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是电力行业中用于指导和规范电力工程建设、施工及验收的技术文件。其主要目的是确保电力工程在设计、施工、设备安装及调试等环节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满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该规范涵盖了从基础建设到设备调试的全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2.电气设备安装:明确了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缆敷设等关键设备的安装工艺和技术参数,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可靠。
3.线路施工:对输电线路的杆塔组立、导线架设、绝缘子安装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调试与试验:规范了设备投运前的调试流程和试验项目,如绝缘测试、耐压试验、保护定值校验等桩基灌注桩施工方案,以验证设备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5.验收标准:制定了详细的验收程序和指标,确保工程完工后能够顺利通过质量检查并投入运行。
6.安全管理: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包括人员防护、危险源控制、应急预案等,保障施工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7.环保要求:提倡绿色施工理念,减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控制噪音、粉尘排放以及废弃物处理等。
总之,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为电力工程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3.5.1 各类阀门安装前宜进行下列检查:
(1)填料用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填装方法是否正确。密封填料材料若无设计要求时,可参照附录A中表A6选用;
(2)填料密封处的阀杆有无腐蚀;
(3)开关是否灵活,指示是否正确;
(4)铸造阀门外观无明显制造缺陷。
3.5.2 作为闭路元件的阀门(起隔离作用的),安装前必须进行严密性检验,以检查阀座与阀芯、阀盖及填料室各接合面的严密性。阀门的严密性试验应按1.25倍铭牌压力的水压进行。
3.5.3 低压阀门应从每批(同制造厂、同规格、同型号)中按不少于10%(至少一个)的比例抽查进行严密性试验,若有不合格,再抽查20%,如仍有不合格,则应逐个检查;用于高压管道的阀门应逐个进行严密性检验。
3.5.4 对安全门或公称压力小于或等于0.6MPa且公称通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阀门,可采用色印对其阀芯密封面进行严密性检查;对公称通径大于或等于600mm的大口径焊接阀门,可采用渗油或渗水方法代替水压严密性试验。
3.5.5 阀门进行严密性试验前,严禁接合面上存在油脂等涂料。
3.5.6 阀门进行严密性水压试验的方式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对截止阀的试验,水应自阀瓣的上方引入;对闸阀的试验,应将阀关闭,对各密封面进行检查。
3.5.7 阀门经严密性试验合格后,应将体腔内积水排除干净,分类妥善存放。
3.5.8 下列阀门安装前必须解体检查:
(1)用于设计温度大于或等于450°C的阀门;
(2)安全阀和节流阀;
(3)严密性试验不合格的阀门。
3.5.9 阀门解体前,应将赃污物清扫干净,否则不得进行开闭操作和拆卸,解体检查特殊结构的阀门时,应按照制造厂规定的拆装顺序进行,防止损伤部件或影响人身安全。
3.5.10 对解体的阀门应作下列检查:
(1)合金钢阀门的内部零件应进行光谱复查(部件上可不作标志,但应将检查结果做出记录);
(2)阀座与阀壳接合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现象;
(3)阀芯与阀座的接合面是否吻合,接合面有无缺陷;
(4)阀杆与阀芯的连接是否灵活可靠;
(5)阀杆有无弯曲、腐蚀、阀杆与填料压盖相互配合松紧是否合适,以及阀杆上螺纹有无断丝等缺陷;
(6)阀盖法兰面的接合情况;
(7)对节流阀尚应检查其开闭行程及终端位置,并尽可能作出标志。
3.5.11 阀门经解体检查并消除缺陷后,应达到下列质量要求:
(1)合金钢部件的材质符合设计要求;
(2)组装正确,动作灵活,开度指示器指示正确;
(3)所用垫片、填料的规格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4)填料填装正确,接口处须切成斜口,每层的接口应相互错开。填料压紧后应保证密封性,且不妨碍阀杆的开闭。
3.5.12 用于油系统的阀门应对其通流部分进行清理,除尽型砂和油漆等,并换用耐油盘根、垫片。
3.5.13 闸阀和截止阀经解体检查合格后复装时,阀瓣必须处于开启位置,方可拧紧阀盖螺丝。
3.5.14 阀门解体复装后应作严密性试验。
3.5.15 各类阀门,当制造厂家确保产品质量且提供产品质量及使用保证书时,可不作解体和严密性检查;否则应符合本节的规定。
