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11]124号.pdf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11]124号.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3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4151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11]124号.pdf

表3.0.6路基宽度调整指标(hm²/km)

表3.0.7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调整系数

路编制,对《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一2003)所规定的具干 线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其建设用地总体指标可分别按系 数1.1和1.05进行调整。 3.0.10对基本无植被覆盖的荒漠区(荒滩、戈壁、沙漠等地区) 公路,可在I类地形区建设用地总体指标基础上,高速公路接系数 2.1、一级及以下公路按系数1.2对总体指标进行调整。 3.0.11当公路通过风沙地区时,应根据风沙范围、沙源、风向、风 速、沙丘移动规律、植被覆盖等情况,选定防止路基被风沙吹蚀和 掩埋的防护措施,并据以确定用地面积。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段, 可按25~30hm/km增加用地面积;西北地区,一般风沙地段可按 100hm/km增加用地面积,严重风沙地段可按131hm/km增加 用地面积;华北、东北地区,流动沙丘地段可按55~76hm²/km增 加用地面积。

3.0.12当公路通过雪害地区时,应根据地形、地貌、植被、气候、 风向和积雪厚度等情况,结合路线位置、路基高度等因素JB/T 9141.8-2016 柔性石墨板材 第8部分:滑动摩擦系数测试方法,在路线 一侧或两侧设置防护设施,并确定相应用地面积。防护宽度为距 路堑项或路堤坡脚外30~50m。每侧防护可按2.42~4.42 hm/km增加用地面积;当路线与冬季主导风向垂直,地形开阔、积 雪量大,需设置两排防雪栅时,每侧防护可按10.42hm/km增加 用地面积。

路堑项或路提坡脚外30~50m。每侧防护可按2.4 hm*/km增加用地面积;当路线与冬季主导风向垂直,地形开周、积 雪量大,需设置两排防雪栅时,每侧防护可按10.42hm*/km增加 用地面积。 3.0.13当公路通过软土、沼泽、地震、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 多年冻土、膨胀土、盐渍土、涎流冰地区或需建设防灾设施时,应根 据其具体位置或处治措施等,按本建设用地指标第九章的有关规 定增加用地面积。 3.0.14公路工程项目的辅道、支线、连接线的建设用地面积,应 根据其公路技术等级按本章相应的用地指标另行计算。 3.0.15当公路工程项目涉及用地界外的改路、改河、改沟、改渠 改移输电、通信线路和专业管道等改移工程的用地,以及经技术、 经济论证必须设置取、弃土场时,应按实际需要单独计列,并应在 设计说明中予以专门叙述。

第四章路基工程用地指标

第四章路基工程用地指标

第四章路基工程用地指标

87 S'T O'T 8'1 80 乙~0 1 08908 s机 8'7 s'T 0'T 8'1 8°0 Z~0 路 公 8'7 s'I 0'1 8'1 80 ~0 89 9元 级 1 8'7 s'T 0'1 81 80 Z~0 I S'EE 8' s'T 0'1 8'1 8'0 2~0 1 s' 8' s'T 0'T 8'1 80 2~0 809 团 9元 8' s'I 0'T 81 8'0 Z~0 1 2 8'E s'T 0'1 8'1 8'0 ~0 旅 8' s'T 0'1 8'1 80 乙~0 3 I S'EE 8'6 s'I O'T 8'1 8'0 ~0 5669 I S'te 8'6 s'T 0'1 8'1 8'0 乙~0 SsOs'9 I 250筝 4 8' s'l 0'1 8'T 80 乙~0 9 车 8'E s'I OT 8'1 8'0 Z~0 896/ I u W M:1 :I u = W 大大罩 () 原(攀超) 项 数 0 主要编制条件多数 .18 .

