暂定数,应按试夯区试验结果确定);

b、最后二击每一击的夯沉量小于150mm;

第一条收锤作为第一判据,一般情况下均应满足最后二击夯沉量小于15cm,当夯点击数远大于设计,最后二击沉量还远大于150mm时,应及时与设计院联系,进一步查明该处的地质条件,提出变更设计。每个夯点总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1.5~2倍。

(1)强夯块石墩点夯完成后,清理点夯交接面场地至交工面标高。若发现块石墩间有淤泥挤出时,必须将淤泥包清除掉换填50cm厚的片石,对场平标高仍低于箱涵垫层标高部分应用片石回填,然后回填50cm左右厚的粒径不大于50cm的级配石料,将场坪整平至满夯工作面标高后再进行满夯。

(2)按设计点夯间距2.15m梅花型布置测量放线,示出各夯点位置,用竹签标明夯点位置及编号。

(3)通过履带式超重机把直径为2.5m锤重15t的夯锤提起,使夯锤中心对齐,然后将夯锤垂直起吊到预定设计高度(6~10m,单位夯击能100~150t.m),夯锤通过自动脱钩装置脱钩自由下落,夯击地面,每夯点夯击两次,两夯点夯印搭接35cm。

(4)满夯后地形测量:当满夯完成后进行全场地性地形测量,为最终检测和试验作好充分准备。

(六)地基承载力检验及块石墩长度、形状及着底检查

本工程采用剖面法进行测量。应用剖面法测量可以获得地层的反射界面或地下埋藏物的位置和形状。剖面法是保持发射天线(T)和接收天线(R)之间的距离,沿测线方向同步移动的测量方式,它的记录是一张时间剖面图,横坐标为天线沿测线移动的距离,纵坐标为雷达脉冲的双程时间。这种测量可以反映地下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反射介面,获得测线下面整个岩土层界面分布图。

信号处理的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地压制干扰信号,获得清晰的有效波。本工程采用较可靠的时间波形处理技术,由地质雷达仪自动生成测量结果并打印出来。然后由我公司有经验的检测工程师提出检测报告。

瑞利波检测时,先作对比试验,找出本场地波速与承载力的相关系数。检测数量为总墩数的2%,每1000M2作一检验块,抽检位置随机选择,合格率应达到95%以上。

瑞利波法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可分为两部分:振动测量及分析仪器它包括拾振器、测振放大器、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以落钟为振源。

(5)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6)瑞利波检测工艺流程

瑞利波检测主要经过如下流程:

切除干扰→波拾取→面波谱分析→频散曲线计算→频散曲线打印→正反演计算→层位划分→地基承载力计算→计算机成图→成果解释

在每一试验区布置三个断面检测桩土应力比,三个断面分别位于不同墩间距处;在道路轴线附近的相临四个中心及墩间土各布置七个土压力盒,在道路两侧每隔一个墩在墩中心及墩间土各布置一个压力盒;并在上路基土之前将土压力盒埋设于面夯交工面上。土压力观测频率如下:

*上路基土期间每两天观测一次土压力;

*路基土施工完成后每五天观测一次土压力;

本标段共设置23个沉降板,沉降板在面夯完成之后埋设,用以观测经软基处理后地基剩余沉降情况。

沉降板埋设于强夯块石墩施工作业面以下,褥垫层下部,沉降标志竖管垂直偏们不大于2%,根据工程进展的情况,将沉降板内管子逐节升高,同时在填方过程中,须对管口安装活动护罩。

工程期间,若沉降板、管出现损坏或丢失时,必须尽快修复并重新安装,使之达到原来的状态。

路基土填筑期间,每两天观测一次,路基土填筑完成之后每时天观测一次。观测数据在当天即提交工程师,并提交每一点的沉降、回填标高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本标段共设置6个全断面沉降观测仪,并在面夯完成之后埋设。

