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692-2022 公路桥梁纤维复材加固设计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DB36/T 1692-2022 公路桥梁纤维复材加固设计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7912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6/T 1692-2022 公路桥梁纤维复材加固设计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6.4.1采用复材加固结构时,应采用配套的粘结树脂,包括粘贴树脂和浸渍树脂,相关性 能指标应符合GB50608第4.3.2条的规定。 6.4.2承重构件加固工程中不得使用不饱和聚酯树脂、醇酸树脂等作浸渍树脂。 6.4.3粘贴树脂的正拉粘结强度标准值不应小于被加固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且不应小 于2.5MPa。粘贴树脂的正拉粘结强度标准值应按附录B的方法测定。 6.4.4粘贴树脂和基体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不应低于60℃,且应高于结构环境最高 平均温度10℃以上,玻璃化转变温度按附录D规定的方法测定。在腐蚀环境下,粘贴树脂 和基体树脂应选用耐腐蚀性树脂材料。

6.5.1采用外贴复材加固修复时,加固修复完成后的结构表面应进行防护处理。

6.5.2当复材应用于特殊环境条件的结构时热炉制作安装施工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表面防护材料, 表面防 护材料的性能应符合JT/T821的规定

钢丝绳抗拉强度标准值(fk)不应低于表6的规

表6高强钢丝绳抗拉强度标准值

6.6.2高强钢丝绳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表6的强度标准值除以材料分项系数(y.)确定。 6.6.3高强钢丝绳的弹性模量、伸长率不应低于表7的规定

表7 钢丝绳弹性模量、伸长率

6.6.4高强钢丝绳强度、弹性模量、伸长率等的试验方法及截面面积计算应按JGJ/T325 附录A执行。当对试验结果有争议时,应按GB/T8358规定的仲裁试验方法执行。 6.6.5高强钢丝绳的应力松弛性能试验方法应按GB/T5224的规定执行。 6.6.6高强钢丝绳不得涂有油脂。

7.1.2本章适用于采用预应力复材板加固混凝土桥梁结构,且端部配套设置永久性的机械 锚固或其他可靠锚固措施的抗弯加固应符合本章的规定。 7.1.3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复材板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抗弯加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JTG/TH21、JTG/TJ21的规定对原结构进行检测及鉴定,未进行预应力加固 结构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加固后结构的准永久荷载组合效应; 2)被加固的混凝土构件的实测推算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宜低于25N/mm²; 3)应采用CFP2300或以上级别的碳纤维复材板,在板材与混凝土之间应采用树脂进 行粘结; 4)预应力碳纤维复材板的宽度不宜大于100mm; 5)应采用连续的碳纤维复材板进行加固。 7.1.4采用预应力复材板进行抗弯加固时,应进行施工张拉过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 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并考虑结构二次受力和超静定结构次内力的影响。 7.1.5预应力复材板的中间区段宜采用横条粘贴或机械锚固的构造措施,保证粘贴有效。 7.1.6端部机械锚固采用锚栓时,应对其进行防腐防护。

锚固或其他可靠锚固措施的抗弯加固应符合本章的规定。

DB36/T1692—2022

DB36/T1692—2022

7.2.1采用预应力纤维复材加固的混凝土结构,其锚固区设计应满足JGJ45的规定。 7.2.2设计应对所用锚栓的抗剪强度进行验算,锚栓的设计剪应力应不大于锚栓材料抗剪 强度设计值的0.6倍。 7.2.3采用预应力复材板对钢筋混凝土桥梁进行加固时,其锚具分为张拉端和锚固端(图 2和图3)。端部机械锚固采用栓锚时,应对其进行防腐防护。

7.2.4预应力板的锚固系统由锚杯,夹片组成(图4),且锚杯通过粘贴树脂、化学螺栓 和植筋胶与原构件连接成整体。

DB36/T1692—2022

图4预应力复材板的锚固系统

图中:1——锚杯;2——锚具;3——化学螺栓;4——结构胶;5——环氧树脂;6——复材板; 7一一原构件。 7.2.5 锚杯和夹片所用钢材应经过热处理。夹片与复材板触一侧应粗糙,夹片与锚杯接触 侧应光滑。

图中:1——锚杯;2—一锚具;3——化学螺栓;4—一结构胶;5——环氧树脂;6—一复材板; 7一一原构件。 锚杯和夹片所用钢材应经过热处理。夹片与复材板触一侧应粗糙,夹片与锚杯接: 应光滑。

