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phc桩基(全液压静力压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海某phc桩基(全液压静力压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33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上海某phc桩基(全液压静力压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四章 承建方针与目标 9

第五章 工程质量、技术要求 10

第六章 施工总体部署及安排 11

QGDW 11472-2018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信设备电子标签技术规范第七章 施工准备 24

第八章 主要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28

第九章 质量保证措施 43

第十章 工期保证措施 48

第十一章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53

第十二章 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57

第十三章 季节性施工措施 62

第十四章 原始资料整理及成果提交 63

本工程由XXXX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上海XXX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设计。由我公司承担该项目PHC桩基工程施工任务。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障安全,保证施工进度,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实现“安全、优质、文明、高效”的施工目标,特编写本施工组织设计。

1.1 工程位置及范围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上海XXXXX

工程范围为:PHC桩基工程。

1.2.1 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地貌类型为滨海平原类型。拟建场地西侧为XXXX路,东、北侧主要为已建住宅楼。本场地除南侧尚有部分建筑物未拆除外,大部分场地已平整。各勘探点标高在3.7~4.5m之间,场地一般标高约4.4m。

1.2.2 地基土的构成及特征

根据该工程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可知,拟建场地自地表至80.25m按土层成因类型、结构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上的差异,可划分为11个工程地质层及分属不同层次的若干亚层。本场地位于古河道切割区,缺失⑥层硬土层及⑦1层砂质粉土层,分布有厚层的⑤层粘性土,⑦2层顶板埋藏较深,而且场地内无⑧层粘性土层分布,⑦层土与⑨层土直接接触。本场地地基土层层位尚稳定,其地基土的成因类型、构成和特征详见下表:

地基承载力特性值一览表

拟建场地浅部土层中的地下水属于潜水类型,其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控于大气降水的影响。勘察期间,实测取土孔内的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在1.30~1.50之间,相应吴淞高程高为2.84~3.04m。场区地下水和地基土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1.2.4 不良地质现象

1.3 工程特点及施工条件

本地块总用地面积22020m2,总建筑面积74675 m2。该建筑为8幢7~23层住宅楼及1~2层商业裙房、1座地下车库。剪力墙结构。桩基采用预应力管桩。

本场地除南侧尚有部分建筑物未拆除外,大部分场地已平整。本场地处于老市区,施工场地尚可。拟建物与西侧XXXX人行道边线距离仅为9.0m左右,此道路边一般有较多地下管线分布,拟建地下车库与东侧及北侧已有建筑的最小距离仅为3.0m左右。在压桩过程之前,需要做应力释放孔。具体过程,详见应力释放孔方案,需做应力释放孔的部位详见平面图上号房标明位置。

本工程工期为30天,详见施工进度计划表。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为:

2.1.1 本工程设计图纸及设计文件;

2.1.2 现行的国家、行业和上海市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

2.1.2.1国家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2.1.2.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1.2.3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3SG409)

2.1.3 本工程地理、地质条件;

2.1.4 我公司制定的相关规程、文件。

本施工组织设计以“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工期、减轻劳动强度、确保安全和文明施工”为原则编制,是施工现场的指导性文件之一。

信守合同,严格管理,精心施工,质量创优,确保安全。

确保整个项目无重大恶性事故,无重大伤亡事故,配合招标单位争创市级安全施工标准化工地。

配合招标单位创建区级文明、标化工地。

服从和满足业主工期要求,我公司工期目标为30天,计划开工日期为:2005年10月10日,具体开工时间以甲方、监理工程师下达的开工令为准。

4.1 预应力管桩选自《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3SG409)图集。

4.2 ±0.000相当于假定高程4.800。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

4.3 本工程接桩采用焊接法接桩。

4.3.3 桩位放样允许偏差:群桩20mm,单排桩10mm。

4.3.4 桩顶标高允许偏差:±50mm。

4.3.5 桩入土定位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0.5%桩长;桩位允许偏差要求见下表。

注:由于降水,基坑开挖和送桩深度超过2m等原因产生的位移偏差不在此表内。

5.1.1现场施工条件

5.1.1.1施工场地

建设场地为地形开阔平坦的旷地。建设单位提供地形图红线范围内的场地,作为堆放材料,搭建临时设施的场地。

5.1.1.2施工通道

现场外道路可利用现有道路,开工前在施工场地内用道碴或建筑碴土铺设临时道路,以保证重型机械和桩材运输车辆通行无阻、减少管桩二次倒运。

5.1.1.3施工用电、用水:

甲方在场地建有总配电箱,工程开工前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的布置要求接至施工现场。

5.1.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5.1.2.1布置要求

根据业主提供的本工程总平面图及现场勘察,针对本工程实际现场施工进行相应的施工平面布置,以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本工程施工现场布置的具体原则是:

工程分区:即施工区、生活区和办公区;

划分施工区域和场地,以便于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

符合施工流程要求,合理穿插专业工种施工,缩短工期;

各种生产设施便于员工的生产、生活,且满足安全防火、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能够适应上海市工程建设施工对场地的要求。

5.1.2.2临时用电

现场临时供电采用集中管理,从业主提供的配电间接至施工现场边设置总配电箱,总配电箱设置不少于四个接入点,施工时每台桩机各一路接驳,另一路作为办公、生活区用电。现场施工用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当电缆经过主要路口时,用套管保护,其上回填黄沙处理或作6m高架空。同时在施工现场设置投光灯,用于夜间施工照明。

5.1.2.3临时用水

本工程临时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用量较小,为方便管理,由我公司自装计量表具后安装1~2个水龙头,作为生活用水。

5.1.2.4临设搭建

由于是单一的压桩工程,施工工期较短,故我单位自备集装箱改装的活动式办公室、施工人员宿舍、及仓库等临设,进场后按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安置在工地相应区域。

5.1.2.5材料堆场及材料加工场地

该工程主要材料及半成品为预应力管桩,在压桩作业就近区域现场堆放,以减少二次倒运。

5.1.2.6施工临时道路

进出施工区域的道路已具备,桩材能就近堆放。

5.1.2.7施工顺序

整体施工顺序安排如下:

(2)压桩施工顺序确定原则

实践得知挤土桩施工机理所产生的挤土影响范围一般在1~1.5倍的桩长范围内。只有合理的打桩及压桩流程及适当地控制沉桩速率,才能有效地减少打桩施工所产生的挤土效应,减小沉桩难度。因此在确定施工作业顺序时,必须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对周围环境、以及对工程桩自身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

施工应遵循:“先中央、后四周,由里及外,先大后小,先深后浅,先密后疏”的原则,如有保护对象,则宜背离保护对象由近向远压桩。

(3)压桩施工顺序:具体压桩顺序在开工前报呈《施工顺序流向图》

5.2 项目管理机构设置

为“优质、高速、安全、低耗”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拟成立“×××××桩基工程项目经理部”,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要求,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部全权代表我公司履行与业主签定的合同的权利和义务,负责对本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等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管理,组织指挥,内外协调。项目经理为本工程的直接生产指挥、调度、安全、文明、质量控制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部配备项目副经理、项目工程师、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安全员等,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管理该项目的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等一线工作,确保本工程安全、高速、优质地完成。各机台实行单机承包,把责任落实到生产第一线。管理组织结构设置如下图所示。

施工分设备、人员进场准备开工,试桩施工,工程桩施工,试桩测试、检验,设备、人员退场等阶段。排除其它不可见因素影响,预计30天可完成施工。

5.3.1设备、人员进场准备开工

工作内容包括施工设备进场安装、临设搭建、道路铺设、布控等,予计5天完成。

5.3.2正式施工阶段

投入1台套YZY-600T静压桩机,每天可完成压桩20套左右,全部完成约需30天。

5.3.3退场:2天可完成

详细施工进度计划见:《施工进度计划表》

施 工 进 度 计 划 表

1、此进度不含不可抗力、场地内地下管线、障碍物、设计变更、甲方供桩不及时、停水停电等因素影响;

2、工期从正式压桩开始起计算,至施工完最后一根桩。开工前准备工作时间和退场时间不计工期。

5.4.1项目主要管理人员配置

公司将选派业务素质高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熟练的施工管理人员,保证主要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均持证上岗,施工管理人员9人。(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及分工见下表)

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及分工表

5.4.2项目劳动力配置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需求,我公司将选派施工熟练的劳动力进场施工,保证所有特殊工种均持证上岗,配备劳动力11人,确保整个工程按预定的工期目标的实现。(劳动力计划表见下表)

