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施工方案

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53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施工方案

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佛山市东鄱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收集系统禅西三涌北侧污水自流管工程

DB43/T 1310-2017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要求工程地点:佛山市禅城区张槎镇华宝路至禅西大道

施工单位:丹东市市政建设总公司

编制单位:丹东市市政建设总公司

编制日期:2011年月日

审批日期:2011年月日

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1

3、场地四置情况…………………………………………………………2

4、地质及地下水情况……………………………………………………2

5、施工顺序………………………………………………………………3

6、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3

7、施工监测………………………………………………………………15

8、应急救援预案…………………………………………………………15

9、文明施工措施…………………………………………………………24

10、安全技术措施…………………………………………………………24

11、资源配置计划…………………………………………………………26

12、施工进度计划安排……………………………………………………26

1.1本工程的设计及施工依据

(10)《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12)本工程有关施工图纸

2.1.1禅西三涌污水自流管作为污水主干管,负责转输南北二涌污水自流管、佛开高速西侧污水自流管收集的污水,并沿途收集污水,直至城西二号泵站。本段管道管径D1350,其中华宝路至禅西大道段约635m采用顶管施工,拟建2个顶管工作井和3个顶管接收井。工作井为矩形8700×6700mm,壁厚600mm;接收井为外径Φ5500圆形井,壁厚500mm。

2.1.2本工程由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佛山市坚实地质勘察有限公司提供,北京燕波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工程监理,沉井施工由丹东市市政建设总公司负责承建施工。

拟建沉井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抗渗等级为S6。沉井采用不排水下沉。

拟在基坑内、沉井外设置4个降水井,采用水泵抽排天然降水和地下水的降水措施。并在地面周围设置排水沟和过滤池,以满足天然降水及施工排水要求。

管道沿线北侧主要为单层的小商铺,距管中约3m,南侧为西三涌,管中距西三涌挡土墙约7m。

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控制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主要由素填土、杂填土、冲积成因的亚粘土、粉细砂、淤泥质亚粘土、亚砂土、中砂及砾砂等组成。场地地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分层描述如下:

②亚粘土等(Qal):顶板埋深0.9~3.2米。浅黄色,含少许粉砂质,粘性中等,软塑~可塑,15号孔下部为淤泥质亚粘土。厚1.6~5.0米,l号孔为亚砂土,稍密状,4号孔、6号孔该层顶都呈软塑状,标贯击数2~3击。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7次,校正击数N=2.0~7.7击,平均值N=5.1击。

③粉细砂等(Qal):顶板埋深3.3~6.4米。浅灰、灰白、浅黄色,石英质,饱和,松散~稍密。厚1.0~4.4米。其中3、9号孔为中砂,5号孔为亚砂土,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4次,校正击数N=3.7~12.0击,平均值N=7.4击。

④淤泥质亚粘土(Qal):顶板埋深5.8~8.1米。深灰色,含粉砂质及有机质,粘性中等,流塑。厚0.0~5.1米,该层仅见于1、2、3、4、5、6、11、号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7次,校正击数N=1.6~3.5击,平均值N=2.2击。

⑤亚粘土等(Qal):顶板埋深5.1~12.8米。浅灰、灰白、浅黄、黄红色,含少许粉砂质,粘性中等,软塑~可塑,局部夹薄层亚砂土。厚(钻厚)0.0~5.6米,6、13号孔缺失此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2次,校正击数N=3.0~11.1击,平均值N=6.8击。

⑥淤泥质亚粘土(Qal):顶板埋深5.8~14.8米。深灰色,含粉砂质及有机质,粘性中等,流塑。厚0.0~6.7米,该层仅见于1、2、3、4、14、15号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2次,剔除差异值,校正击数N=1.5~4.4击,平均值N=2.8击。

⑦亚粘土(Qal):顶板埋深17.2~17.7米。灰白色,含少许粉砂质,粘性中等,可塑~硬塑,局部坚硬。厚(钻厚)0.00—2.70米,该层仅见于1、2、3、4号孔,其余钻孔缺失或未钻至此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次,剔除差异值,校正击数N=6.3~25.2击,平均值N=15.7击。