7.3.1 预应力碳纤维复材板的张拉控制应力宜取碳纤维复材板抗拉强度标准值0.45~0.65 音, :不应大于0.70倍。

倍,不应大于0.70倍 7.3.2锚具变形和复材板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o应按公式2计算:

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值(mm),应根据锚具形式和张拉方式确定,当采用本规程 第6.2节的张拉措施时可取1mm; 张拉端至锚固端之间的距离(mm),两端张拉时1取半个结构长度; 复材的弹性模量(N/mm²)

7.3.3由季节温差造成的温差损失0应按公式3计算:

△T 一一年平均最高(或最低)温度与预应力复材张拉锚固时的温差(°C); Of 复材板轴向温度膨胀系数,可取1.0×10°/°C; ae 混凝土轴向温度热膨胀系数,可取1.0×10/°C。 734 预应力复材板的松弛损失应按公式4计算:

7.3.5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os应按公式5计算:

30+80 1+15p

DB36/T 1692—2022

DB36/T 1692—2022

式中: OPc 预应力复材板处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MPa); fcu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Pf 复材的配筋率;其计算公式为:P=(AE/Es+As)(A+as4s),A.为混凝土截面面积,αs为 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边缘的距离。

0.应按公式6计算:

aAEp 复材片材的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Opc 在先张拉的片材截面中心处,由后张拉的每一批复材片材产生的混凝土法向 应力; m 复材片材分批张拉的次数。 预应力复材板有效预应力0应按公式7计算:

7.4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7.4.1采用复材进行抗弯加固时,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下列基本假定进行计算:

7.4.1采用复材进行抗弯加固时,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下列基本假定进行计算: a)截面符合平截面假定; b)不考虑混凝土及加厚部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c)混凝土受压应力与应变关系应按GB50010的有关规定执行; d)纵向钢筋的应力与应变关系应按GB50010的有关规定执行; e)复材的拉应力应取复材的拉应变与其弹性模量的乘积,且不应超过复材抗拉强度设 计值,同时其极限拉应变不应大于0.01。 7.4.2受弯构件加固后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可采用公式8计算,即取加固前控制值的 0.85倍:

bf=0.85%...

一一为结构加固前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除按GB50010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补充规定: a)结构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复材应变e应按截面应变保持平面的假设确定; b)复材应力o取复材应变c与弹性模量E的乘积; c)在达到受弯承载力极限状态前,预应力复材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不致出现剥离破 坏。 7.4.3矩形或T形截面受弯构件进行抗弯加固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应按GB50608 中第6.2.5条~第6.2.8条执行。

7.5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7.5.1 采用预应力复材板加固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加固后受弯构件总挠度变形的计算值,应符合GB50010的规定; b) 2 加固后受弯构件的总挠度应包括加固前已产生的挠度和加固后增加荷载所产生的 挠度:

加固后荷载增加所引起的挠度变形,应根据加固后的荷载增加情况,按GB50010 的规定计算,计算中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可用换算受拉钢筋截面面积替代,换算受 拉钢筋截面面积可按公式9计算:

式中: Ase 一计算复材片材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变形时的换算受拉钢筋截面面积(mm"); As 一受拉钢筋截面面积(mm); Af 复材截面面积(mm); E 钢筋的弹性模量(N/mm)

7.5.2挠度变形应按GB50010的规定计算。挠度变形计算尚应扣除施加预应

Z 挠度变形应按GB50010的规定计算。挠度变形计算尚应扣除施加预应力时产生的 变形。反拱变形f可按公式10计算:

r.0A,L =aef 4E1

式中: 一 计算跨度(mm); Ec 混凝土弹性模量(N/mm²); aef 复材板层数影响系数,1层时取1.0;2层时取0.95;3层时取0.9; 复材板到中和轴的距离(mm)。

7.6.1对于平夹片锚具(见图5),其锚杯的厚度和长度宜分别不小于50mm和120mm。 7.6.2对于波形夹片锚具(见图6),其波形曲面的曲率半径宜大于100mm,避免对复材 板造成损伤。

7.6.3为防止波形夹片锚具将预应力复材板剪断,该类锚具在尖齿处应进行倒

7.6.3为防止波形夹片锚具将预应力复材板剪断,该类锚具在尖齿处应进行倒角处理。 7.6.4锚具的开孔位置和孔径应根据实际工程确定,孔距和边距应符合JGJ145的规定

