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论证方案版 (2).doc

高大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论证方案版 (2).doc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1.8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高大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论证方案版 (2).doc

□第二部分:经营业务用房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Q/CR 689.2-2019 铁路机车、动车组通风机组-第2部分:轴流通风机组编制日期: 2013 年 7 月 10 日

高支模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批表

邵阳市烟草公司武冈市中转站及经营业务用房项目

高支模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会议签到表

1.工程概况…………………………………………………………1

2.编制依据…………………………………………………………2

3.设计计算…………………………………………………………3

4.构造要求…………………………………………………………3

5.材料管理…………………………………………………………6

6.劳动力安排………………………………………………………6

7.模板安装…………………………………………………………7

8.模板施工质量要求 ……………………………………………12

9.模板施工安全要求 ……………………………………………13

10.文明施工要求…………………………………………………13

11.验收……………………………………………………………14

12.使用……………………………………………………………14

13.拆除……………………………………………………………15

14.施工平面布置图及高支模区域划分…………………………16

附件一.支模架的安全技术措施…………………………………17

附件二.超高模板(扣件钢管架支撑)计算书…………………21

附件三.梁模板(扣件钢管架支撑)计算书……………………33

附件四.柱模板计算书……………………………………………54

地址:武冈市竹城公路西侧

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计划工期:300天

施工面积:2515.66m2

总高度:仓库12.45m

层数:仓库2层

层高:6.0m

本工程高支模区域为2层6m层高的仓库部分(仓库位置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其支撑架搭设高度为5.5m。其地基为回填土层(机械夯实)上100mm厚C15混凝土硬化地面。

梁宽400mm,梁高1200mm,楼板厚度0.1m,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

内龙骨布置4道,内龙骨采用方木50mm×100mm ,外龙骨间距500mm,外龙骨采用方木50mm×100mm

对拉螺栓布置4道,竖向间距220,220,220,220 (mm),断面跨度方向的间距1000mm。

承重架采用多根承重立杆,木方垂直梁截面支设方式,梁底增加3根承重立杆,承重杆间距300,300,300,300

梁底采用2根50mm×100mm的木方,顶托内托梁材料选择标准无缝钢管。

梁两侧立杆间距0.70(m),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0.0(mm)。

板底采用木方支撑形式,木方间距200mm,木方尺寸:50mm×100mm。

脚手架搭设高度5.50m,步距1.50m,排距0.70m,纵向间距0.70m。

2.2《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

2.10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4.1.1 对剪刀撑、水平杆、周边拉结等采取一系列加强措施。

4.1.2 支模架体高宽比:模板支架的整体高宽比不应大于5。

梁下优先采用可调托座同时对采用可调托座时的构造做出了具体规定,以满足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1) 搭接要求:立杆接长时,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立杆接长除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

b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2) 扫地杆设置:模板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3)可调托座使用:可调托座与钢管交接处应设置横向水平杆,托座顶距离水平杆的高度不应大于300mm。梁底立杆应按梁宽均匀设置,其偏差不应大于25mm,调节螺杆的伸缩长度不应大于200mm,另外,使用可调托座必须解决两者连接节点问题

4.3.1每步的纵、横向水平杆应双向拉通。

4.3.2搭设要求: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确1/3;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距离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4.3.3主节点处水平杆设置: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剪刀撑包括两个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三部分组成,要求根据工程结构情况具体说明设置数量

注意:对于超高大跨大荷重支模架要针对性设置并绘图表示

4.4.1设置数量,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的模板支架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剪刀撑:

(1)模板支架四边满布竖向剪刀撑,中间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纵、横向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2)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4.4.2剪刀撑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60之间。倾角为45时,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不应超过7根;倾角为60时,则不应超过5根;

(2)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

(3)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4)设置水平剪刀撑时,有剪刀撑斜杆的框格数量应大于框格总数的1/3。

4.5.1一般支模架体,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时,柱、墙板与梁板混凝土应分二次浇筑,模板支架应与施工区域内及周边已具备一定强度的构件(墙、柱等)通过连墙件进行可靠连接。

