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配套住宅项目售楼处施工方案

工业区配套住宅项目售楼处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40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工业区配套住宅项目售楼处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1

3、主要施工方法…………………………………………………………1

GBT14685-2011建设用碎石卵石.pdf3.1钢筋工程………………………………………………………………1

3.1.1钢筋加工…………………………………………………………1

3.1.2钢筋接头方式……………………………………………………1

3.1.3热力井及电井墙体钢筋的绑扎…………………………………2

3.1.4框架柱钢筋绑扎…………………………………………………2

3.1.5梁、楼板(楼梯)钢筋绑扎……………………………………3

3.2模板工程………………………………………………………………4

3.2.1承台模板…………………………………………………………4

3.2.2框架柱模板………………………………………………………5

3.2.3梁模板设计………………………………………………………5

3.2.5楼板模板设计……………………………………………………7

3.2.6楼梯模板设计……………………………………………………8

3.2.7斜屋面模板………………………………………………………9

3.3混凝土工程……………………………………………………………10

3.3.1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10

3.3.2墙体混凝土施工………………………………………………12

3.3.3柱混凝土施工…………………………………………………12

3.3.4梁板混凝土施工………………………………………………12

3.3.5楼梯混凝土施工………………………………………………13

3.4回填土工程……………………………………………………………13

3.4.1工艺流程…………………………………………………………13

3.4.2回填方法…………………………………………………………13

3.4.3质量保证…………………………………………………………14

3.5二次结构工程…………………………………………………………14

3.5.1材料准备…………………………………………………………14

3.5.2主要机具准备……………………………………………………15

3.5.3作业条件………………………………………………………15

3.5.4墙体砌筑………………………………………………………15

3.6抹灰工程………………………………………………………………19

3.6.1材料及机具准备………………………………………………19

3.6.2作业条件:……………………………………………………19

3.6.3一般规定:……………………………………………………20

3.6.4工艺流程………………………………………………………20

3.6.5操作要点………………………………………………………20

4、施工使用的脚手架的搭设…………………………………………22

4.1施工工艺……………………………………………………………22

4.2施工要求:…………………………………………………………22

4.3构造要求:……………………………………………………………22

4.3.1立杆……………………………………………………………22

4.3.2大横杆…………………………………………………………23

4.3.3小横杆…………………………………………………………23

4.3.4连墙构造………………………………………………………23

4.3.5脚手板的构造要求……………………………………………24

4.3.6剪刀撑及斜撑搭设要求………………………………………24

4.3.7连墙件搭设要求………………………………………………24

5、冬施措施……………………………………………………………24

6、安全措施……………………………………………………………25

7、消防保卫措施………………………………………………………28

8、环境保证措施………………………………………………………28

1.1本工程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

1.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1昌平区北七家工业区配套住宅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工程总建筑面积为33517.27㎡,售楼处建筑面积1299㎡。

2.2售楼处为甲方在工程开工后先交工项目,针对此情况特编制售楼处施工方案。售楼处主体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共两层,屋檐高度8.850m。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售楼处于1月13号进行土方开挖至3月底二次结构完成。

钢筋由场外加工场加工成型,运至现场,现场清点成型钢筋数量、形状、规格、尺寸,工长和质检配合监理对半成品进行验收。

3.1.2钢筋接头方式

(1)直径<20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

(2)除特别注明的以外,直径≥20的钢筋均采用机械连接,质量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接头等级为I级,机械连接优先选择等级为I级的直螺纹接头。一般情况下,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接头百分率不宜超过50%。

(3)梁、柱端头采用正反丝扣直螺纹连接。接头见证取样后,接补钢筋采用同规格、同型号的钢筋进行搭接焊,搭接焊缝长度单面焊不小于10d,双面焊不小于5d。

3.1.3热力井及电井墙体钢筋的绑扎

1)立2~4根竖筋: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

2)墙体水平筋拉通线,竖筋吊垂线,保证墙筋横平竖直。绑扎墙竖向受力钢筋时,要调正后再绑扣,绑扣时钢筋交叉点必须全部扎牢,并绑成八字扣,相临丝扣不得成一顺风。凡是搭接处要绑扎三个扣,以免不牢固发生变形,绑扎铅丝必须朝内。内外排钢筋高度绑扎一致。水平筋绑扎至混凝土浇筑高度,墙拉钩钩于外侧主筋上。墙体钢筋绑扎时,操作人员应在墙外皮筋的相对侧进行绑扎。

3)有暗柱的墙体,暗柱边第一根墙体竖向筋距暗柱钢筋的距离同墙体竖向筋间距。墙体剪力墙连梁处,连梁主筋放置在暗柱主筋内侧,墙体水平筋贯通。

4)墙体钢筋定位靠水平定位筋及竖向定位筋。

3.1.4框架柱钢筋绑扎

(1)柱钢筋绑扎工艺流程见下图:

弹线→立主筋→绑箍筋→套塑料垫块→检查

1)在框架柱的主筋连接之前,先将柱箍筋套在插筋上,主筋连接完毕后,在主筋上标注分档线将箍筋就位绑扎。

2)在框架柱钢筋绑扎过程中,采用四次定位:

第一次:浇筑柱子混凝土前,在柱模上口,套上钢筋定位框,进行第一次定位,此框在混凝土浇筑完后取下。

第二次:在浇筑梁板混凝土前,在梁板内上铁处用粗铁丝将短钢筋头与梁、柱主筋绑牢,以此对柱主筋进行第二次定位,此短钢筋浇筑在混凝土内。

第三次:在梁板上方约50mm处,再用钢筋定位框对柱筋进行第三次定位。

第四次:在板上放线后,检查每根柱筋,若有位移应按1:6比例进行调整到位,即第四次定位。

3)为避免浇筑柱子、梁板混凝土时,柱筋被污染,浇筑柱子、梁板混凝土前,分两次在柱顶及梁板面标高以上10mm处用塑料布包扎柱筋,高度≥500mm。

3.1.5梁、楼板(楼梯)钢筋绑扎

主梁钢筋→次梁钢筋→短向楼板下筋→长向楼板下筋→楼板负弯距筋→楼板分布筋(架马凳)→绑扎楼梯钢筋→隐检验收

梁筋绑扎前,先对梁底模进行清理,绑扎铅丝扣全部弯于梁内,四角主筋与箍筋的连接绑扎为环形扣,确保主筋位置。角部遇有箍筋弯钩影响时,需对弯钩进行调整,箍筋绑扎前必需在四角主筋上划定位线,保证箍筋平直且间距均匀,拉勾勾于箍筋上且与腰筋相交的点位。

①工艺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板上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

②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然后在模板面按图纸设计要求的钢筋间距进行弹线铺设下铁钢筋(先铺短向钢筋),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上筋绑扎前放入符合要求的马凳铁,绑扎时拉小白线调直钢筋,保证上下网钢筋间距一致。马凳需与板上、下钢筋绑扎牢固,避免马凳跑位直接支撑于板底模板上。

③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需全部绑扎)。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下铁扎丝头一律朝上,上铁的扎丝头一律朝下,钢筋搭接接头处不得少于三个绑扣。钢筋绑扎成型后搭设人行走道,防止直接在钢筋上面行走造成板筋塌陷,并派专人负责随混凝土浇筑随检修。

(1)工艺流程: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

(2)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3)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承台模板采用15厚木夹板,横肋50×100mm木方间距200mm,竖肋采用双钢管(φ48×3.5)间距500mm,通过φ14对拉螺栓拉结紧固。详见下图:

柱采用15mm覆膜木胶合板模板,50mm×100mm木方间距200mm作竖楞,[16槽钢间距600mm作柱箍,对拉螺栓采用M20。安装详见下图:

圆柱选用玻璃钢制成品模板,保证混凝土柱外观尺寸。

楼板采用15mm覆膜木胶合板模板,50mm×100mm木方次楞,间距300mm,100mm×100mm木方主肋,间距1200,碗扣支撑1200mm×1200mm,步距1500mm。梁模板采用15mm覆膜木胶合板模板,50mm×100mm木方间距200mm作纵肋,100mm×100mm木方间距900mm作托梁,碗扣支撑,步距1500mm。楼板及梁模板支撑见下图:

3.2.4梁柱接头模板设计

梁柱接头处的模板,采用15mm厚覆膜木胶合板配制成U型专用模板,与柱、梁模配套安装,按梁底压柱模,梁侧模压柱模的方法施工。具体做法下图:

3.2.5楼板模板设计

2)楼板支撑体系采用碗扣杆配合可调钢支撑。立杆采用碗扣立杆,上部采用可调支托。顶板与梁四边阴角模板采用顶板模压梁侧模,阴角处背100×100mm木方做法。所有立杆底部采用50×100mm的短木方作垫木;横杆采用碗扣横杆,横杆使用长度根据楼板跨度确定,步距1500mm(也可根据层高适当进行调整,但不得大于1500mm),第一道离地300mm。

3.2.6楼梯模板设计

楼梯底模板采用15mm覆膜木胶合板,次龙骨采用50mm×100mm木方间距250mm,主龙骨采用100mm×100mm木方间距1200mm。踏步模板采用定型工具式钢模板。楼梯定型工具式钢模板拼装见下图:

由于屋面坡度为24°~30°,模板支设采用常规单面支模法,只是在外侧每隔1.5m加设一道横向钢管,作为浇筑混凝土时防止混凝土下滑的挡板。支撑架采用φ48钢管搭设,搭设时除按照一般顶板支撑架搭设外,还应增加部分斜撑,以防斜屋面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水平分力作用使屋面结构发生变形。所有木龙骨必须用钉子或铅丝固定,以防滑移。屋面檐口博板处模板支模时,要在屋面檐口墙每隔1000mm预留一牛膸,博檐板处超厚50mm,以便屋面檐口的支模。详见下图:

此售楼处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泵浇筑。

3.3.1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1)在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受料斗高的2/3),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且受料斗安置网筛并设专人监视,以防粒径过大骨料或异物入泵造成堵塞。

2)混凝土自泵管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3m。

3)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超过初凝时间应按施工缝处理)。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且振捣必须插入下层50mm,以消除两层间接缝。

5)振动棒的插点要均匀排列,插入角度应与混凝土表面成约450~500或垂直,按浇筑顺序有规律地移动,不得漏振,每次移动的距离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动棒的作用半径按300mm考虑,则插点间距不得大于450mm。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约150mm)。振动棒的移动距离如下图所示:

6)振动棒振捣时,应快插慢拔,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或出现空洞,每一点的振捣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可通过对浇筑混凝土表面变化的观察进行控制,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泌出灰浆为准,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一般为20~30秒。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楼板混凝土时,每一位置上连续振动一定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均匀出现浆液为准,移动时要成排一次进行,前后位置和排与排之间应有1/3平板宽度的搭接,以防漏振。

