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100-2015 工程结构振动测试技术规程

DBJ61/T 100-2015 工程结构振动测试技术规程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61/T 100-2015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65.3K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6465
VIP资源

DBJ61/T 100-2015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61/T 100-2015 工程结构振动测试技术规程

2.1. 12相位差 phase difference

2.1.13 信噪比 signal to noise ra

GB/T 39853.2-2021 供电系统中的电能质量测量 第2部分:功能试验和不确定度要求表示放大器的输出 司时输出的噪声电压

14环境激励法ambientexcitatio

利用结构周围随机激励引起的振动来识别结构动力特性的 种方法。也称为脉动法。

2. 1. 15 激振 excitation

作用于结构往复作用力或往复的地基运动,也称为激励

6环境振动environmentalvibra

工程结构受周围环境介质运动的影响(如风、脉动、地基脉 动、地震动)。

3.1.1对工程结构进行振动测试,不应对工程结构造

3.1.1对工程结构进行振动测试,不应对工程结构造成损害。 3.1.2振动测试点应设在振动控制点上或振动敏感处,并且便 于安装的部位。振动传感器的测试方向应与测试对象所需测试 的振动方向一致,测试过程中不应产生倾斜和附加振动

于安装的部位。振动传感器的测试方向应与测试对象所需测试 的振动方向一致,测试过程中不应产生倾斜和附加振动

3.2振动测试工作程序及要求

3.2.1工程结构振动测试工作程序,应按图3.2.1 的框图进行

3.2.1工程结构振动测试工作程序,应按图3.2.1 的

.1工程结构振动测试工作程序框图

3.2.2现场和相关资料的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场地的地质勘察资料; 2工程结构的设计图纸、结构类型、原始设计数据资料; 3工程结构的竣工资料; 4 工程结构或仪器设备现行(工作)状况: 5 场地及其邻近的干扰振源资料。 3.2.3 工程结构振动测试应有完备的测试方案。 3.2.4 测试方案的制定,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测试目的及要求; 2 测量参数的确定: 3 根据测试自的选定测试方法; 4测量设备及要求,检查传感器及测量系统组成是否在校 准有效范围内: 5测试内容及具体实施步骤和程序,应确定振源设备及测 量传感器固定方法: 6测试结构的平面图和立面图,其上宜标出振源激振或干 扰振源的位置和测量传感器的布点位置; 7数据处理方法。 3.2.5测试现场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保证测量仪器和振源设备的电源供应; 2保证运输条件

3.3.1工程结构的振动测试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3.1工程结构的振动测试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3.3振动测试操作步骤及要求

居测试对象及自的,选择合适的测

2根据场地情况、测试要求和结构特点布置测点: 3根据测试要求选择并安装传感器,传感器的安装应与测 试目的一致,测点的布置应符合第5章~第8章的相关要求; 4连接导线,对整个测量系统进行调试: 5合理设置采集参数,包括对采样频率、数据采集时间、传 感器灵敏度、数据采集系统量程参数进行设置: 6根据测试目的和测试方法选择合适的激振方法并施加激 励或施加环境振动激励; 7采集振动数据并保存; 8数据处理与评价。 3.3.2传感器的安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试振动频率大于100Hz时,应采用螺栓连接;在30Hz~ 100Hz时可选用磁铁固定:测试振动频率低于30Hz时可用粘接剂 或工业用双面胶粘结; 2传感器与被测物的接触表面应清洁光滑,平面度应小于 0. 01mm; 3传感器的连接导线应牢固粘(压)在被测物上。 3.3.3现场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检查电源是否符合测试要求; 2按测试方案布点要求安装传感器和激振设备,并调节到 正常工作状态; 3合理布置电源和测量导线,并进行通断抗噪声检查; 4连通各仪器之间的接线: 5 设立测试总指挥,安排人员分工: 6确定联络方式; 7 准备记录本和记录表格,

