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

第2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

(1)本施工工艺适用于土方、基坑支护、地基处理、基础等工程施工。

DB14/T 2232-2020 行政审批一窗式服务规范.pdf(2)本施工工艺依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1994)、《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1999)、《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999)和相应的国家现行技术标准规定编制。

(3)施工中的劳动保护、安全措施等,必须按现行有关标准、规定执行。

2.2 土方施工工艺

2.2.1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

1.适用范围 本开挖工艺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坑(槽)和管沟以及大面积平整场地等机械开挖土方工程。由于人工挖掘的劳动强度高、效率较低,只适用于工程量小、分散或缺乏挖掘机时械才采用,本手册不含人工挖掘。

⑴ 挖土机械: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包括正铲、反铲、拉铲、抓铲等)、装载机等。

⑴ 土方开挖前,应详细查明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对位于基坑、管沟内的管线和相距较近的地上、地下障碍物应拆、改或加固处理完毕。

⑵控制坐标和水准点已按设计要求引测到现场,并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

⑶ 为了夜间施工,应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设计合理的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⑷ 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做好加固和加宽等准备工作。

⑸ 在机械无法作业的部位施工,修整边坡坡度以及清理槽底等已配备人工进行。

⑹ 当开挖深度范围内遇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应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进行土方开挖。做好施工场地防洪排水工作,全面规划场地,平整各部分的标高,保证施工场地排水通畅、 不积水,场地周围设置必要的截水沟、排水沟。

⑺ 在施工现场内修筑供汽车行走的坡道,坡度应小于1:6。当坡道路面强度偏低时,路面土层应铺填筑适当厚度的碎石或渣土;挖土机械所占土层处于饱和状态时,应填筑适用厚度的碎石或渣土,以免陷机。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测量放线→确定开挖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均匀开挖→排(降)水→修坡和清底→坡道收尾。

(1) 开挖坡度的确定:基坑开挖,应先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宽度,按放线分块(段)分层挖土。根据土质和水文情况,采取四侧或两侧直立开挖或放坡,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

1) 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规定时,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①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填充物为砂土):1.0m。

② 硬塑、可塑的粉土及粉质粘土:1.25m。

③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填充物为粘性土):1.5m。

④ 坚硬的粘土:2.0m。

(2)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测量的校核。控制网应该避开建筑物、构筑物、土方机械操作及运输线路,并有保护标志;场地整平应设l0m×lOm或20m×20m方格网,在各方格点上做控制桩,并测出各标桩处的自然地形、标高,作为计算挖土方量和施工控制的依据。基坑(槽)和管沟开挖,上部应有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冲刷边坡,造成塌方和破坏基底土。

(3)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分段分层均匀开挖。

(4)采用挖土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应从上而下分层分段,按照坡度线向下开挖,严禁在高度超过3m或在不稳定土体之下作业,每层的中心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

(5)在挖方边坡上如发现有软弱土、流砂土层,或地表面出现裂缝时,应停止开挖,并及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以防止土体崩塌与下滑。

(6)采用反铲、拉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其施工方法有下列两种:

1)端头挖土法:挖土机从基坑(槽)或管沟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

2)侧向挖土法:挖土机沿着基坑(槽)边或管沟的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土。

(7)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和管沟深度的l/2,如挖土深度超过5m时应按专业施工方案来确定。

(8)机械开挖基坑(槽)和管沟,应采取措施防止基底超挖,一般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300mm一层土不挖,以便经抄平后由人工清底挖出。

(9)机械挖不到的土方,应配以人工跟随挖掘,并用手推车将土运到机械能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挖走。

(10)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实际标高500m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理槽底土方。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11)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应留足回填的好土;多余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

(12)雨期、冬期施工

1)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期施工,如必须在雨期施工时,开挖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雨期施工开挖的基坑(槽)或管沟,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并对坡面进行保护。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2)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期施工方案进行。

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300mm。施工过程中每天均应对施工面采取防冻措施,施工接近基底标高时应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保温材料覆盖,且应防止保温材料受水浸湿。

施工时若引起临近建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1)挖方边坡塌方:根据不同土层土质和开挖深度,确定适当的挖方坡度,或设支护;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用降排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m;避免在靠近坡顶弃土、堆载和行驶挖土机械及车辆;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避免先挖坡脚造成边坡失稳。

(2)场地积水:场地内填土应认真分层回填压(夯)实,使密实度不低于设计要求,避免松填;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错误。

(3)边坡超挖:采用机械开挖,预留0.2~0.3m厚土层,采用人工修坡;对松软土层避免各种外界机械车辆等的振动,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4)基坑(槽)泡水:在开挖的基坑(槽)周围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水泵抽排,使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0.5~1.0m。