5.5.1 压桩设备选择依据及压桩可行性分析

本工程场地内地基土均属第四系沉积物,沉桩阻力较小,设计桩型为最大直径550mm,最大长度为49.55m,设计单桩极限承载力最大为4750KN,考虑到大量工程施工造成造成土体进一步挤密等因素,并结合我公司在上海市多年的施工经验,选用YZY-600T抱压式静力压桩机施工,完全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5.5.2 压桩设备主要性能

YZY-600T压桩机主要性能参数如下:

压桩力:600KN(油缸三只)

压桩规格:小于或等于Ø 600、Ø450

压桩额定压力:27Mpa

外形尺寸:12000×6100×3500mm

5.5.3主要施工机械配置

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地质条件、采用的施工工艺与技术要求,综合工期、供给、外运等因素,设备的投入量和相应配套机具详见下表。

注:施工峰值用电量约为180KV·A。

应本着充分利用现有的施工区域,依照点、线、面、体综合考虑的原则统筹安排,使施工区域分布、道路管线铺设、材料堆放等各项安排切合实际,方便可靠,减少劳动强度,确保安全和现场文明,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由于该工程目前仅为桩基工程施工,作业内容单一。具体布置见附件:《现场平面布置图》

本工程主要材料为预制PHC管桩、需用量见下表。施工辅助材料为接桩用的J4303电焊条、100×400×10钢板、30×30、30×40垫铁(5mm、4mm、3mm)和桩机使用的润滑油脂等。桩材由供桩单位生产供应,现场存放3天需用量,然后每天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调运进场。上述材料均应提供产品质量保证书和出厂合格证,施工前需提交甲方或监理审查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要求,施工准备工作必须快速完成,在签定合同后,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开始现场办公、组织施工队伍立即开始施工准备、临时工程及施工协调工作。

施工准备分为技术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和原材料、机械设备准备。

(1)组织参加工程的有关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核对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明确技术要求,并逐级落实到生产第一线;并积极协助建设、监理单位组织各项设计交底工作。

(2)编制完善补充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及时报送监理审批。

(3)按照监理工作程序的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文件、资料,为开工做好准备。

(4)分级、分层、分阶段向管理人员,施工队伍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与技术交底。

(5)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总交底,并针对各专业人员进行各专业安全技术交底。

(6)做好用于施工的各种原材料的采样测试工作。

6.1.2 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该工程施工现场为场地较平整,场地高差约0.25m,基于此:

(2)在压桩作业区域外5m处设置排水沟;

(3)铺设场地内道路;

(4)敷设好场内施工电力线路、走水管道。

(5)测量人员根据业主提供的建筑红线和控制杆控制点,将坐标和高程控制点引测至现场不受沉桩影响的地方,设置控制桩,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加以保护。为桩位测量放样打好基础,并定出试桩和工程桩桩位以备开工。

(6)依照优化后的总平面布置图布置临时设施,确保施工人员的日常生活和施工设施完善可靠。

6.1.3人员、设备物资供应和进场

签定合同后,招标单位发出进场通知后,项目经理及项目部主要成员及时到位到岗,并按工程需要组建施工组织机构,及时组织施工队伍进场,尽快展开工作面,同时做好人员培训、教育工作和技术、安全交底工作,建立和执行有关制度,对参加工程的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按照工程进度安排,各专业工种人员应提前落实,保证按时到位。

A 市场调查:进场前,根据设计图纸详细统计所需物资的种类和各种物资的数量,进行市场调查,掌握各种材料的货源、供应量、价格以及供应商的信誉等信息,其次对能满足施工进度需要的各个供应商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试验,根据以上结构择优确定各种物资的进货来源。

B 编制物资进场计划: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进度的安排,合理确定各种物资的进场时间和工地存储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材料进场计划,并报监理和业主批准。

C 物资进场:根据确定的进货渠道和物资进场计划,合理组织资料和运输机械,保证各种物资按计划进入施工现场。

按照施组设计中机械配备和施工进度情况安排组织机械调配,制定出机械运输方案,保证各种施工机械有序按时进场,确保各项工程按时开工。

6.2 与相关单位的协调

6.2.1 与业主单位的协调

为保证施工进早展开,进场后积极与业主、总包单位相关部门联系,主要就占地、用电、用水等问题逐一落实。施工全过程应与业主保持经常性联系,积极征询采纳有关单位对质量、进度、变更、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意见,确保施工文明有序,令招标单位达到最大程度的满意。

