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711-2021 地热管网设计规范.pdf

NB/T 10711-2021 地热管网设计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9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37823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NB/T 10711-2021 地热管网设计规范.pdf

表7.2.5地热管网在道路下方敷设的最小覆土深度

7.2.6城市规划区内直埋敷设的金属地热水管道最小覆土深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CJJ/T81《城镇供 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的规定;非金属地热水管道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地下水深度、地 面车辆所施加的载荷及管道稳定性的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地热蒸汽及两相流管道最小覆土深度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CJ/T104《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的规定。 7.2.7管道敷设通过山地、丘陵地带时,供热管网走向宜沿地面整体走向敷设,遇到局部变坡地段应 进行坡度设计优化

7.2.8供热管网采用弹性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弹性敷设管道与相邻的反向弹性弯管之间及弹性弯管和人工弯管之间,应采用直管段连接,直 管段长度不应小于管子外径值,且不应小于500mm。 b)弹性敷设管道的曲率半径应满足管子强度要求,且不应小于钢管外径的1000倍;垂直面上弹 性敷设管道的曲率半径还应大于管道在自重作用下产生的挠度曲线的曲率半径T/CAGHP-007-2018标准下载,曲率半径应按 式7.2.8计算:

θ R≥3600 θ4

式中: R一一管道弹性弯曲曲率半径,m; 0一一管道的转角,(°); D一一钢管外径,mm。 c)弯管不得使用褶皱弯或虾米弯弯管代替。管子对接偏差不应大于3°。 7.2.9直埋敷设的地热管网,管顶应铺设警示带,警示带距离管顶不应小于300mm;当采用非金属管 材时,应采用可探测警示带。

7.3.1地热管网穿跨越方式的选择应根据障碍物结构类型、施工周期要求、交通条件及城市规划等因 素综合确定。穿跨越位置的选择应满足管道穿跨越施工和维护对空间和环境的要求。 7.3.2地热管网穿越铁路或二级及以上公路时,应采用顶进套管、顶进箱涵或水平定向钻穿越方式, 并满足路基稳定性要求。对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穿越,宜采用挖沟加套管穿越方式。 7.3.3地热管网穿越小型河流、沟渠时,在城市规划区内宜采用水平定向钻或开挖穿越方式,在城市 规划区外可采用桁架跨越方式;穿越大中型河流时,穿越方式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7.3.4地热管网采用开挖穿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开挖穿越河流时,挖深应根据冲刷或疏浚情况确定,无冲刷或疏浚水域,管道应埋设在河床底 面1.0m以下; b)开挖穿越公路时,穿越段宜采用套管保护。 7.3.5地热管网采用水平定向钻穿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穿越管段与桥梁墩台冲刷坑外边缘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0m,且不应影响桥梁墩台安全; b)管道至规划河床的覆土厚度不宜小于3m; c)当地热管网采用钢管时,水平定向钻穿越的曲率半径不宜小于钢管管径的1500倍,且不应小 于1200倍; d)水平定向钻穿越的入土直线段与出土直线段的长度不宜小于10m; e)穿越管段应根据地基土层的稳定性和密实性,采取防止地表塌陷的措施; f)定向钻不宜在卵石层、松散状砂土或粗砂层、砾石层与破碎岩石层穿越。当出入土管段穿过一 定厚度的卵石、砾石层时,宜选择套管隔离、注浆固结、开挖换填措施处理。 3.6地热管网采用顶管穿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顶进轨迹应根据水文、地质、地形、水土保持、环境、气象、交通、地下及地上其他建构筑物 和管线的情况、施工工艺及管理条件确定; b)宜在淤泥质黏土、黏土、粉土及砂土中顶进: c)应避开地下障碍物: d)顶管穿越河道时的埋置深度应满足河道的规划要求,并应在河床的最大冲刷线以下; e)曲线顶进轨迹的曲率半径不宜小于管道直径的1200倍; f)顶进管道上部的覆土层厚度,应根据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应 符合本规范7.2.4条相关规定,且不宜小于管道外径的3倍。 3.7地热管网穿越河流、铁路或公路等天然或人工障碍时,穿越段不应设置水平或竖直弯管。 3.8采用套管穿越公路或铁路时,套管长度应伸出路堤坡脚、排水沟外边缘不小于1m。当被穿越的 未路、公路有扩建规划时,应按照扩建后的路堤坡脚、排水沟外边缘确定套管长度。

