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29268.5-2022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性能测试和报告 第5部分:访问控制场景与分级机制.pdf5.5.2.2待测人员数量控制
注册的待测人员规模应超过目标验证的待测人员规模,随着访问时间的增加与人数增加,应考虑到 10%~25%的中断测试期望。参加验证的人数和中断率应记人报告。 注1:测试机构可以选择纳人补偿措施以降低中断等级。如果再访问的次数不足时,低估中断率可能会破坏整个测 试,所以采用保守方法。 注2:选择性的中断可能会导致测试结果出现偏差,例如待测人员被中断而产生错误,或者未提醒预期的访问。不 鼓励这种做法,但待测人员有权随时退出测试。 待测人员的组成应按照注册和参加再次访问的待测人员的年龄和性别记人报告
5.5.3待测人员选择
测试人员应组织待测人员进行测试。待测人员的统计特征取决于性别和年龄,见5.5.1。控制 因素将在广泛的测试人群之间获得更加合理的测试结果。同一个人不应以不同的身份登记。测试 应注意有些人可能会以不同的身份登记两次后张法预应力梁施工工艺,应该采取预防措施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5.5.4待测人员培训
在注册过程中,待测人员应接受使用被测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培训。具体的待测人员培训材料应 由供应者提供,并作为训练代表提供给操作用户。当待测人员表明其能够按照说明呈现生物特征样本 时,培训应确定完成。待测人员首次注册事务中不得进行额外培训。 注:分配给待测人员培训的时间不包含在5.4.3描述的获取生物特征注册数据所需时间之内。
测试应仿真模拟高度熟练的最终用户的使用水平。 注1:该测试的目标人群可能是高度熟练的最终用户,如员工。在生物特征识别子系统测试中,大部分群体通常在 一天之内多次使用该系统。 注2:本文件测试方法的通用性导致了折中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并非所有应用都具有高度熟练的用户。 测试人员应在测试之前以及贯穿整个测试中规定待测人员的熟练度,并在测试设计中考虑熟练效 立的程度。 注3:熟练度报告的更多详情按照GB/T29268.2一2012中的相关规定确认
测试应仿真模拟高度熟练的最终用户的使用水平。 注1:该测试的目标人群可能是高度熟练的最终用户,如员工。在生物特征识别子系统测试中,大部分群体通常在 一天之内多次使用该系统。 注2:本文件测试方法的通用性导致了折中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并非所有应用都具有高度熟练的用户。 测试人员应在测试之前以及贯穿整个测试中规定待测人员的熟练度,并在测试设计中考虑熟练效 应的程度。 注3:熟练度报告的更多详情按照GB/T29268.2一2012中的相关规定确认
测试应在确保待测人员身份和收集的所有生物特征数据得到保护的情况下进行,防止误用。为保 护待测人员的隐私而采取的措施应符合国家法律,在没有本协定的情况下应遵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经合组织)保护个人资料隐私和跨境流动的指导原则。
5.6.2待测人员身份保护
测试组织应保护隐私数据,确保生物特征识别数据和所有形式的个人身份信息得到保护,防止未经 授权的访问或披露
沟不应披露测试中获得的任何供应者的私有信息
在不具有特定模态或偏向的受控环境场景中,测试目标为将访问控制系统的生物特征识别组件 在FAR=0.1%至FAR=1%的操作范围内进行量化和分级。 注:对于输出决策的生物特征识别子系统,没有测试工作范围,只进行对应阔值下的工作测试。
6.1.3测试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供应者应提供其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流程和文件作为测试输人。 对于测试输出,设备的测试报告应包括测试结果和实际数据。此外还应输出详细的数据汇总。
应利用认证的测试机构/场所对生物特征识别系统进行受控场景性能测试的操作,以提供无偏差的 系统性能测量。测试和校准实验室能力及有关测试机构/设施认证信息的一般要求,见CNAS CL01:2018 供应者有责任确定其设备符合测试机构的所有安全要求。 作为测前申请流程的一部分,应要求供应者提供系统操作手册,并描述供应者对测试设备管理员和 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 为了进行供应者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操作,供应者对系统管理员的培训至少应解决以下问题:
6.1.5符合本机系统运行
测试人员应指导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供应者提供与运行系统相符的匹配阈值,见6.3.3。测试人员应 指导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供应者在注册、验证尝试和验证事务中,以与运行系统一致的方式,实现用户交 互功能(即灯光、听觉、视觉等反馈)。