4.5.2超高大跨大荷重支模架必须与砼已浇筑完毕的垂直结构有效拉结。

5.1.1材质:引用了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

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相关规定

5.1.2验收与检测,采购、租赁的钢管、扣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法定检测单位的检测检验报告,生产厂家必须具有技术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并且使用前必须进行抽样检测。

(1)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2)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钢管表面锈蚀深度;钢管的弯曲变形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

(3)钢管应进行防锈处理。

(1)有裂缝、变形或螺栓出现滑丝的扣件严禁使用;

(2)扣件应进行防锈处理。

施工现场应建立钢管、扣件使用台帐,详细记录钢管、扣件的来源、数量和质量检验等情况人员管理

施工前组织管理人员熟悉图纸,学习相关规范、图集等,以提高管理人员对该工程的正确认识。项目部将尽量挑选创过“优质工程”的工人,按施工所需陆续安排其进场,并在进场时对其进行安全、治安、环保、卫生等方面地教育,并进行针对性的技术、质量标准和现场管理制度的培训。

7.1.1、柱模板的设计

柱模面板选用915×1830×18㎜胶合板,竖楞选用50×100㎜松木方, 柱箍选用φ48mm×3.0mm钢管对拉螺栓选用φ12钢筋,其间距、数量分别见下表。

7.1.2、柱模的施工顺序:

安装柱模时,应先在楼面上弹出柱轴线及边线→测定标高→找平柱脚→立柱模→加柱箍→支设侧面稳定斜撑→浇捣砼→拆柱模(修整,翻至上一层使用)。

7.1.3、柱模施工的要点及细部要求

⑴为保证断面尺寸,在柱断面的四个脚用钢筋头在柱筋上作限位,用水准仪将相邻的水准点转移到柱钢筋上(一般为楼层结构标高上500mm),以此标高来控制柱模顶的标高。

⑵柱与梁板的接头尺寸准确与否是影响结构外观的主要因素,在施工中也是难点之一。首先在安装柱模时,要控制好垂直度与断面尺寸大小,梁板模安装基本结束时,在梁板模上做二次放样,核对柱头是否偏位,对柱施工缝留设较低的柱头应加设一道柱箍,防止涨模。

⑶在柱模接头处,用电钻钻出两个孔洞,排除柱头积水,以保证砼质量。

⑸拉结筋埋设:当砖砌体与框架柱相连接时,应在柱模上弹出砌体厚度控制线,然后沿高度方向每隔400mm钻两个孔,最后在浇捣砼之前插入2Ф6拉结筋,长度一般不小于700mm,确保砌体拉结筋位置正确。也可事后进行拉结钢筋植筋。

7.2.1、梁、板模板及支撑的设计

面板选用915×1830×18㎜胶合板,次楞、主楞分别选用50×100㎜、松木方,对拉螺栓选用φ12钢筋,其间距、数量分别见下表。

7.2.2、梁板模板安装操作流程如下:

先沿主梁梁位走向安放梁底支撑→上顶托、龙骨、次楞木→梁模安装→楼板面模板安装→梁板钢筋安装→梁板混凝土浇筑→养护→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 拆除模板、支撑→模板翻转上一层→继续以上工序

梁模板安装后,要拉中线进行检查,复核各梁模中心位置是否对齐,待平板模板安装后,检查并调整标高,将木楔钉牢在垫板上。各顶撑之间要设水平撑或剪刀撑,以保持顶撑的稳固。

为了深梁绑扎钢筋的方便,在梁底模与一侧模板撑好后,就先绑扎梁的钢筋,后装另一侧模板。次梁模板的安装,要待主梁模板安装

平板模板安装时,先在次梁模板的两侧板外先弹水平线。水平线的标高应为板底标高减去平模板厚度及搁栅高度,然后按水平线上牵杆托木,托模上口与水平线相齐,再把靠梁模旁的搁栅先摆上,按设计间距,摆放搁栅,最后在搁栅上铺钉平模板。为了便于拆模,只在模板端部或接头处钉牢,中间尽量少钉。

