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小辅修库厂房施工组织设计

广州小辅修库厂房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12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广州小辅修库厂房施工组织设计

新建广州机务段电力机车小辅修库

编制人:

复核人:

审核人;

DB34/T 3775-2020标准下载审批人:

深圳市深港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第四章 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13

第五章 施工进度计划 72

第六章 工期保证措施 73

第七章、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75

第八章 季节施工措施 80

第九章 主要材料用量计划 81

第十章 主要机具设备配备 82

第十一章 质量保证措施 84

第十二章 安全技术措施、保证制度、应急预案 95

第十三章 文明施工措施 109

1.1中铁四院集团广州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的《新建广州机务段电力机车小辅修库》施工图文件。

1.2、现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程。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令29号]。

1.4、铁路部《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运[2006]146号、《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06]177号部令。

1.5、广铁(集团)公司《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广运发[2008]282号)。

1.6、《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3-2003);《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4-200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401-2003)。

1.7、铁道部、广铁集团、广东省及广州市有关文件及规定。

1.8、广州市建设局文件《广州市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1.9、工程现场的地形、地貌情况及既有建筑物情况。

本工程由内燃机车小辅修库、电力机车小辅修库、内燃机车启机棚、电力机车中检棚、辅助车间、小辅修库批间等组成。

本工程辅助车间共有2层(首层8.7 m,二层为);内燃机、电力机小辅修库为单层层高为17.2 m;电力机车中检棚、内燃机车启机棚单层层高10.8 m 、12 m;建筑总檐高7.2 m;小辅修库批间为单层层高为3.9 m。

室内地坪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95 m,室内外高差0.25 m。

内燃机、电力机小辅修库为预制混凝土排架结构,跨度为30 m,柱距为;建筑物总长为120 m,电机车中检棚和内燃机车启机棚为钢筋混凝土框柱结构,车间柱距主要为18.0m×6.0m,辅助车间为混凝土框架结构部分轴距主要为6.0m×6.0m。建筑物总长57.4 m;总宽11.2 m。小辅修库批间为混凝土框架柱距6.0 m×6.0 m。该厂房平面形状及尺寸详见平面图(第6页)。

所有地面均为水磨石楼地面,踢脚贴釉面砖150高。楼梯间及辅助车间地面贴防滑砖。

内燃机、电力机小辅修库墙体采用240厚灰砂砖。用MU7.5水泥混合砂浆砌筑。辅助车间墙均为200厚灰砂砖;小辅修库批间墙体为240厚灰砂砖墙,厕所内墙面为釉面砖墙面。

该厂房所有外窗白色铝合金窗,外门采用钢门,内门采用高级木质门。室内木门颜色为奶黄色油漆,外门外表面为银灰色。

该厂房内设有大型的设备基础,并在电力机车间设有二台10T电动双梁起重机。

2.3水电专业设计概况:

2.5电气专业设计概况:

2.6建设单位提供施工用地、水、电等条件

施工现场场地能满足施工需要,现场不设生活区。水、电按建设单位指定地点引入。

管理目标:创建广州市文明安全工地。

质量目标:实现对业主的质量承诺,以领先行业水平为目标,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要求及现行规范标准组织施工,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分部工程优良率达到80%以上。观感质量得分率90%以上。单位工程创广州市优质工程。

(1)无因工死亡、重伤和重大机械设备事故;

(3)无严重污染扰民;

(4)无重大交通行车事故。

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穿插,确保合同工期。

组织机构:本工程按项目法组织施工,项目经理选派承担过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单层厂房工程项目管理、并具备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担任;项目总工选派具有较高技术业务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并有单层厂房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项目经理部对本项目的人、财、物按照项目法施工管理的要求实行统一组织,统一布置,统一计划,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并认真执行ISO9001质量标准,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职能作用,认真履行管理职责,确保本项目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通过我们科学、严谨的工作质量和项目管理经验,确保实现合同规定的工期和质量目标,现场管理创广州市文明安全工地。

项目经理部结构组织人员

项目部班子主要成员及各主要部室的职责:

(2)技术组:负责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特殊过程编制作业指导书,对关键工序编制施工方案,对分项工程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技术培训,办理工程变更,及时收集整理工程技术档案,组织材料检验、试验、施工试验和施工测量,检查监督工序质量,调整工序设计,并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一切技术问题。

(3)施工组:负责组织施工组织设计实施,制定生产计划,组织实施现场各阶段的平面布置,安全文明施工及劳动力组织安排,工程质量等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因素管理;负责各劳务分包和工程分包的协调管理。

(4)安质组:负责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文明施工、工序质量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5)物资组:负责工程材料及施工材料和工具的购置、运输,监督控制现场各种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情况等。

(6)机械组:负责施工机械调配、进场安装及维修、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确保机械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7)核算组:负责工程款的回收,工程成本核算,工程资金管理,编制工程预算、决算,验收及统计等工作。

(8)创优组:负责工程创优工作。

(9)综合办公室:负责文件管理,劳资管理,后勤供应及与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对外工作联系及接待工作。

(10)保卫科:负责施工现场治安保卫、防火消防和成品保护工作。

管理体系:管理机制采用项目法施工管理。质量体系经认证并符合GB/T19002—1994idt ISO9002:1994标准。

根据新建广州机务段电力机车小辅修库总工期要求及施工进度安排,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除建造师、项目总工程师、计划管理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试验工程师、材料工程师、成本造价工程师及测量工需尽快至位外,还需还需根据工程施工进度需要,组织钢如下工种:

(1)结构施工队:负责预制构件的制作及现浇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施工。

(2)结构吊装队:负责预制构件的吊装施工。

(3)瓦工作业队:负责砌筑工程、抹灰工程、楼地面工程的施工。

(4)线路、轨道作业队:负责线路改造及轨道铺设施工。

(5)木工作业队:负责内外门窗安装和吊顶工程的施工。

(6)防水作业队:负责屋面防水、厕浴间防水工程的施工。

(7)电气工程作业队:负责管道预埋、管线敷设、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8)水、暖、通风工程作业队:负责水暖安装、配件预埋,孔洞预留及管线敷设、水电及通风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本工程主要劳动力总计划及主要劳动力月度计划详见附表—— “主要劳动力月度计划表”。根据主要劳动力月度计划表得知:第一月需57人、第二月75人、第三月140人、第四月155人、第五月-第八月150人、第九月-第十一月135人、第十二月145人、第十三月130人、第十四月125人、第十五月110人,可制作出劳动力动态柱状图如下:

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主体工程量的分布及工期要求、施工程序,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本工程工期短,质量目标高,工期计划为440天,为保证基础、结构、吊装、装修等均有充裕的时间施工,保质如期完成施工任务,必须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合理安排任务、人力、资源,进行时间、空间的总体布局。

、成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及总工有五年以上丰富的电气化铁路施工经验,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有雄厚的技术力量。按施工进度计划做好劳力、材料、机械设备进场计划,不能因上述原因而耽误工期。

、场地布置与施工总部署、施工进度、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和机械设备相适应。施工平面布置应从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

、施工顺序,采用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遵守“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附属,严格按照设计图的施工顺序做好施工进度计划。

、在铁路范围内施工,做好铁路路基防护及安全防护等工程;加强对线路及建筑监测;确保上述各项安全。

、工程量大,施工工序较复杂,各种专业配合较多,工期短,必须合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严格按施工进度计划实施,以确保工期。

垂直运输:本工程垂直运输设备按如下考虑:

设三台垂直运输设备物料提升机,负责基础及主体结构模板、钢筋及混凝土的垂直运输,以及小辅修库吊装的垂直运输;装修期间设一部上料架,负责砌筑、装修材料垂直运输。安装平面位置详见平面布置图。