6.2定义了根据本文件进行的所有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测试的一般方式和标准实践。具体包括 前活动、系统可操作性验证、数据收集、问题报告和测后简报活动。 供应者应在交付到测试现场之前执行72h的连续老化试验,并记人报告。
6.2.2.1通用要求
测前活动应包括检查、配置审核、供应者参与的测试准备审查以及测前简报,测前简报应在每个测 试周期前进行且仅测试人员参与。
6.2.2.2.1通用要求
在测试之前,应完成评价程序元素检查表,以确保正在评价的所有设备包括测试设备和设备接口的
正确安装和正常运行。此活动的目的是确保测试配置的完整性。 预期每个供应者应与测试机构密切合作,支持在测试机构的场所中安装其系统。应要求供应者证 明安装有效,应在设置完成时提供具体的配置和设置数据,对测试人员的任何指示均应记载。在实际测 试期间,供应者的人员不应在场(除非测试人员联系)。
6.2.2.2.2测试环境的物理布局
6.2.2.2.3产品规格
测试人员应记录下列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元素: 采集子系统,包括供应者、模型、版本以及适用的固件; 如果集成第三方子系统,采集系统包括供应者、模型、版本以及采集组件的固件; 生物特征识别算法,包括版本、修正版; 一如果场景测试包含生物特征识别软件应用,例如演示应用或逻辑访问接口记录包括软件应用 程序的提供者、标题、版本和程序生成; 测试运行的个人计算机、掌上电脑或其他计算子系统的处理能力、存储器、供应者和计算子系 统的模型等。
6.2.2.2.4结构
测试人员应记录下列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元素: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结构;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数据流、测试机构实施设备组件; 测试管理应用,包括测试系统集成用于测试管理的任何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功能; 数据分析应用,包括应用程序用于分析性能结果的设计和功能; 原理图,包括采集子系统、工作站、服务器组件、测试组件布局。
6.2.2.2.5实施
测试人员应记录下列系统实施相关信息: 生物特征识别和平台系统采集方法: 供应者参与系统实施的等级。
6.2.2.3配置审核
在成功安装和检查系统之后,在测试准备情况检查之前,应该进行系统配置审核。应在供 建立操作系统配置后执行审核。此配置应代表测试开始时的系统基准。 配置审核应由相应的测试人员在供应者代表的协助下进行。审核的主要目标是准确识别 统硬件、固件和软件配置。配置日志应用于记录所有适用的硬件和软件的版本和序列号。在
中,相应的测试人员应创建和维护该日志。配置审核期间收集的数据应记录在配置日志输人表中。 在配置审核结束时,相应的测试人员应在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适当位置放置质量保证密封件, 整个测试中保持配置控制。此外,供应者代表应签署系统准备就绪表格,记录系统配置的审批通过 助测试的准备状态。
6.2.2.4备测审查
完成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安装和检查以及测试人员培训后,应进行备测审查。该审查应由管理员进 行,并应由参与测试行为的所有人员参加。备测审查的目的是验证系统和测试人员是否完成测试准备。 在备测审查期间,管理员应: 一验证(检查)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满足所有安全要求; 验证配置审核完成; 检查已建立的系统和测试设备配置; 验证测试人员培训完成; 一 识别并审查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测试计划或流程的任何变化; 审查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测试流程; 一 审查待测人员特征。 备测审查的会议记录应由测试人员的指定成员记录,并由相应的测试人员进行验证。会议记录应 提供足够的信息,以完整准确地记录审查。
6.2.2.5测前简报
在每个测试阶段和评价测试类别之前,管理员应执行测前简报。所有测试人员都应参加测前简报 测前简报中,管理员应该: 识别测试人员并指定具体职责; 审查系统配置; 审查具体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测试流程; 审查相关测试的结果; 识别并审查任何现有或预期的问题; 提供所有必要的测试文件和相关表格; 审查测试设备配置。 测前简报应由指定测试人员记录,并由与会人员确认记录信息的准确性,即审查会议记录草稿,
6.2.2.6配置管理
在整个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测试中应严格控制系统配置。为了实现这种控制,在配置审核期间,应将 质量保证密封件放置在每个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适当位置。如果需要对系统配置进行任何更改,或者 由于设备故障或维护而访问密封区域,应通知管理员和相应的测试人员,并在配置日志中记录相应的信 息。配置日志中记录的信息应指明访问该区域的原因、所做的任何配置更改的详细信息、责任人、日期 和时间。配置日志中的所有条目都应得到管理员的批准。如果对系统配置进行了更改,则管理员拥有 执行回归测试以验证系统性能未受影响的权利。