3.3.4正式进行测试工作之前,应按下列要求对所有使用的仪

器设备进行检香 1检查校核传感器测量参数档位情况并记录; 2检查校核传感器与放大器的归一化情况并记录; 3检查校核放大器放大参数档位与采集系统中放大参数的 同一化情况; 4将各部分仪器的衰减档级、参数选择置于合适位置,直至 正常; 5在允许情况下,可施加一微小振动,检查整套仪器系统状 态是否正常

点位置、传感器和放大器的参数档位和衰减档级内容。

3.3.6测试结束后,应将传感器置于锁定位置或阻尼最大档

4振动测试现场要求及安全措

3.4.1现场测试时,测量设备、仪器均应有防风、防雨雪、防日 防振保护措施。

3.4.2测试场地应避开外界干扰振源,测点应注意地下管道、电

磁场、高压电弧、噪声、射线因素的影响。 3.4.3在制定现场测试方案时,必须同时制定测试过程中的安 全技术预案。

4.4测量仪器与连线应满足下

1现场仪器和连线应设专人看管,防止意外的拌动、拉断, 过高的悬空线应进行加固处理: 2仪器设置部位应有安全保护措施,测量处应防止围观者

干扰; 3现场测量仪器与连线均应良好接地,消除噪声干扰

3.5.1 振动测试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项目名称、结构类型、测量参数等; 2 测量仪器的名称、型号、编号; 3 实测时程曲线; 4 场地条件、测点布置(附简图和照片): 5 测试过程中工况说明(包括测试环境、测试条件、振源情 况); 6 测试人员、校核人员、测试日期、测试单位。 3. 5.2 测试采集的电子数据应保存完整,采用可靠的存储设备 按相关规定存档,

3.6.1不同类型振动在工程结构中产生的响应信号,应采用相 应的数据分析和评估方法。 3.6.2振动测试时,振动信号的采样频率应满足奈奎斯特采样 定理的要求,采样频率与截止频率的比值宜取2.5~6.0:振动数 据采集时,在信号进行模数A/D转换前应进行抗混滤波器处理

4.1.1振动测量系统一般由传感器、信号调理器、动态信号采 集分析系统及其相应的传输线组成,振动测量系统应便于携带 安装,能在野外环境工作。

安装,能在野外环境工作。 4.1.2振动测量系统应根据测试对象的振动类型和振动特性按 照第5章~第8章的相关要求选取

照第5章~第8章的相关要求选取

照第5章~第8章的相关要求选取

振动测重仅器的性能技不指标应付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测量仪器应定期进行检定/校准。振动测试时,测量仪 器应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

4.2.2振动测量系统在使用、运输和保管传感器及配套的

中应注意防水、防潮、防磁、防曝晒和防剧烈振动。

5.1.1工程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包括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限 尼比参数。

5.1.2工程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多通道的同步实测时域曲线采集; 2采样时间:对于人工激励法测试应采集不少于4~5个完 整波形,对于环境激励法测试应不少于30min,宜设为60min

3数据采集与记录宜采用多通道并行同步数据采集和存储 系统,其A/D转换器位数应不小于12bit,宜采用16bit以上A/D 转换器,幅度畸变宜小于1.OdB; 4数据分析系统应具有多通道,具有时域数据分析、频域数 据分析功能。 时域分析,包括数字滤波、波形截取、通道分离、数字积分/微 分、峰值计数、时域统计分析、自相关分析、互相关分析等;频域分 析,包括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自功率谱分析、互功率谱分 析、传递函数分析、相频谱分析、相干函数分析等。 5.2.2工程结构动力特性测量系统的动态范围应足够大,以便 能适应被测信号的较大变化范围。 5.2.3工程结构动力测试,应根据测试目的、测试方法,按下列 要求选择传感器类型:

求选择传感器类型 1对高频振动结构(1kHz以上),宜选择加速度型传感器; 2对低频振动结构(10Hz以下),宜选择位移型传感器: 3对中频振动结构(10Hz~1kHz),宜选择速度型传感器

5.3.1工程结构动力特性测试一般采用环境激励法或人工 法进行测试。

择相应的激振方法: 1测试结构的基本振型和低阶固有频率时,可优先选用环 境激励法,在满足测试要求条件下也可选用初位移法等其它人工 激励方法;

