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280-2015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

DB11/T 1280-2015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1/T 1280-2015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97.2K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22325
VIP资源

DB11/T 1280-2015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1/T 1280-2015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

5.2.1核实前期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中有关目标污染物、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用地规 料的有效性,如发现已有资料不能满足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基础信息要求,应适当补充相关资 还应开展补充性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与模拟预测

5.3更新场地概念模型

5.3.1应进一步结合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物的理化参数、空间分布及其潜在迁移途径等因素,对 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阶段的场地概念模型进行更新。 5.3.2修复技术方案编制阶段的场地概念模型,应以文学、图、表等方式,概化场地地层分布、地下 水理深、流向,描述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迁移过程、迁移途径、污染介质与受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受体的关键暴露途径以及未来建筑物结构特征等。 5.3.3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过程申,应根据所制订的修复技术方案,分析修复过程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改变,污染物的转化与迁移过程以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并不断更新场地概念模型,以评估 修复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

3.3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过程甲 的修复技术方案DB41T 669-2018 耐火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分析修复过程对场地水文地质 变,污染物的转化与迁移过程以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并不断更新场地概念模型,以 复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

5.4确认场地修复总体目标

应根据场地用地规划、修复技术可达性等,明确场地的环境功能或使用功能,进而确认场地修 标。

5.4.1应根据场地用地规划、修复技术可达性等,明确场地的环境功能或使用功能,进而确认场地修 复总体目标。 5.4.2对于修复周期较长的场地,总体目标也可分为不同阶段的目标,并明确达到各个阶段目标的时 间要求。

5.1应根据场地条件、场地概念模型、场地修复总体目标,确定场地修复策略。 5.2场地修复策略应明确修复方式、修复介质、目标污染物、修复目标值与范围

DB11/T12802015

5.5.3修复方式可包括污染源处理技术、工程控制和制度控制的任意一种及其组合。 5.5.4修复目标值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修复技术特点、土壤和地下水的最终去向或利用方式等综 确定。

根据场地修复策略,通过技术筛选,选出适用于目标场地的潜在可行技术;通过相应的可行性试验 与评估,确定目标场地可行的修复技术。

6.2.1根据受污染的介质不同,对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进行筛选

6.2.1根据受污染的介质不同,对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进行筛选

2.2根据场地修复策略、污染物类型、修复技术类型和具体技术工艺,利用文献调研、应用案 或相关筛选工具,从技术的修复效果、可实施性、成本等方面考虑,筛选出潜在可行的修复技术 筛选工具“修复技术筛选矩阵”可参见附录A。

6.3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

6.3.1可行性试验开展的判定原则

3.3.1.1原则上应通过可行性试验判定潜在可行技术是否适用于目标场地。 5.3.1.2目标场地与国内已有案例的场地特征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目标污染物相符且能够证明技术 可行时,可省略可行性试验过程直接进入技术综合评估阶段

6.3.1.2目标场地与国内已有案例的场地特征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目标污染物相符且能够证明技术

6.3.2.1筛选性试验的目的是定性判断技术是否适用于目标场地,即评估技术是否有效,能否达到修 复目标值。 6.3.2.2当目标场地的污染物、污染介质与附录B“场地适用修复技术”所列的某项技术相符时,该 技术可省略筛选性试验。 6.3.2.3筛选性试验一般为实验室规模的批次小试,至少重复1次,试验结果应具有一致性。 6.3.2.4若所有潜在可行技术均未通过筛选性试验,应重新制定场地修复策略

3.2.1筛选性试验的目的是定性判断技术是否适用于目标场地,即评估技术是否有效,能否达 目标值。

6. 3. 3选择性试验

6.3.3.2选择性试验一般为小试、中试;小试应采集实际场地的污染介质,中试应根据修复技术类型 的特点,选择场地不同深度、不同浓度的污染介质开展异位或在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开展原位试验;至少 重复2次,试验结果应具有一致性。

DB11/T12802015

6.3.4附录C列举了生物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具体案例,其他技术的可行性试验可参照案例进行。

