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条文说明.doc第5.2.6条 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单相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低于电网标称电压时,为了避免单相接地故障使电容器极对地的电压升高,故将每相支架与地绝缘,才能保证电容器安全运行。现在生产的11/kV电容器,是供10kV系统采用不接地星形接线的电容器组选用的电容器,其对地绝缘为11kV,额定电压为11/kV,这样可以将电容器直接装设在接地的构架上,电容器外壳的连接线与金属构架连接。
第5.3.1条 对于高压电容器因有爆炸和火灾危险,故一般装设在单独房间内。 对低压电容器,由于其内部每个元件有熔丝保护,运行比较安全,在调研过的单位,只是个别有过爆炸事故(由于电容器质量差开始投运时发生),一般是鼓肚、渗油现象,故可安装在低压配电室内。但当低压补偿电容器容量较大时,考虑通风和安全运行,宜设置在单独的房间内。
第5.3.2条 下层电容器的底部距地不小于0.2m,是考虑电容器的通风散热。上层电容器底部的对地距离不大于2.5m,是为了便于电容器的安装、巡视和搬运检修。 为便于接线,三层布置是目前单相电容器在屋内的常用布置形式毛石重力式折背式路提墙挡土墙施工方案,对于三相低压电容器只需满足上下层电容器底部距地的规定,对层数没有要求。
第5.3.3条 电容器外壳之间的净距及排间净距,是从改善通风条件考虑,并考虑电容器的排列及安装方便(手能进入)等要求而规定的。
第5.3.4条 装配式电容器组网门前一般没有操作元件,因此,网门前通道只需考虑维护巡视和搬运方便。
第5.3.5条 成套电容器柜前无操作元件,柜前通道只需考虑维护巡视和般运方便。但考虑到成套电容器柜有可能布置在高压配电室内,因此双列布置时,柜面之间距离给予适当放大。 低压电容器屏前有操作元件,因而通道尺寸与低压配电屏相同。
第六章 对有关专业的要求
第6.1.1条 本条各电气室的耐火等级要求是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第3.2.6条的有关规定和多年来的设计经验制订的。
第6.1.2条 本条规定是为了防止当变压器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致使变压器门因辐射热和火焰而烧毁,致使事故蔓延扩大。
第6.1.3条 本条规定是为了防止变压器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致使通风窗起火而烧毁,致使火灾事故扩大。
第6.1.4条 为了防止当露天或半露天变压器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致危及附近的建筑物。
第6.1.5条 设贮油池是为了当民用主体建筑物内变电所和车间内变电所的变压器发生火灾事故时,减少火灾危害和使燃烧的油在贮油池内熄灭,不致使火灾事故扩大到建筑物和车间,故应设100%变压器油量的贮油池。 贮油池的通常做法是在变压器油坑内填放厚度大于250mm的卵石层,卵石层底下设置贮油池,或者利用变压器油坑内卵石之间的缝隙。
第6.1.6条 挡油设施是为了防止变压器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致使变压器油流窜到变压器室外,引起周围物品起火,以免事故扩大。挡油设施的材料应用非燃烧体制成。挡油设施的型式可有多种,例如:①利用变压器室地坪抬高时的进风坑兼作挡油设施;②设置挡油门;③使变压器室的地坪有一定的斜坡(坡向后壁)等。 变压器为有污染物质,当挡油设施容量不满足100%变压器油量时,应将油排入不致引直起污染危害的安全处。
第6.1.7条 本条规定是为了防止变压器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致危及附近的建筑物。以变压气油1000kg来划分是原规范在部审会议期间与《建筑设计规范》等有关单位共同确定的,经调研和了解情况,未提出修改意见,故仍保留原条文的规定。
第6.1.8条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条文制订。
第6.2.1条 本条文推荐高、低压配电室可以开窗,以便自然采光,也便于停电检修时的检查清扫工作。窗台高度的规定和临街一面不宜开窗是从全角度考虑。 开窗的型式,与高压开关柜在室内的布置方式有关,当开关柜为面对面布置时,在操作走道的两端或一端开设,也有在柜后上方墙上开设不能开启的高窗。当开关柜单列靠墙布置时,可在其对面墙上开设。因此开设采光窗并不一定会扩大和增高配电室,以致增加土建投资,所以在没有特殊情况下要考虑开设自然采光窗。
第6.2.2条 本条规定门的开启方向是为了当配电室发生事故时,值班人员能迅速通过房门,脱离危险场所。