2测试结构平面内多个振型时,宜选用稳态正弦波激振法; 3测试结构空间振型或扭转振型时,宜选用多振源相位控 制同步的稳态正弦激振法: 4评估结构的动力安全性时,可选用随机激振法或人工爆 破模拟地震法; 5测试楼板的竖向自振频率时,可选用锤击激振法。 5.3.3激振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采用稳态正弦波激振的方法进行测试时,宜采用偏心 块旋转惯性起振机,也可采用电磁激振器和液压伺服激振器,使 用频率范围宜在0.5Hz~30Hz,频率分辨率应高于0.01Hz;可能 条件下应使用恒出力的起振机,且便于安装、拆卸以及运输: 2初位移法测试中应有测力设备测取张拉力; 3激振器的位置和激振力应合理选择,防止被测试结构的 振型畸变,激振器激励位置应避开结构低阶振型节点或节线

5.3.3激振设备应符合下列要习

1平动测点应在各层结构的质心附近布置传感器,扭转测 点应在结构平面两侧对称布置。层数较少时可每层设置,层数较 多时可隔层均匀布置,传感器在各结构层上测点的平面位置宜 致; 2测点布置应尽量避开振型节点,合理显示结构的振型形 态; 3传感器布置的数量与拟测振型相关,测试前宜根据理论 计算的振型合理设置测点;

4当因测试仪器数量不足或其他因素而需要做多次测试 时,可采用移动测点法测试,每次测试中应至少保留一个共同的 参考点; 5测试结构动力特性时,传感器应安放在主体结构竖向承 重构件的根部测试楼板竖向自振频率时,传感器应安放在楼板 跨中上部。传感器的灵敏主轴方向应与测量方向一致: 6在结构突变处及特殊部位应布置测点: 7传感器宜放置在安全的地方,尽量布置在可避开人为干 扰的位置,附近应防磁、防局部振动: 8传感器与结构之间应有良好的接触,并应可靠固定 5.4.2应根据测试目的,选择合适的测试方向。传感器一般应 沿结构纵向、横向和竖向三个方向布置,对于以测试平动振动为 主的规则结构,可沿结构横向或纵向依次单向水平设置传感器。 5.4.3根据所需频率范围设置低通滤波频率和采样频率。 5.4.4数据采集时,应注意对数据平稳性的要求,若有较大的波 动,则应重新采集数据或增加采样时间。 5.4.5工程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应满足下列要求: 1脉动测试应避免外界机械、车辆弓起的振动和其它环境 及系统干扰,宜选在干扰和噪声较小的时段进行测试:测试记录 时间:测试振型和频率时不应小于5min,测试阻尼时不应小于 30min;布置测点时应将结构视为空间体系,沿高度和水平方向布 置传感器;每次测试均应记录当时的天气、风向、风速以及附近地 面的脉动; 2机械激振测试应正确选择激振器的位置,合理选择激振 力,防止对结构引起振型畸变;当激振器安装在楼板上时,应避免

5.4.3根据所需频率范围设置低通滤波频率和采样频率。

5.4.5工程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应满足下列要求:

1脉动测试应避免外界机械、车辆弓起的振动和其它环境 及系统干扰,宜选在干扰和噪声较小的时段进行测试:测试记录 时间:测试振型和频率时不应小于5min,测试阻尼时不应小于 30min;布置测点时应将结构视为空间体系,沿高度和水平方向布 置传感器;每次测试均应记录当时的天气、风向、风速以及附近地 面的脉动; 2机械激振测试应正确选择激振器的位置,合理选择激振 力,防止对结构引起振型畸变;当激振器安装在楼板上时,应避免 楼板的竖向自振频率和刚度的影响,激振力的传递途径应独立于

被测结构;激振测试中宜采用扫频方式寻找共振频率,在共振频 率附近进行测试时,应保证半功率带宽内有不少于5个频率的采 样点; 3施加初位移的自由振动测试,应根据测试目的布置拉线 点;拉线与结构的连结部位应具有能够整体传力到主体受力构件 上;每次测试时应记录拉力数值和结构轴线间的夹角;拉测时不 立使结构出现损坏; 4锤击振动测试应控制锤击力脉冲宽度,锤击的力幅、部 位。