3.两幅完全分离式路基内侧边坡坡脚之间的土地,应尽可能 修建一定的设施(如通道)使其连通到路基外侧以便利用,当能够 用于公路工程项自以外的其他用途时,该范围土地可不计为公路 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当不能用于其他用途时,则该范围土地可计为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并单独列表说明。 4.0.7当实际公路工程项目的路基宽度与本章指标缩制采用的 值不同时,可按表4.0.7对路基工程用地指标进行调整。

4.0.7当实际公路工程项目的路基宽度与本章指标缩制采用的

表4.0.7路基宽度调整指标(hm/km)

指标编制采用的值不同时,可按表4.0.8对路基工程用地指标进 行调整。

表4.0.8路基平均计算(填控)高度调整指标(hm/km

注:表中调整指标适用于整体式路基全幅和两幅完全分离式路基半幅用地面积的 调整。

4.0.9对基本无植被覆盖的荒漠区(荒滩、戈壁、沙漠等地区)公

4.0.9对基本无植被覆盖的荒漠区(荒滩、戈壁、沙漠等地区)公 路,可在I类地形区路基工程用地指标的基础上,按表4.0.9对路 基工程用地指标进行调整。

表4.0.9荒漠区路基工程用地指标调整系数

4.0.10对处于特殊地形、地质条件下的路段,当边坡高度、边坡 坡率、排水设施尺寸等采用超出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规定的一般值 时,经相关主管部门审定,路基工程用地指标可按系数1.05~ 1.15调整。 4.0.11设置港湾式应急停车带的路段,可按0.2400hm/km增 加用地面积:设置爬坡车道的路段,可按0.2750hm/km增加用地 面积;设置避险车道的路段,可按0.2850hm²/km增加用地面积 通信管线埋设于路基排水沟外侧的路段,可按0.2000hm/km增 加用地面积。 4.0.12设置主线辅助车道的路段和主线分、合流的路段,除按本 章指标计算标准路基宽度的用地面积外,尚应按实际设计方案计 算需增加的用地面积。 4.0.13当公路通过风沙、雪害地区,需采取防风沙、防雪害等工 程措施时,应按实际设计方案计算相应增加的用地面积;对其他特 殊条件下的路基,因防护、病害处治等需要增加用地面积时,应按 本建设用地指标第九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交叉工程用地指标

第一节互通式立体交叉

7.1.1·互通式立体交叉用地指标包括主线、被交叉公路、匝道、匝 道与交叉公路所围区域,以及匝道收费广场等的用地面积。匝道 收费站管理设施用地面积按本建设用地指标第八章的规定计算。 7.1.2互通式立体交叉用地指标按以下形式编制: 1.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分为:单喇叭形、双喇叭形、半首著叶 形、菱形。 2.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分为:Y形、形(含一条左转直连或半 直连匝道的四肢交叉)、形(含两条左转直连或半直连匝道的四肢 交叉)、Ⅲ形(含三条左转直连或半直连匝道的四肢交叉)、IV形(全 部为直连或半直连匝道的四肢交叉)、V形(全首稽叶形四肢交叉)。 7.1.3互通式立体交叉用地指标按表7.1.3的工程规模编制。

表7.1.3编制互通式立体交叉用地指标的工程规模

7.1.5当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满足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表

1.转弯交通量较大,匝道需采用较高指标方可满足通行能力; 2.喇叭形互通式立体交叉环形匝道半径大于65m 3.菱形互通式立体交叉两平交口间距大于200m; 4.受地形、地物影响,互通式立体交叉难以按照常规紧凑 市设。 22

5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用地指

注:荒滩、戈壁、沙漠 的用地指标,普交票及行车

6当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满足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表 6对用地指标进行调整。主线为一级公路的互通式立体交叉 用地指标一般不宜调整。 1.匝道同向分岔、合流按照主线分岔、合流设计: 2.左转弯匝道设计速度大于60km/h; 3.混合式互通式立体交叉环形匝道半径大于75m; 4.主线与被交叉公路交叉角度小于70°; 5.受地形、地物影响,互通式立体交叉难以接照常规紧

表7.1.6枢细互通式立体交叉用地指标调整系数

7.1.7五肢及五肢以上的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可按照审查批准 的设计方案计算用地面积。 7.1.8复合式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用地指标可参照其中的子互通 式立体交叉用地指标合计值确定;本章指标中未列出的其他形式 或变异形式互通式立体交叉,其用地指标可参照本章指标列出的 相近形式的互通式立体交叉用地指标及调整系数采用。

表7.4.2T形和十字形平面交叉用地指标(hm/处)