6.2.2 与设计单位的协调

(1)中标后,协助驻场监理、甲方代表,及时同设计单位联系,进行开工前的设计技术交底。

(2)图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驻场监理汇报,并向设计人员征求意见,经设计人员同意,办理设计变更后方可进行施工。严格按施工设计图纸施工,未经设计同意,不得随意更改设计。

(3)积极邀请设计单位的有关人员参加关键部位的技术方案讨论审定会,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把设计思想贯穿进实际施工工程中,经理部及时与设计院驻场代表联系,解决施工中产生的变更设计问题,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6.2.3 与监理工程师的协调

(1)充分配合监理工程师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和合同、信息管理职能,做好基础工作。

(2)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经甲方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质量管理。在班组自检和安质部专检的基础上,接受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和检查,并按照监理要求,予以整改。

(3)贯彻质量控制、检查、管理制度。所有进场的成品、半成品、设备、材料等均要求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及进场报验单,请监理工程师共同把关,审核生产单位的资质、信益等是否符合本工程的要求。

(4)部位或分项检查工序的质量、严格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的准则,使监理工程师能顺利展开工作。

(5)积极配合试验监理工程师完成对各项试验项目的有见证送检。

主要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7.1 施工原则及主要项目的施工流程图

施工时按“先施工试桩以缩短养护期,并尽量减少挤土效应对场地、管线的影响”的原则进行施工。

7.1.2 施工工艺选择及流程图

通过对该工程设计图纸和所提供的地质资料的分析、工程设计图纸的认真领会,以及对现有设备性能的综合考评,本工程采用全液压静力压桩工艺,该工艺是通过静压力将桩压入土中的一种成桩工艺,其全部动作均由液压驱动,具有“自行移位”的全功能,能独立完成“吊桩→对桩→压桩”的全过程。移位时,行走机构采用提携式步履,把船体当作铺设的轨道,通过纵、横向油缸的伸程与回程,实现压桩机的纵横向行走。压桩时将桩垂直吊入压桩机内,利用塔架提供的反力,压桩油缸伸程把桩压入地层中,压桩完毕后,压桩油缸回程,并将压桩油缸提至行程顶部,重返上述动作,可实现连续压桩操作,直到用送桩器把桩送至设计标高。具体施工工艺详见附图:《压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7.2 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

7.2.1 测量放线、桩定位

7.2.1.1 布设测量控制系统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水准点建立测量控制网,并在施工现场打桩影响范围外设置座标和高程控制点,并经规划、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复核无误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

(1)首选通过对本工程总平面图和设计图纸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并了解工程所在地区的红线点位置及坐标、周围环境、现场地形等情况。

(2)熟悉和了解地面建筑物的布局、定位依据、定位条件及建筑物的主要轴线等。

(3)将招标单位提供的水准点高程、坐标进行复测无误后,及时办理签证移交手续。

(4)在熟悉和掌握全部桩基设计图纸的基础上,对总图上所标注的定位坐标、尺寸用计算闭合导线方法核算是否准确。

(5)根据总图上提供的坐标,计算出测量时所需的距离、角度并通过坐标反算,换算成极坐标后进行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6)测设时先校核施工现场上已测设的坐标点,然后根据已测量出的坐标点测设出平面布置图上的坐标点,并使各个坐标点分布在施工场地内。

(7)每次用直角坐标测设后要进行校核。

(8)主要坐标控制点测设后,建立整个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网。

(9)测设出建筑物轴线与主要控制点,为桩基放样做好准备。

(10)平面控制网测设时保证测设精度,控制网测设后进行闭合校对。确保起点与终点吻合,并对主要坐标控制点作必要的保护。

(11)现场水位点靠围墙布置,并定时复核校正。

7.2.1.2 测放桩位

根据控制点设定建筑物轴线及角桩,按桩位布置图测放桩位,并在桩位中心用钢筋或竹签作好标记,桩位测放后应经监理单位复核后方能施工。为防止桩机就位时桩机自重挤压土体使已测放桩位移位,在桩机就位后正式压桩前应复核正确,桩定位偏差控制在10mm以内。