6.4修复技术综合评估

可采用列举法对各技术的原理、适用性、成本等进行定性评估,或利用修复技术评估工具表对可接 受性、可操作性、修复效率、修复时间、修复成本等进行定量评估,确定目标场地实际工程可行的修复 技术。修复技术评估工具表可参见附录D,

7.1修复技术备选方案确定

7.1.1制定场地修复技术路线

应根据场地修复策略、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结果,结合场地环境管理要求等因素对各种可行技术进 行合理组合集成。

7.1.2确定场地修复技术的工艺参数

应通过选择性试验获得。修复技术的工艺参数包括但不局限于修复材料投加量或比例、设备处理能 力、处理所需时间、处理条件、能耗、设备占地面积或作业区面积等。

7.1.3估算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量

应根据技术路线,结合工艺流程和参数,估算每个修复技术备选方案的工程量。修复工程量包括但 不限于不同区域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需要修复的面积、深度等工程量,同时应考虑修复过程中开挖、围墙 等工程辅助措施的工程量。

.1.4估算费用和周期

估算费用和周期要求如下: a)应根据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量进行费用估算。费用估算包括所选择的各种修复技术的基本建设费 用、运行费用、后期费用。 b 应根据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量、可行技术的修复工期,以及场地平整、设备安装调试、残余风险 消除时间等进行周期估算。

b 应根据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量、可行技术的修复工期,以及场地平整、设备安装调试、残余风险 消除时间等进行周期估算。 7.1.5修复技术备选方案确定过程,还应明确环境管理计划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修复过程污染识别 亏染防控措施、环境监测计划、环境应急预案等内容,

1.5修复技术备选方案确定过程,还应明确环境管理计划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修复过程污染 染防控措施、环境监测计划、环境应急预案等内容,

7.2.1方案比选应建立涵盖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的比选指标体系,采用对比分析、综合判断或专 家评分等方式,确定场地修复技术方案。

7.2.2技术指标应包括:

a)可操作性:修复技术的可靠性;修复人员经验的丰富程度;设备和资源的可获得性;异位修复 过程中污染介质的贮存、运输、安全处置等支撑条件;以及与场地再利用方式或后续建设工程 的匹配性、土方平衡等。 b) 污染物去除效率:目标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数量与总数量的比值,

DB11/T 12802015

7.2.3经济指标应包括: 基本建设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其中直接费用包括原材料、主体设备、场地准备费 用等,间接费用包括工程设计、许可、启动、意外事故费用等。 b) 运行费用:人员工资、培训、防护等费用,水电费,采样、监测费用,残余物处理费用,维修 和应急等费用,以及保险、税务、执照等费用。 C)后期费用:日常管理、周期性监测等费用

7.2.3经济指标应包括:

.2.4环境指标应包括

a 残余风险:残余污染物或二次产物的类型、数量、特征、风险,以及风险处理的难度和不确定 性。 b 长期效果:修复工程达到修复目标后的污染物毒性、迁移性或数量的减少程度,是否存在潜在 的其他污染问题,需要修复后长期风险管理的类型和程度等。 健康影响:修复期间需要应对的健康风险(例如异位修复期间的清挖工程中污染物可能对工作 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以及减少健康风险的措施,

7.2.5社会指标应包括

政府可接受程度:区域适宜性,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符合性等。 公众可接受程度:施工期对周围居民可能造成的气味、噪声等影响,长期的健康风险影响等。

8修复技术方案报告编制

修复技术方案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场地污染现状与风险评估概述、修复策略选择、场 技术筛选与评估、修复技术方案确定、成本效益分析、施工进度安排、结论与建议。 修复技术方案报告的格式参见附录E。

8.2修复技术方案报告的格式参见附录E

8.2修复技术方案报告的格式参见附录

DB11/T1280201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修复技术筛选矩阵

表A.1士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筛选矩阵

DB11/T12802015

DB11/T12802015

DB11/T12802015

表B.1场地适用修复技术列表

DB11/T12802015

(资料性附录) 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具体案例

不同技术的可行性试验工作在成本、规模、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别,本标准以使用频次高、较为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为例,介绍该技术在可行性试验过程中的流程和主要特点。其他技术的可行性 参照本案例进行。