7)墙、柱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约为450mm左右)。

8)墙、柱浇筑混凝土时,为准确下料,使用混凝土分层控制尺杆,尺杆上按每隔20cm划厚度控制线并钉上小钉,用以控制下料高度,防止出现分层过厚的情况,同时振动棒管上也要有相应的标尺,用以控制振动棒插入的深度。浇筑完后,随时将插筋调整到位。板混凝土浇筑后应在墙、柱插筋周边150mm范围内压光找平,当高低差超过5mm时,将超高混凝土打磨、修补到位,以便上层墙、柱模板与楼板采用硬拼缝。浇筑楼板混凝土时,下料不能太集中堆积高度不得超过500mm,使局部荷载太大,造成模板支撑失稳。

9)开始泵送时,混凝土泵操作人员应使混凝土泵低速运转,并应注意观察泵的压力和各部分工作情况,待工作正常能顺利泵送后,再提高运转速度,加大行程转入正常的泵送,正常泵送时,活塞应尽量采用大行程运转。

10)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好。

11)混凝土泵送过程中,不得把拆下的输送管内的混凝土撒落在未浇筑的地方。排除堵塞,重新泵送或清洗混凝土泵时,布料设备的出口应朝向安全方向,以防堵塞物或废浆高速飞出伤人。

3.3.2墙体混凝土施工

1)墙体混凝土浇筑采用垂直分层浇筑法,每层厚度控制在400mm左右。

2)由于墙体标高变化较大,浇筑混凝土时要特别注意做好控制标高的标尺并作好标记,并在墙体侧模上口处按混凝土浇筑面标高挂线,作为最终浇筑、捣实的标高依据。

3)为保证墙体混凝土与下面板面混凝土接合紧密,不产生烂根现象,应在每根柱每道墙浇筑前先在底部均匀铺浇30~50mm厚与混凝土同配比减石混凝土。

4)墙体混凝土浇筑完后,落地灰要及时清理,墙上口甩出的钢筋应加以整理,然后用木抹子按板下口预定标高线,将其表面找平。由于振捣口的混凝土表面常留有一层浮浆层,为保证墙体与顶板的粘接密实,找平时应略高于预定顶板下皮标高线20~30mm,当混凝土终凝后,将此高出的浮浆层用钢纤剔凿,使混凝土面高出顶板底标高3~5mm,清理干净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3.3柱混凝土施工

1)框架柱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垂直分层浇筑法,每层厚度控制在400mm左右。

2)振捣浇筑柱子混凝土时,为了避免产生蜂窝现象,在底部应先铺一层厚30~50mm配比相同的减石混凝土,以保证接缝质量。为了避免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应设置串筒分层进行浇筑。并相应设置分层浇筑工具:尺杆、手把灯。

3)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良好的整体性,考虑到混凝土的收缩沉降,因此浇筑到2m高时,浇筑其它柱子,待混凝土初步沉实后,再浇筑至梁底,间歇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约1小时)。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下插50mm,使上下层混凝土之间更好的结合,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振动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振动棒插入点要均匀,防止多振或漏振。

3.3.4梁板混凝土施工

1)梁、板混凝土采用平面整体浇筑法,应注意延板的长边方向浇筑,由一侧向另一侧浇筑,以防混凝土浇筑中断时留置施工缝。

2)在板筋上以10m间距插400mm长Ф12立筋,并与板筋绑牢,在插筋上从板上表面上返100mm挂小白线,作为板面混凝土浇筑标高依据。

3)用木抹子将大杠找平的板面混凝土搓平,要求搓至混凝土骨料不外露,表面有3mm厚以上砂浆层为准。在墙体下插筋两侧300mm范围的楼板混凝土是找平重点,平整度偏差不大于3mm,以便今后支设墙体模板。

4)施工缝留置位置: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留置在次梁跨中的1/3范围内。

3.3.5楼梯混凝土施工

1)楼梯间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时,在中间休息平台位置预留筋,待拆模后,将预留筋剔出再与板筋焊接;楼梯混凝土同楼层梁板一同浇筑。

2)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楼梯施工缝留置在过暗梁楼梯平台宽度的跨中1/3处范围内,施工缝宽度同上跑梯段板宽度。

本工程地下室周边500mm宽度范围内用3:7灰土分层夯实,其他部位均用素土分层夯实,压实系数大于等于0.95.

回填部位清理→检验土质→每250mm高分层铺土、耙平→夯压密实→试验合格→验收

回填土应分层铺摊和夯实,采用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200~250mm,每层压实遍数为3~4遍,分层夯实时要求一夯压半夯;无法用打夯机而采用人工打夯时每层铺土厚度<200mm,每层压实遍数3~4遍。灰土与素土应保持同层施工。回填土施工应尽量连续进行并夯实,有中断时采用台阶状接茬,见下图:

由于本工程的土方回填正处于冬期施工,每次回填完的部位应立即用一层塑料薄布加两层阻燃稻草被进行覆盖,以防土层受冻。

填土土料在夯实前应先做击实试验,以得到符合密实度要求条件下的最优含水量。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均匀掺加干土或换土等措施,如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湿润等措施。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在气候干燥时,须采取加速运土、平土和夯压过程,以减少土的水分散失。