DB36/T16922022

8.1.1复材网格加固可选用碳纤维复材网格(CFG)、玻璃纤维复材网格(GFG)和玄武 岩纤维复材网格(BFG)。 8.1.2复材网格对混凝土桥梁结构抗弯加固宜使用水泥基材料和锚固件将复材网格固定于 桥梁的底面或上表面。 8.1.3复材网格对混凝土桥梁结构抗剪加固宜使用水泥基材料和锚固件将复材网格固定于 桥梁的侧面进行加固。 8.1.4当对复材网格采取有效锚固措施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可由以下三部分叠加计算: 原钢筋混凝土构件、加固层水泥基材料和复材网格。 8.1.5复材网格的纵横向单肢应具有一定的刚度且节点不应错动,复材网格的有效锚固应 不多于三个节点。

8.2.1矩形或T形截面受弯构件,在受拉面使用复材网格进行抗弯加固时,正截面受 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8.2.1 矩形或T形截面受弯构件,在受拉面使用复材网格进行抗弯加固时, 正截面受弯承 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小于0.8ho,且大于hF时(见图7),应按下列公式11、12 计算:

I) 当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小于0.8ho,且大于hr时(见图7),应按下列公式11、12 计算:

图7x>h+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截面的应变和应力

DB36/T1692—2022

A` 受压钢筋截面面积(mm²); Af 复材截面面积(mm²); f 一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²); f 一受拉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²); Sy 一一受压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N/mm); Ofmd 达到受弯承载力极限状态时,复材的拉应力设计值(N/mm²); a1 一受压区混凝土等效应力图形的折减系数。 1 当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小于hf,且大于2a时(见图8),应按公式13、14计

? 当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小于2a时,应按公式15计算:

图82a'

3) 达到受弯承载力极限状态时, 受拉复材网格的拉应力设计值应按公式16计算

md=minfaEfem

tmd=minfaEfe.m

a, =0.5+0.5 /E f

8.2.2受压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时碳纤维复材网格的有效拉应变&e.ml,可按GB 50608第9.1.3条计算。 8.2.3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2)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不宜大于0.8%ho,其中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应按GB50010的 规定计算; 3)加固后受弯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不宜超过未加固梁的50%。

8.2.2受压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时碳纤维复材网格的有效拉应变&e,ml,可按GB 50608第9.1.3条计算。 应里亚

PVC管施工工艺DB36/T1692—2022

8.2.4采用复材网格对受弯构件进行加固时,可参考本规程第6章对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验算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洛进行抗剪加固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公式

b≤Vb,rc +V b.f

式中: Vb 一一剪力设计值; Vhbrc一 一一未加固构件的受剪承载力,按GB50010的规定计算; Vb.f 一一达到受剪承载力极限状态时复材网格承担的剪力设计值,按本节7.3.2条的规定计算: Vb.ca 一一加固层混凝土承担的剪力设计值,按本节7.3.3条的规定计算。 .3.2使用复材网格对钢筋混凝土桥梁进行抗剪加固时,达到受剪承载力极限状态时复材 网格承担的剪力设计值V.应按公式19计算:

Vbf=WbfAhg/S

式中: yb一一与受力条件有关的抗剪强度折减系数,当均布荷载时,取0.8;当集中荷载剪跨比入≥3 时,取0.8;当入≤1.5时,取0.5;当1.5<入<3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f 一一抗剪加固采用的复材网格抗拉强度设计值,取0.5fa; Af 一一复材截面面积(mm²); hfg 一一复材网格最上肢和最下肢之间的间距; Sfg 一一复材网格竖向肢之间的间距。 3.3 使用复材网格进行抗剪加固时知名房企新建造技术成套工法1.0高精度砌块砌筑工程标准做法.pdf,加固层混凝土承担的剪力设计值Vb.a应按公式20 计算:

式中: αcv一一斜截面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系数,对一般受弯构件取0.7;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独立梁, αcv为1.75/(A+1),A为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可取人=a/ho,当人小于1.5时,取1.5;当 大于3时,取3;a为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的距离; % 一一加固层混凝土强度利用系数,取α=0.7; f 一一加固层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N/mm²); Ac 一一加固层混凝土截面积(mm²)。 3.4加固后受剪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不宜超过未加固时的5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