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pdf

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600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pdf

1 计算断面的宽度、越流参数; 一一地下水的蒸发量; 一一含水层的面积、降水人渗面积; H一一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 1一一承压水含水层自顶板算起的压力水头高度、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潜水 含水层在降水前观测孔中的水位高度、水位恢复时的潜水含水层的厚度; 一一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平均值; △h²一一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的厚度H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h的平方差; I一一地下水的水力坡度; K一一渗透系数; 一一过滤器的长度; M 一一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 Ⅲ一一曲线拐点处的斜率; No 同位素初始计数率;

R 计算断面的宽度、越流参数; 一一地下水的蒸发量; 一含水层的面积、降水人渗面积; H一一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 一承压水含水层自顶板算起的压力水头高度、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潜水 含水层在降水前观测孔中的水位高度、水位恢复时的潜水含水层的厚度: h一一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平均值; △h²一一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的厚度H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h的平方差; I一一地下水的水力坡度; K一一渗透系数; 一一过滤器的长度; M 一一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 Ⅲi一一曲线拐点处的斜率; N 同位素初始计数率;

Nb 放射性本底计算率; N.一一同位素t时计数率; Q 一一出水量、地下水径流量、降水入渗补给量; R 一一影响半径; 口 抽水孔过滤器的半径、观测孔至抽水孔的距离; r。 探头的半径; S 承压含水层的释水系数; S 水位下降值、水位恢复时的剩余下降值; 时间; V 一一潜水含水层的体积; V一一测点的渗透速度; W(u) 一井函数; W一一地下水的储存量、弹性储存量; △W 一一 连续两年内相同一天的地下水储存量之差; X 一 降水量; 口 降水入渗系数、流场畸变校正系数; 口 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3.1.1水文地质测绘GB51136-2015标准下载,宜在比例尺大于或等于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基础上进行。当 只有地形图而无地质图或地质图的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地质、水文地质测绘。 3.1.2水文地质测绘的比例尺,普查阶段宜为1:100000~1:50000;详查阶段宜为 1:50000~1:25000;勘探阶段宜为1:10000或更大的比例尺。 3.1.3水义地质测绘的观测路线,直按下列要求布置: 1沿垂直岩层(或岩浆岩体)、构造线走向。 2沿地貌变化显著方向。 3沿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 4沿含水层(带)走向。

1地层界线、断层线、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标志层、典型露头和岩性、 岩相变化带等。 2工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 3井、泉、钻孔、矿井、坎儿井、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如暗河出入口、落水洞、 地下湖)和地表水体等。 3.1.5水文地质测绘每平方公里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可按表 3.1.5确定。

3.1.5水文地质测绘每平方公里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可按表 3.1.5确定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数和观测路

表3.1.5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数和观测路线长度地质观测点数(个/Km²)水文地质观测点数观测路线长度测绘比例尺松散层地区基岩地区(个/Km²)(Km/Km)1:1000000.10~0.300.25~0.750.10~0.250.50~1.00注:1、同时进行地质和水文地质测绘时,表中地址观测点数应乘以2.5;符合性水文地质测绘时,观测点数为规定数的40%~50%,2、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时采用小值,复杂时采用大值,条件中等时采用中间值。3.1.6进行水文地质测绘时,可利用现有遥感影像资料进行判释与填图,减少野外工作量和提高图件的精度。3.1.7遥感影像资料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要求:1航片的比例尺与填图的比例尺接近。2陆地卫星影像选用不同时间各个波段的1:500000或1:250000的黑白像片以及彩色合成或其他增强处理的图像。3热红外图像的比例尺不小于1:50000。3.1.8遥感影像填图的野外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1检验判释标志。2检验判释结果。3检验外推结果。4补充室内判释难以获得的资料。3.1.9遥感影像填图的野外工作量,每平方公里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宜符合下列规定:1地质观测点数宜为水文地质测绘地质观测点数的30%~50%。2水文地质观测点数宜为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观测点数的70%~100%。3观测路线长度宜为水文地质测绘观测路线长度的40%~60%。3.2水文地质测绘内容和要求3.2.1地貌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第14页

1地貌的形态、成因类型及各地貌单元间的界线和相互关系。 2地形、地貌与含水层的分布及地下水的埋藏、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 3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强度及其对地貌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3.2.2地层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地层的成因类型、时代、层序及接触关系。 2地层的产状、厚度及分布范围。 3不同地层的透水性、富水性及其变化规律。 3.2.3地质构造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褶皱的类型,轴的位置、长度及延伸和倾伏方向;两翼和核部地层的产状、裂隙 发育特征及富水地段的位置。 2断层的位置、类型、规模、产状、断距、力学性质和活动性;断层上、下盘的节 理发育程度;断层带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情况;断层带的导水性、含水性和富水地 段的位置。 3不同岩层层位和构造部位中节理的力学性质、发育特征、充填情况、延伸和交接 关系及其富水性。 4测区所属的地质构造类型、规模、等级(包括对构造变动历史、新构造的发育特 点及其与老构造的关系的了解)和测区所在的构造部位及其富水性。 3.2.4泉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泉的出露条件、成因类型和补给来源。 2泉的流量、水质、水温、气体成分和沉淀物。 3泉的动态变化、利用情况;若有供水意义时,应设观测站进行动态观测。 3.2.5水井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并的类型、深度、并壁结构、并周地层剖面、出水量、水位、水质及其动态变 化。 2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开采量、用途和开采后出现的问题。 3选择有代表性的水井进行简易抽水试验。 3.2.6地表水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3.2.5水井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 井的类型、深度、并壁结构、并周地层剖面、出水量、水位、水质及其动态变 化。 2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开采量、用途和开采后出现的问题。 3 选择有代表性的水井进行简易抽水试验,