(5)围护墙渗水或漏水:渗水量较小时,在坑底设明沟排水;若渗水量较大,但没有泥沙带出,可用引流—修补方法加以控制;对渗、漏量很大的情况,在围护墙背面开挖至漏水位置下0.5~1.0m,并用密实混凝土进行封堵,或在墙后采用压密注浆或高压喷射注浆方法控制。

(6)围护墙倾斜、位移:对重力式支护结构采取减小坑边堆载,防止动荷载作用于围护墙或坑边区域;加快垫层与底板浇筑速度,以减少基坑敞开时间;对悬臂式支护结构,一般采取加设支撑或拉锚,也可墙背卸土,并应及时浇筑垫层;对支撑式支护结构,采取注浆或高压喷射注浆进行坑底加固,提高被动区抗力。

(7)流砂及管涌:坑内出现流砂现象时,应增加坑内排降水措施,将地下水位降低至基坑开挖底以下0.5~1.0m;基坑开挖后,可采取加速垫层浇筑或加厚垫层的办法“压住”流砂;管涌严重时可在支护墙的前面再打设一排钢板桩,在钢板桩与支护墙之间再进行注浆。

(8)邻近建筑与管线位移:基坑开挖应加强观测,当建筑物、管线位移、或沉降量到规范允许值后,立即采取跟踪注浆加固。注浆孔可在围护墙背及建筑物前各布置一排,但注浆压力不宜太大;有条件的,可在开挖前对临近建筑物的地基或支护墙背土体先采用压密注浆、搅拌桩、静力锚杆压桩等加固措施。对基坑周围管线可采取在管线靠基坑的一侧打设树根桩封闭或挖隔离沟。当地下管线离基坑较近时,打设封闭桩、挖隔离沟困难,可采取将管线架空的办法使管线与围护墙后土体分离。

(1)开挖标高、长度、宽度、边坡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过程应保持基底清洁无冻胀、无积水,并严禁扰动。

(3)开挖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压实度、降水系统、排水系统等,防止影响周边环境。

(4)基面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基底土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2.2.2 土方回填施工

1.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平整场地、基坑和管沟等土方回填工程。

(1)回填土的土质、粒径、含水率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宜优先采用原位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0mm,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使用振动碾时为3/4)。

(2)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可用作表层以下的填料;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可用做各层填料;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仅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

(1)装运机械:挖掘机、自卸车、推土机、铲运机、装载机、翻斗车等。

(2)压实机械:平碾、羊足碾、振动碾、蛙式打夯机、冲击夯、振动平板等。

(3)调节含水量机械:洒水车、圆盘耙、旋耕犁等。

(4)辅助工具:全站仪或其他测量设备、简易土工试验设备、手推车、铁锨、筛子(孔径40~60mm)、木耙、钢卷尺、线、胶皮管等。

(1)土方回填前应验收基底标高,办理隐蔽验收手续,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填方区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

(2)房心和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装或墙间加固后再进行。

(3)土方回填前,应做好水平标志,可在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上,每隔5m钉上水平控制桩或在邻近的建筑物上固定标高控制点。

(4)大面积场地上每隔10m左右应钉水平控制桩。

(5)按施工方案确定机械填土的施工顺序和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

土方回填工艺流程如下:

基底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检验密实度→修正找平验收

(1)回填土施工应分层铺填压实,最好采用同类土,如果用不同类土时,应把透水性较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下面,若已将透水性较小的土填在下层,则在铺填上层透水性较大的土料之前,将下层表面做成中间高四周低的形状,以免填土内形成水囊,不得将各种土混杂一起回填。

(2)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压实后的最大干密度,检验其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3)基坑回填应分层对称,防止造成一侧压力,出现不平衡,破坏基础或构筑物。当填方位于倾斜的地面时,应先将斜坡改成阶梯状,然后分层填土以防填土滑动。

(4)分层铺土不得超厚,冬期施工时冻土块粒径应满足规范规定。不得出现漏压或未压够遍数,坑(槽)底有机物、泥土等杂物清理不彻底等问题。在施工中应认真执行规范规定,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

(5)填土应夯压密实,不得漏压或减少压实遍数。回填施工前,基坑(槽)底有机物、泥土等杂物要清理彻底,并应清除填方区的积水,如遇软土、淤泥,必须进行换土回填。在夯压前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对湿土造成的“橡皮土”要挖出换土重填。在地形、工程地质复杂地区的填土,且对填土密实度要求较高时,应采取措施(如排水暗沟、护坡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匀下沉和坍塌等事故。

(6)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密实要求和地基情况等与建设单位共同确定。冬期填方一般应增加1.5%~3.0% 的预留下沉量。

(1)填方边坡塌方: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阶梯形接槎;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或夯实;在边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沟,避免积水。