C.1生物修复技术筛选性试验

筛选性试验是可行性试验的第一步,主要用来判断生物修复技术能否应用于该目标场地污染物的修 复,即判断技术是否有效。生物修复技术筛选性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其规模较小、成本较低、数 天即可完成,试验结果能够表明该技术的潜在可行性,但由于运行参数较简单,数据量较少,难以模拟 实际运行条件,一般不单独作为技术选择的主要依据。 通常情况下,好氧生物降解技术筛选性试验宜采用将土壤、泥浆或者水溶液放入振荡瓶、土罐以及 泥浆反应器等反应器内进行。pH、污染物输入速率、氧气以及营养元素的有效性等参数应设置到最佳状 态以提高试验成功的可能性。生物修复技术筛选性试验需要判断生物降解过程是否存在,如果经过3~6 周的反应周期后,目标污染物的净降解率能够大于20%,那么该技术被认为是有效的,即潜在可行的。 表C.1中列举了技术筛选性试验过程中,判断该技术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可作为生物修复技术可 行性试验的主要参考。 本标准该索例中技术筛选性

C.2生物修复技术选择性试验

技术选择性试验是可行性试验的第二步,对筛选性试验结果所得出的潜在可行技术开展进一步试 验,确定工艺参数,估算成本、周期等。这一阶段的生物修复技术试验必须模拟目标场地实际条件,以 确定在特定操作单元条件下,该技术的运行情况,其研究成本中等,一般需要数周至数月的时间。试验 结果不仅能够判断该技术是否能够达到修复目标值,同时也能够为修复技术方案的详细评估提供足够数 据。此外,残留物以及中间产物的毒性试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情况下,采用泥浆反应器、土罐、封 团反应器等进行的试验主要针对异位生物修复,而现场试验点试验以及主柱实验往往针对原位生物修 夏。 选择性试验一般在现场某一块需要修复的代表性污染区域进行,而大型主柱试验宜在实验室开展: 在现场利用大型土柱进行试验目前正处在研究之中。土柱应能够测定不同土层的生物活性,一般情况下, 主往需要测定不同介质的基本性质,为此需防止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之间的转移。 尽管需要根据不同技术的特点设计可行性试验,但总体上所采用的技术、设备与实际修复过程中的 技术、设备相似,以确保这些研究能够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试验结果能够提供为下一阶段的方案设计 与方案实施提供详细的信息。 表C.1中同时列举了生物修复技术选择性试验过程中,判断该技术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可作为生 物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的主要参考。

DB11/T 12802015

表C.1不同试验阶段生物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的标准

可行性试验中,不同试验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

GB 28337-2012 食品添加剂 乙酸薄荷酯表C.2生物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研究的基本特征

注:*表示现场试验区域的深度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DB11/T12802015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修复技术评估工具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综合评估阶段的评分工具见表D.1。每个修复技术都分5个指标分别进行评述后评 分,每个指标可评分赋值1~4分;分数越高,表明该技术越有利于在场地修复中被应用。总分区间为5~20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综合评估阶段的评分工具见表D.1。每个修复技术都分5个指标分别进行评述 每个指标可评分赋值1~4分;分数越高,表明该技术越有利于在场地修复中被应用。总分区间为

表D.1修复技术评估工具表

GBZT 316.2-2018 血中铅的测定 第2部分: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B11/T 12802015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修复技术方案报告编制 1总论 1.1场地基本信息 1.2任务由来 1.3编制目的 1.4编制依据 1.5编制原则 1.6编制内容 1.7技术路线 2场地污染现状与风险评估概述 2.1场地污染现状 2.2风险评估主要结论 3修复策略选择 3.1确认场地条件 3.2更新场地概念模型 3.3确认场地总体修复目标 3.4确定修复策略 4场地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 4.1技术筛选过程 4.2技术评估过程 4.3确定修复可行技术 5修复技术方案确定 5.1修复技术备选方案确定 5.2方案比选 6环境管理计划的基本要求 6.1修复过程污染识别 6.2污染防控措施 6.3场地环境监测计划 6.4环境应急预案 7成本效益分析 7.1修复费用 7.2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8施工进度安排 9结论与建议 9.1修复技术方案编制的结论 9.2问题与建议 附件

DB11/T1280201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