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2002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349.82 KB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40568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是一部针对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技术标准,旨在提高地基处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关于该规范的简要介绍:

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软弱地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应运而生。该规范总结了国内外先进的地基处理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建筑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

二、主要内容1.适用范围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地基处理,包括天然地基加固、人工地基处理以及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地基改良。其内容涵盖了各类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原则、施工工艺和质量检验标准。

2.地基处理方法规范详细介绍了多种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换填垫层法:通过更换不良土层或在基础下设置垫层来改善地基性能。预压法:利用堆载预压或真空预压加速软土地基固结沉降。强夯法:通过重锤反复夯实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均匀性。振冲法:利用振动和水冲作用形成砂桩或碎石桩以增强地基。注浆法:通过注入水泥浆或其他化学材料加固地基。桩基法:采用CFG桩、灌注桩等深基础形式解决复杂地基问题。

3.设计要求规范强调地基处理设计应结合场地地质条件、建筑物功能需求及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设计时需明确地基承载力、变形控制指标及抗液化措施,并考虑长期使用中的稳定性。

4.施工技术施工部分详细规定了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操作流程、机械设备选型、施工参数控制及现场监测要求。同时,规范强调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5.质量检验与验收规范明确了地基处理后的质量检验方法,包括静载试验、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等。验收标准根据设计目标设定,确保地基处理效果满足工程要求。

三、特点与创新1.系统性强:规范将地基处理从设计到施工验收全过程标准化,便于实际操作。2.注重实践:结合大量工程案例,提出针对性强的技术措施。3.环保理念:提倡绿色施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4.技术更新:引入新型地基处理技术,如复合地基理论和数字化监测手段。

四、应用价值该规范不仅为建筑师、工程师提供了权威的技术指导,还促进了地基处理技术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通过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风险,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同时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总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是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技术文件,对于保障工程质量、提升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5.2.8当排水竖井采用挤土方式施工时,应考虑涂抹对土体固结的影响。当竖井的 纵向通水量与天然土层水平向渗透系数的比值较小,且长度又较长时,尚应考虑并阻 影响。瞬时加载条件下,考虑涂抹和并阻影响时,竖并地基径向排水平均固结度可按下 式计算:

今 11ns ks π²L²kh F,=

式中U,一固结时间,时竖井地基径向排水平均固结度; kn一—天然上层水平向渗透系数(cm/s); k一一涂抹区土的水平向渗透系数,可取k=(1/5~1/3)k,(cm/s); s一一涂抹区直径d与竖井直径dw的比值,可取s=2.0~3.0,对中等灵 敏粘性土取低值,对高灵敏粘性土取高值; L一一竖开深度(cm); qw一一并纵向通水量,为单位水力梯度下单位时间的排水量(cm/s); 一级或多级等速加荷条件下,考虑涂抹和并阻影响时竖井穿透受压土层地基 ?O 8cπ²C Fd²4H²° 5.2.9对排水竖并未穿透受压土层之地基,应分别计算竖并范围土层的平均固 结度和竖并底面以下受压土层的平均固结度,通过预压使该两部分固结度和所完成 的变形量满足设计要求。 5.2.10预压荷载大小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对于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应 采用超载预压法处理,超载量大小应根据预压时间内要求完成的变形量通过计算确 定,并宜使预压荷载下受压土层各点的有效竖向应力大于建筑物荷载引起的相应点 的附加应力。 预压荷载顶面的范围应等于或大于建筑物基础外缘所包围的范围。 加载速率应根据地基土的强度确定。当天然地基土的强度满足预压荷载下地基 的稳定性要求时,可一次性加载,否则应分级逐渐加载,待前期预压荷载下地基土 的强度增长满足下一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要求时方可加载。 5.2.11计算预压荷载下饱和粘性土地基中某点的抗剪强度时,应考虑土体原 未的固结状态,对正常固结饱和粘性土地基,某点某一时间的抗剪强度可按下式计 管:

=Tfo+△o·U,tan

式中t#一一t时刻,该点土的抗剪强度(kPa); △o:一一预压荷载引起的该点的附加竖向应力(kPa); U一一该点土的固结度; Pe一一三轴固结不排水压缩试验求得的土的内摩擦角(°) 5.2.12预压荷载下地基的最终竖向变形量可按下式计算:

5.2.15真空预压法处理地基必须设置排水竖井。设计内容包括

5.3.1塑料排水带的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塑料排水带在现场应妥加保 护,防止阳光照射、破损或污染,破损或污染的塑料排水带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5.3.2砂并的灌砂量,应按并孔的体积和砂在中密状态时的干密度计算,其实 际灌砂量不得小于计算值的95%。 灌入砂袋中的砂宜用于砂,并应灌制密实。 5.3.3塑料排水带和袋装砂并施工时,宜配置能检测其深度的设备。 5.3.4塑料排水带施工所用套管应保证插入地基中的带子不扭曲。塑料排水带 需接长时,应采用滤膜内芯带平搭接的连接方法,搭接长度宜大于200mm。袋装砂井 施工所用套管内径宜略大于砂井直径。 塑料排水带和袋装砂并施工时,平面并距偏差不应大于井径,垂直度偏差不应

5.4.1施工过程质量检验和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1塑料排水带必须在现场随机抽样送往实验室进行性能指标的测试,其性能指 标包括纵向通水量、复合体抗拉强度、滤膜抗拉强度、滤膜渗透系数和等效孔径等。 2对不同未源的砂并和砂垫层砂料,必须取样进行颗粒分析和渗透性试验。 3对于以抗滑稳定控制的重要工程,应在预压区内选择代表性地点预留孔位 . 在加载不同阶段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取土进行室内土工试验。 4对预压工程,应进行地基竖向变形,侧向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等项目的监测。 5真空预压工程除应进行地基变形、孔隙水压力的监测外,尚应进行膜下真空

度和地下水位的量测。 5.4.2预压法工验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排水竖并处理深度范围内和竖井底面以下受压土层,经预压所完成的竖向变 形和平均固结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应对预压的地基土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必要时,尚应 进行现场载荷试验,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点

6.1.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 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 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6.1.2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运用性和处理效果。 6.1.3强夯和强夯置换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 个试验区电厂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 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6.2.1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 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表6.2.1预估

表6.2.1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m)

6.2.2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 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小于400kN·m时 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为4000~6000kN.m时为100mm;当单击夯击能大于6000kN·m 时为200mm; 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6.2.3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2~3遍,对于渗透性 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2遍,满夯可 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 6.2.4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问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扎隙水压 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 的粘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6.2.5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 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问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 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问距可适当减小。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 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 6.2.6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 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并不宜小于3m。 6.2.7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应根 据不同土质条件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 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6.2.8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根据 夯后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指标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有关规定确定。 6.2.9强夯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有关规定。夯后有效加固深度内土层的压缩模量应通过原位测试或土工试验确 定

.1 强夯锤质量可取10~40t,其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锤底面积 勺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