(2)填土出现橡皮土:夯实填土时,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行回填,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走,如有地下水应降至基底以下;

(3)基坑(槽)回填土沉陷:回填前,将坑(槽)中积水排净,把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并严格按要求分层回填、夯实,控制填土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50mm的土块及较多的干土块,严禁用水沉法回填土。

(4)房心回填土沉陷:优选回填土料,控制含水量在最优范围内,并严格按规定分层回填夯实,对原有房心自然软弱土层进行处理,把有机杂质清理干净;地坑、坟坑、积水坑等应进行局部处理。

(5)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械性能,通过试验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按规定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处理方法:如土料不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压实加固措施;土料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晾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含水量过小或碾压机具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

(1)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压实,土的干密度在压实后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取样方法和数量应符合相关规定。

(2)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3)回填土料应按设计要求验收后方可回填。

(4)回填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排水措施、分层填筑厚度及含水量控制和压实程序。

(5)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标高、压实度、表面平整度等。

2.3基坑支护施工工艺

2.3.1浅基坑支护施工工艺

对深度在5m以内,层数为一层的浅埋地下室基坑,由于深度不大,土侧压力较小,一般可采用较为简单的支护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2.3.2排桩墙支护施工工艺

1.适用范围 排桩墙支护结构适用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二、三级的工程基坑支护。排桩墙有悬臂式支护结构、拉锚式支护结构、内撑式和锚杆式支护结构几种形式,悬臂式结构在杂软土场地中不宜大于5m。

(1)水泥:宜采用32.5级水泥,具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水泥重量允许偏差不超过±2%。

(3)砂:宜使用含泥量不超过±3%的中砂或粗砂,质量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4)外加剂:可使用速凝剂、早强剂、减水剂、塑化剂,外加剂溶液允许偏差不超过±2%。

(5)水:混凝土拌和用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有关规定。

(6)钢材:主筋宜用HRB335、HRB400级热轧带肋钢筋,箍筋宜使用ф6~ф8圆钢,型钢应满足有关标准要求。

(7)钢板桩、预制混凝土方桩、预制混凝土板桩的规格、型号按设计要求选用。

(1)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冲击式钻机、冲抓锤成孔机、回转式钻孔机、潜水钻机、振动沉管打桩机等。

(2)预制钢筋混凝土桩(方桩、板桩)、钢板桩:柴油打桩机、蒸汽打桩机、振动打拔桩机、静力压桩机等。

(1)排桩墙支护的基坑,应先支护后开挖。内支撑施工应保证基坑变形在设计要求的控制范围内。

(2)场地应满足泥浆排放条件。在含水层范围内的排桩墙支护基坑,应有可靠的止水措施,确保基坑施工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3)施工现场应具备满足施工要求的测量控制点。

排桩墙支护工艺流程如下:

测量放线→导架安装→钢板桩打设→基础施工→钢板桩拔除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桩机移位→桩养护→破桩→冠梁施工

3)预制桩(方桩、板桩)排桩墙

测量→桩机就位→立桩→打桩→送桩(接桩)→收锤移位→截桩头→冠梁施工

(1)各种桩原材料质量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外加剂应与水泥相适应。

(2)预制桩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不应采用接桩的方法达到其长度要求,必须接桩时,应采用焊接法,不宜采用浆锚法,且在排桩同一标高位置接头数量不应大于总桩数的50%,并应交错布置,当桩下沉困难时,不应随意截桩。预制桩排桩墙内支撑点位置应准确,支撑应及时。

(3)灌注桩成桩不应有断桩现象,且嵌固桩长应满足设计要求。

(4)腰梁位置及与桩的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冠梁施工前,应将桩头凿除并清理干净,桩顶露出的钢筋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5)施工现场应平整、夯实,施工期间不产生危及施工安全的沉降变形。

2.3.3地下连续墙支护施工工艺

1.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建筑工程中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结构外墙,以及高层建筑的深基坑、竖井和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支护等,特别适用于作挡土、防渗结构,地下连续墙深度一般在50米以内。

(1)水泥:应优先选用强度等级为42.5级或5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取样复验。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出厂超过三个月,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2)石子:宜采用卵石或碎石,石子的质量符合现行《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进场后应取样复验合格。石子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6和钢筋最小间距的1/4,且不大于31.5mm。含泥量小于2%,针片状含量不大于5%,压碎值不小于10%,石料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所配混凝土强度的1.3倍。

(3)砂:应采用中砂或粗砂,其细度模数应控制在2.3~3.2范围内,不宜采用细砂。砂的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进场后应取样复验合格。

(4)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的规定,外加剂应有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与水泥适应性的检测报告,进场应复验。

(5)钢筋:其品种、级别、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等的规定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当采用进口钢筋或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做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钢筋笼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绑扎(焊接)牢固。