1时域数据处理: (1)对记录的测试数据应进行零点漂移、记录波形和记录长 度的检验; (2)被测试结构的自振周期,可在记录曲线上比较规则的波 形段内取有限个周期的平均值: (3)被测试结构的阻尼比,可按自由衰减曲线求取,在采用 稳态正弦波激振时,可根据实测的共振曲线采用半功率 点法求取; (4)被测试结构同一时间点上各测点的幅值,应用记录信号 幅值除以测试系统的增益,并按此求得振型。 2频域数据处理:

(1)采样间隔应符合采样定理的要求; (2)对频域中的数据应采用滤波、零均值化方法进行处

(3)被测试结构的自振频率,可采用自谱分析或傅里叶谱分 析方法求取: (4)被测试结构的阻尼比,宜采用自相关函数分析、曲线拟 合法或半功率点法确定: (5)被测试结构的振型,宜采用自谱分析、互谱分析或传递 函数分析方法确定

.5.2结构动力特性分析应选择受系统和环境干扰小、平稳性 子的测试数据,

采样频率、拟辨识结构固有频率的估计值等因素综合确定;又 环境激励信号,频域平均次数不宜少于32次,且重叠率宜不 50%

5.5.4工程结构动力参数的识别可采用频域识别法、时域识别 法和时频域识别方法。

5.5.4工程结构动力参数的识别可采用频域识别法、时域识别

1固有频率的判断: (1)结构上各同方向测点自功率谱峰值均位于某一频率处: (2)频响函数分析中,自振频率处各测点间相十函数值较 大,一般接近等于1; (3)对于相同方向的多个测点,各测点在自振频率处具有近 似同相位或反相位的特点。 2阻尼比: 阻尼比可按照半功率带宽法进行确定。 对以随机信号,如脉动信号做信号源,求结构阻尼比时,可利 用以下两种方法: (1)自相关函数求阻尼;

(2)自谱曲线拟合法。 3振型函数应该按照下列规定进行确定: 当各个模态的自振频率分的较开,且结构阻尼比相对较小 时,当~,振型之比可由下式得出:

Gaapk (W;) ki Gaap(w.) Φpi

式中:Gaapk(の;)为系统的第p个自由度和第k个自由度加逻 度响应之间的互谱密度函数,Gaapp(の:)为系统第p个自由度上力 速度响应的自谱密度函数,Φkiv中pi分别为自振频率w;对应的不同 自由度的振型函数值,其正负号可由互功率谱在の;处的相位牙 确定。

5.5.6当采用时域识别法时,可采用结构自由振动响应的时旧

5.5.6当采用时域识别法时,可采用结构直由振动响

5.5.7对于复杂体型如特种结构进行动力特性参数分析时,可

将谱分析、相关分析、传递函数分析、相十函数分析综合分析。也 可采用时频域识别方法,包括:小波分析法和基于希尔伯特黄变 换(HHT)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5.8直采用第5.5.4条中2种或2种以上万法对结构动刀 数进行识别,并对其结果进行验证。

5.6.1应根据需要提供被测试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

1应根据需要提供被测试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比和振型 振动反应最大幅值时程曲线、频谱曲线分析结果

以及振动反应最大幅值、时程曲线、频谱曲线分析结果。

6环境振动下工程结构响应测试

6.1.1本章适用于交通运输、爆破、建筑施工及人的活动作用 对工程结构的振动响应测试。工程结构振动响应测试前应先了 解环境振动的类型及其特性。

6.1.2工程结构振动响应测试,宜根据不同的振源类型及评价 指标,测量不同的参数,具体见表6.1.2。

指标,测量不同的参数,具体见表6.1.2。

6.1.3工程结构振动响应测试前,应估计被测系统可能产生的 最大振动量,并调整测量仪器的量程,最大值宜落在量程的1/2 到2/3 之间。

1多通道的同步实测时域曲线采集: 2采样时间应能充分保证所测振动对拟评估的影响具有典 型性和代表性,应采集足够长的时间历程记录,

6.2.1振动测量系统应根据测试对象的振动类型和振动特 要求选取。

6.2.2振动测试时,应根据测试对象、测试参数及振动频率范

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速度型传感器; 2当测试振动信号频率范围不大于10Hz时,宜选用位移型 或速度型传感器; 3对于宽频带冲击机器的振动测试,宜选用位移型和速度 型传感器同时进行。

