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项目施工工艺标准手册(图文并茂).doc

综合管廊项目施工工艺标准手册(图文并茂).doc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163.4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666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综合管廊项目施工工艺标准手册(图文并茂).doc

坡面松散土质应及时清理,防止滑落伤人。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最后清理槽底土方。

基坑开挖至坑底标高应在验槽后及时进行垫层施工,垫层宜浇筑至基坑围护墙边或坡脚。

槽底修理铲平后,报请基坑验收质量检查验收(如设计要求对底基土压实度进行检测的,必须检测合格并验收合格后进行转序施工;如出现软基土山南中学人工湿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设计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按设计要求处理并检测指标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经责任主体联合验收合格后转序。)

基槽验收记录(五方责任主体都有参加)影像、图片资料

根据不同土层土质和开挖深度,确定适当的挖方坡度,或设支护;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用降排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m;避免在靠近坡顶弃土、堆载和行驶挖土机械及车辆;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避免先挖坡脚造成边坡失稳。

若基底土被水浸泡或与勘测地质不符的,测出浸泡或不同地质的范围,联系设计、勘测、监理等单位,给出处理方案,按处理方案进行处理。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错误。

采用机械开挖,预留0.2~0.3m厚土层,采用人工修坡;对松软土层避免各种外界机械车辆等的振动,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在开挖的基坑(槽)周围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水泵抽排,使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0.5~1.0m。

围护墙(桩)渗水或漏水

渗水量较小时,在坑底设明沟排水;若渗水量较大,但没有泥沙带出,可用引流—修补方法加以控制;对渗、漏量很大的情况,在围护墙(桩)背面开挖至漏水位置下0.5~1.0m,并用密实混凝土进行封堵,或在墙(桩)后采用压密注浆或高压喷射注浆方法控制。

基坑底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分层碾压或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正找平验收

检验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设计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回填前,根据设计图纸与验收规范,编制回填试验段施工方案,进行试验段施工,并检测回填质量。检测合格后,对试验段进行联合验收,确定回填参数,完善管廊工程回填方案。每层铺土的厚度、机具性能参数等应根据方案进行,同时按设计与规范要求进行回填质量检测。

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以下规定:平碾:2km/h 振动碾:2km/h。 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0.5~1.0m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填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如设计要求边坡修平拍实,宽填可为0.2m。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

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填方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每层检测合格,检测报告齐全,自检合格,申请联合验收。

2.3质量通病预控措施

(1)基坑(槽)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层夯实;或槽边松土流入基坑(槽),夯填之前未认真处理,该回填土受到水的浸泡产生沉陷。

(2)基槽宽度较窄,釆用手夯回填,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3)回填土料中干土块较多,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釆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质土、碎块草皮作土料,回填质量不合要求。

(4)回填土釆用水泡法沉实,密实度未达到要求。

(1)基坑(槽)回填前,将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如有地下水或滞水,应有排水措施。

(2)回填土釆取严格分层回填、夯实。每层虚铺土厚度不得大于30cm。土料和含水量应符合规定。回填土密实度要按规定抽样检查,使符合要求。

(3)填土土料中不得含有大于50mm直径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急需作下道工序时,宜用2:8或3:7灰土回填夯实。

(4)严禁用水沉法回填土方。

廊体结构墙体被回填土挤动变形现象

(1)回填土时只填墙体一侧,或用机械单侧推土压实,基础、墙体在平面外受到土的较大侧压力而被挤动变形。

(2)墙体混凝土强度未达到回填强度值,进行回填。

(3)在基础墙体一侧临时推土、堆放材料、设备或行走重型机械,造成单侧受力。

(1)廊体结构两侧用土同时分层回填夯实,使受力平衡。两侧填土高差控制不超过30cm。

(2)墙体施工完毕,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回填土施工。

(3)回填后同时避免在单侧临时大量堆土或材料、设备,以及行走重型机械设备。

基槽室外回填土渗漏水引起地基下沉现象

(1)建筑场地土表层为透水性强的土,外墙基槽回填如仍用这种填料,地表水很容易浸蚀地基,使地基下沉。

(2)基槽及附近局部存在透水性较大的土层,未经处理,形成水囊浸湿地基,引进下沉。

(1)外槽回填土应用粘土、亚粘土等透水性较弱的填料回填,或用2:8、3:7灰土回填。

(2)基槽及附近局部存在透水性较大的土,采取挖除或用透水性较小的填料封闭,使与地基隔离,并在下层透水性较小的土层表面作成适当的排水坡度或设置盲沟。

房心回填土沉陷现象(控制中心土方回填)

(1)填土土料含有大量有机杂质和大土块,有机质腐朽造成填土沉陷。

(2)填土未按规定厚度分层回填夯实,或底部松填,仅表面夯实,密实度不够。

(3)房心处局部有软弱土层,或有地坑、坟坑、积水坑等地下坑穴,施工时未经处理或未发现,使用后,使用荷重增加,造成局部塌陷。

(1)适当选用回填土料,认真控制土的含水量在最优范围以内,严格按规定分层回填夯实,并抽样检验密实度使符合质量要求。

(2)房心回填土前,应对原自然软弱土层进行处理,将有机杂质清理干净。

(3)房心回填土深度较大(>1.5m)时,在建筑物外墙基回填土时需采取防渗措施,或在建筑物外墙基外采取加抹一道水泥砂浆或刷一度沥青胶等防水措施。

(4)对面积大而使用要求较高的房心填土,采取先用机械将原自然土辗压密实,然后再进行回填。

台阶、花台填土沉陷及受冻膨胀现象

台阶和花台下回填土未分层回填夯实,使用后沉陷变形,造成混凝土垫层开裂。地表雨水通过裂缝渗入填土中,使填土含水量加大以至饱和,冬季低温下引起冻胀,使混凝土鼓起,裂缝扩大,造成恶性循环,严重的可使台阶破坏。

