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箱涵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安徽农业大学箱涵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68.6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安徽农业大学箱涵及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碰头会、调度会检查计划的执行的情况,并与计划对比,如果有延误,找出影响因素,认真分析,从分析结果入手,采取针对性,具体详细的措施,使计划动态的获得平衡,保证总计划目标的实现。

5、安排追赶计划,当施工赶不上计划要求时,为保证总工期,要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资源调配安排追赶计划。

某路段监控交控管道敷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组织技术过硬、素质高的施工队伍,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平衡调度。

7、施工过程中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特别是原材料、半成品应提前做好计划,按要求进场,保质保量及时到位。

8、根据施工控制计划明确工期目标,制定工期关键控制点。

9、实行三级网络计划控制,利用微机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合理配备要素,确保工期目标,制定月、旬、周计划,采用计划控制的办法,严格实行计划管理确保关键线路工期。

10、合理调配机械设备,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做到勤保养、常检修、速更换,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11、做好节假日期间的计划管理工作。放假前准备充足的物资、材料、半成品。节假日期间利用经济等手段稳定劳动力,使节假日期间的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第五章主要分部项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本工程主要施工工序:定位放线→开挖导流渠→开挖箱涵基础→箱涵结构施工→道路雨污管施工(应与箱涵同步施工)→箱涵及雨污管验收→箱涵内粉→路基回填土压实→路基施工→路侧石施工→道路面层施工→竣工验收

以建设单位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为依据,根据设计对本工程平面坐标和高程的要求,准确地将箱涵和道路的轴线与标高反映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及《公路路线勘测规程》(JGJ061)的要求,进行控制点的加密和放样工作,定期对首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且每道工序施工完后应进行二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复测。

一、主要测量人员及器具:

二、工程的定位与放线:

本工程定位测量时,已业主和设计提供的坐标和高程控制点为依据,结合施工图进行测量定位放线,拟定线路施工测量控制采用Ⅳ级导线测量法对箱涵和道路进行控制,并用极坐标系法放线。控制桩点的设置考虑在场内不易破坏和便于观测的位置,并在线路的起点、终点和和曲线的起点、终点设置固定控制桩。

1、首级Ⅳ级导线控制网:

定位测量时从0+22点起至2+73米止采用导线法进行测量和内业数据整理,四等导线测量要求方位角闭合差≤5√n,测角中误差≤2.5",测距中误差≤18mm,测距相对中误差≤1/80000,相对闭合差≤1/35000。

2、首级Ⅳ级水准控制网:

线路的高程控制应靠近线路并应在施工干扰范围外建立首级水准控制网。本工程首级水准控制网至少由四个以上的水准控制点组成。水准控制点标记在场区四周稳固的建(构)筑物上以方便使用。因土方工程中降水会引起基坑四周地面沉降,故应另行在场区外侧建筑物上设置两个永久性的水准点,以作为首级控制网的监测点。要求往返闭合差≤20√l=10mm。

三、箱涵和道路的施工平面控制:

按照就近原则用经纬仪采用极坐标法将线路控制坐标桩点投至箱涵的基坑底(道路的路基)内。并复核各桩位位置是否正确,经复核无误后方可作为平面测量的依据。控制轴线的标定方法:在施工前期采用50×100×1000mm木桩,当箱涵垫层(道路路基)施工完后可直接在箱涵垫层(道路的路基)上弹上墨线并做好标识。木桩钉设的控制轴线,每次使用前必须用经纬仪校核。

箱涵垫层(道路路基)施工完后必须将控制导线全部引测到基坑(路基)内以便检查底板(路基)边线和上部工序施工依据。二级控制导线测量要求:方位角闭合差≤30√n,相对闭合差≤1/2000,距离相对误差≤1/1000,转角横向误差≤10mm,

四、箱涵和道路的施工高程控制:

施工时依据就近原则,根据首级水准控制网在箱涵基槽(道路路基)周围建立二级水准控制网,从施工区域附近的二级水准控制点引测施工控制标高并与相邻的二级水准点进行对照闭合,二级水准控制网用精密水准仪测设。箱涵垫层(道路基层)施工完后,应依据首级水准控制网将业主和设计给定的箱涵(道路)设计标高引测到箱涵(道路)上作为下道工序施工依据。