为了节约模板,不造成浪费现象,大面积配板位置先用标准尺寸的整块胶合板对称排列,不足部分留在中央及两端,用胶合板锯成所需尺寸嵌补。所有板缝力争拼密缝,确保砼表面光滑平整。

(1)、模板拆除的要求 ①不承重或侧压的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不变形,边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②承重模板应在与结构或构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符合规定时,才能拆除。 ③芯模或预留孔洞的内模,应在砼强度能保证构件和孔洞表面不发生坍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拆除时应避免振动和碰伤。

(2)、拆模注意事项 ①拆模前要有混凝土强度报告,并制定拆模程序、拆模方法及安全措施,在经过申请批准后方可拆模。模板拆除时要设置警戒线,并有专人监护。严禁硬砸乱撬,摇晃振动,不得将撬棒直接着力于砼表面及受力薄弱的局部位置。 ②已拆模的结构,应在砼达到设计标号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荷载。当承受施工荷载大于计算荷载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③拆除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拆下来的木料要及时运走、整理。

④拆模程序一般应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重大复杂模板的拆除,事前应制定拆模方案。

⑤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

⑥快速施工的梁和楼板模板,其底模及门架支撑的拆除时间应

对所有砼的强度发展情况分层进行核算,确保下层楼板及梁能安全承载。

8.1、模板及其支撑结构的材料、质量,应符合规定和设计要求。

8.2、模板及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不致发生不允许的下沉与变形,模板的内侧面要平整,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8.3、模板安装后应仔细检查各部构件是否牢固,在浇灌砼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要及时休整加固。

8.4、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洞口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

8.5、现浇整体式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9、模板施工安全要求

9.1、支模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遇途中停歇,应将就位的支顶、模板联结稳固,不得空架浮搁。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防止坠落伤。

9.2、拆模时应搭设脚手板。

9.3、拆楼层外边模板时,应有防高空坠落及防止模板向外倒跌的措施。

9.4、拆模前应制定拆模程序,拆模方法及安全措施,严禁硬砸乱撬,摇晃振动,不得将撬棒直接着力于砼表面及受力薄弱的局部位置。 9.5、模板拆不下来时,可用木棰敲击模板,拆除的模板切不可高,抛下,以免伤人及损伤模板。

9.6、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脚,正确地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9.7、拆除模板一般用长撬棍,不允许站在正在拆除的板下。

9.8、二人抬运模板时,要互相配合,协调工作。传递模板时,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绳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乱扔。

10、文明施工要求

10.1、搭设作业必须在统一指挥下,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

10.2、工人在架上进行搭设作业时,作业面上宜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板并固定,严禁“走钢丝绳”;

10.3、戴好安全帽、系安全带、穿软底鞋,严禁酒后上架作业;

模板支架投入使用前,应由项目部组织验收。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人员,以及监理工程师应参加模板支架的验收。对高大模板支架,施工企业的相关部门应参加验收。

11.2.1材料——技术资料

11.2.2参数——专项施工方案

11.2.3 构造——专项施工方案和本规程

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采用扭力扳手检查,抽样方法应按随机分布原则进行。

按相关规定填写验收记录表。

12.1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脚手架不得与模板支架相连。

12.2模板支架使用期间,不得任意拆除杆件,当模板支架基础下或相邻处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支架使用过程中不得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12.3架体因特殊原因或使用荷载变化而发生改变时,需采取措施(编制补充专项施工方案),重新验收。

12.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观测模板支撑系统的工作状态,观测人员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报告施工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应立即通知浇筑人员暂停作业,情况紧急时应采取迅速撤离人员的应急措施,并进行加固处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均匀浇捣,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超高堆置。

13.1 拆除时间: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的要求。

13.2 拆除方法:模板支架拆除时,应按施工方案确定的方法和顺序进行,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步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分段拆除的高差不应大于二步。设有附墙连接件的模板支架,连接件必须随支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接件全部或数步拆除后再拆除支架;多层建筑的模板支架拆除时,应保留拆除层上方不少于二层的模板支架,模板支架拆除时,应在周边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卸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严禁将钢管、扣件由高处抛掷至地面;