7.4.1地热管网各单井管线、集输支线与干线连接处宜安装关断阀门。 7.4.2地热管网的关断阀和分段阀应采用双向密封阀门。 7.4.3进入地热电站的地热蒸汽和地热卤水干线上,宜设置紧急关断阀, 7.4.4直埋敷设地热管网的补偿器,应根据输送介质、水文地质条件和维护条件等因素,采用直埋安 装或检查并内安装。 7.4.5地热管网不允许有任何位移的部位应采取固定措施。 7.4.6地热管网弯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地热管网用热煨弯管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4倍; 长市管印共国大社四产工市

4.5地热管网不允许有任何位移的部位应采取固定措施。 4.6地热管网弯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地热管网用热煨弯管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4倍; b)热煨弯管的任何部位不应有裂纹和其他机械损伤,两端100mm长直管段范围内的圆度不应大 于连接管圆度的规定值,其他部位圆度不应大于2.5%: c)不应采用有环向焊缝的钢管制作热煨弯管: d)冷弯弯管的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表7.4.6的规定

表7.4.6冷弯弯管最小曲率半径(续)

7.4.7地热水管网宜根据管网输送压降并结合管网起伏状况设置自动排气装置。 7.4.8采用套筒补偿器时,应计算各种安装温度下的补偿器安装长度,并应保证在管道可能出现的最 高、最低温度下,补偿器留有不小于20mm的补偿余量。 7.4.9架空敷设的地热管网采用波纹管轴向补偿器时,管道上应安装防止波纹管失稳的导向支座;采 用其他形式补偿器,补偿管段过长时,亦应设导向支座。

8.1地热蒸汽及两相流管网调节

8.1.1地热蒸汽及两相流管网的负荷调节应符合下列规定: a)发电机组负荷变化时,井口流量调节阀宜同步调节; b)发电机组长期低负荷运行时,应减少运行的地热生产井数量。 8.1.2地热蒸汽及两相流管网的压力调节应符合下列规定: a)1 宜通过稳压放空系统实现; b)井口流量调节阀宜同步调节。

8.2.1地热生产井宜采用由热负荷优化控制单井水量和运行井数相结合的调节方式。 8.2.2负荷分期增长的地热水管网,宜根据负荷增长情况,分阶段匹配不同规格的地热井泵 8.2.3地热井泵宜采用变频启动,并宜根据负荷变化进行变频调节。

1.1 管道及附件选材应根据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按其腐蚀、结垢特性,经技术经济比选后确 1.2 2金属管道可选用无缝钢管、螺旋缝焊接钢管。金属管道钢材钢号不应低于表9.1.2的规定。

表9.1.2地热管网金属管道管材

表9.1.3地热管网非金属管材

a)金属管道宜采用焊接连接; b)聚乙烯管道可采用电熔或热熔连接; c)玻璃钢管道宜采用螺纹连接或对接胶合连接。 9.2.2管道与设备、阀门等连接宜采用法兰连接;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32mm的阀门,可采用螺纹连 接。

0.0.1运行温度大于100C且公称尺寸大于DN65的管道应进行管道应力计算。 0.0.2管道应力计算的内容应包括: a)验算管道在内压、自重和其他外部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一次应力和在热胀、冷缩及位移受约束 时所产生的二次应力; b)计算各工况下管道支吊架的荷载和位移; c)计算管道对设备和固定装置的作用力及力矩。 0.0.3管道应力分析计算的方法可采用: a)经过实际工程验证并经过鉴定的计算软件; b)对于低参数及简单的管道,可采用近似分析方法,包括表格法、图解法、经验公式法等进行简 化分析计算。 0.0.4在进行管道应力计算时,管道的计算压力应取系统在运行时管道各处可能出现的最高持续压 力,计算温度应取管道在运行中的最高持续工作温度。 0.0.5地热管道的许用应力取值、管壁厚度计算及应力验算执行下述规定: a)地上敷设和管沟敷设地热管道的许用应力取值、管壁厚度计算及应力验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DL/T5366《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规定; b)直埋敷设地热水管道的许用应力取值、管壁厚度计算及应力验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CJ/T81 《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的规定: c)非金属管道的许用应力取值、管壁厚度计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SY/T6769《非金属管道设计、 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0.0.6管道应力分析计算时偶然荷载的计入应符合以下规定: a)应根据管道所处环境条件选择计入风荷载、雪荷载、冰荷载; b)除有特殊要求外,地震烈度大于8度的地区应计入地震荷载的作用基坑维护施工组织方案,但可不计入地震荷载与风 荷载同时出现的工况;