6.2.3振动测量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振动测量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量系统通频带应覆盖工程结构拟测振型对应的频率 般应用时,频率范围宜选择0.5Hz~200Hz,信噪比通常不应低 于5dB; 2数据信号分析系统宜具有数据通道分离功能: 3测量系统其他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第5.2.1条的要求,

6.3.1工程结构测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能够使测量结果正

6.3.1工程结构测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能够使测量结果正 确反映所代表区段的振动状况。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结构基础或底层室内地面振动最大点处设置测点,当

确反映所代表区段的振动状况。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结构基础或底层室内地面振动最大点处设置测点,当 室内布设条件不允许时,可设在距外墙0.5m范围内的振动敏感 处:

2在结构顶层中心位置处设置测点; 3在结构内不同高度处设置测点: 4根据振源的范围、传播方向、振动衰减规律在基础和振 源间的室外地面上布置测点,即离振源近时测点间距离小,离振 源远时测点间距离大: 5楼板的竖向振动响应测试时,测点应布置在响应最大处。 6.3.2应根据测试目的,选择合适的测试方向。传感器一般应 沿结构竖向和水平向两个主轴方向布置。也可按照评价指标要 求,仅在竖向或水平向布置传感器。 6.3.3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传感器应平稳地放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避免置于草 地、沙地、雪地或地毯等松软地面上,若无法避免,可在松软的 地面上打入一定深度的木桩: 2传感器安装在结构上的位置,表面应清洁与平整,与结构 能坚实、牢固的连接,并应尽可能靠近测试部位: 3传感器的灵敏度主轴方向应与测量的方向一致。 6.3.4测试时振源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3.5测试应避免影响振动测量值的其他环境因素和干扰振 源。

2在结构顶层中心位置处设置测点: 3在结构内不同高度处设置测点: 4根据振源的范围、传播方向、振动衰减规律在基础和振 源间的室外地面上布置测点,即离振源近时测点间距离小,离振 源远时测点间距离大: 5楼板的竖向振动响应测试时,测点应布置在响应最大处。 6.3.2应根据测试目的,选择合适的测试方向。传感器一般应 沿结构竖向和水平向两个主轴方向布置。也可按照评价指标要 求,仅在竖向或水平向布置传感器

3.3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

1传感器应平稳地放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避免置于草 地、沙地、雪地或地毯等松软地面上,若无法避免,可在松软的 地面上打入一定深度的木桩: 2传感器安装在结构上的位置,表面应清洁与平整,与结构 能坚实、牢固的连接,并应尽可能靠近测试部位; 3传感器的灵敏度主轴方向应与测量的方向一致。 6.3.4测试时振源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3.5测试应避免影响振动测量值的其他环境因素和干扰振 源。

6.4.1测试数据的分析处理可采用频域分析法或时域分析法。 对环境激励下的非平稳随机过程,也可同时在时、频两域进行联 合分析。

6.4.3周期振动、随机振动、瞬态振动产生的信号,应采用相应 的数据分析和评估方法

6.4.4冲击信号的幅值分析宜采用时域分析法,测试最大值

6.4.5稳态周期振动宜采用时域

幅值在测试区域内进行平均:测试结果亦可采用幅值谱分析的数 据。每个样本数据不应少于1024个,并应进行加窗函数处理,频 域上的总体平均次数不应少于20次。

平稳随机过程宜采用总体平滑的方法提高测试精度;当采用傅里 叶变换分析或频谱分析时,每个样本数据不应少于1024个,并应 进行加窗函数处理,频域上的总体平均次数不应少于32次。