⑧细中砂等(Qal):顶板埋深8.5~14.5米。灰白色,局部夹砾砂,石英质,饱和,松散~中密。厚0.0~7.25米,1、2、3、4、5号孔未钻至此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1次,剔除差异值,校正击数N=3.5~21.5击,平均值N=10.8击。

场地地下水属潜水类型。①、③、⑧层为主要含水层,其余地层主要以粘性土为主,含地下水水量小。河涌的侧向补给和大气降雨是主要补给源。

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稳定水位离现地面1.4~2.2米,地下水位较浅。

平整场地→注浆施工→沉井制作→沉井不排水下沉→下沉至设计标高→水下灌注C20砼封底→排水→底板施工。

6、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

6.1.2降水管井施工中连续钻进,应及时进行洗井,不应搁置时间过长,完成施工洗井后,应进行单井试验性抽水;检验能否满足设计要求,以便适当更改井点间距离及井深。

6.1.3抽水期间,派专职人员24小时值班,分三班,每班3~5人。

1、沉井高度大,重量重,地基强度较低,采用垫架法支撑。沉井刃脚铺设标准枕木(160×220×2500)作支承垫架的垫木,然后在其上支设刃脚及井壁模板,浇筑砼。地基上铺设1.0厚砂垫层,可减少垫架数量,将沉井的重量扩散到更大的面积上,避免制作中发生不均匀沉降,同时易于找平,便于铺设垫木和抽除。   2、沉井刃脚应铺设枕木,枕木间距为0.8m。砂垫层厚度为1.0,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地基整平后,铺设垫木,使顶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用水平仪控制其标高差在10mm以内,并在其孔隙中垫砂夯实,垫木埋深为其厚度一半。

沉井制作的模板支设和钢筋绑扎与普通结构施工要求一样,只不过由于是在软基上施工,所以要均匀对称施工,以防止不均匀沉降。

钢筋工程的关键在于保证受力钢筋的位置准确,框架构件的钢筋骨架成型满足要求。

1)钢筋除锈、钢筋调直、钢筋切断、钢筋弯曲成型。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在除锈过程中发现钢筋表面的氧化铁皮麟落现象严重并已损伤钢筋截面,或在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麻坑、斑点伤蚀截面时,复试并按试验结果使用或剔除不用。

钢筋调直时,其调直伸长率应按有关规范要求,钢筋拉直后应平直,且无局部曲折。

将同规格的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应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

断料时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

钢筋切断机的刀片,应由工具钢热处理制成。

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如发现钢筋的硬度与该钢种有较大的出入,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查明情况。

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钢筋的长度应力求准确,其允许偏差为±5mm。

钢筋形状应正确,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钢筋末端弯钩的净空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钢筋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缝。

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

准备绑扎钢筋用的铁丝、绑扎工具、绑扎架等。

准备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

(1)钢筋绑扎前,施工员应认真审查图纸,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找技术人员解决,并对施工班组进行认真详细的书面交底。

(2)钢筋绑扎时,钢筋施工员必须按着施工规范及图纸要求严格检查,特别注意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标高、搭接倍数、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图纸及规范的要求。钢筋绑扎完成后,应由班组自行检查,自检完成后由施工员组织技术员、质检员、监理对钢筋进行隐蔽验收,并办理有关手续,同时填写钢筋分项评定纪录,同时与下道工序施工员办理好交接检手续。钢筋验收后严禁对钢筋进行踩踏。在浇注混凝土的施工当中应派专人对钢筋进行看护,防止发生钢筋移位等现象,影响施工质量。

1)模板工程施工前准备:

本工程采用18mm厚耐水夹板,采用50×100木枋(东北松)作为模板结构骨架,具体详见模板方案。

各种材料应按计划提前进场,分规格堆放好,并经本项目部验收合格。各轴线及标高均由施工员按图纸要求明确标出,筋绑扎完毕,绑好保护塑料垫块,并办完隐蔽验收手续,有防雷接地要求的部位,要办好防雷验收手续,并作好记录。

