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桥移动模架制梁施工方案

特大桥移动模架制梁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54.1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特大桥移动模架制梁施工方案

适应各种形式桥墩,最低能够适应1.7

米的桥下净空,对桥墩、桥台无特殊要

针对不同结构形式的桥墩、桥台CECS 508-2018-T标准下载,如高

墩、空心墩等需要做特殊设计,由于主

梁位于桥面下方,要求桥墩高度不得小

搭支架安装,高墩安装不易,可通过在

台后路基上安装然后走行到第一跨。

搭支架安装,高墩安装可采用地面组装、

首、末跨施工适应性强,不需要特殊结

首、末跨施工对桥台要求高,末跨施工

过孔时通过摆尾方式实现曲线过孔就

通过主支腿横移油缸横向调整,对曲线

可以拆除部分结构采用过孔走行方式实

现桥间转移或通过连续梁桥,同时还可

变跨施工方便,只需拆除多余部分模板

结构并调整后支腿位置。

变跨施工方便,只需要拆除多余部分模

板结构并调整主支腿位置。

最快能够达到10天/跨,过孔移位需要

最快能够达到10天/跨,过孔移位需要

价格适中,与下承式相比出入不大。

受桥墩结构形式不同,设备制造成本会

通过上述两种移动模架的使用条件及经济、技术指标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⑴两种移动模架的施工效率和设备造价都相差不大,都能够实现变跨施工。由于下行自行式移动模架在桥面以下,桥面上有足够的作业空间,可以使用吊车将钢筋等施工材料、机具直接吊入模板内,在单跨施工效率上比上行自行式移动模架能节省1~1.5d的时间。

⑵在较低位置安装时,两种移动模架一般都采用搭设支架法,采用地面组装、整体提升的方法。下行自行式移动模架更能适应高墩安装。但在设备组装时,上行自行式移动模架比下行自行式移动模架更复杂繁琐,在设备组装时间上下行自行式移动模架更快,更能节省时间。

⑶上行自行式移动模架对桥墩形状、高度没有特殊要求,尤其对于特别高或特别低的桥墩,其适应性更强。

⑷上行自行式移动模架比下行自行式移动模架更能适应水中墩施工、空心墩施工以及首、末跨施工等各种复杂工况。

⑸上行自行式移动模架比下行自行式移动模架对桥下净空要求小,更能够适应较低桥墩的施工。

⑹对于隧道口施工、桥间转移等特殊工况,上行自行式移动模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结合本工程特点,综合考虑施工区段、施工制梁、工程造价、施工工期、劳动强度等多种因素,我项目部计划使用两套移动模架,均采用组装更方便、施工效率更快的下行自行式移动模架系统。

因DXZ32/900下行自行式移动模架横移打开后宽度约为25m,0#台~9#墩受既有西长线路基边坡影响,0#台~9#墩不能满足移动模架原位现浇空间要求;受特殊结构梁施工工期、张拉空间及现场组装场地的影响,27~28#墩、29~32#墩、70~71#墩也不能采用移动模架整孔原位现浇;上述孔跨我项目部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

9.1简支箱梁结构示意图

10.1移动模架设备简介

DXZ32/900型下行自形式移动模架由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设计、加工、制造,适用于铁路客运专线32m及24m孔跨简支箱梁原位现浇施工。其适用工作环境如下:

环境风力:移位时≤6级,浇注时≤8级,非工作时≤12级

电源:380V、50Hz、4AC

支承移动模架的桥墩基础必须整平,现场无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及腐蚀性气体。

10.2移动模架原位现浇简支箱梁工作原理

移动模架造桥机利用墩身及承台安装支腿,支腿支撑主框架,主框架分为三个部分,前导梁、主梁、后导梁,三部分总长为68.25m,大于两倍桥梁跨径,外模及模架安装在主框架上,通过三个部分整个模架系统形成一个可以纵向移动的桥梁制造平台,模板系统与主梁联为一体,在桥轴线处可分合,完成桥梁施工后,移动模架横向分离,纵向前移过孔到达下一施工位,横向合拢再次形成平台,如此反复进行箱梁浇注施工。

下行式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直接在承台及墩身上安装支撑系统,受力体系明确,安装方便,较大的方便施工。移动模架升降、横向开合、纵移过孔均采用液压控制,动作平稳、安全可靠,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前中后三个支腿可横向调节,便于调整主框架平面位置,适于曲线过孔作业。主要由主框架总成、外模系统、内模系统、主支腿及立柱、前辅助支腿、中辅助支腿、后辅助支腿、电气液压系统及辅助设施等部分组成。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DXZ32/900下行自行式移动模架

桥面下支撑,两根纵向主梁支撑模板系统

跨度≤32.7m,梁重小于900t的简支或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移位时允许风压≤150N/m2(瞬时风速≤16m/s)