(2)运至地面的钢管、扣件应及时按规定进行外观质量检查、整修与保养,剔除不合格的钢管、扣件,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

14、施工平面布置图及高支模区域划分

本工程高支模区域为2层6m层高的仓库部分,其长×宽=24m×49.2m,支撑架搭设高度为5.5m。其地基为回填土层(机械夯实)上100mm厚C15混凝土硬化地面。

附件一.支模架的安全技术措施

1、多为大空间楼盖体系:

2、都为砼浇筑过程中发生的模板支撑体系失衡垮塌。

3、多为墙、柱及板梁同时整体现浇。

二、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由于空间宽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较差,与四周构筑物的拉接疏于管理,随着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自重荷载的增加,模板支撑架产生局部变形, 并在混凝土泵送管水平冲击荷载的作用下,使模板支撑体系整体失稳,从而造成支撑架整体垮塌。

1、避免墙、柱与梁板的混凝土同时浇筑:

2、加强与已完成施工结构的固结:

3、完成模板支撑体系外立面四周的闭合:

4、消除水平冲击荷载:

在混凝土浇筑中优先选用汽车泵或脱离模板支撑体系的混凝土布料机。如泵管须要穿越混凝土浇筑的楼面时,泵管支架应采用独立支撑体系。采取这一措施可有效防止模板支撑体系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产生的水平冲击荷载。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按由中心向四周均匀扩散浇筑的原则,制定好混凝土的浇筑流程,确保模板支撑体系整体均匀受荷,从而防止支撑体系由于受荷不均而产生的破坏。

6、降低混凝土浇筑速度或加快混凝土凝结速度:

在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产生冷缝的前提下,放慢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或采用早强型混凝土,加快混凝土的凝结速度,可防止加载速度过快而造成支撑体系失稳。

要认真执行施工方案的审查、审批流程。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方案在实施前,施工单位要组织参与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尤其是要加强构造措施的交底,明确剪刀撑及固结点的做法。施工过程管理人员要跟踪检查,对违背施工方案内容的要及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

认真执行分项工程验收程序,完成施工的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单位在完成自检后,监理单位要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论证专家等相关人员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验收,完成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在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单位还应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论证专家等相关人员对模板工程的最终验收。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对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终凝时间进行测控;要做好混凝土浇筑顺序的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的控制;对模板支撑架质量,要随混凝土浇筑的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如发现控制偏离的要及时制定措施进行纠正。

附件二.超高模板(扣件钢管架支撑)计算书

本工程仓库一、二层层高为6.0m(超过4.5m)。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

钢管排列平面示意图

1.模板构造及支撑参数

楼层高度H:6.0m;混凝土楼板厚度:100mm;

立杆纵向间距或跨距la:0.7m;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0.7m;

立杆步距h:1.5m;

板底采用的支撑钢管类型为:Ф48×3.0mm;

钢管屈服强度fy:235N/mm2;钢管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

钢管抗剪强度设计值fv:120N/mm2;钢管端面承压强度设计值fce:325N/mm2;

新浇筑砼自重标准值G2k:24kN/m3;钢筋自重标准值G3k:1.1kN/m3;

板底模板自重标准值G1k:0.3kN/m2;

承受集中荷载的模板单块宽度:700mm;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

计算模板和直接支承模板的小梁时取2.5kN/m2;

计算直接支承小梁的主梁时取1.5kN/m2;

计算支架立柱等支承结构构件时取1kN/m2;

搭设形式为:梁顶托承重;

面板采用克隆(平行方向)18mm厚覆面木胶合板;厚度:18mm;

抗弯设计值fm:29N/mm2;弹性模量E:11500N/mm2;

(二) 第一层支撑梁参数

材料:1根50×100矩形木楞;

木材品种:太平洋海岸黄柏;弹性模量E:10000N/mm2;

抗压强度设计值fc:13N/mm2;抗弯强度设计值fm:15N/mm2;

抗剪强度设计值fv:1.6N/mm2;

(三) 第二层支撑梁参数

材料:1根50×100矩形木楞;