2)回填土前应做击实试验,确定最优含水量及相应的最大干容重,以指导现场施工。现场回填采用环刀法取样,每层按100~500m2取样一组。取样部位应在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

3)根据设计要求,压实系数为0.95,其它回填材料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填土压实后的干容重,应有90%以上符合要求,其余10%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得大于0.08g/cm3,且应分散不得集中。

填充墙体采用3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内隔墙采用100㎜厚轻钢龙骨石膏板内填50厚岩棉。

砂浆强度等级:M5混合砂浆,砌体所用砂浆全部采用预拌砂浆。

1)砌筑所用的轻质混凝土砌块的品种、规格、强度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材料进场时要同时带有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砌块进场堆置高度不得超过1.6米。

2)钢筋:钢筋采用与原结构预埋钢筋绑扎搭接。

3)皮数杆:用50mm×40mm的木料制作,皮数杆上注明砖的皮数、灰缝厚、门窗洞口、拉接筋位置、圈梁过梁尺寸和标高。皮数杆间距为15m,在墙体转角处,丁字及十字相交处必须设置。皮数杆应垂直、牢固、标高一致。

4)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3.5.2主要机具准备

手推车、铁锹、灰桶、托线板、线坠、大铲、瓦刀、刨锛等,垂直运输采用室外电梯。

1)主施砌的层段已施工完毕,并经监督站验收合格。

2)立皮数杆:用50mm×40mm木料来作,皮数杆上注明门窗洞口,木砖、拉结筋、圈梁、过梁的尺寸标高。皮数杆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

3)构造柱主筋位置检查无误,墙体拉结筋的尺寸、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1)混凝土砌块砌筑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墙体放线→立皮数杆→砌块排列→铺砂浆→砌块就位→校正→竖缝罐砂浆→勒缝→养护

砌筑用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1)砌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填充墙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由上而下逐层砌筑,或将填充墙砌筑至梁、板底负筋,最后再由上而下用斜砌法把下部砌体与上部板、梁间用砌块逐块敲紧填实。

(2)后砌填充墙墙体结构的构造,如芯柱、构造柱设置,墙体与梁、柱、楼板的拉结,现浇钢筋混凝土带设置等构造措施详见所选用标准图集。

(4)当圈梁被门洞切断时,在洞顶设置一道不小于被切断的圈梁断面和配筋的钢筋混凝土附加圈梁,其配筋尚应满足过梁的要求,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mm,当两圈梁高差≤500mm,圈梁也可沿洞口垂直拐弯与过梁连成。

(5)当洞顶结构梁(或板)底高度小于钢筋混凝土过梁的高度时,过梁与结构梁(或板)浇成整体。

(6)当过梁与柱子或剪力墙相碰时,在柱和剪力墙内预埋过梁主筋。

(7)砌筑墙和柱、混凝土墙、构造柱相交处应设拉结筋。填充墙沿柱、剪力墙高每400mm预留2φ6,拉筋沿墙体全长贯通。拉结钢筋必须预埋在与其相拉结的承重墙或柱体内。拉结筋或网片的埋设位置、长度、规格、数量、间距应与块体皮数相符合,竖向位置偏差不应超过一皮高度。填充墙柱或剪力墙连接处设拉接筋详见下图:

填充墙与剪力墙拉接示意图

填充墙与剪力墙拉接示意图

(8)墙高超过4米时,墙体半高处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圈梁,内墙圈梁宽度同墙厚,高度120。圈梁宽度b<240mm,配筋4Φ12(置于四角)φ6@200;圈梁宽度b>240mm,配筋上下各3Φ12,φ6@200。圈梁、过梁均为C25混凝土。圈梁兼作过梁时,在洞口上方按过梁要求确定截面并加筋。凡过梁或圈梁当一端支承在柱或剪力墙时,应预留插筋见下图。

填充墙圈梁或过梁与剪力墙或柱拉接示意图

(9)填充墙体相互交接时要同时砌筑,交错搭接。

(10)井道施工时边砌边抹水泥砂浆(内外均抹),保证管井内壁光滑平整,气密性良好。

(11)过梁的设置、构造柱和圈梁、过梁断面及配筋、墙柱搭接、门窗洞处理除详结施总说明外,还应符合设计院认可的产品说明书和框架结构填充空心砖构造图集,必要时可以与设计协商确定。

(1)选砖:砌块砖应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一致,以免引起砌筑时灰缝及颜色不均匀。

(2)砌筑前,先盘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砌墙,砌墙采用单面挂线。

①砌块砖墙应根据弹好的门窗洞口位置线,认真核对窗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灰缝必须均匀,大小一致。

②砌块砌筑时,必须遵守“反砌、对孔、错缝”的砌筑原则,既从砌块底面向上砌筑。砌块排列应尽可能采用主规格砌块,上下皮错缝搭接,竖向灰缝相互错开1/2砌块长,并不应小于120mm;当不能保证此规定时,应在水平灰缝中设置2根φ6拉结钢筋或φ4钢筋网片,长度不小于700mm。转角及纵横墙交接处,应将砌块分皮咬槎,交错搭砌。

砌筑前必须立皮数杆,并且拉线,砌筑一皮,校正一皮,皮皮拉线控制砌体标高和墙面平整度。

③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槎,从两边同时砌筑,墙体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应等于或大于斜槎高度。构造柱马牙槎设置,从柱脚开始留设,先退后进,保证柱脚为大断面。