施工流水段划分:按变形缝和使用功能将本工程分为几个阶段施工。

(1)第一阶段为机车小铺修库南的线路拨直,更换道岔、拆除既有的配件库、新建辅助车间、中检棚、电力机车小辅修库。

(2)第二段拆除内燃机小辅修库,新建内燃机车小辅修库、启机棚。

本工程模板体系:独立柱基、独立柱采用木模体系,顶板、梁采用胶合板。

脚手架工程:主体结构防护及外装修均采用双排钢管脚手架,外脚手架内侧挂绿色密目网。墙体砌筑及室内装修采用工具式脚手架。

本工程拟分二次进行结构验收,第一次辅助车间、中检棚、电力机车小辅修库,第二次验收内燃机小辅修库、启机棚。砌筑工程在顶板模板拆除及结构验收后及时插入施工,初装修在结构验收后分阶段、分层进行,初装修工程及水电管道安装采取交叉作业;精装修在屋面防水工程完成后从上往下进行。精装修大面积展开前先做样板间,验收合格后全面进行装修。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车运输到浇筑部位。

现场设一栋木工加工间,负责模板及配件的制作。

现场设一钢筋加工间,负责钢筋的加工制作。

现场设一搅拌台,负责装修砂浆的搅拌。

(1)项目总工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做好图纸会审。

(2)根据《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针对本工程特点进行质量策划,编制工程质量计划,制定特殊工序、关键工序、重点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3)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做好技术交底,指导工程施工。

(4)做模板设计图,进行模板加工。

(5)认真做好工程测量方案的编制,做好测量仪器的校验工作,认真做好水准点的交接核验工作。

(6)编制施工预算,提出主要材料用量计划。

劳动力及物质、设备准备工作:

(1)组织施工力量,做好施工队伍的编制及其分工,做好进场三级教育和操作培训。

(2)落实各部门人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3)根据预算提出材料供应计划,编制施工使用计划,落实主要材料,并根据施工进度控制计划安排,制定主要材料、半成品及设备进场时间计划。

(4)组织施工机械进场、安装、调试,做好开工前准备工作。

施工现场及管理准备工作:

(1)做施工总平面布置(土建、水、电)并报有关部门审批。按现场平面布置要求,做好施工场地围墙和施工三类用房的施工,做好水、电、消防器材的布置和安装。

(2)按广州市要求做好场区施工道路的路面硬化工作。

(3)抓紧与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接洽,疏通关系,办理开工前各项手续,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4)完成合同签约,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合同内容,按合同条款要求组织实施。

3.5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从建设单位指定位置接入水源,管径DN100,并做水表井。

(3)环线引管径DN32支管供搅拌站用水。

(4)从环线引支管,枝状分布。分供办公、大门冲洗用水。

(5)从环线引支管,用软管引至施工作业面,供施工生产用水。

(1)施工现场地面硬化,并形成一定坡度。雨废水有组织排至沉淀池。

(2)在大门处设冲洗水槽,负责车辆清洗。

(3)施工现场设沉淀池。现场污废水经沉淀处理后排出。

(4)沉淀池定期清掏。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布置施工临时用电的线路走向、配电箱的位置及照明灯具的位置。电源电缆引下根据现场用电负荷确定电缆截面。现场布置,均按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铁路范围内施工必须取得广铁集团发的《营业线施工许可证》方可施工,没有取得此证,严禁在铁路范围内施工。

本工程分为两个施工阶段,第一阶段为机车小铺修库南的线路拨直,更换道岔、拆除既有的配件库、新建辅助车间、中检棚、电力机车小辅修库。第二段拆除内燃机小辅修库,新建内燃机车小辅修库、启机棚。先完成第一阶段工程竣工、验收并交付投入使用后,方可施工第阶段。拆除、新建施工时,小辅修库应停止使用。新建南头小辅修库时,线路封闭,机车从小辅修库北头出。相反施工北头时,机车从小辅修库南头出。

拆除旧建筑时,铁路线路均封锁,电气化接触网停电。使用汽车吊、风镐及挖掘机对旧建筑进行拆除。当天拆除的废碴,当晚外运。

拆除小铺修库南头,为了不影响北头的正常作业,在拆除分界处用砌240砖墙隔离,因分界处为高低分开,因此拆除小铺修库南头对既有建筑影响较小,但在拆除小铺修库南头时,注意观测小铺修库北头建筑,测量沉降及立柱的垂直度,以保既有使用建筑安全。