第八章# 沿线设施用地指标

8.1.1沿线设施用地指标按收费设施、服务设施、监控通信设施 和养护设施等分类编制。 8.1.2沿线设施用地指标按场区平面面积编制计算,不包括场区 边缘外的填(挖)方边坡、边沟以及与主线连接道路的用地面积 此部分用地面积应按实际设计方案计算。

8.2.1收费设施用地指标包括主线收费站管理设施、主线收费广 场和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收费站管理设施等用地指标,互通式立 体交叉匝道收费广场用地面积在本建设用地指标第七章第一节中 计算。 8.2.2主线收费站管理设施和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收费站管理 设施的用地指标不宜超过表8.2.2的规定。

表8.2.2收费站管理设施用地指标(hm/座)

8.2.3主线收费广场用地指标按相应路段的交通量及收费车道 数确定,不宜超过表8.2.3的规定。

表8.5.2养护工区和道班房用地指标(hm/处)

5.3桥隧护管理站的用地指标不宣超过0.5333hm/发

需要单独设置桥隧变电站时,其用地指标可按0.0800hm/处 计算。 8.5.4养护工区可按项目需要分路段设置,有条件时宜多项目合 并建设:桥隧养护管理站根据特大桥、隧道养护管理的实际需要设 置,宜与桥隧监控通信站合并设置。 8.5.5北方积雪冰冻地区的养护设施可考虑取暖、除雪等因素, 适当增加不超过15%的面积。

8.6.1公路治理超限超载站可按实际功能需要并经主管部门批 准的建设规模确定用地面积,每处不宜超过4hm²。 8.6.2根据有关规定需增加的其他设施,可按实际需要并经主管 部门批准确定用地面积。

8.6.1公路治理超限超载站可按实际功能需要并经主管部门批 准的建设规模确定用地面积,每处不宜超过4hm。 8.6.2根据有关规定需增加的其他设施,可按实际需要并经主管 部门批准确定用地面积。

第九章用地指标的调整

9.0.1当公路通过软土、沼泽地区,经设计验算及地基加固方案 论证,必须设置反压护道时,应按设计增加用地面积。设计文件中 应就设置反压护道的必要性及反压护道部分增加的用地面积予以 专门叙述。 9.0.2公路通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10g的地区,当 下卧地基被判定为可液化土,并确定需要加固地基时,应按设计的 加固处理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其超过公路路基用地指标的部分,应 按设计计算数量增加用地面积。 9.0.3当公路通过滑坡、崩、岩堆和泥石流地区时,应按特殊路 基整治设计的工程范围增加需要的用地面积,并应在设计文件中 专门叙述。 9.0.4当公路通过多年冻土地区时,应根据冻土的类型、性质及 现象等因素,采取保护冻土的措施,避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并应 结合路面的吸热和散热特性,按照保护冻土的要求进行设计,增加 需要的用地面积,在设计文件中专门叙述。 9.0.5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或二级公路通过强膨胀土或中等膨 胀土地段时,应按设计的路基边坡坡度计算所需增加的公路用地 宽度,增加相应的用地面积。对通过强膨胀土地段、填土高度小于 1m的路床,应换填非膨胀土,尚应计入所需增加的取、弃土场 用地。 9.0.6当公路通过盐渍土地区时,应根据盐渍土的含盐性质、盐 溃化程度,当地气象、水文条件,路基填料的土类等因素进行处治 设计,并应根据处治范围增加需要的用地面积,在设计文件中专门 叙述。 9.0.7当公路通过涎流冰地段时,应根据地形、气象,涎流冰的水 源、类型、规模、危害情况,结合路线位置,确定路基高度及需要设 43;

