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使馆旧址整体平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

英国使馆旧址整体平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03.7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英国使馆旧址整体平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

1.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英国领使馆旧址在公安部院内,编号为公安部6号楼,1903年修建,属国家一级文物。因公安部办公楼建设需要,拟将该建筑整体向东南方向平移,平移过程中,要避让东南角一颗古树。

该建筑为砖木结构JTT811-2011 集装箱密封胶,砖墙,木屋架,该房屋在唐山地震后进行了加固,但无加固图纸,从现场调查情况看,加固大部分在C~E轴之间的的外立面,其中侧面及后立面增加了抗震柱及抗震圈梁,C轴外面采用钢筋砼墙进行加固。C轴和D轴之间用φ20钢筋对拉。

A轴、B轴与主体之间连接较少,一楼B轴通过砖柱上的砖拱和木梁与C轴连接,二楼仅有几处240*400砖柱通过砖拱与C轴相连,并无有效拉结作用,且多数拱中部已有裂缝,未发现抗震加固构件和加固措施。

A轴和B轴均为砖砌拱形窗洞,楼上拱脚为石制圆形短柱,简支于底层砖柱之上,形成头大脚小之形状,且拱脚间缺少拉结,不利于结构稳定。

房屋屋架、天棚支承方式在图纸上不够明确,通过实物观测及调查已基本明确为:屋架与A、1/A轴墙连接较差,仅简支在悬墙上,无任何固定连接,正立面中三处三角形墙段墙体较厚但高度很高,最高点近16米,高出檐口达8米,高出屋面最高达2.6米,平移设计时需对其重点加固。

建筑物砂浆强度较低;壁炉的位置伸至屋顶,原烟囱已被堵住。建筑物砖墙裂缝较为严重,其中个别处发现有从基础至二楼的通长裂缝。

工程的地下水位较深,埋深为16米左右,对混凝土无腐蚀性;本场土地基土对混凝土无腐蚀性;新址地下室设计埋深约4米左右,地质情况自上而下分为5个土层,工程力学指标如下表所示:

5.平移场地内地下及管线概况

在平移施工场地内管线较多,各种管线及通讯线路均有,在室外土方开挖时需与有关单位做好协调工作。

(1)是国内目前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文物级别最高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平移工程;

(2)行走路线下有地下通道与地下室;

(3)长度较长,纵向刚度较差,平移过程中需避免不均匀沉降;且对平移设备的同步控制精度要求较高;

(4)沿横向墙宽差异较大,且位置不完全对称,部分横向上下滑道布置比较困难;

(5)A轴、B轴正立面是重点保护部位,但该部分整体性较差,平移前需进行重点加固,如何解决好加固与保护形成一对突出矛盾。

(6)移位路线复杂,平移过程中需多次转向;

(7)工期较短,且气温较低,需采取特殊技术措施;

7.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目标概述

(1)质量目标:发挥公司综合管理优势,按照ISO9002标准质量体系要求组织施工,全面推行创优目标管理,确保平移工程的万无一失,使房屋安全无损的到达新址位置。

(2)工期目标:发挥公司在技术、管理和机械装备等方面综合优势,组织多工种、多支作业队伍施工,配备足够的技术工人和施工机械,强化目标计划管理和实施,确保在合同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

(3)安全目标:确保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无重大安全事故,无重大人员伤亡事故,无重大管线事故。

移位路线:到达中间址平移分三步完成:先向西平移5.162米,再向南平移21.5米,最后向东平移15.486米。

移位方式设计:采用支座式滑动,滑动面为钢板对钢板;

中间址停留设计:根据业主需要房屋在中间址需停留一年,中间址按一年停留设计考虑;

下滑梁:采用C30钢筋砼,第一步和第三步纵向移动时均设6条下滑道,第二步横向移动时设17条下滑道;

托盘梁:采用C30钢筋砼,由纵横夹墙梁、上滑梁及抬梯梁等等组成;