3.5.16 阀门的操作机构和传动装置,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查与必要的调整,达到动作灵活、指示正确。
4 管子、管件及管道附件的配制
4.1 一 般 规 定
4.1.1 管道配制和支吊架制作应符合设计图纸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 钢管、钢板、圆钢及其它型钢的材质和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1.3 管子的切割,应符合现行的DL5007《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的相应规定。
4.1.4 高压钢管、合金钢管切断后应及时移植原有标记。
4.2.1 弯管制作若不采用加厚管,应选取管壁厚度带有正公差的管子。
4.2.2 弯管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弯管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行业标准DL/T515《电站弯管》中的有关规定。
4.2.3 采用中频加热弯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弯制低碳钢管的加热温度为850~1000℃,当管壁厚度不大于25mm时,采用喷水冷却。
否则,宜采用强迫风冷的冷却方式,弯后可不进行热处理。
(2)弯制合金钢管时,管子背弧处加热温度不得超过900℃,采用强迫风冷方式冷却,弯后应进行正火加回火处理。
(3)弯制新钢种钢管时,必须对该钢种弯管的背弧最大变形处进行试验,确认无晶间裂缝等缺陷后方可确定工艺,弯制该钢种钢管。
4.2.4 对初次采用的新钢种,或常用钢种改变了热处理规范时,热处理后应作抽查试验(在弯曲部分割取试样),以取得本规范第3.2.1条中(2)、(3)、(4)项规定的数据资料。
4.2.5 弯管制作后应将内外表面清理干净。
4.2.6 弯管制作后,其不圆度、波浪度、角度偏差及壁厚减薄量等数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弯曲部分不圆度不得大于:
高压管道 5%
中低压管道 7%
(2)弯曲部分的波浪度δ的允许值见表4.2.6;
(3)弯制后允许角度偏差为±0.5°;
(4)弯管外弧部分实测壁厚不得小于直管最小壁厚;
(5)弯管的直管段的不圆度应符合钢管的技术要求。
表 4.2.6 波浪度δ的允许值(mm)
4.2.7 管子弯制后,管壁表面不应有裂纹、分层、过烧等缺陷。如有疑问时,应作无损探伤检查。
4.2.8 高压钢管弯制后,应进行无损探伤,需热处理的应在热处理后进行。如有缺陷允许修磨,修磨后的壁厚不应小于直管最小壁厚。
4.2.9 合金钢管弯制、热处理后应进行金相组织和硬度检验,并符合DL438《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的规定。
4.2.10 高压弯管加工合格后,应提供产品质量检验证明书。
4.3 卷管、管件及管道附件加工
4.3.1 各种管件的配制加工,均应按照设计图纸的规定。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4.3.2 锻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的有关技术规定。
4.3.3 锻造管件和管道附件的表面过渡区应圆滑过渡。经机械加工后,表面不得有裂纹等影响强度和严密性的缺陷。
4.3.4 用钢板卷制的钢管、管件及管道附件不得有漏焊、未焊透等缺陷。焊缝应经渗煤油试验合格。用于承压管道还应按有关规定做无损探伤。
4.3.5 用钢板卷制的钢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段对接时,其纵向焊缝应错开,并不小于100mm;
(2)在主管上开孔时,开孔位置不宜在焊缝上。
4.3.6 卷管的焊缝应保证焊接质量,卷管公称通径大于或等于1000mm时,应在管内进行封底焊。
4.3.7 直径小于2000mm的卷管可有不多于两道的纵向焊缝,两纵缝间距应大于300mm。
图 4.3.8 管端面垂直度偏差示意图
4.3.8 卷制钢管的几何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将外径换算成周长来检查,周长偏差不应超过±4mm;
(2)不圆度偏差,用内径弧长为1/6~1/4周长的找圆样板检查,不应出现大于1mm的间隙;
(3)管端面垂直度偏差Δf(见图4.3.8)不得大于表4.3.10的规定。
4.3.9 卷管在加工过程中板材表面应避免机械损伤,有严重伤痕的部位应修磨nb 31089-2016标准下载,并使其圆滑过渡,承压管道修磨处的深度不得超过板厚的10%,修磨后的壁厚不得小于直管最小壁厚。
4.3.10 各类弯头平面偏差P和端面角度偏差Q不应大于表4.3.10的规定(见图4.3.10)。推制与压制弯头的不圆度在无设计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表 4.3.10 平面偏差和角度偏差(mm)
图4.3.10 弯头几何偏差示意图
(1)端部:小于管子外径的1%,且不大于3mm
(2)其他部位:对于高压管道,小于外径的3%
对于中低压管道最新安全技术交底大全(356页共180份),小于外径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