置的防护设施,并增加需要的用地面积,在设计文件中专门叙述。 9.0.8当公路工程项目需建设防灾设施时,应根据防治的灾害种 类、危害情况,结合地形、路线位置,按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后的设计 方案增加用地。 9.0.9当公路工程项目经土、石方合理调配,并通过技术、经济比 较利用了可供利用的挖方量后,仍不能满足路基填方需要,必须借 土时,宜结合当地的土壤性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集中取土。取土场 的位置及取土面积应在占用土地表中按各取土场的位置单独计 列,并应在设计说明中予以专门叙述。 9.0.10公路工程项目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经土、石方调 配移挖作填后剩余的弃方,应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尽可能选择荒 地作为弃土场。弃土场用地应在占用土地表中接各弃土场的位置 单独计列,并应在设计说明中予以专门叙述。 9.0.11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指标在经土地管理部门审查批 准后,各分项工程的用地面积,可根据工程本身逐步进展的实际情 况,在批准的总指标内适当调整。 9.0.12当公路工程项目涉及用地界外的改路、改河、改沟、改渠、 改移输电和通信线路以及专业管道的用地和拆迁还建补偿用地 时,应按实际需要的数量单独计列,并应在设计说明中予以专门 叙述。

附录A各级公路设计速度与路基宽度

10护坡道宽 护坡道的水平宽度。在路堤边坡坡底与排水沟之间设置的为 保护路堤边坡稳定、防止水流直接冲刷、浸泡边坡的平台称为护 坡道。 11碎落台宽 碎落台的水平宽度。在路堑边坡坡底与边沟之间设置的为保 护路暂边坡稳定、减少边坡和坡项碎落物占用路基宽度、保证通行 能力和行车安全的平台称为碎落台。 12边坡平台宽 边坡平台的水平宽度。当路基边坡较高、需分级设置时,为了 边坡稳定,在分级边坡之间设置的平台称为边坡平台。 13边沟顶宽 路堤排水沟、路堑边沟或截水沟横截面顶口的水平宽度。 14用地界宽 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 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至用地界 的宽度。 15桥梁跨径长度 不包含桥台长度的桥梁长度(桥梁两端桥台前缘之间的桥梁 长度)。 16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 高速公路间,或高速公路与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间,或具于 钱功能的一级公路间的互通式立体立交。

hm—面积单位,公项; ocw/d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单位

一、条文中反映严格程度的用词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来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可”。 二、条文中对指定的标准、规范执行的严格程度的写法 必须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 符合....·的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 “可参照..·执行”。

1.0.2本条说明本建设用地指标的作用,既是编制、审查公路建

1.0.3本条规定本建设用地指标的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新建的

对于改建、扩建公路工程项目,受原有条件限制,情况比较复 杂,且改建、扩建的内容、规模和方式较多。因此规定可参照本建 设用地指标执行。对于扩建公路工程项目,当采用新建半幅的分

离式路基或另择线位新建整幅路基的方式时,其情况与新建公路 相似,因此规定按新建项目使用本建设用地指标。 对于国防、工矿、农林等专用公路工程项目,因有特殊要求,亦 规定可参照本建设用地指标执行,并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 对于等外公路,由于各地情况差别较大,且绝大多数由地方 政府进行建设管理,因此规定由省级主管部门另行制订(根据 需要。

1.0.4本条说明本建设用地指标中总体指标和分项指标的适用

1.0.5本条对本建设用地指标所指的面积及土地的含义进行 解释。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地面自然坡度千差方别,难以 按地面自然坡度计算土地面积,因此按水平投影计算,这也是公路 研究和设计沿用的传统方法。 土地分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一2007)的规定。其中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 牧草地等。 1.0.6公路从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到施工是一个逐步深化的 过程,各阶段所提出的土地占用数量是逐步准确的。到施工阶段, 由于受地面自然坡度、公路分割所造成的边角地以及无法恢复的 其他占地等因素的影响,公路实际征地可能与设计计算和土地预 审用地面积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难以避免的,但应进行控制。因 此规定以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土地预审批复用地规模为参 照,实际征地数量可在一定幅度内变化,具体可变化的幅度值由土 地审批主管部门确定,以便提供控制管理的灵活性。 1.0.7公路建设应结合交通量的增长分阶段进行新建、改建和扩 建,以合理有效利用土地。分阶段的原则是,既要防止过早建设超 过需要的标准和规模的项目,占用过多土地资源,又要避免工程建 成不久就改、扩建,造成损失,影响运营。如需预留发展用地,可根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地面自然坡度于差方别,难以 按地面自然坡度计算土地面积,因此按水平投影计算,这也是公路 研究和设计沿用的传统方法。 土地分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一2007)的规定。其中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 牧草地等。