房屋加固设计:对建筑物薄弱之处进行加固以增强整体性;

平移动力系统设计:采动1台高压柱塞泵,流量为24L/Min;纵移时采用7台100吨的千斤顶和1台50吨的千斤顶;横移时采用17台50吨的千斤顶;

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系统;

监测设计:平移过程中对房屋的姿态、滑道沉降等进行实时监测。

由于业主无法定出最终址的位置,根据业主要求先把房屋放置在离现房屋东侧10.324米,南侧21.5米的中间址位置,并在此处放置一年。放置一年后房屋下一步按先往南平移设计考虑。

到达中间址移位路线见附图1。

(2)移位方式设计                                 

即上下滑道面钢板与钢板直接接触磨擦并在滑动面上涂抹润滑介质。滑动平移又可分为全接触滑移法和滑动支座平移法,本项目决定采用滑动支座平移法。                                               

        滑动支座平移

本工程中的滑动支座又分为固定式滑动支座与活动式滑动支座,固定式滑座可以转向,活动式滑动支座在转向时从一个方向取出,并且重新安装在另一个方向上。

(3)新址基础及地下自行车库设计

纵向共设置6条上滑梁,横向共设置17条上滑梁,分别与室内下滑梁相对应,除与室内下滑梁相对应的上滑梁外,其余墙段两侧均需设置夹墙梁,本设中的上滑梁大部分均为夹墙梁,在墙两侧的夹墙梁需用系梁连接,在木楼梯处需设置楼梯抬梁,托盘梁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6。

连系梁断面设计:在墙两侧的夹墙梁及上滑梁之间需用连系梁连接,系梁的钢筋砼(C30)断面为200*200。详见附图5。

如前所述,由于该建筑物在结构上存在许多薄弱之处,为保证平移过程中结构的安全,平移前必须对房屋进行加固,加固措施如下:

d、屋架正立面简支在1/A、B轴墙上,木屋架与1/A、B轴墙用钢筋进行拉接。

(8)地下室及通道处理

对新址位置的地下通道进行回填处理;对移动路线中的地下室与通道进行加固或在下滑梁底部做板基础。

(9)平移动力系统设计

根据初步计算,房屋移位总重量约3300吨,取启动时滑动摩擦系数为0.2,所需总推力为660吨。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纵向平移时拟选用7台100吨和1台50吨的千斤顶,可提供750吨的总推力;横向平移时选用17台50吨的千斤顶,能提供850吨的总推力。以上配置能够克服启动阻力。

采用PLC控制系统,能够对平移进行有效的控制并能保证平移的精度。

姿态监测:即平移过程中对结构整体姿态的监测,包括结构的平动、转动和倾斜。

沉降监测:即房屋在整个平移施工与平移中房屋的沉降状态。

位移监测:即房屋在整个平移过程中所行走距离的监测。

一、施工工艺总流程图(见附图)及说明

施工总流程如下图所示:

为保证工期,室内外同时施工。

二、新址地下室及基础施工方案

测量放线基坑开挖地下室底板施工支承柱及墙体施工下滑梁及永久基础施工

(1)由于地下水位较深,土质较好,开挖基坑时无需降水,开挖基坑时,采取放坡开挖,利用液压反铲进行开挖;

(2)支承柱与下滑梁可浇砼在一起;

下滑梁系施工包括下滑梁、找平层以及钢板铺设。

下滑梁分室内及室外下滑梁施工

测量放线室内挖土墙体凿毛墙体凿洞

底部砌砖或打垫层绑扎钢筋放中线支模抄标高浇筑砼达到一定的强度拆模砼顶部砂浆找平铺钢

室外下滑梁、临时支承梁及中间址底板施工流程:

为保证室外下滑梁、临时支承梁及中间址底板的整体稳定性以及施工的方便性对室外下滑梁、临时支承梁及中间址底板进行统一施工。

测量放线机械挖土人工找平板垫层施工

测量放线下滑梁、临时支承梁及中间址板钢筋绑扎底板

支模浇筑中间址底板砼测量放线下滑梁及临时支承

梁支模下滑梁及临时支承梁砼浇筑达到一定的强度拆模砼顶部砂浆找平铺钢板。

(1)土方开挖前应检查定位放线,合理安排行走路线及弃土场,基坑的挖土

应分层进行,挖土时不应松动底部非开挖土层。

(2)室内段下滑道施工前要对结合部位的原砖墙基础进行凿毛,并用水冲刷干净,以利与砼良好结合,保证共同受力。

(3)室外段下滑梁及临时支承梁砼浇筑在浇筑砼时先对底板进行的砼进行凿毛。

(4)移位前下轨道梁应进行验算、加固、修整和找平,为减少摩阻力及分配荷载,滑道顶面铺8mm厚钢板。

(5)轨道的平整是移位行走的关键,滑动面标高和平整度要严格控制,在砼浇筑、砂浆找平、钢板铺设阶段均需严格控制标高和平整度,钢板分段连接,接头不得错牙并打磨平整光滑。滑道相对水平误差不得大于3mm。

测量放线个别砖柱进行抱柱施工墙体凿毛墙体凿

洞绑扎钢筋滑脚及预埋件安装支模抄标高

浇筑砼达到一定的强度拆模

(1)夹墙梁及上滑梁施工时应将砖墙表面凿毛清理并冲水洗干净,在上滑梁

的上部应凿一凹槽,以便混凝土与墙体良好结合;

(2)墙体凿洞时断面略大于砼施工断面,且要保证墙洞周围的砖块不松动;

(3)滑脚及预埋件安装时在滑脚与钢板间要抹一层黄油,且要保证滑脚安装的水平,与下滑梁的密实;滑脚的中心线要放好并要求误差在5mm以内;

(4)托盘梁予留一条施工缝。

五、墙体切割托换施工方案

当上托盘梁及平移方向的下滑梁的强度均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对建筑物进行托换。本工程的托换通过对墙体、砖柱进行人工凿除而托换。

按顺序分段对墙体及砖柱进行凿除,把一段凿除完毕后再对下一段进行凿除。

在墙体切割托换期间要对夹墙梁与墙体、下滑梁与墙体进行微观测量,以验证上、下滑梁与墙体的粘接情况;在墙体切割托换期间还需对房屋的沉降、姿态、受力情况进行跟踪测量。

如加固图所示,需在三个封檐墙处进行钢结构加固

钢材在下料、加工前,均应进行矫平或矫直,可采用冷矫正或热矫正;冷矫正可采用机械矫正,热矫正后必须缓慢冷却(空冷),不应骤冷;

采用手工气割;对于组合构件,应先焊受力较大焊缝,后焊受力较小的焊缝;

必须根据图纸、工艺和质量标准,并结合构件特点,提出相应的组装措施;

对所有加工的零部件及检查其规格、尺寸、质量、数量是否符合要求,所有零件必须矫正,连接接触面及沿焊缝边缘30~50mm范围内的铁锈、毛刺等必须清除干净,

应根据结构型式、焊接方法确定合理的组装顺序,一般宜先组装主要零件,后次要零件,先中间后两端,先横向后纵向。先内部后外部,以减少焊接变形。

4)所有焊缝在焊接完成后均需进行普通方法检查,主要内容为:焊缝实际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焊缝表面有无气孔、咬肉、夹渣、裂纹、焊瘤、烧穿及未熔合或未焊满的陷槽或弧坑等缺陷;对于超标缺陷,都必须将缺陷清除干净后重新焊接;

采用普通脚手钢管,规格为φ48×3.5。立杆间距1.5m,起吊位置采用双立杆,相邻立杆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布置在不同的步距内,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立杆与水平杆必须用直角扣件扣紧,不得隔步设置或遗漏;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水平杆步距不大于1.6m,上、下水平杆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与相邻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搭接接头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等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