(6)膨润土、粘土:拌制泥浆使用的膨润土,细度应为200—250目,膨润率5~10倍,使用前应取样进行泥浆配合比试验。如采取粘土制浆时,应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和矿物鉴定,其粘粒含量应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0,含砂量小于5%。

(7)掺和料:分散剂、增粘剂(CMC)等,掺和料的选择和配方须经试验确定。

(8)水:宜采用饮用水。若采用非饮用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

(1)成槽设备:液压抓斗成槽机、冲击式成槽机、多头钻成槽机、钻抓成槽设备等。

(2)制浆机具:泥浆搅拌机、泥浆泵、空压机、水泵、泥浆比重秤、泥浆检测仪、振动筛、漏斗粘度计、秒表、量筒或量杯、失水量仪、静切力计、量筒或量杯、含砂量测定器、PH试纸等。

(3)混凝土浇灌设备:混凝土浇灌架、混凝土导管等。

(4)吊放钢筋笼及槽段接头设备:吊车、接头管、接头箱、拔管机等。

(5) 吸泥渣设备:潜水砂石泵、真空泵等。

(6) 其他机具设备:钢筋对焊机、钢筋弯曲机、切断机、交直流电焊机、平锹、各种扳手、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

(1)施工场地应做到“三通一平”,并对松软地面进行碾压或夯实处理,以保证施工机械行走的平稳和安全。

(2)选择适宜的位置设置泥浆设备及泥浆材料堆放场,搭设钢筋笼绑扎平台和钢筋制作机械棚。

(3)对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进行调查,清除或改移完地上、地下管线及其他障碍物,对不能改移的障碍物必须标识,并采取保护措施。

地下连续墙工艺流程如下:

平整场地→测量放线→挖导沟、筑导墙→钻机就位→挖槽清槽、刷接头→吊放接头管→吊放钢筋笼→吊放混凝土导管、浇灌架就位→浇灌水下混凝土→拔接头管

(1)地下连续墙幅间缝

1)地下连续墙幅间接缝下部有豁口时会漏水漏泥砂,并在基坑开挖时会造成大量涌泥涌水,如遇此类情况,应及时回填原状土或回装土草包、尼龙包填塞豁口,同时在墙后对应位置用旋喷桩形成隔水挡砂帷幕,使大涌泥水为小渗漏。然后再开挖基坑,进行小渗漏治理。

2)地下连续墙幅间缝混凝土松露并夹有泥砂等造成渗漏,应剔除劣质混凝土及其夹杂物,用无收缩快硬水泥(必要时掺入聚合物改性乳液)堵漏,也可以对渗漏水用垂直栏缝的埋管引出,并通过这些埋管灌注超细水泥或聚氨酯浆液堵水。

(2)地下连续墙身:当地下连续墙墙面暴露的钢筋锈蚀或混凝土严重缺损时,须凿除深度不小于4cm,重新悬挂金属网片或绑扎钢筋层,再抹砌聚合水泥砂浆等作为防水防腐处理。

(3)导墙施工是确保地下墙的轴线位置及成槽质量的关键工序。土层性质较好时,可选用倒“L”形、甚至预制钢导墙,采用“L’’形导墙,应加强导墙背后的回填夯实工作。

(4)泥浆配方及成槽机选型与地质条件有关,常发生配方或成槽机选型不当而产生槽段坍方的事例,因此一般情况下应试成槽,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5)地下连续墙的接头部位在抗渗方面常是薄弱环节,应严格质量要求。

(6)地下连续墙是永久结构,与楼板、顶盖等构成整体,工程中必须对接驳器的外形及力学性能进行复验,保证满足设计要求。

(7)泥浆护壁在地下连续墙施工时是确保槽壁不坍的重要措施,应经常检验泥浆指标,以保证施工质量。

(8)检查槽段的宽度及倾斜度宜用超声测槽仪。

(1)施工前应检验进场的钢材,电焊条。已完工的导墙应检查其净空尺寸、墙面平整度与垂直度。检查泥浆用的仪器、泥浆循环系统应完好。地下连续墙施工应用商品混凝土。

(2)施工中应检查成槽的垂直度、槽底的淤积物厚度、泥浆相对密度、钢筋笼尺寸、浇注导管位置、混凝土上升速度、浇注面标高、地下墙连接面的清洗程度、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锁口管的拔出时间及速度等。

(3)成槽结束后应对成槽的宽度、深度及倾斜度进行检验,重要结构每段槽段都应检查,一般结构可抽查总槽段数的20%,每槽段应抽查l个段面。

(4)永久性结构的地下墙,在钢筋笼沉放后,应作二次清孔,沉渣厚度应符合要求。

(5)每50m3地下墙应做1组试件,每幅槽段不得少于l组,在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挖土方。