施工工艺总流程:施工过渡工程→轨道调直→拆除旧电力机车小铺修库→水泥搅拌桩→土方开挖 → 基础垫层 → 独立基础及地基梁施工 → 土方回填 → 柱、屋架预制→车间结构吊装 → 墙体砌筑 →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施工→专业安装 → 屋面工程 → 内外装修 →电力、管线、给排水及消防管安装→室外工程 → 清理收尾 → 竣工报验

本工程属改建工程,必须保证部分原工程的使用功能,第一阶段施工时,内燃机车小辅修库能够使,并保证安全,为不影响生产必须设置过渡工程

需要过渡的生产设备为:充电装置(2套)、直流弧焊机、晶闸管弧焊机、整车架车机(1台)、滤油装置、其相应的开关箱电源线路均为临时过渡线路。电焊机及充电装置引至二次干线的电路为临时过渡线路。另外油脂发放间和喷漆间电源也需要过渡。

3)待过渡生产结束后,临时配电箱移至相应安装位置,作为永久性配电箱。

4)在建设工程时,同时要做好过渡设备的保护工作,搭满堂架,密铺合板加以防护

4.2.2 通信电缆过渡

必须联系有关部门,了解通信电缆走向以及各分配线走向,现场决定改装,并尽量结合永久性工程施工。

4.2.3给、排水工程过渡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施工图纸,首先安装新给、排水管,新安装给、排水管应作为永久性管道的一部分,在保证给排水正常之后才拆除旧水管,按要求增设消火栓,保证消防安全。

严格按照《广州机务段救援中心 总平面图布置图 室外给水总平面》施工管道定位。

在后续施工中对分段分部先完成的管道和构筑物做好防护措施。

施工过程,首先定好位置,控制好管网标高,如有交叉地方,坚持有压力的管道绕过没压管道的原则。

土方开挖采用人机结合,确保不破坏其它管网。并做好支护工作。

线路、站场、轨道工程施工

4.3.1、线路与站场

4.3.1.1、改造机务段小辅修库两端咽喉,尽量延长机23、机24、机25道的直线段长度。

4.3.1.2、线路拆除既有(43)、(45)、(34)号岔道 。

4.3.2.2、新铺34号道岔与DK0+096平交道处采用木岔枕,新铺34号道岔前铺设15根Ⅱ型防腐木枕,其余采用Ⅰ型混凝土枕,板式扣件1440根/公里。

4.3.2.3、既有钢轨及道岔均为P43kg/m,新铺均采用P50 kg/M钢轨、道岔,两种钢轨相接处采用P50/P43kg异形轨相连。新建43号道岔处需道岔两端各铺设一根P50kg/M钢轨后再用P50/P43kg异形轨与既有线路相接。在K0+096处拆除既有道口,再在原位置新建橡胶道口。

4.3.2.4、钢轨接应采用相对式联结方式。曲线地段外股应使用标准长度钢轨,内股尖使用厂制缩短轨调整钢轨接头位置。剩余少量相错量,应利用钢轨长度误差量在曲线内调整,有困难时可在直线上调整,直线地段应按钢轨长度误差量配对使用。在每节轨上,相差量不应大于3mm,并应前后、左右抵消,在两段钢轨上累计相差量最大不得大于15mm。

4.3.2.5、轨缝应设置均匀,每千米线路轨缝总误差,25m钢轨地段不得超过80mm,12.5m钢轨地段不得超过160mm。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6mm。

4.3.2.6、钢轨钻孔位置应在轨腹中和轴上,且必须倒棱。两螺栓孔的净距不得小于大孔径的2倍。其他部门需在钢轨上钻孔或加装设备时,必须经工务段同意。

路基面设置2%的人字横向坡,两端咽喉区最外股道外侧设置矩形盖板沟,穿越股道与道路时设置碴底式横向排水槽,路基水沟的水都排入既有或新建的排水井中。

4.3.4、铺岔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4.3.4.1、施工工艺

首先进行施工准备,技术测量放线,作好人力及材料、机具准备。岔位处路基完成并检测合格后,开始上底碴,底碴经整平碾压达到标准要求。道岔、岔枕及配件运至现场开始散布并组装道岔。首先安装基本轨,然后安装尖轨、辙岔,最后安装护轮轨。组装完成后进行起道、捣固作业,最后进行调试整修,经检查确认达到开通条件后,转线开通使用。