NB/T10711—2021

NB/T10711—2021

c)应计入其他可能发生的偶然荷载。 10.0.7管道在工作状态和冷态下计算推力和力矩的最大值,应在与之连接的设备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10.0.8管道对固定点的作用力计算、固定点两侧管段作用力合成原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CJ34《城 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的规定。

11.1.1集输站场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景观要求及管理要求,选择采用露天布置或设置局部围护设施。 11.1.2集输站场应预留设备安装和维护检修的通道和场地。 11.1.3站内管道系统的布置应便于安装、操作和检修,操作面高度超过1.5m且需要经常操作的设备 和阀门处应设操作平台、扶梯和防护栏杆等设施。 11.1.4集输站场设备的材料应根据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按其腐蚀、冲蚀特点,经技术经济比选后确 定。

11.2.1位于城市建成区内的地热井,井口宜设置井口房或围栏,并口房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CJJ138《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的规定。 11.2.2同一井场内的地热井宜采用母管制连接DB32/T 4026-2021 石墨烯材料热扩散系数测定 激光闪射法.pdf,但当地热井为自喷并时,压力参数差异较大的地热并 宜采用不同压力级制的管道连接。 11.2.3当生产井和回灌并需要切换时,并口应设置切换阀组,3口及以上需要切换的地热并在井场汇 集时,宜设置分集水器。 11.2.4砂岩热储的回灌井宜设置回扬井泵,回扬井泵宜设置变频装置。 11.2.5出水含砂量容积比大于1/20000的地热井,应在井场设置除砂器。 11.2.6间断运行的非自喷地热生产井,宜采取防止井筒腐蚀的保护措施。 11.2.7当地热井口装置不具备补偿井管伸缩的功能时,与地热井口连接的管道应采取适应井口上升和 下降的补偿措施。 11.2.8当与地热井口连接的管道施加到地热井口上的力超过井管、井口装置或井口主阀的允许受力而 又无法通过补偿措施解决时,应采取加固地热并口的措施,采用的加固措施应允许地热并口在垂直方向 自由上升和下降。 11.2.9地热生产并单并调节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非自喷地热生产井,水力平衡调节阀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6.2.5条的规定; b)自喷地热井应设置手动或自动流量调节阀;当有多口生产井时,设置自动流量调节阀的生产井 数量应根据地热能源站负荷调节需求确定; c)流量调节阀应根据设计单井流量调节范围及其前后工作压差选取。 11.2.10设有流量调节阀的地热生产井,流量调节阀后应设置关断阀,关断阀的位置宜靠近单井管线 与集输干线的连接处。 11.2.11地热电站的回灌井井口应设置止回阀。 11.313、问菜地热中站的自喷地执共、应设置自动放空管路、户动放空管路应东关断阀前引出、户动

a)非自喷地热生产井,水力平衡调节阀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6.2.5条的规定: b)目 自喷地热并应设置手动或自动流量调节阀;当有多口生产并时,设置自动流量调节阀的生产并 数量应根据地热能源站负荷调节需求确定; c)流量调节阀应根据设计单井流量调节范围及其前后工作压差选取。 11.2.10设有流量调节阀的地热生产井,流量调节阀后应设置关断阀,关断阀的位置宜靠近单井管线 与集输干线的连接处。 11.2.11地热电站的回灌井井口应设置止回阀。 11.2.12闪蒸地热电站的自喷地热井,应设置启动放空管路,启动放空管路应在关断阀前引出,启动 放空管路应连接至井场常压闪蒸消声器。 11.2.13自喷地热并的并口主阀前宜设置地热并关并气体放散管路,关并气体放散管路上应设置承担 关断和节流功能的串联双阀组,关井气体放散管路应连接至井场常压闪蒸消声器。

11.2.14自喷地热井的井口主阀、流量调节阀、关断阀应设置暖管旁路。 11.2.15井场常压闪蒸消声器的额定流量应满足井场内流量最大的一口地热井的放喷需求。 11.2.16井场常压闪蒸消声器不宜布置在高于井场地坪的地势高处。 11.2.17每口地热井的单井管线上均应设置取样口,当地热井产出流体为两相流时,取样口宜设置在 距井口约1.5m处的水平管段的侧面。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