木材品种:太平洋海岸黄柏;弹性模量E:10000N/mm2;

抗压强度设计值fc:13N/mm2;抗弯强度设计值fm:15N/mm2;

抗剪强度设计值fv:1.6N/mm2;

模板支架放置在地面上,地基土类型为:混凝土地面;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650kPa;立杆基础底面面积:0.25m2;

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0.8。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I = 700×183/12= 3.402×105mm4;

W = 700×182/6 = 3.780×104mm3;

模板自重标准值G1k=0.3×0.700=0.210 kN/m;

新浇筑砼自重标准值G2k=24×0.700×0.1=1.68 kN/m;

钢筋自重标准值G3k=1.1×0.700×0.1=0.077 kN/m;

永久荷载标准值Gk= 0.210+ 1.68+ 0.077=1.967 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2.5×0.700=1.750 kN/m;

计算模板面板时用集中活荷载进行验算P=2.5 kN;

(1) 计算挠度采用标准组合:

q=1.967kN/m;

(2) 计算弯矩采用基本组合:

A 永久荷载和均布活荷载组合

q=max(q1,q2)=4.329kN/m;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1=0.9×(1.2×1.967+1.4×1.750) =4.329kN/m;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2=0.9×(1.35×1.967+1.4×0.7×1.750) =3.933kN/m;

B 永久荷载和集中活荷载组合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1=0.9×1.2×1.967 =2.124kN/m;

P1=0.9×1.4×2.5 =3.150kN;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2=0.9×1.35×1.967 =2.390kN/m;

P2=0.9×1.4×0.7×2.5 =2.205kN;

σ = M/W < [f]

Ma=0.125q×l2=0.125×4.329×0.252 =0.034kN·m;

Mb1=0.125q1×l2+0.25P1×l

=0.125×2.124×0.252+0.25×3.150×0.25 =0.213kN·m;

Mb2=0.125q2×l2+0.25P2×l

=0.125×2.390×0.252+0.25×2.205×0.25 =0.156N·mm;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0.213×106/3.780×104=5.630N/mm2;

实际弯曲应力计算值σ =5.630N/mm2 小于抗弯强度设计值[f] =29N/mm2,满足要求!

ν =5ql4/(384EI)≤[ν]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5×1.967×2504/(384×11500×3.402×105)=0.026mm;

实际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026mm小于最大允许挠度值:[ν] =0.800mm,满足要求!

1.第一层支撑梁的计算

支撑梁采用1根50×100矩形木楞,间距250mm。

支撑梁的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弹性模量E分别为:

I=1×416.67×104= 4.167×106 mm4;

W=1×83.33×103= 8.333×104 mm3;

E=10000 N/mm2;

(一) 荷载计算及组合:

模板自重标准值G1k=0.35×0.25=0.088 kN/m;

新浇筑砼自重标准值G2k=24×0.2×0.10=0.48 kN/m;

钢筋自重标准值G3k=1.1×0.2×0.10=0.02 kN/m;

永久荷载标准值Gk= 0.088+0.48+ 0.020=0.588 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2.5×0.25=0.625 kN/m;

计算第一层支撑梁时用集中活荷载进行验算P=2.5 kN;

(1) 计算挠度采用标准组合(考虑支撑梁自重):

q=0.588+0.03=0.618kN/m;

(2) 计算弯矩和剪力采用基本组合(考虑支撑梁自重):

A 永久荷载和均布活荷载组合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1=0.9×1.2×(0.588+0.03) =0.667kN/m;

q2=0.9×1.4×0.625 =0.788kN/m;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1=0.9×1.35×(0.588+0.03) =0.751kN/m;

q2=0.9×1.4×0.7×0.625 =0.551 kN/m;

GB/T 11253-2019标准下载B 永久荷载和集中活荷载组合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0.9×1.2×(0.588+0.03) =0.667kN/m;

DB44/T 1509-2014 多能源互补微电网通用技术要求.pdfP=0.9×1.4×2.5 =3.150kN;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0.9×1.35×(0.588+0.03) =0.751kN/m;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