施工前,工程管理部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教育,要使质量安全技术管理在思想、组织、措施都得到落实。

(1)为便于后序工程钢筋绑扎先支内模,待钢筋验收完毕后再封外模。

(2)模板安装时按施工员弹出的边线装钉压脚板,再立侧模板,临时用支撑固定,然后钉50×100mm木枋作竖檀条,间距300mm,并用线锤校正,使墙体模板垂直。

(3)为保证墙体的厚度正确,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墙身跑模,内壁墙在钢筋绑扎完成并安装好塑料保护层后,按400×400mm安装Ф10钢筋内撑,模板外侧用两条Ф48×3.5钢管作横檀条,第一道横檀条距墙脚地面为200mm,内外横檀条以竖向间距400mm布置,用带PVC管对拉螺栓拉紧固定。外墙模板采用三段式对拉螺杆作两侧模板的横檀条,其横向间距为400~500mm,三段式对拉螺杆的可拆螺母头作壁墙模板内撑,保证墙体的厚度。中段螺杆另在中部加焊3mm厚钢止水环,三段式对拉螺杆只用于外墙壁。

(4)为进一步稳固和垂直模板,剪力墙两边采用φ48钢管横竖间距为1500mm作斜支撑,并用φ12可调钢丝绳上下二道,一端拉紧横檩条,另端拉结地锚,以此方式来保证混凝土墙模板有可靠的“拉”、“顶”措施。

(5)为确保模板拼缝严密不跑浆,模板拼缝用胶粘纸贴封(缝宽少于3mm)或橡胶条平边拼接封缝。

3)模板支设的质量要求

(1)模板的搭设必须准确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

(2)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砼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

(3)模板的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详下表),超过允许值必须校正。

表面平整(2m长度以上)

4)模板支设的质量控制措施

(1)所有结构支模前均应由专人进行配板设计和画出配板放样图并编号,余留量由缝模调整。

(2)模板及其支撑均应落在实处,不得有“虚”脚出现,安拆均设专人负责。

(3)为防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与模板粘结,影响脱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在清理过的模板表面上(包括第一次使用的模板)涂刷隔离剂,对隔离剂的基本要求是:不粘结、易脱落、不污染墙、易于操作、易清理、无害于人体。

(4)在靠近模板电焊钢筋、钢管时,在施工焊处的模板面应用铁皮垫隔,防止焊火烧坏模板板面。

(5)浇捣振捣混凝土时震动器不能直接碰到板面上,避免磨损撞坏面板,同时振捣时间要按规范规定,要适时,以防模板变形。

(1)已经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才允许承受计算荷载,施工中严禁堆放过量的建筑材料。

(2)拆除模时间:侧模板以不损坏砼表面及楞角时,方可拆模

(3)模板工程安装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4)模板质量通病的预防:

模板下口缝隙用木条、海棉条堵严,切忌将其伸入砼墙体位置内。

墙体砼强度达到1.2Mpa,方可拆模板,清理大模板和涂刷隔离剂须认真,要有专人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要重新刷涂

支模时要反复吊靠,支模完毕经校正后如遇较大的冲撞,应重新校正,变形严重的大模板不得继续使用。

加强模板的维修,做到随时发现随时修理,板面有缺陷时,应随时进行合理,不得用大锤或振捣器猛振大模板,撬棍击打大模板。

采用塑料卡环做保护层垫块,使用钢筋撑铁。

墙体阴角不垂直,不方正

及时修理好模板,阴角处的钢板角模,支撑时要控制其垂直偏差,并且用顶铁加固,保证阴角模的每个翼缘必须有一个顶铁,阴角模的两侧边粘有海绵条,以防漏浆。

加工独立的大模板,使角部线条顺直,棱角分明。

加工专用钢筋固定固定撑具,撑具内的短钢筋直接顶在大模板的竖向纵肋上。

沉井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抗渗等级为S6。

(1)浇筑前应在沉井四周搭设操作平台,便于混凝土浇筑作业。

(2)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300~500cm(振动捧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3)为防止模板变形或地基不均匀下沉,浇筑时应从沉井(箱)两侧对称进行、匀衡下料,外壁和隔墙同时上升。