1、主要施工工序流程:工程测量→确定开挖线路走向和标高→机械分段开挖(留土200~300mm)→基槽内控制导线和标高测量→验槽→人工挖余土、清槽

开挖前首先根据场内导线控制网,用白灰撒出开挖线。并依据水准控制网测好控制标高桩,开挖基槽时如发现土层与图纸及地质报告不符,或发现不良地基,应立即通知建设单位、地质勘察部门、设计院等有关部门人员,到现场研究解决。如局部基坑超挖,应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将基底垫至设计标高。

基抗挖至设计标高时,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地质勘探单位、施工单位、质监部门共同到场验槽,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本工程根据现场实际勘察情况箱涵开挖区域为原有明渠和农田,地下水丰富,挖掘机挖出一定的工作面后,应根据场内地下水位情况,酌情考虑降水措施。

机械开挖时采用在基槽上作业的方法,基槽按照每边工作面0.6m(考虑基槽排水槽宽度),放坡系数为0.6,基槽边坡3m范围内不堆土,并整平该范围内的基槽上土方以满足后期箱涵施工运输要求。

机械开挖按照确定的开挖线路,基槽按由2+73端向0+22端,由深标高至浅标高施工。

在机械土方挖完后在基槽内测放出箱涵控制导线和标高,放样箱涵垫层边线,采用人工进行修整基槽,再验槽后清至设计标高。

为避免二次挖土和后期道路土方回填要求,在箱涵基槽土方开挖时应留足好土并将道路填土范围内的地面差土一次性挖除运走以免影响施工。

本工程在基坑开挖时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采取合理的降水、排水及围护措施。

施工时在地下水流量不大时:拟定采用两道集水槽降水法。为排除积水(如雨水、地下水等),在基槽内沿箱涵走向设置通长且贯通的排水沟和积水坑。为了确保地下水顺利排出,排水沟宜采用实心砖砌筑,内表面用水泥砂浆粉刷,积水坑的设置间距≤30m,尺寸宜为700×700×1200mm,排水槽尺寸宜为300×300mm,纵向坡度6‰以使积水顺利流入积水坑,积水坑内置潜水泵抽水外排至引水渠。所有排水沟的沟深与排水沟到基础边的净距之比不得小于1:1,以免影响箱涵基底的承载力。

施工时在地下水流量较大时:应考虑箱涵底版的抗浮安全,拟定采用两道集水槽降水法。排水槽和积水坑按照地下水流量不大时的设置要求相应提高,并将地下水降至垫层下≥500mm,至箱涵结构施工完。

二、箱涵及道路土方回填:

箱涵土方回填土前,应在箱涵工程及道排工程施工完,业主、监理、质监等部门共同验收后且箱涵顶板及墙体强度≥80%后进行回填施工。

回填前应清除回填范围内的各种杂物和不良土层,排干积水。回填前应初步平整,回填时要分层铺土,每层虚铺厚度为20cm左右,采用平移式震动打夯机夯实三遍,打夯时按照“一夯压半夯”的方法依次夯打,直到回填至箱涵顶板面设计标高。

每遍填土夯实层应按规定取样测定土壤干容重,取样范围是每300m2取一次。

为了能保证土壤的密实度获得最大的干容量,回填前应对回填土进行土壤试验,测定最佳含水率。回填土应根据测定的最佳含水率控制。含水率过大时,夯填中会造成弹簧土;含水率过小时,不宜夯实,回填土的压实系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道路主要施工工序流程:工程测量→清理回填范围及碾压→第一层填土及整平→填方碾压→检查压实度→符合要求后继续填筑及碾压至设计标高(如不符合要求应处理后方可填筑下一层)→检查路基面坡度、平整度及压实系数等→做好控制桩点和标高桩。

本工程按照设计要求道路土方回填时,采用自卸汽车运土,推土机推土整平,15t光轮压路机进行填方碾压的方法,进行道路填方的压实。

碾压时按照行车方向由路边碾压至路中,开行速度宜为25~30m/min,轮迹应相互搭接,碾压至填方表面平整。

路边、检查井等压路机不易碾压到的部位留300~500mm采用平移式震动夯夯实。路面范围内的道排管应先用小型机械夯实至管上≥500mm后在按照规范填土并用压路机压实。

每层填土的压实系数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在路基填筑至设计标高后如路基层的土壤压实系数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三合土或其它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导流渠主要施工工序流程:工程测量→放样导流渠开挖范围→挖土运方→堵原箱涵出进水口→引原箱涵水源至导流渠