7.2.2 预制桩的堆放与验收

(1)预制桩出厂到工地,应按批量查收预制桩出厂质量证明书和合格证。并附带相关的试验报告、检测报告等资料。

(2)桩应按规格分别堆放,应布置在打桩作业的起吊工作半径范围内,并考虑到打桩方向,避免转向。桩堆放层数不超过2层,支点垫木的位置应根据吊点的位置确定,各层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3)质检人员应会同现场监理共同检查、验收方桩和预应力管桩,验收合格并填写验收记录后,方准使用。如验收中发现不合格,应做好标记并及时退货。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外观质量表

7.2.3 桩起吊、就位

桩现场驳运采用二吊点法、喂桩时采用一吊点,吊点设置在0.29L(L为桩长)处(如下图所示),起吊过程中,用托绳稳住桩的下部,吊机尽量减小吊臂仰角(并尽量减少吊臂促出长度),缓慢地将桩拖至桩机就近处后再开始垂直起钩,平稳地把桩喂至桩机夹持器中。

二点吊示意图               一点吊示意图

对于由桩机自备卷扬机吊桩操作同理。桩的起吊、转运过程中.操作人员均应按起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7.2.4 竖桩与插桩

根据已设定的控制点用直角坐标法对桩位进行二次复核,正确后下放首节桩,首节桩桩尖的中心点与桩位的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

7.2.5 垂直度控制

当桩尖进入土层500mm后,用两台互成90°的经纬仪或铅垂线调整桩机桩架处于垂直位置,然后再调整首节桩的垂直度(经纬仪一般架设在距桩机15m以外),使桩架与桩身保持平行,其精度误差小于桩长的1%(首节管桩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即可压桩,并在压桩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测,指挥桩架保持其精度。如果超差,必须及时调整,但需保证桩身不裂,必要时排拔出重插应尽可能拔出桩身,查明原因,排除故障,以沙土回填后再进行施工,不允许采取强扳的方法进行快速纠偏,而将桩身拉裂、折断。

          打桩送桩垂直度监控示意图

7.2.6 压桩、接桩、送桩

1、当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压桩。

2、桩架要保持竖直,桩帽或送桩器与桩头周围应有5~10mm的间隙,锤与桩帽和桩帽与桩之间应设弹性衬垫,抱压式压桩时,夹持机构中夹具应避开桩身两侧合缝位置。

3、在两台经纬仪的校核下使桩保持垂直,无异常时即可正式开始压桩;

4、压桩过程中如出现下列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向甲方及有关部门反映,研究处理后再行施工。

a、桩头损坏,桩身出现严重裂缝、倾斜、突然偏移或严重回弹;

b、因挤土效应监测点达到报警值;

d、压桩过程中贯入度突然减小或增大、标高达不到设计要求等。

5、压桩施工要求连续运转、一气呵成,严禁施工中途停顿。

1、本工程接桩采用焊接法。

2、桩段就位必须和相连接的桩节保持在同一轴线上,连接后桩身保持垂直。

c)接桩应尽量缩短时间,以避免停打时间过长导致桩周土重固结而影响沉桩。

5、接桩应尽量缩短时间,以避免停打时间过长导致桩周土重固结而影响沉桩。

6、焊缝完成后,应会同监理检查验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待焊缝降温1min后再行打(压)桩,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立即沉桩。

送桩杆送桩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好送桩深度,并在送桩杆上做好醒目标记。当送桩至距设计标高1m左右时,测量人员指挥桩机操作工减小速度,并跟踪观测送桩情况,直到送桩至设计标高时,发出信号停止送桩。送桩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时,应即时向设计和建设部门反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送桩后留下的孔洞及时用道碴回填夯实。桩顶标高允许偏差为±50mm。桩顶位移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桩位允许偏差:平行轴线方向150+0.01H,垂直轴线方向100+0.01H,承台中间的桩位偏差允许半径为1/3,承台边桩允许桩径的1/2,设计注明则按设计要求。

记录人员必须及时、认真做好原始资料记录、整理工作,桩位编号,随打随填,以免发生差错,每换班打桩前后,都要核对桩位、桩数以防错打和漏打。

7.2.8 常见质量问题现象、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7.2.8.1 桩身断裂

A. 现象:在压桩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突然增大,施压油缸的油压显示突然下降并引起机台抖动,此时可能是桩身断裂。

1、桩材加工弯曲度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 发生倾斜或弯曲。

2、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3、插桩不垂直,在压入一定深度后,用移机方法来纠正,使桩身产生曲折。