2.3.4水泥土桩墙支护施工工艺

1.适用范围 水泥土桩墙支护工艺适用于加固淤泥、淤泥质土和含水量高的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等土层;可直接作为基坑开挖重力式围护结构,用于较软土的基坑支护时深度不宜大于6m,对于非软土的基坑支护,支护深度不宜大于l0m,止水帷幕则受到垂直度要求的控制。水泥土桩施工范围内地基承载力不宜大于150kPa。

(2)砂子: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小于5%。

(1)水泥土搅拌桩法:深层搅拌机,灰浆搅拌机,灰浆泵,机动翻斗车,导向架,集料斗,磅秤、提速测定仪,电气控制柜,铁锹,手推车等。

(2)高压喷射注浆桩法:高压泵、钻机、浆液搅拌器等;辅助设备包括操纵控制系统、高压管路系统、材料储存系统以及各种管材、阀门、接头安全设施等。

(1)施工机具已运至现场并安装检修、试运转正常,检查桩机运行和输料管畅通情况,施工现场的水电应满足施工要求。

(2)深层搅拌机或钻机定位时,必须经过技术复核确保定位准确。

(3)施工前应确定灰浆泵输送量、灰浆经输送管到达喷浆口的时间和起吊设备提升速度等施工工艺参数,并根据设计要求试验确定搅拌材料的配合比。

(4)采用旋喷法施工时必须事先确定水泥浆的水灰比。

(5)施工现场应具备满足施工要求的测量控制点,并做好材料、机具摆放规划,使水泥浆输送距离最短。

水泥土墙工艺流程如下:

深层搅拌机定位→预搅下沉→配制水泥砂浆→喷浆搅拌、提升→重复搅拌下沉→重复搅拌提升直至孔口→关闭搅拌机、清洗

机具就位→贯入注浆管→试喷射→喷射注浆→拔管、冲洗

(1)施工使用水泥,必须经强度试验和安定性试验合格后才能伺用。砂子应严格控制含泥量,外加剂必须没有变质。

(2)水泥土桩墙采用格栅布置时,水泥土的置换率对于淤泥不宜对于0.8,淤泥质土不宜小于0.7,一般粘性土及砂土不宜小于0.6;格栅长宽比不宜大于2。

(3)水泥土桩与桩之间的搭接宽度应根据挡土及截土要求确定,考虑截水作用时,桩的有效搭接宽度不宜小于200mm。

(4)当变形不能满足要求时,宜采用基坑内侧土体加固或水泥土墙插筋加混凝土面板及加大嵌固深度等措施。

(5)当水泥土桩墙需设置插筋时,桩身插筋应在桩顶搅拌完成后及时进行。插筋材料、插入长度和露出长度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6)水泥土桩墙工程施工前,必须具备完整的地质勘察资料及工程附近管线、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公共设施的构造情况,必要时应进行施工勘察和调查以确保工程质量及附近建筑的安全。

(7)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由监理或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共同分析,消除质量隐患,并应形成文件资料后方可继续施工。

(8)加筋水泥土桩是在水泥土搅拌内插入筋性材料如型钢、钢板桩、混凝土板桩、混凝土工字梁等。这些筋性材料可以拔出,也可不拔,视具体条件而定。如要拔出,应考虑相应的填充措施,而且应同拔出的时间同步,以减少周围的土体变形。

(1)水泥土桩墙所用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格按规定抽样检验。

(2)水泥土桩墙墙体结构的检验应按成桩施工期、基坑开挖前、基坑开挖期三个阶段进行。在基坑开挖期,主要通过直观检验开挖面桩体的质量以及墙体和坑底渗漏情况,如不符合设计要求,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以防出现质量事故。

2.3.5土钉墙支护施工工艺

1.适用范围 土钉墙支护工艺适用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的非软土场地,地下水位以上或经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后的人工填土、粘性土且深度不大于12m的基坑支护或边坡加固,当土钉墙与有限放坡、预应力锚杆联合使用时,深度可适度增加。

(1)土钉:土钉钢筋宜采用Ⅱ、Ⅲ级,直径宜为16~32mm,并有出厂合格证和现场复试的试验报告。

(2)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面层厚度不宜小于80mm。

(3)注浆材料: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0。

(1)成孔机具设备:冲击钻机、洛阳铲等;在易塌孔的土体钻孔时宜采用套管成孔或挤压成孔设备。

(2)注浆机具设备:注浆泵、灰浆搅拌机等。

(3)混凝土喷射机具:混凝土喷射机、空压机等。

(1)土钉施工前应清楚施工场地的土层分布和各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2)进行场地平整,拆迁施工区域内的报废建(构)筑物和挖除地面以下3m内的障碍物,保证水源、电源畅通。在施工区域内已设置临时设施,修建施工便道及排水沟,各种施工机具巳运到现场,并安装维修试运转正常。