全断面观测仪埋设于块石墩复合地基中,埋设时金属测管应压缩至最大限度,直顺,严禁弯曲,任意一点高差不大于5cm。金属测管接头处可用土工布包扎,绑扎应牢固可靠,要求能顺利通过探头。

将仪器测头从管中通过可测出整个横断面沉降的状态曲线,路基土填筑期间每两天观测一次,路基土填筑完成之后每5天观测一次。

承载板做成圆形,具有一定的刚度,底面平整,上面做一个能接荷载立柱的承口。平板的面积约为2.5×2.5m2(±1%),并记录实测的面积值。

反力荷载系统:荷载由液压千斤顶配合配重铁块、拉桩或现有结构产生,配重铁块支撑点距平板中心距离至少9m,配重铁块重量应足够产生最大荷载,且试验过程中不得加重块,荷载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防止在最大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变形。

沉降观测系统:承载中心沉降观测应用千分表,千分表固定在距板中心点至少12m处,千分表精度要求为±0.1mm,可读数达到±0.05mm。

a.要做试验的地面应细平到±0。1mm,或可用粒状垫层材料铺垫加碾压。承载板四周至少三位承载板半径范围内的地面需整平。

b.试验荷载分十次平均加载至工作荷载。

d.持续荷载时间至少2小时,且只有达到1小时内沉降记录值小于0.1mm后才可再加载。

e.当加载达到试验荷载时,持续荷载重4小时,在这24小时,每隔10分钟测读一次沉降量。

f.每次从最大分3次递减到0,每次卸荷后,头5分钟内须每分钟测一次反弹数,然后每10分钟读一次。

g.每次卸载后须保持到1小时内反弹小于0.1mm才能再卸载。

试验在下列情况下应终止:

a.沉降量急骤增大,土被挤出或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裂缝;

b.累计的沉降量已大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10%;

c.总加载量已为设计要求值的两倍以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试验结果:

a.所有检测结果按列表格式填写;

b.一张从试验一开始就记录的变形——时间关系曲线以及下列曲线图;

从每次荷载增加和减少开始记录的变形——时间关系曲线;

从每次荷载增加和减少开始记录的变形——时间对数关系曲线;

从每次荷载增加和减少的最终沉降量及当时对应的荷载;

c.最大作用压力值(kpa);

e.试验标高距地面的深度;

f.设备仪器使用情况描述;

h.有关地面调查资料;

i.本地的历史(形成以来的时间、予压历史等);

j.其他任何有关的因素(如不利的气候条件,附近有爆破施工等)。

根据“深圳湾填海区软基处理工程施工招标补充通知第001号”规定,本工程所需的所有土方借方,其取土点由业主指定,统一调配。

在大面积填方施工的28天前,还应结合施工路段选择面积为1000m2的试验场地进行压实试验,并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1)施工方法测量和放样

填方工程开工前,应对已完工的强夯路面进行地形和标高测量,并按图纸要求现场放样,包括路基边缘坡口、坡脚、边沟、护坡道、借土场、弃土场等的具体位置,标明其轮廓,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详细资料,报监理工程师确认。

填土前路基应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路基填土施工。

当填方用土采用透水性良好的土料时,回填时可不受含水量的限制,但应分层填筑、摊铺、压实。当填方用土采用透水性不良及不透水的土料时,除必须分层填筑、摊铺、压实外,还应控制其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相差±2%)时,方可进行压实。

路基填方应分层平行摊铺,每层松铺厚度应根据现场压实试验确定,一般最大松铺厚度不得大于30cm,最小松铺厚度不得小于10cm。

填筑土方时,在翻斗车将土运到现场倾倒后,应用推土机将土均匀地摊铺在路堤的整个宽度上,并大致平整,以保证对路堤的均匀压实。每层填土压实之前均要在现场按规定取样测试填土含水量,当土料含水量超过最优含水量2%时,应翻晒土料降低含水量;当土料含水量低于最优含水量2%时,应洒水使其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只有当土料含水量在是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时,才可进行碾压。碾压时采用振动17t压路机。