4、多节桩施工时,相对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焊接后产生弯曲。

5、桩材混凝土强度不够,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而未被发现。

1、施工前应把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检查。

2、加强桩材外观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mm)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不宜使用。

3、在插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得采用移机方法来纠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端面间隙要加垫铁片塞牢。

4、桩的堆放和吊运应严格执行规范,若桩身裂缝超过验收标准严禁使用。

7.2.8.2 桩顶损坏

A. 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损坏。

1、桩材混凝土配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养护措施不力。

2、桩顶端面不平,造成桩顶端面与桩轴线不垂直。

3、桩顶与送桩杆的接触面不平,送桩时造成桩顶端面局部应力集中而损坏。

1、桩制作时,离心要均匀,桩顶加密箍筋位置要准确,并按规范养护。

2、沉桩前应检查桩顶有无凹凸现象,其端面是否垂直于轴线,桩尖是否偏斜,若不符合规范要求不得使用,或经过修补处理后才能使用。

3、检查送桩杆与桩的接触面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处理才能使用。

7.2.8.3 桩位偏移

A. 现象:在压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

1、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2、多节桩施工时,相对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焊接后产生弯曲。

3、桩数量较多且桩距较小,压桩时土被挤压到极限密实度后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浮起。

4、在软土地基施压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压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较大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浮起。

1、压桩前应先将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加强桩材外观检查,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不得使用。

2、在压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施焊应严格执行规范。

3、采用井点降水、砂井或盲沟等降水或排水措施。

4、压桩期间不得开挖基坑,要等桩全部压完,停置两周后才能开挖。

7.2.8.4 沉桩达不到设计标高

A. 现象:沉桩压力已达到或超过设计值,但桩尖未到达设计的标高位置。

1、工程地质情况未能勘探清楚,尤其是持力层的标高起伏不明,致使设计考虑的持力层或选择的桩尖标高有误;

2、局部有坚硬夹层或砂夹层;

3、施工中遇到地下障碍物,如大石头、旧埋设物等;

4、群桩挤土效应导致桩入土阻力增加;

1、工程地质情况应详细勘探,做到工程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相符;

2、合理选择持力层或桩尖标高;

3、遇有硬夹层或砂夹层时,可采用先钻后压法(预钻孔)穿透硬夹层,以利沉桩。

4、先用回转钻孔机进行预钻孔取土、调整施工顺序(先施工沉桩困难的桩)、在工程场地布置应力释放孔和沟槽、减缓沉桩速度等,以减少挤土效应对工程场地的影响,释放土压力;

5、调整压桩设备,更换压力较大的设备进行施工。

7.2.8.5 基坑开挖注意事项:

1、基坑开挖时,围护结构要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以避免侧向土压力作用造成基桩位移。

2、合理安排挖土顺序与流向,以避免土体不均匀卸荷造成基桩位移。

3、机械挖土至桩顶30cm时,应采用人工清理,以避免挖掘机碰坏桩头。

为了确保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项目部将组建以项目经理为施工现场质量第一责任人,项目工程师具体实施,质检员直接负责的质量保证体系网络,该体系如下图所示。

“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是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的重要保障,为此,针对本工程质量特点,对项目部质保组织体系主要成员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各工作岗位定岗定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8.2.3 管理制度

严明全面的管理制度、严谨科学的管理措施,是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的前提,才能更好地确保质量保证措施落到实处,才能实现我们的承诺,向业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8.2.4 质量保证措施

(1)“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我公司参与市场竟争的一贯宗旨,为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按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实施“全方位管理、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的质量管理模式,贯彻公司质量方针,实施 “四检”制度,即“班内自检,

交接班互检,现场质检员专检,公司抽检”制度。未按规定进行自、互检、交叉检的工序,不许转入下道工序。同时由工程负责人在质量管理职能部门配合下,管理和掌握工程中各项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情况,并保证同业主、监理及政府监督部门的信息沟通,确保其相关质量要求得到准确传达并执行。

(2)由公司总工审批发放的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项目部提交业主和监理认可后方可执行。