浇注时允许风压≤800N/m2(瞬时风速≤36m/s)

竖向顶落用大吨位分离式千斤顶实现

纵向移位用液压油缸完成

模架横向开、合采用液压油缸完成

前辅助支腿最大支点反力

中辅助支腿最大支点反力

后辅助支腿最大支点反力

~4AC、380V、50Hz

小于L/700(仅考虑混凝土荷载和内模的自重引起的挠度)

最大单件重小于≤21t,最大单件尺寸小于

12.5m×2.8m×1.72m,满足铁路、公路运输限界

约520t(不含支座处散模)

12天/跨(设备过孔时间按2天计)

10.3移动模架原位现浇简支箱梁设备配置

我项目部移动模架造桥机原位现浇箱梁55孔,需要配备的设备为:移动模架造桥机2台;50T轮胎式吊车2台,用于移动模架的拼装;25T轮胎式吊车2台,用于日常材料的上桥起重。采用混凝土搅拌站统一拌合混凝土,保证每小时供应量达60m3/h,混凝土运输车6辆,混凝土泵车2台,可保证同时浇注两片箱梁,保证混凝土的入模速度。

10.4移动模架制梁速度及人员安排

正常生产时12天/孔。移动模架施工各工序时间为:底、腹板钢筋绑扎2天,内模支立1天,顶板钢筋绑扎1天,混凝土浇注1天,混凝土养生5天,张拉压浆1天,移动模架移位1天。工作时间均为24小时制。

10.4.2.1移动模架操作组

移动模架是一种桥梁现浇施工的专用设备,现场拼装、使用过程中各种作业必须分工明确,统一指挥,要设专职指挥员、专职操作员、专职电工、专职技术员和专职安全检查员,要有严格的施工组织及安全防范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具体要求如下:

指挥员:1名,委派一名熟悉移动模架及桥梁施工作业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并有一定组织指挥能力,熟悉指挥信号,安全意识强,责任心强。

技术员和安全检查员:2名,熟悉移动模架及桥梁施工作业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对移动模架施工作业前进行技术和安全检查,消除隐患。

电工:2名,熟悉移动模架电路图基本原理和要求,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迅速排除故障,业务熟练且反应敏捷者可担任和负责移动模架的操作。

起重工:2名,具备多年从事起重工作经验,责任心强,具备一定的力学知识,熟悉起重工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

液压工:2名,熟悉移动模架液压系统基本原理和要求,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迅速排除故障。

辅助工:15名,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熟悉移动模架和桥梁施工。

10.4.2.2钢筋、混凝土班组

由于移动模架养生龄期较长,因此按一个钢筋、混凝土班组负责二套移动模架安排,钢筋班组安排劳动力40人,混凝土班组安排劳动力25人。

10.5移动模架原位现浇简支箱梁工艺流程

10.5.1工艺流程简述

10.5.1.1造第一孔梁

安装立柱→安装墩旁托梁和支承台车→主梁安装就位→模板系统安装→绑扎钢筋、布管→内模安装→检测、调整模板、补缝→绑扎顶板钢筋→浇注混凝土→养生→脱开端模及一至二节内模板→施加预应力、压浆→检测→进入下一操作循环。

10.5.1.2正常作业循环

清理移动模架上杂物→解除竖向及横向约束→移动模架分两次整体下降共120mm左右→松开底模横梁及模板中部的螺栓连接→两组模架基本同步向量外侧横移→检测纵移是否有障碍→两组模架基本同步向前移动到位→整机纵移到位→两组模架基本同步向内横移到位→连接底模横梁及模板→调整底模及侧模→检测模板→绑扎钢筋(移位之前可在已制梁上分片扎好)、布管→内模板安装→检测、调整模板、补缝→绑扎顶板钢筋→浇注混凝土→养生→脱开端模及一至二节内模板→施加预应力、压浆→检测→进入下一操作循环。

10.5.2标准作业流程

10.5.2.1步骤一

移动模架拼装就位,施工标准跨混凝土梁,此时移动模架支承在前、后主支腿上;绑扎底、腹板钢筋、立内膜、绑扎顶板钢筋、浇注混凝土。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解除内模撑杆,张拉完毕。

10.5.2.2步骤二

桥面铺设后辅助支腿的走行钢轨;点动前主支腿、后主支腿的承重油缸,解除机械锁紧螺母,前主支腿、后主支腿的承重油缸少量回收,依靠设备自重脱模;后辅助支腿在桥面支撑,中辅助支腿、前辅助支腿在墩顶支撑;前主支腿、后主支腿承重油缸完全回收;解除前主支腿、后主支腿的对拉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吊挂油缸回收,将主支腿提高,安装吊挂机构;解除吊挂油缸的连接,主支腿吊挂在走道上。