基层处理→找标高、验收→混凝土搅拌→铺设混凝土→振捣、找平→养护

开挖至设计标高,清理基底无关杂物,淤泥质土,基层面采用机械夯实,对于干燥基面应先用水湿润,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放出基础轴线,外边线,并经验收通过。基底地质情况、标高、尺寸均经过检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基坑验槽。

基槽开挖平面图、隐蔽验收记录

根据配合比(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设计要求),核对后台原材料,检查拌合机械计量的精确性,作好搅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后台操作人员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水。应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要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90s。

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为了控制垫层的平整度,首层地面可在填土中打入小木桩(30mm×30mm×200mm),拉水平标高线在木桩上做垫层上平的标记(间距2m左右)。在楼层混凝土基层上可抹100mm×100mm,找平墩(用细石混凝土),墩上平为垫层的上标高。

混凝土浇筑、塌落度检测记录

用铁锹铺混凝土,厚度略高于找平堆,随即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厚度超过20cm时,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其移动距离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做到不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墙上水平标高线及找平堆为准检查平整度,高的铲掉,凹处补平。用水平木刮杠刮平,表面再用木抹子搓平。有坡度要求的地面,应按设计要求的坡度做。

已浇筑完的混土垫层,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养护不得少于7d。

1)养护不到位,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混凝土发生收缩。

(2)混凝土浇筑不连续,未及时覆盖。

(1)浇筑应确保混凝土供应连续;

(2)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

(3)混凝土终凝后要及时进行洒水养护,且要保证混凝土表面随时处于湿润状态。

砼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施工。

垫层浇筑前未合理采取控制点措施,浇筑过程中未及时对标高进行复核。

标高控制点设置完后,浇筑过程中及时对垫层面标高进行复核,如偏差过大需及时调整。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及时进行压实收光,未对面层平整度进行检验。

浇筑过程中应及时进行面层压实收光工作,应采用检验设备对面层平整度进行复核,如偏差较大需浇筑过程中及时调整。

结构廊体底板、控制中心底板钢筋安装施工

施工准备→清理基层→定位放线→绑扎下层筋→放置钢筋支撑或马镫→绑扎上层钢筋

(1)按图纸和操作工艺标准向班组进行交底,对钢筋绑扎安装顺序予以明确规定:

(2)材料准备:成型钢筋、钢丝、垫块等到位;

(3)主要机具准备到位。

方案、交底记录、钢材合格证、钢筋抽检合格报告单、报验单

(1)将基层上的混凝土、油渍、木屑及其他杂物清理干净。

(1)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间距在垫层上画出主筋及分布筋排列线,排列线偏差控制在10mm以内;

(1)垫块按照纵、横间距1.m布设,设置在底层钢筋下,并用扎丝与钢筋绑扎牢固。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根据已画好的排列线,在垫层或模板上先摆放主筋,再摆放分布筋;

(3)绑扎板筋时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需全部绑扎);

(4)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

(5)底筋绑扎过程中,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并且不得切断或移动钢筋。

隐蔽验收记录与影像、图片资料

(1)面筋及底筋之间应按照设计间距放置钢筋支撑或马凳筋,并与板筋绑扎牢靠。

隐蔽验收记录与影像、图片资料

(1)面层钢筋纵横向的先后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2)上层钢筋间距同底层钢筋间距;

(3)3负弯矩钢筋每个交点均要绑扎,其余与底筋相同;绑扎板筋时用顺扣或八字扣。

施工员、质检员、技术负责人

隐蔽验收记录与影像、图片资料

(1)钢筋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

(3)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钢筋保护层厚度措施到位;

(5)搭设规范的马道,注意成品保护。

钢筋加工、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记录与影像、图片资料

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的合理搭配。

接头位置应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设置

(1)保护层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

(2)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触模板;

(3)混凝土浇筑表面不平整,偏差大于规范规定,形成凹面。

(1)垫块垫得适量可靠;

(2)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

(3)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顶面设置高程控制点,浇筑过程中带线检查

浇筑混凝土后发现表面有钢筋弯钩露出、上层筋外漏。因板薄,钢筋弯钩立起高度超过板厚,或浇筑时上层筋被踩弯钩外翻,浇筑时没有及时调整。

检查弯钩立起高度是否超过板厚,如超过,则将弯钩放斜,甚至放倒。浇筑时对浇筑面钢筋弯钩上翻的及时调整朝向;

5.结构廊体、控制中心、出入口、通风口等侧墙钢筋绑扎

5.2施工工艺标准图

下层埋设的墙纵向筋或插筋上的混凝土、油渍、锈斑和其他污物应清理干净。

隐蔽验收记录与影像、图片资料

(1)先立2~4根纵向筋,并划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定位水平筋,并在横筋上划好纵筋分档标志;

(2)如墙中有暗梁、暗柱时,应先绑暗梁、暗柱,再绑扎墙体钢筋。

北京某科学园区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隐蔽验收记录与影像、图片资料

(1)主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长度符合要求,且须绑扎3个点,绑扎接头相互错开;

(2)第一道竖向钢筋与暗柱间的距离满足设计文件要求,若设计未规定时,宜为竖向钢筋间距的一半,第一道水平筋应距离混凝土板(或结合面)面50mm;

(3)横向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围加固钢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4)墙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同排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及上、下相邻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沿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宜小于500mm.横向分布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la为钢筋锚固长度);

(5)全部钢筋的相交点都要扎牢,绑扎时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临川一建九江德恒金澜湾社区工程塔吊安装、拆除工程专项施工方案隐蔽验收记录与影像、图片资料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