4.3.4.2、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岔位处路基完成并检测合格后,技术现场测量放线,放出水准中线桩(每组道岔设4个中线桩),进行技术交底。然后铺底碴并整平碾压密实。道岔钢轨、配件、钢筋混凝土岔枕采用火车运输至车站岔位临近股道上,人工配合吊车卸车。卸车时要轻吊轻放,防止碰、摔伤钢轨,尤其是尖轨。木岔枕采用汽车运输。

(2)散布岔枕:用汽车吊吊铺岔枕到位,短岔枕和木岔枕也可采用人工抬运就位,用测绳自岔首至岔尾拉直并标出岔枕间隔距离,逐根散布。混凝土岔枕进行硫磺锚固。

(3)散布钢轨及配件:钢轨散布采用人工抬运或汽车吊按标准图散布施工顺序从岔首起,先直股后曲股进行散布。配件由人工按部位散布。

(4)道岔组装:道岔组装连接以直股基本轨为基准股,先直股后曲股。根据道岔铺设图,将垫板摆放到位。将尖轨与基本轨组装件拆离,分成直基本轨、曲基本轨、直尖轨、曲尖轨等。安装直基本轨、曲基本轨,利用基本轨前后端的控制中桩,精确控制其位置。安装直尖轨、曲尖轨,使尖轨与基本轨恢复连接,保证限位器子母块居中,每隔5根岔枕上一组件。将辙叉抬运到位,利用辙叉前后端的控制中桩,精确控制位置,同样每隔5根岔枕上一组扣件。将基本轨与辙叉之间的直股连接轨安放上,按要求调整好轨缝。在道岔直股外侧轨底上标记好每根轨枕的精确位置,用方尺将其引到相应的内侧,调整岔枕的位置,上好扣配件固定。将侧股的连接轨摆放在岔枕上,用方尺保证钢轨方正,轨缝的符合要求。最后安装护轮轨。转辙器必须板动灵活,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第一连杆处的最小动程应:直尖轨为142mm,曲尖轨为152mm。轨距允许偏差:+3mm、-2mm。查照间隔不得小于1391mm,护背距离不得大于1348mm。导曲线圆顺,支距正确。支距允许偏差:±2mm。

(5)道岔铺碴整道:道岔组装完成后,进行铺碴整道。先串碴找平,逐步起道捣固至设计高程,全部滑床板在同一平面上,轨面平顺,导曲线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大于6mm的超高,并在曲线内按不大于2‰坡递减顺接,不得有反超高。道床饱满,捣固密实,道岔捣固采用人工打镐配合手持小型捣固机捣固。

(6)调试整修:道岔组装完毕后,应全面调试、检查和整修,包括位置、方向、轨距、支距、转换性能、密贴程度等。道岔转辙器及尖轨安装应符合:尖轨无损伤;尖轨实际尖端至第一牵引点处尖轨与基本轨应密贴,缝隙不大于0.2mm;尖轨限位器两侧缝隙偏差不大于1.2mm;尖轨各牵引点处开口值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允许偏差为±2mm。辙叉安装应符合:辙叉心轨和翼轨无损伤;查照间隔不小于1391mm;心轨实际尖端至第一牵引点处心轨翼轨应密贴,缝隙不大于0.5mm。螺栓的扭力矩应达到1100~1300kN。基本轨上牵引杆安装孔的中心线与轨枕的相对位置(距后一根轨枕中心线300mm,距前一根轨枕中心线350mm),岔枕应正位并与直股轨道中心线垂直,岔枕间距允许偏差为±5mm。接头处轨面高低差和轨距线错牙:正线、到发线的道岔不得大于1mm。道岔铺设位置及其前后接连短轨长度、类型、绝缘轨缝设置位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7)验收开通:道岔各部尺寸符合铺设要求后,与电务部门进行交接,由电务部门安装转辙设备。转辙机安装时,应充分考虑转辙部分轨距和尖轨的圆顺、密贴。调试后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开通使用。