(4)两节混凝土的接缝处设凹型水平施工缝,上节混凝土须待下节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浇筑,接缝处经凿毛及冲洗处理,并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5)混凝土下落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2m,浇注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使混凝土下落。

(6)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之前,须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石子水泥砂浆。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内对混凝土表面覆盖和浇水养护,井壁侧模拆除后应悬挂草袋并浇水养护,每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2)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当混凝土内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时不得少于14d。

4、沉井下沉(不排水下沉)

沉井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便可拆除垫木,进行下沉施工。抽除刃脚下的垫木应分区、分组、依次、对称、同步进行。不排水下沉方法沉井施工主要有冲抓锥(或抓斗)在水中取土下沉和水力机械冲土下沉两种。

(1)冲抓锥(或抓斗)挖土

在沉井周边缺乏充足的供水点或不具备水力机械冲土设备的条件下,适合采用冲抓锥进行不排水作业。

对于小型单孔沉井,在沉井锅底均匀抓土,沉井便可下沉。沉井若由多个井孔组成时,每个井孔宜配备一台冲抓锥(或抓斗)。如用一台冲抓锥(或抓斗)抓土时,应对称逐孔轮流进行,使其均匀下沉,各井孔内土顶面高差应不大于0.5m。当抓土设备数量有限时,可用一套设备逐孔轮流抓土,抓土次序视沉井倾斜和土质情况而定。

在井面上搭架放置冲抓锥或用吊车配合抓斗先挖掘井内中央部分的土体,沿沉井刃脚四周保留土堤,使沉井挤土下沉,再续挖刃脚周边的土堤,如此往复,最终使沉井底面形成锅底。根据施工经验,在砂或砾石类土中,一般当锅底比刃脚低1~1.5m时,沉井即可靠自重下沉。在粘质土或中粗砂层中,刃脚下土体不会向中央塌落,则应配以射水管松土。

沉井用抓土斗抓土下沉时,抓土机具的生产率随下沉深度增加而降低,这不仅因为抓土斗升降时间增长,还因沉井下沉很深时,抓土斗的钢丝绳互相绞缠,影响抓土效率。此外,地层土层的性质对抓土生产率也有影响,一般砂质土抓土后坑壁即会向坑底坍塌。而泥质土不易坍塌,往往形成深坑,使抓泥斗不易落正,抓土往往不能满斗,影响抓土的生产率。因此,要求施工人员在操作时十分注意。

有时,为了使抓土斗能在井孔靠边的位置上抓土,如图1所示,可在井孔顶部周围预埋几根钢筋挂钩。偏抓时,当抓土斗落至井底后,将抓斗张口用的钢丝绳挂在钢筋钩上,并将抓土斗提起后突然松下,抓土斗即偏向井壁落下,再收紧闭口用的钢丝绳,如此即可达到偏抓的目的。另外,当抓淤泥时,抓土斗将近被淤泥吸住,当提抓斗时,须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并要考虑抓土机具适当的超载安全系数,抓铲需加足够的配重,以防机具倾覆。

(2)水力机械冲土原理

在沉井下沉施工中,实现水力机械化,即用高压射水冲碎土层后,用水力吸泥机将泥浆及土的碎块排到井外,

使沉井下沉。这种施工方法,设备简单,效果显著,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沉井下沉,可以达到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

沉井水力机械除土的主要特点是利用高压射水来代替人工进行沉井下沉的全部作业,它包括土的切割、冲刷、搅动及所形成泥浆的排除,如图2所示。

图2沉井水力机械施工示意图

当水力机械系统正常工作时,各部分水量应符合下列平衡条件:

Q泥=Q冲+Q土+Q渗

式中Q泵—水泵出水量(m3/h);