④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全部灰缝均应铺填砂浆,铺灰长度不得超过800mm,严禁用水冲浆灌缝。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竖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砌筑中不得出现瞎缝,砌筑砂浆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70%时,不得拆除过梁底部的模板。

⑤对设计规定的洞口、管道、沟槽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严禁在砌块的墙体上剔凿,不得预留水平沟槽。脚手架拉杆及卸荷斜撑等脚手眼用砌块侧砌,利用其孔洞做脚手眼,待完工后用C15混凝土填实。

(4)构造柱、圈梁、过梁、钢筋带的施工

①支模:构造柱、抱框柱支模前必须将根部清理干净。构造柱、抱框柱模板根部应留置清扫口。

砌块构造柱、抱框模板,可采用木模板做面板,50×100mm木方做龙骨,可用一般的支模方法。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膨胀,用木模贴在墙面上,并每隔1m以内设两根对拉螺栓,对拉螺栓直径为φ12。对拉螺栓穿过砌块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开始,每隔1m以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一丁头砖缝处。为防止混凝土渗漏,在木模板上贴海绵胶带。

圈梁、过梁、钢筋带支模前将杂物全部清理干净,可采用木模板。圈梁、过梁、钢筋带模板采用落地支撑时,下面应垫方木,用钢管支撑时,高度应调整合适。钢筋绑扎完以后,模板上口宽度应进行校正,可用铁钉临时固定,再用木撑进行定位。

②混凝土的浇筑:浇筑构造柱混凝土前,应将柱根部杂物清理干净,并用压力水冲洗。构造柱、抱框柱、圈梁、过梁、钢筋带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6~18cm,每台班应测两次。运送混凝土时,应防止水泥浆流失;若有离析现象,应在浇筑地点进行人工二次拌合。混凝土运至现场后,应及时用翻斗车、手推车或吊斗运至浇筑地点。

构造柱、抱框柱根部施工缝处,在浇筑前宜先铺5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振捣时先将振捣棒插入柱底根部,使其振动再灌入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60cm,边下料边振捣。一般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m。

③振捣圈梁、过梁、钢筋带混凝土时,振捣棒与混凝土面应成斜角,斜向振捣。振捣层厚度不应超过振捣棒的1.25倍。浇筑混凝土时,专人检查模板、钢筋是否变形、移位;螺栓、拉杆是否松动、脱落;发现漏浆等现象,指派专人检修。圈梁、过梁、钢筋带混凝土每振捣完一段,应随即用木抹子压实、抹平。表面不得有松散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完12h内,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常温时每日至少浇水两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及时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砌体竖缝灌砂浆,每砌一皮砌块,就位校正后,用砂浆灌垂直缝,随后进行勾缝。勾缝勾成凹缝,低于砖表面2mm。勾缝横平竖直、光滑密实。不得有透明缝、瞎缝、假缝。砌体砌筑完后,洒水养护3~5d。冬期施工时,严禁浇水,必须进行覆盖。

3.6.1材料及机具准备

1)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2)主要机具:搅拌机、手推车、铁锹、筛子、水桶、2m靠尺、抹子、刮杠、灰桶、脚手架、脚手板等。

1)结构施工完毕并经过验收、墙体砌筑完毕,上下水、煤气等管道安装完毕并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抹灰前检查门窗框的位置是否正确,与墙体连接是否牢固,连接处是否嵌塞密实。抹灰前必须将管道穿越的墙洞和楼板洞填嵌密实。

2)清理干净基层表面的灰尘、污物,将凸出部分剔平,疏松部分剔到实处,并洒水湿润,防止基体浇水不透造成抹灰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体吸收,造成质量缺陷。

3)抹灰前应先搭好脚手架或准备好高马凳,架子应离开墙面20~25cm,便于操作。

4)大面积施工前,先做样板,经各方确认后再大面积施工。

1)抹灰工程应对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进行复验。

2)抹灰工程应对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的加强措施(钢筋加强网)进行隐蔽验收。

3)抹灰工程检验批按下列进行划分: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条件的室内抹灰工程每50个自然间(大面积房间和走廊按抹灰面积30m2为一间)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间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4)检验批检查数量符合下列规定:室内每个检验批应至少抽查10%,并不得少于3间;不足3间时应全数检查。

5)砂浆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快干、水冲、撞击、振动和受冻,在凝结后应采取措施防止玷污和损坏。水泥砂浆抹灰层应在湿润条件下养护。

6)砂浆稠度:用于混凝土面为90~100mm,用于砖墙面为100~120mm。

内墙面砖墙基层抹灰工艺流程:门窗框四周堵缝→基层清理→湿润墙面→抹灰饼冲筋→弹灰层控制线→9厚1:3水泥砂浆打底赶平扫毛或划出纹道→5厚1:2.5水泥砂浆找平。

1)砖墙面基层一般在抹灰前一天,用软管或胶皮管顺墙自上而下浇水湿润,控制水渗入墙内10mm左右为宜。

2)抹灰饼时应先抹上灰饼,再抹下灰饼,用靠尺板找好垂直平整,灰饼用1:3水泥砂浆间距1.5m抹成50mm见方形状。房间面积较大时,应先在地上弹出十字中心线,然后按基层面平整度弹出墙角线,然后在距墙阴角100mm处吊垂线并弹出铅垂线,再按地上弹出的墙角线往墙上翻引弹出阴角两面墙上的墙面抹灰层厚度控制线,以此做灰饼,当灰饼砂浆达到七八成干时,然后用与抹灰层相同砂浆充筋。当墙面高度小于3.5m时宜做立筋,大于3.5m时宜做横筋,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m。