1.0.6公路从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到施工是一个逐步深化的 过程,各阶段所提出的土地占用数量是逐步准确的。到施工阶段, 由于受地面自然坡度、公路分割所造成的边角地以及无法恢复的 其他占地等因素的影响,公路实际征地可能与设计计算和土地预 审用地面积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难以避免的,但应进行控制。因 此规定以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土地预审批复用地规模为参 照,实际征地数量可在一定幅度内变化,具体可变化的幅度值由土 地审批主管部门确定,以便提供控制管理的灵活性。 1.0.7公路建设应结合交通量的增长分阶段进行新建、改建和扩 建,以合理有效利用土地。分阶段的原则是,既要防止过早建设超 过需要的标准和规模的项且占用过多土地资源又要避免工程建

第二章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规定

第二章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规定

2.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从宏观方面配置土地资源,实现 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规划,公路建设用地应符合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正确处理公路建设与农业及国家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 关系,切实贯彻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 护,这对于保障公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 意义。 2.1.2公路建设用地所涉及的因素很多,如技术标准、路线方案、 工程规模、设计理念及其精细程度、施工组织等,均会影响公路建 设用地的数量。因此,公路建设应在满足工程建设、安全运营、管 理养护、环境保护等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规范施工、 严格管理等途径,提高全过程管理和技术水平,有效控制占地数 量,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节约集药用地,并积极进行改地、造地、复 垦,促进建设用地的优化配置和科学利用。

第二节公路建设前期研究

2.2.1公路规划是公路建设的最初阶段,涉及的范围广、数量多, 在此阶段深入考虑用地问题,切实贯彻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其效果 是最高效和最显著的。因此,应特别重视公路规划中的节约集约 用地问题,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避免由于规划不合理而造成重 复、反复建设及由此带来的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2.2.2公路建设项目立项研究阶段是公路合理配置利用土地资 源的首要环节,应立足于扎实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分析论证,综合 考虑土地、环境、资金等技术经济条件,根据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 ·57:

展需要、现有路网状况和交通发展需求,科学确定项目是否立坝建 设,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重复建设,以求最有效 地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术、新工艺、新材料,以达到节约用地的日的。

2.3.2路线线位方案决定公路占用主地的

2.3.3路线平、纵、横指标是公路实体的儿何尺寸表现,伏定么阳

2.3.4路堤越高路量保 环境与技术、经济条件可能的情况下,路基设计宜采取低路堤和浅 路墅方案,严格控制高路堤与深路堑,以减少公路占地数量。当挖 方深度大于30m、填方高度大于20m时,公路占地增加很大,对环 境的破坏也很大,因此,应进行路桥(隧)方案比选,以确定合理的 方案

3.5对必须通过基本农田及经济作物区的路段为了尽

占基本农由及经济作物土地,应积极采取各种可行的措施,如设置 边坡挡墙,采用矩形排水沟和压缩护坡道、碎落台宽度等,适当增 加一些造价,以节约用地。 填方路基护坡道、挖方路基碎落台应根据实际的边坡高度和 地质情况设置,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压缩护坡道和 碎落台的宽度,避免不按实际情况全线设置统一宽度的护坡道和 碎落台。当填方边坡高度不大于2m时可不设护坡道;当填方边 坡高度大于2m时,根据路基填料和边坡坡率情况,高度为2~4m 时可设1m宽护坡道,4~8m时可设2m宽左右的护坡道。当挖方 边坡高度不大于3m时可不设碎落台。 2.3.6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土石方的合理调配是十分必要的,既 有利于降低造价,更有利于节省因取、弃土而需要的土地。应在技 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合理调配土石方,在经济运距内尽可能移挖 作填。 必须设置取、弃土场时,应合理选择取、弃土场位置,与改田 造地等相结合,通过取土将荒地改造为耕地或林地,将旱地改为水 田。应尽量使取、弃土用地不成为永久占地。 2.3.7对于需要借土填筑路堤的公路,应尽可能拓展思路,广寻 土源,特别是取土困难或因取土需占用较多土地的路段。在技术、 经济可行的条件下,可考虑采用符合技术要求的工业废渣或利用 其他建设工程(如河道整治、水库开挖、鱼塘建设等)的废弃土方 进行填筑,以减少取土占地,并降低造价。 2.3.8路基排水设施的断面形式和尺寸是影响路基占地的因素 之一,应根据公路路基所处地形、路基边坡汇水面积、排水设施的 泄流能力、对行车安全及环境景观的影响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经设 计计算后合理确定,避免采用超过排水通过能力需要的断面形式 和尺寸。 2.3.9采用桥梁代替路堤或隧道代替路堑,能使公路占地减少到 最低限度。因此,在技术、经济条件可能时,应适度提高桥隧比例, ·59·