平稳随机过程宜采用总体平滑的方法提高测试精度;当采用傅里

6.4.7每个测点记录有效振动数据的次数不得少于3次。当

次测试结果与其算术平均值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时,测试 果可取其平均值。

6.4.8竖向和水平向两个主轴方向均测试的测点,应用平方利

根值来计算测点振动总值。

6.4.9对采集数据进行频谱分析,确定振动频率是否与结构产 生共振效应。

6.5.1评价振动的影响,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5.1评价振动的影响,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 调查工程结构状况、地面状况和振源的类型; 2测试响应;

6. 5测试结果及评价

3数据处理; 4确定评价标准; 5综合分析和评价。 数据处理结果应包含振动频率、测量参数最大响应幅值、衰 减曲线、时程响应曲线、频谱响应曲线等内容。 6.5.2工程结构振动响应的测试结果可用于振动影响的评价 评价方法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 1交通振动、建筑施工振动对建筑结构影响评定方法及限 值要求应遵循标准《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GB50868; 2各种工程爆破引起的工程结构振动响应的评价应遵循标 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 3工程结构遭受各种振源弓引起的振动对工程结构影响的评 价方法可参考《机械振动与冲击建筑物的振动振动测量及其对 建筑物影响的评价指南》GB/T14124; 4评价工业振动对古建筑结构的影响,应遵循《古建筑防工 业振动技术规范》GB/T50452给出的评定方法及限值要求,

环境振动下建筑物内人体舒适性测试

7.1.1本章适用于城市交通、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服务及居但 生活引起的建筑物周边或建筑物内振源对建筑物内人体舒适性 要求的结构响应测试。

7.1.2基本测量参数:加速度

7.1.3振动数据采集时间长度应能充分保证合理的数据统计精

度,并且能够保证所测振动对拟评估的影响具有典型性。当振动 影响包括具有不同特性的时间段时,可要求对不同时间段做单犯 分析。

7.1.5振动测试分为两个时段:昼间和夜间。间是指一天内

7.1.5振动测试分为两个时段:叠间和夜间。叠间是指一天内 5:00至22:00之间的时段,夜间是指当天22:00至次日6:00之 间的时段。

7.2.1测量仪器一般由传感器、调理器、指示器或记录器及附 装置(如:频率分析、计权网络)组成。可是单台仪器CB/T 3853-2011 船用柴油机轴系振动测量方法,也可是仪器 的组合,以及基于采样和分析功能的测量系统

7.2.2传感器应选择高灵敏度、低频加速度型传感器,具有可

统计分析及倍频带或1/3倍频带频谱分析功能

7.3.1振动测点应布置于建筑物室内地(楼)面中央或室内地 (楼)面振动敏感处,并符合下列规定: 1在住宅、医院、办公室建筑物内测量振动,应在室内一层 地面中心附近选择3~5个测点进行测量,当室内布设条件不允 许时,可设在建筑物的基础距外墙0.5m范围内的振动敏感处;考 虑建筑物对振动的放大作用,应在建筑物各层均选择几个房间进 行测量; 2应在振动源的基础座上,以及距基础座5m、10m、20m位 置上选定测点进行测量; 3测量道路两侧由于机动车辆引起的振动时,应在道路边 缘上距边缘5m、10m、20m处选定测点进行测量。在建筑物靠近 振源一侧的基础上至少应布设1个测点。 7.3.2测量一般应包括所有相关平移方向和可能影响舒适性的

建筑物而不是相对于人体来确定

7.3.4 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传感器应平稳地放在平坦、坚实的室内外地(楼)面上; 2 传感器不应放在沙地、泥地、草地上: 3传感器的灵敏度主轴方向应与测量的方向一致: 4固定于某一测量位置的传感器应正交安放,单个测量位 置处放置在不同坐标轴上的平移向传感器应尽量靠近

7.3.4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

7.3.5测量时振源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LY/T 1330-2011 抗静电木质活动地板7.3.6测量应避免影响振动测量值的其他环境因素和干扰折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