第6.2.3条 配电室、控制室和值班室可以开窗,对采光、通风等有利。变压器室和电容器室需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但通风、采光均必须采取防止小动物进入的措施。除门窗需防止小动物进入措施外,还应对电缆、电线用的管沟、槽等出入口处,采取防止小动物进入的措施。因为小动物进入室内会造成电气设备事故,如老鼠咬伤电缆,蛇、猫等造成电报导设备短路。 小动物是指麻雀、老鼠、猫、蛇等,也包括能引起电气设备事故的比较大的飞虫。 另外,雨雪飘入配电室内也会造成事故,据上海供电局反映,1972年2月9日一次大风雪引起2个变电所的配电室造成事故。上海某灯具厂因雪飘到母线上引起闪络。上海某电镀厂也因雪飘到量电柜的电流互感器上引起短路事故。
第6.2.5条 内墙面抹灰刷白是为了配电室等环境清洁、明亮。由于配电室等房间常有裸露的带电部分,所以规定配电室、变压器室、电容器室的顶棚只刷白而不抹灰,以避免抹灰脱落造成带电体的短路事故。 地(楼)面采用高标号水泥抹面压光是防止地面起灰,保持室内清洁,以利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有条件时也可采用水磨石地面。
第6.2.6条 本条的规定是考虑到发生事故时,运行人员能迅速离开事故现场,以及便于救护人员接近事故现场,在平日使用上也比较方便。
第6.2.7条 为了防止电缆浸水后造成事故和配电室内湿度太大,电缆沟和电缆室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如防水层处理不好或施工时保护管穿墙处堵塞不严,地沟内很容易浸水。特别是在严寒地区,沟内浸水后,冬季基础冻涨,会造成墙体开裂。因此,应考虑地沟底有些坡度和集水坑,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便将沟内积水排走。
第6.3.1条 变压器室应有良好通风装置的目的,在于排除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散出的热量,以保证变压器在一年中任何季节均能在额定负荷下安全运行和有正常的使用寿命。 实践证明,对于需要排除余热的场所,自然通风是一种效果良好、经济可靠的通风方式。因此在设计通风装置时,首先应考虑采用自然通风,只有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排除变压器全部发热量或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采用自然通风时,才采用其他的通风方式。 根据国内多年经验,按排风温度不高于+45℃,进风和排风温度差不大于15℃设计,运行情况一般反映良好。
第6.3.2条 自然通风是最经济的一种通风方式,是应首先考虑的设计原则。通风量与电容器的温度类别有关,根据安装地区的气温不同,我国并联电容器分为四种温度(见表1)。
DB41/T 1271-2016标准下载表1 并联电容器的四种温度类别
在选用电容器时,应注意表中所列的各个温度值。环境空气的最高温度和24h平均最高温度,关系到电容器运行时的极限温度。如果选择不适当或是布置不适当,仍有可能使电容器运行时的温升超过允许值。 电容器室内设有温度指示装置,是用于监视电容器处于某一环境温度,因为过势会导致电容器的寿命缩短。电容器的实际寿命要按下式计算: 式中 L——电容器的实际寿命(年); LH——电容器的额定寿命(年); K——常数(0.91~0.94随介质而定); △θ——实际运行温度和额定温度之差(℃) 当△θ为+8~10℃时,电容器的寿命将降低到额定寿命的一半。
第6.3.3条 本条规定是为了避免发生火灾时烧毁通风管道。安装空气过滤器,是为了不使污秽空气影响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6.3.4条 配电装置运行时产生一定的热量,采用自然通风可以带走室内的热量和潮气。 装设事故排烟装置,是当油断路器发生爆炸事故时,通过排烟装置能较快的抽走烟气,便于迅速进行事故处理。
第6.3.5条 控制室和值班室有人值班,应按采暖要求进行采暖。 对配电室,过去规范中没有规定采暖,但在严寒地区,环境温度低于电气设备、仪表(如电度表等)、继电器元件等的使用温度时CNAS-EL-18标准下载,将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因此,应采暖或采用局部采暖措施。同时,配电室采暖后对巡视和检修人员也有利。 采暖装置采用钢管焊接。没有法兰、螺纹接头和阀门,是为了防止漏水、漏气影响电气设备安全运行。
第6.4.1条 本条规定是为了避免当其他管线损坏和检修时,影响电气设备正常运行。
第6.4.3条 在配电室裸导体上方布置灯具时,要考虑不停电更换灯泡时人体部位和伸臂时的安全。人的水平伸臂长度一般不超过0.9m,且配电室是电气专用房间,更换灯泡人员为电气工作人员,因此规定灯具与裸导体的水平净距大于1.0m是安全的。 灯具采用吊链和软线吊装易受风吹或人为碰撞而晃动,易引发短路事故,很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