相邻步架的水平杆应错开布置在立杆的里侧和外侧,以减少立杆偏心受载情况,纵向水平杆的长度一般不少于三跨,并不小于6m。

每一主节点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并用直角扣件扣紧在纵向水平杆上,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靠墙一侧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500mm。

操作层上非主节点上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布置,最大间距不大于柱距的1/2。

在脚手架外侧两面各设一道剪刀撑,由底到顶连续设置,中间净距不大于15m。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小于4跨,且不少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度~60度之间。剪刀撑的斜杆除两端用旋转扣件与脚手架的立杆或横向水平杆伸出端扣紧外,在其中间应增加2~4个扣件结点。

横向支撑每隔6跨设一道。

脚手板应铺平、铺稳、铺实,并牢固地固定在横杆上,同时在作业层的外侧加设护栏或挡脚板。

基础检查:钢柱吊装前,应对基础预埋件进行检查,确定基础定位轴线;

构件外形尺寸的检查:由于本项目的特殊性,构件的具体尺寸多数需现场实测。

构件的弹线编号:构件在吊装前应在表面弹出安装中心线或几何中心线或标高线,作为构件安装对位校正的依据同时;应根据设计图纸对构件进行编号;

2)由于山墙表面挑檐较多,而且不能损坏,故安装扶墙时应特别小心;钢柱与墙身之间用方木垫紧,隔间约1米左右;

3)为了保护墙面粉饰除少数部位须钻孔埋细栓与钢柱或钢梁连接加强墙身稳定性,一般不拟过多损伤;

4)标高10.170米处拉条,室内拉结于天棚内的原烟筒上,为防止受力过大而至使烟筒不能承受,拉条尽量放置较低,拉条穿过窗户与室外柱拉结,拉条设紧张装置,松紧度应适当;

5)山墙与屋架间间隙,用木块楔紧,间隔约1米;

6)在12柱~14行山墙顶点背面上放木梁(150*150),用细螺栓与山墙连接,然后两端固结在柱顶槽钢上;

7)1~4及22~26处山墙钢柱上部横梁,可用钢梁或木梁,用细栓与钢柱及砖柱及砖墙连接;

8)柱底部用电焊与上滑梁上埋件连接;

9)钢材均用3号钢,焊缝均高6mm;

(1)加固点位置见平面图;

(2)螺杆用灌浆料充填于墙内,墙厚420厚时植入长度为380,墙厚560时

(3)螺杆允许用焊接接头,标准同钢筋;

(4)螺杆长度较大时(约10米左右)中间应加紧器(花兰螺栓)拉紧,紧张应适当;

(5)螺杆末端垫木块时应加100*10*100钢垫圈;

(6)螺杆穿墙时应用钻孔,不允许凿洞;

建筑物到达新址就位取出下滑梁面的部分钢板浇筑临时支撑墩

取出临时滑脚下滑梁顶面砼、托盘底面砼凿毛上下滑梁间进行支模浇筑砼连接

如新址做地下室则上、下滑梁间做板,施工方法同上。

第三部分土建工程分项工程施工

本工程所用钢筋主筋均为HRB325,受力主筋净保护层25mm,钢筋与模板间用砂浆垫块支垫。

钢筋加工包括钢筋调直、钢筋切断、钢筋弯曲等。

细钢筋调直利用钢筋调直切断机进行,同时定尺切断;

钢筋切割利用钢筋切割机进行;

钢筋弯曲利用钢筋弯曲机进行;

本工程的钢筋焊接主要以搭接焊为主。

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钢线扎牢;

梁的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

开设置,箍筋要绑扎牢固,不得有松动、脱扣;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钢丝扎牢。

(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

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

(2)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作不大于90度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2)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度;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1)钢精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应相互错开;纵向受力钢筋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0倍的较大纵向受力钢筋;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不能大于百分之五十;

(3)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百分之二十五;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不小于35倍的钢筋直径;