10.5.2.3步骤三

利用纵移油缸顶推前主支腿、后主支腿前进至下一桥墩就位;安装吊挂油缸,吊挂油缸回收,吊挂机构平移开;吊挂油缸伸出,主支腿支承在承台上;张拉主支腿的对拉高强精轧螺纹钢。

10.5.2.4步骤四

解除中辅助支腿、前辅助支腿支撑;后辅助支腿、后主支腿、前主支腿的油缸回收使移动模架主梁底部的轨道落放在支撑滑道上。

10.5.2.5步骤五

解除底模桁架、底模、前辅助支腿中部的连接螺栓;后辅助支腿、后主支腿、前主支腿的横移油缸循环伸缩使两侧移动模架向外横移开启至底模让开桥墩。

10.5.2.6步骤六

同时启动后主支腿上的纵移油缸,循环伸缩使模架前移一跨。

10.5.2.7步骤七

模架横移横拢就位,底模桁架、底模、前辅助支腿连接;主支腿承重油缸顶升就位并机械锁定;调整模板;绑扎底、腹板钢筋;内模就位;绑扎顶板钢筋;混凝土浇注。

10.6移动模架拼装方案

移动模架拼装通常采用常规的搭设支架安装,但此拼装方案需要大吨位的吊装设备,同时搭设支架需要投入大量临时设施,这样安装周期长、投入设施多、费用高。因此本项目部计划采用地面组装、整体提升的拼装方案。根据温福、石太客运专线上的施工经验,采用整体提升拼装方案能够节约工期15天,施工费用降低约25万元。整体提升拼装方案成为安全、经济、方便、可靠的拼装方案。

DXZ32/900型移动模架整体提升拼装方案利用模架的前、后导梁安装在墩顶做为提升支架,采用后辅助支腿上的支撑油缸配合精扎螺纹钢筋逐步提升到位,最后主支腿通过对拉精扎螺纹钢筋抱紧在桥墩上,完成模架的支撑体系转换和整体提升。DXZ32/900型移动模架整体提升拼装方案见拼装专项施工方案。

10.7移动模架拼装后预压方案

移动模架拼装后,在第一孔箱梁施工前要对移动模架进行预压试验。

10.7.1.1消除移动模架拼装的非弹性变形,测算出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值。

10.7.1.2检验移动模架的强度、刚度并与设计计算值比对。

10.7.3.1调整主梁四个支点四组液压缸的行程,使主框架的四角处于同一标高位置,再调整翼模撑杆的高低,使翼模处于浇注状态位置。

10.7.3.2在底模两侧上沿纵向布置五个测点,位置分别为0L、1/4L、1/2L、3/4L、L,可布置在底模与腹板交汇处。

10.7.3.3测量各测点的原始标高。

10.7.3.4第一级按670吨加载,测量各测点的标高值。

10.7.3.5第二级按840吨加载,测量各测点的标高值。

10.7.3.6第三级按880吨加载,测量各测点的标高值。

10.7.3.7静置24小时后,再次测量各测点的标高值。

10.7.3.8卸载后再次测量各测点的标高值。

10.7.4预压时应注意的问题

10.7.4.1预压前应对移位机构及主梁的连接螺栓再做一次检查。

10.7.4.2预压物的重量及其分布应尽量模拟混凝土梁体荷载分布,具体重量分布见附图:移动模架主梁预压图。

10.7.4.3预压应采用分级分层加载,禁止在某处集中堆载。

10.7.4.4底模上加载物高度、腹模处加载物的厚度和翼模上加载物的厚度可根据加载物的密度和所布置的面积计算得出数值。

10.7.4.5加载过程中,要在翼缘模板上安排指挥人员,以协调地面、模板内人员及吊车司机的工作。

10.7.4.6加载时模板内不宜有其他人员走动,若有人通过,一定要提醒其注意避让头顶空中的吊装物。

10.7.4.7加载时应在设备上设安全员一名GB50149-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pdf,随时督导安全问题。

10.7.4.8加载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主框架和墩身有无异常的响声和现象。

10.7.4.9卸载时要分层逐步卸载。

10.7.5预压后模板的调整

模板在安装时已经按预拱曲线装好,一般情况下不用再调整模板。根据DXZ32/900移动模架的结构特征,预压后底模和腹模不需要做调整,对伸出主框架外翼模的线型需要做微调,可参照以下原则或方法进行:

(1)先把两端的翼模尺寸调整好,再从两端向中间调整。

(2)通过调整端部的模板撑杆长度来调整翼模的拱度,使之与底模的拱度相一致。

(3)若调整时很费力,可把翼模的小部分连接螺栓松开Q/GDW 10427-2017 变电站测控装置技术规范.pdf,待调好后再拧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