Q冲—水力冲泥机的耗水量(m3/h);

Q吸机—水力吸泥机的耗水量(m3/h);

Q总—水力吸泥机总排水量((m3/h);

Q泥—水力吸泥机吸入的泥浆量(m3/h);

Q土—由沉井内排出土的数量(m3/h);

Q渗—渗入沉井内的水量(m3/h)。

由水泵站供给水力吸泥机、水力冲泥机的高压水与渗进沉井内的水量之和,应与水力吸泥机的排水量平衡。

水力冲泥机的作用是将土冲成泥浆使之流向集泥坑,但在冲除颗粒较大或较坚硬的土层时,一部分大颗粒土块可能沉淀,流不到集泥坑中。在这种情况下,须用水力冲泥机将已沉淀的土块冲至集泥坑,以便用水力吸泥机将这些土块及泥浆排到井外。

实际影响水力冲泥机效能的因素有:

a.地质构造及土的性质,粘性小的土较易冲刷,所需的水压较小,水量也少;

b.射流水柱和冲刷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减少至冲刷面的距离及增加水柱和冲刷面的交角,则冲刷强度就增大。

c.喷嘴处的水压力、水力冲泥机的射水量以及射流的性能,如有高水压及大量的水,就能得到大的冲击力。

另外,尚需说明的是由于考虑水力冲泥机在沉井内移动方便,常用高压橡皮管向水力冲泥机供应高压水。若水压过大时橡皮管的刚性也大,这时不但操作困难,还往往容易发生橡皮管弹伤人,所以应将水力冲泥机固定。

水力吸泥机的作用是将沉井内所冲成的泥浆排到井外,使沉井下沉。水力吸泥机由喷嘴、混合管、喉管及扩散管等组成。这些部件对水力吸泥机的工作效率影响很大。

施工经验证明,工作水流和吸入泥浆水流,仅在混合管至喉管这段范围(混合室)内混合,在扩散管内工作水流的动能转变为泥浆水流的位能,这样才能将泥浆排到井外。

水力吸泥机的优点是:构造简单、本身没有运动部件因而不易损坏,同时易于加工制造、装拆简便。

水力机械冲土时不受水深限制,但其出土率则随水压、流量的增加而提高,必要时应向井内注水,以加高井内水位。

在淤泥或浮土中使用水力吸泥机时,应保持沉井内水位高出井外水位1~2m。

(3)水力机械化施工主要方法

沉井下沉使用的水力机械,由水力冲泥机和水力吸泥机,以及相应的高压供水管路和排泥管路组成。沉井的每个井孔(格)最好使用一套水力机械。水力机械在沉井内除土时的操作方法,主要有三个要点。作业过程如图3所示。

冲泥时,可先在水力吸泥机的吸泥龙头下方(一般均选在锅底中央),冲挖出一个直径约为2.0~2.5m的集泥坑。然后用水力冲泥机开拓各个方向通向集泥坑的水沟2~4条,沟的纵向坡度3~5%。此后,即可向四周开挖锅底①,为了防止沉井突然下沉,引起很大的偏差,以及减少井外土的拢动坍塌等情况,可在沉井四周刃脚旁保留宽0.5~1.0m的土堤。待锅底开挖完毕后,再逐步均匀地冲挖土堤,第一步先冲除四角处的土堤②,第二步再冲除四周土堤③,最后冲除定位点处土堤,使沉井下沉。

对于多孔(格)沉井的施工,亦可参照上述顺序进行开挖,各井孔之间,在沉井偏斜不大时,应力争同时冲挖。如果沉井偏斜较大时,井孔之间的开挖情况应根据偏斜情况加以调整。

对于离集泥坑较远的井孔(格),当冲沉井四角②和井壁处③土堤时,泥浆从那里流到集泥坑有时是很困难的,为了不使集泥坑和集泥水沟之泥砂沉淀,经常用一个水力冲泥机反复冲刷和搅动。一方面用它将沉井最远处的泥砂冲至集泥坑;另一方面还可以把集泥坑冲深,搅动泥浆,并清除堵塞在吸泥龙头网罩上的杂物。