(4)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为50mm。

以组合钢模为主,空间狭窄及形状不规则处采用木模。

按设计图与施工说明循序拼装,保证模板系统的整体稳定性。预埋件与预留孔洞必须位置准确,安设牢固;侧模必须支拉牢固,防止变形,侧模斜撑的底部应加设垫木;

(1)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茬处;

(2)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注混凝土前,木模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3)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注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用作模板地坪、胎模应平整光洁;

(4)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偏差不得大于3mm;底模轴线位置偏差不得大于3mm;顶模上表面标高偏差不得大于±2mm;侧模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5mm。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偏差不得大于2mm;表面平整度偏差不得大于2mm。

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梁底模拆除时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之百以上;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拆除的模板及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工程砼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至现场,由汽车泵或固定泵输运至各施工面。

1.混凝土应分层浇注,每层厚度约25cm,砼浇筑前对坍落度进行检查;混凝土采取分层浇筑振捣,梁的混凝土宜用插入式振捣器,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

不再沉降,振捣要做到快插慢拔,振捣棒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砼浇筑到顶面标高后,由熟练工进行收浆、平整、抹光;施工时要控制砼的浇筑速度,以免砼的侧压力造成跑模、胀模;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能够如期平移,对砼要掺加早强剂和防冻剂。

施工缝的位置宜留置在混凝土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注地点随机抽取。

(1)每浇筑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当一次连续浇注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混凝土运输、浇注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阶段应连续浇注,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注完毕。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

(1)应在浇注完毕后就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养护;

(2)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蹋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1)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格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有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2)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有施工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工程的室内及室外的部分下滑梁底部为砖基础,M5混合砂浆砌筑;

水泥: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检验批应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

砂浆现场拌制时,各组分材料应采用重量计算;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少于2min;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及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h和4h内使用完毕;

砌砖易采用“三一”砌筑法,“三一”砌筑法即为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的砌筑方法。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砖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错砌。实心砖墙宜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定的砌筑形式;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砖砌体施工临时间断处补砌时,必须将接茬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沙浆,保持灰缝平直;

砖砌体水平灰缝的沙浆饱满度不得小于百分之八十;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

每步平移分三个阶段,即:平移准备阶段、试平移阶段和正式平移阶段,详见施工流程图。

现场指挥组设总指挥1名,全面负责现场指挥作业;副总指挥1名,协助总指挥工作,总指挥不在时,代行总指挥职责。指挥组下设4个职能小组:分别是监测组、控制组、液压组和作业组,负责相关的工作,各职能小组设组长一名,与总指挥、副总指挥共同组成现场指挥组。

各职能小组的功能分别是:

负责监测房屋的整个平移轨迹、整体姿态、结构的变形、基础沉降等,定期将监测结果汇总后报现场总指挥,当出现异常情况或监测结果超出报警值时,则应及时向总指挥汇报,并提出建议。监测组又可细分为宏观监测组和微观监测组,前者主要负责监测平移轨迹和房屋的整体姿态,后者主要负责应变、裂缝等项目的监测。

B、控制组:根据总指挥的命令对液压系统发出启动、前进或停止等操作指令。对于启动、前进或停止指令,只听从总指挥的指令,当出现异常情况需紧急停止时,应在得到信息的第一时间对系统发出停止指令,而不管这一信息是否自总指挥发出。

C、液压组:负责整个液压系统的安装与形成,维护与保养,检查与维修等。根据总指挥的要求调整液压元件的设置。

D、作业组:负责平移期间的劳力配置,在顶推的整个过程中提供劳务作业。其工作内容包括施工准备时的场地清理、顶推时的垫铁安装等。

现场指挥组根据工程进度、天气条件、工地准备情况,与各方商定顶推的具体日期。

所有参与顶推施工的人员都进行工作的严格分工,在进入现场前进行充分的培训;

平移泵站一台,流量24L/Min,安装在中间滑道位置。

纵向在C、D轴下滑道上各布置2个100吨的千斤顶,在A轴上布置一台

50吨的千斤顶,其余下滑道各布置一台100吨的千斤顶;