(3)项目部负责人依据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组织实施,若遇特殊情况设计变更或其他原因所致,应对实施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和补充事宜,并报公司总工审批后实施。

(4)实行工程质量项目经理负责制,坚决依照质量管理体系,逐级负责,层层把关,使工程质量的优劣与各级管理人员能力考核和经济效益挂钩,认真做好每道工序的自检、互检、专检,把质量目标落在实处。

A 重点监督: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对测量定位、桩材进场、接桩、沉桩、送桩等工序重点检查、监督。

B 质检员监督做到“六到位”,即“管桩验收到位,测量定位、沉桩前对位到位,沉桩垂直度监控到位,接桩到位,送桩标高控制到位”。

C 各工序检查,先由班组进行自检,再由质检员专检,然后汇同有关人员终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5)以GB50300-2001、GB50202—2002和DBJT08-92-2000及设计要求,进行各工序检查,狠抓落实,切实执行质量验收标准。

(6)做好质量教育工作,对全体技术管理人员、职工包括民工进行上岗前系统化和正规化培训,增强质量控制观念,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提高全员素质。通过对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培训、教育,强化他们的质量意识,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从主观上使施工人员自觉遵守质量法规,保证工程质量。

(7)施工技术及质量要求层层交底,由项目工程师进行技术总交底,技术员、施工员提前做好分部分项技术交底,把技术要求下达到生产第一线并贯彻执行。

(8)各类材料的试配、检测均在使用前取得业主、监理认可。

(9)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使作业班组发挥主观能动性。

(10)所有原材料、半成品必须有材质证明、出厂报告,不允许不合格品投入使用,无出厂证明、出厂报告和复检报告的材料禁用。

(11)每道工序完成,必须经专职质检人员签证质量合格的自检资料,报监理签证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所有隐蔽工程必须通过监理人员验收签证之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12)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坚持按规范办理变更或签证手续,经甲方监理或设计签证认可后方为有效。

(13)认真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14)质量记录是质量追溯的依据,做到真实和详尽。

(16)建立质量事故报告及调查制度:工程发生质量事故首先标识,隔离再组织评审事故程度,(请业主和监理参加),然后按评审意见处置,对事故上报不及时或隐蔽不报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17)施工中计量管理制度:

A 计量仪器必须经技术监督局验证有标签标识,并统一建卡,专人保管。

B 计量配备成套率达99%,送检率100%,工作检测率95%。

C 定期和不定期对商品砼供应商的搅拌设备的计量进行检查。

D 测量仪器经常校核并做记录,消除测量中的误差。

E 所有测量、测试仪器需妥善存放。

工期目标为:在业主要求的工期内完成本工程,即压桩施工工期为25天,为达到此目标,采取如下措施。

9.1 缩短施工准备期,尽早形成正常施工能力

9.1.1我单位立即组织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在确定开工前5日内进入现场,进行详细的施工调查、积极开展控制点复测、道路修建和临时设施搭建等施工准备工作,缩短施工准备期。

9.1.2编制好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操作顺序,以免发生工种间的矛盾。

9.1.3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劳动力和施工机械,避免发生因劳动力不足或机械不到位等原因而影响施工进度。

9.1.4提前联系材料,联系材料时,充分考虑材料的复试时间,保证材料能及时到场。

DB34/T 1927-2020标准下载9.1.5提前联系各种质监或安监部门的检查验收。

9.2 建立高效的施工组织机构和有效的管理制度

9.2.1组织实践经验丰富,又年富力强的管理人员和有施工经验、战斗力强的整建制施工队伍,按照工程的需要统一部署,组建高效、精干的项目经理部及作业队。

9.2.3加强现场施工组织指挥,做到指挥正确、指挥得力、效率高、应变能力强。以项目经理和项目部工程师为首的管理体系,决策重大施工问题,确定重大施工方案,全面负责施工进度管理。

9.2.4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施工人员定岗定责,严格技术标准、工艺措施,明确施工纪律,按设计要求施工。

9.2.5深化改革、完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全员风险承包,任务层层落实,把施工进度与职工的收益挂钩,兑现奖罚,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

9.2.6加强组织管理,各专业、各工种、班组之间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紧密协作,服从统一指挥泵站安全鉴定规程(SL 316-2015) ,做到协调一致。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