(3)已进行施工放线,土钉孔位置、倾角已确定;各种备料已到场并经复验合格。

(4)已采取降排水措施排除地表水、地下水,满足施工作业条件。

5.施工工艺 土钉墙支护工艺流程如下:

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并埋设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标志→喷射第一层混凝土→钻孔安设土钉、注浆、安设连接件→绑扎钢筋网→喷射第二层混凝土→设置坡顶、坡面和坡脚的排水系统

(1)在钻孔过程中,应认真控制钻进参数,合理掌握钻进速度,防止埋钻、卡钻、塌孔、掉块、涌砂和缩径等各种通病的出现,一旦发生孔内事故,应尽快进行处理。

(2)钻机拔出钻杆后要及时安置土钉,并随即进行注浆作业。

(3)土钉安设应按设计要求,正确组装,认真安插,确保安设质量。

(4)注浆应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水泥浆、水泥砂浆配合比,做到搅拌均匀,并使注浆设备和管路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5)施工中应对土钉位置,钻孔直径、深度及角度,土钉插入长度,注浆配比、压力及注浆量,喷射混凝土厚度及强度等进行检查。

(6)每段支护体施工完后,应检查坡顶或坡面位移,坡顶沉降及周围环境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

(1)钢筋、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

(2)土钉抗拔试验数量为土钉总数的1%,且不少于三根,抗拔力平均值应大于设计极限抗拔力,抗拔力最小值应大于设计抗拔力的0.9倍。

2.3.6逆作法施工工艺

1.适用范围 逆作法施工即逆做拱墙支护工艺,适用于基坑深度不大(不超过12m),平面为圆形、方形或接近方形的基坑作支护用。在有条件的基坑工程,将支护墙在平面上作成圆形闭合拱墙、椭圆形闭合拱墙、或组合拱墙,使支护墙受力,起拱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受力状态,发挥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减小支护截面,提高支护刚度,同时为基坑开挖提供较大空间。

(1)拱曲线沿曲率半径方向的误差不得超过±40 mm。

(2)拱墙结构施工应采取自上而下分道、分段逆做施工。在水平方向的分段长度不应超过12m,通过软弱土层或砂层时,分段长度不宜超过8m。

(3)拱墙在垂直方向应分道施工,每道施工的高度视土层的直立高度而定,不宜超过2.5m;待上道拱墙合拢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可进行下道拱墙施工。

(4)上下两道拱墙的竖向施工缝应错开,错开距离不宜小于2m。

(5)拱墙施工宜连续作业,每道拱墙施工时间不宜超过36h。

(6)当采用外壁支模时,拆除模板后应将拱墙与坑壁之间的空隙填满并夯实,使拱墙受力均匀。

(7)基坑内积水坑的设置应远离坑壁,距离不应小于3m,基坑顶部亦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

(2)圆形拱墙壁厚不应小于400mm,其他拱墙壁厚不应小于500mm;钢筋混凝土拱墙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25,拱墙结构水平方向应配通长双向配筋,总配筋率不应小于0.7%;拱墙结构不应作为防水体系使用。

拱曲线沿曲率半径方向的误差不得超过40mm;对逆做拱墙施工质量有怀疑时,宜采用钻芯法进行检测,检测数量为100m2墙面为一组,每组不应少于3点。

2.4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

2.4.1换填垫层法施工工艺

1. 换填垫层法施工工艺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基坑、基槽、管沟等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含其下有暗沟、暗塘)的地基处理。

2.材料要求(根据地质条件,选用换填材料)

(1)粉质粘土:土料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并应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15mm,不宜使用块状粘土,当含有碎石时,其粒径不宜大于50mm。土料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误差不得大于土2%。粉质粘土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的处理。

(2)灰土:土料宜用粉质粘土,不宜使用块状粘土,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并应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15mm;石灰宜用新鲜的消石灰,其颗粒不得大于5mm。灰土的含水量,以手紧握土料成团,两指轻捏能碎为宜,灰土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配合比2:8或3:7灰土,适用于深2m以内,地下水位以上的一般粘性土地基处理。

(4) 粉煤灰:粉煤灰作为建筑物基础时应符合有关放射性安全标准的要求,大量填筑时应考虑对地下水和土壤的环境影响,可用于道路、堆场和小型建筑、构筑物等的地基换填。

3. 主要机具设备 平碾、平板振动器、振动碾或羊足碾、木夯、铁夯、石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筛子、标准斗、靠尺、耙子、铁锹、胶皮管、小线和钢尺等。