每层压实土均要做现场密实度检验,按1组(3)点/1000m2的频率进行。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否则应重新碾压,经多次碾压仍达不到要求,应检查该层土的最大干容重,并进行返工,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填土可分区大面积分层进行,各区之间的高差不大于50cm。每天的完工面应平整压实,做好流水波,不得积水。

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应超出每层路堤的设计宽度,以保证完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路基特殊部位(如沉降标附近及其它碾压机械难以到达部位)可采用机夯锤夯,并夯至满足压实度要求,不得有遗漏,并不得损坏地基处理布设的各种监测设施。

路基填筑过程中不得有翻浆、弹簧、起皮、波浪、积水现象。雨季施工时应作好路面排水,尽量做到雨前将摊铺的松土压实完毕,否则复工时应恢复含水量标准才可施碾。

底基层施工每天须详细记录填筑范围及厚度,每层填土压实后均应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才可进行上一层的填土施工。

(2)用于路基填方的各种主要填料,应在开工28天前,结合施工路段选择面积约为1000m2的试验场地进行现场压实试验,以确定每层松铺厚度和压实度等技术指标,并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现场压实试验应进行到能有效地使该种填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试验时应记录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试验结果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即可作该种填料施工时使用的依据。若试验结果能达到设计要求,该试验场地即可作为路基的一部分,否则,应将其恢复原状。

(3)施工中每层填土的控制试验每摊铺层每1000m2为一组,每组取三点进行干密度试验。

路基填料摊铺压实后,应及时测定压实度值。路基填方完成后,在交工面应进行回弹模量检测。具体要求为:

a、道路土基密实度(重型击实标性):

白石洲路:路槽下0~80cm,大于或等于95%

路槽下80cm以下,大于或等于93%

五号路:路槽下0~80cm,大于或等于93%

路槽下80cm以下,大于或等于90%

(1)当路基土方工程基本完工且已做的检验和试验均合格后,应组织人员检查测量路床顶面的中心线和标高以及路基宽度和边坡坡度,检查测量完毕后,即可进行路基整形工作。

(2)路基整形时应做到路基表面平整,边线顺直;路基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碎落台的位置适当,整齐美观,防止水土流失,整形后其实测项目应满足下表要求:

3m直尺:每20m查3处

±20mm且不大于±0.30%

水准仪:每200m查4断面

坡度尺:抽查20m查2处

(3)路基整形完毕后,路基范围内不准堆放废弃杂物。

路基整形完毕后,应报监理工程师检验。

1、围堰填筑顺序:白石洲路施工便道填筑完成后即进行土围堰的填筑施工。土围堰填筑自白石洲路1+200和1+800处起,沿道路设计外侧边线向与五号路交会处填筑。

2、围堰填筑方法:按业主指定的取土场地,选用隔水性能较好的泥土,用挖掘机挖装,用15t自卸车运输。通过修好的五号路、白石洲路施工便道。运至围堰填筑面标高达到强夯点夯工作面,并高出水面标高0.5m以上,且顶宽度达到设计要求3m后,用压路机碾压一遍,增加填土密实度,预防渗漏现象发生。

3、在填筑围堰时,要将泥土直接卸在围堰填筑面上,不准将土卸在已填石的施工便道上或强夯块石墩工作面上避免污染场地。

4、围堰拆除:道路路基层施工完成后,安排挖除围堰填土。挖除围堰填土时,用挖掘机将土挖起,装在自卸汽车上外运。

5、如路基基层施工完成后,场区内软基处理仍未完成,可按业主及监理要求,按照工程总体施工计划时间挖除。

(九)、排水临时管道:

拟用HS13#、14#、15#汇水井收集第七~十场区集水井的泵压出水和雨水,排入北端DS4#跌水井,再泵压排出场区,汇入内湖。软基处理完毕后既废弃。

排水管材采用DN300钢筋砼排水管,水泥砂浆抹带接口,180°砼带形基础。汇水井和跌水井为Φ1000砖砌井。

本次排水管线拟分两个施工段进行作业,即HS13#~14#井段和HS14#~DS4#井段。

(1)管道开槽埋地敷设的操作过程为测量放线、沟槽开挖、地基处理、管基浇筑、下管和稳管、抹带接口、构筑物砌筑、管道试验以及覆土夯实等工序。

(2)管道沟槽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清底,梯形断面,边坡1:2.50。基于减少管沟重复挖填,当场区填土填至标高2.000m处时,即可进行管道沟槽开挖和管道安装作业,当管沟填夯土完毕后再进行上部场区填土。管沟开挖过程中应配备完善的排水设施,以便及时排放地下水和雨水,保证干槽施工。

(3)在排水管道敷设中,拟将稳管、砼基础、管座砼、抹带四个工序合并施工,即采用“四合一”施工法。180°砼基础一次性浇筑成形,以此来加快施工进度。

3、施工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

(1)测量放线:根据设计施工图纸,用经纬仪和水平仪测量、布设龙门板,拉线放线。

(2)沟槽开挖:依据所放管沟开挖线采用机械开挖,为避免挠动管道地基土层,拟保留20cm土层采用人工清底。

(3)管道地基处理:地基土层应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松软土必须经过夯压密实或换土填夯密实,填石层必须铺设砂(土)垫层。

(4)下管和稳管:采用人工压绳法下管,根据设计位置、标高以及坡度进行管道对口并稳固管道。

(5)砼管基浇筑:采用180°管道带形基础,C10砼一次性支模浇筑成型,管道下部砼必须浇捣密实。

(6)管道抹带接口:先在接口抹带宽度内管外壁以及抹带与管基结合处凿毛并清净润湿,刷一层水泥浆;再用弧形抹子从下往上推抹1:2.5#水泥砂浆进行抹带接口,要求抹带宽度为120mm,厚度为30mm,抹带断面呈半椭圆状;接口完毕后及时进行覆湿纸养护,避免开裂。

(7)构筑物砌筑:采用圆形收口式砖砌排水检查井,井径为1000mm,井深超过4m,沿井壁高度间距0.35m交错设置钢爬梯。

(8)覆土夯实:当排水管道闭水试验和通水能力试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管沟原土或换土回填,分层夯实,并进行夯实质量的检查和验收。

(1)排水管道闭水试验:管道抹带接口湿养护八小时后即可对排水管线分三段进行闭水试验。试验充水高度应高出上游检查井内管顶4m,试验时间≮30分钟,以千米管线一昼夜渗出水量≯28立方米为合格。

(2)排水管道通水能力试验:从排水管线各个进水口最大负荷送水,以排水管线下游末端出水畅通无阻为合格。

(3)排水工程验收:排水管道及构筑物施工和试验完毕后应及时通知甲方及监理验收。

(1)在井口设置格栅和盖板,防止杂物进入管道;

(2)当集水井出水及雨水含泥量较大时,应及时冲洗排水管道,以防止泥砂淤积堵塞管道。

五、设备人员动员周期、进场计划和设备、人员、材料运至现场的方法

(一)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计划系根据本工程任务量大小以及总体进度计划和施工顺序等编制而成。

2、计划工期安排为10个月,各分项工程的安排、人员和设备的进退场时间既考虑工程本身的实际需要,又适当留有余地。

3、本计划表只列举主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和主要的施工人员。

4、实施过程中,如果监理工程师对设备人员的进退场安排持有异议,一律服从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本工程施工所需的设备、人员、材料等运送到施工现场的方法拟作如下的安排:

(1)设备、材料运输方法:

根据机械设备进退场时间安排,综合目前大部分在深圳地区的实际,对于可以上路的行走机械,在规定的进场时间内指定专人驾驶到施工现场;其他机械设备,考虑用汽车和平板车运输,除满足道路交通管理有关规定外,还应切实保证运输安全,由于深南大道上交通运输繁忙,应安排在夜间进场。