横向每个下滑道各布设一台50吨的千斤顶;

纵向平移分组:8台千斤顶按“3+4+1”方式分成3组,其中1台50吨的千斤顶分成一组,其余7台100吨的千斤顶分成二组;

横向平移分组:17台千斤顶按“4+5+4+4”方式分成4组;

为保证位移同步,平移时用光栅尺作为同步控制装置,光栅尺量程为1.5米,每组设一台。纵移时设3台,分别安装在在2、4、6滑道;横移时设置4台,分别安装在2、6、12、16滑道。

光栅尺体固定于下滑梁上,读数头固定在上滑梁上;每走完一个行程,将光栅尺体卸下后向前移;

为保证平移的顺利进行和绝对安全,应进行认真的调试,主要内容包括:

A、PLC控制系统运行是否正常,液压系统对控制指令反应是否灵敏;

B、液压系统运行是否正常,油路有无堵塞或泄漏;

C、光栅尺是否安装正确。

A、托盘梁及上部结构初始情况,是否需要加固;

C、在托盘或基础上有无影响平移的障碍物;

D、下滑道钢板铺设是否平整牢靠;

为了观察和考核整个平移施工系统的工作状态和可靠性,在正式平移之前,按下列程序进行试平移:

①检查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已完成,是否具备试平移的条件;

②为减少启动加速度,控制泵流量,将理论平移速度控制在10mm/Min;

③在平移过程中做好观察、测量、校核、分析等工作;

  ④完成一个行程的试平移长度500;

试平移结束后,提供基础沉降、测点应变、整体姿态、结构变形等情况,并检验系统的纠偏效果,为正式平移提供依据。

试平移后,观察若无问题,进行正式平移。

A、加压:按计算推力及试平移情况进行加压;

C、平移控制速度:50mm/Min;

D、观察: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①原结构及托盘梁的的裂缝变形情况;

②下滑道的裂缝变形情况;

③走行总方向,有无障碍物。

各个测量点应认真做好测量工作,及时反映测量数据;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G、分析:若有数据偏差,有关各方应认真分析并及时进行调整。

H、决策:认可当前工作状态,并决策下一步操作。

第五部分监测方案及应接措施

监测工作的目的是监测房屋移位施工全过程的有关参数,合理评价结构受外力(基坑开挖、墙柱切割、平移等)作用的影响,及时、主动地采取措施降低或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以确保结构的安全。

2.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变形监测:即平移过程中对结构整体姿态的监测,包括结构的平动、转动和倾斜。

房屋平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控制房屋姿态的过程。对房屋的数个特征点进行测量和控制,在平移时,可以将特征点标志于行进路线上,通过监测各特征点实际到达的位置与预期位置的逼近程度,可以判断和控制平移过程。此外,房屋在行进过程中要防止倾斜,在停顿过程中要防止沉降,都可通过特征点监测来实现。监测点布置在外立面凸线条上,共布置5~8点。

房屋立面主要棱角或设定的竖直线

(2)沉降监测:沉降监测采用水准仪进行测试。监测包括以下步骤:

①在工程开始前即进行沉降测试二次GB/T 39299-2020 液晶面板制造稀释废液回收再利用方法.pdf,作为基础数据;

②在地基开挖施工及上下滑道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测试;

③在基础切断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测试;

④在基础切断施工完成后平移开始前,测试二次;

⑤在平移过程中进行连续监测;

⑥在结构就位后,对结构进行一段时间的连续沉降监测,以跟踪新老基础共同工作的变形趋势,评判地基基础的安全性。

主要是对各监测点取得各项监测参数的初值。如房屋倾斜情况、沉降观测点标高等。

室内铸铁排水管道安装施工工艺标准(一)包括地基开挖、下滑道施工、上滑梁施工和墙柱切割等施工项目的监测。主要监测内容包括沉降监测等。

包括启动、平移、就位等环节监测。主要监测内容包括位置监测、沉降监测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