⑴ 基坑(槽)内换填前,应先进行钎探并按设计和勘察单位的要求处理完基层,并办理基坑(槽)隐蔽验收手续。当底部存在古井、古墓、洞穴、旧基础、暗塘等不均匀部位时,应根据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的要求予以处理,合格后方可施工。

⑵ 基础外侧换填前,应对基础、地下室墙及地下防水层、保护层进行检查,发现损坏时应及时修补,并办理隐蔽验收手续;现浇的混凝土基础墙、地梁等均已达到规定的强度,施工中不得损坏混凝土。

⑶ 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时,应采取排水或降水措施,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基底以下500mm左右,并在3d之内不得受水浸泡。

5.换填垫层法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基底清理→分层铺填检验过的换填料→分层压实→找平验收

(1)为防止换填垫层局部或大面积下沉,换填料应分层铺设夯实,取样检验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干土质量密度不合格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每层换填料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检验必须保质保量;回填标高相差较大时,应先夯填低的部位;按规范要求分段碾压,边角部位应用动力夯或人力夯夯实;冬期换填的底槽如受冻,应清除冻层后再换填,暂时停顿或隔夜继续换填的底层上要覆盖保温材料。

(2)严格换填材料质量检验,材料含水量不合格不允许下槽。机械开挖至接近设计标高时,应预留200~300mm厚土层,用人工开挖,以防形成橡皮土或超挖。

(3)为防止换填地基密实度不够,施工中应严格操作要求和质量管理:排除积水,清除淤泥,疏干槽底,再进行分层回填夯实;需降水时,应在换填完毕再停止降水;如排除积水有困难,也要将淤泥清除干净,再分层回填砂或砂砾,在最优含水量下进行夯实;基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做台阶,台阶高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不小于lm。

(1)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只有每层的分层厚度、分段施工时搭接部分的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压实系数均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填上层土。

(2)换填用的原材料质量、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应拌和均匀。

(3)施工结束后应检验换填地基承载力。

2.4.2预压法施工工艺

1.适用范围 预压法施工工艺适用于淤泥质土、淤泥和充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预压法包括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

(1)普通砂井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2)袋装砂井用的装砂袋,要有良好的透气、透水性,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和一定的抗老化、耐腐蚀性能。常用的有玻璃丝纤维布、聚丙烯编织布、黄麻布、再生布等。

(3)钢管(打砂井用,直径略大于砂井)。

(5)真空预压密封膜。

(6)堆载用散料(如土、砂、石子、石块、砖等)。

(3)射流真空泵及管路连接系统

⑴ 认真熟悉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编制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

⑵ 搜集详细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邻近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类型及分布和结构质量等情况。

⑶ 施工前应进行工艺设计,包括管网平面布置,排水管泵及电器线路布置,真空度探头位置、沉降观测点布置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其他设施的布置等。

⑷ 测量基准点复测及办理书面移交手续。

(1)真空预压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平整场地→铺设水平排水垫层→打设竖向排水体→埋设排水滤管→挖封闭沟→铺设密封膜→安装抽真空设备→抽真空及真空维持→真空预压卸荷→验收

(2)堆载预压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平整场地→施工定位→铺设水平排水垫层→打设竖向排水体→堆载预压→加载过程监测→卸载→质量检测→工程验收

(1)真空预压法施工要点

2)泵及膜下真空度应达到96kPa和60kPa以上的技术要求。真空预压的真空度可一次抽气至最大,当连续5d实测沉降小于2mm/d或固结度大于等于80%,或符合设计要求时,可停止抽气。

3)塑料膜下料时应根据不同季节预留伸缩量,夏季或冬季施工时应防晒、防冻措施。

(2)堆载预压法施工要点

1)施工前,在地下预埋孔隙水压计测定孔隙水压的变化;在堆载区周边的地表设置位移观测桩,用精密测量仪器观测水平和垂直位移;在堆载区周边的地下安装钻孔倾斜仪或其他观测地下土体位移的仪器,测量地基土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2)预压期间应及时整理变形与时间、孔隙水压力与时间等关系曲线,推算地基的最终固结变形量、不同时间的固结度和相应的变形量,以便分析地基处理的效果并为确定卸载时间提供依据。

3)预压后的地基应进行十字板抗剪强度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等,以便检验处理效果。

4)对于以抗滑稳定控制的重要工程,应在预压区内选择代表性地点预留孔位,在加载不同阶段进行不同深度的十字板抗剪试验和取土进行室内试验,以验算地基的抗滑稳定性,并检验地基的处理效果。

(1)施工前应检查施工监测措施,沉降、孔隙水压力等原始数据,排水措施,砂井(包括袋装砂井)、塑料排水带等位置。塑料排水带的质量标准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录B的规定。