6.2.3系统可操作性验证
测试期间应定期进行系统可操作性验证。测试人员根据供应者的程序在每个测 开始时执行
测试任务,之后按照供应者建议的时间间隔执行测试任务。
数据收集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是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测试数据收 集应最大程度的自动化。对于任何需要的手动数据记录,管理员应在执行每个测试流程之前分配测试 人员具体的数据收集任务。指定的测试人员应获得必要的数据收集表格和/或设备,并根据一般生物特 正识别系统测试程序中的要求记录数据。 在测试期间,应以特定于测试机构基础设施并实现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测试要求和目标的方式收集 和记录定量和定性数据。 应手动记录定量注册错误率,数据应输人测试机构信息系统。 对于输出相似度分数的验证系统,系统本机相似度分数的定量获取应该是自动化的,用于离线确认 相关的FAR和FRR。系统本机相似度分数用于生成全范围DET曲线,该曲线将用于计算单次尝试和 事务级错误率。此外,应记录所有待测人员的每次验证尝试时间。对于仅输出匹配/不匹配决策的系 统,应自动记录决策。 自动数据收集系统、测试人员应收集数据,至少包括: 测试描述; 测试日期和时间; 待测人员ID; 系统指示; 一事务时间分析的时限数据; 一一系统运行或失败数据; 一一比对结果(相似度得分或者匹配/不匹配决策输出)。 注:本文件测试中生物特征识别探针样本存储不是必要的。 为了增强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响应与对待测人员的相关性,可以使用条形码阅读器或其他适当的电 子装置在每个待测人员与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交互之前读取待测人员的身份标识。 在每个测试阶段结束时,所有数据收集表格和附加媒介应由相应的测试人员进行验证和签字。所 有数据均应视为敏感数据,并按照5.6的要求进行存储。
6.2.5问题报告与跟踪
a)优先级I,性能重要性,影响生物特征识别系统重要运行功能的性能或导致性能严重下降; b)优先级Ⅱ,测试重要性,不影响生物特征识别系统重要功能的性能,但是会导致不太乐观的测 试结果; c)优先级Ⅲ,非重要,涉及非重要运行功能或非运行系统功能。 如果系统出现故障并且供应者无法在两个工作日内对其进行维修,则应终止测试,除非测试人员允 许延长时间。在每次测试结束时,测试人员应编制所有问题报告,并包含在最终测试报告中。
SY∕T 6182-2021 生产测井仪刻度规范.pdf6.2.6测后简报活动
应在每个测试期间和测试类别结束时做出内部测后简报。所有测试人员都应参加测后简报会议。 管理员应提供测试活动和相关问题的摘要。在测后简报中,管理员应根据需要进行审核: 一偏离计划的测试流程; 一测试异常; 配置管理问题; 设备故障; 即将进行的测试计划。 测后简报应由指定的测试人员记录并验证。记录应提供充分的信息,以完整准确地记录会议,
本文件应采用受控环境场景测试配置,减少变量数量,从而提高测试重复性,提高产品性能对比的 可靠性。 测试应生成待测人员的注册、生物特征识别验证准确率、事务时间结果。 注:待测人员是测试的参与者,其行为受到监视、控制,并相信能够按照计划进行测试。 生物特征识别子系统应能提供最多连续3次的验证尝试(如果需要),而无需待测人员进行额外的 身份声明。子系统还应提供每次尝试成功或失败的明确指示,以便待测人员能够以最小延迟继续进行 更多的尝试(如果需要)。
6.3.2注册事务和结果生成
注册之前,应建立待测人员的身份信息与其生物特征识别数据相关联的标识符(如待测人员身份编 号)。待测人员应在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中注册,并存储生物特征模板。待测人员是否注册成功应以供应 者提供的注册流程为准。如果注册失败,待测人员应被认为此次注册流程失败,注册策略细则见5.4.3。 注:对于具有多个实例的生物特征识别模态(例如左右眼虹膜,多个指纹),使用提供者提供预定或典型的注册过 程。如果任何样本都无法注册,才声明注册失败。
6.3.3验证尝试、事务和结果生成
待测人员应在注册完成当日以及注册完成至少一周后进行生物特征验证事务。在注册之日后发生 的生物特征验证事务被称为的重访验证测试,具体描述见6.3.4.3.2。 重访验证测试中,待测人员应实施5次真实验证事务和15次零效假冒验证事务。假冒验证事务生 成、假冒事务次数详见6.3.5。操作人员应告知待测人员正在实施真实验证事务或者假冒验证事务。 每次生物特征验证事务应由一次或多次尝试组成。因此,最多进行3次(最大尝试次数吉林省长春某机场飞行区场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doc,不会超过 这个限制)。在每次验证事务中,只要得到成功的结果,就不会允许更多的尝试。应选用较高的决策阈
6.3.4注册和验证时间间隔
6.3.4.1通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