2.3.8路基排水设施的断面形式和尺寸是影响路基占地的因素

之一,应根据公路路基所处地形、路基边坡汇水面积、排水设施的 泄流能力、对行车安全及环境景观的影响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经设 计计算后合理确定,避免采用超过排水通过能力需要的断面形式 和尺寸。 2.3.9采用桥梁代替路堤或隧道代替路堑,能使公路占地减少到 最低限度。因此,在技术、经济条件可能时,应适度提高桥隧比例, ·59,

基本农田地区应尽可能提高桥隧比例。 采用桥隧工程的造价要远远高于路基工程,因此应结合我国 国情综合考虑。在一些贫困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因经济原因,大 量以桥(隧)代路很难实现;此外,还应考虑土地价值、养护费用及 运营影响等因素。

2.3.10根据近年来我国公路的建设情况以及搜集的4

目设计资料样本,从平原、微丘区大多数项目实际设置桥架情况 看,由于水网密布、通道、分离式立体交叉设置较多等因素,路桥分 界临界高度一般可实现按6m左右控制;地质较好、水网密度不 大、人口不太密集的地区,部分桥梁桥台高度可能超过10m。从节 约用地角度出发,本条规定路桥分界临界高度按最高不宜超过 10m控制,山岭重丘区通过耕地路段的路桥分界临界高度,为节约 宝贵的耕地,按最高不宜超过8m控制,以减少桥台和桥头引道 占地

2.3.12从环境保护、工程安全和工程经济等多方面考虑,隧道设 计遵循“早进洞、晚出洞”原则已逐浙成为共识,从占用土地方面 看,这样可减少洞口开挖,有效避免在洞口形成高边坡和高仰坡, 从而节约用地,

2.3.12从环境保护、工程安全和工程经济等多方面考虑,隧道设

2.3.13互通式立体交叉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

(特别是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形式)对公路工程用地面积有很 大的影响。在满足功能、安全和运营管理要求的前提下,互通式立 体交叉设计应因地制宜、布局紧凑、规模适当,选用占地少、造价低 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以有效节约用地。

2.3.14根据各匝道设计交通量分别确定相应的技术指标,有利

2.3.15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交叉设置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当

左转弯交通量较小时,通行能力富余较大,行车服务水平不需要太 高,因此,直连或半直连匝道设计速度不宜超过60km/h,使线形紧 ,以节约占地。 建设条件复杂的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在保证通行能力和行 车安全的前提下,应着重考虑节省占地、减少环境影响问题,因此, 可选用较低的技术指标

2.3.16山岭重丘区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交通量相对较小,通行

2.3.16山岭重丘区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交通量相对较

能力富余较大,服务水平可适当降低,环形匝道采用较低设计速度 和较小圆曲线半径,有利于节约占地、减少环境破坏;对长匝道或 互通式立体交叉连接线,在充分利用地形条件下,采用适当的变异 形式,可有效节约占地。

2.3.17菱形互通式立体交叉是一种最节省占地的互通式立体交 叉形式,但安全性较低,对于全封闭高速公路的收费处理难度较 大。对交通量较小、重要性较低的出入口互通式立体交叉,可考虑 适当多采用菱形,以节省占地,

2.3.19服务区内包括停车场、公共厕所、加油站、车辆维修站和 餐饮与小卖部等多项设施,应结合具体使用功能要求、所处地形合 理布置,科学分配各功能区的位置和建筑面积,追求土地高效集约 利用,并使服务区功能充分发挥。