(2)堆载施工应检查堆载高度、沉降速率。真空预压施工应检查密封膜的密封性能、真空表读数等。

(3)施工结束后,应检查地基土的强度及要求达到的其他物理力学指标,重要建筑物地基应做承载力检验。

2.4.3强夯法施工工艺

1.适用范围 强夯法施工工艺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1)推土机、起重机械、夯锤、自动脱钩装置。

(2)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度、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1)场地已平整,机械设备进出场道路已铺设完毕。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

(2)现场积水已排除,满足机械行走作业。

(3)施工前应熟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4)施工前应进行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工作,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强夯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场地平整→布置夯点→机械就位→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夯锤自由下落→按设计要求重复夯击→低能量夯实表层松土→验收

(1)施工场地应平整并能承受夯击荷载,施工前必须清除所有障碍物及地下管线。

(2)强夯机械必须符合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要求,并设置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起重机臂杆在突然卸重时发生后倾和减少臂杆振动。

(3)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控制。夯击深度应用水准仪测量控制。

(4)每夯击一遍后,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然后用土将夯坑填平,方可进行下一遍夯实,施工平均下沉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强夯时,首先应检验夯锤是否处于中心,若有偏心时,应采取在锤边焊钢板或增减混凝土等办法使其平衡,防止夯坑倾斜。

(6)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正确。如错位或坑底倾斜度过大,应及时用砂土将坑整平,予以补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7)夯击点宜距现有建筑物15m 以上,否则,可在夯点与建筑物之间开挖隔振沟带,其沟深要超过建筑物的基础深度,并有足够的长度,或把强夯场地包围起来。

6.质量验收及标准

(1)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排水设施及被夯地基的土质。

(2)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

(3)施工结束后,检查被夯地基的强度并进行承载力检验。

2.4.4砂石桩法施工工艺

1.适用范围 砂石桩法施工工艺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对饱和粘土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砂石桩法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

(1)机械设备:振动(或锤击)沉管打桩机(或汽锤、落锤、柴油打桩机)、履带(或轮胎)式起重机、机动翻斗车等。常用振动沉。

(2)主要工具:桩管(带活瓣桩尖)、装砂石料斗、铁锹、手推胶轮车、测绳、水准仪、经纬仪等。

(1)应具备详细的岩土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资料、拟建建筑物平面位置图、基础平面图及剖面图、砂石桩复合地基处理施工图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收集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熟悉砂石桩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

(3)根据建筑物控制点坐标、水准点高程的书面资料,进行施工放线、放点,放线应将地基处理范围用白灰划出来,对建筑物控制点埋设木桩。必要时,对建筑物控制点坐标和水准点高程进行验测。要求使用经过检定合格的测量仪器。

(4)起重设备进场后应及时进行安装与调试,保证起重机行走运转正常;起吊挂钩锁定装置应牢固可靠,脱钩自由灵敏,与钢丝绳连接牢固;柱锤重量、直径、高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柱锤挂钩与柱锤整体应连接牢固。

(5)采用砂石桩处理地基时,应补充设计、施工所需要的有关资料,包括砂土的相对密度、砂石料特性、可采用的施工机具及性能等。

砂石桩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JGJT10-2011 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pdf试成桩→施工参数确定→夯机就位→起吊夯锤→夯锤下落冲扩成孔→至设计深度→填加碎石并夯实→控制桩顶标高→移机进行下一根桩施工

(1)对大型的、重要的或场地复杂的工程,在正式施工前,应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试验。

(2)用自动脱钩下落夯锤的方法施工时,应设有导正架限制其侧向倾倒。

(3)用钢丝绳悬吊下落夯锤的方法施工时,应经常检查钢丝绳磨损情况及钢丝绳与柱锤连接牢固情况,防止钢丝绳断裂或连接处松开导致夯锤伤人。

(4)桩体施工的关键是分层填料量、分层夯实厚度及总填料量。填料充盈系数不宜小于1.5,如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应空夯夯实。

(5)当土的含水量偏低、遇到坚硬土层或砖渣堆积层时,会造成沉管困难。对此应分清原因,分别采取适量浸水、开挖排除或引孔等方法进行处置,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Q/GDW 13003.1-2018 35kV变压器采购标准 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1)施工前应检查砂石料的含泥量及有机质含量、样桩的位置等。

(2)应在施工期间及施工结束后,检查砂石桩的施工记录。对沉管法,尚应检查套管往复挤压振动次数与时间、套管升降幅度和速度、每次填砂石料量等项施工记录。

(3)施工结束后,应检验被加固地基的强度或承载力,但应间隔一定时间方可进行质量检验。对饱和粘性土地基应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间隔时间不宜少于28d;对粉土、砂土和杂填土地基,不宜少于7d。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