线路拨直后,对既有配件库和小辅修库南头进行拆除,拆除施工时,该段的线路封闭施工,顶棚拆除用封闭停电时间,使用汽车吊机拆除顶棚,立柱、墙面用风镐、挖掘机拆除,当天拆除的废碴,当晚运出。

拆除既有建筑前,先把过渡工程完工,如水、电、管线、通信、管道等等。拆除工程前要做专项方案,对线路、电气化、设备调查清楚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设备安全。

拆除既有小修库后,平整场地,清理 废碴、废物,为新建小铺整理场地,施工顺序为施工测量→水泥搅拌桩→基础开挖→基础施工→立柱安装→车间结构吊装 → 墙体砌筑 →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施工→专业安装 → 屋面工程 → 内外装修 →电力、管线、给排水及消防管安装→室外工程 → 绿化 → 竣工报验

4.5.1.1厂房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1)定位依据:由规划部门定出控制点

(2)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

由工程特点,设置独立矩形平面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控制网等级为二级。其精度要求如下:

测设矩形控制网时,角度测量及距离的丈量方法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4.5.1.2角度、距离测设:

(1)距离丈量方法:距离丈量采用I级钢尺,丈量时必须使用弹簧秤,并进行往返测量。并考虑尺长、温度、倾斜、拉力等各项改正数。具体公式为:

(考虑采用标准拉力,则拉力改正数不计)

(2)角度测设方法:如图所示: 根据已知的起始方向,测设角度α:用正倒镜法测出∠AOB1后,用经纬仪精确测设出∠AOB1=α1,α1与α的差为β,过B1点作OB1,并量取距离:

4.5.1.3 ±0.00以下施工测量:

(1)根据厂房矩形控制网,将柱基纵横轴线投测到地面上,放出柱基的挖土边线,测设时采用两台经纬仪定位柱基中心,并在距离柱基开挖线0.5 m处打入四个定位木桩。

(2)基坑开挖后,在快挖至设计标高时,在基坑四壁钉小木桩,在木桩上引测同一标高,拉线作为修整基坑及垫层的依据。

4.5.1.4±0.00以上施工测量

控制轴线投测采用外控法。当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校测合格后,再测设细部轴线,然后据此测设墙、柱、梁、门窗洞口等边线,其允许误差见下表:

(2)施工层放线:放线前应在平面上校核轴线,闭合后测设细部轴线,后以此为准测量墙、柱、梁、洞口的边线,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为:

(3)高程的竖向传递:

1)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时,保证传递到施工楼层的标高点不少于3个,以便进行互相校核。

2)标高传递的允许误差:

3)各层标高的传递起始点均以首层50cm控制线为准,以防止层间误差的积累,标高传递时采用钢尺沿铅直方向(经纬仪配合)向上量至施工层。钢尺丈量时应考虑各项改正数。

(4)钢筋混凝土柱施工测量:

1)柱钢筋绑扎完毕后,在竖向主筋上测设标高点,用油漆标注,作为支模和浇筑混凝土的依据。测法和误差应符合上述施工层抄平的规定。

2)柱支模后,用经纬仪校核模板垂直度,校核时用经纬仪在相互垂直的两轴线上同时测量。

1)预制柱吊装测量及校正:

吊装前在柱子表面弹出安装中心线,作为吊装、对位、校正的依据,还要标出其重心和绑扎点位置。为了便于观察及避免视差,柱顶与牛腿上还应标出屋架及吊车梁的安装中心线。

柱的校正包括平面位置测量校正、垂直度校正和标高校正。

平面位置的校正:将经纬仪架设在轴线控制桩上,向每个杯形基础投测轴线,在杯口上形成相互垂直的十字线,在吊装时按柱身上所弹中心线和杯形基础上所弹轴线位置关系进行校正。