3.2.6地表水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地表水的流量、水位、水质、水温、含砂量及动态变化;地表水(包括农田灌 溉和污水排放等)与地下水(包括暗河和泉)的补排关系。 27 利用现状及其作为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可能性

床或湖底的岩性和淤塞情况,以及岸边的

3.2.7水质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水质简易分析:取样水点数不应少于本规范表3.1.5中水文地质观测点总数的 40%。分析项目包括:颜色、透明度、嗅和味、沉淀、Ca、Mg"、(Na"+K*)、HCO3 CI、SO²,PH值、可溶性固形物总量、总硬度等。 2水质专门分析:取样水点数不应少于简易分析点数的20%。分析项目:生活饮 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的要求;生产用水应按不同工 业企业的具体要求确定;在有地方病或水质污染的地区,应根据病情和污染的类型确定。 3划分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了解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 4了解地下水污染的来源、途径、范围、深度和危害程度。

3.3各类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专门要求

3.3.2山间河谷及冲洪积平原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古河道的变迁、古河床的分布和多种成因沉积物的叠置情 况及其特点。 2阶地的形态、分布范围、地质结构、成因和叠置关系。 3.3.3冲洪积扇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冲洪扇的边界、规模和分布,扇轴的位置和走向,沿扇轴方 向的岩性变化规律。 2地下水溢出带的位置和水文地质特征。 3.3.4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和沿海岛屿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海水的入侵范围、咸水(包括现代海水和古代残留海水)与淡水的分界面及其变 化规律。 2淡水层(透镜体)的分布范围、厚度和水位,及其动态变化。 3咸水区中淡水泉的成因、补给来源、出露条件、水质和水量。 4潮汐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

1黄土层中所夹粉士、姜结石和砂卵石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埋藏条件和富水性。 2黄土柱状节理、孔隙、溶蚀孔洞的发育特征和含水性。 3黄土源上注地的分布、成因和含水性。 4黄土底部岩层的含水性或隔水性。 3.3.6沙漠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古河道、潜蚀洼地和微地貌(砂丘、草滩、湖岸、天然堤等) 的分布及其与地下淡水层(透镜体)的关系。 2喜水植物的分布及其与地下水的理深和化学成分的关系。 3砂丘覆盖和近代河道两侧的淡水层的分布及其理藏条件。 3.3.7冻土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多年冻土和岛屿状冻土的分布范围。 2冻土地貌(醉林、冰锥、冰丘和冰水岩盘等)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地下水的关系 3多年冻土层的上下限、厚度、分布规律和赋存的地下水类型(冻结层的层上水、 层间水、层下水)。 4融区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和水文地质特征。 3.3.8碎屑岩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岩层的互层情况,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和深度,及其与地下水赋存的 关系。 2可溶盐的分布和溶蚀程度,咸水与淡水的分界面。 3.3.9可溶岩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微地貌(岩溶漏斗、竖井和洼地等)和岩溶泉与地下水分布的关系。 2构造、岩性、地下水径流和地表水文网等因素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3暗河(地下湖)的位置、规模、水位和流量,及其补给条件和开发条件。 4大型洞穴的形状、规模和充填物。 3.3.10岩浆岩和变质岩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含水性。 2岩体、岩脉的岩性、产状、规模、穿插特征,及其与围岩接触带的破碎程度和 含水性。

4.0.1采用水文地质物探(简称物探)方法,应根据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被探物体 的物理特征和不同的工作内容等因素确定。宜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综合探测。 4.0.2采用物探方法时,被探测体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与相邻介质对同一物性参数有明显的差异。 2有一定的规模。 3所引起的异常值,在干扰情况下尚有足够的显示。 4.0.3采用物探方法,可探测下列内容: 1覆盖层的厚度、隐伏的古河床和掩埋的冲洪积扇的位置。 2断层、裂隙带、岩脉等的产状和位置,含水层的宽度和厚度。 3地质剖面。 4地下水的水位、流向和渗透速度。 5地下水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咸水、淡水的分布范围。 6暗河的位置和隐伏岩溶的分布。 7多年冻土层下限的埋藏深度等。 4.0.4物探工作的布置、参数的确定、检查点的数量和重复测量的误差,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0.5对勘探孔宜进行水文测并工作,配合钻探取样划分地层,为取得有关参数提供依

4.0.6对物探的实测资料,应结合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具有相应水 文地质解释的物探成果

5.1水文地质勘探孔的布置

5.1.1勘探孔的布置,宜在水文地质测绘和物探的基础上进行。 5.1.2勘探孔的布置,应能查明勘察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取得有关水文地质参数 和评价地下水资源所需的资料。 注:采用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时,勘探扎的布置应满足查明水文地质边界条件 和水文地质参数分区的要求。 5.1.3松散层地区勘探线的布置K2 865.50小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宜按表5.1.3确定。

松散层地区勘探线的布置,宜按表5.1.3确定

表5.1.3松散层地区勘探线的布置

层主要类型地区勘探线、孔距离,宜符

5.1.5基岩地区勘探孔的布置,宜按表5.1.5确定SH/T 3159-2019 石油化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pdf

5.1.5基岩地区勘探孔的布置,宜按表5.1.5确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