从业主指定的取石场地用日本进口的15t自卸车将不大于0.8m的块石运到滨海大道与五号路交汇处。沿五号路中心线填筑10m宽、长600m长便道。便道填筑至五号路与白石洲交汇后,再沿白石洲路中心线以外到边线39.5m宽,东西向填筑共600m长。便道修通后白石洲路筑围堰用土方、道路填石及强夯施工设备等都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往现场任何位置。强夯用100t履带吊及挖掘机等设备即可用平板车分别运至白石洲路1+200及1+800处组装,为强夯块石墩做好充分准备。

(2)人员:施工人员大部分在公司住所居住,少部分人员在现场住临时房屋。

(三)设备、人员动员周期、进场计划表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进退场时间计划表

六、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本工程各分项工程总的施工顺序见“深圳湾填海区软基处理工程第8标段施工顺序框图”。

1、先修施工便道。施工便道从五号路起点沿中心线修起至白石交汇后,宽度从白石洲中心线以外至道路边线,填筑至该标段两端终点。

2、便道修好后,道路填石从白石洲1+200和1+800两端同时向中间填石。白石洲路填石完成后再填五号路。五号路填石自五号路与白石洲交汇处开始,至五号路起点止。

3、五号路强夯块石墩试夯区段在填筑便道时同时填筑完成。

1、首先进行五号路试夯区的试夯。

2、试夯区完成并获得大面积强夯块石墩施工技术参数后,在白石洲路1+200及1+800两端同时向与五号路交汇处夯击施工。

3、当五号路填石开始后,强夯块石墩在填石完成一段长度后,从五号路与白石洲路交汇处开始向起点夯击施工。

1、总的填土原则是先远后近。

2、白石洲路从1+200及1+800两端同时向与五号路交会处填筑路基。

3、白石洲路路基填筑完成后,即从白石洲路与五号路交会处向五号路起点进行五号路路基填筑施工。

七、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一)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2、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度,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及方法,结合本公司创全优管理模式,把施工图审核制技术交底制、质量自检、专检制、质量检查评比奖惩制、隐蔽工程检查签认制、分项、分部工程评定制、质量事故(隐患)报告处理等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到施工活动中,贯穿到全过程。

3、针对施工中的施工重点和难点,开展技术攻关活动,确保分项工程质量符合技术标准。

4、技术及组织措施上严格把好五个重点环节:

a、组织精测组全体人员在施工现场交接好设计单位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和水准基点,并实地复测、计算、检查是否无误;

b、在确认桩橛控制点和水准基点无误后,根据施工需要布设测量控制网和护桩并作好桩的保护和明显标志;

c、对道路边线、转角进行测量放线,钉出桩橛,确保各部位设计尺寸。在施测和复核的方法上,采用极座标法与直观的线路几何关系进行双向控制;

d、施工中必须坚持测量复核制,从大的控制测量到各部位的施工测量放线均应如此;

e、作好各测量记录,在复核测量和各部位的施工测量放线中,均作好测量记录,签字齐全,并附有必要的施工简图;

f、工程竣工后,要对全部工程项目进行一次竣工测量浙江省居民住宅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标准(建规发[2018]349号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4厅局2018年12月).pdf,测量记录作为竣工资料归档保存。

(2)技术关:实行岗位责任制,严格施工中的工序技术标准,分工负责,层层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3)试验关:利用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加强施工过程和成型后的试验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4)操作关:严格按技术规范、设计要求和有关施工操作规程,搞好职工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各工种必须持证挂牌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5)检查关:积极配合业主、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质检站的工作,虚心接受质量监督检查,切实做到“自检”与“专检”相结合,“普检”与“抽检”相结合的质量检查制度。

5、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做到安全、文明生产。努力实现施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使施工生产有秩序,有节奏地向前发展。

6、充分利用晴天多完成任务某水产品加工厂安装工程施工方案,延长作业时间,做到人停机不停。

7、充分发挥设备能力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劳动力,均衡组织施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