.21监控通信、供电系统的管线采用共沟架设是节约用

素的制约,设计时应充分调查精细设计。

2.4.1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无法避免占用耕地时,施工时应按照国 家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耕作层土壤剥离,以用于造地、复垦 或恢复植被。如需设置取、弃土场,施工时应按规定进行防护,以 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完工后复垦。 2.4.2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时,施工便道、各种料场、预制场等均需 临时占用土地,为减少这些临时用地面积,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 下,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进度统筹考虑,尽可能将临时用地设置在 公路用地范围内,或利用荒坡、废弃地,尽量不占用耕地,特别是基 本农田。项目完工后,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工程建设合同的 要求进行复垦。 2.4.3对集中取、弃土的场地及其他地下工程用地,一般应作为 临时用地,如仍能恢复使用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复垦,恢复 使用:如确实不能恢复使用的,应单独计列,报有关部门审批。 2.4.4对改、扩建公路工程项目,采取技术措施,充分利用原有的 场地和设施,是减少新增用地的重要途径。改、扩建工程中废弃的 旧路也要尽可能造地、复垦,以实现土地置换,占补平衡。 2.4.5对于需要分期实施的公路工程项目,其用地规模也需要结 合公路分期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统一规划,土地使用分期实施,以 达到既能合理节约用地,又避免因土地规划的不合理造成前期工 程废弃。

2.4.1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无法避免占用耕地时NY/T 2328-2013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 板栗,施工时应按照国

3.0.1本条说明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包含的内容是 公路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和沿线设施的用地面积。 由于公路工程项目的辅道、支线和连接线属于非主体工程,其 工程规模每个项目不一样,差别较大,因此在编制总体指标值时不 包括这些内容,当公路工程项目实际涉及这些用地时,应单独另行 计算。 3.0.2本条说明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编制计算的单 位及其含义,以及按总体指标计算公路工程项目总建设用地面积 的方法。 3.0.3本条说明公路工程项目当由不同技术等级或不同路基宽 度路段组成时,其建设用地总体指标的计算方法。本条内容同样 适用于其他章节。 3.0.4本条说明指标编制所区分的地形类别,并规定当公路工程 项目处于多个地形区时,其建设用地指标的计算方法。本条内容 同样适用于其他章节。 3.0.5本条规定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并列出主要编 制条件参数。修订编制说明如下: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一2003)由于强调各项指标 与设计速度的关系,而取消了与地形类别的关系,因此对地形类 别术语及其概念没有明确定义。为了与现行公路技术标准的编 制思想保持一致,同时考虑到用地指标编制的特点和需要,并保 持原指标的延续性,本次修订将原指标中的平原区、微丘区、山 岭重丘区依次定义为I类、Ⅱ类、Ⅲ类地形区。但在以下的条文 说明中,为了直观和易于理解,在涉及地形类别时,有时仍然使 用平原区、微丘区、山岭重丘区,其概念内涵等同于I类、Ⅱ类、 Ⅱ类地形区。 总体指标是基于一定的条件编制的,为了更直接、清楚地看 ·63·

表3.2互通式立体交叉各种形式的权重(%)

①根据各种形式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权重及相应的用地指

(收费站数/每座互通式立体交叉)

实际项目的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与计算点值不同时可采用内 插计算。当实际项目的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大于计算点的最大值 时,互通式立体交叉用地面积对总体指标的影响越来越小,因此 建议调整系数最小不宜低于0.9;当实际项目的互通式立体交叉 间距小于计算点的最小值时,互通式立体交叉用地面积对总体指 标的影响越来越大,应按实际增加的用地计算,

公路、城市出入口公路路段,当其为高速或一级公路时,互通式 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关桥、通道和沿线设施等都会增加, 其用地面积除按前条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变化增加以外,其他 分项工程都需要增加用地面积,其中以主线下穿分离式立体交 叉和关桥对用地面积的影响最大。根据调研情况,对多种分项 工程设置情况的用地面积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各方面意见确定 调整系数。

3.0.9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一2003),一级公路 和二级公路分为具集散功能和具干线功能两种情况。由于总体 指标编制计算是按一般情况的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考虑各有关 参数的,其沿线设施含量较少,相当于具集散功能的情况。而具 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的沿线设施含量一般相对较 多GB/T 20501.4-2018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导向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第4部分:街区导向图,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情况下的用地面积,结合各方面意见确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