3)抹底灰:充筋结束2h可开始抹底灰,先抹一层薄灰,要求将基体抹严,抹时用力压实使砂浆挤入细小缝隙内,接着分层装档,与充筋抹平,用大杠垂直水平刮找一遍,用木抹子搓毛,然后全面检查底子灰是否平整,保证阴阳角方正,墙与顶板交接处光滑平整,并用托线板检查墙面的垂直与平整情况,抹灰后及时清理散落在地上的砂浆。

4)修补预留孔洞、电气箱、槽、盒:当底灰抹平后,专人将预留孔洞、电气箱、槽、盒周边50mm砂浆刮掉,并清除干净,用大毛刷沾水沿周边刷水湿润,然后用水泥砂浆把该处抹平整、光滑。

5)抹罩面灰:当底灰抹好后六七成干时开始抹罩面灰(抹时如底灰过干应浇水湿润),两人同时操作,一人薄薄刮一遍,另一人随即抹平,按先上后下顺序进行,再赶实压光,压实要掌握火候,既不要出现水纹,也不可压活,压好后随即用毛刷蘸水将罩面灰污染处清理干净。施工时整面墙不宜甩破活,如遇有预留施工洞时,可甩下整面墙待抹为宜。

6)水泥踢脚凸出墙面10mm,必须保证光洁顺直,踢脚抹好后,用靠尺贴在大面与上口平,然后用小抹子将上口抹平压光,棱角要做成钝角,不得出现毛茬和飞棱。

7)不同材料基体表面的抹灰,为防止开裂,应铺钉金属网,并应绷紧绷牢固,搭接长度当混凝土墙、柱、梁与砖墙为丁字接头时每边不得小于100mm,当为L型接头(一边平齐)时一边为100mm,一边搭接长度为一个抹灰厚度;钢丝网竖向搭接为300mm。金属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做法见下图。

8)所有留洞待管道安装完毕,周边必须封堵严密,所有通风竖井、管道井要求边砌边抹灰,保证内壁光滑平整,气密性良好。但应注意先安装管道设备,后砌筑管井。

4、施工使用的脚手架的搭设

外围护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φ48×3.5立杆脚手架,排距800mm,立杆纵距1500mm,横杆步距1500mm,外架内排立杆距外墙皮距离300mm。外围护架立杆高出操作面1500mm,架子搭设最大高度约为17m。作为围护栏杆,要求地面夯实、铺平,垫木跳板,扫地杆距地面≤200mm,抱柱进行拉结,并在外立面加设连续剪刀撑。四周需设置抛撑以防止倾倒。(详见附图1、2、3)

基层加固垫实→铺设脚手板→弹线、立杆定位并安放底座→摆放立杆→摆放扫地杆→大横杆两端竖立杆并与大横杆扣紧→安大横杆端小横杆、竖小横杆端立杆并与小横杆扣紧→安另一侧大、小横杆及立杆→补间隔的立杆并安小横杆→调校立杆及第一步大横杆→安扫地大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扫地小横杆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二步大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二步小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连墙连接杆→安第三、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及连墙连接杆→接立杆→加设剪刀撑→铺脚手板→绑扎防护及挡脚板,并挂立网防护→验收。

4.2.1定距定位。根据构造要求在建筑物四角用尺量出内、外立杆离结构距离,并做好标记;用钢卷尺分出立杆位置,并点出立杆标记;脚手板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铺放必须平稳。

4.2.2在搭设首层脚手架的过程中,沿四周每框架格内设一道斜支撑,拐角处双向增设,待该部位脚手架与主体结构的连墙件可靠拉结后方可拆除。当脚手架操作层高出连墙件两步时,应采取临时稳定措施,直到连墙件搭设完毕后方可拆除。双排架宜先立里排立杆,后立外排立杆。每排立杆宜先立两头的,再立中间的一根,互相看齐后,立中间部分各立杆。双排架内、外排两立杆的连线要与墙面垂直。立杆接长时,宜先立外排,后立内排。

1)脚手架立杆顶端高出结构楼层上皮1.5m,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立杆与大横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

2)立杆上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两相邻立杆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同一步内不允许有二个接头。

3)立杆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不少于两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小于100mm。

4)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400,每根立杆按6米计,即单根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mm。

5)开始搭设立柱时,每隔6跨设一根抛撑,直至连墙杆件安装完毕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6)当搭设至有连墙杆件的构造层时,搭设完该处的立柱、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立即设置连墙件。

1)大横杆设于小横杆之下,在立柱的内侧并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

2)大横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接头交错布置,不设在同步同跨内,相临接头水平距离不小于500mm,并避免设在纵向水平杆的跨中。

3)大横杆应布置在立杆间的里侧且相临步架须错开,大横杆杆件长度宜6m、4.5m。

4)同一排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1/300,大横杆四面架子的纵向水平高差不超过50mm。作业面层需搭设三道大横杆作为防护栏杆,其高出脚手板1500mm、1000mm、500mm,并在作业层设挡脚板。

1)每一主节点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纵向水平杆上,该杆轴线偏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靠墙(柱)一侧的外伸长度不大于500mm。