根据工程中实测情况,当水压为15~20kg/cm2时,水力冲泥机的有效冲刷半径约为6~8m,在此范围内的泥浆一般均可流至集泥坑内。

水力吸泥机的吸泥龙头的网罩应低于泥浆面约5~10cm,这样可吸入较多的泥浆。

当吸泥龙头的网罩或吸泥管内被杂物堵塞时,亦可用反冲法来清除吸泥管或吸泥龙头的堵塞物。其方法是关闭水力吸泥机的进水阀门,这时排泥管内的水体便倒流入井内,把吸泥龙头及吸泥管中的杂物冲出来,有时上述的方法尚需重复数次,始能将堵塞物清除干净。

(1)在沉井开始下沉和将沉至设计标高时,周边开挖深度小于10cm,避免发生倾斜,尤其在开始下沉5m以内时,其平面位置与垂直度要特别注意保持正确,否则继续下沉不易调整,在离设计深度20cm左右停止取土,依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标高。

(2)为保证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不产生超沉,在刃脚终沉标高处施打一排Φ550深层搅拌桩,桩顶标高即为刃脚的终沉标高,实桩长5m。

(1)沉井下沉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倾斜、位移及扭转等情况,应加强观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纠正。产生倾斜的可能原因有:

刃脚下土质软硬不均;

拆刃脚垫架时,抽出承垫木未对称同步进行,或未及时回填;

挖土不均,使井内土面高低悬殊;

刃脚下掏空过多,使沉井不均匀突然下沉;

刃脚局部被大石块或埋设物搁住;

井外弃土或施工荷载对沉井一侧产生偏压。

(2)操作中可针对原因予以预防,如沉井已经倾斜,可采取在刃脚较高一侧加强挖土并可在较低的一侧适当回填砂石,必要时配以井外射水,或局部偏心压载,都可使偏斜得到纠正。待其正位后,再均匀分层取土下沉。

(3)位移产生的原因多由于倾斜导致,如沉井在倾斜情况下下沉,则沉井向倾斜相反方向位移,或在倾斜纠正时,如倾斜一侧土质较松软时,由于重力作用,有时也沿倾斜方向产生一定位移,因此预防位移应避免在倾斜情况下下沉,加强观测,及时纠正倾斜。位移纠正措施一般是有意使沉井向位移相反方向倾斜,再沿倾斜方向下沉,至刃脚中心与设计中心位置吻合时,再纠正倾斜,因纠正倾斜重力作用产生的位移,可有意向位移的一方倾斜后,使其向位移相反方向产生位移纠正。

(4)沉井下沉产生扭转的原因是多次不同方向倾斜和位移的复合作用引起的,可按上述纠正位移、倾斜方法纠正位移,然后纠正倾斜,使偏差在允许范围以内。

2)封底混凝土采用水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封底混凝土应在沉井全部底面积上连续均匀浇注,不得留有施工缝,浇注时导管插入混凝土深度不宜小于1.5m,导管直径以25~30cm为宜。待水下封底混凝土达到所需设计强度后,方可从井内抽水,并检查封底质量。

沉井的质量检验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沉井(箱)的质量检验标准

满足设计要求(下沉前必须达到80%设计强度)

封底前,沉井(箱)的下沉稳定

刃脚平均标高(与设计标高比)