本工程导流渠按由南向北方向施工,断面尺寸为2.0m(宽)×1.8m(高),纵向坡度6‰,导流渠开挖时应离开箱涵基槽边≥2.0m,应留足导流渠中挖出的好土,用于后期道路回填,余土堆放在不影响箱涵施工的地点并距离开箱涵和导流渠≥1.5m。

箱涵内部截面尺寸为3.0m×1.75m,垫层为80厚C10砼,底版为300厚C25钢筋砼,箱涵墙体为490厚MU10机制粘土砖M10水泥砂浆砌筑,内侧粉15厚1:2水泥砂浆,墙顶设置490×250钢筋砼梁并于箱涵伸缩缝处柱拉结,顶板为300厚C25钢筋砼。箱涵顶板和侧墙按图纸设置检查井或预留排水支管。

二、箱涵施工工艺流程:

箱涵基槽放样及标高控制→开挖箱涵基槽→基槽垫层控制导线及标高放样→基槽清底至设计标高→垫层商品砼浇筑→底板控制导线及标高放样→底版模板和钢筋安装→底版商品砼浇筑→箱涵控制导线及标高放样→墙体砌筑→墙顶梁摸板及钢筋安装→墙顶梁商品砼浇筑→顶板模板和钢筋安装→顶版商品砼浇筑→箱涵隐蔽验收→箱涵内侧墙体粉刷→箱涵回填

1、箱涵垫层施工应在基槽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前应做好控制导线及标高放样工作,检查基槽的尺寸、基底标高及表面平整度。

2、垫层底板为80厚,宽度4.11m,施工时可按照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整体浇筑的方法,施工时应按照两个底板伸缩缝且≤50m留置施工缝。

3、砼垫层的施工控制按照箱涵底板砼施工方法。

四、箱涵底板和顶板施工:

箱涵底、顶板侧模采用木制定型模板。顶板现浇面采用木夹板,顶板支撑体系采用钢管满堂支撑体系施工。主要材料采用18mm厚木夹板、50×100木方。

模板及支撑要堆放在干燥的地方,避免淋雨及曝晒并注意防水,配制加工好的模板应编号堆放整齐。模板运输时应水平堆放并采取加固措施,以避免倾翻造成损坏。

1、底板:模板安装前应将箱涵的控制导线和标高测放到垫层上,模板安装时应按照流水段数和底板伸缩缝位置依次推进施工,施工时应注意底板伸缩缝部位的节点构造及伸缩缝的留置位置,模板拼缝应严密,并按照≤500设置侧模支撑。

2、圈梁:根据控制轴线在墙上弹出梁的中心位置线和下口标高线,安装梁侧模,加侧模底部固定木方并加侧模侧向支撑,间距≤500。

3、顶板:首先搭设满堂钢管支撑,间距按照纵向800mm、横向600mm设置,较正好标高后,在所有立柱支架的中部1/2处加一道水平拉杆,并设置斜向支撑固定(按箱涵纵向长度≤8m设置一道横、纵斜向支撑),以防止在施工中产生位移,在支撑的底部加通长木板作垫板,垫板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顶板应按规范要求起拱。

每批进场的钢筋应有产品质保书,质保书上标明的批号、规格、品种、型号应与钢筋铭牌上的内容相吻合。

进场的钢筋应按品种、规格、型号堆放设置标识。钢筋使用前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规定,每60吨为一批取样检验,检验报告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和碳、硫、磷含量等必须满足图纸和规范要求,合格后方可用于箱涵结构。

钢筋表面应洁净、无外形变形和损伤,表面的油污、锈迹应清除干净,钢筋可采用冷拉工艺除锈,严重外观变形和锈蚀的钢筋不得用于结构。

(1)、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先复核钢筋加工料单与设计图纸是否一致,检查下料单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试制加工的半成品钢筋要按下料单检查是否符合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分类挂牌、堆放整齐。

(2)、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3)、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CECS80:2006《塔桅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pdf,其表面伤痕应<钢筋截面积的5%。

(4)、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的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5)、钢筋弯钩及弯曲:

a、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b、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转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c、箍筋: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调整,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之和,根据箍筋的外包尺寸或内包尺寸而定。

(6)、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钢筋绑扎前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计算出底板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一般靠近底板模板边的那根钢筋离模板边为5cm,在底板上弹出钢筋位置线。

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铺好底版钢筋,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必须全数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保温砂浆施工方案,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数绑扎。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