2)操作层上小横杆除在主节点处设置外,还应在1/2立杆纵距处设置双小横杆以满足脚手板支撑需要,使脚手板的悬挑长度不大于150mm。

3)连墙用小横杆应与架体立杆或大横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牢固,连墙用杆件必须使用直角扣件在每根柱子进行连接。

1)刚性连墙:由连墙杆、扣件与各层框架柱相连。

2)连墙件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300mm。

3)连墙件必须底部第一根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

4.3.5脚手板的构造要求

1)脚手板采用平铺,接头采用对接,脚手板悬挑长度不大于150mm。在作业层下部搭设一道水平兜网,随作业层上升,同时作业不超过一层。

2)第一段落地架立杆下铺50mm厚通长脚手板,每段作业层满铺脚手板,下设大眼兜网。脚手板平铺在不少于3根横向水平杆上,并用直径1.2㎜的镀锌铁丝箍绕2~3圈固定。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小横杆,并将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以防倾翻。

3)脚手板应平铺、满铺、铺稳,接缝中设两根小横杆,各杆距接缝的距离均不大于150mm。靠墙一侧的脚手板离墙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拐角处两个方向的脚手板应重叠放置,避免出现探头及空挡现象。

4)作业层侧面铺180mm高的挡脚板并与立杆绑扎牢固。

4.3.6剪刀撑及斜撑搭设要求

1)剪刀撑4跨5步设置一道,斜杆与地面夹角在45°~60°之间。

2)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3)剪刀撑斜杆的接头除顶层可以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对接,连接方法同立杆。

4)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首层最下面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离地面不大于300mm。

4.3.7连墙件搭设要求

1)连墙杆垂直于墙面方向设置,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须稍微下斜,不容许向上翘起。

2)每层外架往上接高时,接搭设完该处的立杆、大横杆、小横杆后,应及时设置连墙件。

5.1墙柱采用覆盖一层塑料布加两层阻燃稻草被,并用铅丝绑扎牢固。其中塑料布要有一定的搭接长度(≥300mm)且接头要相互错开。

5.2新浇梁、板水平构件混凝土表面应先铺一层塑料布防止热量过快散失,延缓混凝土的冷却速度同时达到保水作用,然后再铺两层阻燃稻草被(严冬阶段临边易受冻处增加一层)。

5.3养护时注意事项:测量放线必须随掀开保温材料随放线并随时覆盖;对墙、柱上口保温最薄弱部位应加盖保温并密封严实、周圈封好。

5.4.1测温孔的布置选在温度变化较大、容易散失热量、构件易遭冻结的部位设置,西北部或前阴的地方多设置,测温孔的口不迎风设置,且临时封闭。

5.4.2测温工具:采用便携式电子仪。

5.4.3现浇混凝土梁、板测温孔应垂直插入留置,孔深为梁高的1/3处,楼板处孔深为1/2板厚。

5.4.4框架柱测温孔布置设于柱端,孔深100mm,且设在迎风面。

5.4.5墙体测温孔布置:设于墙体顶端,孔深为1/2墙厚。

5.5掺防冻剂混凝土,从混凝土入模开始至混凝土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随浇随测,然后每隔2h测温一次,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以后,应至少每隔6h测温一次,连续测温七天;当混凝土达到临界强度,且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与自然气温之差不得超过20℃,混凝土降温速度不超过5℃/h,测温孔温度和大气温度接近时,现场测温工作结束。(详见附图4测温平面布置图)

6.1参加施工的人员,要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在操作中,应坚守工作岗位,严禁酒后操作。

6.3施工现场配备足够数量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帽、安全网、绝缘鞋、绝缘手套、防护口罩和防护衣等安全生产用品。

6.4现场设立装备良好的临时急救站和配备称职的医护人员。

6.5主要作业场所和临时安全疏散通道设置24小时36伏安全照明和必要的警示等以防止各种可能的事故。

6.6对现场内所有人员进行进场前安全教育,加强法律法规的收集,注重危险源识别,编制安全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

6.7所有工人在进场作业前必须严格进行“三级”教育,特殊工种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并颁发安全上岗证。

6.8电工、焊工、起重机司机和各种机动车辆司机,必须经过专门训练,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方准独立操作。

6.9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脚。上下交叉作业有危险的出入口要有防护棚或其它隔离设施。距地面2米以上作业要有防护栏杆、挡脚板或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要定期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

6.10施工现场的脚手架、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和警告牌,不得擅自拆动。需要拆动的,要经工地施工负责人同意。

6.11施工现场的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危险处,应有防护设施或明显标志。

6.12外架相关安全措施

1)外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2)安装后的扣件螺栓必须切实拧紧,不得有松动、滑移,螺栓必须露出螺帽10mm,螺栓端头必须戴垫板;搭设时随搭随将扣件螺栓拧紧。

3)严格把好验收关,搭设过程中的架子,每次向上搭设一个施工层高度必须由项目总工组织技术、安全、搭设班组、工长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上人使用,架子未经检查、验收,除架子工外,严禁其他人员攀登。验收合格的架子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需局部拆改时,要经总工同意,由架子工操作。

4)项目工长必须按架子方案的要求,拟定书面操作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班组必须严格按操作要求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

5)卸荷措施和架子分层完成后,应分层由项目总工,安全、技术、施工、等有关人员,按项目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单,合格后方可使用。