四角中任何两角的底面高差

经纬仪,H为下沉总深度,H<10m时,控制在100mm之内

水准仪,L为两角的距离,但不超过300mm,L<10m时,控制在100mm之内

钢材、对接钢筋、水泥、骨料等原材料检查

查出厂质保书或抽样送检

无裂缝,无风窝,空洞,不露筋

用钢尺量,最大控制在100mm之内

用钢尺量,最大控制在50mm之内

水准仪,但最大不超过1m

经纬仪,H为下沉总深度,最大应控制在300mm之内,此数值不包括高差引起的中线位移

沉井位置的控制是在井外地面设置纵横十字控制桩、水准基点。下沉时,在井壁上设十字控制线,并在四侧设水平点。于井壁外侧用红油画出标尺,以观测沉降。井内中心线与垂直度的观测是在井内壁四边标出垂直轴线,各吊垂球一个,对准下部标志板来控制,并定时用两台经纬仪进行垂直偏差观测。挖土时随时观测垂直度,当垂球离墨线边达50mm或四面标高不一致时,立即纠正,沉井下沉过程中,每班至少观测两次,并在每次下沉后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当发现倾斜、位移、扭转时,及时通知值班队长,指挥操作工人纠正,使允许偏差范围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沉井在下沉过程中,最大沉降差均控制在250mm以内。当沉至离设计标高2m时,对下沉与挖土情况应加强观测,以防超沉。

针对本工程的可能发生的事故紧急情况引发的伤害和其他影响(如基坑坍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火灾、爆炸、触电等),必须及时采取抢救行动和补充措施,使其得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和损失。

8.2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8.3项目部工伤事故应急管理制度

8.3.1现场当发生一般工伤事故后,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事故人员应立即向管理人员报告并对伤员进行救治,施工员负责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及时上报。

8.3.3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后,现场员工要发扬救死扶伤精神,在项目经理等管理人员指挥下,立即组织抢救伤亡人员和排除险情,防止事故的扩大。

8.3.4发生事故的现场应进行保护,因抢救伤员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要做好标记,不得擅自清理或掩盖现场,以利对事故进行调查。

8.3.5事故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在调查过程中,所有员工都应积极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把事故原因查清,并对员工进行教育,吸取教训,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防止事故的再发生。对事故责任人及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和严肃处理。

8.4项目部应急救援系统

8.4.1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名单:

13630063322

13798610477

13702964188

8.4.2应急救援组织措施

技术工作组:包括生产安全管理小组、技术质量管理小组、机电设备管理小组。负责根据事故现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的程序方式,提出相应现场急救、医疗救援、消防和作业场所内人员疏散的技术措施和步骤。

治安工作组:分公司应急分队,负责在现场迅速建立警戒区,除消防和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警戒区内与事故处理无关人员,迅速撤离到指点的地点,警戒区内派专人保护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现场勘察取证,直至事故现场同意解封为止。

后勤工作组:综合管理部,负责对事故受伤人员及其家属的善后组织工作和后勤处理工作。

急救工作组:分公司急救员、工地急救员,进入事故现场,一方面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处理,一方面与外部应急机构接口,迅速护送伤者到医院救治。

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事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手段、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

主要应急机械设备储备表

8.4.4应急救援程序: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

(2)应急事故发生处理流程

8.5各类事故的应急措施

1)事故目击者应立即大声呼救,向有关人员报告或报警;

2)现场管理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自救,防止坍塌事故进一步扩大,当事故通过自救无法控制时,组织现场人员和物资安全撤离;

3)当事故中有人员受伤时,在确保救护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抢救。能明确受伤人员人数、位置的情况下,可采用机械抢救,当情况不明时,只能采用人力抢救;

4)现场急救人员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抢救伤员,包括:清洗伤口、清通呼吸道、人工呼吸等;为伤员送医院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5)对伤及脑部、脊柱的伤员要特别小心GBT 14048.16-2016标准下载,救护时防止出现二次受损,加重伤情;

6)派人清通救护道路和到工地外主要路口迎接抢救、救护车辆;

7)保护好事故现场,对移动过的人员、物体采取标识或摄像保存证据。

1)事故目击者应立即大声呼救,向有关人员报告或报警;

2)现场管理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自救,自救前应先切断发生事故的机械电源;

3)当事故中有人员受伤时,在确保救护人员安全的前提下TB/T 3513-2018 高速铁路桥涵防公路车辆撞击装置,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抢救:

4)现场急救人员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抢救伤员,包括:清洗伤口、止血、止痛、保管好受损的器官、人工呼吸等,为伤员送医院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5)派人清通救护道路和到工地外主要路口迎接抢救,救护车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