柱标高的校正:主要是按实际柱长调整杯底标高的方法,架设一台水准仪,测量每个杯形基础杯口内标高,用M10砂浆进行校正。

垂直度的校正:在柱临时固定后进行,垂直度的校正直接影响吊车梁,屋架等安装的准确性,柱垂直度的校正方法采用钢管撑杆法和缆风绳校正法。

架设两台经纬仪,分别观测每根柱子两个相邻的面,垂直旋转经纬仪的目镜,用钢管或缆风绳调整柱子垂直度,使目镜中十字交叉线与柱身上中心线重合。

当柱高小于或等于5m时偏差为5mm;

当柱高大于5m且小于10m时偏差为10mm;

当柱高大于或等于10m时偏差为1/1000柱高且小于或等于20mm。

3)在进行大型屋面板安装时,应以柱为准,调整屋面板以确保建筑物整体的铅垂度。

4)标高传递采用钢尺沿柱身向上丈量,总允许误差为±3 mm。

4.5.1.5装修工程施工测量:

(1)地面工程的施工测量:

1)标高的传递方式采用在楼梯间和窗口处进行传递。

2)测设50 cm水平控制线:50 cm水平控制线的测设允许误差应符合测表1的要求。室内的50 cm水平线是控制地面标高、门窗安装等项目的重要依据,在弹墨线时应注意墨线的宽度不得大于 1 mm。防止误差扩大。

3)用水准仪检测地面面层的平整度和标高时,水准仪的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大厅应小于5 m、房间应小于2 m。

(2)门窗安装施工测量:

1)从建筑最顶层找出外窗口的边线,用线坠将边线向下引测,并采用经纬仪进行校核以保证精度。其精度应符合测表1的要求。

2)门窗口的水平位置由室内50 cm水平控制线确定,向上反到窗下皮标高,并弹线找直。各门口应从水平控制线测设门口上皮标高并拉通线,保证所有的门在同一水平线上。其精度应符合测表1的要求

桩基工程,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有效桩长约6M,间距为0.8*0.8M。水泥用量为所加固土重的16%,其设计桩径600,桩端进入粉质粘土层内不小于1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不低于85KN。

4.5.2.2、施工工艺 根据设计图纸、技术要求及施工经验,本工程采用全桩长四次喷浆搅拌的施工工艺。其工艺流程详见图: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1、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施工记录,重点是水泥用量,压浆过程中有否断浆现象和喷浆提升时间以及复搅次数,对每根桩进行质量评定。

2、搅拌桩成桩十天后用轻便触探钻取桩身加固土样,观察搅拌均匀程度,同时根据轻触探击数用对比判断桩身强度。当桩身1天龄期的数N10已天于15击时,或者7天龄期的击数N10天于原天然地基的击数N10的一倍以上,桩身强度已达到设计要求。检验桩的数量应大于已完成桩数的1%。

3、开挖检验。基槽开挖后,对桩头质量、桩径、桩位、桩数进行检验。并提交相应的资料图件。桩头强度检验可用直径16㎜,长2M的平头钢筋,垂直置于桩顶,用人力压入,如〈100㎜(龄期28天),表明桩头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桩径不得小于600㎜,桩位偏离不得大于50㎜。

4.5.3.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厂房工程,地下水位埋藏较深(不需降水)。“三通一平”已完,现场交通情况较好,开挖土方注意线路的支护及对既有线路的防护。

4.5.3.2施工准备:

(1)审查设计图纸,核对平面尺寸和基底标高。

(2)现场工程定位放线工作已完成,场区内的控制网点已设立,且不受土方开挖的影响。

(3)开挖边线已用白灰撒好,其范围内的障碍物不影响土方开挖。

4.5.3.3开挖方案:

本工程采用机械大开挖,配合人工清土。

为了加快土方开挖进度,尽量避免或减少气候对土方工程的影响,拟选用一台WD100型反铲挖掘机挖土,自卸式汽车配合运土。

4.5.3.4开挖顺序:

(1)地上1m范围内的杂填土由挖掘机开挖,挖土时沿厂房纵向自北向南进行。

(2)按机械开挖顺序逐个基础进行,形成流水作业。

(3)在开挖过程中,配备专职测量员,测设距离基底300mm的标高,并在基坑上钉水平标高木桩,人工清槽时用300mm标准尺杆随时以木桩为准校核槽底标高,最后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根据此来修整槽帮,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4.5.3.5排水措施:

(1)基坑开挖前,应在基坑四周上口外侧1m以外设置水泥围堰,基坑外排水与下水接通,防止雨水从地面流入基坑内。

(2)为防止基坑积水,基坑内沿四周设置排水沟,在基坑边设集水坑,及时将积水抽出基坑。

4.5.3.6注意事项:

(1)挖土过程中应有测量工及时将标高引测至基坑壁上,并随时检测,避免超挖。

(2)基坑开挖完毕后,应及时进行钎探和验槽,并尽快打上垫层,以防扰动。

(3)严禁在基坑边大量堆载或载重车辆穿行,并设专人对基坑壁进行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基础施工时,派专人负责巡视,一旦出现危险预兆应及时报告并立即通知撤离。

4.5.4.1施工前准备

(1)钢筋进场时,应附原材三证,并且按规定取样复试(其中30%进行见证取样)和外观检查,包括规格、直径公差、有无裂纹、气孔、表面锈蚀情况。所有钢筋必须在质量证明书齐全及复试合格后,才能使用。

2)抽检取样:热轧钢筋进场应分批验收。每批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和同一炉号的钢筋组成,重量不大于60t。允许由同一牌号同一冶炼和浇筑方法的不同炉罐号的钢筋组成混合批。各炉罐号的含碳量差不超过0.02%,含锰量差不得超过0.15%。

3)力学性能试验:从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每根取两个试样分别进行拉力试验和冷弯试验,如有一项不满足规范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各项试验。

4.5.4.2钢筋的加工

(1)钢筋加工前,应先去除钢筋上的铁锈,油渍等杂物。

(2)钢筋加工要严格按料表进行,料表上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明需加工钢筋的型号、形状、尺寸及使用部位和数量。

(3)根据钢筋使用部位、接头形式、接头比例合理配料,加工时,要本着“长料长用、短料短用、长短搭配”的原则,不得随意切断整根钢筋。

(4)弯曲钢筋时,要用机械冷弯,不得用气焊烤弯。

(5)I级圆盘钢筋加工前,应先调直去锈,调直时,要严格控制其冷拉率。

(6)I级钢筋的末端需做180的弯钩。

(7)箍筋加工时,弯曲部分需确保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且≥100mm。

(8)钢筋的半成品加工质量、定位梯,定位卡具、马凳等需提前加工并进行预检,确保尺寸准确。

(9)加工好的钢筋半成品要在现场指定范围内堆放,且挂牌标识,注明钢筋的型号、尺寸、使用部位及数量,防止使用时发生误用。

4.5.4.3钢筋种类:

(2)钢筋加工:采用集中加工配料,现场绑扎成型。

4.5.4.4钢筋锚固及连接要求

(1)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焊接连接接头(电弧焊、电渣压力焊、),必须遵守专项操作规程,接头质量符合规范标准。

1)梁、板水平钢筋连接:ф22以上的钢筋均采用电弧焊连接2017甬 DX-14 宁波市建筑幕墙安全性能检测鉴定技术导则.pdf,ф22以下的水平钢筋采用绑扎搭接;

2)柱竖向钢筋连接:ф16—ф28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小于ф16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

1)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根钢筋上应尽量少设接头;

2)梁板的上铁宜在跨中1/3范围内搭接,下铁在支座处搭接;

3)柱钢筋接头部位应设在距楼地面上≥500mm,且大于净高/6。

(4)钢筋接头率及错开间距:梁从任意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L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焊接接头受拉区不得超过50%,受压区不限。

(5)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Ⅰ级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25 d和最小搭接长度30 d;Ⅱ级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35 d和最小搭接长度40 d。除满足上述的要求外JG/T 554-2018标准下载,还必须均应≥500mm。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