6)外脚手架搭好后,要派专人管理,未经项目部有关部门门同意,不得改动,不得任意解掉架子的拉结杆和扣件等。

7)外脚手架操作层上不得堆放成批材料,零星材料可适当堆放,不得集中,临时堆载不得超过100kg/m2。

8)架体最下一层拉兜网,架体每隔10m必须搭设水平兜网,施工操作层必须设脚手板、水平兜网和立网,以保证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

9)外围护架搭设高出操作面1.5m作为防护栏杆。

12)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使用,严禁拆除下列立杆杆件:

①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

6.13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且应有专人看守。

6.14应设专人负责对脚手架进行经常检查和保修。

6.15脚手架拆除安全措施

1)拆除架子时按与搭设相反的顺序进行,不允许先行拆除拉杆。

2)拆架前在地上用绳子或铁丝先拉好围栏,设有监护人,并有安全员在场。

3)拆架前先清理架上杂物,如脚手板上的砼、砂浆块、U型卡、活动杆子及材料。按拆架原则先拆后搭的杆子。

4)拆除工艺流程:拆脚手板→拆小横杆→大横杆→拆除层的剪刀撑→立杆→拉杆传递至楼地面→按规格堆码

5)拆杆和放杆时必须由2~3人协同操作,拆大横杆时,应由站在中间的人将杆顺下传递,下方人员接到杆拿稳拿牢后,上方人员才准松手,严禁往下乱扔脚手料具。

6)搭拆架人员必须系安全带,拆除过程中,应指派一个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工人担任指挥,负责拆除工作的全部安全作业。

7)拆架时有管线阻碍不得任意割移,同时要注意扣件崩扣,避免踩在滑动的杆件上操作。

8)剪刀撑及拉结杆必须随进度逐步从上向下分段拆除;不得现行全部拆除。

9)拆架时螺丝扣必须从钢管上拆除,不准螺丝扣在被拆下的钢管上。

10)拆架人员应配备工具套,手上拿钢管时,不准同时拿扳手,工具用后必须放在工具套内。拆下来的脚手杆要随拆、随清、随运,分类、分堆、分规格码放整齐,要有防水措施,以防雨后生锈。扣件要分型号装箱保管。

11)拆架休息时不准坐在架子上或不安全的地方,严禁在拆架时戏嘻打闹。

12)拆架人员要穿戴好个人劳保用品,不准穿胶底易滑鞋上架作业,衣服要轻便。

13)拆除中途不得换人,如更换人员必须重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14)拆下来的脚手杆要随拆、随清、随运,分类、分堆、分规格码放整齐,要有防水措施,以防雨后生锈。扣件要分型号装箱保管

15)严禁架子工在夜间进行架子搭拆工作。

16)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

17)构件堆放场地的地基要坚实,地面平整干燥,排水良好。堆放场地内备有足够的垫木、垫块,使构件得以放平、放稳,以防构件因堆放方法不正确而产生变形。

18)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有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1)砌筑时每块脚手板上的操作人员不应超过两人,堆放砖块时不应超过单行4皮,宜一块板站人,一块板堆料。

2)严禁用抛掷方法传递砖等材料,如用人工传递时,应稳递稳接,上下操作人员站立位置应错开。

3)不准站在墙上做划线、清扫墙面等工作。

4)砌筑使用的工具、材料应放在稳当的地方,工作完毕应将脚手板和砖墙上的碎砖、灰浆等清扫干净,防止掉落伤人。

7.2建立严格的消防管理制度,遵守国家及北京市施工现场消防工作的规定。

7.3工地设门卫值班室,由若干名保安员昼夜轮流值班,白天对外来人员和进出车辆及所有物资进行登记,夜间值班巡逻护场。重点是仓库、木工棚、办公区、塔吊及成品、半成品保卫。

7.5加强对劳务分包人员的管理,定期进行思想教育,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7.6每月对职工进行一次治安教育,每季度召开一次治保会,定期组织保卫检查,并将会议检查整改记录存入内业资料内备查。

8.1为降低施工现场扬尘发生和现浇混凝土对土壤的污染,施工现场主要道路采用混凝土预制块硬化。

8.2木工棚、露天仓库或封闭仓库地面均采用水泥砂浆地面,并做到每天清扫,经常洒水降尘。

8.4施工现场主要施工道路每天设专人用洒水车随时进行洒水压尘。

8.5本工程待基础回填土完成后,再进行塔身结构施工。

8.6施工现场按单位工程进行分区管理,责任到人。

8.7根据环保噪声标准(分贝)日夜要求的不同,合理协调安排施工分项的施工时间,将容易产生噪音污染如混凝土施工安排在白天施工,避免混凝土罐车和振动棒扰民。

8.8夜间模板施工时注册电气工程师2018年上午案例真题,严格控制产生过大声响。

8.9手持电动工具或切割器具应尽量在封闭的区域内使用,夜间使用时,应选择在远离居民住宅的区域,并使临界噪音达标。

8.10提倡文明施工,加强人为噪声的管理。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的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8.11施工现场临建阶段,统一规划排水管线。

8.12运输车辆清洗处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要排入沉淀池内DB37/T 3884-2020 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经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城市市政污水管线或用于洒水降尘。

8.13施工现场生活污水通过现场埋设的排水管道,向市政污水井排放。平时加强管理,防止污染。

8.14施工现场试验室产生的养护用水通过现场排水管线排到市政管线,严禁在施工现场出现乱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